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六字的中秋故事

六字的中秋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8 22:46:44

1. 中秋節故事(100字左右)

吳剛伐桂

抬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在我國便傳說這就是吳剛在伐桂。唐代,演繹版出吳剛砍桂的神話權,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這株桂樹不僅高大,而且有一種神奇的自愈功能。

有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為樵夫,醉心於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的砍下去。

(1)六字的中秋故事擴展閱讀:

玉兔入月

宮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後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陪伴嫦娥,為其下凡的搗靈葯。

2. 中秋節在家裡發生的故事600字作文

中秋賞月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災青雲端。」這是李白寫的一首詩--《古朗月行》。每當讀起這首詩時我都會想起小時候那件有趣的事。
那時我六歲的時候中秋節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坐在家門口邊吃月餅邊賞月。我望著月亮說:「月亮很圓呀!」爸爸說:「當然了中秋節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
我好奇的呆望了月亮很長時間。爸爸見我那麼出神的看著月亮便問我:「你在望什麼呢?」「我在找嫦娥和玉兔呢!我已經看到他們的影子了旁邊還有一顆桂花樹我想到月亮上去。」爸爸聽了我說的話笑了笑說:「你看到的不是嫦娥和玉兔的影子!」「那月亮上的是什麼呢?」我追問道。「你看到的是月球表面凹凸不平的一些環形山而產生的視覺感!」聽了爸爸的話我還是不相信依然堅持我的想法:「那個就是玉兔和嫦娥《西遊記》里曾經演過『嫦娥奔月』的故事。」「哈哈你怎麼那麼傻呀那些都是古人編出來的神話故事根本就沒有『嫦娥奔月』。」媽媽在一旁說。接著媽媽又拿出有關於月球的資料。我看了以後才明白過來。
我看著月亮又想起了一個問題便問媽媽:「媽媽那『天狗吃月亮』是怎麼一回事?那也是古人編出來的神話故事嗎?」「是的不過『天狗吃月亮』是根據月食來寫的。月食現象是當地球運行到月亮和太陽中間時太陽的光正好被地球擋住不能射到月亮上去月亮上就出現黑影的現象。」
那次中秋節我明白了『嫦娥奔月』和『天狗吃月亮』都是神話故事斌俄還知道了月食現象。回想往事不得不說自己笨便笑了起來......

3. 中秋節的故事20字

羿射日有功,西王母獎勵兩顆長生不老仙丹,由羿的妻子嫦娥保管,羿的徒專弟蒙在八月十屬五去搶仙丹,嫦娥為保仙丹,全部吞下,立刻就飛升到月宮之中卻下不來了,羿因為思念嫦娥就照八月十五月亮的樣子做成食物,等待嫦娥歸來,這就是中秋節。

(3)六字的中秋故事擴展閱讀:

中秋節,有許多的游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4. 中秋節故事(一小段)100字左右

在唐朝,最富有傳來奇色彩的就是自游夜宮的傳說了。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言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 清麗奇絕,宛轉動人!

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後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4)六字的中秋故事擴展閱讀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 中秋節的故事300字

抬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這便是傳說的吳剛在伐桂。吳剛砍桂的神內話據說是在唐代演容繹而成,在民間流傳中也有不同版本。
傳說吳剛是天庭中的一位粗魯的天將,被嫦娥的美麗深深吸引。也不顧對方的拒絕,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月宮糾纏。嫦娥不堪其擾,於是指向月中桂樹說,它枝條太長了,今夜你若能將它砍斷,便答應你的追求。吳剛心花怒放,心想這算什麼難題,掄起斧頭就砍。可每次拔出斧頭,桂樹的樹身便恢復如初。於是他一斧又一斧地砍,桂樹總是不斷。一至砍到今天。
也有傳說中吳剛是位凡人: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為樵夫,後成仙。因吳剛常常打破天規,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株五百丈的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地砍下去。

6. 中秋節的傳說故事50字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故事,傳說嫦娥偷吃了丈夫後羿回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葯答後,飛到月宮。
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後,又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麵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
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的故事。
吳剛伐桂: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
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因而後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砍伐月桂的形象的故事。
玉兔搗葯:
傳說有三位神仙,化身為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濟老人,但只有兔子沒有,後來兔子告訴老人:「你們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進去,神仙們大受感動,於是將兔子送到了廣寒宮成了玉兔,後來,玉兔就在廣寒宮里和嫦娥相伴,並搗制長生不老葯的故事。

7.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30字

相傳後羿射掉了多餘的九個太陽,然後上天賞賜他一種成仙的葯,他捨不得離開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葯交給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這天嫦娥吃了仙葯,然後奔月亮去了。

後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這一天,都會在園子里擺上嫦娥最愛吃的東西,盼望她能回來團圓。之後,年年如此,代代相傳,就演變成了節日,由於這天時值中秋,所以叫做中秋節。

(7)六字的中秋故事擴展閱讀:

中秋節習俗

中秋佳節,最主要的習俗是賞月和吃月餅。

賞月。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茶樓酒肆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過中秋有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

8.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50字

中秋故事有吳抄剛伐桂,傳說月中有襲桂樹,《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樹」,後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以唐代段成式《酉陽雜 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載最為具體,其雲:「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 令伐樹。」
意思是說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 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9.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

這是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嫦娥,是中國神話中的月宮仙子,神話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

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後羿的兩粒不死之葯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

有關恆娥的神話傳說,見於商代至戰國時的典籍《歸藏》,其中對照卦象解釋可能為夫妻,東漢高誘註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後羿之妻。後羿的妻子恆娥,因漢代人避當時皇帝劉恆的諱,之後名字改為嫦娥。

(9)六字的中秋故事擴展閱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