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列寧的名人名言故事

列寧的名人名言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8 06:14:43

㈠ 名人名言小故事

傑明·富蘭克林(1706.1-1790.4),美國革命時期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家,傑出的政治活動家,卓越的科學家。他是美國十八世紀僅列於華盛頓之後的最著名人物。
1723年,富蘭克林17歲,他因與兄長的不合而離開家庭,獨自來到費城謀生。在這里,他從印刷工人開始,一直到擁有自己的印刷作坊,自己辦報紙,走過了一段艱辛的謀生之路,最後獲得人們的承認,成為德高望重的傑出科學家、思想家和政治活動家。

海明威是為我國讀者所熟識的美國作家之一,他的《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戰地鍾聲》,《老人與海》等作品已經深入人心,並獲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作為「迷惘的一代」文學作品的代表,彷彿已經被神化了,他掙脫了階級、時代的束縛,是人性的理想代表,是正義的化身,反對戰爭的鬥士,是勇猛的俊男。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1885-1930),英國文學家。
D.H.勞倫斯的父親阿瑟·勞倫斯是一位礦工,他所受的教育僅僅夠他艱難地讀報紙,而他的典型的生活方式是:在滾滾的炊火前,一邊烤早餐臘肉,用麵包接著臘肉上滴下來的油,斷斷續續地讀著當天的報紙。

湯若望,原名約翰·亞當·沙爾·馮·貝爾,1592年生於德國萊茵河畔的科隆城,1618年從里斯本啟程,於1619年到達澳門,用了一段時間學習漢文化之後,他於1623年抵達北京,其時明神宗在位。經過幾次皇位的更替和變遷,明思宗崇禎皇帝即位後,湯若望受委託從事撰寫崇禎歷書等工作。 順治皇帝逝世後,湯若望等西方傳教士為權臣鰲拜所忌,更為楊光先等人所誣,陷入冤獄,曾經公開比試對日食時刻的推算,結果以湯若望為代表的西洋歷法勝出。但鰲拜有權在手,執意排斥西方傳教士,康熙皇帝尚未親政,大權執於鰲拜之手。後來孝庄太皇太後出面干涉此事,湯若望方能獲釋,但境遇已大不如前,最後於1666年逝世並安葬於北京。.伽利略好奇善問:伽利略是義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的貢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非常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為什麼不沿著直線前進?」一類的問題,有的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游歷,他就准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這一次可好了,老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於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並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關於杠桿、浮體比重等理論。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同志是全國各族人民敬愛的總理。他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在青少年時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為興我中華而讀書。
1910年夏,12歲的周恩來,跟隨伯父到東北奉天,先在鐵嶺銀崗書院讀了半年書,後來,轉入奉天關東模範學堂讀書。
有一次,老師提出「為什麼讀書」的問題,要同學們回答。有的說「為了明禮而讀書」,有的說「為了光宗耀祖而讀書」,還有一個學生說「為了幫助父親記賬而讀書」,弄得鬨堂大笑。當老師問到周恩來時,他站起來響亮而嚴肅地回答說:「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充分表達了少年周恩來要為祖國獨立富強而發憤學習的宏偉志向。
1912年10月,關東模範學堂隆重舉行建校兩周年紀念會。當時,14歲的周恩來感慨萬分,揮筆寫了一篇《關東模範學校第二周年紀念日感言》的作文。他在文中明確寫道:「學生讀書應以擔負「國家將來艱巨之責任」為己任。這篇優秀作文,收錄在《奉天教育品展覽會國文成績》一書中。
後來,周恩來轉到天津南開中學讀書。他和同學們發起組織「敬業樂群會」。
在會刊《敬業》上,他發表了許多詩篇和文章。其中有一首詩寫道:「險夷不變應嘗膽,道義爭擔敢息肩?」抒發了他憂國憂民和發憤圖強的情懷,表達了他立志革命到底的崇高理想。
1917年,19歲的周恩來,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遠涉重洋到日本留學。臨行時贈給同學一首詩寫道:「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富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表示他決心鑽研社會科學,挽救國家的危亡,以古人那種「面壁十年」的刻苦精神,來改造當時的社會,即使壯志難酬,蹈海而死,也不愧為中華兒女,充分表現了他年青時代的遠大抱負。
優秀共青團員張海迪,在不長的時間里就掌握了日語、英語、世界語等幾門外語,完成了《海邊診所》的翻譯。一個身體的三分之二都失去知覺的高位截癱患者,一個殘疾者的生命為何能釋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煥發出如此奪目的異彩?原因之一不是由於她抓緊了分分秒秒的富貴時光,增中了生命的活力嗎?
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㈡ 幫忙找三個名人講過的名言並且寫這三個名人各自的故事(故事要簡短些)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 "書聖"。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贊許。傳說,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導是東晉的宰相,與當朝太傅稀鑒是好朋友,稀鑒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眾的女兒。一日,稀鑒對王導說,他想在他的兒子和侄兒中為女兒選一位滿意的女婿。王導當即表示同意,並同意由他挑選。王導回到家中將此事告訴了諸位兒侄,兒侄們久聞稀家小姐德賢貌美,都想得到她。稀家來人選婿時,諸侄兒都忙著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襄之不問此事,仍躺在東廂房床上專心琢磨書法藝術。稀家來人看過王導諸兒侄之後,回去向稀鑒回票說:"王家諸兒郎都不錯,只是知道是選婿有些拘謹不自然。只有東廂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顧用手在席上比劃什麼。"郡鑒聽後,高興地說:「東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書法上學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內含不露,潛心學業,正是我意中的女婿。」於是,把女兒嫁給了王素之。王導的其他兒侄十分羨慕,稱他為「東床快婿」,從此 "東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稱了

㈢ 列寧的名人名言大全

列寧(俄語: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專諾夫(俄語:Влад屬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主要締造者、布爾什維克黨的創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即蘇聯總理)。
列寧是他參加共產主義運動後的化名[1] ,他繼承了馬克思主義,並與俄國革命相結合形成列寧主義,被全世界的共產主義者普遍認同為「國際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和精神領袖」,同時他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和評價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㈣ 名人的成長故事和名人名言

.北島的詩《一切》
一切都是命運/一切都是煙雲/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一切歡樂都沒有微笑/一切苦難都沒有淚痕/一切言語都是重復/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愛情都在心中/一切往事都在夢中/一切希望都帶著注釋/一切信仰都帶著呻吟/一切爆發都有片刻的寧靜/一切死亡都有冗長的回聲。
2.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3.錢鍾書《圍城》中的話:「因為大學里理科學生瞧不起文科學生,外國語文系學生瞧不起中國文學系學生,中國文學系學生瞧不起哲學系學生,哲學系學生瞧不起社會學系學生,社會學系學生瞧不起教育系學生,教育系學生沒有誰可以給他們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4.在紀念王小波的文中,有一句話:「那些連王小波的隨筆都沒有讀過的人,一定是錯過了。」
5.約翰·布雷恩有一個觀點:「如果一本書不能被大聲朗誦出來的話,它就不是一本好書。」
6.《南方周末》的信奉是:「總有一種情感會讓你淚流滿面。」
7.那些渾然天成之作,其實是「成如容易卻艱辛」的。盡管放翁有詩雲:「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這偶一得之,是以豐厚的積累為條件的。我們今天仍然能從莊子的散文、陶潛的詩、李煜的詞、蒙田的隨筆、托爾斯泰的小說、莎士比亞的戲劇……這些不朽的文字中去感受作者的思想與情懷。既然文字的奇跡可以變為生命的奇跡,那麼,文字的永恆也就會變作精神的永恆。
8.德雷莎修女說:「我們無法在人間做大事,我們只能用大愛來做小事。」
9.盧梭說:「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
10.《學記》中說:「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1.學會質疑與獨立思考——不輕信、不盲從、不唯書、不唯上,一切放在理性的天平上來考量。
12.自由社會、民主社會、多元社會、開放社會、法治社會,這些詞語幾乎是同義詞。在這樣的社會,人人享有廣泛的人權;人人享有平等之權利;人的尊嚴受到高度的尊重。
13.阿克頓勛爵有句名言:「任何權力都會產生腐敗,絕對的權力產生絕對的腐敗。」
14.英國戴維·赫爾德《民主的模式》中的名句:「民主的思想是重要的,因為它不僅體現了自由、平等和公正等諸多價值中的一種價值,而且它是可以聯系和協調相互競爭的既有問題的一種價值。」
15.政治學家韋伯認為,落後民族從根本上說,是一個「非政治的民族」,亦即由於缺乏一套能夠使全體國民都參與其中的政治過程和政治機制,大多數國民並不生活在本國政治之中。
16.魯迅先生在《華蓋集續編·學界的三魂》中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17.喬拉德在《健康人格》中說:「健康人格意味著人把自己看作是一個人,一個擁有自由和責任的人,而不是一個感情沖動的消極工具或他人所期望的人。對他人方面,健康人格也把他人看作是一個人,而不是物或工具。」
18.受過教育的人,是這樣一個人:他(她)嚴正而又寬容,深邃而又單純,執著而又瀟灑,真誠而又練達;他(她)勤勉而又從容,剛毅而又柔情,豪邁而又儒雅,平實而又追索。
19.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
20.良好的人文環境:寬松、寬厚、寬容;溫情、溫暖、溫馨;自主、自由、自信;成長、成功、成人。
21.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能和其他有個性的人和諧相處,小人則表面一致,而背後各行其是,各懷鬼胎。
22.古人語:「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23.多一點個性的張揚,少一點自我貶抑;多一點自信與自尊,少一點自輕與自賤;多一點自我判斷、自主選擇、自主承擔,少一點奴性和曲意逢迎。
24.自主性有三個特徵:獨立作出判斷,批判地反思這些判斷的傾向,以及依據這些獨立的、反思的判斷將信念與行為整合起來的傾向。(英國學者迪爾登《自主性智育》)
25.愛因斯坦說:「我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我只不過是喜歡尋根問底地追究問題罷了。」
26.瑞典病理學家非克說:「人類的歷史即是疾病的歷史。」公元前430年,一場瘟疫席捲古希臘,奪走了1/4希臘城邦人的生命;公元165—180年,羅馬帝國發生黑死病,導致了1/3的人口死亡;公元1555年,墨西哥天花大流行,200萬人不治而亡。
27.戊戌維新運動的志士譚嗣同悲憤地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20世紀初到日本留學的魯迅也寫道:「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28.1927年,梁啟超被美國醫生誤切了一個好腎,為了便於西醫在中國的推廣,為了維護西醫的聲譽,梁啟超謝絕了他的學生徐志摩對美國醫生起訴的提議,不要賠償,不要道歉,一個人默默地承擔著痛苦。1929年,梁先生與世長辭。這件事足以使我們對梁公油然而生敬意。
29.《學記》:「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
30.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故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31.走進電話的發明者貝爾的實驗室,安放著一尊貝爾的半身塑像,下面鐫刻著一句話:「假如你能偶爾偏離正軌,鑽進叢林,你一定能夠發現從未見過的東西。」
32.一篇文章無非是由主題、素材、技巧和語言四個要素構成的。「文章者,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倫之理,窮理盡性,以究萬物之宣者也。」
33.《文賦》:「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
34.俄國思想家恰達耶夫說:「一個人找不到自己與過去、與未來的聯系時,他便會喪失自我。」(《哲學書簡》)
35.真正的學者不誇誇其談,不嘩眾取寵,不危言聳聽,不虛妄,不臆斷,不故作驚人之論。他們有著理智的誠實,正如胡適先生倡揚的「有九分證據,不說十分話」。
36.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以胡適、聞一多、趙元任為代表的學者的節操與情懷,是令人高山仰止的。他們風流蘊藉,有健康的審美情趣,暢論天下抑或吟詩作畫,都興味盎然,俯仰天地之間,有把酒臨風的曠達與瀟灑。
37.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已有六位華裔科學家獲得了自然科學方面的諾貝爾獎,他們是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但他們都與1949年以來的中國內地教育沒有關系。楊振寧、李政道是1949年以前在中國內地受到的教育,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是在中國台灣和美國受的教育,崔琦是在中國香港和美國受到的教育。這一事實,說明兩個問題:一是說明我們中國人的智力天賦是世界一流的;二是說明1949年以來的中國內地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那就是忽視創新,沒有鼓勵學生自由思考、獨立探索,忽視了理性精神,特別是批判精神和懷疑精神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獨特性、自主性和自信心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哲學氣質的熏陶。(肖川《教育的智慧與真情》)
38.一位在美國工作的教授寫過一本書,其主體思想是「布希政府是白痴政府」,不僅沒有受到追究,書籍還很暢銷;最近又有一個美國學者,還是一個研究所的所長寫了一本書,其主題是「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無賴國家」,自然也平安無事。美國的政客們不見得誰都寬宏大量,但在那個制度下,誰要鉗制思想自由是不易達到目的的。
39.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革命家,他曾說:「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為不願少數滿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願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願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40.記得當年尼克松政府任命哈佛大學教授亨利?基辛格為國務卿,得知此任命,哈佛大學馬上通知基辛格,要求他辭去哈佛大學的教職。這就是世界一流大學的風范——在我們的大學里有一位教授是政界要員,應該是一件十分榮耀也有可能帶來潛在好處的事情,作為大學為什麼要拒絕呢?那就是因為它有可能破壞大學之間公平競爭的原則。維護社會正義是大學的職責之一。
41.所謂「聲一無聽,色一無文,味一無果,物一不講」。這就是說,一種聲響不成音樂,沒有聽頭;一種顏色不成文采,沒有看頭;一種味道不成美食,沒有吃頭;一種事物沒有比較,無法品評。
42.《四喜歌》:「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是民間流傳的俗語。
43.在科舉時代,讀書的價值還是宋真宗的《勵學篇》說得明白徹底: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44.文章無非是這樣幾個要素:第一是主題。你要表達什麼,肯定什麼,否定什麼,歌頌什麼,貶斥什麼,這就是主題。第二是素材。你的經歷,你的觀察,你的學識的積累、生活的積累。第三是寫作的技巧。如何剪材選材,如何布局謀篇、起承轉合,如何鋪墊、渲染,如何蓄勢,如何細處攝神,如何橫雲斷嶺、橫橋鎖溪等等。第四是語言。用什麼樣的語言風格來表達,怎樣講究點文趣,如何使語言具有質感和美感。
45.清代學者金蘭生在《傳世言》中對「道德文章」作了解釋:「無為曰道,無欲曰德,無習於鄙陋曰文,無近於曖昧曰章,是謂道德文章。」
46.古人雲:「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飢,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
47.古人雲:「有工夫讀書謂之福,有力量濟人謂之福,有著述行世謂之福,有聰明渾厚之見謂之福;無是非到耳謂之福,無疾病纏身謂之福,無塵俗攖心謂之福,無兵凶荒歉之歲謂之福。」
48.龐德寫過這樣兩行詩:「當我倦於贊美落日和晨曦,請不要把我列入不朽者的行列。」
49.「總是在失去以後才知道珍惜,總是在太遲了的時候,才發現無比的美麗」,這是人性的弱點,也是愧悔的原因。
50.清代葉玉屏言:「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
51.一位朋友的一條簡訊:
幸福是母親的關懷,幸福是嬰兒的笑臉;
幸福是自由的跳躍,幸福是輕柔的撫摸;
幸福是沉甸甸的麥穗,幸福是綠色的生活;
幸福是收到的康乃馨,幸福是神秘的巧克力;
幸福是遠離塵囂的凈土,幸福是置身事外的安閑;
幸福是不經意之間的感動,幸福是重溫聽潮的時刻;
幸福是擁有美妙的夢,幸福是開滿鮮花的原野;
幸福是一生的信仰,幸福是豐富的宴饗;
幸福是腰裡的銀錢響當當,幸福是寄託在紙上的希望;
幸福是用心去傾聽,幸福是真誠地分享;
幸福是自己的感覺,幸福是下一步的慾望……
其實,幸福是一種感覺。
52.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彩虹是一定會出現的。
53.旅人啊,請不要停止你的腳步,前面的路,還很長很長。
54.「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
55.托爾斯泰的名言:幸福的人生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卻各有各的不同。
56.韓愈在《原毀》中說:「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胸懷大度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容萬物於胸襟,萌和善於心田。
57.是金子,一定會閃光的。
58.夏日午後,走過校園板報欄,不經意地看到這樣一句話:「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一切社會存續的基礎。」不禁怦然心動,抬頭望天空,似乎才發現路旁的白楊樹是那樣挺拔,濃綠的樹葉,在燦爛陽光下更顯得青翠欲滴。很有興致地哼起《編輯部的故事》的主題歌:「人字的結構是相互支撐。」
59.魯迅先生曾說:「同是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到的是易,道學家看到的是淫,才子看到的是纏綿,革命家看到的是排滿,流言家看到的是宮闈秘事。」
60.沈從文說:「我一生從不相信權力,只相信智慧。」
61.席慕容的短詩《禪意》:「生命原本是不斷地受傷,與不斷地復原,世界依然是一個,等待著我們成熟的果園,天這樣藍,樹這樣綠,生命原本是這樣的,安寧與美麗。」
62.撒謊和欺騙是美國領導人的大忌。昔日總統尼克松,雖然兼備聰明才智和戰略眼光,卻深為美國人痛恨,原因就是他在「水門事件」上說了謊話,被美國人視為用「秘密而骯臟」的手段解決問題。美國有揭露撒謊和欺瞞的機制,可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有。
63.「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蘇軾為我們描述了崇高的境界。
64.清晨的薄霧、黃昏的暮靄、月光下的田園、雲岫里的叢樹,這些都是美的自然。
65.南宋的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續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種過於濃烈的精英意識,是特權意識進而是等級社會的心理基礎。這種意識中是不太可能孕育出平等、民主和寬容的精神的。(肖川)
66.《菜根譚》語:「靜中念慮澄澈,見心之真體;閑中氣象從容,識心之真機;淡中意趣沖夷,得心之真味。」
67.古人雲:「風恬浪靜中,見人生之真境;味淡聲稀處,識心體之本然。」
68.「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靜望天上雲卷雲舒。」(對聯)
69.康德說,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准;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70.林清玄曾對窗子和鏡子有過精彩的比喻:「一個人面對外面的世界時,需要的是窗子;一個人面對自我時,需要的是鏡子。」

㈤ 名人「列寧」的名言或趣事有哪些

列寧打碎花瓶的故事
有一次母親帶著列寧到姑媽家中做客。小列寧把姑媽家的一隻花瓶打碎了。於是,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小列寧因為害怕受姑媽批評,便跟著其他孩子一起說:「不是我!「然而,母親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裡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寧向來是主動承認錯誤,從未撒過謊。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而是給兒子講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能主動承認。有一天,小列寧突然在媽媽講故事時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乾的。」聽說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安慰他,告訴他只要向姑媽寫信承認錯誤,姑媽就會原諒他。於是,小列寧馬上起床,在媽媽的幫助下,向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從此以後,列寧沒有再說謊,長大以後,他也通過誠信這可貴的品質獲得了人民的支持。

名言

  1. 我們一定要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第一,學習,第二是學習,第三還是學習。

  2. 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是慢性自殺。

  3. 政治就是各階級之間的斗爭 。

  4. 要研究人,要尋找能乾的幹部。現在關鍵就在這里沒有這一點,一切命令和決議只不過是些骯臟的廢紙而已 。

  5. 沒有工業,我們就會滅亡而不成其為獨立國家 。

  6. 如果他不是十足的庸人,他就要,而且應該有理想。

  7. 友誼建立在同志中。國家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階級的機器,是使人一切被支配的階級受一個階級控制的機器

  8. 判斷一個人,不是根據他自己的表白或對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據他的行動。

  9. 歷史上,任何一個階級,如果不推舉出自己組織運動和領導運動的政治領袖和先進代表,不就可能取得統治地位。

  10. 增加財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礎只有一個,這就是大工業。

  11. 在任何學校里,最重要的是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這完全由教學人員來決定。

  12. 寧肯少些,但要好些。

  13. 患難識朋友。

  14. 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15. 糧食是一切問題的基礎。

  16. 我們主張民族融合,主張自由的。

  17. 寧要好梨一個,不要爛梨一筐。積極肯乾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兩三個,也比十個朝氣沉沉的人強。

  18. 我們都非常重視階級斗爭,認為它。

  19. 貽誤時機或張惶失措,就等於喪失一切。

  20. 有人認為,只有詩人需要幻想,這是沒有理由的,這是愚蠢的偏見!甚至在數學上也需要幻想的,甚至沒有它就不可能發明微積分。

  21. 判斷一個人,不是根據他自己的表白或對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據他的行動。

  22. 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23. 童話不只是兒童們享用的食品。

㈥ 名人名言以及名人故事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同志是全國各族人民敬愛的總理。他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在青少年時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為興我中華而讀書。
1910年夏,12歲的周恩來,跟隨伯父到東北奉天,先在鐵嶺銀崗書院讀了半年
書,後來,轉入奉天關東模範學堂讀書。
有一次,老師提出「為什麼讀書」的問題,要同學們回答。有的說「為了明禮
而讀書」,有的說「為了光宗耀祖而讀書」,還有一個學生說「為了幫助父親記賬
而讀書」,弄得鬨堂大笑。當老師問到周恩來時,他站起來響亮而嚴肅地回答說: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充分表達了少年周恩來要為祖國獨立富強而發憤學習的宏
偉志向。
1912年10月,關東模範學堂隆重舉行建校兩周年紀念會。當時,14歲的周恩來
感慨萬分,揮筆寫了一篇《關東模範學校第二周年紀念日感言》的作文。他在文中
明確寫道:「學生讀書應以擔負「國家將來艱巨之責任」為己任。這篇優秀作文,
收錄在《奉天教育品展覽會國文成績》一書中。
後來,周恩來轉到天津南開中學讀書。他和同學們發起組織「敬業樂群會」。
在會刊《敬業》上,他發表了許多詩篇和文章。其中有一首詩寫道:「險夷不變應
嘗膽,道義爭擔敢息肩?」抒發了他憂國憂民和發憤圖強的情懷,表達了他立志革
命到底的崇高理想。
1917年,19歲的周恩來,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遠涉重洋到日本留學。臨
行時贈給同學一首詩寫道:「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富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
難酬蹈海亦英雄。」表示他決心鑽研社會科學,挽救國家的危亡,以古人那種「面
壁十年」的刻苦精神,來改造當時的社會,即使壯志難酬,蹈海而死,也不愧為中
華兒女,充分表現了他年青時代的遠大抱負。

一個壓力管理的小故事

培訓師在課堂上拿起一杯水,然後問台下的聽眾:「各位認為這杯水有多重?」有人說是半斤,有人說是一斤,講師則說:「這杯水的重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鍾,誰都能夠;拿一個小時,可能覺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就得進醫院了。其實這杯水的重量是一樣的,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越覺得沉重。這就像我們承擔著壓力一樣,如果我們一直把壓力放在身上,不管時間長短,到最後就覺得壓力越來越沉重而無法承擔。我們必須做的是放下這杯水,休息一下後再拿起這杯水,如此我們才能拿的更久。所以,各位應該將承擔的壓力於一段時間後適時的放下並好好的休息一下,然後再重新拿起來,如此才可承擔更久。」

張弛有道,一切方得長遠。

㈦ 名人列寧的(名言,趣事)

列寧打碎花瓶來的故事

有一次母親帶著源列寧到姑媽家中做客。小列寧把姑媽家的一隻花瓶打碎了。於是,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小列寧因為害怕受姑媽批評,便跟著其他孩子一起說:「不是我!「然而,母親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裡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寧向來是主動承認錯誤,從未撒過謊。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而是給兒子講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能主動承認。有一天,小列寧突然在媽媽講故事時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乾的。」聽說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安慰他,告訴他只要向姑媽寫信承認錯誤,姑媽就會原諒他。於是,小列寧馬上起床,在媽媽的幫助下,向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從此以後,列寧沒有再說謊,長大以後,他也通過誠信這可貴的品質獲得了人民的支持。

名言
我們一定要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第一,學習,第二是學習,第三還是學習。—— 列寧
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是慢性自殺。 —— 列寧

㈧ 我收集的名人名言。 1.我收集的列寧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只要在多走一小步,彷彿是向同一方向邁的一小步,真理變會變成錯誤。
2.我撲內在書籍上,就像飢餓的容人撲在麵包上。
3.能在一個人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總是家庭。
4.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5.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答案不唯一)

㈨ 求一句名人名言,和這句名言的故事,急求啊,在線等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回甲可吞吳。」——答蒲松齡自勉聯
解讀:蒲松齡在自己後期的科舉考試屢次不中、落魄至極之際,親自寫下的勵志自勉聯。開始時是刻在銅尺之上,後懸置於書屋聊齋書房。整副對聯氣勢磅礴、催人奮進,引用了史上非常著名的兩個典故和典故之後的對應結果,一個是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滅大秦,另一個是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吞吳國。蒲松齡以此聯激勵自己,終於以一部《聊齋志異》名垂青史。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