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馬雲的故事兩百字

馬雲的故事兩百字

發布時間: 2021-02-19 06:48:09

❶ 馬雲勵志故事,要包含個別細節故事部分,200到300字左右,謝謝各位啦。

給我幫你了 寫完給你

❷ 馬雲的勵志故事有那些300字

赫赫有名的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讀書的時候真的不是一個好學生,他的成績很差,尤其是數學。1982年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他填報的是北京大學。但是他的數學,只考了1分。 第一次高考落榜後,說實話,馬雲是很灰心喪氣的,他認為自己根本不是考大學那塊料,於是他開始四處打零工謀生計。他每天踩著一輛裝滿貨物的笨重的三輪車,在崎嶇不平的路上吃力地行駛。18歲的馬雲常常望著前方,茫然不知所措,難道自己這一輩子就只能當這樣一個踩三輪的「駱駝祥子」?他不甘心,他當然不甘心!
有一次,馬雲踩著三輪去給一家文化單位運書,在金華火車站的候車室里,他撿到了一本書——作家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人生》里高加林的故事深深感染了他。他從此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之路,不僅是漫長的,更是充滿坎坷曲折的,若要有所成就,必將經歷一番磨煉。
在經過一番深入思考之後,他決定再戰高考。他開始了勤奮地學習。1983年,19歲的馬雲第二次參加了高考。這一次,他滿懷信心。但是老天偏偏喜歡跟他開玩笑,他再次慘敗,數學只考了19分。
成績出來之後,父母都對他不再抱什麼希望,認為這孩子註定不是考大學的料,勸他安安心心學點手藝,當個臨時工,混口飯吃。
但是馬雲卻仍不甘心,他不甘心一輩子只當個臨時工,他要考大學,他明白只有考大學才能改變他的命運。由於父母不再支持他考大學,所以他只有邊打工邊復習。他那時常常跑到浙江大學圖書館去學習。在浙江大學,他認識了5個落榜生,他們經常聚在一起談著他們的抱負和理想。他們對著天空肆無忌憚地振臂高呼:我們一定會考上大學,我們一定會出人頭地!我們一定會考上大學,我們一定會出人頭地!我們一定會考上大學,我們一定會出人頭地! 1984年,20歲的馬雲第三次參加高考。馬雲記得,高考前,一位姓余的數學老師對他說,馬雲,你的數學真是一塌糊塗,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著寫。
馬雲的表現讓余老師大跌眼鏡。考數學的時候,靠10個死記硬背的公式,他一個題一個題地去套,結果這一套,居然套出了79分(當時數學滿分是120分,72分及格),這個分數在馬雲的數學考試史上,絕對是破天荒的偉大成就。馬雲非常幸運地考上了杭州師范學院,成為外語系的一名本科生。
孟亦凡:馬雲之所以讓當今的無數草根創業者崇拜,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馬雲也曾跟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沒有高大帥氣的形象,沒有優秀的學習成績,沒有聰明睿智的頭腦。他靠的對一定要成功的堅定執著的信念。所以他高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多年以後,功成名就的馬雲來到他當年一手創立的海博翻譯社,題下了四個大字:永不放棄。這四個字,如今在海博翻譯社的網站首頁上赫然在立。它傳達著這樣一種精神:做任何事情,你可能會碰到很多很多的挫折與失敗,但是只要你堅持下去,永不放棄,那麼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永不放棄,是馬雲終生的信仰所在,也同樣應該成為我們在座的所有同學在中考的這條路上共同的信念。

❸ 馬雲創業的艱辛200字

馬雲,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的開拓者,阿里巴巴網站創始人兼CEO。

馬雲和他的創業經歷,與其他互聯網精英相比,顯得格外不同。

馬雲的俠氣自小有之。為了朋友,為了義氣,馬雲小時打架無數,受過處分,身上縫過13針,也曾多次被迫轉學。從家長到老師、鄰居,都對這個頑皮孩子的前途不抱希望。

從小到大,馬雲不僅沒有上過一流的大學,而且連小學、中學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兩次,高中考大學考了三次,其中第一次高考,數學只考了1分。在他第三次參加高考前,他的老師說:「你要是考上的話,我的名字倒過來寫。」

「我自己覺得,算,算不過人家,說,說不過人家,但是我創業成功了———如果馬雲能夠創業成功,我相信80%%的年輕人創業能成功。」

馬雲特意叮囑記者,一定要把這些話告訴所有想創業的年輕人。

1984年,歷經辛苦的馬雲終於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師范大學外語系———他的成績是專科分數,離本科線還差5分,但恰好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就這樣幸運地上了本科,並憑著滿腔熱情和一身俠氣,當選學生會主席。

大學畢業後,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1991年,馬雲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結果第一個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譏諷。

在大家動搖的時候,馬雲堅信: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他一個人背著個大麻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翻譯社開始賣禮品、鮮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買賣來維持運轉。

兩年間,馬雲不僅養活了翻譯社,組織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同時還成了全院課程最多的老師。如今,正如馬雲當年所願,海博已經成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譯社。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賺錢的人必須把錢看輕,如果你腦子里老是錢的話,一定不可能賺錢的。」初次下海的經歷,給馬雲留下了深刻的體會。

1994年底,馬雲首次聽說互聯網;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國,首次接觸到互聯網。對電腦一竅不通的馬雲,在朋友的幫助和介紹下開始認識互聯網。當時網上沒有任何關於中國的資料,出於好奇的馬雲請人做了一個自己翻譯社的網頁,沒想到,3個小時就收到了4封郵件。

敏感的馬雲意識到:互聯網必將改變世界!

隨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個想法:要做一個網站,把國內的企業資料收集起來放到網上向全世界發布。

此時,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馬雲已經是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校長還許諾他外辦主任的位置。但是,特立獨行的馬雲揮揮手,放棄了在學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時,互聯網對於絕大部分中國人還是非常陌生的東西;即使在全球范圍內,互聯網也剛剛開始發展:大洋彼岸,尼葛洛龐帝剛剛寫就《數字化生存》、楊致遠創建雅虎還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國科學院教授錢華林剛剛用一根光纖接通美國互聯網,收發了第一封電子郵件。

在這樣的情形下,遠在尚未開通撥號上網業務的杭州,馬雲就已經夢想著要用互聯網來開公司、下海、盈利。這個想法立即遭到了親朋好友的強烈反對。

「我請了24個朋友來我家商量。我整整講了兩個小時,他們聽得稀里糊塗,我也講得糊里糊塗。最後說到底怎麼樣?其中23個人說算了吧,只有一個人說你可以試試看,不行趕緊逃回來。我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干,哪怕24個人全反對我也要干。」

「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互聯網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無論失敗與成功,經歷就是一種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掉頭;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

時隔多年,回憶起當年力排眾議的情形,馬雲依然為自己的選擇而叫好。

1995年4月,馬雲和妻子再加上一個朋友,湊了兩萬塊錢,專門給企業做主頁的「海博網路」公司就這樣開張了,網站取名「中國黃頁」,成為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3個月後,臨近杭州的上海正式開通互聯網,馬雲的業務量激增。在各企業紛紛忙著建立自己主頁的時候,馬雲的先見之明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當時,製作一張主頁,中英文對照的2000字內容、一張彩照,開價就是2萬元人民幣。不到3年,馬雲就輕輕鬆鬆賺了500萬元利潤,並在國內打開了知名度。

1997年,在國家外經貿部的邀請下,馬雲帶著自己的創業班子揮師北上,建立了外經貿部官方網站、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國家級站點。

這段經歷對馬雲彌足珍貴。他告訴記者:「在這之前,我只是一個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經貿部的工作經歷,我知道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學會了從宏觀上思考問題,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年初,開闊了宏觀視野的馬雲返回杭州,進行二次創業,他決定介入電子商務領域。

採用什麼模式?當時全球互聯網所做的電子商務,基本上是為全球頂尖的15%大企業服務。但馬雲生長在私營中小企業發達的浙江,從最底層的市場滾打過來,深知中小企業的困境。他毅然作出決斷———「棄鯨魚而抓蝦米,放棄那15%大企業,只做85%中小企業的生意。」

「如果把企業也分成富人窮人,那麼互聯網就是窮人的世界。因為大企業有自己專門的信息渠道,有巨額廣告費,小企業什麼都沒有,他們才是最需要互聯網的人。而我就是要領導窮人起來鬧革命。」

馬雲要做的事就是提供這樣的一個平台,將全球中小企業的進出口信息匯集起來———「中小企業好比沙灘上一顆顆石子,但通過互聯網可以把一顆顆石子全粘起來。用水泥粘起來的石子們威力無窮,可以與大石頭抗衡。而互聯網經濟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就這樣,1999年9月,馬雲的阿里巴巴網站橫空出世,立志成為中小企業敲開財富之門的引路人。當時國內正是互聯網熱潮湧動的時刻,但無論是投資商還是公眾,注意力始終放在門戶網站上。馬雲在這個時候建立電子商務網站,在國內是一個逆勢而為的舉動,在整個互聯網界開創了一種嶄新的模式,被國際媒體稱為繼雅虎、亞馬遜、易貝之後的第四種互聯網模式。阿里巴巴所採用的獨特B2B模式,即便今天在美國,也難覓一個成功範例。

網站注冊成立一個月後,由高盛牽頭的500萬美元風險資金便立即到賬。馬雲用這筆錢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從香港和美國引進大量的外部人才。這個時期,也正是馬雲對外宣稱「創業人員只能夠擔任連長及以下的職位,團長級以上全部由MBA擔任」的時候。彼時,12個人的高管團隊中除了馬雲自己,全部來自海外。

1999年底,馬雲以6分鍾的講述獲得有「網路風向標」之稱的軟銀老總孫正義的賞識。兩人進行了3分鍾的單獨談判後,馬雲獲得了孫正義3500萬美元的投資。

軟銀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資申請,只對其中70家公司投資,而孫正義只對其中一家親自談判。

事實證明,無論是高盛還是孫正義,對馬雲的判斷都是准確的。在電子商務領域,馬雲顯示了自己的獨特視角和預見性:創業當年,阿里巴巴的會員就達到8.9萬個;2000年達到50萬;在2001年互聯網的嚴冬季節,依然實現了百萬會員的目標,並成為全球首家超過百萬會員的商務網站;目前的會員總數已經超過350萬之巨。

在互聯網最寒冷的冬天裡,阿里巴巴成為最早宣布贏利的.com之一,並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學院選為案例,連續4年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最佳電子商務站點第一名。

今年2月,阿里巴巴特意在北京公布了自己總額為8200萬美金的新一輪私募成功,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互聯網業金額最大的一次募資。

這筆戰略投資加上此前風險投資的結余和自身1億多元人民幣的利潤,目前,阿里巴巴已有10億元人民幣的現金在手,已經可以和國內任何一家門戶網站並駕齊驅了。

馬雲就此放出豪言———「2004年,我們要實現每天利潤100萬;2005年,我們要每天繳稅100萬。」

這話如同馬雲本人一樣———看似狂妄,實則精明。馬雲對外宣稱的數字,都是通過財務統計過的:單日贏利100萬的目標,其實在2003年7月就已經單月實現了;而他在公眾面前誇下每天繳稅100萬的「海口」,也都是公司內部正在執行的目標。

❹ 馬雲的故事

1、圍棋

馬雲在大學時學下圍棋,曾以大排為賭注把外語系所有的男生殺了個遍,並因此喜歡上了戰略布局,中盤角逐,收官。 並且在大學畢業那年被浙江嵊州少體校一名5、6歲的棋童殺得「丟盔棄甲」。

2、花名

馬雲熱愛武俠文化,也把對金庸武俠小說中武俠英雄的痴迷,延伸到了公司文化層面:要求阿里巴巴每個員工都要有個「花名」,要出自武俠或玄幻小說中的正面角色。馬雲的辦公室叫「桃花島」,會議室叫「光明頂」,洗手間叫「聽雨軒」等。

3、教師工作

1988年,馬雲從杭州師范學院外國語系英語專業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之後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任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之後馬雲成為杭州市優秀青年教師,發起西湖邊上第一個英語角,開始在杭州翻譯界有名氣。

4、首次創業

1995年3月,馬雲從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辭職,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萬多,湊足了2萬元准備創業。

1995年4月,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員工是馬雲、馬雲夫人張瑛和何一兵。

5、創立阿里

1999年3月,馬雲正式辭去公職,後來被稱為18羅漢的馬雲團隊回到杭州,湊夠50萬元人民幣開始了新一輪創業,開發阿里巴巴網站。

1999年4月15日,阿里巴巴網站正式上線。Invest AB副總裁蔡崇信聽說阿里巴巴後,飛赴杭州洽談投資,在和馬雲談了4天後,決定辭職加入阿里巴巴。

❺ 馬雲的勵志故事(200字左右)簡單說明道理

壹-怎麼證明別人都沒見過的互聯網——說說說做做做

「中國黃頁」的業務是把國內單位的資料放到互聯網上去,讓老外能找到他。但那時候國內還沒有互聯網,誰也看不到摸不著,屬於「信則有,不信則無」的范疇。

創業團隊在收到客戶資料後翻譯成英文,然後快遞給美國合作方做成網頁——要為看不到的東西心甘情願付錢,換成哪個老闆都不會信啊。因此,馬雲團隊不但要證明客戶資料已經上網,還首先得證明世界上有互聯網這種東西。

馬雲不懂技術,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斷地說,他每天出門對人講互聯網的神奇,還在大排檔跟人神侃瞎吹。老闆不相信,除了列印網頁之外,還請老闆打免費越洋電話,問在美國的親戚朋友,讓美國人上網查證。

1995年上海終於開通互聯網,「中國黃頁」團隊還提供額外服務——長途電話到上海再接入互聯網,花3個半小時才看互聯網上的照片,焦躁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的馬雲欣喜若狂,委屈的淚水稀里嘩啦地掉了下來。

而在很多沒有互聯網的城市,馬雲則一律被稱為「騙子」。這也是「馬雲是騙子一說」最初的來源。

貳-「這個事情你應該先約」

馬雲現在是阿里巴巴集團的董事局主席,但當年也不過是一個「推銷員」。央視紀錄片《書生馬雲》里,瘦小的馬雲梳著八分頭,背著一個黑色單肩包,敲門找人,逢人便講,「我是來推銷中國黃頁的。」一臉迷茫又不耐煩的人們將他「請」出門外。有個編導乾脆跟記者說,這人不像好人!

1996年,馬雲在北京到國家某委推銷,說「中國黃頁是給國家某委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做宣傳,把中國全部放到電腦里去,讓世界了解中國」,得到的答復很不耐煩:「這個事情你應該先約,你要是不約呢,我很難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

馬雲的樣貌和大街上任何一個推銷員完全一樣,但吃的閉門羹和白眼不但沒有改變他對互聯網的相信,還成為阿里巴巴事業發展的精神動力,這可能是最大的差異。

即便後來創立阿里巴巴之後,員工去企業上門推銷業務,被狗追,被保安趕也都是家常便飯。

叄-南歸前痛哭連續4次創業失敗

阿里巴巴團隊曾在北京干過一段政府項目,最後馬雲決定南下杭州再次創業。在北京的14個月,馬雲從沒帶團隊一起去遊玩,最後一天他們決定去長城。晚上,在一個不知名的小飯店,天下著大雪,眾人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一起抱頭痛哭,最後唱起了《真心英雄》,唱完《真心英雄》就唱老歌,一首接一首,這群走南闖北的漢子們都迴避著「離別」這個對他們來說太過沉重的詞語。

許多人都不記得那天晚上馬雲到底說了些什麼,也不知道第二天開始將要面對怎樣的生活,但是那個晚上,酒是熱的,心是熱的,歌是熱的。大家就記得唱了一個晚上的《真心英雄》。這也意味著此時已經是馬雲30歲以來第4次連續創業失敗。

肆-沒有人看好,最少時銀行里只有200元

在外界流傳的關於阿里巴巴接到投資的隻字片語中,都瀟灑地提到6分鍾搞定孫正義的2000萬美元和雅虎後來的10億美元,實際上更多的苦痛不為人知。

沒有豪華的團隊配置,也沒有美國成功模式可參考,與北京、上海、也廣州等地的同行相比,阿里巴巴一度是互聯網行業的丑小鴨。互聯網素來以燒錢著稱,阿里巴巴創辦後也面臨資金壓力,最為窘迫的時候銀行里只有200元。

有一次馬雲去見上海的投資商,對方出了一個苛刻的條件。馬雲不滿意但不免猶豫,於是溜出去問管財務的同事,得到的消息是:賬上已經沒錢了。回去之後馬雲還是咬著牙放棄了這筆投資。

他不說,沒有人知道當時他的內心有多麼煎熬。

在時隔15年之後的紐約IPO路演會上,馬雲才以玩笑的形式一吐當年窘境:「15年前我為融資200萬美元,我來紐約,失敗而歸,15年來我就沒放棄,這次來紐約就是想多要點錢回去。」

伍-公司差點因「非典」崩潰

盡管阿里巴巴經常說非典讓大家真正關注到不需要出門的電子商務。但非典幾乎讓阿里巴巴崩潰。

因員工去廣州參加廣交會染上非典,這讓整個杭州如臨大敵,實施了最大規模的隔離:超過500人被隔離,杭州市長前一天剛來視察過,結果市長及隨從人員也因此被隔離。同樓的其他公司員工紛紛帶著電話機、傳真機、電腦像逃難一樣跑,隔壁公司有人沖進阿里巴巴砸東西泄憤。

那時的阿里巴巴在杭州一舉「成名」,但員工上街根本不敢說自己在阿里巴巴上班,就像見到了老虎一樣恐懼。一直到隔離結束以後走到街上,都會遭到不正常的待遇,人們還會指指點點。

這期間員工全部回家,換一些公司可能就此解散。但工作並未停止,員工將工作電話轉移到家中,甚至家裡的老人都養成習慣,拿起電話第一句話:「你好,阿里巴巴。」

受到影響的還有當時還處於保密期的淘寶網。5月10日,淘寶網成功上線,但因為非典隔離,場面極為寒酸,甚至凄涼——沒有鮮花,沒有大餐,沒有鎂光燈,沒有歡快的音樂,沒有涌動的人群。「在略顯沉寂的卧室里,躺在床上的馬雲面對著天花板,慢慢地舉起了酒杯,虔誠而默默地念叨著:保佑淘寶一路順風。不過,馬雲絕不是孤獨者,因為他知道,那一刻,同樣的儀式將在散落於杭州市的十餘處居民住宅里同時進行。」

也因此,5月10日被阿里巴巴定為「阿里日」,回顧非典的磨難,感恩員工家屬一並參與。馬雲也總不忘在每年給員工的春節郵件中提醒大家,「大年三十晚上,八點老習慣,我們對空敬酒感恩,祝福。」

(5)馬雲的故事兩百字擴展閱讀:

馬雲,1964年9月10日生於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谷來鎮,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現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日本軟銀董事、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理事會主席兼全球董事會成員、華誼兄弟董事、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董事、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

1988年畢業於杭州師范學院外語系,同年擔任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英文及國際貿易教師,1995年創辦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布網站「中國黃頁」,1998年出任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國富通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並擔任阿里集團CEO、董事局主席。

2013年5月10日,辭任阿里巴巴集團CEO,繼續擔任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6月30日,馬雲當選全球互聯網治理聯盟理事會聯合主席。10月受邀出任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的特別經濟事務顧問。2016年5月8日,馬雲任中國企業傢俱樂部主席。

參考資料:馬雲-網路

❻ 馬雲勵志故事,短一點的,兩三百字左右,不能太長

1999年初,他為網站起了一個眾所周知代表財富的域名「阿里巴巴」,然後他對他的團隊說:「我要回杭州創辦一家自己的公司,從零最先。願意回去的,只有500元工資;願意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紹去收入很高的雅虎和新浪。」他說用3天時候給他們考慮,但不到5分鍾,夥伴們一致決定:「我們回杭州去,一路去!」這就是被阿里巴巴員工戲稱為「十八羅漢」的開山元老。1999年3月,馬雲在杭州的家中創辦了阿里巴巴公司。他和他的「十八羅漢」沒日沒夜地工作,地上有一個睡袋,誰累了就鑽進去睡一會兒。而要做到與眾不同,阿里巴巴網站必需迅速覆蓋全球,否則只做國內就會變成沒有買家的賣家,失去第一就失去了意義。

❼ 馬雲的經典故事200字

馬雲熱愛武俠文來化,曾表示「虛源擬的世界讓我插上了想像思維的翅膀」。馬雲也把對金庸武俠小說中武俠英雄的痴迷,延伸到了公司文化層面:他要求阿里巴巴每個員工都要有個「花名」,要出自武俠或玄幻小說中的正面角色;阿里巴巴的五大業務也被稱為「達摩五指」;馬雲的辦公室叫「桃花島」,會議室叫「光明頂」,洗手間叫「聽雨軒」等等。

馬雲還熱衷太極拳,並從太極文化中悟出了許多企業經營思路。馬雲認為,「陰和陽,物極必反,什麼時候該收,什麼時候該放,什麼時候該化,什麼時候該聚,這些東西跟企業管理是一模一樣的」。

❽ 馬雲事跡作文素材200字

馬雲,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的開拓者,阿里巴巴網站創始人兼。

馬雲和他的創業經歷,與其他互聯網精英相比,顯得格外不同。

馬雲的俠氣自小有之。為了朋友,為了義氣,馬雲小時打架無數,受過處分,身上縫過13針,也曾多次被迫轉學。從家長到老師、鄰居,都對這個頑皮孩子的前途不抱希望。

從小到大,馬雲不僅沒有上過一流的大學,而且連小學、中學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兩次,高中考大學考了三次,其中第一次高考,數學只考了1分。在他第三次參加高考前,他的老師說:「你要是考上的話,我的名字倒過來寫。」

「我自己覺得,算,算不過人家,說,說不過人家,但是我創業成功了———如果馬雲能夠創業成功,我相信80%%的年輕人創業能成功。」

馬雲特意叮囑記者,一定要把這些話告訴所有想創業的年輕人。

1984年,歷經辛苦的馬雲終於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師范大學外語系———他的成績是專科分數,離本科線還差5分,但恰好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就這樣幸運地上了本科,並憑著滿腔熱情和一身俠氣,當選學生會主席。

大學畢業後,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1991年,馬雲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結果第一個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譏諷。

在大家動搖的時候,馬雲堅信: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他一個人背著個大麻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翻譯社開始賣禮品、鮮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買賣來維持運轉。

兩年間,馬雲不僅養活了翻譯社,組織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同時還成了全院課程最多的老師。如今,正如馬雲當年所願,海博已經成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譯社。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賺錢的人必須把錢看輕,如果你腦子里老是錢的話,一定不可能賺錢的。」初次下海的經歷,給馬雲留下了深刻的體會。

1994年底,馬雲首次聽說互聯網;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國,首次接觸到互聯網。對電腦一竅不通的馬雲,在朋友的幫助和介紹下開始認識互聯網。當時網上沒有任何關於中國的資料,出於好奇的馬雲請人做了一個自己翻譯社的網頁,沒想到,3個小時就收到了4封郵件。

敏感的馬雲意識到:互聯網必將改變世界!

隨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個想法:要做一個網站,把國內的企業資料收集起來放到網上向全世界發布。

此時,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馬雲已經是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校長還許諾他外辦主任的位置。但是,特立獨行的馬雲揮揮手,放棄了在學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時,互聯網對於絕大部分中國人還是非常陌生的東西;即使在全球范圍內,互聯網也剛剛開始發展:大洋彼岸,尼葛洛龐帝剛剛寫就《數字化生存》、楊致遠創建雅虎還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國科學院教授錢華林剛剛用一根光纖接通美國互聯網,收發了第一封電子郵件。

在這樣的情形下,遠在尚未開通撥號上網業務的杭州,馬雲就已經夢想著要用互聯網來開公司、下海、盈利。這個想法立即遭到了親朋好友的強烈反對。

「我請了24個朋友來我家商量。我整整講了兩個小時,他們聽得稀里糊塗,我也講得糊里糊塗。最後說到底怎麼樣?其中23個人說算了吧,只有一個人說你可以試試看,不行趕緊逃回來。我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干,哪怕24個人全反對我也要干。」

「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互聯網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無論失敗與成功,經歷就是一種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掉頭;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

時隔多年,回憶起當年力排眾議的情形,馬雲依然為自己的選擇而叫好。

1995年4月,馬雲和妻子再加上一個朋友,湊了兩萬塊錢,專門給企業做主頁的「海博網路」公司就這樣開張了,網站取名「中國黃頁」,成為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3個月後,臨近杭州的上海正式開通互聯網,馬雲的業務量激增。在各企業紛紛忙著建立自己主頁的時候,馬雲的先見之明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當時,製作一張主頁,中英文對照的2000字內容、一張彩照,開價就是2萬元人民幣。不到3年,馬雲就輕輕鬆鬆賺了500萬元利潤,並在國內打開了知名度。

1997年,在國家外經貿部的邀請下,馬雲帶著自己的創業班子揮師北上,建立了外經貿部官方網站、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國家級站點。

這段經歷對馬雲彌足珍貴。他告訴記者:「在這之前,我只是一個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經貿部的工作經歷,我知道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學會了從宏觀上思考問題,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年初,開闊了宏觀視野的馬雲返回杭州,進行二次創業,他決定介入電子商務領域。

採用什麼模式?當時全球互聯網所做的電子商務,基本上是為全球頂尖的15%大企業服務。但馬雲生長在私營中小企業發達的浙江,從最底層的市場滾打過來,深知中小企業的困境。他毅然作出決斷———「棄鯨魚而抓蝦米,放棄那15%大企業,只做85%中小企業的生意。」

「如果把企業也分成富人窮人,那麼互聯網就是窮人的世界。因為大企業有自己專門的信息渠道,有巨額廣告費,小企業什麼都沒有,他們才是最需要互聯網的人。而我就是要領導窮人起來鬧革命。」

馬雲要做的事就是提供這樣的一個平台,將全球中小企業的進出口信息匯集起來———「中小企業好比沙灘上一顆顆石子,但通過互聯網可以把一顆顆石子全粘起來。用水泥粘起來的石子們威力無窮,可以與大石頭抗衡。而互聯網經濟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就這樣,1999年9月,馬雲的阿里巴巴網站橫空出世,立志成為中小企業敲開財富之門的引路人。當時國內正是互聯網熱潮湧動的時刻,但無論是投資商還是公眾,注意力始終放在門戶網站上。馬雲在這個時候建立電子商務網站,在國內是一個逆勢而為的舉動,在整個互聯網界開創了一種嶄新的模式,被國際媒體稱為繼雅虎、亞馬遜、易貝之後的第四種互聯網模式。阿里巴巴所採用的獨特B2B模式,即便今天在美國,也難覓一個成功範例。

網站注冊成立一個月後,由高盛牽頭的500萬美元風險資金便立即到賬。馬雲用這筆錢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從香港和美國引進大量的外部人才。這個時期,也正是馬雲對外宣稱「創業人員只能夠擔任連長及以下的職位,團長級以上全部由MBA擔任」的時候。彼時,12個人的高管團隊中除了馬雲自己,全部來自海外。

1999年底,馬雲以6分鍾的講述獲得有「網路風向標」之稱的軟銀老總孫正義的賞識。兩人進行了3分鍾的單獨談判後,馬雲獲得了孫正義3500萬美元的投資。

軟銀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資申請,只對其中70家公司投資,而孫正義只對其中一家親自談判。

事實證明,無論是高盛還是孫正義,對馬雲的判斷都是准確的。在電子商務領域,馬雲顯示了自己的獨特視角和預見性:創業當年,阿里巴巴的會員就達到8.9萬個;2000年達到50萬;在2001年互聯網的嚴冬季節,依然實現了百萬會員的目標,並成為全球首家超過百萬會員的商務網站;目前的會員總數已經超過350萬之巨。

在互聯網最寒冷的冬天裡,阿里巴巴成為最早宣布贏利的.com之一,並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學院選為案例,連續4年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最佳電子商務站點第一名。

今年2月,阿里巴巴特意在北京公布了自己總額為8200萬美金的新一輪私募成功,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互聯網業金額最大的一次募資。

這筆戰略投資加上此前風險投資的結余和自身1億多元人民幣的利潤,目前,阿里巴巴已有10億元人民幣的現金在手,已經可以和國內任何一家門戶網站並駕齊驅了。

馬雲就此放出豪言———「2004年,我們要實現每天利潤100萬;2005年,我們要每天繳稅100萬。」

這話如同馬雲本人一樣———看似狂妄,實則精明。馬雲對外宣稱的數字,都是通過財務統計過的:單日贏利100萬的目標,其實在2003年7月就已經單月實現了;而他在公眾面前誇下每天繳稅100萬的「海口」,也都是公司內部正在執行的目標。

❾ 關於馬雲堅持的故事300字

馬雲讀書的時候成績很差,尤其是數學。1982年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他填報的是北京大學。但是他的數學,只考了1分。 第一次高考落榜後,說實話,馬雲是很灰心喪氣的,他認為自己根本不是考大學那塊料,於是他開始四處打零工謀生計。

他每天踩著一輛裝滿貨物的笨重的三輪車,在崎嶇不平的路上吃力地行駛。18歲的馬雲常常望著前方,茫然不知所措,難道自己這一輩子就只能當這樣一個踩三輪的「駱駝祥子」?他不甘心,他當然不甘心!

有一次,馬雲踩著三輪去給一家文化單位運書,在金華火車站的候車室里,他撿到了一本書——作家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人生》里高加林的故事深深感染了他。他從此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之路,不僅是漫長的,更是充滿坎坷曲折的,若要有所成就,必將經歷一番磨煉。

在經過一番深入思考之後,他決定再戰高考。他開始了勤奮地學習。1983年,19歲的馬雲第二次參加了高考。這一次,他滿懷信心。但是老天偏偏喜歡跟他開玩笑,他再次慘敗,數學只考了19分。

成績出來之後,父母都對他不再抱什麼希望,認為這孩子註定不是考大學的料,勸他安安心心學點手藝,當個臨時工,混口飯吃。

但是馬雲卻仍不甘心,他不甘心一輩子只當個臨時工,他要考大學,他明白只有考大學才能改變他的命運。由於父母不再支持他考大學,所以他只有邊打工邊復習。他那時常常跑到浙江大學圖書館去學習。在浙江大學,他認識了5個落榜生,他們經常聚在一起談著他們的抱負和理想。

他們對著天空肆無忌憚地振臂高呼:我們一定會考上大學,我們一定會出人頭地!我們一定會考上大學,我們一定會出人頭地。

我們一定會考上大學,我們一定會出人頭地! 1984年,20歲的馬雲第三次參加高考。馬雲記得,高考前,一位姓余的數學老師對他說,馬雲,你的數學真是一塌糊塗,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著寫。

馬雲的表現讓余老師大跌眼鏡。考數學的時候,靠10個死記硬背的公式,他一個題一個題地去套,結果這一套,居然套出了79分(當時數學滿分是120分,72分及格),這個分數在馬雲的數學考試史上,絕對是破天荒的偉大成就。馬雲非常幸運地考上了杭州師范學院,成為外語系的一名本科生。

(9)馬雲的故事兩百字擴展閱讀

馬雲1988年畢業於杭州師范學院外語系,同年擔任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英文及國際貿易教師,1995年創辦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布網站「中國黃頁」,1998年出任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國富通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並擔任阿里集團CEO、董事局主席。

2013年5月10日,辭任阿里巴巴集團CEO,繼續擔任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6月30日,馬雲當選全球互聯網治理聯盟理事會聯合主席。

2017年12月15日,榮獲「影響中國」2017年度教育人物。2018年9月10日,馬雲發出公開信宣布將於2019年9月10日卸任集團董事局主席,由CEO張勇接任。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馬雲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2019年3月,馬雲以373億美元財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21位。2019年5月10日,馬雲等17位全球傑出人士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任命為新一屆可持續發展目標倡導者。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