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的民間故事
❶ 民間故事和9色鹿相似的故事
岳飛彈琴感刺客【中國民間故事】南宋愛國將領岳飛,善書法,也精琴棋。每當他心中煩悶的時候,總要彈古琴,以抒發心中的憂憤。公元1141年,岳飛抗擊金兵,連連取勝,兵進朱仙鎮,岳家軍將士們個個摩拳擦掌,決心打到金兀術的老窩黃龍府。這天,岳飛正和部將們商議出兵的事,南宋的投降派丞相秦檜促使宋高宗一連下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飛火速回京。他要把岳飛騙回京城加以殺害。這天,岳飛離京城臨安不遠了,突然對面來了幾個校尉攔住岳飛說:「聖上有旨,命你城外安歇,沒有聖旨,不得進城。」晚上,岳飛就住在一座寺院里。心中實在郁悶,夜不能寐,在院內踱步,望著滿天星斗,連連搖頭嘆息。回到屋裡,見牆上掛古琴一張,伸手摘下來,定了定音,伏案彈奏了起來。秦檜實行的第一招刺殺岳飛的計劃,是讓人從監獄里提出一個身強力壯的死囚,告訴他去城外刺殺一個奸細,事成以後,不僅可赦免死罪,還要嘉獎。這個犯人聽說是刺殺奸細,又可免死得賞,高高興興的出了城,秦檜的得意打算是:叫死囚行事,免他死罪,他必然賣命去干;刺死岳飛,再把他抓起來殺人滅口,神不知,鬼不覺,萬無一失。秦檜心裡美滋滋的,靜等刺客的迴音。刺客來到寺廟院內,躲在一棵老槐樹的後面,他聽見岳飛在屋裡嘆氣,就躡手躡腳來到了窗下,在岳飛轉身摘古琴時,閃身進了屋內,躲在屏風後面,提著氣,踮著腳,向前移了幾步,正要行刺,這時琴聲響了,刺客馬上把刀縮了回去。原來這個刺客是郾城人,老爹是個有名的彈琴藝人,能作曲彈琴,在民間賣藝糊口。前年秦檜為討好金兀術,硬把中原能歌善舞、撫琴作畫的藝人抓了起來,准備送給金兀術尋歡作樂。他爹不願去為金兀術效勞,被逼無奈,抱琴跳水而死。爹死了,他懷著滿腔仇恨,到了京城,闖到秦檜相府拚命,被抓進監牢,判了死刑。岳飛手中的牛角琴撥,在琴弦上彈撥的琴聲飛揚,或柔或剛,或緊或慢,時而高亢,時而低沉,高亢時,像千軍萬馬在疆場馳騁,拼殺金兵;低沉時,像唉聲嘆氣,憂國憂民。刺客忽然想起老爹爹的琴聲,所以把剛要刺殺岳飛的刀縮了回去,他猶豫了,心想:「這是誰呢?如果是金人,咋能彈這樣好的琴呢?」他用一隻眼睛從屏風的細縫中仔細看:彈琴的人一身朝服,臉色白潤,分明是中原人吶!「管他是誰,趁他一心一意彈琴,我一刀刺死他就是了。」刺客心一橫,剛要下手,只聽琴聲突然停住了。刺客渾身的肉緊縮了一下,差一點把手裡的刀落在地上。這時,只聽岳飛一聲長嘆:「唉!何時收復舊山河呀!」琴聲又陡然驟起。刺客聽了聽,咦!這曲調為什麼這樣熟呢?這不是我爹譜作的《送軍行》嗎?琴聲綿綿不斷,刺客的腦子里閃過幾個月前的事情……金兵佔領了郾城,金兀術設慶功宴,把老爹抓去彈琴助興。爹爹不彈不奏,怒目而立,在金兀術面前把琴弦完全撥斷,被關進了營中。後來岳元帥到了郾城,打跑了金兀術,救出了老爹。老人家一高興,就譜作了這首《送軍行》的琴曲,到處彈奏,贊揚岳家軍的抗金事跡。一天,岳元帥親自來到家裡,爹爹一見如故。岳元帥請老爹教他彈奏《從軍行》……那刺客想著想著落淚了。他的心被琴聲捲走了,隨著琴聲一會兒高興,一會兒慷慨,竟忘了自己是來行刺的。「嘭」的一聲,把他嚇了一跳,琴弦斷了。岳飛默默地站了起來,自言自語說:「我岳飛抗金大業未成,何以報答父老鄉親!」刺客聽到「岳飛」二字,頭「轟」的一下漲得斗大,鋼刀「當啷」一聲掉到地上,一下子從屏風後面轉了出來,叫了一聲:「岳元帥!」撲通跪倒在地,淚水嘩嘩地流了下來,泣不成聲的說:「岳元帥!我對不起您呀!」岳飛被他嚇了一跳,看著面前跪著的人,問道:「你是誰?」刺客把行刺的事仔細的說了一遍。岳飛怒火沖天,雙眉倒豎,鋼牙緊咬,大罵秦檜老賊。他把刺客拉了起來,安慰了一番,給他一些銀兩,讓他逃走,自謀生路。這個死囚萬分感激,給岳飛磕了個頭,說:「岳元帥,多多保重。」拾起鋼刀轉身走了。如果太長可以問我再要,望採納
❷ 清朝幾百年間關於鹿的神話和政權有什麼象徵意義和故事
麋鹿是我國特有的世界珍稀動物。麋鹿過去曾經是野生動物。它善游泳,再加上寬大的四蹄,非常適合在泥濘的疏林沼澤地帶尋覓青草、樹葉和水生植物等食物,棲息活動范圍在今天的黃河流域一帶。黃河流域是人類繁衍之地,生息於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們為獲得食物而大肆獵取的對象,致使這一珍奇動物的數量急劇減少,其野生種群很快便不復存在了。值得慶幸的是,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時,麋鹿就被捕進皇家獵苑,在人工馴養狀態下一代一代地繁衍下來,一直到清康熙、乾隆年間,在北京的南海子皇家獵苑內尚有二百多頭。這是在中國大地上的人工環境中生活的最後一群麋鹿。根據大量化石和歷史資料推斷,野生麋鹿大概在清朝才瀕臨滅絕的境地。
1865年,法國傳教士兼博物學家阿芒·戴維神甫在北京南部考察動植物時發現了這種奇特的動物,這是世人第一次從學術角度知道了麋鹿。此後的幾十年間,不斷有麋鹿的活體被運出中國,流向西方。此時歐洲一些國家動物園內的麋鹿,由於生態環境的變化,面臨著滅絕的威脅。熱愛動植物的英國貝德福特公爵十一世,出高價把飼養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衛普等地動物園內的18頭麋鹿全部買下,放養在他水草豐茂的烏邦寺庄園內。後經精心護理放養,這18頭麋鹿逐漸繁衍生息。
1894年,永定河水泛濫,沖破了南苑的圍牆,逃散的麋鹿成了飢民們的果腹之物。到1900 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南苑裡的麋鹿幾乎被全部殺光。據說僅剩下一對,養在一處王府里,以後轉送萬牲園(現北京動物園),也死掉了。至此,中國特產動物麋鹿,在國內完全滅絕。而烏邦寺庄園內所飼養的麋鹿也成為了世界上僅有的麋鹿群。中國人想要看一眼本國的特產動物,不得不跑到國外去了。
野生的麋鹿雖然滅絕了,但是通過放養,最終在中國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種群。1985年8月從英國烏邦寺迎歸了20頭年輕的麋鹿,放養在清代曾豢養麋鹿的南海子,並建立了一個麋鹿生態研究中心及麋鹿苑;1986年8月,英國倫敦動物園又無償提供了39頭麋鹿,放養在大豐麋鹿保護區至今,這兩處的麋鹿都生長良好,並且繁殖了後代。為此,我國重新把麋鹿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❸ 九色鹿是哪國的民間故事
中國的。
《九色鹿》是根據敦煌壁畫《鹿王本生》故事改編而成,講述的是在古代,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波斯商人的駱駝隊因遇風沙襲擊而迷路,忽然出現一頭九色神鹿給他們指點方向。
九色鹿回到林中,聽見有人呼救。原來一個弄蛇人在采葯時不慎落水。九色鹿忙將他馱上石岸。弄蛇人感恩不盡,九色鹿只求他別將遇見它的事告訴別人,弄蛇人連連答應,還對天起誓。
波斯商人到了古國皇宮,與國王談起沙漠中的奇遇,誰知王後聽了,執意要取九色鹿皮做衣裳。國王無奈,張貼布告:捕到九色鹿者給予重賞。弄蛇人見利忘義,向國王告密,並設計將九色鹿引入包圍圈。
當他假裝再次落水,神鹿聞聲趕來救他時,守候的武士們就萬箭齊發。誰知九色鹿發出神光,利箭都被化為灰燼。九色鹿向國王揭露弄蛇人忘恩負義的丑惡行為,國王深為不安。弄蛇人嚇得膽顫心驚,連連後退,跌進深潭淹死,惡人終究得到應有的懲罰。
(3)鹿的民間故事擴展閱讀:
「九色鹿」故事的來源:
《鹿王本生圖》是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壁畫的主要題材。本生故事畫,表現「捨己救人」為題材的作品,在壁畫上佔有突出地位。本生故事是指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生前所經歷的許多事跡。
本生故事畫是表現「捨己救人」這一題材的。上邊的故事有著濃厚的宗教色彩,宣傳的是善惡報應思想,贊揚了九色鹿王的無私精神。
壁畫是繪在壁上的畫。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原始社會人類在洞壁上刻畫各種圖形,以記事表情,是最早的壁畫。
中國陝西咸陽秦宮壁畫殘片,距今有2300年。漢代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壁畫也很繁榮,20世紀以來出土者甚多。
唐代形成壁畫興盛期,如敦煌壁畫、克孜爾石窟等,為當時壁畫藝術的高峰。宋代以後,壁畫逐漸衰落。1949年後,中國壁畫得到恢復與發展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九色鹿
❹ 七色鹿神話故事
七色鹿是一個美麗,溫柔,善良的鹿仙,她特別喜歡幫助別人,每天幫助很多困難的人.
有一天,她從水裡救內出一個容快要淹死的男人,這個男人臨走時,她說;你出去以後千萬不要告訴別人是我救了你,然後給了他很多盤纏.
誰知道,這個人回家後,逢人便講他遇見過一隻七種顏色漂亮而且神奇的鹿.不久,這個事情就傳到皇後的耳朵里,皇後很想用這只鹿的皮做一件外衣.這個狼心狗肺,背信棄義的人,為了得到榮華富貴,就帶著國王和士兵去獵殺七色鹿.結果到了那裡找不到七色鹿,便心生一計,故意落水喊救命,利用七色鹿的善良,引誘她出來.七色鹿聽到救命聲出來一看,竟然是那個人帶人來獵殺她,便沒有去救他,結果那個男人就被活活淹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應該講誠信,不要利用別人的善良,來滿足自己罪惡的慾望.人人都應該有感恩的心,感謝所有給於你幫助的人.人人還應該有助人為樂的精神,你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快樂了自己.
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那些背信棄義,唯利是圖,恩將仇報的卑鄙小人終究是沒有好下場的。
❺ 請寫一個與鹿有關的典故或故事與
指鹿為馬。
典故:
秦二世的時候,趙高駕著一頭鹿隨從二世出行,二世問專他說:「丞相為什麼駕屬著一頭鹿呢?」
趙高說:「這是一匹馬啊!」
二世說:「丞相錯了,把鹿當做馬了。」
趙高說:「這確實是一匹馬啊!(如果)陛下認為我的話不對,希望(陛下允許我)問一問群臣。」
群臣之中一半說是鹿,一半說是馬。在這種情況下,秦王不能再堅持自己的看法,只好順從趙高的說法。
(5)鹿的民間故事擴展閱讀:
指鹿為馬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zhǐ lù wéi mǎ,意思是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
白話譯文: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您把鹿說成是馬。」
用法: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例句:縱然是長官,也不可以要求部屬指鹿為馬,顛倒是非。
❻ 有關鹿的神話故事
九色鹿
❼ 九色鹿是寓言還是神話故事
《九色鹿》是寓言。
一、、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傳說。《九色鹿》並不是遠古神話中的故事,所以不符合神話故事的定義。
二、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它事物。
《九色鹿》的故事符合寓言的定義特徵:
1、鹿會說話、思考,是擬人化的動物。
2、弄蛇人忘恩負義後得到應有的懲罰,是有比喻性的故事。
3、告誡不可忘恩負義,違背人類道德,是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
4、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
(7)鹿的民間故事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古代,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波斯商人的駱駝隊因遇風沙襲擊 而迷路,忽然出現一頭九色神鹿給他們指點方向。九色鹿回到林中,聽見有人呼救。原來一個弄蛇人在采葯時不慎落水。九色鹿忙將他馱上石岸。弄蛇人感恩不盡,九色鹿只求他別將遇見它的事告訴別人,弄蛇人連連答應,還對天起誓。
波斯商人到了古國皇宮,與國王談起沙漠中的奇遇,誰知王後聽了,執意要取九色鹿皮做衣裳。國王無奈,張貼布告:捕到九色鹿者給予重賞。弄蛇人見利忘義,向國王告密,並設計將九色鹿引入包圍圈。
當他假裝再次落水,神鹿聞聲趕來救他時,守候的武士們就萬箭齊發。誰知九色鹿發出神光,利箭都被化為灰燼。九色鹿向國王揭露弄蛇人忘恩負義的丑惡行為,國王深為不安。弄蛇人嚇得膽顫心驚,連連後退,跌進深潭淹死,惡人終究得到應有的懲罰。
當年看這部片子的時候,從人物形象和用色上都感覺到了一種異域風情,原來此片採用了敦煌壁畫的形式,具有中國古代佛教繪畫的風格。而弄蛇人忘恩負義後的丑惡嘴臉,和九色鹿安詳的神態和神聖的威懾力,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❽ 有關鹿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白鹿額娘》的傳說:講一個老獵人的老伴,生下孩子後死了。獵人所救的母白鹿,幫獵人照看孩子。孩子長到十二歲,老獵人也死了。白鹿一直把孩子帶大,幫他成了家。可兒媳婦討厭母鹿作婆婆,回娘家去了。在山路上,被一群白鹿咬死了。小夥子一直和白鹿額娘生活在一起。這則傳說前一部分和赫哲傳說相似,屬於鹿的報恩神話。後部分摻入了現實生活,通過傳說,把知恩必報的白鹿與討厭鹿婆婆的兒媳婦作了對比,譴責了不知孝順的兒媳婦,可以肯定說,該傳說產生在赫哲傳說之後,離現實生活比較接近。
抓羅媽媽》(鹿奶奶)的神話:早先年,有個叫阿蘭的姑娘,十分喜歡愛護鹿,大家都叫她「抓羅格格」。有一次上山受了傷,是鹿救了她。有一次來了一些妖魔,要獵山裡的鹿群。姑娘讓鹿神使自己頭上長出了鹿角,一摸就萬箭齊發,擊退了妖魔,保護了當地的部落和鹿群,使大家過上了幸福生活。人們都遵稱她為「抓羅媽媽」,後來,這位「抓羅媽媽」被吳姓氏族敬為鹿神進行祭祀,有專門的祭祀儀式——跳鹿神。祭祀時,不但扎腰鈴打手鼓,還要戴神帽、掛托力(銅鏡)。神帽上插有兩只鹿角,扎著八九條各色飄帶。一般都在打鹿角時祭祀,請鹿神保佑多打鹿角,幸福平安。從這則神話可以看出,這是一則祖先神話,氏族的祖先神是鹿奶奶——抓羅媽媽。這位祖先神有一副神奇的鹿角,當妖魔來時,能從鹿角中射出箭,消滅妖魔、保護了部落和鹿群。所以,神話主人公「抓羅媽媽」是一位「祖先神」和「保護神」,其神話形象是「半人半鹿」或「人鹿同體」,即「半人半獸」或「人獸同體」。這種「半人半獸」神產生的原因出於該民族先人對鹿的崇拜心理,把動物性和人性結合,在薩滿教觀念中混合著萌芽的審美意識。
❾ 鹿角和鹿腿是哪一個國家的民間故事
想要了解這兩個民間故事一般是需要找到他的流傳領域。姐,當地人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