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柳宗元的小故事350字

柳宗元的小故事350字

發布時間: 2021-02-18 12:19:58

1. 柳宗元的故事 急急急急!!!

柳宗元和劉來禹錫是詩文方面互相欣自賞的好朋友。唐代順宗永貞年間,二人共同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後來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職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時還沒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貶職到永州任司馬。
到了任上,柳宗元寫信給同樣貶謫的劉禹錫,說:[我遠離家鄉被貶到這個土地荒蕪瘟疫橫行的地方,將自己放逐於山林湖澤之間,倍感壓抑窮困煩悶,只好將全部心思都放在賦詩作文上了。]劉禹錫就時常寫信給柳宗元,以自己樂觀的情緒鼓勵安慰他。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調職任柳州刺史,劉禹錫則再次被貶謫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個荒蠻偏遠之地,條件極為艱苦,於是他上書給皇帝說:[播州條件惡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劉禹錫尚有老母親在世,需要他供養,我實在不再忍心讓他忍受這樣的困頓,這沒法向他母親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麼劉禹錫母子就再也見不到面了。因而,我懇請陛下批准讓我和他交換,我去播州,他去柳州。]
這種患難真情感動了朝中許多大臣,於是有人站出來為劉禹錫求情。後來皇上雖然沒有批准柳宗 元的奏請,但最終還是對劉禹錫罔開一面,讓他改去聯州上任。

2. 柳宗元的小故事150字

柳宗元和劉禹錫是詩文方面互相欣賞的好朋友。唐代順宗永貞年間,二人共同參版與王權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後來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職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時還沒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貶職到永州任司馬。
到了任上,柳宗元寫信給同樣貶謫的劉禹錫,說:[我遠離家鄉被貶到這個土地荒蕪瘟疫橫行的地方,將自己放逐於山林湖澤之間,倍感壓抑窮困煩悶,只好將全部心思都放在賦詩作文上了。]劉禹錫就時常寫信給柳宗元,以自己樂觀的情緒鼓勵安慰他。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調職任柳州刺史,劉禹錫則再次被貶謫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個荒蠻偏遠之地,條件極為艱苦,於是他上書給皇帝說:[播州條件惡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劉禹錫尚有老母親在世,需要他供養,我實在不再忍心讓他忍受這樣的困頓,這沒法向他母親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麼劉禹錫母子就再也見不到面了。因而,我懇請陛下批准讓我和他交換,我去播州,他去柳州。]
這種患難真情感動了朝中許多大臣,於是有人站出來為劉禹錫求情。後來皇上雖然沒有批准柳宗 元的奏請,但最終還是對劉禹錫罔開一面,讓他改去聯州上任。

3. 柳宗元的小故事最多一百字

柳宗元和劉禹錫是詩文方面互相欣賞的好朋友.唐代順宗永貞年間,二人共同版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權治改革.後來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職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時還沒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貶職到永州任司馬.
到了任上,柳宗元寫信給同樣貶謫的劉禹錫,說:[我遠離家鄉被貶到這個土地荒蕪瘟疫橫行的地方,將自己放逐於山林湖澤之間,倍感壓抑窮困煩悶,只好將全部心思都放在賦詩作文上了.]劉禹錫就時常寫信給柳宗元,以自己樂觀的情緒鼓勵安慰他.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調職任柳州刺史,劉禹錫則再次被貶謫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個荒蠻偏遠之地,條件極為艱苦,於是他上書給皇帝說:[播州條件惡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劉禹錫尚有老母親在世,需要他供養,我實在不再忍心讓他忍受這樣的困頓,這沒法向他母親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麼劉禹錫母子就再也見不到面了.因而,我懇請陛下批准讓我和他交換,我去播州,他去柳州.]
這種患難真情感動了朝中許多大臣,於是有人站出來為劉禹錫求情.後來皇上雖然沒有批准柳宗 元的奏請,但最終還是對劉禹錫罔開一面,讓他改去聯州上任.
你自己適當抄,不用全部抄

4. 350字短文:《柳宗元,我想對你說》

柳宗元,才華橫溢的你正應為國盡力,為民解憂,可事不如願,革新運動的失敗,造成了你的貶逐。身處崎嶇阻塞之境,抑鬱之情可想而知。可你沒有放棄手中的筆,抒情敘事,一有觸動就寫文章,將山河美境與內心的憤慨結合,寫下了篇篇以景抒情的文章。

正如在你的《小石潭記》中,描繪了一個多麼美麗的如人間仙境般的地方啊。那兒有白玉般干凈,清澈的小溪水,水中魚兒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似天上的鳥翱翔在無邊無際的天宇下。清晨,當陽光開始照入竹林中,蒼翠的竹子和翠綠的藤蔓相互纏繞在一起,透過微微的晨光,在清風中隨風飄拂。當陽光照在溪水中時,水波點點,閃爍著光芒,好像是金子發出的耀眼亮光。溪路蜿蜒,斗折蛇行,溪中石塊千姿百態,各色各異,這真是每個人心中所夢想的人間仙境啊!

在這美麗的風景中,如果是我,一定會好好的玩一番,盡情放鬆平日緊綳的神經。讓大自然用它的清新和活力為我洗去疲乏,注入能量。但是,此時此刻,這幽美的山林在你眼中卻彷彿成為了凄神寒骨之地,這與世無爭的佳地在你看來似乎也成了寂寥無人、不可久居之所。甚至於你只是想把它變成一個記憶。

《永州八紀》就是你被貶為永州司馬的途中有感而創作的。八顆璀璨的寶石讓世人看到了你不看屈服的一面,殘酷的政治迫害,艱苦的生活環境並沒有磨損你的意志。你揮灑著似劍的筆,在歷史巨著的長卷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對美的描繪,對人生的感悟,你的文章風格多樣,但不變的是你堅定的意志,奮進的精神。

今天,當我再次沉醉於小石潭的美景中時,柳宗元,我對你只有敬佩,你是一代英豪,用灑脫細膩的文字描繪世間百態。你是一位多鬥士,始終握著手中的劍,堅守著心中的理想。

5. 我需要有關柳宗元的軼聞趣事(要短小精悍的)

1、釋放奴婢

柳州沿襲一種殘酷的風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淪為奴婢。」柳宗元發布政令,「革其鄉法」,使得那些淪為奴婢者,仍可出錢贖回。

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釋放奴婢的辦法,規定已經淪為奴婢的人,在為債主服役期間,都可以按勞動時間折算工錢。工錢抵完債後立即恢復人生自由,回家與親人團聚。這一舉動受到貧困百姓的歡迎,後來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縣。

2、興辦學堂

柳宗元上任後,親手創辦了很多學堂,採取各種方法鼓勵小孩積極念書,從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質。在政事之餘,柳宗元還耐心接受青年學子的拜訪,對他們循循善誘。針對當地百姓迷信落後的習俗,柳宗元嚴令禁止江湖巫醫騙錢害人。同時推廣醫學,培養出當地自己的醫生為民眾服務。

3、開鑿水井

柳宗元不僅僅滿足於知識的傳播,更致力於改變陳舊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他使從來不敢打井的柳州,接連打了好幾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飯,靠喝雨水和河水長大的柳州人。

從此喝上了干凈甘甜的地下水,這不能不說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變是生活方式改變的反映,從而也帶動了人們思維方式的更新。

4、開荒建設

柳州城外有著大片大片的荒地,柳宗元以父母官的身份,號召組織鄉間的閑散勞力,開荒墾地,種樹種菜,鼓勵發展生產。

有了足夠的土地才能生產出足夠的糧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飢餓和貧窮。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種土地面積大增。柳宗元還重視植樹造林,親自參加植樹活動。柳宗元在位期間,整治街巷,修築廟宇,並開發了不少自然景觀。

5、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出生的時候,「安史之亂」剛剛平定20年。雖然已有20年的短暫和平,但這時的唐王朝早已走過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漸衰朽。唐王朝的各種社會矛盾急劇發展。

中唐以後的各種社會弊端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相爭等等正在形成。柳宗元的幼年在長安度過。對朝廷的腐敗無能、社會的危機與動盪有所聞見和感受。

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調回長安,任監察御史里行。從此與官場上層人物交遊更廣泛,對政治的黑暗腐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漸萌發了要求改革的願望,成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6. 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和劉禹錫是詩文方面互相欣賞的好朋友。唐代順宗永貞年間,二人回共同參與王答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後來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職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時還沒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貶職到永州任司馬。
到了任上,柳宗元寫信給同樣貶謫的劉禹錫,說:[我遠離家鄉被貶到這個土地荒蕪瘟疫橫行的地方,將自己放逐於山林湖澤之間,倍感壓抑窮困煩悶,只好將全部心思都放在賦詩作文上了。]劉禹錫就時常寫信給柳宗元,以自己樂觀的情緒鼓勵安慰他。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調職任柳州刺史,劉禹錫則再次被貶謫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個荒蠻偏遠之地,條件極為艱苦,於是他上書給皇帝說:[播州條件惡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劉禹錫尚有老母親在世,需要他供養,我實在不再忍心讓他忍受這樣的困頓,這沒法向他母親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麼劉禹錫母子就再也見不到面了。因而,我懇請陛下批准讓我和他交換,我去播州,他去柳州。]
這種患難真情感動了朝中許多大臣,於是有人站出來為劉禹錫求情。後來皇上雖然沒有批准柳宗 元的奏請,但最終還是對劉禹錫罔開一面,讓他改去聯州上任。

7. 關於柳宗元的人物故事(在50個字內),急需啊~~~

1.柳宗元和劉禹錫是詩文方面互相欣賞的好朋友。唐代順宗永貞年間,二人共同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後來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職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時還沒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貶職到永州任司馬。
到了任上,柳宗元寫信給同樣貶謫的劉禹錫,說:[我遠離家鄉被貶到這個土地荒蕪瘟疫橫行的地方,將自己放逐於山林湖澤之間,倍感壓抑窮困煩悶,只好將全部心思都放在賦詩作文上了。]劉禹錫就時常寫信給柳宗元,以自己樂觀的情緒鼓勵安慰他。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調職任柳州刺史,劉禹錫則再次被貶謫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個荒蠻偏遠之地,條件極為艱苦,於是他上書給皇帝說:[播州條件惡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劉禹錫尚有老母親在世,需要他供養,我實在不再忍心讓他忍受這樣的困頓,這沒法向他母親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麼劉禹錫母子就再也見不到面了。因而,我懇請陛下批准讓我和他交換,我去播州,他去柳州。]
這種患難真情感動了朝中許多大臣,於是有人站出來為劉禹錫求情。後來皇上雖然沒有批准柳宗 元的奏請,但最終還是對劉禹錫罔開一面,讓他改去聯州上任。參考資料:http://hi..com/19930406/blog/item/f05785ca0606a087c817687c.html
2.那年冬天,老天爺開了一個玩笑,地處南國的柳州,居然下起鵝毛大雪,一時間,真是江山盡染,銀蛇臘象,銀妝素裹,份外妖嬈。整個柳州,成了一個銀色的世界。柳州知府很是高興,就決定在柳州的南郊魚峰山上的「望江亭」擺上火鍋,請柳州府的一些文人墨客吃狗肉賞雪。酒後,知府老爺雅興正濃,要在座的每個客人做一道賞雪詩助興,並且規定題目為《江雪》,最後一個字一定要是個「雪」字。那幫文人墨客,大多是一些阿諂奉承的幫閑文人,他們一個個搖頭晃腦寫出一些俗不可耐的歌功頌德的歪詩,吹捧著知府的德政,獲得幫閑的陣陣喝彩。柳宗元和這幫人很合不來,他內心感到膩味極了,更不願同他們同流合污,趨炎附勢。他不動聲色地獨自在那裡大口大口地喝酒,輪到他寫時,他已經酩酊大醉了,迷迷糊糊地走到石桌前,展開宣紙,內心實在是厭煩,他告戒自己不要隨波逐流,所以信手在宣紙上寫下了「千萬孤獨」四字大字。寫完後,頭已經抬不起了,筆也拿不穩了,伏在案上爛醉如泥。
柳宗元的小書僮柳植見狀,知道壞事了,主人得罪了這個催炎附勢的頂頭上司。況且主人寫下「千萬孤獨」這四個字的墨跡,也不是無隙可找的。弄不好被人家誣為被眨官對朝庭不滿,現在墨跡在知府大人手裡,這豈不是他要整柳宗元的鐵證嗎?怎麼辦?小柳植不顧一切馬上追下山來,在半山腰追上了知府大人的轎子,他攔住轎子啟稟道:「啟稟老爺,我家老爺現在酒醒了,他懷著歉意,命小的來取回那幀尚末完成的詩稿,讓他繼續寫完那首詠雪詩。」
知府老爺聽了,便將那幅宣紙交給柳植,沒好氣地說:「叫他快點兒寫,我在半山腰候!」
柳植拿了那幅上面只寫著「千萬孤獨」四個大字的詩稿,回到「望江亭」,但是柳宗元還是酩酊大醉躺在石凳上,柳植焦急地千呼萬喚,又揪耳朵,又捏鼻子,都無法把柳宗元弄醒,小柳植焦急地望著山下,看見知府還在半山腰冒著大雪等著,他著急得失聲痛哭起來。他哭著望著茫茫的大雪,漫天飛舞,這時,在柳江江邊,正有一葉小小的打魚船,停泊在江天浩渺之中,一個老漁翁,披著蓑衣獨自一人在那裡下釣。小柳植觸景生情,靈感來了,詩興勃發,勇敢地拿起狼毫筆,在「千萬孤獨」那四個字下面,揮毫添上詩句,就成了一首詠雪詩,又揮毫寫上詩名;
雖然不是50字內,但希望能幫到你。

8. 柳宗元的故事300字左右我急用

柳宗元和劉禹錫是詩文方面互相欣賞的好朋友。唐代順宗永貞年間,二人共同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後來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職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時還沒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貶職到永州任司馬。
到了任上,柳宗元寫信給同樣貶謫的劉禹錫,說:[我遠離家鄉被貶到這個土地荒蕪瘟疫橫行的地方,將自己放逐於山林湖澤之間,倍感壓抑窮困煩悶,只好將全部心思都放在賦詩作文上了。]劉禹錫就時常寫信給柳宗元,以自己樂觀的情緒鼓勵安慰他。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調職任柳州刺史,劉禹錫則再次被貶謫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個荒蠻偏遠之地,條件極為艱苦,於是他上書給皇帝說:[播州條件惡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劉禹錫尚有老母親在世,需要他供養,我實在不再忍心讓他忍受這樣的困頓,這沒法向他母親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麼劉禹錫母子就再也見不到面了。因而,我懇請陛下批准讓我和他交換,我去播州,他去柳州。]
這種患難真情感動了朝中許多大臣,於是有人站出來為劉禹錫求情。後來皇上雖然沒有批准柳宗 元的奏請,但最終還是對劉禹錫罔開一面,讓他改去聯州上任。
參考資料:http://hi..com/19930406/blog/item/f05785ca0606a087c817687c.html

9. 關於柳宗元的人物故事

家世
在北朝時,柳氏是著名的門閥士族,柳、薛、裴被並稱為「河東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說:「柳族之分,在北為高。充於史氏,世相 柳宗元塑像
重侯。」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後,柳家與李氏皇族關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時居官尚書省的就達23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間,柳家屢受武則天的打擊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時,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縣令一類小官。其父柳鎮,在玄宗天寶末曾做過太常博士,安史之亂後又繼續為官,官職一直很低。柳宗元的母親盧氏,出身於著名的士族范陽盧姓,但家道早已沒落。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兩個女兒分別配山東崔氏、河東裴氏,都是沒落的舊士族。 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說,柳氏到他這一代,已經「五、六從以來,無為朝士者」。安史之亂,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沖擊。戰亂中,柳鎮送母親入王屋山避難,自己攜著一家匯入逃亡人流,逃到吳地。在南方,一度生計艱難,有時竟薪米無著。柳宗元的母親為了供養子女,常常自己挨餓。 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終保持著對祖先「德風」與「功業」的嚮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語氣,敘說祖上的地位與榮耀,表現出強烈的重振「吾宗」的願望和對功名的追求。
家族
柳中庸,生卒年不詳,名淡,以字行,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唐代詩人。與中唐時期著名文人柳宗元為同族,與大歷十才子之一的李端為詩友,著名學者蕭穎士愛其才,把女兒嫁給他。曾被任命為洪州戶曹掾,但他未接受。 柳宗玄,是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的堂弟。他曾在《小石潭記》中被提到「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他本人其他詳細資料不詳。
柳宗元妻兒
柳宗元,先娶弘家楊氏妻,唐貞元15年(799)宗元27歲時亡故。他在永州時,寫有《下殤墓博記》,說明他這時有女和娘,夭死。宗元在柳州死後,其友劉禹錫《祭柳員外文》中說:「誓使周六,同於己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說:「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周六,始四歲,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是柳宗元有子二人。惟周六、周七以後歸於何處?所作何事?無記。 柳宗元留有二子二女,長子周六,次子周七,二女無名。 「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周六,始四歲;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 ——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編輯本段柳宗元生平
早年
柳宗元出生的時候,「安史之亂」剛剛平定20年。雖然已有20年的短暫和平,但這時的唐王朝早已走過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漸衰朽。唐王朝的各種社會矛盾急劇發展,中唐以後的各種社會弊端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相爭等等正在形成。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個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氛的家庭。他四歲那年,父親去了南方,母親盧氏帶領他住在京西庄園里,盧氏信佛,聰明賢淑,很有見識,並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誦古賦十四首。正是母親的啟蒙教育,使柳宗元對知識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盧氏勤儉持家,訓育子女,在早年避亂到南方時,寧肯自己挨餓,也要供養親族。後來柳宗元得罪貶官,母親以垂暮之年,跟隨兒子到南荒,沒有絲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在她身上體現了很多中國古代婦女的美德。母親的良好品格,從小熏陶了柳宗元。 貞元元年(785),柳鎮到江西做官。在這以後一段時間,柳宗元隨父親宦遊,到過南至長沙、北至九江的廣大地區。這段經歷使柳宗元直接接觸到社會,增長了見識。從這以後,他已經開始參與社交,結納友朋,並作為一個有才華的少年受 柳宗元——訾洲公園雕像
到人們的重視[註:劉禹錫《河東先生集序》「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於貞元初。」見《柳宗元集》附錄]。不久,他回到了長安。 柳宗元的幼年在長安度過。對朝廷的腐敗無能、社會的危機與動盪有所聞見和感受。他九歲那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爆發了繼安史之亂後又一次大規模的割據戰爭——建中之亂。誘發戰爭的直接原因是成德鎮李寶臣病死,其子李惟岳謀繼襲,得到河北其它兩鎮和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的支持,企圖確立藩鎮世襲傳子制度。新繼位的唐德宗不同意,四鎮就聯合起兵反抗朝廷。建中四年,柳宗元為避戰亂來到父親的任所夏口(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但由於夏口是一個軍事要沖,這時又成為李希烈叛軍與官軍激烈爭奪的目標。年僅12歲的柳宗元在這時也親歷了藩鎮割據的戰火。 除了母親外,父親柳鎮的品格、學識和文章對柳宗元更有直接的影響。柳鎮深明經術,「得《詩》之群,《書》之政,《易》之直、方、大,《春秋》之懲勸,以植於內而文於外,垂聲當時。」可知他信奉的是傳統的儒學,但他並不是一個迂腐刻板、不達世務的儒生。他長期任職於府、縣,對現實社會情況有所了解,並養成了積極用世的態度和剛直不阿的品德。他還能詩善文,曾與當時有名的詩人李益唱和,李益對他很推崇。父親和母親給予柳宗元儒學和佛學的雙重影響,這為他後來「統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出仕
貞元九年(793年)春,20歲的柳宗元考中進士,同時中進士的還有他的好友劉禹錫。貞元十二年(796年)柳宗元任秘書省校書郎,算是步入官場,這一年,與楊憑之女在長安結婚,兩年後,中博學宏詞科,調為集賢殿書院正字,得以博覽群書,開闊眼界,同時也開始接觸朝臣官僚,了解官場情況,並關心、參與政治。到集賢殿書院的第一年,他便寫了《國子司業陽城遺愛碑》,頌揚了在朝政大事上勇於堅持己見的諫議大夫陽城,第二年寫了《辯侵伐論》,表明堅持統一、反對分裂的強烈願望。 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調為藍田尉,兩年後又調回長安任監察御史里行,時年31歲,與韓愈同官,官階雖低,但職權並不下於御史,從此與官場上層人物交遊更廣泛,對政治的黑暗腐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漸萌發了要求改革的願望,成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王伾的永貞革新,雖只有半年時間便宣告失敗,但卻是一次震動全國的進步運動,所實行的措施,打擊了當時專橫跋扈的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利國利民,順應了歷史的發展。柳宗元與好友劉禹錫是這場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稱為「二王劉柳」。年輕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舊官僚進行了尖銳的斗爭。他的革新精神與斗爭精神是非常可貴的。
在永州
由於順宗下台、憲宗上台,革新失敗,「二王劉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隨即被貶。憲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貶為邵州(今湖南邵陽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貶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馬。這次同時被貶為司馬的,還有七人,所以史稱這一事件為「二王八司馬事件」。 永州地區地處湖南和廣東\廣西交界的地方,當時甚為荒僻,是個人煙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歲的老母親、堂弟柳宗直、表弟盧遵。他們到永州後,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後來在一位僧人的幫助下,在龍興寺寄宿。由於生活艱苦,到永州未及半載,他的老母盧氏便離開了人世。 柳宗元被貶後,政敵們仍不肯放過他。造謠誹謗,人身攻擊,把他醜化成「怪民」,而且好幾年後,也還罵聲不絕。由此可見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殘酷的政治迫害,艱苦的生活環境,使柳宗元悲憤、憂郁、痛苦,加之幾次無情的火災,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則膝顫、坐則髀痹」的程度。貶謫生涯所經受的種種迫害和磨難,並未能動搖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確表示:「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 永州之貶,一貶就是10年,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轉折。在京城時,他直接從事革新活動,到永州後,他的斗爭則轉到了思想文化領域。永州十年,是他繼續堅持斗爭的十年,廣泛研究古往今來關於哲學、政治、歷史、文學等方面的一些重大問題,撰文著書,《封建論》、《非〈國語〉》、《天對》、《六逆論》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衣冠墓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後一年,靈柩運回京兆萬年縣棲鳳原(今陝西西安)。《柳州縣志》記載:「宗元原厝於古州治,其櫬雖扶歸,而封土尚存。」這封土就是現在的柳宗元衣冠墓。原毛石砌墓是清代重建的,墓碑題「唐刺史文惠侯柳公宗元之墓」,有對聯「文能壽世,惠以養民」。文革時墓被毀平。1974年修復,郭沫若題碑:「唐代柳宗元衣冠墓」。(如右圖所示,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侯祠內) 柳宗元衣冠墓
柳宗元生平事跡,參見韓愈《柳子厚墓誌銘》、新、舊《唐書》本傳、文安禮《柳先生年譜》(載五百家注柳集卷首,別有《粵雅堂叢書》本)。今人著作,施子瑜《柳宗元年譜》(載《武漢大學學報》1957年第一期,有湖北人民出版社本),山西師范學院中文系《柳宗元年譜初稿》(載《山西師院》1974年第3期),可供參考。關於柳宗元的研究論著,章士釗《柳文指要》,取材詳博,為論柳著作的巨帙,但其中多揚柳抑韓之論。
編輯本段文學成就

柳宗元雖然活了不到50歲,卻在文學上創造了光輝的業績,在詩歌、辭賦、散文、游記、寓言、小說、雜文以及文學理論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其詩多抒寫抑鬱悲憤、思鄉懷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為世人稱道者,是那些清深意遠、疏淡峻潔的山水閑適之作。文的成就大於詩。其駢文有近百篇,不脫唐駢文習氣,但也有像《南霽雲睢陽廟碑》那樣的佳作。 柳宗元的集子,為劉禹錫所編,題《河東先生集》,宋初穆修始為刊行。《四庫全書》所收宋韓醇《詁訓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 2卷、新編外集 1卷,為現存柳集最早的本子。宋童宗說音注、張敦頤音辨、潘緯音義的《增廣注釋音辨唐柳先生集》43卷、別集 2卷、外集2卷、附錄1卷,有《四部叢刊》影元刊本,為現行影印本之最早者。宋童宗說注《新刊增廣百家詳補注唐柳先生文集》45卷,宋建州刻本,現藏北京圖書館。宋魏懷忠編注《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21卷、外集2卷、新編外集1卷、《龍城錄》2卷、附錄8卷,有《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影印文淵閣本。宋廖瑩中編注《河東先生集》45卷、外集 2卷、補遺、附錄等,為宋人注本中最後的一種,有□隱廬影印宋刻世□堂本,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曾據以排印,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重印本。明蔣之翹輯注《柳河東集》45卷、外集 5卷、遺文、附錄等,雖采輯舊注,中多蔣氏自注的部分;有明
三徑藏書刻本、《四部備要》排印本。 柳宗元重視文章的內容,主張文以明道,認為「道」應於國於民有利,切實可行。他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強調文須有益於世。他提倡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指出寫作必須持認真嚴肅的態度,強調作家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兩漢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經典及《莊子》、《老子》、《離騷》、《史記》等學習借鑒,博觀約取,以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詩歌理論方面,他繼承了劉勰標舉「比興」和陳子昂提倡「興寄」的傳統。與白居易《與元九書》中關於諷喻詩的主張一致。他的詩文理論,代表著當時文學運動的進步傾向。
詩歌
柳宗元的詩,共集中140餘首,在大家輩出、百花爭艷的唐代詩壇上,是存詩較少的一個,但卻多有傳世之作。他在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受的基礎上,借鑒前人的藝術經驗,發揮自己的創作才華,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代表當時一個流派的傑出詩才。蘇軾評價說:「所貴乎枯談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淵明並列。現存柳宗元詩,絕大部分是貶官永州以後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他的敘事詩文筆質朴,描寫生動,寓言詩形象鮮明,寓意深刻,抒情詩更善於用清新峻爽的文筆,委婉深曲地抒寫自己的心情。不論何種體裁,都寫得精工密緻,韻味深長,在簡淡的格調中表現極其沉厚的感情,呈現一種獨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關心現實、同情人民的詩人,所以無論寫什麼題材,都能寫出具有社會意義和藝術價值的詩篇。 柳詩現存140多首,均為貶謫後所作。前人把他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內容近於陶淵明詩,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另外一些五古則受謝靈運影響,造語精妙,間雜玄理,連制題也學謝詩。但柳詩能於清麗中蘊藏幽怨,同中有異。另外,柳詩還有以慷慨悲健見長的律詩《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為唐代七律名篇,絕句《江雪》在唐人絕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古文
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韓柳二人與宋代的歐陽修、蘇軾等並稱為「唐宋八大家」,堪稱我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散文家。唐中葉,柳宗元和韓愈在文壇上發起和領導了一場古文運動。他們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論和文學主張。在文章內容上,針對駢文不重內容、空洞無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現實,「不平則鳴」,富於革除時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體,突破駢文束縛,句式長短不拘,並要求革新語言「務去陳言」、「辭必己出」。此外,還指出先「立行」再「立言」。這是一種進步的文學主張。韓柳二人在創作實踐中身體力行,創作了許多內容豐富、技巧純熟、語言精練生動的優秀散文。韓柳的古文運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游記、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樣為後世留下了極其優秀的作品。<<永州八記>>已成為我國古代山水游記名作。這些優美的山水游記,生動表達了人對自然美的感受,豐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領域,從而確立了山水記作為獨立的文學體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因其藝術上的成就,被人們千古傳誦、推崇備至。除寓言詩外,柳宗元還寫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驢技窮」,已成成語,幾乎盡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雖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記一樣,被千古傳誦。
論說
柳宗元的論說包括哲學、政論等文及以議論為主的雜文。筆鋒犀利,論證精確。《天說》為哲學論文代表作。《封建論》、《斷刑論》為長篇和中篇政論代表作。《晉文公問守原議》、《桐葉封弟辯》、《伊尹五就桀贊》等為短篇政論代表。 他的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在《天說》《天對》《非國語》《封建論》中集中反映了他的唯物主義思想:(1)否定神秘的天,宇宙是混沌的,運動的元氣構成的,所謂的天是大自然構成的冤死,根本不存在至高無上可以支配人的命運的天,天地萬物的變化都是元氣運動的結果。不存在神秘的外在力量。(2)天人不相預說。在天人關繫上他認為天和人是互不相干涉的,主張重視人事而不空談天命鬼神。(3)對鬼神迷信從認識論的根源上做出了解釋,人們迷信鬼神是力量弱的表現。如果人們掌握了規范和瑰麗,人力足以支配自然,就不會相信鬼神了。 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進步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響,尤是政治失意時,往往向佛教尋找精神上的解脫。
寓言
柳宗元的寓言言繼承並發展了《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國策》傳統,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丑惡現象。推陳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形象寄寓哲理或表達政見。代表作有《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傳》、《羆說》等篇。嬉笑怒罵,因物肖形,表現了高度的幽默諷刺藝術。
傳記
繼承了《史記》、《漢書》傳統,又有所創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狀》、《梓人傳》、《河間傳》、《捕蛇者說》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礎上有誇張虛構,似寓言又似小說。如《宋清傳》、《種樹郭橐駝傳》、《童區寄傳》。
騷賦
宋人嚴羽說:「唐人惟子厚深得騷學。」此論相當中肯。柳宗元的辭賦繼承和發揚了屈原辭賦的傳統。他的辭賦,不僅利用了傳統的形式,而且繼承了屈原的精神。這或者是因為兩人雖隔千載,但無論是思想、遭遇,還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處。《舊唐書》本傳雲柳宗元「既罹竄逐,涉履蠻瘴,崎嶇堙(戶乙)。蘊騷人之郁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為騷文數十篇,覽之者為之凄惻。」與屈原之作辭賦,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賦」和「十騷」,確為唐代賦體文學作品中的佳作,無論側重於陳情,還是側重於詠物,都感情真摯,內容充實。 《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等,均用《離騷》、《九章》體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傷,或寓言寄諷,幽思苦語,深得屈騷精髓。《天對》、《晉問》兩巨篇,則為另一種類型,形式仿照《天問》、《七發》,造語奇特深奧。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關佛教的碑、銘、記、序、詩歌等作品,對禪宗、天台宗、律宗等學說有所涉及。
山水游記
柳宗元的游記最為膾炙人口,均寫於被貶後,以永州之作更勝。典範之作為《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託。至於直接刻畫山水景色,則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以精巧的語言再現自然美。 《永州八記》作於元和四年以後。那時,柳宗元因政治改革失敗被貶永州,即今湖南永州。文章寫的都是當時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水風景,文章短小、輕靈,朴實、順暢,為歷代所傳頌。其中以《小石潭記》最為著名,作者通過他的筆向人們描述出了一個清幽寧靜的小石潭風景。文章引人入勝,雋詠無窮。開頭用未見其形,先聞其聲的寫法展示小石潭。以魚寫潭,則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見;以魚寫人,則人羨魚樂之情溢於言表。作者狀形、傳神、布影、設色,筆墨經濟,手法高超。結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寫凄寒悄愴之感,情景交融。
編輯本段教育成就
柳宗元認為天下萬物的生長,都有自身的發展規律,「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必須順應自然規律,否則不僅徒勞無益,還會造成損害。 柳宗元認為,育人和種樹的道理是一樣的,育人同樣要順應人的發展規律,而不能憑著主觀願望和情感恣意干預和灌輸。 柳宗元贊賞韓愈的《師說》之論,也欽佩韓愈不顧流俗、勇於為師的精神,對當時社會上層士大夫「恥於相師」的風氣感到痛心。他說:「舉世不師,故道益離。」但他在師道觀上又有自己的見解和實施方式。他寫下了《師友箴》、《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答嚴厚輿秀才論為師道書》等文章,闡述了自己的師道觀。其核心觀點就是「交以為師」。 柳宗元充分肯定教師的作用。他認為無師便無以明道,要「明道」必從師。 但是,對韓愈不顧世俗嘲罵而「抗顏為師」的作法,他表示自己沒有勇氣這樣做,但他又不是完全放棄為師,而是去為師之名,行為師之實。 柳宗元謝絕的是結成正式師生關系的名分,不敢受拜師之禮。但對來向他請教問道者,他無不盡其所知給予解答,誠懇地指導後學者,確有為師之實。他提出「交以為師」的主張,即師生之間應和朋友之間一樣,相互交流、切磋、幫助,在學術研討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單純的教導與被教導的關系。柳宗元的「師友」說是傳統師道觀中有很大影響的一種學說,尤其是在高層次的教學活動中,更有借鑒意義。

柳宗元在柳州做的四大好事
柳宗元致力改革的都是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地方。最明顯的成效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釋放奴婢,開鑿水井,興辦學堂,開荒建設,等等。 首先是釋放奴婢。柳州原先是一個原始的荒蠻之地,當時沿襲一種殘酷的風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淪為奴婢。」相當於欠錢不還則淪為奴婢,而一旦為奴則終身為奴。柳宗元發布政令,「革其鄉法」,使得那些淪為奴婢者,仍可出錢贖回。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釋放奴婢的辦法,規定已經淪為奴婢的人,在為債主服役期間,都可以按勞動時間折算工錢。工錢抵完債後立即恢復人生自由,回家與親人團聚。這一舉動受到廣大貧困百姓的歡迎,後來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縣。 柳宗元在柳州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大力舉辦和發展文化教育事業。由於地處偏僻的少數民族區域,遠離文明發達的都市,柳州一直以來處於封閉落後的環境里,弊風陋俗長期控制著人民的思想和心靈。柳宗元上任後,親手創辦了很多學堂,並採取各種方法鼓勵小孩積極念書,從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質。在政事之餘,柳宗元還耐心接受青年學子的拜訪,對他們循循善誘。針對當地百姓迷信落後的習俗,柳宗元嚴令禁止江湖巫醫騙錢害人。同時推廣醫學,培養出當地自己的醫生為民眾服務。柳宗元不僅僅滿足於知識的傳播,更致力於改變陳舊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他使從來不敢打井的柳州,接連打了好幾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飯,靠喝雨水和河水長大的柳州人,從此喝上了干凈甘甜的地下水,
這不能不說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變是生活方式改變的反映,從而也帶動了人們思維方式的更新 。 而後,柳宗元又把目光投向農業落後的問題上。當地是丘陵地區,城外有著大片大片的荒地。看到百姓艱苦貧困的生活,柳宗元下決心改善這樣的面貌。他以父母官的身份,號召、組織鄉間的閑散勞力,開荒墾地,種樹種菜,鼓勵發展生產。有了足夠的土地才能生產出足夠的糧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飢餓和貧窮。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種土地面積大增。僅大雲寺一處開出的荒地就種下了竹子三萬竿,種菜百畦。他為改造一方水土,立下了不滅的功勛。 此外,這位柳刺史還十分注重城市美化。他重視植樹造林,雖然身體不好也親自參加植樹活動。當時城裡、河邊都種了許多柳樹。他的文明觀念還滲透到城市的建設和規劃上。柳宗元在位期間,整治了不少街巷,修築了一些廟宇,並開發了不少自然景觀。 水井:傳說柳宗元到柳州以前,柳州找不到一口水井,千戶人家,萬餘人口,吃水用水都背負著小口大肚子的罌瓶,極其艱難地沿著狹窄的崖路上下往返到柳江邊汲水。如果天旱水淺,到江邊的距離就更遠了;到了雨季,路險泥滑,汲水更加危險,稍有不慎,腳下一滑,汲水的人就會從陡坡上翻滾下去,輕者跌斷手足,重者還會送命。 柳宗元到柳州後,體察民情,決定鑿井供居民飲用。他命令部下蔣晏,率領數十名軍士,在城北隍上開鑿第一口水井。經過一段時間不分白天黑夜緊張的施工,一直鑿到66尺深,才打出井水來。這時,柳州城裡的百姓,都扶老攜幼跑來觀看這一奇跡。在這些百姓當中有的活到七、八十歲都還沒有見過井的,當他們喝到清冽的井水時,都不禁高興得歡呼雀躍起來。 柳宗元鑿井之前,也曾有人試挖,但都崩塌,說是傷了「龍脈」,破壞「風水」,因此,都不敢繼續開鑿。柳宗元不信「訛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終於鑿井獲得成功,做了一件流傳千古的利民好事。從此柳州才有了水井。 在柳州度過的餘生最後的風雨四年裡,柳宗元作為一個地方官,鞠躬盡瘁,用自己畢生的才華和心血,為當地人民鋪築了一條通往文明社會的大道。柳宗元在柳州的四年,從他個人的角度來說,是他政治生涯中令人嘆息的結尾。但作為柳州歷史上名垂青史的好官,他付出的精力和做出的貢獻,卻是令人懷念,不能遺忘的。柳宗元就像一根風中的殘燭,頑強地燃燒自己,盡其所有的光芒,照亮了一方荒蕪。

10. 關於柳宗元的故事, 然後在寫一篇作文。 【我弟不會寫。 唉。 傻呀 ,350字哦, 其實

苛政猛於虎」上網搜索下就有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