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麥克斯韋的故事50字

麥克斯韋的故事50字

發布時間: 2021-02-19 08:36:47

A. 愛因斯坦的故事30字

愛因斯坦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熱愛物理學,把畢生獻給了物理學的理論研究。
人們稱他為20世紀的哥白尼、20世紀的牛頓。
愛因斯坦生長在物理學急劇變革的時期,通過以他為代表的一代物理學家的努力,物理
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由伽利略和牛頓建立的古典物理學理論體系,經歷了將
近200年的發展,到19世紀中葉,由於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發現,熱力學和統計物理
學的建立,特別是由於法拉第和麥克斯韋在電磁學上的發現,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些成
就,使得當時不少物理學家認為,物理學領域中原則性的理論問題都已經解決了,留給後人
的,只是在細節方面的補充和發展。可是,歷史的進程恰恰相反,接踵而來的卻是一系列古
典物理學無法解釋的新現象:以太漂移實驗、元素的放射性、電子運動、黑體輻射、光電效
應等等。在這個新形勢面前,物理學家一般企圖以在舊理論框架內部進行修補的辦法來解決
矛盾,但是,年輕的愛因斯坦則不為舊傳統所束縛,在洛倫茲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對空
間和時間這樣一些基本概念作了本質上的變革。這一理論上的根本性突破,開辟了物理學的
新紀元。
愛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相對論。1905年他發表了題為《論動體的電動力
學》的論文,提出了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建立了狹義相對論。這一理論把牛頓
力學作為低速運動理論的特殊情形包括在內。它揭示了作為物質存在形式的空間和時間在本
質上的統一性,深刻揭露了力學運動和電磁運動在運動學上的統一性,而且還進一步揭示了
物質和運動的統一性(質量和能量的相當性),發展了物質和運動不可分割原理,並且為原
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隨後,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1915年他又建立了廣義相對
論,進一步揭示了四維空時同物質的統一關系,指出空時不可能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空間
的結構和性質取決於物質的分布,它並不是平坦的歐幾里得空間,而是彎曲的黎曼空間。根
據廣義相對論的引力論,他推斷光在引力場中不沿著直線而會沿著曲線傳播。這一理論預
見,在1919年由英國天文學家在日蝕觀察中得到證實,當時全世界都為之轟動。193
8年,他在廣義相對論的運動問題上取得重大進展,即從場方程推導出物體運動方程,由此
更深一步地揭示了空時、物質、運動和引力之間的統一性。廣義相對論和引力論的研究,6
0年代以來,由於實驗技術和天文學的巨大發展受到重視。
另外,愛因斯坦對宇宙學、用引力和電磁的統一場論、量子論的研究都為物理學的發展
作出了貢獻。
愛因斯坦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個富有哲學探索精神的傑出的思想家,同時又是
一個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正直的人。他先後生活在西方政治漩渦中心的德國和美國,經歷過
兩次世界大戰。他深刻體會到一個科學工作者的勞動成果對社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一個知
識分子要對社會負怎樣的責任。
愛因斯坦一心希望科學造福於人類,但他卻目睹了科學技術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所造成的
巨大破壞,因此,他認為戰爭與和平的問題是當代的首要問題,他一生中發表得最多的也是
這方面的言論。他對政治問題第一次公開表態,就是1914年簽署的一個反對第一次世界
大戰的聲明。他對政治問題的最後一次發言,即1955年4月簽署的「羅素—愛因斯坦宣
言」,也仍然是呼籲人們團結起來,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在20世紀思想家的畫廊中,愛因斯坦,就是公正、善良、真理的化身。他的品格與天
地日月相爭輝,他的科學貢獻,人類將萬世景仰。
本書不僅以翔實的史實勾勒出愛因斯坦偉大的一生,而且也從人類文化的源頭上探尋著
愛因斯坦思想、人格的精神底蘊。在書中,玄奧的物理學理論、傳奇般的故事,在讀者理喻
20世紀歷史文化進程的視野中,或許會形成一個既有深度、又有趣味的立體畫面。同時,
我們將在歷史氛圍中去理解愛因斯坦,也將在現實情境中去悄然接受愛因斯坦的精神感召。
愛因斯坦曾以理性之劍為當代物理學辟出一條新路,也曾以理性之劍揮斬人間的妖魔鬼
怪,而今天,這把理性之劍在哪裡?我們是否該去尋找這把理性之劍?
這是愛因斯坦留下的一個碩大問號。每一個走向21世紀的人都該在這個問號面前沉思
默想,都應該接過愛因斯坦的理性之劍,為和諧、公正的21世紀而努力。

B. 有關多位物理學家的小故事,要短的,100字左右,要快,十分鍾以內

牛頓:
他年幼時,曾一面牽牛上山,一面看書,到家後才發覺手裡只有一根繩;看書時定時煮雞蛋結果將表和雞蛋一齊煮在鍋里;有一次,他請朋友到家中吃飯,自己卻在實驗室廢寢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來,當朋友把一隻雞吃完,留下一堆骨頭在盤中走了以後,牛頓才想起這事,可他看到盤中的骨頭後又恍然大悟地說:「我還以為沒有吃飯,原來我早已吃過了」。

法拉第:
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於薩里郡紐因頓的一個鐵匠家庭。13歲就在一家書店當送報和裝訂書籍的學徒。他有強烈的求知慾,擠出一切休息時間貪婪地力圖把他裝訂的一切書籍內容都從頭讀一遍。讀後還臨摹插圖,工工整整地作讀書筆記;用一些簡單器皿照著書上進行實驗,仔細觀察和分析實驗結果,把自己的閣樓變成了小實驗室。在這家書店呆了八年,他廢寢忘食、如飢似渴地學習。他後來回憶這段生活時說:「我就是在工作之餘,從這些書里開始找到我的哲學。這些書中有兩種對我特別有幫助,一是《大英網路全書》,我從它第一次得到電的概念;另一是馬塞夫人的《化學對話》,它給了我這門課的科學基礎。」

法拉第主要從事電學、磁學、磁光學、電化學方面的研究,並在這些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1820年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之後,法拉第於1821年提出「由磁產生電」的大膽設想,並開始了艱苦的探索。1821年9月他發現通電的導線能繞磁鐵旋轉以及磁體繞載流導體的運動,第一次實現了電磁運動向機械運動的轉換,從而建立了電動機的實驗室模型。接著經過無數次實驗的失敗,終於在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這一劃時代的偉大發現,使人類掌握了電磁運動相互轉變以及機械能和電能相互轉變的方法,成為現代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技術的基礎。
麥克斯韋:
麥克斯韋從小就有很強的求知慾和想像力,愛思考,好提問。據說還在他兩歲多的時
候,有一次爸爸領他上街,看見一輛馬車停在路旁,他就問:「爸爸,那馬車為什麼不走
呢?」父親說:「它在休息。」麥克斯韋又問:「它為什麼要休息呢?」父親隨口說了一
句:「大概是累了吧?」「不,」麥克斯韋認真地說,「它是肚子疼!」還有一次,姨媽
給麥克斯韋帶來一籃蘋果,他一個勁地問:「這蘋果為什麼是紅的?」姨不知道怎麼回答
,就叫他去玩吹肥皂泡。誰知他吹肥皂泡的時候,看到肥皂泡上五彩繽紛的顏色,提的問
題反而更多了。上中學的時候,他還提過象「死甲蟲為什麼不導電」,「活貓和活狗摩擦
會生電嗎」等問題。父親很早就教麥克斯韋學幾何和代數。上中學以後,課本上的數學知
識麥克斯韋差不多都會了,因此父親經常給他開「小灶」,讓他帶一些難題到學校里去做
。每當同學們歡蹦亂跳地玩的時候,麥克斯韋卻進入了數學的樂園,他常常一個人躲在教
室的角落裡,或者獨自坐在樹蔭下,入迷地思考和演算著數學難題。

麥克斯韋主要從事電磁理論、分子物理學、統計物理學、光學、力學、彈性理論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建立的電磁場理論,將電學、磁學、光學統一起來,是19世紀物理學發展的最光輝的成果,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綜合之一

C. 數學家的故事五十字左右,很急啊

樓主從下文摘抄即可。
高斯(1777—1855年)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高斯在童年時代就表現出非凡的數學天才.年僅三歲,就學會了算術,八歲因發現等差數列求和公式而深得老師和同學的欽佩.大學二年級時得出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圖法,並給出了可用尺規作圖的正多邊形的條件.解決了兩千年來懸而未決的難題,1799年以代數基本定理的四個漂亮證明獲博士學位.高斯的數學成就遍及各個領域,在數學許多方面的貢獻都有著劃時代的意義.並在天文學,大地測量學和磁學的研究中都有傑出的貢獻.1801年發表的《算術研究》是數學史上為數不多的經典著作之一,它開辟了數論研究的全新時代.非歐幾里得幾何是高斯的又一重大發現,他的遺稿表明,他是非歐幾何的創立者之一.高斯致力於天文學研究前後約20年,在這領域內的偉大著作之一是1809年發表的《天體運動理論》.高斯對物理學也有傑出貢獻,麥克斯韋稱高斯的磁學研究改造了整個科學.高斯的一生中,還培養了不少傑出的數學家.
女數學家諾德
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台,就發布第一號法令,把猶太人比作「惡魔」,叫囂著要粉碎「惡魔的權利」.不久,哥廷根大學接到命令,要學校辭退所有從事教育工作的純猶太血統的人.在被驅趕的學者中,有一名婦女叫愛米•諾德(A.E.Noether 1882—1935),她是這所大學的教授,時年5l歲.她主持的講座被迫停止,就連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這位學術上很有造詣的女性,面對困境,卻心地坦然,因為她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過的.諾德生長在猶太籍數學教授的家庭里,從小就喜歡數學.1903年,21歲的諾德考進哥廷根大學,在那裡,她聽了克萊因、希爾伯特、閩可夫斯基等人的課,與數學解下了不解之緣.她學生時代就發表了幾篇高質量的論文,25歲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女數學博士.諾德在微分不等式、環和理想子群等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但由於當時婦女地位低下,她連講師都評不上,在大數學家希爾伯特的強烈支持下,諾德才由希爾伯特的「私人講師」成為哥廷根大學第一名女講師.接下來,由於她科研成果顯著,又是在希爾伯特的推薦下,取得了「編外副教授」的資格,雖然她比起很多「教授」更有實力.
諾德熱愛數學教育事業,善於啟發學生思考.她終生未婚,卻有許許多多「孩子」.她與學生交往密切,和藹可親,人們親切地把她周圍的學生稱為「諾德的孩子們」.我國代數學家曾炯之就是諾德「孩子」們中的一個.在希特勒的淫威下,諾德被迫離開哥廷根大學,去了美國工作.在美國,她同樣受到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同樣有她的「孩子們」.1934年9月,美國設立了以諾德命名的博士後獎學金.不幸的是,諾德在美國工作不到兩年,便死於外科手術,終年53歲.她的逝世,令很多數學同僚無限悲痛.愛因斯坦在《紐約時報》發表悼文說:「根據現在的權威數學家們的判斷,諾德女士是自婦女受高等教育以來最重要的富於創造性數學天才.」

3、塞樂斯生於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臘第一位聞名世界的大數學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賣橄欖油積累了相當財富後,塞樂斯便專心從事科學研究和旅行。他勤奮好學,同時又不迷信古人,勇於探索,勇於創造,積極思考問題。他的家鄉離埃及不太遠,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裡,塞樂斯認識了古埃及人在幾千年間積累的豐富數學知識。他游歷埃及時,曾用一種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國王阿美西斯欽羨不已

D. 愛因斯坦的故事 50字

1、慧眼識才

愛因斯坦十六歲時報考瑞士蘇黎世的聯邦工業大學工程系,可是入學考試卻告以失敗。看過他的數學和物理考卷的該校物理學家韋伯先生卻慧眼識英才,稱贊他:「你是個很聰明的孩子,愛因斯坦,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但是你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你不想表現自己。」

愛因斯坦在數學方面可以說是「天才」,他在12歲到16歲時就已經自學學會了解析幾何和微積分。而對於不想表現自己這個「缺點」,他也是「死不悔改」。

他晚年寫給朋友的信中說:「我年輕時對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個角落安靜地做我的研究,公眾人士不會對我完全注意,可是現在卻不能了。」

2、淡泊名利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誕生,但不久以色列與周圍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便爆發了。已經定居在美國十多年的愛因斯坦立即向媒體宣稱:「現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後退了,我們應該戰斗。猶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個對他們存有敵對情緒的世界上生存下去。」

1952年11月9日,愛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總統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駐美國大使向愛因斯坦轉達了以色列總理戴維·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請愛因斯坦為以色列共和國總統候選人。

當日晚,一位記者給愛因斯坦的住所打來電話,詢問愛因斯坦是否會擔任以色列總統,「不,我幹不了。」愛因斯坦否定了這個提議。剛放下電話,電話鈴又響了。這次是駐華盛頓的以色列大使打來的。

大使說:「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國總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請問一下,如果提名您當總統候選人,您願意接受嗎?」愛因斯坦被同胞們的好意感動了,但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絕大使和以色列政府,而不使他們失望,不讓他們窘迫。

不久,愛因斯坦在報上發表聲明,正式謝絕出任以色列總統。在愛因斯坦看來,「當總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他還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話:「方程對我更重要些,因為政治是為當前,而方程卻是一種永恆的東西。」

3、不拘小節

有一次,他要把牆上的一幅舊畫換下來,就搬來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一個問題,沉思起來,忘記自己在做什麼了,猛地從梯子上摔下來。

摔到地上以後,他顧不得疼痛,馬上想到:人為什麼會筆直地掉下來呢?看來物體總是沿著阻力最小的線路運動的。愛因斯坦想到這里便馬上站立起來,一瘸一拐地走到桌邊,提筆把自己的這個想法記了下來。這對他正在研究的問題——相對論有很大的啟發。

1930年,德國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對論的書,書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證明愛因斯坦錯了》。愛因斯坦聞訊後,僅僅聳聳肩道:「100位實在太多了,只要能證明我真的錯了,哪怕是一個人出面也足夠了。」

4、有一次,愛因斯坦走在紐約的大街上。他最好的朋友遇見了他。並對他說:「愛因斯坦,你該買件新衣服了。看看你的衣服多舊啊!」

但是愛因斯坦卻回答說:「沒關系的,這里沒有人認識我。」幾年以後,愛因斯坦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但是他仍然穿著那件衣服。那位朋友再次遇見他,告訴他去買件新衣服。但是愛因斯坦說:「我不需要買新衣服了,這里每個人都認識我。」

5、成功秘訣

愛因斯坦常對人說:學習時間是個常數,它的效率卻是個變數,單獨追求學習時間是不明智的,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習效率。他認為必須通過文體活動,才能獲得充沛的精力,保持清醒的頭腦,愛因斯坦還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總結出一個公式,即A=X+Y+Z。

A代表成功,X代表正確的方法,Y代表努力工作,Z代表少說廢話。他把這個公式的內容,概括成兩句話:工作和休息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階梯,珍惜時間是有所建樹的重要條件。

E. 麥克斯韋與電磁場的故事

麥克斯韋

一、生平簡介

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 1831~1879)英國物理學家,年6月13日生於英國愛丁堡的一個地主家庭,8歲時,母親去世,在父親的誘導下學習科學,16歲時進入愛丁堡大學,1850年轉入劍橋大學研習數學,185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該校三一學院數學系,並留校任職。1856年到阿伯丁的馬里沙耳學院任自然哲學教授。1860年到倫敦任皇家學院自然哲學及天文學教授。1865年辭去教職還鄉,專心治學和著述。1871年受聘為劍橋大學的實驗物理學教授,負責籌建該校的第一所物理學實驗室——卡文迪許實驗室,1874年建成後擔任主任。1879年第11月5日在劍橋逝世,終年只有49歲。

二、科學成就

麥克斯韋自幼聰穎,15歲就發表過數學論文,一生從事過許多方面的物理學研究工作:

1.麥克斯韋在物理學中的最大貢獻是建立了統一的經典電磁場理論和光的電磁理論,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而這種理論預見後來得到了充分的實驗證實。

1873年,麥克斯韋完成巨著《電磁學通論》,這是一部可以同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相媲美的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麥克斯韋在電磁學實驗方面也有重要貢獻。他建立了實驗驗證的嚴格理論,並重復卡文迪許的實驗,將實驗精度提高了3個數量級。他的驗證理論成為後世精確驗證靜電力平方反比定律的依據。此外他還發明了麥克斯韋電橋。

3.麥克斯韋在分子動理論方面的功績也是不可磨滅的。他運用數學統計的方法導出了分子運動的麥克斯韋速度分布律。還研究過土星的光環和視覺理論,創立了定量色度學。。他負責建立起來的卡文迪許實驗室,在他和以後幾位主任的領導下,發展成為名聞世界的學術中心之一。

在其短暫的生涯中,麥克斯韋邁出了物理學中從未有人走過的最重要的幾步,他的成就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可以和愛因斯坦相比擬,甚至難以想像,如果不是受到麥克斯韋工作的啟發,愛因斯坦會取得那麼巨大的成功。

愛因斯坦在自傳中說:「在我求學的時代,最吸引人的題目就是麥克斯韋的理論」,「特殊的相對論起原於麥克斯韋的電磁場方程」。1931年,在紀念麥克斯韋誕生100周年時,愛因斯坦把麥克斯韋的電磁場貢獻評價為「自牛頓時代」以來物理學所經歷的最深刻最有成效的變化。」

三、趣聞軼事

1879年11月5日,麥克斯韋因癌症不治去世,終年49歲。物理學史上一顆可以同牛頓交輝的明星墜落了。他正當壯年,卻不幸夭折,這是非常可惜的。他的理論為近代科學技術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可是他的功績生前卻未得到重視。直到他死後許多年,在赫茲證明了電磁波存在後,人們才意識到他是自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

F. 麥克斯韋生平有哪些事跡

麥克斯韋1831年6月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他的父親原是個知識淵博的律師,但卻熱衷專於技術和建築設計,屬對麥克斯韋的一生影響很大。8歲的時候,麥克斯韋的母親不幸得肺結核去世,從此家庭的重負全都落在了父親的身上。幼年喪母使麥克斯韋的性格變得孤僻、內向。16歲麥克斯韋中學畢業後進入了蘇格蘭的最高學府愛丁堡大學,專門攻讀數學和物理學。19歲時進入了劍橋大學並成為了霍普金斯的研究生。1854年的時候畢業並留校任教,後因父親生病到蘇格蘭的馬里沙耳學院任自然哲學教授,1871年受聘籌建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並任第一任主任。

G. 關於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故事30字

故事:

愛因斯坦小時候只考一兩分,並不是因為他成績非常差,恰恰相反,這是因為他成績非常好。事實上,按照當年德國的考試成績評定,1分其實是相當於滿分,四分是及格線,六分最差。

到了中學,愛因斯坦去瑞士上學,那邊的考試成績評定剛好與德國反過來,1分最差,6分是滿分,而愛因斯坦的成績大多數是五六分。因此,愛因斯坦的成績根本沒有差過,他其實是典型的學霸。



不過,愛因斯坦小時候學習說話比其他人確實要慢一些。但到後來,受到良好教育的愛因斯坦逐漸走上了學霸之路。

愛因斯坦從小就擅長數學和物理,他的數學水平比同齡人高出數年。在12歲,愛因斯坦自學了代數、歐幾里德幾何。一位家教老師給愛因斯坦一本幾何書,他很快就學完了,這不得讓人驚嘆。

同年,愛因斯坦開始學習高等數學,自學微積分,他的數學天賦逐漸涌現。兩年之後,年僅14歲的愛因斯坦就已經熟練掌握了積分學和微分學。

在16歲時,愛因斯坦就去參加了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世界頂級大學)的入學考試,他的數學和物理考得非常好,但文科成績稍差。於是,愛因斯坦接受了理工學院院長的建議,再去讀一年高中,以完成學業。次年,17歲的愛因斯坦成功考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數學和物理都考了滿分。

愛因斯坦後來的成功絕非出於偶然,他從小到大一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了扎實的基礎知識,愛因斯坦才有可能在後來思考一些艱深的物理難題,並找到了正確的解決方向,最終創立相對論,成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7)麥克斯韋的故事50字擴展閱讀:

愛因斯坦於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愛因斯坦獲蘇黎世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

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1933年移居美國、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任職,1940年加入美國國籍同時保留瑞士國籍。 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於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市去世,享年76歲。

H. 著名的麥克斯維的故事

1.從「鄉巴佬」到「神童」
麥克斯韋歲那年,母親去世,但在父親深情的關照和詳盡的指導下,加上自己的勇氣和求知慾,麥克斯韋的童年仍然充滿著美好。當他10歲進入愛丁堡中學讀書時,衣著土裡土氣,帶著濃重的鄉下口音,在班裡受到出身名門的富家子弟的嘲笑、欺侮,叫他「鄉巴佬」,但他十分頑強,勤奮學習,不受干擾,很快就顯示出自己的才華,扭轉了別人的看法。他在全校的數學競賽和詩歌比賽中都取得了第一名,成了有名的「神童」。「神童」不是天生的,是他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刻苦鑽研的結果。
麥克斯韋從小就有很強的求知慾和想像力,愛思考,好提問。據說還在他兩歲多的時候,有一次爸爸領他上街,看見一輛馬車停在路旁,他就問:「爸爸,那馬車為什麼不走呢?」父親說:「它在休息。」麥克斯韋又問:「它為什麼要休息呢?」父親隨口說了一句:「大概是累了吧?」「不,」麥克斯韋認真地說,「它是肚子疼!」還有一次,姨媽給麥克斯韋帶來一籃蘋果,他一個勁地問:「這蘋果為什麼是紅的?」姨不知道怎麼回答,就叫他去玩吹肥皂泡。誰知他吹肥皂泡的時候,看到肥皂泡上五彩繽紛的顏色,提的問題反而更多了。上中學的時候,他還提過象「死甲蟲為什麼不導電」,「活貓和活狗摩擦會生電嗎」等問題。父親很早就教麥克斯韋學幾何和代數。上中學以後,課本上的數學知識麥克斯韋差不多都會了,因此父親經常給他開「小灶」,讓他帶一些難題到學校里去做。每當同學們歡蹦亂跳地玩的時候,麥克斯韋卻進入了數學的樂園,他常常一個人躲在教室的角落裡,或者獨自坐在樹蔭下,入迷地思考和演算著數學難題。
麥克斯韋在上課的時候,總是認真聽講,積極思考。他不但愛提一些別出心裁的問題,而且還能糾正老師講課中出現的錯誤。據說有一次,他發現一位講師寫的公式有錯誤,立即站起來作了報告。老師很自信,挖苦地說:「如果是你對了,我就把它叫做麥氏公式!」後來老師回家一驗算,果然是麥克斯韋對了。
2.巧遇名師
19歲的麥克斯韋初到劍橋,一切都覺得新鮮。這一時間,麥克斯韋專攻數學,讀了大量的專門著作。不過,他讀書不大講系統性。有時候,為了鑽研一個問題,他可以接連幾個星期什麼事都不幹;有時候,他又可能見到什麼讀什麼,漫無邊際。
這個善於學習和思考的年輕人,需要名師點撥,才能放出異彩。幸運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麥克斯韋果然遇到了一位好老師,這就是霍普金斯。霍普金斯是劍橋大學數學教授,一天,他到圖書館借書,他要的一本數學專著不巧被一位學生先借走了。那書是一般學生不可能讀懂的,教授有些奇怪。他詢問借書人名字,管理員答道「麥克斯韋」。教授找到麥克斯韋,看見年輕人正埋頭摘抄,筆記本上塗得五花八門,毫無頭緒,房間里也是亂糟糟的。霍普金斯不禁對青年發生了興趣,詼諧地說:「小夥子,如果沒有秩序,你永遠成不了優秀的數學物理家。」從這一天開始,霍普金斯成了麥克斯韋的指導教授。
霍普金斯很有學問,培養過不少人才。麥克斯韋在他的指教下,首先克服了雜亂無章的學習方法。霍普金斯對他的每一個選題,每一步運算都要求很嚴。這位導師還把麥克斯韋推薦到劍橋大學的尖子班學習,這個班由有多方面成就的威廉·湯姆生(開爾文)和數學家斯托克主持,他倆也曾是霍普金斯的學生,數學造詣很高。經這兩位優秀數學家的指點,麥克斯韋進步很快,不到三年,就掌握了當時所有先進的數學方法,成為有為的青年數學家。霍普金斯曾對人稱贊他說:「在我教過的所有學生中,毫無疑問,這是我所遇到的最傑出的一個。」

I. 關於勤奮的故事 (50字左右

愛因斯坦的小故事

1879年3月14日,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東部的烏爾姆,猶太血統。他的父親海爾曼·愛因斯坦很有數學天賦,但父母沒錢供他上學,只好棄學經商,愛因斯坦的母親保里諾·愛因斯坦是富有糧商的女兒,很有音樂天賦。年幼時,愛因斯坦就開始學習音樂,六歲開始練習拉小提琴,音樂幾乎成了愛因斯坦的"第二職業",小提琴終身陪伴著他。
在愛因斯坦上學之前,他父親給了他一個羅盤(指北針),羅盤的指針總要指著南北極,使小愛因斯坦研究和著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還記得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另一次經歷給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在上學幾年後,他領到一本歐幾里德幾何學課本,書中論證得無可置疑的許多公理,使他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以至於無法按照課程進度學習,而是一口氣就將它學完。
愛因斯坦和牛頓一樣並不早慧,他到3歲還不會說話,在整個學習期間也無"神童"的表現,甚至在教師眼裡顯得平庸遲鈍,他主要是對教師的呆板教學方法感到不滿,而具有很強的獨立自主、勤奮自學的探索能力。他在中學時代就自學了包括微積分在內的基礎數學及某些理論物理知識,進入大學後,他經常缺課,獨自修讀了經典理論物理,研究了麥克斯韋電磁理論。
愛因斯坦不拘成見,勇於創新。"懷疑一切"的信條始終貫穿他的整個科學生涯。當然,愛因斯坦的傑出科學成就來之於他堅持不懈的毅力。一次,有個青年人請教愛因斯坦成功的秘訣,愛因斯坦給他寫下了一個公式:A=X+Y+Z。他解釋說,A代表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努力和勞動,Y代表你對所研究問題的興趣,而Z表示少說空話,要謙虛謹慎。愛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學研究好像鑽木板,有人喜歡鑽薄的,而我喜歡鑽厚的。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 希望 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刺股懸梁戰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系在房樑上,只要一打磕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鑿壁偷光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裡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墨池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里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
海倫·凱勒有一本書,你們看過嗎?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勤奮好學的故事》。這本書裡面記載著許多名人刻苦學習的故事,我就講一下裡面其中的一個:海倫·凱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國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弄得她雙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聽覺。當海倫七歲時,她的父母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幫助她學習。可是,海倫看不見,也聽不見,怎麼學呢?所以這位教師想了一個辦法:先拿一個洋娃娃給她玩,然後在她的手心上,寫上洋娃娃這個詞兒,這樣海倫就知道了什麼叫洋娃娃了。因此,海倫很快就喜歡上這種學習的方法。從此以後,海倫就用這個辦法學習,她一個一個地記,日積月累,她學會了不少的詞。你可以想想,海倫作為一個又聾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樣的困難啊?但她不怕困難,以驚人的毅力在學習、在生活,終於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作家。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好多了,不必再 「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懸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而且我們都是健康人,比海倫·凱勒強多了,只要我們學會不怕困難,不半途而廢,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就一定會成功。

J. 愛因斯坦的故事(簡短)

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樣怎樣,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這樣,一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樣怎樣,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這樣,一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輝.
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沮喪了.這多麼愚蠢啊!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導.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