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陸游的故事200字

陸游的故事200字

發布時間: 2021-02-19 00:44:31

1. 陸游臨終前的場景(故事,不少於二百字)

死去原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不忘告乃翁.
這是陸游臨版終遺言,這權充分表現了陸游的一片愛國心。陸游在已知自己即將無常之際,寫下了絕筆。他深深懂得死亡的意義,死代表著一切都結束了,生前的一切都只是一場空。但是他的內心是活躍的,是不空虛的,他一直惦念著國家的興旺,這已經成為他內心最大的遺憾,甚至比死還讓他覺著遺憾。於是他悲哀的囑咐家人,一定要在國家統一之日上墳燒紙告訴他這個好消息,好讓他牽掛的心有個著落,讓他在九泉之下能看到國家的統一,彌補一生願望的缺失。

你也可以將詩的意思來復述就可以了哦!

2. 簡要概括陸游唐婉的愛情故事200字

陸游年輕時娶表妹唐琬為妻。夫妻二人詩書唱和,感情深厚。「伉儷相得」,「琴瑟甚和」。但因陸母不喜唐琬,恐誤其兒前程,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

在陸游百般勸諫、哀求而無效的情勢下,二人終於被迫分離,陸游依母親心意另娶王氏為妻,唐婉也迫於父命嫁給同郡趙士程。彼此音息隔絕無聞。

十年後的一天,陸游沈園春遊,與唐婉及趙士程不期而遇。然久別重逢,帶來的只是綿綿無絕期的創痛!此情此景,陸游「悵然久之,百慮翻騰「,為賦《釵頭鳳》一詞,題園壁間。

(2)陸游的故事200字擴展閱讀:

主要劇情簡介:

寫陸游恨秦檜誤國嫉賢,不得伸恢復中原之志。春遊沈園,與愛妻唐琬商議雙飛福建結交忠良義士。母唐夫人愛子心切而專斷,阻陸游遠行,嗔唐琬違命,卻信託新貴之唐侄陸仲高為陸游謀前程。陸游鄙仲高依附秦檜,作詩譏刺以拒,唐琬則為仲高之棄婦李盼盼鳴不平,仲高惱羞成怒刺激唐夫人,宴席不歡而散。

唐夫人盛怒遷恨唐琬,逼迫陸游逐婦,鬧成僵局。父陸宰憫唐琬之無辜,為兒策劃,瞞母留妻於外宅。深秋,唐琬獨處小紅樓日益絕望,深憐陸游受累而求去。陸游愛之愈堅,決意邀請岳父唐仲俊來調解。誰知調解不成,親家決裂。陸游趕來,人去樓空,內外交困,愛恨交織,修錦書托賣花三娘致唐琬,約相守三年。

三年後,陸游自福建歸重遊沈園,驚唐琬改適趙士程,相逢不能語。陸游詢送酒婢小鴻,證實唐琬為他「斷絕情愛而一心報國」作出犧牲。陸游悲憤題「釵頭鳳」詞於粉壁,唐琬見而和作,腸已斷矣!秦檜死後,恢復中原呼聲復起,陸游赴任建業,梅林覓香魂,慷慨長吟以告唐琬在天之靈。

3. 陸游的故事(主要事跡)

陸游簡介:
陸游(1125年—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的故事:
陸游從小嘗夠國難的痛苦,幼小的心靈滋長了對祖國、對民族的愛。少年勤奮。二十九歲那年參加兩浙地區的考試,被取為第一名。奸相秦檜的孫子秦塤也參加考試。秦檜暗示考官,要讓秦塤得第一名。考官沒買賬,秉公辦事,讓陸游得了第一。
秦檜十分惱火。第二年,陸游到京城臨安考試。主考官又讓他得第一。秦檜更生氣,蠻橫地命令主考官取消他的考試資格,還要追究兩浙地區考試官的責任。直到秦檜死後,陸游才擔任臨安任樞密院的編修官。

他力主北伐,可重重阻撓。先在張浚部下,說張聽陸作戰失敗一起被排出朝廷,被罷官回老家山陰。十年後,又到川陝王炎處出力,可努力又白費。又到成都老朋友范成大處,抗金志願也得不到實現,心裡常氣悶,喝酒寫詩,來抒發情感。但是一般官場上的人看不慣他說他不講禮法。陸聽了,索性給自己起個別號,叫放翁。

4. 陸游愛國故事150字,急急急!!!!

1210年1月26日是除夕,陸遊走到了生命盡頭,這一年他85歲。詩人的眼光停
留在舊軍裝上。這個伴他度過大半輩子。三十多年過去了,軍裝掛在牆上,塵土覆
蓋了,塵暗舊貂裘。他也被人冷落被人遺棄了。生命最的時刻,還是在回憶三十多
年前的戰場生活。他唯一放不下的不是名利不是家業,是在內憂外患中的國家。他
留下了《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他的遺矚。在這個人
世,他唯一牽掛的是但悲不見九州同。理想沒有實現,他仍然在等待,王師北定中
原。為什麼陸游如此不忘?原來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滅亡,南宋北伐沒有成功的
時候。高宗以求和為基本原則。一批愛國將領或是被處死,或被打擊,很少有提北
伐的主題。南宋人在西湖歌舞中麻木時,陸游終其一生在為收復中原而奮斗吶喊。
今天就講幾個故事,感受這位愛國詩人的憂國憂民的激情。第一個故事是,淚濺龍
床請北征,是說他請皇帝御駕親征,這里牽到一個問題,二人地位懸殊太大,一個
是天子,一個不過是八品文官,本來見皇帝的機會都少,好在宋有輪對的政策,陸
游好不容易見到了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五月,正好碰上高宗的生日,金國派來了
使者,送來了賀禮,這次的賀禮特別,是戰書。要求南宋割讓泰安以北的土地,不
答應,就要揮師南下。高宗一看到,立即大哭。他想的是逃跑。路修得寬,皇帝這
樣的態度,陸游要請求皇帝御駕親征,難度就可以想像有多大。換上別人,肯定會
順著宋高宗,可是陸游慷慨陳辭時,面對宋高宗的態度,陸游可能忘了自己的卑微
身份,大聲懇求,這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歷史上,就會出現這樣的似乎不可能卻真
實發生的故事。這事發生後,對陸游的影響是,他被罷官了。對陸游來說,個人利
益永遠微不足道。位卑未敢忘憂國。他不會就此沉默。此後,起落的過程,往往都
與他喜歡提北伐這樣的話題有關。四十歲時,擔任鎮江通判,力勸張浚北伐,又被
罷官。長達四年的閑居生活開始了。

一個文人的戰場表現:一直到46歲時,才重新起用,此時做了非常大膽的舉
動,毛遂自薦,寫了長信給王炎,這是四川宣撫使,王炎也是抗金將領,看到這封
信,非常高興,邀請他來任職,官名是左承議郎……實際相當於軍事參謀。這個職務
重要,為前線戰士出謀劃策,還要主管各種文件。這一年他四十八歲。他終於到了
前線去。這是他人生的分水嶺。之前的詩篇,陸游感嘆自己老了。之後,到了南
鄭,心態馬上轉變了。「不妨青鬢戲人間。」心態變了吧?陸游突然改變,是因為心
態的改變。這也說明在很多人看來,戰場是最危險的地方。陸游看來是最快樂最浪
漫的地方。投筆書生古來有,從軍樂事世間無,他是充滿幸福感地去戰場。原因只
有一個,是對民族對國家的深沉的愛。愛到足夠強烈,才能置個人安危不顧。南鄭
從軍歲月是他一生中生命的最高潮。在南鄭時,他終於參加了對金的小規模的戰
爭。再艱苦,他都不抱怨。再是他充當過南宋軍隊的情報員。這種工作要的是膽大
心細。陸游的武藝就能發揮作用了。他自己說過,讀書三萬卷,學劍四十年,劍術
高超,適合去做情報員。他巧妙地避開敵人的封鎖,出色地帶回對方的信息。再是
在南鄭的打虎經歷。今天看來是游戲娛樂,當時打獵不僅僅是游戲娛樂,更多地是
軍事演習,他還單槍匹馬打死過幾只老虎。這些事情一直在南宋軍隊中流傳,成了
傳奇故事。南鄭前線的經歷,成了他一生回憶的亮點。直到晚年還在頻繁地回
憶。 《書憤》,說自己壯年時哪知道世事艱難,中原北望氣如山。瓜洲渡與大散關
與兩次戰爭有關。1161年的兩次戰斗。同樣是陸游足跡所到之處。這些都曾經是他
一生中離救國理想最近的地方。他自詡是塞上長城,有他們在,一定會抵抗金兵,
甚至能收復中原。

突如其來的變故:在乾道八年十月,王炎被召回朝廷。他做的事就是籌備北
伐,准備就緒時,被調回臨安,表面陞官,實際上是臨陣換將,這是一種信號,朝
廷對金用兵的決心動搖了。不久,王炎被罷官,陸游也被撤回,來到成都。他深知
這次被調離前線,可能一生不再有上前線的機會了。一腔熱情或許沒有機會了。悲
憤中寫下《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
馬肥死弓斷弦。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
人骨。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寫
作時,正是淳熙四年,到成都大概五年時間。十多年中,有多少像王炎這樣的愛國
將士等待機會,可是沒有朝廷的旨令,只能讓機會白白流逝。主政的達官們在醉生
夢死。戰馬肥胖,弓箭只能在倉庫中腐爛。極度寫出了陸游的憤慨。刁斗彷彿是在
催促時間流逝。大好機會就白白浪費了。戰士們長期守邊境,心中悲涼只能在笛中
寄託。最後四句再轉,寫到北方淪陷區的百姓,在盼望軍隊打過來,解救出自己。
事實上,寫這首詩時,離靖康之恥過去了半個世紀,南宋沒有決心與鬥志。遺民在
這樣的夜晚,會流下多少淚水?一想到統治者的軟弱,想到戰士的艱苦與壯志難
酬,感情在詩中奔瀉。他用筆戰斗在吶喊,在揮灑愛國激情。此後是被朝廷罷用,
多是被閑置。永遠的遺憾:在這二十多年中,陸游盡管沒忘國家命運,朝廷卻不再
關心他。可是他沒放棄過對國家對民族的深深的愛。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愛
國激情再次噴發。 「鐵馬冰河入夢來」。他想的仍然是祖國。不能為國做事,才是
最痛心的。無奈中,回憶回到了二十年前,在南鄭前線的那段經歷。鐵馬冰河是他
一生中的最高潮。現在這一切只能入夢來。這個國家的命運前途自有達官貴人操
心,可是對他來說,身份卑微阻止不了憂國之思。陸游八十二歲時,朝中再次發動
對金作戰,一聽到消息,陸游寫下了有名的《老馬行》,把自己比作老馬。王師北伐
方傳詔……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這些詩句中流露出的哪裡是老人能寫
出來的?開禧北伐是他一生經歷的最後一次戰斗,盡管不能為國效力了,仍然用詩
筆來戰斗,為戰士打氣。失望的是這一年的北伐,也因為倉促,而迎來了失敗。這
次打擊,徹底搞垮了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以《示兒》再次證明了對國家的愛。他
沒看到理想實現的那一天,不過他的一生不是真正的悲劇,沒有愛的一生才是真正
的悲劇人生。他的愛國激情讓我們看到了完整的陸游。他對子孫的告誡沒白費,後
代中英雄層出不窮。他的愛國信念並不寂寞。梁啟超評價他說: 「辜負胸中十萬
兵,百無聊賴以詩鳴。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

5. 陸游的故事

陸游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的故事:
陸游從小嘗夠國難的痛苦,幼小的心靈滋長了對祖國、對民族的愛。少年勤奮。二十九歲那年參加兩浙地區的考試,被取為第一名。奸相秦檜的孫子秦塤也參加考試。秦檜暗示考官,要讓秦塤得第一名。考官沒買賬,秉公辦事,讓陸游得了第一。
秦檜十分惱火。第二年,陸游到京城臨安考試。主考官又讓他得第一。秦檜更生氣,蠻橫地命令主考官取消他的考試資格,還要追究兩浙地區考試官的責任。直到秦檜死後,陸游才擔任臨安任樞密院的編修官。

他力主北伐,可重重阻撓。先在張浚部下,說張聽陸作戰失敗一起被排出朝廷,被罷官回老家山陰。十年後,又到川陝王炎處出力,可努力又白費。又到成都老朋友范成大處,抗金志願也得不到實現,心裡常氣悶,喝酒寫詩,來抒發情感。但是一般官場上的人看不慣他說他不講禮法。陸聽了,索性給自己起個別號,叫放翁。

6. 陸游的愛國故事字數不要太多,急!

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陸游自幼好學不倦,在飽經喪亂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20歲時與唐琬結婚,後被其母強行拆散。這種感情傷痛終其一生,《釵頭鳳》、《沈園》等名作即是為此。29歲時,赴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應鎖廳試,名列第一,因居秦檜孫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國恥「喜論恢復」,竟在復試時被除名。後得夔州(今四川奉節)通判和蜀州、嘉州、榮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職。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鎮蜀,邀陸游至其幕中任參議官。淳熙五年,陸游詩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見,但並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在江西任上,當地發生水災,他「草行露宿」,親到災區視察,並「奏撥義倉賑濟,檄諸郡發粟以予民」,不料卻固此觸犯當道,竟以「擅權」罪名罷職還鄉。陸游在家閑居6年後,又被起用為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淳熙十五年,陸游在嚴州任滿,卸職還鄉。不久,被召赴臨安任軍器少監。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議大夫禮部郎中。於是他連上奏章,諫勸朝廷減輕賦稅,結果反遭彈劾,以「嘲詠風月」的罪名再度罷官。此後,陸游長期蟄居農村,於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與世長辭。

陸游是一位創作特別豐富的詩人,集中存詩共約9300餘首。他的詩大致可以分為三期:第一期是從少年到中年(46歲)入蜀以前。這一時期存詩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於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實。第二期是入蜀以後,到他64歲罷官東歸,前後近20年,存詩2400餘首。這一時期是他從軍南鄭,充滿戰斗氣息及愛國激情的時期,也是其詩歌創作的成熟期。第三期是長期蟄居故鄉山陰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現存詩約近6500首。詩中表現了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並不時流露著蒼涼的人生感慨。「詩到無人愛處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時的某種心情和所嚮往的藝術境界。另外,在這一時期的詩中,也表現出趨向質朴而沉實的創作風格。在陸游三個時期的詩中,始終貫串著熾熱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年入蜀以後表現尤為明顯,不僅在同時代的詩人中顯得很突出,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陸游的詩可謂各體兼備,無論是古體、律詩、絕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寫得又多又好。在這方面,陸游繼承了前人的經驗,同時又富有自己的創作造,所以有人稱他和杜甫、李商隱完成七律創作上的「三變」(舒位《瓶水齋詩活》),又稱他的七律當時無與倫比。在陸游的七律中,確是名章俊句層見疊出,每為人所傳誦,如「江聲不盡英雄恨,天意無私草木秋」(《黃州》);「萬里關河孤枕夢,五更風雨四山秋」(《枕上作》)等。這些名作名句,或壯闊雄渾,或清新如畫,不僅對仗工穩,而且流走生動,不落纖巧。除七律外,陸游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當推絕句。陸游的詩雖然呈現著多彩多姿的風格,但從總的創作傾向看,還是以現實主義為主。他繼承了屈原等前代詩人憂國憂民的優良傳統,並立足於自己的時代而作了出色的發揮。

詞的創作 陸游不僅工詩,還兼長詞。由於他對這種詩體不甚注重,所以詞作不多,現存詞共有130首。他的詞也風格多樣並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詞寫得清麗纏綿,與宋詞中的婉約派比較接近,如有名的「釵頭鳳」即屬此類。而有些詞常常抒發著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著高超的襟懷,如「卜運算元」「驛外斷橋邊」、「雙頭蓮」「華鬢星星」等,或蒼遠,或寓意深刻,這類詞又和蘇軾比較接近。但是最能體現陸游的身世經歷和個性特色的,還是他的那些寫得慷慨雄渾、盪漾著愛國激情的詞作,如「漢宮春」「箭箭雕弓」、「春」「壯歲從戎」、「訴衷情」「當年萬里侯」、「夜遊宮」〕「雪曉清笳亂起」等,都是著一片報國熱忱的雄健之作。這類詞與辛棄疾比較接近。陸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豐,而且頗有造詣。其中記銘序跋之類,或敘述生活經歷,或抒發思想感情,或論文說詩,最能體現陸游散文的成就。同時也如在詩中一樣,不時表現著愛國主義的情懷,如《靜鎮堂記》、《銅壺閣記》、《書渭橋事》等。

7. 陸游的愛國故事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

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7)陸游的故事200字擴展閱讀:

宦海浮沉:

淳熙十三年,陸游閑居山陰五年之後,朝廷才重新起用他為嚴州知州。陸游入京向孝宗辭行,時陸游詩名大勝,孝宗於延和殿勉勵陸游說:「嚴陵山青水美,公事之餘,卿可前往游覽賦詠。」陸游在嚴州任上,「重賜蠲放,廣行賑恤」,深得百姓愛戴。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七月,陸游任滿,朝廷升為軍器少監,掌管兵器製造與修繕,再次進入京師。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禪位於趙惇(宋光宗),陸游上疏,提出治理國家、完成北伐的系統意見,建議「減輕賦稅、懲貪抑豪」;「繕修兵備、搜拔人才」,「力圖大計」,以恢復中原。

紹熙元年(1190年),陸游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再次進言光宗廣開言路、慎獨多思,並勸告光宗帶頭節儉,以尚風化。

由於陸游「喜論恢復」,諫議大夫何澹彈劾陸游之議「不合時宜」,主和派也群起攻之,朝廷最終以「嘲詠風月」為名將其削職罷官。陸游再次離開京師,悲憤不已,自題住宅為「風月軒」。

參考資料:

網路--陸游

8. 關於陸游的小故事五十字左右

陸游在1144年娶了他的表妹唐琬,第二年,唐琬就被逐出家門。
他們分手以後,陸游又專被迫屬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趙士程。
相別後的十年,,在紹興城外的沈氏園兩人意外重逢。又無法當面相訴離情,隨後,唐琬派人送來一些酒菜,默默以示關懷,而就與丈夫離去,陸游在傷心之餘,就是園子的壁上題下了一首哀怨的《釵頭鳳》.
兩人重逢後沒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憂傷而憂死。
陸游在死前一年 (1208年),又來到沈園,寫下了: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這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正是陸游對唐琬最深的懷念,第二年,陸游終於也追隨著唐琬去到另一個世界了.

9. 求一篇陸游或杜甫的小故事(要簡單 200字)

陸游的童年曾經歷北宋末至南宋初的戰禍,他隨其父陸宰及全家老小流離轉徙,四處避難,飽嘗了離亂之苦,對故土淪陷極感痛心;父輩們的愛國思想在艱難困苦中又浸透到他的心靈深處,在他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愛國的種子,培植了他終生不忘憂國憂民的深沉的思想感情,成為南宋時代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 陸游出身於官宦。父親陸宰是一個具有愛國思想和民族氣節的官員。同他交往的也都是憂國憂民的志士仁人。這些人經常在陸家談論國家興衰,民族滅亡的大事。當他們談到悲憤之處,有的拍案大罵,怒發沖冠,有的義憤填膺,愴然涕下。少年陸游看到這景象,深深地被父輩們的愛國激情所感動。陸游自小勤奮好學,特別注意攻讀兵書,學練劍術。每當父親同那些友人學者秉燭夜談時,正是小陸游增長見識的好機會。他總是不聲不響地坐在一旁,凝神傾聽,銘記心坎。這種家庭親友間的愛國思想和高尚情操,對他耳濡目染,熏陶默化。因此,陸游很早就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報國壯志。 陸游成年後即以恩蔭補授登仕朗。紹興二十四年(1154)他應試禮部,並列第一,因為「喜論恢復」,「語觸秦檜」,被主和官吏罷免。乾道六年(1170),詩人去四川任通判,閱二年,調任四川宣撫司於辦公事兼檢法官。陸游入幕後,積極贊助活動。這個時期的戰斗生活,是他一生中最為奮發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戰斗生活,也成為了陸游許多愛國詩篇的現實基礎。 此時的南宋戰火紛飛,女真統治集團大肆進攻南宋領土。女真統治集團占據了江淮以北的大片土地,可南宋統治集團昏庸無能,推行屈辱其和的政策,向金朝搖尾乞憐,屈膝投降,從而使原來就沒有開國氣象的南宋更加顯得人心消沉,國勢更加萎靡不振。此時滿懷愛國激情的青年詩人陸游用其豪邊悲壯的筆調唱出了激昂雄壯的戰歌,抒發出了國土分裂的悲怯,他那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顯露無遺。 我們在他的愛國詩篇中首先看到的便是詩人渴望故土能夠早日恢復,祖國能夠早日統一的強烈的願望。「四海一家天歷數,兩河百郡宋山川」「要挽天河洗耳恭聽洛嵩」「何日王師從天下,雷雨項洞收槍」詩人常常藉助他自己豐富的想像把他時刻不忘恢復神州的愛國壯志與理想抒寫出來。「晝飛羽檄下列城,夜脫貂裘撫降將」這是詩人想像王師出征北伐,勢如破竹、盡復失地的情景;「黃河與函谷,四海通舟車。士馬發燕趙,布帛來青徐。先當營七廟,次第畫九衢」、「涼州女兒滿高樓,梳頭已學京都一樣。」這是對勝利後人民重建家園,四海之內皆和平景象的美好憧憬。為了早日實現這種理想,詩人在夢里也念念不忘收回淪陷區的計劃。「夢里都忘困晚途,縱橫草疏論遷都」詩人把自己報國,壯國的熱忱統統從詩歌中表現出來,強烈地表達了自己的愛國壯志。 南宋統治集團內主和派禍國殃民的罪行及貪生怕死的行徑令詩人無比憤慨,他以詩代槍深刻、銳利地揭露了主和派人物所推行的屈辱投降的政策。「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諸公可嘆善謀身,誤國當時豈一秦(檜)」這種揭露是很深刻的。同時,詩人還刻劃了這些人沉湎聲色,苟且偷生,置國家安危於不顧的丑惡嘴臉:「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東家喚客宴畫堂,兩行玉指調絲簧,錦綉四合如垣牆,微風不動金猊香。」 南宋的黑暗統治,女真族的非法入侵使陸游抱定了愛國復仇的強烈願望,但是,擺在詩人眼前的卻是南宋小朝廷的屈膝偷安,主和派地不斷排斥、迫害愛國人物的殘酷現實。因此詩人常常感嘆:「塞山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得天獨厚斑」「胡未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這不僅僅是詩人憤慨心情的表露,也是詩人對南宋暗黑統治的強烈控訴。然而詩人不畏難艱,不怕高壓,紿終堅持愛國立場,絲毫也沒有改變北定中原的理想,他把自己的歡樂、痛苦、理想和現實都寫進了作品,形成鮮明的對照,充分表現了自己不復國土心不平的志向。 公元1207年,陸游82歲時,得知朝廷下詔伐金,興奮之中寫下了《老馬》一詩。「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表示了「老馬」也要奔赴疆的豪情。 公元1210年,85歲的陸游懷著「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和無極憂國憂民的悲憤,與世長辭了。在他瞑目之前,那頑強的生命火花,作了激情洋溢的爆發,直抒胸臆的呤唱,這就是傳誦千古的名詩《示兒》:「死去原知忘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激昂慷慨,雄渾豪放的短短28個字,直接表述了廣大人民恢復國土的願望,洋溢著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10. 陸游簡介資料200字,拜託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1125年,陸游出生在江南藏書之家,自幼就有豐富的古文典籍能夠翻閱。因為陸游自幼就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曾先後拜師韓有功等人。

1153年,陸游到南宋都城臨安參加科舉考試,獲得了第一名。不巧的是,秦檜的孫子也參加了這次考試,對於陸游就懷恨在心。

1154年,陸游參加了禮部的考試,秦檜暗中警示他人不得錄用陸游。直到秦檜病逝,陸游才成功入朝為官。初為寧德縣主簿,後又被調入京師,出任大理寺司直,掌管司法工作。

1162年,陸游向宋孝宗提出了北伐的策略,而南宋當時提倡的還是主和,不願在繼續征伐。後因為,陸游處處游說北伐之策,被主和派針對,設計陷害,使得陸游被迫離京,罷免一切官職。

1172年,陸游在四川任職,生活了整整5年,後被調入京師,被任命為江西常平提舉,管理水利』糧倉事宜。



(10)陸游的故事200字擴展閱讀

個人成就

書法藝術

在陸游的一生中,除了詩文外,書法是他理想的寄託和永遠的追求。

從其有關書法的詩作和存世的書法手跡、碑帖看,陸游擅長正、行、草三體書法,尤精於草書。陸游的正體書法,師從晉唐法帖 ,沉雄渾厚,極富神韻,

有明顯的顏真卿楷書筆勢;其行書、草書,取法張旭、楊凝式,又受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的影響,更多追求人品和精神上的契合,講究對比的變化和節奏。

陸游的書法簡札,善於行草相參,縱斂互用,秀潤挺拔,晚年筆力遒健奔放。朱熹稱其「筆札精妙,意致深遠」。

其《自書詩卷》,仍然保留早年學習顏真卿、蘇軾書法的筆法風格和習慣用筆,但又明顯地融會楊凝式行書、張旭草書的長處,無論是用筆、結字和布白都與其詩渾然一體,明人程郇題跋為「詩甚流麗,字亦清勁」 ,是難得的書法佳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陸游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