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創業故事素材
A. 求馬化騰的創業事跡簡介 字數在300字左右
1993年馬化騰畢業後進入深圳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開始做編程工程師,專注於尋呼機軟體的開發,至升任開發部主管。該段經歷使馬化騰明確了開發軟體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潤迅提升了馬化騰的視野,以及給馬化騰在管理上必要的啟蒙。
1998年,實用軟體概念不僅培養了馬化騰敏銳的軟體市場感覺,也使其從中盈利不菲。馬化騰是風靡一時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其和朋友合作開發的股霸卡在賽格電子市場一直賣得不錯。馬化騰還不斷為朋友的公司解決軟體問題。這使其不僅在圈內小有名氣,而且也有了相當的原始積累。
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是來自股市。最精彩的一單是將10萬元炒到70萬元。這為馬化騰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
1998年馬化騰與其同學張志東「合資」注冊了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之後又吸納了三位股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作為一家沒有風險資金介入就成立的軟體公司,初期的每一筆支出都讓馬化騰和其同伴心驚。
在決定做OICQ的時候,當時國內已經有了兩家公司先做,產品比騰訊更有市場名氣。馬化騰沒有想更多,除了因為這個產品可以和公司的主項發展業務移動局、尋呼台、無線尋呼方案和項目相互促進外,也因為當時飛華、中華網等許多公司有意向做即時通訊項目,市場顯得很有發展前景。
(1)馬化騰創業故事素材擴展閱讀:
馬化騰在模仿間不經意打造了一個龐大的『QQ帝國』為中國人創造了全新的溝通方式。
互聯網新銳馬化騰,把一個SNS聊天工具打造成不可或缺的QQ,將騰訊變成了互聯網商業帝國。被稱為互聯網公敵的馬化騰。在騰訊成立的十年裡,馬化騰不斷給自己樹敵,最後,成功地走到了『全民公敵』的境地。
溫和、為人低調,但卻是當之無愧的明星。他1998年創立的公司已經發展到如此的高度,但他不只是建立一個成功的企業,並在中國獨特的文化背景中,將獨生子女家庭以及龐大的移動互聯網的人口聯系起來。
B. 馬雲事跡作文素材200字
馬雲,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的開拓者,阿里巴巴網站創始人兼。
馬雲和他的創業經歷,與其他互聯網精英相比,顯得格外不同。
馬雲的俠氣自小有之。為了朋友,為了義氣,馬雲小時打架無數,受過處分,身上縫過13針,也曾多次被迫轉學。從家長到老師、鄰居,都對這個頑皮孩子的前途不抱希望。
從小到大,馬雲不僅沒有上過一流的大學,而且連小學、中學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兩次,高中考大學考了三次,其中第一次高考,數學只考了1分。在他第三次參加高考前,他的老師說:「你要是考上的話,我的名字倒過來寫。」
「我自己覺得,算,算不過人家,說,說不過人家,但是我創業成功了———如果馬雲能夠創業成功,我相信80%%的年輕人創業能成功。」
馬雲特意叮囑記者,一定要把這些話告訴所有想創業的年輕人。
1984年,歷經辛苦的馬雲終於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師范大學外語系———他的成績是專科分數,離本科線還差5分,但恰好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就這樣幸運地上了本科,並憑著滿腔熱情和一身俠氣,當選學生會主席。
大學畢業後,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1991年,馬雲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結果第一個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譏諷。
在大家動搖的時候,馬雲堅信: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他一個人背著個大麻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翻譯社開始賣禮品、鮮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買賣來維持運轉。
兩年間,馬雲不僅養活了翻譯社,組織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同時還成了全院課程最多的老師。如今,正如馬雲當年所願,海博已經成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譯社。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賺錢的人必須把錢看輕,如果你腦子里老是錢的話,一定不可能賺錢的。」初次下海的經歷,給馬雲留下了深刻的體會。
1994年底,馬雲首次聽說互聯網;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國,首次接觸到互聯網。對電腦一竅不通的馬雲,在朋友的幫助和介紹下開始認識互聯網。當時網上沒有任何關於中國的資料,出於好奇的馬雲請人做了一個自己翻譯社的網頁,沒想到,3個小時就收到了4封郵件。
敏感的馬雲意識到:互聯網必將改變世界!
隨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個想法:要做一個網站,把國內的企業資料收集起來放到網上向全世界發布。
此時,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馬雲已經是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校長還許諾他外辦主任的位置。但是,特立獨行的馬雲揮揮手,放棄了在學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時,互聯網對於絕大部分中國人還是非常陌生的東西;即使在全球范圍內,互聯網也剛剛開始發展:大洋彼岸,尼葛洛龐帝剛剛寫就《數字化生存》、楊致遠創建雅虎還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國科學院教授錢華林剛剛用一根光纖接通美國互聯網,收發了第一封電子郵件。
在這樣的情形下,遠在尚未開通撥號上網業務的杭州,馬雲就已經夢想著要用互聯網來開公司、下海、盈利。這個想法立即遭到了親朋好友的強烈反對。
「我請了24個朋友來我家商量。我整整講了兩個小時,他們聽得稀里糊塗,我也講得糊里糊塗。最後說到底怎麼樣?其中23個人說算了吧,只有一個人說你可以試試看,不行趕緊逃回來。我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干,哪怕24個人全反對我也要干。」
「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互聯網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無論失敗與成功,經歷就是一種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掉頭;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
時隔多年,回憶起當年力排眾議的情形,馬雲依然為自己的選擇而叫好。
1995年4月,馬雲和妻子再加上一個朋友,湊了兩萬塊錢,專門給企業做主頁的「海博網路」公司就這樣開張了,網站取名「中國黃頁」,成為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3個月後,臨近杭州的上海正式開通互聯網,馬雲的業務量激增。在各企業紛紛忙著建立自己主頁的時候,馬雲的先見之明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當時,製作一張主頁,中英文對照的2000字內容、一張彩照,開價就是2萬元人民幣。不到3年,馬雲就輕輕鬆鬆賺了500萬元利潤,並在國內打開了知名度。
1997年,在國家外經貿部的邀請下,馬雲帶著自己的創業班子揮師北上,建立了外經貿部官方網站、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國家級站點。
這段經歷對馬雲彌足珍貴。他告訴記者:「在這之前,我只是一個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經貿部的工作經歷,我知道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學會了從宏觀上思考問題,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年初,開闊了宏觀視野的馬雲返回杭州,進行二次創業,他決定介入電子商務領域。
採用什麼模式?當時全球互聯網所做的電子商務,基本上是為全球頂尖的15%大企業服務。但馬雲生長在私營中小企業發達的浙江,從最底層的市場滾打過來,深知中小企業的困境。他毅然作出決斷———「棄鯨魚而抓蝦米,放棄那15%大企業,只做85%中小企業的生意。」
「如果把企業也分成富人窮人,那麼互聯網就是窮人的世界。因為大企業有自己專門的信息渠道,有巨額廣告費,小企業什麼都沒有,他們才是最需要互聯網的人。而我就是要領導窮人起來鬧革命。」
馬雲要做的事就是提供這樣的一個平台,將全球中小企業的進出口信息匯集起來———「中小企業好比沙灘上一顆顆石子,但通過互聯網可以把一顆顆石子全粘起來。用水泥粘起來的石子們威力無窮,可以與大石頭抗衡。而互聯網經濟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就這樣,1999年9月,馬雲的阿里巴巴網站橫空出世,立志成為中小企業敲開財富之門的引路人。當時國內正是互聯網熱潮湧動的時刻,但無論是投資商還是公眾,注意力始終放在門戶網站上。馬雲在這個時候建立電子商務網站,在國內是一個逆勢而為的舉動,在整個互聯網界開創了一種嶄新的模式,被國際媒體稱為繼雅虎、亞馬遜、易貝之後的第四種互聯網模式。阿里巴巴所採用的獨特B2B模式,即便今天在美國,也難覓一個成功範例。
網站注冊成立一個月後,由高盛牽頭的500萬美元風險資金便立即到賬。馬雲用這筆錢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從香港和美國引進大量的外部人才。這個時期,也正是馬雲對外宣稱「創業人員只能夠擔任連長及以下的職位,團長級以上全部由MBA擔任」的時候。彼時,12個人的高管團隊中除了馬雲自己,全部來自海外。
1999年底,馬雲以6分鍾的講述獲得有「網路風向標」之稱的軟銀老總孫正義的賞識。兩人進行了3分鍾的單獨談判後,馬雲獲得了孫正義3500萬美元的投資。
軟銀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資申請,只對其中70家公司投資,而孫正義只對其中一家親自談判。
事實證明,無論是高盛還是孫正義,對馬雲的判斷都是准確的。在電子商務領域,馬雲顯示了自己的獨特視角和預見性:創業當年,阿里巴巴的會員就達到8.9萬個;2000年達到50萬;在2001年互聯網的嚴冬季節,依然實現了百萬會員的目標,並成為全球首家超過百萬會員的商務網站;目前的會員總數已經超過350萬之巨。
在互聯網最寒冷的冬天裡,阿里巴巴成為最早宣布贏利的.com之一,並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學院選為案例,連續4年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最佳電子商務站點第一名。
今年2月,阿里巴巴特意在北京公布了自己總額為8200萬美金的新一輪私募成功,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互聯網業金額最大的一次募資。
這筆戰略投資加上此前風險投資的結余和自身1億多元人民幣的利潤,目前,阿里巴巴已有10億元人民幣的現金在手,已經可以和國內任何一家門戶網站並駕齊驅了。
馬雲就此放出豪言———「2004年,我們要實現每天利潤100萬;2005年,我們要每天繳稅100萬。」
這話如同馬雲本人一樣———看似狂妄,實則精明。馬雲對外宣稱的數字,都是通過財務統計過的:單日贏利100萬的目標,其實在2003年7月就已經單月實現了;而他在公眾面前誇下每天繳稅100萬的「海口」,也都是公司內部正在執行的目標。
C. 求馬化騰的一件小故事.謝謝.
有人說,馬化騰鑽到錢眼兒里去了,因為他曾說:「無線有100多億元的盤子,我們必須進去;網游有70多億的盤子,騰訊不能放棄;廣告有30多億的盤子,騰訊不能放棄;騰訊不能放棄的還有搜索、電子商務。」
當年的馬化騰,在一所普通大學的計算機專業,一切都那麼平凡,看不出有什麼跡象或理由可以讓自己傲視未來,雖然他的PC知識已經讓老師和同學們刮目相看。
畢業後,他順理成章進入IT行業成為一名軟體技術人員,但潮人似乎天生便為了商業存在,和大多數同行相比,馬化騰更務實並且理性。在潮州,人們形容錢財說「四季好用」,這四個字體現出潮人對現金收益的重視。馬化騰也是如此,他很注重自己寫出來的軟體是否能賣錢。同時他還炒股,並且在炒股上初步顯現了賺錢天分——他曾將一單10萬元炒到70萬元!這些收入都成為他獨立創業的原始積累。
創業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多年後當馬化騰回憶時,還覺得那是一段值得回味的歲月:「可比寫軟體復雜多了!」雖然他對於怎樣把當時的尋呼和網路結合起來形成一塊新業務早有自己的想法;也雖然他的書生氣中並不乏精明,比如為了讓客戶相信自己公司的實力,他從不在名片上印「總經理」的名頭,只介紹自己是公司的一名工程師,但他始終在面對資金和技術的困難。
有誰能想像,風行全國的QQ如果被60萬低價賣掉,那將是多麼「天理不容」!可馬化騰就差點這么干。QQ開發出來後,注冊人數瘋長,這樣就得不斷擴充伺服器,可當時馬化騰連一、兩千元的伺服器託管費都負擔不起。這個「小本經營者」始終很現實:把QQ軟體多賣幾家公司,多賺點錢。
直到1999年,受到老朋友丁磊的啟發,馬化騰也開始尋找海外風險投資,最終遇到了IDG和盈科數碼的220萬美金。拿到錢後的第一件事,是立刻買了一個20萬兆的IBM伺服器,這令馬化騰當時喜不自禁。
而現在,220萬美金對馬化騰來說只如探囊取物。2003年,來自深圳的年輕富豪馬化騰以7億人民幣的身家入榜國內IT富豪榜。2006年全年財報以及第四季財報,凈利潤10.6億遠超過網路、網易、搜狐成為中國盈利最好的互聯網公司。
D. 馬化騰的成功之路 勵志一點的文章
每天一篇勵志文章:最努力的時候運氣最好
文|吳淡如
就算沒有天分,只要你願意每天花一點時間,做同樣一件事情,不知不覺間,你就會走得很遠。
在許多的猶豫中,你做對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勇敢地上路,不要徘徊在許多假設性的框框里。那是一個人生的大關卡,你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那就是:嘗試,再嘗試,不害怕所有的新鮮事。
習慣於求生,慢慢的,就會擁有陽光性格。這是飽經磨難後最好的禮物,雖然,不是每個飽經世事的人都能獲得。如果只是消極地等待轉機,沒有嘗試為自己堅持一些什麼,受到再大的折騰,終究只會越來越虛無。
鎮靜一些,有耐性一點,且看看命運怎麼盤旋。活得久,才能站在小山頭上,欣賞自己走過的崎嶇路線。一個人,可以沒有未來目標,不描繪生涯規劃藍圖,只要記得當陰暗降臨時,一有機會,就要往陽光多處走,還是可以走出一條燦爛溫暖的人生道路!
每天一篇勵志文章:行動的力量,化理想為真實
知識很重要,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比起知識來說,行動更重要,因為只有行動才能將腦中的知識化為真實,如果沒有行動,一切都不會發生。
一個人再聰明、再有智慧,若他不透過行動將所學所知散播出去,便一點價值都沒有,行動正是創造價值的來源,一個不斷行動的人便是一個不斷創造價值的人。
一個不斷行動的人,比起一個腦中充滿理想的人來說更有價值,因為真正能夠創造價值的只有行動,知識無法、智能也無法。
無論是一個好計畫也好、一個想法也好、一件事情也好,都只能算是一種思維,透過行動才能賦予這些思維價值。
即使是最後不成功,但是在行動的過程中肯定能夠得到什麼。
什麼是成功?成功就是當你失敗後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訓。
失敗也能算一種成功?是的,前提是你要能從失敗中學習到教訓,那就算是一種成功,畢竟失敗只是通往成功的一個必經過程。
想像如果你是一個不斷行動的人,你會變得怎麼樣?首先,你會變得很積極,你不再將時間浪費在那些無意義、對生命沒有價值的事情上,你的人生會變得越來越有價值,並且會讓你覺得此生越來越沒有白活。
想像一下你完成了一件事、你看了一本書、你去了一個景點、你去了一趟旅行、看了一場電影,你從中得到了什麼?
那些你得到的東西便是你因為行動所獲得的價值,所以不斷的行動,你便能不斷的得到東西,同時也替自己再不斷的創造價值,創造價值就是此時此刻不斷的行動。
如果你每天閱讀一本書,你閱讀這本書所獲得的觀念、知識、想法,就是你所創造的價值,價值因為行動而存在,創造價值的同時,你也正在收獲。
所以,如果想讓自己過一個美好的人生,就必須讓自己不斷的有收獲,而讓自己不斷有收獲的來源就是不斷地替自己創造價值,創造價值的方法就是不斷的行動。
有想法更要有做法,如果只知空想而沒有任何行動,那想法永遠也只是個想法,是不可能成為事實的,夢想成真的關鍵就在:不斷的行動、不斷的創造價值。
人生的奮斗重點在於行動,如果你很想要某樣東西,就應該選擇讓自己使命必達的完成它。有錢人跟窮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行動」。
做夢人人都會,沒什麼了不起,真正能將想法落實到實際行動上的人,才是值得令人敬佩的。
如果你還年輕,就沒有所謂的失敗,獲取成功只是需要勇氣、智慧和行動。因為,在這樣一個時代,沒有什麼不可能。
當你選擇替自己創造一個有價值的人生,你需要的是不斷的行動,即使是每天多付出十分鍾也好、五分鍾也好,當你選擇開始這么做,你的人生便已經悄悄的開始改變。
記得,你的每一個行動都在創造一個微小的價值,當你替自己創造的價值累積到某一個程度,才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每天一篇勵志文章:讓你的人生不抱怨
抱怨通常無法解決問題,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裡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
抱怨除了讓自己情緒不好之外,還可能讓你周遭的人也同時陷入你的負面情緒。
抱怨除了無法解決問題之外,還是一種損人損己的事。
損己的是你將可以解決問題的時間拿來抱怨,除了原本的問題沒有解決,你還浪費了你的大好時間在抱怨上,損人的是你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傳染給他人,讓其他人的情緒也受到你的影響,還有可能同時破壞自己的形象,讓別人認為你是一個碰到困難、問題就會不斷抱怨的人。
碰到問題、遭遇困難,你最該做的,不是抱怨,也不是批評,而是趕快採取行動,擺脫這個困境。
一味地抱怨只會使情況越來越糟,當你對生活感到沮喪,對工作產生倦怠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停止抱怨,並試著轉換自己的心態,以更正面、積極的方式去面對,唯有重新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能用愉悅的心去對待工作與生活。
有些時候,我們抱怨得到的太少,抱怨缺少機遇,迫切地想透過改變生存環境來改變一切,但所做的努力,大都是徒勞無功的。
有時候應該改變的,或許不是環境,而是自己。因為,只有當你選擇做出改變,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有時候,與其用負面情緒填滿自己的人生,不如隨時釋放壓力,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當你選擇不抱怨,選擇正面響應你生活周遭任何的事物,這可以使你產生一個正向的人生,並且讓人感受到你正向的能量。
我們時時刻刻都會有著負面性的思考。
你是否曾經歷過焦慮、沮喪或者自我責備呢?
你是不是會去抱怨、批評或者使用一些像是「我不可能做到」以及「我不會成功」的字眼呢?
你曾經變得很不可理喻嗎?
你會把怒氣發在一些根本不相乾的人身上嗎?
負面性思考是很有破壞性的。有著負面思考的人會因為沉溺於「事情為什麼不能成功」的想法上,而錯失成功的機會。
給自己十天不抱怨的挑戰
如何讓自己擁有一個正向的人生與不抱怨的人生?
關鍵便是養成一個不抱怨的生活習慣,給自己十天的時間,在這十天之中,不能說出任何抱怨的字眼,這可能包含:這很難、我不要、怎麼會這樣、那不是我的事、是別人的錯、這不是我的問題….等等。
一旦你說出了抱怨的字眼,這十天的時間就必須重新計算,直到你擁有整整十天的時間從來沒有說過一句抱怨的字眼。
當你養成了不抱怨的習慣,便可以擁有一個正向的人生,你會發現自己的人生正在悄悄改變,你不再是以前那個愛抱怨的人,你會變成一個碰到問題總是會想辦法解決的人,而你的人生也會從此改變,變得越來越好。
不抱怨的習慣可以產生讓人意想不到的力量,它讓你成為一個努力生活、努力向上的人。
有時候我們覺得改變自己的人生很困難,但實際的情況是,改變人生可以從一些原本你認為的小事著手。
養成不抱怨的習慣,只要肯用心每個人都做得到,而當你養成了不抱怨的習慣後,你會發現你的人生已經有了顯著的變化。
E. 求關於什麼的關於馬化騰的作文素材
老師 我剛才很艱難的作出一個決定 一會的作業我不交了
F. 馬化騰創業史
馬化騰 原名:馬復桶 男 1971年10月14日出制生於霸權省卑鄙市無恥鎮垃圾村 現居住地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 特長:抄襲 1989年高考靠抄襲別人的試卷勉強進入深圳大學 1993年大學畢業後在潤迅公司上班 1998年創辦了騰訊公司從此開始了他的抄襲生涯 曾多次獲得諾貝爾抄襲獎 在馬化騰的辦公室門口一年四季都掛著一副對聯: 上聯:將卑鄙無恥進行到底想抄就抄 下聯:讓所有用戶開通會員大賺特賺 橫批:金錢萬歲
G. 騰訊QQ如何起步,馬化騰的創業故事
1984年就隨父母從海南來到深圳的馬化騰曾經很喜歡天文,但那畢竟有些遙遠。當計算機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的生活中便有了新的主宰。在深圳大學讀計算機專業的時候,馬化騰的計算機水平已令老師和同學刮目相看,他既是各種病毒的「剋星」,會為學校的PC維護提供不錯的解決方案,同時又經常幹些將硬碟鎖住的惡作劇,讓學校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苦苦生存
1993年從深大畢業後,馬化騰進入深圳潤迅公司,開始做軟體工程師。1997年,馬化騰第一次認識了ICQ。一見面,他便被其無窮的魅力所吸引,就立即就注冊了1個號。可是使用了一[)段時間,他覺得英文界面的ICQ在中文用戶中想推廣開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於是他想,自己能否做個類似於ICQ的中文版本工具呢?
1998年11月,馬化騰與同學張志東合作,在深圳注冊了深圳的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決定開發1個中文ICQ軟體。從此,他踏上了創業征途。
差點賣掉
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體又跟不上」。1\'999年初,騰訊開發出第1個「中國風味」的ICQ,即騰訊「QQ」,受到用戶歡迎。在馬化騰為資金犯難的時候,他起了要把QQ賣掉的想法,先後和四家公司談判,都以失敗告終。馬化騰只好四處去籌錢。1999年下半年,從美國到中國,互聯網開始升溫,受昔自老友丁磊海外融資的啟發,馬化騰拿著改了6次的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QQ220萬美元的投資。從此,新的一輪創業開始。截至2004年9月,騰訊QQ總注冊用戶數為3.55億,活躍用戶數1.19億,QQ最高同時在線730萬、QQ游戲最高同時在線78萬,躍居中國第1大休閑游戲門戶。
專注做事
馬化騰的成功,有人總結原因說是運氣太好。而馬化騰總結說,是對QQ的專注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他是1個專注的人」,幾乎所有業內夥伴提到這位才34歲的老闆,都會用「專注」這個詞。五年來,騰訊都在做而且只做完善和規范QQ服務的工作,是國內唯一專注從事網路即時通訊的公司。
馬化騰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網上,他上網只有1個目的,在互聯網的犄角旮旯里發掘新的商機。QQ秀就是他在網上覓到的一塊肥肉。偶然一次,馬化騰發現韓國推出了1種給虛擬形象穿衣服的服務,馬化騰覺得這個很有意思,就把韓國的那套東西給學過來,搬到了QQ上推廣嘗試。他同時找一些著名的手機和服裝公司,例如諾基亞和耐克等國際知名公司,讓他們把自己最新款的產品通過QQ秀用戶來下載。QQ秀有這些公司提供服飾設計、手機等多種產品,很快風靡了Q族的世界,而騰訊沒有為QQ秀的服裝、飾品花費任何的「銀子」。
馬化騰說,這一塊業務的增長目前很快,已有超過40%的用戶嘗試了購買。馬化騰盤算,如果每個用戶願意花1~2元的話,僅QQ秀收入就不敢想像。馬化騰那獨到眼光又一次為騰訊掙到了錢,2004年前三季度,騰訊盈利達到3.28億元。
馬化騰的經營哲學是:「三問自己」。這點,可能80後創業者可以從中學習到點什麼。
一問:這個新的領域你是不是擅長?他的競爭對手多半對商務、利潤、資本感興趣,卻不一定能把握客戶的真正需求;而馬化騰憑著對網路市場1種朦朧卻又相當有預見性的理解,用近乎偏執的興趣和近乎狂熱的工作熱情搭起騰的架子,牢固堅持以技術為核心的公司理念,專注於技術開發和提升質量,當然能高出對手一籌。
二問:如果你不做,用戶會損失什麼嗎?做軟體工程師的經歷使馬化騰明白,開發軟體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其實我只是個很愛網路生活的人,知道網迷最需要什麼,所以為自己和他們開發最有用的東西,如此而已。」
三問:如果做了,在這個新的項目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競爭優勢?1999下半年,騰訊在網路尋呼系統市場上越做越大,淘到大桶「金銀氣然而,也面臨著重大選擇:一方面尋呼行業在走下坡路;另一方面,騰訊的QQ用戶數達到了100萬,而且都還在迅猛增長。早先,QQ只是作為公司的1個副產品存在的,馬化騰對QQ所蘊含的巨大市場價值並沒有足夠的認識。而且無論從技術上還是資金上,他對自己究竟能保持多大的競爭優勢並沒有把握。當時,騰訊所採取的策略是「三管齊下?:-方面繼續鞏固傳統網路尋呼系統帶來的大量利潤;『另一方面將精力更多集中在改進QQ功能和開發新版本上;再一方面尋找風險投資的支持。事實證明,這樣的策略是正確的。
H. 馬化騰的一小段素材
有人說,馬化騰鑽到錢眼兒里去了,因為他曾說:「無線有100多億元的盤子,我們必須進去;網游有多億的盤子,騰訊不能放棄;廣告有30多億的盤子,騰訊不能放棄;騰訊不能放棄的還有搜索、電子商務。」
當年的馬化騰,在一所普通大學的計算機專業,一切都那麼平凡,看不出有什麼跡象或理由可以讓自己傲視未來,雖然他的PC知識已經讓老師和同學們刮目相看。
畢業後,他順理成章進入IT行業成為一名軟體技術人員,但潮人似乎天生便為了商業存在,和大多數同行相比,馬化騰更務實並且理性。在潮州,人們形容錢財說「四季好用」,這四個字體現出潮人對現金收益的重視。馬化騰也是如此,他很注重自己寫出來的軟體是否能賣錢。同時他還炒股,並且在炒股上初步顯現了賺錢天分——他曾將一單10萬元炒到70萬元!這些收入都成為他獨立創業的原始積累。
創業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多年後當馬化騰回憶時,還覺得那是一段值得回味的歲月:「可比寫軟體復雜多了!」雖然他對於怎樣把當時的尋呼和網路結合起來形成一塊新業務早有自己的想法;也雖然他的書生氣中並不乏精明,比如為了讓客戶相信自己公司的實力,他從不在名片上印「總經理」的名頭,只介紹自己是公司的一名工程師,但他始終在面對資金和技術的困難。
有誰能想像,風行全國的QQ如果被60萬低價賣掉,那將是多麼「天理不容」!可馬化騰就差點這么干。QQ開發出來後,注冊人數瘋長,這樣就得不斷擴充伺服器,可當時馬化騰連一、兩千元的伺服器託管費都負擔不起。這個「小本經營者」始終很現實:把QQ軟體多賣幾家公司,多賺點錢。
直到1999年,受到老朋友丁磊的啟發,馬化騰也開始尋找海外風險投資,最終遇到了IDG和盈科數碼的220萬美金。拿到錢後的第一件事,是立刻買了一個20萬兆的IBM伺服器,這令馬化騰當時喜不自禁。
而現在,220萬美金對馬化騰來說只如探囊取物。2003年,來自深圳的年輕富豪馬化騰以7億人民幣的身家入榜國內IT富豪榜。2006年全年財報以及第四季財報,凈利潤10.6億遠超過網路、網易、搜狐成為中國盈利最好的互聯網公司。
I. 馬化騰創業故事800字作文
這個的話,你看你能不能在網上網路上去搜一下馬化騰?然後呢?馬化騰收出來之後,你肯定會有一些他的介紹呀,然後他的創業故事裡面應該也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