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胸懷的名人故事
Ⅰ 關於"心胸寬闊"的人100字名人事例
《六尺巷》
清朝時,在安徽桐城有個一個著名的家族,父子兩代為相,權勢顯赫,這就是張家張英、張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間,張英在朝廷當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老家桐城的老宅與吳家為鄰,兩家府邸之間有個空地,供雙方來往交通使用。後來鄰居吳家建房,要佔用這個通道,張家不同意,雙方將官司打倒縣衙門。縣官考慮糾紛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
在這期間,張家人寫了一封信,給在北京當大官的張英,要求張英出面,干涉此事。張英收到信件後,認為應該謙讓鄰里,給家裡回信中寫了四句話:
千里來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閱罷,明白其中意思,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出動讓出三尺房基地,這樣就形成了一個6尺的巷子。兩家禮讓之舉和張家不仗勢壓人的做法傳為美談。
Ⅱ 歷史上心胸狹隘的事例
周瑜心胸狹隘是來羅貫自中吹的,其實周瑜心胸很寬廣;以下楊廷和到是真的心胸狹隘。
嘉靖元年(1522),新登基的皇帝看到王守仁的功績,贊嘆有加,決定把他應得的榮譽還給他,還當眾發了脾氣:
「這樣的人才,為什麼放在外面,即刻調他入京辦事!」
然而之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這道命令卻遲遲得不到執行,拖到最後,皇帝連催了幾次,吏部才搞出一個莫名其妙的結果——調南京兵部尚書。
皇帝都說要他入京了,吏部吃了豹子膽,敢不執行?
吏部確實沒有執行皇帝的命令,但他們也沒有抗命,因為他們執行的,是另一個人的命令。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這個人比皇帝厲害。
因為連當時的皇帝,都是這位仁兄一手擁立的。
此人就是我們的老朋友楊廷和,這次找王守仁麻煩的人正是他。
楊廷和大致上可以算是個好人(相對而言),雖然他也收收黑錢,徇徇私,但歸根結底他還是努力幹活的,朱厚照在外面玩的這幾年,沒有他在家拚死拼活地干,明朝這筆買賣早就歇業關門了。
但他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心胸狹窄,很難容人。他和王守仁的老上級王瓊有著很深的矛盾,對於王守仁這樣的人,自然不會手下留情。
Ⅲ 關於胸懷大志的名人故事
1、蘇洵年輕時,讀書不努力,糊里糊塗地混日子,常和一幫「狐朋狗友」賽馬、遊山玩水,直到二十七歲方有覺悟,於是發憤學習。
學了一年多,自以為差不多了,就去考進士,結果沒有考中。這才使他認識到,學習並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從此,他謝絕賓客,閉門攻讀,夜以繼日,手不釋卷。如此發憤攻讀了五、六年,終於文才大進,下筆如有神,頃刻數千言。
仁宗嘉佑元年,他帶領蘇軾、蘇轍到汴京,謁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贊賞他的《權書》、《衡論》、《幾策》等文章,認為可與賈誼、劉向相媲美,於是向朝廷推薦。
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參加考試,他推託有病,不肯應詔。嘉佑五年(52歲),任為秘書省校書郎。
2、齊白石從小家境貧困,世代務農,僅在12歲前隨外祖父讀過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種田,什麼活都干,12歲學木匠,15歲學雕花木工,掙錢養家。27歲才開始正式學畫畫。這個時候所有人恐怕連他自己也不會想到,日後會成為一代大師,獲得一連串的榮譽。
齊白石什麼時候可以稱的上「成」字不太好說,我想在他中青年的時候已經小有名氣,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在56歲後開始大膽突破自己,轉變畫風後才從此聲名大振。1949年當選中國文聯委員、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委員。
1952年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
曾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藝 術家」稱號。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1957年,擔任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同年9月16日謝世。卒年95歲。
3、勾踐23歲就繼承王位,剛繼位不久就打敗了強大的吳國,可謂是志得意滿,但此時的勾踐當然還算上「成」。
因為強大的吳國正在發奮血恥,一場滅頂之災隨即就降臨到了這位年輕的君王和他的國家。闔閭受傷而死,其子夫差立志報仇。勾踐於次年主動進攻吳。在夫椒山(今江蘇吳縣西南)與吳兵發生激戰,越兵大敗。勾踐退兵至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南),用范蠡的計策,向吳稱臣乞和。
勾踐五年,率妻和大臣范蠡親去吳國臣事夫差入質於吳,抵達吳都,勾踐忍辱負重,自稱賤臣,對吳王執禮極恭,吃粗糧、睡馬房、服苦役,「服犢鼻、著樵頭;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之襦。」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順,養馬,夫人給水、除糞、灑掃。三年不慍怒,無恨色。勝過夫差手下的僕役。
勾踐七年(30歲)歸越,歸國後,為了激勵自己不忘報仇雪恥,睡覺時不鋪褥子而鋪上柴草。在房間里掛了一個苦膽,每頓飯前都要嘗嘗。這就是「卧薪嘗膽」典故的由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終於勾踐乘吳國爭霸中原國內空虛加上國內天災大敗吳國。勾踐二十四年(47歲),吳都被圍三年後城破,夫差自殺。吳亡。隨後,勾踐又乘船進軍北方,宋、鄭、魯、衛等國歸附,並遷都琅琊(今山東膠南南),與齊、晉諸侯會盟,經周元王正式承認為霸主。
4、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報國的忠臣可能在文學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壇遭到排擠,被放逐後偉大的《離騷》才橫空而出。
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楚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楚襄王二十一年(62歲),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詩人寫作《離騷》時已經度過了大半生。他為了實現政治理想,不斷遭到腐朽的貴族集團的排擠和打擊,這時已經再被放逐,到了救國無路的地步;而楚國也由一個頗有希望的國家,被弄到了瀕臨危亡的絕境。詩人瞻前顧後,感慨萬分,他把堅持奮斗而不能實現愛國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這篇激動人心的詩歌。
《離騷》通過詩人一生不懈的斗爭和身殉理想的堅貞行動,表現了詩人為崇高理想而獻身祖國的戰斗精神;表現了與祖國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摯的愛國主義感情;也表現了他的熱愛進步、憎惡黑暗的光輝峻潔的人格。
5、慕容垂重小就勇冠三軍,深受父親慕容皝的喜愛。後來卻被太傅慕容評逼走,在在付堅麾下忍辱負重幾十載,直到須發皆白才重新收拾了燕家天下,也可以算是大器晚成。慕容垂為前燕開國皇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暐之叔。甚得慕容皝寵愛,後來得到慕容恪賞識,曾為前鋒都督,前燕吳王。
369年晉將桓溫率軍攻前燕,在枋頭撤退,慕容垂以三萬騎追到襄邑(今河南睢縣),大敗晉軍。後被太傅慕容評逼走,攜妻子投降前秦。淝水之戰中進攻被委派進攻襄陽,暗中保存實力,在前秦敗後叛變,慕容垂糾合鮮卑、烏桓,建立後燕,率軍二十萬攻鄴,一年後奪據鄴城。
386(60歲)年稱帝,定都中山(河北定州市)。393(67歲)年消滅慕容泓的西燕政權。因扣留北魏王拓跋圭弟弟,與本是藩屬的北魏關系惡化。395(69歲)年太子慕容寶征北魏,於參合陂之役大敗,隔年慕容垂反擊,但病死於親征途中。
Ⅳ 可以說明「功夫不負有心人」的名人故事
可以說明「功夫不負有心人」的名人故事:
例如,祖狄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上學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期,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缺乏,深感不讀書不能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地讀起書來。他廣泛地閱讀了大量的書籍,認真地學習歷史知識,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也大有長進。
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不但沒有答應,還更加努力地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把劉琨叫醒後,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
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4)沒有胸懷的名人故事擴展閱讀
功夫不負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語(諺語),意思是只要用心去做某事,就會取得成功。
功夫不負有心人釋義:只要用心去做一件事,就會取得成功。說明事情的成功,在於肯付出辛勤的勞動。與「堅持就是勝利」意思大致相同,但功夫不負有心人是用心做,而「堅持就是勝利」則多表示堅持。
Ⅳ 名人沒有理想而失敗的例子
一般來說沒有理想就不會成為名人了,沒有理想的你可以說有一個實驗,采訪了許多人,再跟蹤調查了他們20年,大部分有理想的有很大成就,然而沒有理想的則不然
Ⅵ 胸懷天下的名人事例
寬容小故事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寬容。
宰相肚裡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台。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裡能撐船」。
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裡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後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後,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
Ⅶ 與「胸懷」有關的名言警句或名人故事有哪些
1、沒有大海的胸懷,怎能經得起狂風暴雨。——佚名
2、男人的胸懷是讓冤枉和委屈撐大的。——馬雲
3、那時候的知識分子胸懷天下,對於一國、一城、一池、一個君主、一個君王沒有那麼多的忠誠,「布衣立談成卿相」,就是穿上布衣我什麼都不是,我站那兒跟你聊會兒天,你就拜我當卿相,是那種美好的時代。——高曉松
4、愛情不僅會佔領開曠坦闊的胸懷,有時也能闖入壁壘森嚴的心靈。——培根
5、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曾國藩
6、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懷次浩大是真正受用。——曾國藩
7、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改變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李開復
8、你的胸懷珍貴,因為你只胸藏心上人。——莎士比亞
9、我唯一的信賴,是我的坦白的胸懷;問心無愧,就能堅強。——莎士比亞
10、母親的胸懷是孩子最初的教育。——韓隸華
11、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雨果
12、比海洋更遼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遼闊的是人的胸懷。——雨果
13、世間最純粹,最暖人胸懷的的樂事,恐怕莫過於看見一顆偉大的心靈對自己開誠相見吧。——歌德
14、仁慈的胸懷和健全的心靈和身份是沒有關系的,一個擁有超人智慧的人是絕不能夠視野閉塞的。——愛默生
15、關於偉人,與其說他們是擁有創新的大腦,還不如說他們是擁有博大的胸懷。——愛默生
Ⅷ 關於胸懷的古代名人事跡
戰國時的趙國藺相如面對廉頗的步步緊逼,以國家大局為重,處處忍讓退避,不與其發生正面沖突;廉頗獲知事情的真相後,放下架子,上門負荊請罪。
Ⅸ 請問哪些名人因為有寬闊的胸懷而有所成就的(具體例子,越多越好
陶淵明 淡泊也是心胸寬闊的表現
司馬遷 為了理想寧願忍受屈辱也是啊 否則想內不開就去死了
邰麗華 心胸容寬廣才能坦然面對身體的缺憾
叢飛 有寬廣的胸懷才能如此無私 博愛
季羨林老先生當北大校長的時候 曾經替不認識他的新生看行李 沒有這樣的胸懷 恐怕在學術上也難有那麼大的成就
丁俊輝 如果沒有寬廣的胸懷 在溫布利賽場上遭遇噓聲他還能繼續比賽嗎
姚明如果沒有寬廣的胸懷 剛到NBA能夠忍受別人懷疑的目光最後在異鄉站穩腳跟嗎? 其實太多了 還需要 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