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米開朗琪羅的故事800字

米開朗琪羅的故事800字

發布時間: 2021-02-19 23:03:44

㈠ 名人傳米開朗琪羅讀後感800字

在我心中,米開朗琪羅是一個傳奇人物,不僅因為他一生那些偉大的作品,還有他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影響力。所以我在翻開米開朗琪羅傳時,用的是一種崇敬的心態。正如羅曼·羅蘭所說:「我若是他,會有怎樣的宿命,他艱辛痛苦德顛沛流離和他的美德給這個世界帶來了福運!」
「大衛用他的彈弓,
我用我的弓箭。」
----米開朗琪羅
這是一句意蘊深長的話,語句中透露出驕傲,自信與一種擁有榮耀的興奮。米開朗琪羅一生是艱苦的,畢竟,在文藝復興時期那種瘋狂的境遇之下,天才總是會被所敵對的人攻擊和排擠。
米開朗琪羅生於佛羅倫薩。佛羅倫薩是一個狂熱,驕傲,神經質的城市,動輒耽於盲目的信仰,不斷淫宗教與社會的歇斯底里動盪不停。佛羅倫薩也是一個動盪不安,充滿自由狂妄和腥味的城市。
在這個動盪與和平共處的城市,米開朗琪羅也和這個城市的居民一樣,聰明、偏執、熱情、易怒、嘴尖舌利,生性多疑。
米開朗琪羅眼光開闊、志存高遠。他看不起他們那個藝術圈子。他對他們態度粗暴,但他愛他們。他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他對家鄉的愛一直充斥著他的心,米開朗琪羅把他的天才歸於」家鄉那純潔的空氣」。他的家族在佛羅倫薩歷史悠遠,他對自己的血統和家族甚至比對自己的天才還要感到自豪。「他不允許別人把他看做藝術家:『我不是雕塑家米開朗琪羅,我是米開朗琪羅·博納羅蒂』。」
米開朗琪羅是精神上的貴族,由他的話可見;「從事藝術的應該是貴人,而不是平民。」
他家族裡所具有的一切迷信、狂熱,他都具備。他整個人就是用這些迷信和狂熱的泥土塑造出來的。但從這些泥土裡迸射出一道光焰,將一切都給凈化掉了,這就是;天才。
米蘭開朗琪羅純粹是天才的典型,他日夜在亢奮之中,為之所困。以至於他接受難以兌現的訂單。
米開朗琪羅就是在這種令他痛苦的天才的促使下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的作品,為了給他因為這個天才而永無止盡的慾望得到滿足,他什麼都想做;工程師、操作工、鑿石工,他樣樣自己動手,什麼都想讓自己一個人完成。修建官邸、教堂、雕像等一切可以滿足自己慾望和虛榮心的工作,他都想接下。於是他就在這種天才的促使下繁忙的像蜜蜂一樣轉來轉去,蜜蜂還有幫工而他基本上一個人,這就使他的健康成了大問題。
他很有錢,非常富有,但他卻說自己貧窮,用這種臆想的貧窮來折磨自己。
他是孤獨的。他狠人也遭人恨;他愛人卻無人愛他。周圍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炙熱的思想流星-----他的慾望和瘋狂的夢境飛馳而過。米開朗琪羅猶豫成性,他在自己的周圍造成了一片空虛。
「我愛死亡,生命就在其中。」
米開朗琪羅歷經滄桑之後,一種新的生活出現了,彷彿鮮花盛開的春天,燃起了明亮的愛的火焰。
『親愛的主啊,我的太陽,消除了我無謂的盲目煩惱。」
但是他的愛情從沒有溫柔的靜下來,安撫他如同困獸一般煩躁的心。自維多利亞死後,再沒有任何偉大的感情照亮他的生命,愛已離他而去。
「愛的火焰沒有在我的心中停留,
我已折斷靈魂的翅膀,
巨大的病痛(衰老)總能驅除微不足道的憂傷。」
在二月的一個星期五,約下午五點鍾,正式日落時分,我們偉大的米開朗琪羅「從可怕的暴風雨轉入及其甜美的寧靜。」
他終於安靜了,他到達了他所企盼的目標----超越了時間。
就像幸福的靈魂,在他那兒,時光不再流逝!
親愛的米開朗琪羅,願你的天才不至於讓你在天上也無休止的工作!

㈡ (1) 描寫貝多芬的痛苦和矛盾心理的句子800字; (2) 敘述米開朗琪羅人生旅程遭遇的句子800字;

東華的?我想也只有東華才有這麼變態的題哈

㈢ 《名人傳》敘述米開朗琪羅人生旅程遭遇的句子800字

這就是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有人認為他之所以終生未婚,是由於其貌不揚,導致他有很強烈的自卑情結。在文藝復興這么一個講究容貌漂亮和儀容的時代,米開朗基羅是個最不受人喜歡的人物。他中等身材,雙肩寬闊,軀體瘦削,頭大,眉高,兩耳突出面頰,臉孔長而憂郁,鼻子低扁,眼睛雖銳利卻很小。可以說,他的長相非常糟糕,不討人喜歡。
他不怎麼喜歡漂亮女人,屋裡有女人他就受不了。他也畫女人,但總是畫成熟的女人,而不是那種嫵媚的少女。當時很多藝術家都認為人的肉體是美的體現和源泉,他卻對女人的肉體美無動於衷。與他曾經保持一段友誼的是在公元1542年他結識的維托利亞·科隆納。
那時,米開朗基羅已經67歲,科隆納是50歲。但是科隆納認為自己仍然屬於已經死去17年的丈夫,這就註定了他們之間的交往只是一種精神上的友誼。她送給他143首詩,他的回答充滿愛慕和熱情,但也充滿了文學的幻想。
他們碰面時,討論藝術和宗教,使他長期存在的悲觀情緒消失了。她為他祈禱,希望他永遠不再是他們相遇前的他。公元1547年,科隆納死了,從此以後米開朗基羅有很長一段時間里好像是精神錯亂,甚至消沉,他自責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沒有吻她的臉和手。
還有人說米開朗基羅之所以終身未娶,是由於他是個同性戀者。有的人還舉出米開朗基羅詩集中有一首獻給年輕人的情詩,以此來證明他是個同性戀者。這個年輕人叫托馬索·卡瓦列里,是一個以繪畫當消遣的羅馬貴族。
大約在公元1532年,他來到聖安傑洛學習,並以自己英俊的外表和優雅的儀態迷惑住了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愛上了他,寫情詩給他,坦率地吐露自己的愛慕之情,致使後人將米開朗基羅與達·芬奇並列為歷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戀者。其實,在文藝復興時期,這種男人對男人示愛的情形很普遍,女人之間也是一樣。很難就此斷定米開朗基羅是個同性戀者,也不能說這就是他終生未婚的主要原因。

㈣ 彌蓋朗琪羅讀後感800字

有時候,我在想,應該如何看待被人類稱為「偉人」的這類人呢?這種疑問在看了傅雷譯的《彌蓋朗琪羅傳》後更加強烈,但似乎無法找到答案。不過那「偉人」的形象卻沒那麼遙遠了。
彌蓋朗琪羅,即現在一般通譯的「米開朗琪羅」,是歷史上有名的雕塑家,建築家,畫家,也是詩人,堪稱「天才」。他的才能在文藝復興時期大放異彩,留下了許多為後人稱頌的藝術品。由於自身卓越的創造才能,彌蓋朗琪羅也為同時代的許多人,包括教皇和王公貴族所敬仰,這也是許多人在教科書都能了解到的。
不過教科書似乎總要塑造完美的「天才」的形象,不願揭開陰暗的一面,而羅曼'羅蘭將這層掩蓋人性弱點的帷幕撕下了。讀完這本書,我認識到即使是「名人或偉人都與普通人一樣受到歷史的局限,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
他——彌蓋朗琪羅,是那樣的一個矛盾體呀。
他熱愛他的國家和同胞,當身在異鄉時「便要為懷鄉病所苦」,但是他對自己的同胞的態度很嚴酷,甚至當自己引以為傲的家鄉——翡冷翠陷落時,他逃跑了!
他在藝術上的成就舉世矚目,卻與同時代的很多知名藝術家結怨,交惡。
他是富有的,卻讓自己「如一個窮人一樣生活,被勞作束縛著好似一匹馬被磨輪底軸子系住一般」,因而健康被損毀,疾病纏身!
他屈服於權威,這歸因於他的優柔寡斷,賦性懦怯,卻又因之而感到羞恥和無地自容。
他勞作了九十年卻「沒有一天快樂」,「竟不能實現他夢想的計劃於萬一」!
這就是世代為人們稱頌的偉大的彌蓋朗琪羅!他是如此活生生地從書本躍入我的腦海里,似乎要顛覆長時間以來的形象。他更加豐滿了,也更加平實了。只有褪掉神聖的裝飾,我們才能真正認識那些年代久遠的歷史人物。歷史的神秘感是不必要的,人們只需要觸手可及的真實。

㈤ 寫一篇關於米開朗琪羅的美術論文

米開朗基羅美術繪畫特色論文
1.據我個人觀察,可以簡單的概括為:粗獷,線條感很強,米的用色淡。
巴洛克建築最早可追溯於米開朗琪羅的雄強風格和大膽設計.2.民間美術藝術語言 民間美術與民俗活動關系極為密切,如民間的節日慶典、婚喪嫁娶、生子祝壽、迎神賽會等活動中的年畫、剪紙、春聯、戲具、花燈、扎紙、符道神像、服裝飾件、龍舟綵船、月餅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數民族民俗節日中的服飾、布置等。民間美術分布於各地,因地域、風俗、感情、氣質的差異又形成豐富的品類和風格。但它們都具有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統一的特點。另外,它們的製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紙、竹、泥土,但製作技巧高超、構思巧妙,擅長大膽想像、誇張,且常用人們熟悉的寓意諧音手法,積極樂觀、清新剛健、淳樸活潑,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理想,富有浪漫主義色彩。3.民間美術融合 第一,它的內容是理想主義的。民間美術主要表現人們生活理想與精神理想。理想主義的藝術都具有浪漫成分。可以說民間美術(尤其是鄉土美術)不是現實和寫實的藝術。

第二,民間美術的核心價值觀是祥和。祥和是社會與人間一種很高的境界。它包括人際之間的和諧,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天人合一」。民間文化離不開團圓、祥和、平安和富裕這些概念,這是所有民俗的終極追求,也是民間美術千古不變的主題。

第三,民間美術有自己獨特的審美體系。這種理想主義的藝術,在表達方式上是情感化的,在藝術手段上主要採用象徵、誇張、擬人等,在色彩上持其獨有的生生觀和五行觀。由於民間美術多用於生活的裝飾,符號化和圖案化是其重要特徵之一。再有就是廣泛使用的與語言相關的諧音圖像——這是我國民間美術最具文化內涵與審美趣味的方式。

第四,我國民間美術地域性,體現其無比豐富的多樣性。傳統的民間美術(尤其是鄉土美術)是在各自封閉的環境中漸漸形成的。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不同歷史、人文、自然條件,致使各地的鄉土美術有其獨自的表現題材、藝術方式與審美形態。在全球化時代的今天,這種地域個性鮮明的藝術,便成了獨有的文化財富。

第五,還有一點很重要:它是手工的。手工是一種身體行為,手工藝術是人的情感和生命行為。手工藝術處處體現著藝人的生命情感,機器製作是沒有的。在進入工業化時代,手工技能的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遺產。
民間美術的發展並不等於成批地進入市場。不是所有民間美術都可以像汽車工業那樣「做大做強」。俄羅斯民間美術被產業化的,只有套娃和彩繪漆盒,埃及也只有紙莎草畫。藝術品過於泛濫反而失去魅力。所以發展民間美術,不能貪大求快求多。

首先是民間美術要為整個民間文化的弘揚服務。我國的許多民間美術都是民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比如婚喪民俗,再比如節日民俗,都有許多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美術品。由於時代生活及其方式的改變,已不適用。比如由於現代家居裝修的改變,沒有對開的大門了,原先那樣的成雙成對、驅邪迎福的門神已無處可貼;而且現在的門框太窄,對聯難以應用;再有,手工年畫也無法像以前那樣粘在牆壁上。可不可以做些改良呢?比如把門神作為一種傳統的吉祥圖樣,改成小型單幅,裝飾在門心(房門的正中)上,行不行?這兩年春節時一些地方出現了一種「生肖剪紙」,專門貼在門心上。比方今年是猴年,刻一隻聰明活潑的猴子的剪紙貼在門上,明年是鼠年,再換一種聰明機靈小老鼠的剪紙。年年更換,惹人喜歡,很受歡迎。這種生肖剪紙過去是沒有的。但它的出現,既彌補了門神的缺失帶來的節俗的缺失,又為剪紙找到一個新的「生活崗位」。民間美術本來就是民俗用品和生活文化。離開民俗就如同離開母體,孤立難存。民間美術要在設法豐富和加強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近十多年來,天津的剪紙市場(天後宮剪紙)之所以蓬勃發展,主要是剪紙藝人千方百計與生活所需緊緊拉在一起。比如這兩年,一種兩三厘米見方的福字很流行,它是專門貼在電腦屏幕上方的。別小看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使數千年的情懷一下子將當代的生活點燃起來。它還使我們明白,在時代轉型期間,其實不是人們疏離了傳統,而是傳統的情感無所依傍,缺少載體。如今,傳統節日將要成為法定休假日,傳統節日的復甦,使民間美術有了很寬廣的用武之地。

接著還有一個問題更重要,傳統民間美術到了今天,除去使用功能和審美功能之外,還有別的功能和價值嗎?其實在傳統民間藝術由生活中的應用文化漸漸轉化為歷史文化時,它已經發生了一種質的變化,在文化上質的變化。它由日常使用、司空見慣的尋常事物,悄悄轉為一種歷史的紀念、標志、符號、記憶,乃至經典。就像馬家窯的陶器,原來只是再尋常不過的盛水的容器,現在卻被視為尊貴,擺在博物館的玻璃櫃,還要裝上報警器保護起來。現在不是已經有人開始把老皮影、手工版畫、古代女工的綉片、朱金木雕的千工床上的花板,裝在考究的鏡框里,用來裝飾豪華的酒店嗎?據說對這種古老藝術品感興趣的多為外賓。他們把這些藝術品當做東方古老文明一些美麗的細節。但我們自己為什麼沒有這么看這些昨天的民間美術?也許這些東西離開我們的生活還不久,我們還不能「歷史」地看待它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也會漸漸將它們珍視起來。這就是說,傳統民間美術到了明天,不再是能不能被應用,而是要轉化為一種歷史記憶和文化經典。我們的民間美術工作者是否能夠走在時代前面,用一種新時代的角度與觀念來對待這些傳統文化,讓這些古老的民間藝術以另一種——遺產的形態重新回到我們今天的生活。這是順應時代轉型的一種積極的方式,也是我們必須轉變的觀念。文化的轉型和文化觀念的轉變應是同步的。最理想的是超前,最糟糕的是滯後。觀念轉變了,眼前的路就會無比寬闊,轉型就容易得多。

再一個問題,是將民間美術與旅遊文化相結合。我國現階段旅遊紀念品千篇一律,已是旅遊事業中的大難題。旅遊紀念品最大的特點與價值是,只有在旅遊當地可以買到,到了其他地方就絕對買不到;反過來說,即使能買到也沒人買。比方在巴黎附近的奧維和梵·高故居可以買到一種特別的乾花——梵·高愛畫的向日葵,這在巴黎聖母院是買不到的。倘若聖母院有向日葵賣也沒人買,因為向日葵在巴黎聖母院沒有任何紀念意義。從這一點說,民間美術最能成為旅遊紀念品——這是由民間美術的地域性所決定的。鄉土藝術尤其如此。如今我國已經有一些地方的鄉土美術成為當地著名的旅遊紀念品,十分受歡迎。比如蔚縣的剪紙、陝西隴東的布藝、南陽的泥泥狗、武強年畫、蘇州刺綉等。但為數不多,主要是因為現階段人們對這些民間美術的「開發」,很少是從旅遊文化和旅遊者的心理需求考慮的,人們還沒有認識到鄉土美術在旅遊文化中的特殊價值,或者還不知道怎樣使鄉土美術成為當地旅遊文化的一部分。這也是文化轉型中一個重要的話題。這項工作我們准備召集專門的會議研討。

上述談了幾方面的想法。這里有個關鍵問題,是誰來做?當然,民間藝人是主角。民間藝術的創造者是藝人,藝術當然首先是藝術家的事。民間藝術本來就是從民間藝人心裡生發出來的。

然而,把所有難題都放在藝人身上是不行的。為其打開思路、排難解憂、建言獻策是文化學、民藝學和美術設計學的專家學者包括學習這些專業的學生要主動承擔的。

這因為,民間藝人是在長久的封閉的天地一隅之中代代相傳,他們對外界的信息所知有限,對自己藝術的價值也並不十分清楚。當今民間美術面臨的現代文明的沖擊,空前猛烈,猝不及防,同時商業化的「話語霸權」又是不可抵抗。身在田野的鄉土藝人恐怕來不及想明白,就已經被這文明更迭的風暴吹得暈頭轉向。如果完全憑仗他們一個個人單勢薄的力量,很難完成這一時代性的轉型。比較而言,城市的傳統工藝由於原本就生存在市場之中,憑仗著材料的貴重與工藝的精湛,仍在市場里有一席之地。而對於以草木磚石為材料的鄉土美術,誰能看到其文化價值和遺產價值?這必須由當代的專家學者——文化學、美術學、民俗學以及旅遊方面專家學者出手相援。這也是我們一再呼籲專家學者把書桌搬到田野里去的最深切的緣故。

我國民間美術博大精深,燦爛多姿,但這是過去。今天我們的民間美術正在翻越一座大山,這大山就是轉型,而且是全方位的轉型。既是民間美術賴以存在的生活與社會的轉型,也是它的應用方式和存在性質的轉型。但面對這座高山時,我們大家一個也不能缺席,還要一起努力來翻越。翻越大山決非易事,單是傳統審美與時代審美之間的問題怎麼解決,就不是小事。可是如果翻越過這大山之後,最終只剩下少數的民間美術和不多的民間藝人,後世之人就一定咎罪於我們,責怪我輩的無能。我們不能坐等後世的口誅筆伐,而要迎上去,幫助我們的民間美術翻越這座時代轉型的大山,讓歷史之花開放到未來。 4.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同時也是各國藝術家的佼佼者。 http://www.rrrwm.com

㈥ 托爾斯泰和米開朗琪羅的性格特徵800字. 不要讀後感 從哪裡抄襲的也可以 但看清要求 謝謝,

托爾斯泰的性格
說到托爾斯泰的性格,一定要追根溯源談談他那個有名的外公尼古拉·沃爾康斯基公爵。你也許已經知道了,《戰爭與和平》中那個無求於人、驕傲自負的老公爵包爾康斯基的原型,就是這位不隨和的外公。他是一個典型的貴族地主:嚴厲,公正,自尊,無求於他人,在強者面前從不低頭。老公爵的某些性格特徵他的外孫不但喜歡而且總是津津樂道。曾經發生過一件事:政府要丈量一片與老公爵家接壤的公家森林,土地丈量員向老公爵表示,他可以故意把一大片公家森林丈量到公爵的名下,做為交換,他要公爵送他3匹馬。沃爾康斯基勃然大怒,把土地丈量員趕出了大門。

毫無疑問,托爾斯泰從外公那裡繼承了「真正的貴族氣質」(在屠格涅夫等進步作家們看來,把貴族一類的頭銜時常掛在嘴上,既落後又迂腐),這表現為對世上有權勢者的鄙視,對世俗成見的鄙薄。他和他的外公一樣,性情暴躁、耿直粗獷、求全責備,但同時卻又溫情脈脈,寬宏大度;他高傲自負,自尊心強,但同時又是那麼謙遜,甚至自怨自艾,自暴自棄;他一忽兒剛強果斷,一忽兒又柔順如絲。他雖然是個平凡朴實的人,但他的個性卻非常復雜。

屠格涅夫是與托爾斯泰同時代的另一位偉大作家,他們倆人之間時而相互吸引,時而尖銳排斥,雖然他們是一度又一度地重新做朋友,但他們之間的友誼卻總不牢靠。從托爾斯泰與屠格涅夫由屢屢交惡到17年之後最終和好這個故事里,也許我們可以更形象地了解一代文豪托爾斯泰的性格發展軌跡,同時也加深對偉大作家屠格涅夫的感性認識。

米開朗琪羅的性格
世界美術
司湯達

在旁人眼裡,他孤芳自賞,生性乖僻,瘋瘋癲癲。不論何時,社交活動總使他感到膩煩。他沒有朋友,只和幾位嚴肅的人士來往。他生平只愛過一個女人——著名的德·貝斯凱爾侯爵夫人維多利阿·柯羅娜,但那也無非是種柏拉圖式的戀愛。
確實,他自己就善於把人的形象理想化,而毋須借用別人的理想。能證實這一點的是:這個人雖然很少作過僅僅是賞心悅目的美術作品,可是不論在什麼地方見到了這種美,他都會對之傾注滿腔的熱情。一頭美麗的山羊,一片美麗的風景,一座美麗的山,一片美麗的樹林,一條好看的狗,無不引得他出神入迷。就像以前人們誹謗蘇格拉底的愛情一樣,人們對他愛美的天性也散布了不少流言蜚語。
他慷慨大度,他分贈掉了大量自己的作品。他說過:「不管我多麼有錢,我的生活始終過得如同貧人一樣。」他從來不想那一切構成一個庸人生活涵義的東西。
他吝惜的唯有他的精力。
在進行重大的創作期間,他常常和衣而睡,免得花去被衣束帶的時間。他睡眠很少,而且經常半夜起床,抓起雕刀或鉛筆記下他的構思。每逢那種時日,他的一日三餐僅是幾片麵包而已。清晨他把麵包揣在懷里,以後在梯子上一邊工作,一邊啃麵包充飢。只要有一個旁人在場,就能完全擾亂他的情緒。他必須有一種與世隔絕之感,方能得心應手地工作。為身邊瑣事而忙碌,對於他來說簡直是種折磨。盡管在認為值得耗費精力的大事上,他果斷而有魄力,可是在小事上,他卻羞赧不前,例如他就從來不願出面舉行一次晚宴。
在他塑造的成千上萬的人物形象之間,沒有一個被他遺忘過。他說,不經預先回憶一下,他是否已經用過這個形象,他是絕對不動手勾畫草圖的。
因此,在他筆下,從不見重復。盡管在生活的一切方面他是那樣地溫善、隨和,可是在藝術上他是難以想像的多疑和苛求。他親手為自己製造鋸子、雕刀,不論什麼細微末節,他都不信託別人。
一當他在一件雕像中發現有錯,他就放棄整個作品,轉而另雕一塊石頭。由於他往往不能把自己的宏偉構思付之實現,甚至在他的天才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時,他所完成的雕像還是為數不多的。
有一次,一剎那之間他失去了耐心,竟把一座幾乎峻工的巨大群像打得粉碎,這是一座《哀悼基督》的雕像。
一天,紅衣主教法爾耐茲在斗獸場附近碰見了這位已是風燭殘年的老人在雪地里行走,主教停下車子,問道:「在這樣的鬼天氣,這樣的高齡,你還出門上哪裡去?」「上學院去。」他回答說,「想再努一把力,學點東西。」
米開朗琪羅的門徒,騎士利翁納曾把他的肖像刻在一塊紀念碑上,當他征詢米」「開朗琪羅的意見,問他想在陰面刻上什麼的時候,米開朗琪羅請他刻上一個由一條狗引路的盲人,並加上如下的題辭:我將以你的道路去啟示有罪之人,於是不貞潔的心靈都將皈依於你。

㈦ 名人傳中寫米開朗琪羅人生遭遇的句子800字

這就是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有人認為他之所以終生未婚,是由於其貌不揚,導致他有很強烈的自卑情結。在文藝復興這么一個講究容貌漂亮和儀容的時代,米開朗基羅是個最不受人喜歡的人物。他中等身材,雙肩寬闊,軀體瘦削,頭大,眉高,兩耳突出面頰,臉孔長而憂郁,鼻子低扁,眼睛雖銳利卻很小。可以說,他的長相非常糟糕,不討人喜歡。
他不怎麼喜歡漂亮女人,屋裡有女人他就受不了。他也畫女人,但總是畫成熟的女人,而不是那種嫵媚的少女。當時很多藝術家都認為人的肉體是美的體現和源泉,他卻對女人的肉體美無動於衷。與他曾經保持一段友誼的是在公元1542年他結識的維托利亞·科隆納。
那時,米開朗基羅已經67歲,科隆納是50歲。但是科隆納認為自己仍然屬於已經死去17年的丈夫,這就註定了他們之間的交往只是一種精神上的友誼。她送給他143首詩,他的回答充滿愛慕和熱情,但也充滿了文學的幻想。
他們碰面時,討論藝術和宗教,使他長期存在的悲觀情緒消失了。她為他祈禱,希望他永遠不再是他們相遇前的他。公元1547年,科隆納死了,從此以後米開朗基羅有很長一段時間里好像是精神錯亂,甚至消沉,他自責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沒有吻她的臉和手。
還有人說米開朗基羅之所以終身未娶,是由於他是個同性戀者。有的人還舉出米開朗基羅詩集中有一首獻給年輕人的情詩,以此來證明他是個同性戀者。這個年輕人叫托馬索·卡瓦列里,是一個以繪畫當消遣的羅馬貴族。
大約在公元1532年,他來到聖安傑洛學習,並以自己英俊的外表和優雅的儀態迷惑住了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愛上了他,寫情詩給他,坦率地吐露自己的愛慕之情,致使後人將米開朗基羅與達·芬奇並列為歷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戀者。其實,在文藝復興時期,這種男人對男人示愛的情形很普遍,女人之間也是一樣。很難就此斷定米開朗基羅是個同性戀者,也不能說這就是他終生未婚的主要原因。

㈧ 用一位偉人的感人事跡寫一篇800字作文

《名人傳》是有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主要敘述的是18世紀的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義大利中世紀著名畫家、雕塑家——米開朗琪羅;19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這三位著名偉人的事跡。通過記敘他們苦難挫折的人生,來贊美他們高尚的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
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貝多芬。他的童年時充滿壓迫和苦難的,在父親的逼迫中學習音樂。青年時,終於獲得了首次的勝利,本來一個光明的未來在等待著他,但是他的聽力開始逐漸下降。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失去聽力相當於失去了生命,他們的一生的希望都會毀滅,可狂貝多芬還那麼年輕。可是,這種令人難以忍受的折磨與苦難並沒有打到他。他把音樂看作是生命,更加全身心的其中。他通過音樂,表達了對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熱情。即使是生活的窘迫、愛情的背叛和疾病的折磨,都沒有阻止他。貝多芬以他巨人辦的毅力創作樂曲,譜寫了許多流傳至今的名曲傑作。
是的,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一帆風順。挫折和苦難磨練了我們的意志與精神。我們的人生因為挫折而更加富有意義,我們的道路因為挫折而更加充滿挑戰性,我們的成功因為挫折而更加光彩絢麗!我們要堅定信念,勇敢地與不幸拼搏,才能實現理想。

㈨ 名人傳讀後感《貝多芬篇》,800字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著,又拜海頓為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嘗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著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里,性格過於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著另--種痛苦。
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盡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么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著希望。也許現在你的成績是差了點,但這並不代表以後你依然是這樣。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對自己要有信心。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