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薦之類的故事
❶ 毛遂自薦的故事是什麼
有一句俗話說「是金子總會閃光」。在中國有一句成語叫「毛遂自薦」,指的就是這樣一件事。
中國古代戰國時候,趙國都城邯鄲被強大的秦國軍隊重重包圍,危在旦夕。
為解救邯鄲,趙王想聯合另一個區域大國楚國共同抗秦。為此,他派親王平原君到楚國游說。
平原君打算從自己數千名家臣中挑選出有勇有謀的20人隨同前往,可挑來選去,只挑選出19名。就在這時,有一位賓客不請自到,自薦補缺。他就是毛遂。
平原君上下打量了一番毛遂,問道:「你是什麼人?找我何事?」
毛遂說:「我叫毛遂。聽說為了救邯鄲你將到楚國去游說,我願隨你前往。」
平原君又問:「你到我這里,有多長時間了?」
毛遂道:「三年了。」
平原君說:「三年時間不算短了。一個人如果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就好像錐子裝在囊中會立刻把它的尖刺顯露出來那樣,他的才能也會很快地顯露出來。可你在我府上已住了三年,我還沒聽說你有什麼特殊的才能。我這次去楚國,肩負著求援兵救社稷的重任,沒有什麼才能的人是不能同去的。你就留下來好了。」
平原君的話,說得很坦誠。但毛遂卻充滿自信地回答道:「你說得不對,不是我沒有特殊才能,而是你沒把我裝在囊中。若早把我裝在囊中,我的特殊才能就像錐子那樣脫穎而出了。」
從談話中,平原君似乎覺得毛遂確有才能,於是接受了毛遂的自薦,湊足20名隨從,前往楚國。到了楚國,平原君與楚王談判。平原君詳盡地講了聯合抗秦的必要性之後,要求楚王盡快地派出援兵去解救邯鄲,可楚王不出聲。他倆的談判,是從清晨談到了中午,還沒有談判出個結果來。等在外面的20名隨員,焦急起來了。
毛遂此來,因是自薦,所以那19名隨員內心裡看不起他,總覺得他有些自吹自擂。這時候,他們想看看毛遂到底有什麼才能,於是慫恿他道:
「毛先生,談判久久沒有結果。你進去問問究竟怎麼樣?」
毛遂立即答應了。他緊緊地按著腰中的劍,來到楚王的跟前說:
「大王,楚趙聯合抗秦,事在必行。這只是兩句話便可以議定的事情。可是,從早晨到現在總也商議不出個結果來,這是為什麼呢?」
毛遂的出現與責問使楚王很不高興。他不理睬毛遂,轉身氣憤地問平原君:
「他是什麼人?」
平原君說:「他是我的隨員。」
楚王氣憤了,轉身斥責毛遂道:
「寡人正與你的主君議事,你算是什麼人,竟也上來插言!」
楚王的話,激起了毛遂的滿腔憤怒。他抽劍出鞘,然後向楚王逼近兩步,大聲道:
「尊貴的楚王,你所以敢斥責我,不就是仗著你們楚國是個大國嗎?不就是仗著這時候圍在你身邊的侍衛人多嗎?不過,我現在告訴你,眼下在這十步之內,你國大沒有用,你人多也沒有用。你的性命就在我的手裡,你叫嚷什麼?」
經毛遂這么一說,楚王嚇得滿頭是汗,不作聲了。
毛遂又道:「楚國是大國,應該稱霸於天下。然而,你骨子裡怕秦國怕得要死。秦國多次侵略楚國,佔領了你們許多地盤,這是多麼大的恥辱呀!想起這些來,連我們趙國人都感到害羞。現在,我們來聯合你們抗秦,說是為著解救邯鄲,同時也是為你們楚國報仇雪恨。可是,你卻這般怯懦。你這叫什麼大王!難道你就不感到慚愧嗎?」
在毛遂激昂的一席話面前,楚王慚愧得不知說什麼是好了。
毛遂於是又說道:
「尊貴的楚王,怎麼樣?願不願意與我們趙國一齊抗秦呀?」
「願意!願意!」
楚王滿口應充。
楚趙兩國簽訂了聯合抗秦的盟約之後,平原君一行人很快地回到了邯鄲。見了趙王,平原君說:
「我這一回出使楚國,多虧了毛遂先生。他那三寸不蘭之舌,致使得咱們趙國重過九鼎大呂。他真比百萬雄兵還要強啊!」
沒過三天,毛遂的名字在趙都邯鄲便家喻戶曉了。現在這句成語常用來一個有才能的人勇於向別人推薦自己。
❷ 急求類似於毛遂自薦的故事 , 寫作文 急 急 急 急 急 急 急
平原君打算從自己數千名家臣中挑選出有勇有謀的20人隨同前往,可挑來選去,只挑選出19名。就在這時,有一位賓客不請自到,自薦補缺。他就是毛遂。
平原君上下打量了一番毛遂,問道:「你是什麼人?找我何事?」
毛遂說:「我叫毛遂。聽說為了救邯鄲你將到楚國去游說,我願隨你前往。」
平原君又問:「你到我這里,有多長時間了?」
毛遂道:「三年了。」
平原君說:「三年時間不算短了。一個人如果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就好像錐子裝在囊中會立刻把它的尖刺顯露出來那樣,他的才能也會很快地顯露出來。可你在我府上已住了三年,我還沒聽說你有什麼特殊的才能。我這次去楚國,肩負著求援兵救社稷的重任,沒有什麼才能的人是不能同去的。你就留下來好了。」
平原君的話,說得很坦誠。但毛遂卻充滿自信地回答道:「你說得不對,不是我沒有特殊才能,而是你沒把我裝在囊中。若早把我裝在囊中,我的特殊才能就像錐子那樣脫穎而出了。」
從談話中,平原君似乎覺得毛遂確有才能,於是接受了毛遂的自薦,湊足20名隨從,前往楚國。到了楚國,平原君與楚王談判。平原君詳盡地講了聯合抗秦的必要性之後,要求楚王盡快地派出援兵去解救邯鄲,可楚王不出聲。他倆的談判,是從清晨談到了中午,還沒有談判出個結果來。等在外面的20名隨員,焦急起來了。
毛遂此來,因是自薦,所以那19名隨員內心裡看不起他,總覺得他有些自吹自擂。這時候,他們想看看毛遂到底有什麼才能,於是慫恿他道:
「毛先生,談判久久沒有結果。你進去問問究竟怎麼樣?」
毛遂立即答應了。他緊緊地按著腰中的劍,來到楚王的跟前說:
「大王,楚趙聯合抗秦,事在必行。這只是兩句話便可以議定的事情。可是,從早晨到現在總也商議不出個結果來,這是為什麼呢?」
毛遂的出現與責問使楚王很不高興。他不理睬毛遂,轉身氣憤地問平原君:
「他是什麼人?」
平原君說:「他是我的隨員。」
楚王氣憤了,轉身斥責毛遂道:
「寡人正與你的主君議事,你算是什麼人,竟也上來插言!」
楚王的話,激起了毛遂的滿腔憤怒。他抽劍出鞘,然後向楚王逼近兩步,大聲道:
「尊貴的楚王,你所以敢斥責我,不就是仗著你們楚國是個大國嗎?不就是仗著這時候圍在你身邊的侍衛人多嗎?不過,我現在告訴你,眼下在這十步之內,你國大沒有用,你人多也沒有用。你的性命就在我的手裡,你叫嚷什麼?」
經毛遂這么一說,楚王嚇得滿頭是汗,不作聲了。
毛遂又道:「楚國是大國,應該稱霸於天下。然而,你骨子裡怕秦國怕得要死。秦國多次侵略楚國,佔領了你們許多地盤,這是多麼大的恥辱呀!想起這些來,連我們趙國人都感到害羞。現在,我們來聯合你們抗秦,說是為著解救邯鄲,同時也是為你們楚國報仇雪恨。可是,你卻這般怯懦。你這叫什麼大王!難道你就不感到慚愧嗎?」
在毛遂激昂的一席話面前,楚王慚愧得不知說什麼是好了。
毛遂於是又說道:
「尊貴的楚王,怎麼樣?願不願意與我們趙國一齊抗秦呀?」
「願意!願意!」
楚王滿口應充。
楚趙兩國簽訂了聯合抗秦的盟約之後,平原君一行人很快地回到了邯鄲。見了趙王,平原君說:
「我這一回出使楚國,多虧了毛遂先生。他那三寸不蘭之舌,致使得咱們趙國重過九鼎大呂。他真比百萬雄兵還要強啊!」
沒過三天,毛遂的名字在趙都邯鄲便家喻戶曉了。現在這句成語常用來一個有才能的人勇於向別人推薦自己。
❸ 類似毛遂自薦的故事
黃金台 【黃金台】《戰國策·燕策一》:「於是昭王為(郭)隗築宮而師回之,樂毅自魏往答,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O此事參見器用部·珍寶「死骨千金」。《戰國策》原文系「築宮」,至孔融《論盛孝章書》始有「築台」之說。指招賢之所。唐李白《南奔書懷》:「侍筆黃金台,傳觴青玉案。」另參見器用部·珍寶「黃金築台」、人物部·聖賢「黃金台上客」、政事部·議政「尊隗」。 古代燕昭王黃金台招賢,便是最著名的例子。 《戰國策
❹ 毛遂自薦的故事50字
戰國時趙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趙國,趙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趙勝到楚國去求救,平原君的門內客毛遂主容動自薦隨同前去。平原君與楚王談判半天沒有成效,毛遂手拿寶劍走上宮殿,陳述利害關系,終於打動楚王出兵聯合抗擊秦國的侵略。
毛遂河北雞澤人 ,戰國時期趙國平原君的門客;薦:推薦,薦舉。毛遂自我推薦。戰國時,平原君之門下食客毛遂自薦跟隨前往楚國游說。
典出《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後用「毛遂自薦」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去做某項工作。
(4)毛遂自薦之類的故事擴展閱讀:
毛遂故里,即戰國晚期以「毛遂自薦」、搬兵救趙而聞名的毛遂的家鄉。
位於原陽縣西12.5公里師寨鎮路庄村東。這里有自薦亭、毛遂大殿及石碑多通,有毛遂出山、毛遂拉塔、毛遂鍘草、毛遂灌醋等神話傳說的壁畫,另有毛遂崗(墳)等紀念遺跡,為新鄉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毛遂亭位於毛遂故里紀念建築的中軸線上,是毛遂故里的重要標志性建築。進出方便,與周邊的毛遂墳、婁師德墓、邢恕墓形成了旅遊線路。
❺ 急求與毛遂自薦類似的典故
語出《漢書·終軍傳》
漢代的終軍(字子雲,濟南人)很有才學,受到漢武帝的常識。終軍18歲被選為博士弟子,又被拜為謁者給事中,負責迎送客、奉詔出使等。有一次,朝廷要派人出使匈奴,終軍提出申請說:「我在朝廷食祿5年,還沒有立下一點功勞。聽說陛下要派人出使匈奴,我願意前往,對匈奴單於曉以利害,讓他臣服於朝廷。」武帝覺得他很有見識,把他晉升為諫大夫。
故事說,當時,正值南越與漢朝和親,漢武帝派終軍出使南越,勸說南越王歸順漢朝,如同內地諸侯那樣聽從朝廷指令。終軍主動請求說:「希望陛下賜給我一條長繩,我一定把南越王捆綁起來,帶到宮廷門下。」於是,終軍去勸說南越王,南越王聽從了,答應把整個南越國都為漢朝廷的屬國。武帝非常高興,恩准南越國使用大豐收的犯綬,統一實行漢朝的法度,以新的辦法改變南越的社會習俗,命令漢朝的使者留在南越,擔負鎮守和安撫的任務。但是,南越的想國呂嘉不想歸順漢朝,起兵攻殺了南越王,漢朝的使者也都被他殺死了。終軍死時,只有20多歲。所以,世人都稱他為「終童」。
「請纓」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纓:駕車時,馬頸上套的革帶。引申為捆人用的長繩。人們用「請纓」表示主動請求出征、出使等。多用來表現立志報國的決心和行動。
《漢書·終軍傳》:
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天子大說(yue4),賜南越大臣犯綬,壹用漢法,以新其俗,令使者留填撫之。越相呂嘉不欲內屬,發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語在《南越傳》。軍死時年二十餘,故世謂之「終童」。
❻ 毛遂自薦的故事是怎樣的
當年,秦國的部隊包圍邯鄲時,趙國的形勢十分危急,秦國的力量如此強大,現在又兵臨城下,趙國和它決戰取勝的可能很小,趙惠文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相國平原君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聯合楚國。楚國和秦國素有仇恨,秦國是楚國的心頭大患,如果和楚國結成聯盟,那麼秦兵可破,這就叫合縱抗敵。
現在的問題是楚國是不是願意和趙國結成聯盟。
楚國對趙國也有疑心,楚王又是一個很難對付的人,所以趙惠文王心中沒有底。趙王只有請平原君出馬,希望憑他的德行、他的智慧去說服楚王。
平原君說:「我這次去事必成,如果我能說服他,這最好。如果楚王不信這一套,那麼我就挾持他在楚國的宮廷之內歃血為盟,合縱抗秦的聯盟一定能建立。」
歃血是古代一種結盟的儀式,就是將牲畜的血塗在嘴上,以示信義,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之間經常使用。
出發之前,平原君說:「我要挑選20名文武全才的人和我一道。」
他的手下一共有3000多人,要選20個人很容易。但是平原君又是一個非常嚴苛的人,他挑來挑去,挑了半天,只挑出19個人。就剩下一個人,他反復挑選,就是不滿意。
正在他為難之際,有一個人突然站了出來,只見這人長得五大三粗,一副自信的樣子,三步並兩步就走到了平原君的面前。平原君以懷疑的目光打量著他,看他似乎有點面熟。那人道:「也許公子不大認識我,我是您的門客毛遂,您要選20個人到楚國,現在還少一個人,我可能就是您要找的最後一個人了。」
底下的人發出一陣輕輕的笑聲,有的人在竊竊私語,大家都很輕蔑地瞧著他。平原君見這人如此冒失,一點也不謙虛,就說:「你在我的門下有幾年了?」
毛遂說:「三年了。」下面又是一陣鬨笑。
平原君慢慢地說:「我聽人說,方今之世,賢人在世上,就像一個錐子放在袋子里,它的尖子很快會從袋中露出來的。你在我的門下已經三年了,你並沒有做出什麼重要的事使大家稱頌你,我也沒聽說你有什麼大的能耐。這就證明你的本事是十分有限的。我看你還是留下吧。不過,你的這種精神倒是值得大家學習的。」
毛遂聽到平原君這番明顯瞧不起自己的話,也不急,也不慌,也不臉紅,他依舊信心很足地說:「公子你說得很對,我以前沒有露出尖來,就是你沒有把我放到袋子里去,今天我正是請求公子把我放到袋子里去。」
平原君這時在心裡已經從一開始的輕視,到現在的非常喜歡這毛頭小夥子了。瞧著他那自信的樣子,瞧著他那不同凡響的談吐,他已經感到有一個尖兒露了出來。於是,他就帶上了毛遂,一起到楚國去完成國家的重大使命。
其他19個人都笑話毛遂,他們一路上經常私下拿他開玩笑。
平原君到了楚國,就和楚王商量合縱之事。但是楚王一開始是王顧左右而言他;再就是申說自己的國家目前是如何如何的困難,打不起這場戰斗;再就是楚國的國力有限,要是得罪了秦國這樣的大國,日後將難以在諸侯中相處。任憑平原君怎麼說,楚王就是不答應。
平原君從早上,一直講到中午,嘴皮都說幹了,但是楚王似乎毫不為其所動,真把平原君急得滿頭大汗。
平原君的門人在下面聽得都不耐煩了,有一個人說:「這位毛遂先生不是誇下海口,說是他能說服楚王的嘛,現在正是機會,你趕快上。」大家想看看他的笑話。
毛遂瞧了他們一眼,真的大步流星地走了上去。他一隻手按著劍,兩道劍眉怒豎,一雙大眼睛閃著不容懷疑的光芒。只見他走到平原君的身旁,說道:「公子,合縱抗秦之利害關系兩句話就能說清楚,怎麼和他從早上就說起,說到了中午,還沒有說成?」
楚王看到這位不速之客,說道:「這是何人?」
平原君說:「是我的門人。」楚王喝道:「還不給我下去,我正和你們家公子商量大事,你來干什麼?」
毛遂按著劍,有意地向楚王面前走了一步,大聲說道:「你之所以對我無禮,是因為你坐在家裡,依仗著你們人多,但是就在這十步之內,你能顯示出你楚國人多的優勢嗎?大王的性命實際上就握在我毛遂的手裡,我家主人就在你的面前,你為什麼對我無禮?人們常說,打狗還要看主人,你對我無禮,實際上就是侮辱我家主人。」
楚王被他一頓悶棍,打得不知如何是好,他用求助的眼光望著平原君,平原君示意他聽毛遂的話。
毛遂繼續說:「我聽說,商湯當時只有70里地,但是後來他取得了天下,周文王只有百十里之地,後來使得諸侯們都向他俯首稱臣,可見,國家的興盛,不在於士兵和土地的多少,而靠的是仁義,靠的是勢。今天楚國方圓有5000里,將士有百萬,這正是稱霸的基礎,以楚之強大,天下誰能抗衡?但是可悲的是,白起只是一個非常一般的將領,率領的人馬還不足一萬,他卻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敗你們楚國,不但佔領了你們重要的戰略要地,還污辱了你們楚國的先人,這真是你們楚國百世的遺憾之事,連我們趙國人都為大王而羞愧。但是你卻不以此為恥,還在家裡睡大覺,是要等著別人來徹底消滅你不成!我家公子提出合縱之術,不是為了趙國,恰恰是為了你們楚國。真是不知好歹,當著我家主人的面竟敢侮辱我,你這到底是為哪般?」
楚王被一個毛頭小夥子教訓了一頓,而且教訓得還句句在理,使他下不了台,心裡想,趙國真是人才輩出,和他們結盟也許不是一件很壞的事,就說:「那就依這位毛先生的話,我們楚趙兩國結成聯盟,為了我們兩國的利益來共同抵抗秦軍。」
毛遂怕只是敷衍,便說:「合縱的戰略是不是就定下了?」
楚王說:「當然是定了。」
毛遂就對站在台下的楚王的手下人說:「快取雞血、狗血、馬血來。」
一會兒,血取上來了,毛遂接過盤子,跪在楚王的面前,將血舉到了楚王的胸前,說:「請大王歃血為盟,你先來,接下來是我家主人,再下就是我。」楚王一一照辦了。
由於毛遂的勇敢和智慧,楚趙之盟結成了。楚王派春申君率領八萬大軍救趙,對解邯鄲之圍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❼ 試列舉歷史上類似與「毛遂自薦」的故事。
1騶忌來拜相的故事 戰國時期,齊威源王耽於享樂,不理政事。群臣不敢進諫。齊國人騶忌聽說後,決心面見齊威王。以琴打比方,成功地向齊威王說明了國事的重要性,並由此被任命為相國。 2 蔡澤 秦國人。自信能靠言語的力量使當時深得秦王信任的秦國丞相范睢把丞相之位讓給自己。於是,他晉見范睢,向范睢自薦,他舉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例子,說得范睢悚然心動,真的將相位讓給了蔡澤。
❽ 類似與毛遂自薦的故事
黃金台
【黃金台】《戰國策·燕策一》:「於是昭王為(郭)隗築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O此事參見器用部·珍寶「死骨千金」。《戰國策》原文系「築宮」,至孔融《論盛孝章書》始有「築台」之說。指招賢之所。唐李白《南奔書懷》:「侍筆黃金台,傳觴青玉案。」另參見器用部·珍寶「黃金築台」、人物部·聖賢「黃金台上客」、政事部·議政「尊隗」。
古代燕昭王黃金台招賢,便是最著名的例子。
《戰國策•燕策一》記載:燕國國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攬人才,而更多的人認為燕昭王僅僅是葉公好龍,不是真的求賢若渴。於是,燕昭王始終尋覓不到治國安邦的英才,整天悶悶不樂的。
後來有個智者郭隗給燕昭王講述了一個故事,大意是:有一國君願意出千兩黃金去購買千里馬,然而時間過去了三年,始終沒有買到,又過去了三個月,好不容易發現了一匹千里馬,當國君派手下帶著大量黃金去購買千里馬的時候,馬已經死了。可被派出去買馬的人卻用五百兩黃金買來一匹死了的千里馬。國君生氣地說:「我要的是活馬,你怎麼花這么多錢弄一匹死馬來呢?」
國君的手下說:「你捨得花五百兩黃金買死馬,更何況活馬呢?我們這一舉動必然會引來天下人為你提供活馬。」果然,沒過幾天,就有人送來了三匹千里馬。
郭隗又說:「你要招攬人才,首先要從招納我郭隗開始,像我郭隗這種才疏學淺的人都能被國君採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強的人,必然會聞風千里迢迢趕來。」
燕昭王採納了郭槐的建議,拜郭槐為師,為他建造了宮殿,後來沒多久就引發了「士爭湊燕」的局面。投奔而來的有魏國的軍事家樂毅,有齊國的陰陽家鄒衍,還有趙國的游說家劇辛等等。落後的燕國一下子便人才濟濟了。從此以後一個內亂外禍、滿目瘡痍的弱國,逐漸成為一個富裕興旺的強國。接著,燕昭王又興兵報仇,將齊國打得只剩下兩個小城。
❾ 關於毛遂自薦的故事
【毛遂自薦】戰國時趙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趙國,趙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趙勝到楚國去求救,平原君的門客毛遂主動自薦隨同前去。平原君與楚王談判半天沒有成效,毛遂手拿寶劍走上宮殿,陳述利害關系,終於打動楚王出兵聯合抗擊秦國的侵略。
【典故】《史記·平原君列傳》記載: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去楚國求救,門下食客毛遂自動請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國,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趙國。
【釋義】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毛遂自薦的故事:
秦國大軍攻打趙都邯鄲,趙國雖然竭力抵抗,但因為在長平遭到慘敗後,力量不足。趙
孝成王要平原君趙勝想辦法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是趙國的相國,又是趙王的叔叔。他決心親
自上楚國去跟楚王談判聯合抗秦的事。
平原君打算帶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國。他手下有三千個門客,可是真要找
文武雙全的人才,卻並不容易。挑來挑去,只挑中十九個人,其餘都看不中了。
他正在著急的時候,有個坐在末位的門客站了起來,自我推薦說:「我能不能來湊個數
呢?」
平原君有點驚異,說:「您叫什麼名字?到我門下來有多少日子了?」
那個門客說:「我叫毛遂,到這兒已經三年了。」
平原君搖搖頭,說:「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錐子放在口袋裡,它的尖兒很快
就冒出來了。可是您來到這兒三年,我沒有聽說您有什麼才能啊。」
毛遂說:「這是因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到這把錐子。要是您早點把它放在袋裡,它早就
戳出來了,難道光露出個尖兒就算了嗎?」
旁邊十九個門客認為毛遂在說大話,都帶著輕蔑的眼光笑他。可平原君倒賞識毛遂的膽
量和口才,就決定讓毛遂湊上二十人的數,當天辭別趙王,上楚國去了。
平原君跟楚考烈王在朝堂上談判合縱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個門客都在台階下等
著。從早晨談起,一直談到中午,平原君為了說服楚王,把嘴唇皮都說幹了,可是楚王說什
么也不同意出兵抗秦。
台階下的門客等得實在不耐煩,可是誰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有人想起毛遂在趙國說的一
番豪言壯語,就悄悄地對他說:「毛先生,看你的啦!」
毛遂不慌不忙,拿著寶劍,上了台階,高聲嚷著說:「合縱不合縱,三言兩語就可以解
決了。怎麼從早晨說到現在,太陽都直了,還沒說停當呢?」
楚王很不高興,問平原君:「這是什麼人?」
平原君說:「是我的門客毛遂。」
楚王一聽是個門客,更加生氣,罵毛遂說:「我跟你主人商量國家大事,輪到你來多嘴?
還不趕快下去!」
毛遂按著寶劍跨前一步,說:「你用不到仗勢欺人。我主人在這里,你破口罵人算什
么?」
楚王看他身邊帶著劍,又聽他說話那股狠勁兒,有點害怕起來,就換了和氣的臉色對他
說:「那您有什麼高見,請說吧。」
毛遂說:「楚國有五千多里土地,一百萬兵士,原來是個稱霸的大國。沒有想到秦國一
興起,楚國連連打敗仗,甚至堂堂的國君也當了秦國的俘虜,死在秦國。這是楚國最大的恥
辱。秦國的白起,不過是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小子,帶了幾萬人,一戰就把楚國的國都——
郢都奪了去,逼得大王只好遷都。這種恥辱,就連我們趙國人也替你們害羞。想不到大王倒
不想雪恥呢。老實說,今天我們主人跟大王來商量合縱抗秦,主要是為了楚國,也不是單為
我們趙國啊。」
毛遂這一番話,真像一把錐子一樣,一句句戳痛楚王的心。他不由得臉紅了,接連說:
「說的是,說的是。」
毛遂緊緊釘了一句:「那麼合縱的事就定了嗎?」
楚王說:「決定了。」
毛遂回過頭,叫楚王的侍從馬上拿雞、狗、馬的血來。他捧著銅盤子,跪在楚王的跟前
說:「大王是合縱的縱約長,請您先歃血(歃血就是把牲畜的血塗在嘴上,表示誠意,是古
代訂立盟約的時候的一種儀式。歃音shà)。」
楚王歃血後,平原君和毛遂也當場歃了血。楚、趙結盟以後,楚考烈王就派春申君黃歇
為大將,率領八萬大軍,奔赴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