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柳宗元的故事2個

柳宗元的故事2個

發布時間: 2021-02-18 12:13:14

1. 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和劉禹錫是詩文方面互相欣賞的好朋友。唐代順宗永貞年間,二人回共同參與王答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後來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職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時還沒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貶職到永州任司馬。
到了任上,柳宗元寫信給同樣貶謫的劉禹錫,說:[我遠離家鄉被貶到這個土地荒蕪瘟疫橫行的地方,將自己放逐於山林湖澤之間,倍感壓抑窮困煩悶,只好將全部心思都放在賦詩作文上了。]劉禹錫就時常寫信給柳宗元,以自己樂觀的情緒鼓勵安慰他。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調職任柳州刺史,劉禹錫則再次被貶謫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個荒蠻偏遠之地,條件極為艱苦,於是他上書給皇帝說:[播州條件惡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劉禹錫尚有老母親在世,需要他供養,我實在不再忍心讓他忍受這樣的困頓,這沒法向他母親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麼劉禹錫母子就再也見不到面了。因而,我懇請陛下批准讓我和他交換,我去播州,他去柳州。]
這種患難真情感動了朝中許多大臣,於是有人站出來為劉禹錫求情。後來皇上雖然沒有批准柳宗 元的奏請,但最終還是對劉禹錫罔開一面,讓他改去聯州上任。

2. 柳宗元的悲慘經歷

永貞革新失敗後,805年9月,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貶為永州司馬。 (王叔文政治集團的其他人也被貶為遠州的司馬,後稱「二王八司馬」。)到職後的柳宗元暫居在龍興寺。經過半年,柳宗元的母親因病去世。

3月14日,柳宗元被改貶為柳州刺史。 3月底,柳宗元從長安出發,赴柳州,六月二七日抵達。819年(元和十四年),憲宗實行大赦,憲宗在裴度的說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

(2)柳宗元的故事2個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柳宗元不僅僅滿足於知識的傳播,更致力於改變陳舊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他使從來不敢打井的柳州,接連打了好幾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飯,靠喝雨水和河水長大的柳州人,從此喝上了干凈甘甜的地下水,這不能不說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變是生活方式改變的反映,從而也帶動了人們思維方式的更新。

後世紀念

柳宗元紀念館位於廣西柳州市柳侯公園內,主要由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組成。柳侯祠原名羅池廟,於公元822年始建。1995年12月,命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柳侯祠正門門額上「柳侯祠」由郭沫若所題,門柱上的對聯「山水來歸,黃蕉丹荔;春秋報事,福我壽民」根據唐代文豪韓愈《柳州羅池廟碑》一文集煉而成,表達了柳州人對柳宗元的思念之情。

3. 柳宗元的故事 急急急急!!!

柳宗元和劉來禹錫是詩文方面互相欣自賞的好朋友。唐代順宗永貞年間,二人共同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後來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職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時還沒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貶職到永州任司馬。
到了任上,柳宗元寫信給同樣貶謫的劉禹錫,說:[我遠離家鄉被貶到這個土地荒蕪瘟疫橫行的地方,將自己放逐於山林湖澤之間,倍感壓抑窮困煩悶,只好將全部心思都放在賦詩作文上了。]劉禹錫就時常寫信給柳宗元,以自己樂觀的情緒鼓勵安慰他。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調職任柳州刺史,劉禹錫則再次被貶謫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個荒蠻偏遠之地,條件極為艱苦,於是他上書給皇帝說:[播州條件惡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劉禹錫尚有老母親在世,需要他供養,我實在不再忍心讓他忍受這樣的困頓,這沒法向他母親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麼劉禹錫母子就再也見不到面了。因而,我懇請陛下批准讓我和他交換,我去播州,他去柳州。]
這種患難真情感動了朝中許多大臣,於是有人站出來為劉禹錫求情。後來皇上雖然沒有批准柳宗 元的奏請,但最終還是對劉禹錫罔開一面,讓他改去聯州上任。

4. 關於柳宗元的人物故事

家世
在北朝時,柳氏是著名的門閥士族,柳、薛、裴被並稱為「河東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說:「柳族之分,在北為高。充於史氏,世相 柳宗元塑像
重侯。」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後,柳家與李氏皇族關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時居官尚書省的就達23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間,柳家屢受武則天的打擊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時,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縣令一類小官。其父柳鎮,在玄宗天寶末曾做過太常博士,安史之亂後又繼續為官,官職一直很低。柳宗元的母親盧氏,出身於著名的士族范陽盧姓,但家道早已沒落。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兩個女兒分別配山東崔氏、河東裴氏,都是沒落的舊士族。 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說,柳氏到他這一代,已經「五、六從以來,無為朝士者」。安史之亂,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沖擊。戰亂中,柳鎮送母親入王屋山避難,自己攜著一家匯入逃亡人流,逃到吳地。在南方,一度生計艱難,有時竟薪米無著。柳宗元的母親為了供養子女,常常自己挨餓。 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終保持著對祖先「德風」與「功業」的嚮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語氣,敘說祖上的地位與榮耀,表現出強烈的重振「吾宗」的願望和對功名的追求。
家族
柳中庸,生卒年不詳,名淡,以字行,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唐代詩人。與中唐時期著名文人柳宗元為同族,與大歷十才子之一的李端為詩友,著名學者蕭穎士愛其才,把女兒嫁給他。曾被任命為洪州戶曹掾,但他未接受。 柳宗玄,是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的堂弟。他曾在《小石潭記》中被提到「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他本人其他詳細資料不詳。
柳宗元妻兒
柳宗元,先娶弘家楊氏妻,唐貞元15年(799)宗元27歲時亡故。他在永州時,寫有《下殤墓博記》,說明他這時有女和娘,夭死。宗元在柳州死後,其友劉禹錫《祭柳員外文》中說:「誓使周六,同於己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說:「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周六,始四歲,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是柳宗元有子二人。惟周六、周七以後歸於何處?所作何事?無記。 柳宗元留有二子二女,長子周六,次子周七,二女無名。 「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周六,始四歲;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 ——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編輯本段柳宗元生平
早年
柳宗元出生的時候,「安史之亂」剛剛平定20年。雖然已有20年的短暫和平,但這時的唐王朝早已走過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漸衰朽。唐王朝的各種社會矛盾急劇發展,中唐以後的各種社會弊端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相爭等等正在形成。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個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氛的家庭。他四歲那年,父親去了南方,母親盧氏帶領他住在京西庄園里,盧氏信佛,聰明賢淑,很有見識,並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誦古賦十四首。正是母親的啟蒙教育,使柳宗元對知識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盧氏勤儉持家,訓育子女,在早年避亂到南方時,寧肯自己挨餓,也要供養親族。後來柳宗元得罪貶官,母親以垂暮之年,跟隨兒子到南荒,沒有絲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在她身上體現了很多中國古代婦女的美德。母親的良好品格,從小熏陶了柳宗元。 貞元元年(785),柳鎮到江西做官。在這以後一段時間,柳宗元隨父親宦遊,到過南至長沙、北至九江的廣大地區。這段經歷使柳宗元直接接觸到社會,增長了見識。從這以後,他已經開始參與社交,結納友朋,並作為一個有才華的少年受 柳宗元——訾洲公園雕像
到人們的重視[註:劉禹錫《河東先生集序》「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於貞元初。」見《柳宗元集》附錄]。不久,他回到了長安。 柳宗元的幼年在長安度過。對朝廷的腐敗無能、社會的危機與動盪有所聞見和感受。他九歲那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爆發了繼安史之亂後又一次大規模的割據戰爭——建中之亂。誘發戰爭的直接原因是成德鎮李寶臣病死,其子李惟岳謀繼襲,得到河北其它兩鎮和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的支持,企圖確立藩鎮世襲傳子制度。新繼位的唐德宗不同意,四鎮就聯合起兵反抗朝廷。建中四年,柳宗元為避戰亂來到父親的任所夏口(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但由於夏口是一個軍事要沖,這時又成為李希烈叛軍與官軍激烈爭奪的目標。年僅12歲的柳宗元在這時也親歷了藩鎮割據的戰火。 除了母親外,父親柳鎮的品格、學識和文章對柳宗元更有直接的影響。柳鎮深明經術,「得《詩》之群,《書》之政,《易》之直、方、大,《春秋》之懲勸,以植於內而文於外,垂聲當時。」可知他信奉的是傳統的儒學,但他並不是一個迂腐刻板、不達世務的儒生。他長期任職於府、縣,對現實社會情況有所了解,並養成了積極用世的態度和剛直不阿的品德。他還能詩善文,曾與當時有名的詩人李益唱和,李益對他很推崇。父親和母親給予柳宗元儒學和佛學的雙重影響,這為他後來「統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出仕
貞元九年(793年)春,20歲的柳宗元考中進士,同時中進士的還有他的好友劉禹錫。貞元十二年(796年)柳宗元任秘書省校書郎,算是步入官場,這一年,與楊憑之女在長安結婚,兩年後,中博學宏詞科,調為集賢殿書院正字,得以博覽群書,開闊眼界,同時也開始接觸朝臣官僚,了解官場情況,並關心、參與政治。到集賢殿書院的第一年,他便寫了《國子司業陽城遺愛碑》,頌揚了在朝政大事上勇於堅持己見的諫議大夫陽城,第二年寫了《辯侵伐論》,表明堅持統一、反對分裂的強烈願望。 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調為藍田尉,兩年後又調回長安任監察御史里行,時年31歲,與韓愈同官,官階雖低,但職權並不下於御史,從此與官場上層人物交遊更廣泛,對政治的黑暗腐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漸萌發了要求改革的願望,成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王伾的永貞革新,雖只有半年時間便宣告失敗,但卻是一次震動全國的進步運動,所實行的措施,打擊了當時專橫跋扈的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利國利民,順應了歷史的發展。柳宗元與好友劉禹錫是這場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稱為「二王劉柳」。年輕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舊官僚進行了尖銳的斗爭。他的革新精神與斗爭精神是非常可貴的。
在永州
由於順宗下台、憲宗上台,革新失敗,「二王劉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隨即被貶。憲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貶為邵州(今湖南邵陽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貶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馬。這次同時被貶為司馬的,還有七人,所以史稱這一事件為「二王八司馬事件」。 永州地區地處湖南和廣東\廣西交界的地方,當時甚為荒僻,是個人煙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歲的老母親、堂弟柳宗直、表弟盧遵。他們到永州後,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後來在一位僧人的幫助下,在龍興寺寄宿。由於生活艱苦,到永州未及半載,他的老母盧氏便離開了人世。 柳宗元被貶後,政敵們仍不肯放過他。造謠誹謗,人身攻擊,把他醜化成「怪民」,而且好幾年後,也還罵聲不絕。由此可見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殘酷的政治迫害,艱苦的生活環境,使柳宗元悲憤、憂郁、痛苦,加之幾次無情的火災,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則膝顫、坐則髀痹」的程度。貶謫生涯所經受的種種迫害和磨難,並未能動搖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確表示:「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 永州之貶,一貶就是10年,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轉折。在京城時,他直接從事革新活動,到永州後,他的斗爭則轉到了思想文化領域。永州十年,是他繼續堅持斗爭的十年,廣泛研究古往今來關於哲學、政治、歷史、文學等方面的一些重大問題,撰文著書,《封建論》、《非〈國語〉》、《天對》、《六逆論》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衣冠墓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後一年,靈柩運回京兆萬年縣棲鳳原(今陝西西安)。《柳州縣志》記載:「宗元原厝於古州治,其櫬雖扶歸,而封土尚存。」這封土就是現在的柳宗元衣冠墓。原毛石砌墓是清代重建的,墓碑題「唐刺史文惠侯柳公宗元之墓」,有對聯「文能壽世,惠以養民」。文革時墓被毀平。1974年修復,郭沫若題碑:「唐代柳宗元衣冠墓」。(如右圖所示,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侯祠內) 柳宗元衣冠墓
柳宗元生平事跡,參見韓愈《柳子厚墓誌銘》、新、舊《唐書》本傳、文安禮《柳先生年譜》(載五百家注柳集卷首,別有《粵雅堂叢書》本)。今人著作,施子瑜《柳宗元年譜》(載《武漢大學學報》1957年第一期,有湖北人民出版社本),山西師范學院中文系《柳宗元年譜初稿》(載《山西師院》1974年第3期),可供參考。關於柳宗元的研究論著,章士釗《柳文指要》,取材詳博,為論柳著作的巨帙,但其中多揚柳抑韓之論。
編輯本段文學成就

柳宗元雖然活了不到50歲,卻在文學上創造了光輝的業績,在詩歌、辭賦、散文、游記、寓言、小說、雜文以及文學理論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其詩多抒寫抑鬱悲憤、思鄉懷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為世人稱道者,是那些清深意遠、疏淡峻潔的山水閑適之作。文的成就大於詩。其駢文有近百篇,不脫唐駢文習氣,但也有像《南霽雲睢陽廟碑》那樣的佳作。 柳宗元的集子,為劉禹錫所編,題《河東先生集》,宋初穆修始為刊行。《四庫全書》所收宋韓醇《詁訓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 2卷、新編外集 1卷,為現存柳集最早的本子。宋童宗說音注、張敦頤音辨、潘緯音義的《增廣注釋音辨唐柳先生集》43卷、別集 2卷、外集2卷、附錄1卷,有《四部叢刊》影元刊本,為現行影印本之最早者。宋童宗說注《新刊增廣百家詳補注唐柳先生文集》45卷,宋建州刻本,現藏北京圖書館。宋魏懷忠編注《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21卷、外集2卷、新編外集1卷、《龍城錄》2卷、附錄8卷,有《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影印文淵閣本。宋廖瑩中編注《河東先生集》45卷、外集 2卷、補遺、附錄等,為宋人注本中最後的一種,有□隱廬影印宋刻世□堂本,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曾據以排印,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重印本。明蔣之翹輯注《柳河東集》45卷、外集 5卷、遺文、附錄等,雖采輯舊注,中多蔣氏自注的部分;有明
三徑藏書刻本、《四部備要》排印本。 柳宗元重視文章的內容,主張文以明道,認為「道」應於國於民有利,切實可行。他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強調文須有益於世。他提倡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指出寫作必須持認真嚴肅的態度,強調作家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兩漢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經典及《莊子》、《老子》、《離騷》、《史記》等學習借鑒,博觀約取,以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詩歌理論方面,他繼承了劉勰標舉「比興」和陳子昂提倡「興寄」的傳統。與白居易《與元九書》中關於諷喻詩的主張一致。他的詩文理論,代表著當時文學運動的進步傾向。
詩歌
柳宗元的詩,共集中140餘首,在大家輩出、百花爭艷的唐代詩壇上,是存詩較少的一個,但卻多有傳世之作。他在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受的基礎上,借鑒前人的藝術經驗,發揮自己的創作才華,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代表當時一個流派的傑出詩才。蘇軾評價說:「所貴乎枯談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淵明並列。現存柳宗元詩,絕大部分是貶官永州以後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他的敘事詩文筆質朴,描寫生動,寓言詩形象鮮明,寓意深刻,抒情詩更善於用清新峻爽的文筆,委婉深曲地抒寫自己的心情。不論何種體裁,都寫得精工密緻,韻味深長,在簡淡的格調中表現極其沉厚的感情,呈現一種獨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關心現實、同情人民的詩人,所以無論寫什麼題材,都能寫出具有社會意義和藝術價值的詩篇。 柳詩現存140多首,均為貶謫後所作。前人把他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內容近於陶淵明詩,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另外一些五古則受謝靈運影響,造語精妙,間雜玄理,連制題也學謝詩。但柳詩能於清麗中蘊藏幽怨,同中有異。另外,柳詩還有以慷慨悲健見長的律詩《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為唐代七律名篇,絕句《江雪》在唐人絕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古文
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韓柳二人與宋代的歐陽修、蘇軾等並稱為「唐宋八大家」,堪稱我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散文家。唐中葉,柳宗元和韓愈在文壇上發起和領導了一場古文運動。他們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論和文學主張。在文章內容上,針對駢文不重內容、空洞無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現實,「不平則鳴」,富於革除時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體,突破駢文束縛,句式長短不拘,並要求革新語言「務去陳言」、「辭必己出」。此外,還指出先「立行」再「立言」。這是一種進步的文學主張。韓柳二人在創作實踐中身體力行,創作了許多內容豐富、技巧純熟、語言精練生動的優秀散文。韓柳的古文運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游記、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樣為後世留下了極其優秀的作品。<<永州八記>>已成為我國古代山水游記名作。這些優美的山水游記,生動表達了人對自然美的感受,豐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領域,從而確立了山水記作為獨立的文學體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因其藝術上的成就,被人們千古傳誦、推崇備至。除寓言詩外,柳宗元還寫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驢技窮」,已成成語,幾乎盡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雖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記一樣,被千古傳誦。
論說
柳宗元的論說包括哲學、政論等文及以議論為主的雜文。筆鋒犀利,論證精確。《天說》為哲學論文代表作。《封建論》、《斷刑論》為長篇和中篇政論代表作。《晉文公問守原議》、《桐葉封弟辯》、《伊尹五就桀贊》等為短篇政論代表。 他的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在《天說》《天對》《非國語》《封建論》中集中反映了他的唯物主義思想:(1)否定神秘的天,宇宙是混沌的,運動的元氣構成的,所謂的天是大自然構成的冤死,根本不存在至高無上可以支配人的命運的天,天地萬物的變化都是元氣運動的結果。不存在神秘的外在力量。(2)天人不相預說。在天人關繫上他認為天和人是互不相干涉的,主張重視人事而不空談天命鬼神。(3)對鬼神迷信從認識論的根源上做出了解釋,人們迷信鬼神是力量弱的表現。如果人們掌握了規范和瑰麗,人力足以支配自然,就不會相信鬼神了。 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進步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響,尤是政治失意時,往往向佛教尋找精神上的解脫。
寓言
柳宗元的寓言言繼承並發展了《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國策》傳統,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丑惡現象。推陳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形象寄寓哲理或表達政見。代表作有《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傳》、《羆說》等篇。嬉笑怒罵,因物肖形,表現了高度的幽默諷刺藝術。
傳記
繼承了《史記》、《漢書》傳統,又有所創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狀》、《梓人傳》、《河間傳》、《捕蛇者說》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礎上有誇張虛構,似寓言又似小說。如《宋清傳》、《種樹郭橐駝傳》、《童區寄傳》。
騷賦
宋人嚴羽說:「唐人惟子厚深得騷學。」此論相當中肯。柳宗元的辭賦繼承和發揚了屈原辭賦的傳統。他的辭賦,不僅利用了傳統的形式,而且繼承了屈原的精神。這或者是因為兩人雖隔千載,但無論是思想、遭遇,還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處。《舊唐書》本傳雲柳宗元「既罹竄逐,涉履蠻瘴,崎嶇堙(戶乙)。蘊騷人之郁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為騷文數十篇,覽之者為之凄惻。」與屈原之作辭賦,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賦」和「十騷」,確為唐代賦體文學作品中的佳作,無論側重於陳情,還是側重於詠物,都感情真摯,內容充實。 《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等,均用《離騷》、《九章》體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傷,或寓言寄諷,幽思苦語,深得屈騷精髓。《天對》、《晉問》兩巨篇,則為另一種類型,形式仿照《天問》、《七發》,造語奇特深奧。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關佛教的碑、銘、記、序、詩歌等作品,對禪宗、天台宗、律宗等學說有所涉及。
山水游記
柳宗元的游記最為膾炙人口,均寫於被貶後,以永州之作更勝。典範之作為《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託。至於直接刻畫山水景色,則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以精巧的語言再現自然美。 《永州八記》作於元和四年以後。那時,柳宗元因政治改革失敗被貶永州,即今湖南永州。文章寫的都是當時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水風景,文章短小、輕靈,朴實、順暢,為歷代所傳頌。其中以《小石潭記》最為著名,作者通過他的筆向人們描述出了一個清幽寧靜的小石潭風景。文章引人入勝,雋詠無窮。開頭用未見其形,先聞其聲的寫法展示小石潭。以魚寫潭,則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見;以魚寫人,則人羨魚樂之情溢於言表。作者狀形、傳神、布影、設色,筆墨經濟,手法高超。結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寫凄寒悄愴之感,情景交融。
編輯本段教育成就
柳宗元認為天下萬物的生長,都有自身的發展規律,「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必須順應自然規律,否則不僅徒勞無益,還會造成損害。 柳宗元認為,育人和種樹的道理是一樣的,育人同樣要順應人的發展規律,而不能憑著主觀願望和情感恣意干預和灌輸。 柳宗元贊賞韓愈的《師說》之論,也欽佩韓愈不顧流俗、勇於為師的精神,對當時社會上層士大夫「恥於相師」的風氣感到痛心。他說:「舉世不師,故道益離。」但他在師道觀上又有自己的見解和實施方式。他寫下了《師友箴》、《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答嚴厚輿秀才論為師道書》等文章,闡述了自己的師道觀。其核心觀點就是「交以為師」。 柳宗元充分肯定教師的作用。他認為無師便無以明道,要「明道」必從師。 但是,對韓愈不顧世俗嘲罵而「抗顏為師」的作法,他表示自己沒有勇氣這樣做,但他又不是完全放棄為師,而是去為師之名,行為師之實。 柳宗元謝絕的是結成正式師生關系的名分,不敢受拜師之禮。但對來向他請教問道者,他無不盡其所知給予解答,誠懇地指導後學者,確有為師之實。他提出「交以為師」的主張,即師生之間應和朋友之間一樣,相互交流、切磋、幫助,在學術研討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單純的教導與被教導的關系。柳宗元的「師友」說是傳統師道觀中有很大影響的一種學說,尤其是在高層次的教學活動中,更有借鑒意義。

柳宗元在柳州做的四大好事
柳宗元致力改革的都是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地方。最明顯的成效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釋放奴婢,開鑿水井,興辦學堂,開荒建設,等等。 首先是釋放奴婢。柳州原先是一個原始的荒蠻之地,當時沿襲一種殘酷的風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淪為奴婢。」相當於欠錢不還則淪為奴婢,而一旦為奴則終身為奴。柳宗元發布政令,「革其鄉法」,使得那些淪為奴婢者,仍可出錢贖回。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釋放奴婢的辦法,規定已經淪為奴婢的人,在為債主服役期間,都可以按勞動時間折算工錢。工錢抵完債後立即恢復人生自由,回家與親人團聚。這一舉動受到廣大貧困百姓的歡迎,後來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縣。 柳宗元在柳州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大力舉辦和發展文化教育事業。由於地處偏僻的少數民族區域,遠離文明發達的都市,柳州一直以來處於封閉落後的環境里,弊風陋俗長期控制著人民的思想和心靈。柳宗元上任後,親手創辦了很多學堂,並採取各種方法鼓勵小孩積極念書,從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質。在政事之餘,柳宗元還耐心接受青年學子的拜訪,對他們循循善誘。針對當地百姓迷信落後的習俗,柳宗元嚴令禁止江湖巫醫騙錢害人。同時推廣醫學,培養出當地自己的醫生為民眾服務。柳宗元不僅僅滿足於知識的傳播,更致力於改變陳舊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他使從來不敢打井的柳州,接連打了好幾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飯,靠喝雨水和河水長大的柳州人,從此喝上了干凈甘甜的地下水,
這不能不說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變是生活方式改變的反映,從而也帶動了人們思維方式的更新 。 而後,柳宗元又把目光投向農業落後的問題上。當地是丘陵地區,城外有著大片大片的荒地。看到百姓艱苦貧困的生活,柳宗元下決心改善這樣的面貌。他以父母官的身份,號召、組織鄉間的閑散勞力,開荒墾地,種樹種菜,鼓勵發展生產。有了足夠的土地才能生產出足夠的糧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飢餓和貧窮。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種土地面積大增。僅大雲寺一處開出的荒地就種下了竹子三萬竿,種菜百畦。他為改造一方水土,立下了不滅的功勛。 此外,這位柳刺史還十分注重城市美化。他重視植樹造林,雖然身體不好也親自參加植樹活動。當時城裡、河邊都種了許多柳樹。他的文明觀念還滲透到城市的建設和規劃上。柳宗元在位期間,整治了不少街巷,修築了一些廟宇,並開發了不少自然景觀。 水井:傳說柳宗元到柳州以前,柳州找不到一口水井,千戶人家,萬餘人口,吃水用水都背負著小口大肚子的罌瓶,極其艱難地沿著狹窄的崖路上下往返到柳江邊汲水。如果天旱水淺,到江邊的距離就更遠了;到了雨季,路險泥滑,汲水更加危險,稍有不慎,腳下一滑,汲水的人就會從陡坡上翻滾下去,輕者跌斷手足,重者還會送命。 柳宗元到柳州後,體察民情,決定鑿井供居民飲用。他命令部下蔣晏,率領數十名軍士,在城北隍上開鑿第一口水井。經過一段時間不分白天黑夜緊張的施工,一直鑿到66尺深,才打出井水來。這時,柳州城裡的百姓,都扶老攜幼跑來觀看這一奇跡。在這些百姓當中有的活到七、八十歲都還沒有見過井的,當他們喝到清冽的井水時,都不禁高興得歡呼雀躍起來。 柳宗元鑿井之前,也曾有人試挖,但都崩塌,說是傷了「龍脈」,破壞「風水」,因此,都不敢繼續開鑿。柳宗元不信「訛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終於鑿井獲得成功,做了一件流傳千古的利民好事。從此柳州才有了水井。 在柳州度過的餘生最後的風雨四年裡,柳宗元作為一個地方官,鞠躬盡瘁,用自己畢生的才華和心血,為當地人民鋪築了一條通往文明社會的大道。柳宗元在柳州的四年,從他個人的角度來說,是他政治生涯中令人嘆息的結尾。但作為柳州歷史上名垂青史的好官,他付出的精力和做出的貢獻,卻是令人懷念,不能遺忘的。柳宗元就像一根風中的殘燭,頑強地燃燒自己,盡其所有的光芒,照亮了一方荒蕪。

5. 柳宗元的小故事150字

柳宗元和劉禹錫是詩文方面互相欣賞的好朋友。唐代順宗永貞年間,二人共同參版與王權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後來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職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時還沒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貶職到永州任司馬。
到了任上,柳宗元寫信給同樣貶謫的劉禹錫,說:[我遠離家鄉被貶到這個土地荒蕪瘟疫橫行的地方,將自己放逐於山林湖澤之間,倍感壓抑窮困煩悶,只好將全部心思都放在賦詩作文上了。]劉禹錫就時常寫信給柳宗元,以自己樂觀的情緒鼓勵安慰他。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調職任柳州刺史,劉禹錫則再次被貶謫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個荒蠻偏遠之地,條件極為艱苦,於是他上書給皇帝說:[播州條件惡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劉禹錫尚有老母親在世,需要他供養,我實在不再忍心讓他忍受這樣的困頓,這沒法向他母親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麼劉禹錫母子就再也見不到面了。因而,我懇請陛下批准讓我和他交換,我去播州,他去柳州。]
這種患難真情感動了朝中許多大臣,於是有人站出來為劉禹錫求情。後來皇上雖然沒有批准柳宗 元的奏請,但最終還是對劉禹錫罔開一面,讓他改去聯州上任。

6. 柳宗元在柳州的故事有哪些

柳宗元從永貞元年(公元805年)被貶到湖南永州整整10年後。於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被改貶為柳州刺史。當年6月27日,柳宗元到達柳州。
那時的柳州,古樹參天,雜草叢生,到處都有毒蛇猛獸。正如柳宗元在《寄韋珩》一詩里所
說的,「陰森野葛交蔽日,懸蛇結虺如蒲萄」。瘴氣盛行,嚴重地危害著老百姓的生命。因而,中原人士都把柳州視為畏途。朝廷也往往把一些所謂犯了大罪的官吏
貶謫到柳州。柳州雖然偏僻,但卻居住著勤勞淳樸的壯族同胞。由於生產力的低下,又遭受著殘酷剝削和壓迫,他們的生活極端貧困。

由於連年戰亂,柳州「典貼良人男女作奴婢驅使」的現象十分嚴重。柳宗元決心廢除這種非
常殘酷的剝削制度,制訂了一項釋放奴婢的辦法,規定那些已經淪為奴婢的人,都可以按照時間計算奴婢應得的工錢,如果應得的工錢已達到所欠債務的數目時,就
可以恢復人身自由,回家和親人團聚。這項革新措施一經實行,立即得到了當地廣大貧苦人民的歡迎。還被「桂管觀察使」裴行立推廣到柳州附近的其他州縣,在不
到一年的時間里,就有數以千計的奴婢得到釋放。

針對柳州百姓迷信落後的風俗習慣,柳宗元嚴令禁止江湖巫醫和算卦先生到處騙人,又通過
發展文化衛生事業來破除迷信落後的不良風俗,還興辦學堂,把已經廢棄了多年的「府學」重新修復起來;針對柳州街道臟、亂、差,柳宗元動員當地的老百姓一齊
動手,重新修築城牆,使「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樹以名木」,他還親自栽種仙靈毗(即淫羊藿)、木槲花等中草葯,自采、自曬、自製,研究它們的效用,並寫
了《種仙靈毗》一詩,用以宣傳這種草葯對治療腳病的神奇療效。他還結合自己治病的切身體驗,宣傳推廣《治療瘡方》、《治霍亂鹽湯方》等民間驗方,還教老百
姓練習華佗傳下來的古式保健操「五禽戲」。

當時柳州百姓吃水用水困難,人們天天帶著水罐到柳江取水。柳江河岸又高又陡,特別是天
旱時水位降低,取水要跑很遠的路,而雨天路滑,上下更困難。由於迷信思想的影響,老百姓不敢動土打井。柳宗元了解到這種情況後,在到柳州後的第二年的三月
初,用公款組織人力挖掘了幾口水井。至今,柳州民間還流傳著「三川九漏(井)」傳說,那是關於柳宗元在柳州打井的故事。柳宗元積極組織閑散勞力去開墾荒
地,那些開墾出來的荒地,有的開成菜地,有的辟為水田,有的種上樹木和竹子。僅大雲寺一處就種上了「竹三萬竿」,開墾菜地「百畦」,規模相當大。柳宗元十
分重視植樹造林,曾經親自在柳江邊上栽種柳樹,大力推行「柳州植柳」。

柳宗元還積極發展與外地的經濟文化交流,修造新船,發展交通事業,從而大大改變了柳州落後閉塞的狀態。

7. 柳宗元的生平事跡

柳宗元出生的時候,「安史之亂」剛剛平定20年。雖然已有20年的短暫和平,但這時的唐王朝早已走過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漸衰朽。唐王朝的各種社會矛盾急劇發展。

中唐以後的各種社會弊端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相爭等等正在形成。柳宗元的幼年在長安度過。對朝廷的腐敗無能、社會的危機與動盪有所聞見和感受。

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調回長安,任監察御史里行。從此與官場上層人物交遊更廣泛,對政治的黑暗腐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漸萌發了要求改革的願望,成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字子厚,山西運城人,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他的文學成就很高,在文章方面,他與韓愈並稱為「韓柳」;在詩歌方面,他與劉禹錫並稱「劉柳」。

柳宗元出生於文化氣息濃厚家庭,他的父親柳鎮信奉傳統儒學,具備積極用世的態度和剛正不阿的品德;他的母親則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同時也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

父母雙親在言傳身教和學識方面,給予柳宗元儒學和佛學的雙重影響。柳宗元出生的時候,「安史之亂」剛剛平定二十年,太平盛世不再,政治腐敗、藩鎮割據等社會矛盾逐漸顯露出來。

但柳宗元並沒有受大形勢的影響,年少得志的他,20 歲中進士,幾年後便步入官場,開始參與政治。經過十多年的歷練,柳宗元對政治黑暗和社會現實的認識更加深刻,萌發了革新的想法。

順宗即位後,開始任用他和王叔文、王伾等大臣進行改革,史稱「永貞革新」。可惜,改革進行不到半年,就失敗了。柳宗元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貶到湖南永州任司馬,時間長達十年。

這一件事成為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被貶期間,柳宗元並沒有消極頹廢,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到了著書立說方面,對於哲學、政治、歷史、文學等方面的一些重大議題,他都進行了研究。

(7)柳宗元的故事2個擴展閱讀:

柳宗元的思想理論:

1、哲學思想

柳宗元是一個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運動。

柳宗元的哲學論著中,對漢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說持否定態度。

他反對天諸說,批判神學,強調人事,用「人」來代替「神」。

柳宗元把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義觀點解說「天人之際」即天和人的關系,對唯心主義天命論進行批判。

他的哲學思想,是同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自然科學所達到的水平相適應的。

他把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是中唐時代傑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的哲學論著有《非國語》、《貞符》、《時令論》、《斷刑論》、《天說》、《天對》等。

在這些論著中,柳宗元對漢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說持否定態度,並反對天符、天命、天道諸說,批判神學,強調人事,用「人」來代替「砷」。

柳宗元還把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用樸素唯物主義觀點解說「天人之際」即天和人的關系。柳宗元所寫的一些關於社會政治的論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體反映,是他參與政治斗爭的一種手段。

柳宗元認為整個社會歷史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有其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發展的必然趨勢。

他的言論從折衷調和的立場,來對儒、法、釋、道等各家學說作調和的解說。

2、佛學思想

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說:「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

」這三十多年大致可分為幼時的盲目、為政時期的附會時尚和貶官後的自覺三個階段。

他在長安應舉和為政時期,曾與文暢等出入官場文壇的僧侶結交,很欣賞晉宋以來名家人與和尚支道林、釋道安、慧遠、慧休的關系,並極力稱贊那些與自己同時代人的那種「服勤聖人之教,尊禮浮圖之事」的亦儒亦佛的生活。

柳宗元認為「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於物外而恥制於世者,則思入焉。

」這正是他改革失敗後被貶永州的真實心理狀態。

於是,「自肆於山水間」,更有意識地從自然山水中尋找慰藉,以排解心中的郁結。

柳宗元絕不是生性淡泊之人,他對待人生的態度是積極執著的。

他雖然好佛,但他的思想基本上還是儒家的。

他一生有兩項重大活動:一是參與永貞革新,一是領導古文運動。

這二者都與他復興儒學、佐世致用的思想有關。

他既身體力行了「勵材能,興功力,致大康於民,垂不滅之聲」的政治理想,又明確提出「文者以明道」「輔時及物」的主張和以儒家經典為「取道之源」的原則。

盡管柳宗元自稱「自幼好佛」,天台宗也把他列為重巽的俗家弟子。

但他卻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博採眾家,蘇軾贊許他「儒釋兼通、道學純備。

」他對佛教的接受,主要是領會佛教義理,以圖「統合儒釋」,把佛教思想納入儒家思想體系。

8. 柳宗元的三篇寓言故事,分別是什麼

分別是《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
合稱為《三戒》。

《三戒》借麋,驢,鼠三種動物的可悲結局,諷刺了社會上的三種人.也為了警戒世人:毫無自知之明而肆意逞志,必然自招禍患.

《臨江之麋》
本文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謫居永州時所寫.
"臨江之麇"所諷刺的是"依勢以干非其類",就是倚仗他人勢力求得與對方要好的那種人."至死不悟"四個字,既表達了作者的厭惡之情,也勾畫出麋的可憐與可悲.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不要企圖扭曲、改變事物的本性,越想改變,麻煩就越大,順勢而為才是根本.

《黔之驢》
聯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諷刺的是當時統治階級中官高位顯、仗勢欺人而無才無德、外強中乾的某些上層人物.此外,以「三戒」為三篇文章的總題目.並以「黔之驢」為本文的題目,也表明作者諷刺意圖的指向.但我們也可以不從驢被虎吃掉的角度,而從虎吃掉驢這一相反的角度,來理解本文的寓意:
1.貌似強大的東西並不可怕,只要敢於斗爭,善於斗爭,就一定能戰而勝之.
2.貌似強大,實則蠢笨無能,虛弱透頂,技巧簡單,無他特長,是驢的悲哀,不能清醒地認識敵人,更是它致命的弱點.

《永某氏之鼠》
「永某氏之鼠」比喻那些自以為「飽食而無禍」的人作老鼠,指出他們「為態如故」,以「飽食無禍為可恆」,那他們一定會遭到徹底被消滅的慘禍.這則寓言,深刻有力地諷刺了封建剝削階級丑惡的人情世態,諷刺了縱惡逞凶的官僚和猖獗一時的丑類.
寓意:凡是害人的東西,即使一時可以找到"保護傘",但這種庇護是不可能長久的,最終還是沒有好下場.對待那些壞人壞事,決不能姑息、妥協,要勇於面對、堅決予以打擊.決不能任由他們胡作非為.暗喻小人得志雖能囂張一時,卻不能長久.依仗權勢的小人會遭到徹底被消滅的下場.

9. 柳宗元的小故事最多一百字

柳宗元和劉禹錫是詩文方面互相欣賞的好朋友.唐代順宗永貞年間,二人共同版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權治改革.後來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職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時還沒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貶職到永州任司馬.
到了任上,柳宗元寫信給同樣貶謫的劉禹錫,說:[我遠離家鄉被貶到這個土地荒蕪瘟疫橫行的地方,將自己放逐於山林湖澤之間,倍感壓抑窮困煩悶,只好將全部心思都放在賦詩作文上了.]劉禹錫就時常寫信給柳宗元,以自己樂觀的情緒鼓勵安慰他.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調職任柳州刺史,劉禹錫則再次被貶謫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個荒蠻偏遠之地,條件極為艱苦,於是他上書給皇帝說:[播州條件惡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劉禹錫尚有老母親在世,需要他供養,我實在不再忍心讓他忍受這樣的困頓,這沒法向他母親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麼劉禹錫母子就再也見不到面了.因而,我懇請陛下批准讓我和他交換,我去播州,他去柳州.]
這種患難真情感動了朝中許多大臣,於是有人站出來為劉禹錫求情.後來皇上雖然沒有批准柳宗 元的奏請,但最終還是對劉禹錫罔開一面,讓他改去聯州上任.
你自己適當抄,不用全部抄

10. 柳宗元的小故事..,100多字.,200多字 就夠了.,如果故事很長.,就幫忙把不重要的刪掉.,

[早年]
柳宗元出生的時候,「安史之亂」剛剛平定20年。雖然已有年的短暫和平,但這時的唐王朝早已走過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漸衰朽。唐王朝的各種社會矛盾急劇發展,中唐以後的各種社會弊端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相爭等等正在形成。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個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氛的家庭。他四歲那年,父親去了南方,母親盧氏帶領他住在京西庄園里,盧氏信佛,聰明賢淑,很有見識,並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誦古賦十四首。正是母親的啟蒙教育,使柳宗元對知識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盧氏勤儉持家,訓育子女,在早年避亂到南方時,寧肯自己挨餓,也要供養親族。後來柳宗元得罪貶官,母親以垂暮之年,跟隨兒子到南荒,沒有絲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在她身上體現了很多中國古代婦女的美德。母親的良好品格,從小熏陶了柳宗元。
貞元元年(785),柳鎮到江西做官。在這以後一段時間,柳宗元隨父親宦遊,到過南至長沙、北至九江的廣大地區。這段經歷使柳宗元直接接觸到社會,增長了見識。從這以後,他已經開始參與社交,結納友朋,並作為一個有才華的少年受到人們的重視[註:劉禹錫《河東先生集序》「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於貞元初。」見《柳宗元集》附錄]。不久,他回到了長安。
柳宗元的幼年在長安度過。對朝廷的腐敗無能、社會的危機與動盪有所聞見和感受。他九歲那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爆發了繼安史之亂後又一次大規模的割據戰爭——建中之亂。誘發戰爭的直接原因是成德鎮李寶臣病死,其子李惟岳謀繼襲,得到河北其它兩鎮和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的支持,企圖確立藩鎮世襲傳子制度。新繼位的唐德宗不同意,四鎮就聯合起兵反抗朝廷。建中四年,柳宗元為避戰亂來到父親的任所夏口(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但由於夏口是一個軍事要沖,這時又成為李希烈叛軍與官軍激烈爭奪的目標。年僅12歲的柳宗元在這時也親歷了藩鎮割據的戰火。
除了母親外,父親柳鎮的品格、學識和文章對柳宗元更有直接的影響。柳鎮深明經術,「得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