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有趣故事
① 求一個有關馬克思的故事
少年的馬克思不知抽象是指從復雜的事物中排除非本質屬性,透過現象抽出其本質特徵專的思維過程,屬便問當老師的媽媽:「媽媽!什麼叫『具體」什麼叫『抽象』?」 媽媽說:「『具體』就是看得見的,摸得到的;『抽象』就是看不見的,摸不到的……」 馬克思心領神會地「唰唰唰」在作文簿上寫了:「今天早上我起來,看見我具體的媽媽,在燒具體的早飯。我打開具體的窗戶,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抽象的新鮮空氣……」 這樣,馬克思長大後便發明抽象勞動和具體勞動。
② 馬克思少年的小故事
少年的馬克思不知抽象是指從復雜的事物中排除非本質屬性,透過現象抽出其本質特徵的思維過程,便問當老師的媽媽:「媽媽!什麼叫『具體」什麼叫『抽象』?」 媽媽說:「『具體』就是看得見的,摸得到的;『抽象』就是看不見的,摸不到的……」 馬克思心領神會地「唰唰唰」在作文簿上寫了:「今天早上我起來,看見我具體的媽媽,在燒具體的早飯。我打開具體的窗戶,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抽象的新鮮空氣……」 這樣,馬克思長大後便發明抽象勞動和具體勞動。
③ 求馬克思主義哲學小故事
建議你利用好網路貼版吧權
http://tieba..com/f?ct=&tn=&rn=&pn=&lm=&kw=%C2%ED%BF%CB%CB%BC%D6%F7%D2%E5%D5%DC%D1%A7&rs2=0&myselectvalue=1&word=%C2%ED%BF%CB%CB%BC%D6%F7%D2%E5%D5%DC%D1%A7&submit=%B0%D9%B6%C8%D2%BB%CF%C2&tb=on
④ 恩格斯 馬克思 的一個小故事
馬克思和恩格斯具有偉大的友誼。
馬克思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經濟上卻是嚴貧戶,這位對資本主義經濟有著透徹研究的偉大經濟學家,本身一貧如洗,他的一生幾乎是在貧困潦倒中度過的。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經濟上長期無私的援助,馬克思無法從事領導國際無產階級運動和專心理論創作。
從1852年2月27日給恩格斯的信中我們看到這位全世界著名理論家的困境,馬克思寫道:「一個星期以來,我已達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為外衣進了當鋪,我不能再出門,因為不讓賒帳,我不能再吃肉。」
不久又寫信向恩格斯傾訴:「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種神經熱,醫生我過去不能請,以後也不能請,因為沒有買葯的錢。八至十天以來,家裡吃的是麵包和土豆,到底是否能夠弄到這些,還成問題。」
飢餓貧困和家務瑣事,困擾著馬克思,他心情憤怒煩躁,無法集中精力和智慧進行理論創作。對馬克思的困境,恩格斯當作是自己的困難。
他在給馬克思的信中寫道:「2月初我將給你寄5英鎊,往後你每月都可以收到這個數。即使我因此到新的決算年時負一身債,也沒有關系。……當然,你不要因為我答應每月寄5英鎊就在困難的時候也不再另外向我寫信要錢,因為只要有可能,我一定照辦。」
此時的恩格斯在歐門——恩格斯公司里只是一個普通的小辦事員,收入也是十分低微的。他後來做了公司的襄理,月薪有了提高,從1860年以後,對馬克思的支援增加到了每月10鎊,還常常另外給些資助。
從1851年至1869年,馬克思總共收到了恩格斯的匯款3121鎊。對當時的恩格斯來說,這已是傾囊相助了。
(4)馬克思的有趣故事擴展閱讀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還體現在互相合作的方面:
1、1844年2月,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編的《德法年鑒》上發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初步揭示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絕對不可調和的內在矛盾。8月底,恩格斯在回國途中繞道巴黎會見了馬克思,開始了二人的終身合作。
2、1845年恩格斯與馬克思合寫《神聖家族》,同年11月到次年5月又合寫《德意志意識形態》。1846年春,恩格斯和馬克思在布魯塞爾創建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同年秋天,赴巴黎開展活動,爭取和教育正義者同盟的成員,使之擺脫"真正的社會主義"的影響。
3、1847年1月,恩格斯和馬克思一起加入正義者同盟。6月,和馬克思商議後他出席在倫敦舉行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會,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創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政黨。11月,與馬克思一起出席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並任大會秘書。
4、1848年2月中旬,在《共產主義原理》基礎上,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產黨宣言》在倫敦出版。2、3月間,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相繼在巴黎、柏林、維也納等城市爆發;3月,恩格斯當選為共產主義者同盟中央委員會委員,在巴黎與馬克思共同擬訂了《共產黨在德國的要求》。
弗·梅林曾評價兩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個完全不能低估的功績是他們把我們從哲學行話中解放出來,這種哲學行話曾盛極一時,但在馬克思主義者的著作中就顯得是完全陳腐的東西了——那就會完全像海涅在歌德之後用高特舍特的語言寫詩一樣。」
⑤ 誰知道馬克思的一些生平小故事
1、第一個故事:
馬克思十二歲進了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城一所中學。有一次,受人尊敬的老校長來給大家講課,正講得津津有味,有個外號叫「小傻瓜」的葡萄園主的兒子在下面吃起糖果來。老校長生氣了,突然提出了問題,讓「小傻瓜」回答。「小傻瓜」慌了神,不斷地暗使眼色,懇求同學們提示,可誰也不理他。最後,他把目光投向了馬克思。
馬克思瞅著「小傻瓜」那副可憐相,心中一陣好笑。他麻利地寫了個紙條,捲成團兒,暗暗遞給了「小傻瓜」。「小傻瓜」以為是答案,趁老校長低頭翻書的空兒,慌忙打開紙團,一看,竟是一首諷刺詩。詩中挖苦他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傻瓜」,胖得像頭小豬娃,不動腦筋光貪玩,渾身都是臭泥巴。
這下子,可把「小傻瓜」惹惱了。下課後,他攔住馬克思就要報復。馬克思面無懼色,理直氣壯地說:「你辦了沒理的事,還想找別人的事嗎?」隨即又編了一首諷刺詩,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打這以後,那些不守規矩的貴族子弟都很害怕馬克思。
2、第二個故事:
一天早晨,倫敦大不列顛博物院圖書館的閱覽室里,有一位讀者手裡拿著一本書,正要在一個空座位上坐下來,這時候,值班的圖書館員走過來對他說:「先生,這是馬克思的座位,請您不要坐在這里,他就會來的。」「馬克思?」那位讀者愣了愣,「就是共產黨宣言》的作者,那位工人領袖嗎?」
「我想是的。這里給馬克思擺著工廠工作的年報,他現在正研究這份年報。」「他天天來嗎?今天也一定會來嗎?」圖書館員微笑著回答:「一定會來的。幾年來,馬克思天天到這兒來工作,一天足足工作10小時。我在這里已經20年了,在我所見到的讀者中,他是最勤勞最准時的。」
這點陣圖書館員轉身做他的工作去了。那位讀者還站在那裡思索,注視著馬克思座位上的那一堆書。幾年來,馬克思每天都在倫敦大不列顛博物院圖書館里工作10小時,在家裡又繼續工作到深夜。他讀過1500多種書籍,他寫提綱,寫內容提要和筆記,這些內容提要和筆記就可以編成許多書。
一切科學,主要的如歷史、哲學、經濟學、法律學、物理學、化學、數學、語言學、文學,他都用極大的鑽研精神進行研究,從中追求他所發現的新思想。他的好朋友恩格斯曾經說,馬克思在寫作的時候,如果他不確實知道所有的有關書籍都參考過了,所有的疑義都考慮過了,所有的論點都徹底探討過了,他是絕不肯下筆的。
3、第三個故事:
馬克思在其一生的革命生涯中,曾受到恩格斯的全力支持。馬克思的許多革命活動經費都來源於恩格斯無私的援助。據《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中記載,1869年3月21日,恩格斯給馬克思的信中說:「明天寄一鎊郵票給你,作為對厄·瓊斯的群眾運動的經費。」
同年5月10日,恩格斯寫信給馬克思,再次說到:「急切地附上一鎊郵票,作為我們這里給你們比利時捐款的明天會議之用。」
從這兩封信中我們不難了解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為無產階級工人運動籌集經費,是那樣涓滴湊集,耗盡心血。甚至把郵票也作為革命經費來湊集。這是多麼崇高而偉大的革命友誼。
4、第四個故事:
恩格斯在百忙之中對馬克思的女兒杜西收集郵票的愛好也給予熱情關心和支持。
據1863年4月21日恩格斯給馬克思的信中說到:「並附點郵票給杜西……有多種郵票是兩份,這些可以用作交換的。至於義大利、瑞士、挪威和某些德意志郵票,我可以大量提供。」
同年5月20日,恩格斯又給馬克思寄了些郵票。恩格斯對杜西的關心,使馬克思本人和杜西深為感動。杜西曾親昵的稱恩格斯為自己的「第二父親」。
馬克思與恩格斯一樣,在這些看來是細小瑣事中也表現出樂於助人的精神。
據1865年4月11日他從倫敦給馬克思的信中提到:「附上小威廉的信。我已將所要求的郵票寄給他。」信中說的「小威廉」即威廉·李卜克內西,是德國和國際工人運動的著名活動家,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
5、第五個故事:
少年的馬克思不知抽象是指從復雜的事物中排除非本質屬性,透過現象抽出其本質特徵的思維過程,便問當老師的媽媽:「媽媽!什麼叫『具體」什麼叫『抽象』?」
媽媽說:「『具體』就是看得見的,摸得到的;『抽象』就是看不見的,摸不到的……」 馬克思心領神會地「唰唰唰」在作文簿上寫了:「今天早上我起來,看見我具體的媽媽,在燒具體的早飯。
我打開具體的窗戶,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抽象的新鮮空氣……」 這樣,馬克思長大後便發明抽象勞動和具體勞動。
拓展資料:
卡爾·馬克思,全名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創者。
馬克思是德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家和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創立的廣為人知的哲學思想為歷史唯物主義,其最大的願望是對於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馬克思創立了偉大的經濟理論《資本論》,馬克思確立他的闡述原則是「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認為,這是「政治經濟學原理」的東西,這是「精髓」,後來人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去研究。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⑥ 有哪些關於馬克思的故事
1.馬克思生平經歷了許多事,1836年10月22日馬克思進入了柏林大學學習,利用了三年的時間學習客觀唯心主義,從此走上了哲學思想的道路。他沉迷吸煙多年,他的身體也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後來,他的家庭醫生不得不採取行動,嚴格限制了他的吸煙量。
然而多年的吸煙讓他的身體垮掉了,氣管炎,肝病,支氣管炎等疾病紛紛找上門來。
對於馬克思來說,戒煙難於登天,然而為了全人類的解放,為了早日康復,他毅然的選擇了戒煙。
2.克思在研究經濟學時,曾經遇到一些關於計算上的困難,於是他就進一步研究數學。馬克思有這樣的脾氣,越是不十分了解的知識,就越是投以十分的熱情去刻苦研究它,而且更為奇特的是,他把這種做法當作一種特殊的精神休息的方法。
馬克思在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歲月里,凡是有關經濟學的書,他總要千方百計地買來鑽研,象亞當·斯密、李嘉圖、賽依、西斯蒙第、穆勒等人的古典著作,他不但一一讀完,而且還做了許多筆記。從一八四三年到一八四七年,他竟做了二十四本經濟學筆記。
有一次,他沒有錢,買不起一本叫《通貨史冊》 的書,他寫信給恩格斯求助,他信中這樣寫道,「這本書很可能沒有什麼我所不知道的新東西,但經濟學家們對於此書,既然大驚小怪,而我又只讀過它的節引,我不安於讓我不讀這本書就寫下去。
他在對大量的經濟學文獻進行研究、批判之後,經過十五年的時間,終於整理發表了《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書。
⑦ 馬克思的故事有哪些,急!!!!!!!!!!!!!!!!!!!!!
|馬克思軼事典故
| 更多
答問軼事
某次,有個紳士問馬克思,在將來的國家裡誰來擦皮鞋。馬克思憤怒地回答他:「你來擦!」那位冒失的紳士困惑地啞口無言。這大概是馬克思失去耐性的唯一的一次。
那位紳士走後,我母親直爽地說:「博士先生,我不想為那位提出愚蠢問題的先生辯護,但是,在您回答他的時候,我想,他默不作聲還比較好,如果他說自己不適宜於擦皮鞋,那就更糟。」馬克思也認為是這樣,我母親接著又說:「我不能想像您能在徹底平等的時代中生活,因為您完全具有貴族的情趣和習慣。」馬克思回答說:「我也有同感,這時代必將到來,不過那時我們肯定已不在人世了。」
(摘自弗蘭起契斯卡·庫格曼《偉大的馬克思的二三事》。該文應蘇共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之約寫於1928年。)
戒煙軼事
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有一段時間吸煙很厲害,經常煙不離口,邊工作邊吸煙。
他曾對拉法格說過:「《資本論》的稿酬甚至不夠付我吸的雪茄煙錢。」
他吸煙就像干別的事情一樣,又快又猛。由於經濟條件不寬裕,他總是挑比較便宜的雪茄來吸。他吸煙的時候還有個習慣,常將一半煙放在嘴裡咀嚼,說這樣可以提高煙的作用。
由於大量吸煙,他的身體也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後來,他的家庭醫生不得不採取行動,嚴格限制了他的吸煙量。
1881年至1883年,馬克思的夫人燕妮和長女的相繼去世,使他的精神遭受了兩次致命的打擊,長年累月的過度疲勞和吸煙,使他的身體垮掉了。
他身患多種疾病,如氣管炎、肺氣腫、胸膜炎、胃病和肝病,醫生禁止他再吸煙。
戒煙,對馬克思來說是一種莫大的犧牲,但是為了身體和工作,他還是毅然下決心戒煙。在那一段時間里,他的確沒有吸過一次煙,連他自己似乎也不大相信,他如此嗜煙成癖,竟成功地戒掉了煙。
馬克思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為了人類的解放事業,為了戰勝病魔,早日恢復健康,他終於克制住了自己,告別了煙斗和雪茄。
⑧ 馬克思的故事有哪些
第一個故事:馬克思,在十二歲那年,進了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城一所中學。有一次,受人尊敬的老校長來給大家講課,正講得津津有味,有個外號叫「小傻瓜」的葡萄園主的兒子在下面吃起糖果來。老校長生氣了,突然提出了問題,讓「小傻瓜」回答。「小傻瓜」慌了神,不斷地暗使眼色,懇求同學們提示,可誰也不理他。最後,他把目光投向了馬克思。
馬克思瞅著「小傻瓜」那副可憐相,心中一陣好笑。他麻利地寫了個紙條,捲成團兒,暗暗遞給了「小傻瓜」。「小傻瓜」以為是答案,趁老校長低頭翻書的空兒,慌忙打開紙團,一看,竟是一首諷刺詩。詩中挖苦他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傻瓜」,胖得像頭小豬娃,不動腦筋光貪玩,渾身都是臭泥巴。
這下子,可把「小傻瓜」惹惱了。下課後,他攔住馬克思就要報復。馬克思面無懼色,理直氣壯地說:「你辦了沒理的事,還想找別人的事嗎?」隨即又編了一首諷刺詩,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打這以後,那些不守規矩的貴族子弟都很害怕馬克思。
2、第二個故事:一天早晨,倫敦大不列顛博物院圖書館的閱覽室里,有一位讀者手裡拿著一本書,正要在一個空座位上坐下來,這時候,值班的圖書館員走過來對他說:「先生,這是馬克思的座位,請您不要坐在這里,他就會來的。」「馬克思?」那位讀者愣了愣,「就是《共產黨宣言》的作者,那位工人領袖嗎?」「我想是的。這里給馬克思擺著工廠工作的年報,他現在正研究這份年報。」「他天天來嗎?今天也一定會來嗎?」圖書館員微笑著回答:「一定會來的。
幾年來,馬克思天天到這兒來工作,一天足足工作10小時。我在這里已經20年了,在我所見到的讀者中,他是最勤勞最准時的。」這點陣圖書館員轉身做他的工作去了。那位讀者還站在那裡思索,注視著馬克思座位上的那一堆書。
3、第三個故事:馬克思在其一生的革命生涯中,曾受到恩格斯的全力支持。馬克思的許多革命活動經費都來源於恩格斯無私的援助。據《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中記載,1869年3月21日,恩格斯給馬克思的信中說:「明天寄一鎊郵票給你,作為對厄·瓊斯的群眾運動的經費。」
同年5月10日,恩格斯寫信給馬克思,再次說到:「急切地附上一鎊郵票,作為我們這里給你們比利時捐款的明天會議之用。」從這兩封信中我們不難了解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為無產階級工人運動籌集經費,是那樣涓滴湊集,耗盡心血。甚至把郵票也作為革命經費來湊集。這是多麼崇高而偉大的革命友誼。
4、第四個故事:1869年3月21日,恩格斯給馬克思的信中說:「明天寄一鎊郵票給你,作為對厄·瓊斯的群眾運動的經費。」同年5月10日,恩格斯寫信給馬克思,再次說到:「急切地附上一鎊郵票,作為我們這里給你們比利時捐款的明天會議之用。」從這兩封信中我們不難了解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為無產階級工人運動籌集經費,是那樣涓滴湊集,耗盡心血。甚至把郵票也作為革命經費來湊集。這是多麼崇高而偉大的革命友誼。
另外,恩格斯在百忙之中對馬克思的女兒杜西收集郵票的愛好也給予熱情關心和支持。據1863年4月21日恩格斯給馬克思的信中說到:「並附點郵票給杜西……有多種郵票是兩份,這些可以用作交換的。至於義大利、瑞士、挪威和某些德意志郵票,我可以大量提供。」恩格斯對杜西的關心,使馬克思本人和杜西深為感動。杜西曾親昵的稱恩格斯為自己的「第二父親」。
(8)馬克思的有趣故事擴展閱讀
卡爾·馬克思,全名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創者。
馬克思是德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和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創立的廣為人知的哲學思想為歷史唯物主義,其最大的願望是對於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馬克思創立了偉大的經濟理論。就他個人而言,他的極其偉大的著作是《資本論》,馬克思確立他的闡述原則是「政治經濟學批判」。
馬克思認為,這是「政治經濟學原理」的東西,這是「精髓」,後來人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去研究。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被認為是指引全世界勞動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而進行斗爭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
⑨ 馬克思小時候的故事
少年的馬克思不知抽象是指從復雜的事物中排除非本質屬性,透過現象版抽出其本質特徵的思維權過程,便問當老師的媽媽:「媽媽!什麼叫『具體」什麼叫『抽象』?」 媽媽說:「『具體』就是看得見的,摸得到的;『抽象』就是看不見的,摸不到的……」 馬克思心領神會地「唰唰唰」在作文簿上寫了:「今天早上我起來,看見我具體的媽媽,在燒具體的早飯。我打開具體的窗戶,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抽象的新鮮空氣……」 這樣,馬克思長大後便發明抽象勞動和具體勞動。
⑩ 馬克思生平小事跡
1、馬克思一生四次被各國政府驅逐,最後在英國倫敦定居。他在倫敦最初十年間,度過了一生中生活最艱難的時期。然而馬克思沒有被苦難所壓倒,幾乎每天大英博物館剛開門,馬克思就准時到達這里,如飢似渴地進行學習和研究,直至晚上博物館閉館。
2、馬克思在青年時期曾經是黑格爾的信徒,在他發現黑格爾哲學體系中的矛盾之後,勇敢提出質疑,並深入研究,最終馬克思批判黑格爾哲學中的唯心主義體系,吸取他的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及批判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唯心史觀,吸收他的唯物主義「基本內核」,創立馬克思主義哲學。
3、馬克思為寫作《資本論》付出極其艱苦的勞動,曾多次修改手稿。拉法格曾回憶說:「馬克思對待著作的責任心,並不下於他對待科學那樣嚴格。他從不引證一件他還未十分確定的事實,在他尚未徹底研究好一個問題時,他決不談論這個問題。他決不出版一本沒有經過他仔細加工和認真琢磨過的作品。他不能忍受把未完成的東西公之大眾的做法。」
(10)馬克思的有趣故事擴展閱讀:
人物貢獻
馬克思對哲學的貢獻是將實踐概念引入哲學,使哲學同現代無產階級(工人階級)的解放聯系起來,將這個哲學運用於社會歷史領域導致唯物史觀的產生,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馬克思分析和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從而發現剩餘價值,指出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而這個專政又是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過渡、演變而來。
人物評價
馬克思的一生,是胸懷理想、為人類解放奮斗的一生。理論貢獻為兩個方面:唯物史觀與剩餘價值學說。唯物史觀揭示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即一個事實:人們首先須吃、喝、住、穿,然後才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剩餘價值學說揭示資本主義發展的基本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