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的故事列寧八歲的時候
A. 列寧的故事20字左右
列寧八歲的時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媽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見到列寧都很高興,專拉著他一屬道去玩。他們在房間里捉迷藏。列寧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隻花瓶掉下來,打碎了。孩子們正玩得起勁,誰也沒有注意,還是互相追趕著。姑媽聽見聲音,跑進來一看,花瓶碎了,就問:「是誰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說:「不是我!」列寧也低聲說:「不是我。」姑媽笑著說:「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來,只有列寧沒有笑。 回到家裡,列寧躺在床上不說話。媽媽問他為什麼不愉快,列寧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訴了媽媽。媽媽叫他寫信給姑媽,承認自己說了謊。 過了幾天,郵遞員送來姑媽是回信。姑媽在信上說:「你做錯了事能自己認錯,是個誠實的孩子。」
B. 關於列寧的故事還知道哪些,請簡單寫一寫
《認真學習》、《誠實的孩子》、《蜜蜂引路》、《列寧怎樣作文》、《列寧和衛兵》和《列寧參加義務勞動》.
1978年版全日制十年制學校課本小學《語文》第七冊第4課是《綠色的辦公室》,我沒學過.二年級時的基礎訓練里還有一篇文章,講到列寧在獄中把麵包捏成墨水瓶,曾經作為後來課本里的正式課文,題目是《四個墨水瓶》.
近年來的小學《語文》課本上有《登山》和《三隻灰雀》,是列寧的故事.
認真學習
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
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
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
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
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 (第2冊)
誠實的孩子
列寧八歲的時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媽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見到列寧都很高興,拉著他一道去玩.他們在房間里捉迷藏.列寧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隻花瓶掉下來,打碎了.孩子們正玩得起勁,誰也沒有注意,還是互相追趕著.姑媽聽見聲音,跑進來一看,花瓶碎了,就問:「是誰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說:「不是我!」列寧也低聲說:「不是我.」姑媽笑著說:「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來,只有列寧沒有笑.
回到家裡,列寧躺在床上不說話.媽媽問他為什麼不愉快,列寧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訴了媽媽.媽媽叫他寫信給姑媽,承認自己說了謊.
過了幾天,郵遞員送來姑媽是回信.姑媽在信上說:「你做錯了事能自己認錯,是個誠實的孩子.」 (第3冊)
蜜蜂引路
一九二二年,列寧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當地有一個養蜂的人,列寧常常請他來談天.
有一回,列寧想找那個人談談怎樣養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裡.列寧知道離得不太遠,就親自去找.
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里有不少蜜蜂.他仔細觀察,只見那些蜜蜂采了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列寧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蜂的人.
養蜂的人看見列寧,驚訝地說:「您好,列寧同志.是誰把您領到這兒來的?」列寧笑著說:「我有向導,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 (第4冊)
列寧怎樣作文
列寧在中學里學習,功課很好,各科成績都是五分,年年得到一等獎.他十七歲中學畢業的時候,還得了金質獎章.
老師指定的家庭作文,常常規定兩個星期交卷.許多同學往往拖到交卷前一天的夜裡,才匆匆忙忙地寫出來.列寧不是這樣,老師指定了作文題,他當天就動手.他先擬好作文提綱,接著就打草稿.他把打草稿的紙豎著對折一下,分成兩欄,在左邊一欄里打草稿,並且根據提綱的次序在草稿上標出號碼.在右邊一欄里,寫上許多引文,或者補充許多新的內容.快到交卷的日期了,他就根據右邊一欄的材料修改草稿,再寫在另外的紙上.最後,他把修改好的稿子清清楚楚地謄在作文本上.
列寧打草稿用鉛筆.他把鉛筆削得尖尖的,草稿上的字筆劃很細,又清楚又整齊.
那個中學的校長就是列寧的語文老師.他常常稱贊列寧的作文成績好.他對列寧的母親說,列寧作文肯用心思,考慮得很周密;寫的文章內容豐富,很明確,很簡潔. (第5冊)
列寧和衛兵
十月革命剛剛勝利,一天早晨,朝陽透過薄霧,把金色的光輝灑在高大的斯莫爾尼宮上.
人民委員會就設在斯莫爾尼宮,在門前站崗的是新戰士洛班諾夫.班長叮囑他說:「洛班諾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崗.到這里來的人很多,你的任務是檢查他們的通行證.列寧同志今天要來這里開會,你千萬不能讓壞人混進來!」
「是,班長同志.」洛班諾夫行了個軍禮,「我以革命的名義保證,一定為列寧同志站好崗!」
太陽越升越高,到斯莫爾尼宮來開會和辦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農民,還有學生.洛班諾夫認真地檢查了他們的通行證.
人民委員會主席列寧來了.他一邊走,一邊在考慮什麼問題.
「同志,您的通行證?」洛班諾夫攔住了他.
「噢,通行證,我就拿.」列寧急忙把手伸進衣兜里拿通行證.
一位來開會的同志看到洛班諾夫攔住了列寧查通行證,就生氣地嚷起來:「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寧!」
「對不起.」洛班諾夫嚴肅地說,「我沒見過列寧.沒有通行證,誰也不能進去!」
列寧把通行證交給洛班諾夫.洛班諾夫接過來一看,果然是列寧同志.他非常不安,舉手行禮說:「列寧同志,請原諒,我耽誤了您的時間.」
列寧握住這位年輕戰士的手,高興地說:「你做得很對,小夥子!你對工作很負責任,謝謝!」
他又回過頭來對旁邊那位同志說:「你不該責備他.我們就需要這樣認真負責的好戰士.革命紀律是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第6冊)
列寧參加義務勞動
一九一九年可真是個艱苦的年頭啊!
那時候,誰要是坐過火車,他准看見鐵路沿線有些地方,堆滿了被炮火轟壞的火車頭,這兒一大堆,那兒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有些還翻了個身,車輪子朝了天.
鐵路上轟壞的火車頭,河流上破壞的橋梁,城市裡燒塌的房屋:所有這一切都得重新建設.
就在這時候,一個偉大的運動展開了:義務勞動.蘇維埃人民為了建設祖國,打擊敵人,在下班以後,或者在放假的日子,大夥兒集合起來,做不拿報酬的工作.
這個運動是喀山鐵路工人帶的頭.每逢星期六,他們就到鐵路沿線,清理火車頭和車廂,揀出完好的零件,卸下車上裝著的煤和木頭.他們干這工作,全是自覺自願的.他們給國家清理出一大批財物來,可是誰也不拿一點什麼報酬.
別的鐵路和許多工廠的工人紛紛起來響應,一有可以利用的時間,大夥兒就來參加義務勞動.這個運動很快地推向了全國.因為喀山鐵路工人的義務勞動是每逢星期六乾的,所以蘇維埃人民集體參加義務勞動的日子就叫「星期六義務勞動日」.
列寧贊揚這種主人翁的工作精神,他稱頌這種義務勞動是「偉大的創舉」,是真正共產主義的勞動態度.
一九二〇年五月一日,政府宣布這一天作為全國的「星期六義務勞動日」.
上午十點鍾,克里姆林宮一連放了三聲大炮,工人、戰士、職員、克里姆林軍事學校的學生都到廣場上來了.大家排好隊,正要出發.
這時,列寧也邁著大步來了.他走到指揮官跟前,行了個軍禮,說:「指揮官同志,請允許我加入你們的隊伍,參加義務勞動.「
指揮官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說:」請吧,列寧同志,請您站在隊伍的前頭吧!」
列寧整了整衣角,挺起胸膛,像士兵服從指揮官的命令一樣,走到指定的地方.
指揮的人喊口令:「向右——轉!開步——走!」
他們的任務是整理克里姆林廣場,搬運木頭,打掃垃圾.
先搬木頭.一根木頭兩個人扛,太大的就四個人扛.列寧跟一個軍人做「搭檔」.那個軍人老是給列寧細的一頭扛,自己扛粗大沉重的一頭.列寧發覺了,扛的時候他就先動手.那個軍人說:「我才二十八歲,您已經五十啦!」
列寧把粗大沉重的一頭扛上自己的肩膀,微微地笑了笑說:「既然我年紀比你大,你就別跟我爭啦.」(這一段里的「你」課文中印的是「您」,韓老師讓我們改為「你」.原文應當是「您」.)
比較小的木頭全都搬走了,要搬非常粗大的橡樹木頭了.一根橡樹木頭得六個人用杠子抬.這一次跟列寧做「搭檔」的,三個是軍事學校的學生,兩個是工人.
一個工人看了看列寧,對他說:「弗拉基米爾·伊里奇,這個工作我們五個人干吧!您還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呢.」
「這時候,這就是最重要的工作.」列寧說著,就和大家一起抬起木頭,很快地向前走了.
休息的時間到了,列寧和大家坐在木頭上休息.許多人圍攏來坐在列寧的周圍.列寧關切地問他們生活得怎樣,干什麼工作,學習什麼.列寧還談到義務勞動,他說,我們要大力推行這種共產主義的勞動,使它成為一種風氣.
大家說說笑笑,非常快活.
晴朗的天,暖暖的太陽照著廣場,大家因為跟列寧在一塊兒幹活,情緒特別高,到處是笑聲和歌聲,沉浸在幸福和歡樂之中.
列寧參加義務勞動的消息,很快傳遍了莫斯科.參加勞動的人們,聽說列寧跟他們在一起勞動,都幹得更加有勁.這一天,歌聲,笑聲,歡呼聲響徹了每個勞動工地,大夥兒都興奮地高呼:「烏拉!烏拉!」
從此,星期六義務勞動在全國轟轟烈烈地普及了,因為列寧給蘇維埃人民樹立了榜樣.
C. 列寧的故事 0
列寧八歲的時候來,有一天,跟爸源爸到姑媽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見到列寧都很高興,拉著他一道去玩。他們在房間里捉迷藏。列寧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隻花瓶掉下來,打碎了。孩子們正玩得起勁,誰也沒有注意,還是互相追趕著。姑媽聽見聲音,跑進來一看,花瓶碎了,就問:「是誰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說:「不是我!」列寧也低聲說:「不是我。」姑媽笑著說:「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來,只有列寧沒有笑。
回到家裡,列寧躺在床上不說話。媽媽問他為什麼不愉快,列寧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訴了媽媽。媽媽叫他寫信給姑媽,承認自己說了謊。
過了幾天,郵遞員送來姑媽是回信。姑媽在信上說:「你做錯了事能自己認錯,是個誠實的孩子。」
D. 我想知道關於列寧的故事
列寧八歲的時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媽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見到列寧都很高興,拉著他一道去玩。他們在房間里捉迷藏。列寧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隻花瓶掉下來,打碎了。孩子們正玩得起勁,誰也沒有注意,還是互相追趕著。姑媽聽見聲音,跑進來一看,花瓶碎了,就問:「是誰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說:「不是我!」列寧也低聲說:「不是我。」姑媽笑著說:「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來,只有列寧沒有笑。
回到家裡,列寧躺在床上不說話。媽媽問他為什麼不愉快,列寧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訴了媽媽。媽媽叫他寫信給姑媽,承認自己說了謊。
過了幾天,郵遞員送來姑媽是回信。姑媽在信上說:「你做錯了事能自己認錯,是個誠實的孩子。」
列寧怎樣作文
列寧在中學里學習,功課很好,各科成績都是五分,年年得到一等獎。他十七歲中學畢業的時候,還得了金質獎章。
老師指定的家庭作文,常常規定兩個星期交卷。許多同學往往拖到交卷前一天的夜裡,才匆匆忙忙地寫出來。列寧不是這樣,老師指定了作文題,他當天就動手。他先擬好作文提綱,接著就打草稿。他把打草稿的紙豎著對折一下,分成兩欄,在左邊一欄里打草稿,並且根據提綱的次序在草稿上標出號碼。在右邊一欄里,寫上許多引文,或者補充許多新的內容。快到交卷的日期了,他就根據右邊一欄的材料修改草稿,再寫在另外的紙上。最後,他把修改好的稿子清清楚楚地謄在作文本上。
列寧打草稿用鉛筆。他把鉛筆削得尖尖的,草稿上的字筆劃很細,又清楚又整齊。
那個中學的校長就是列寧的語文老師。他常常稱贊列寧的作文成績好。他對列寧的母親說,列寧作文肯用心思,考慮得很周密;寫的文章內容豐富,很明確,很簡潔。
列寧和衛兵
十月革命剛剛勝利,一天早晨,朝陽透過薄霧,把金色的光輝灑在高大的斯莫爾尼宮上。
人民委員會就設在斯莫爾尼宮,在門前站崗的是新戰士洛班諾夫。班長叮囑他說:「洛班諾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崗。到這里來的人很多,你的任務是檢查他們的通行證。列寧同志今天要來這里開會,你千萬不能讓壞人混進來!」
「是,班長同志。」洛班諾夫行了個軍禮,「我以革命的名義保證,一定為列寧同志站好崗!」
太陽越升越高,到斯莫爾尼宮來開會和辦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農民,還有學生。洛班諾夫認真地檢查了他們的通行證。
人民委員會主席列寧來了。他一邊走,一邊在考慮什麼問題。
「同志,您的通行證?」洛班諾夫攔住了他。
「噢,通行證,我就拿。」列寧急忙把手伸進衣兜里拿通行證。
一位來開會的同志看到洛班諾夫攔住了列寧查通行證,就生氣地嚷起來:「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寧!」
「對不起。」洛班諾夫嚴肅地說,「我沒見過列寧。沒有通行證,誰也不能進去!」
列寧把通行證交給洛班諾夫。洛班諾夫接過來一看,,果然是列寧同志。他非常不安,舉手行禮說:「列寧同志,請原諒,我耽誤了您的時間。」
列寧握住這位年輕戰士的手,高興地說:「你做得很對,小夥子!你對工作很負責任,謝謝!」
他又回過頭來對旁邊那位同志說:「你不該責備他。我們就需要這樣認真負責的好戰士。革命紀律是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E. 列寧的故事簡短
1、列寧珍惜時間的故事
有一篇回憶錄,回憶一位同志向列寧匯報工作,列寧批准了他的計劃,並問道:「那麼你們什麼時候開始呢?」
「明天開始」那位同志說。列寧卻批評他說:「為什麼不今天開始呢:就是現在!」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列寧是非常珍惜時間的。
2、列寧釋放暗殺他的兇手
列寧遭到敵人的暗害有三次,其中二三兩次早有介紹,唯獨第一次聞者甚少。第一次是在1918年1月1日,列寧到某部駐地參加集會。
返歸途中遭到社會革命黨唆使的士兵的槍擊,汽車被打穿了好幾個窟窿,同車人受了傷,列寧卻安然脫險,兇手全部被逮捕。
當時,德國進攻新生的蘇維埃,關押在斯莫爾尼宮拘留所里的那些兇手就寫了信來,要求派他們到前線去。列寧是一個從不把個人的恩怨放在心上的人。
對信作了批示:「此案停止審理。人員釋放,派他們上前線。」於是這幾個人全力以赴,出色地完成了託付給他們的任務。
他們當中有兩人至今仍在俄羅斯為蘇維埃工作,還有一個人在搞文學研究,正准備發表有關這一事件經過的作品。
3、列寧打碎花瓶
有一次母親帶著列寧到姑媽家中做客。小列寧把姑媽家的一隻花瓶打碎了。於是,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小列寧因為害怕受姑媽批評。
便跟著其他孩子一起說:「不是我!「然而,母親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裡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
但是,小列寧向來是主動承認錯誤,從未撒過謊。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而是給兒子講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能主動承認。
有一天,小列寧突然在媽媽講故事時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乾的。」
聽說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安慰他,告訴他只要向姑媽寫信承認錯誤,姑媽就會原諒他。於是,小列寧馬上起床。
在媽媽的幫助下,向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從此以後,列寧沒有再說謊,長大以後,他也通過誠信這可貴的品質獲得了人民的支持。
4、列寧理發
十月革命勝利後的一天,列寧到理發館去理發。當時,屋子裡已經來了很多人。列寧一進門,便問誰是最末位的一位,意思是按照先後的次序等候。
等著理發的人都認識列寧,知道列寧日夜為國家大事操勞,每一分鍾都是極其寶貴的。於是急著對他說:「誰是末了一位這不要緊,現在空出位置來,請你先理吧。」
列寧回答說:「謝謝諸位同志們。不過這是要不得的,應該按班次和守秩序。我們自己訂的法律,應該在一切瑣碎的生活里去遵守它。」
列寧一面說著,就一面找個椅子坐下來,並從衣袋裡掏出一張報紙看起來。等著理發的人們看到列寧態度很堅決,再沒有說什麼,都以敬佩的眼光看著自己的革命領袖。
5、列寧戒煙
列寧上大學時開始吸煙。列寧的母親是醫生的女兒,她懂得吸煙的害處。她對兒子吸煙上了癮感到很傷腦筋,曾多次叫列寧戒除這一不良嗜好。
開始,列寧面對著母親的勸告只是微笑著說:「媽媽,我是健康的,吸這點煙不可能造成多大的危害。」母親疼愛兒子,她想了許多辦法叫兒子戒煙,可都沒有效果。
後來,她終於想出一個好辦法。有一次,母親對列寧說:「孩子,我們是靠你父親的撫恤金過日子,撫恤金是不多的,每一樣多餘的花費都會直接影響到家庭生活。
你吸煙雖然花費不多,但日久天長,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假如你不吸煙,那對家庭生活是有好處的。」那時,俄國的紙煙並不貴,母親是為了叫列寧不吸煙才這樣說。
列寧聽到母親的話,很受感動。他對母親說:「好好,您說的這些過去我沒有考慮到。好!從今天開始,我不吸煙了。」列寧說完,把口袋裡的煙掏出來放在桌子上,不再摸它了。
F. 你知道列寧的故事嗎
列寧八歲的時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媽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見到列寧都很高興,拉著他一道去玩。他們在房間里捉迷藏。列寧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隻花瓶掉下來,打碎了。孩子們正玩得起勁,誰也沒有注意,還是互相追趕著。姑媽聽見聲音,跑進來一看,花瓶碎了,就問:「是誰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說:「不是我!」列寧也低聲說:「不是我。」姑媽笑著說:「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來,只有列寧沒有笑。
回到家裡,列寧躺在床上不說話。媽媽問他為什麼不愉快,列寧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訴了媽媽。媽媽叫他寫信給姑媽,承認自己說了謊。
過了幾天,郵遞員送來姑媽是回信。姑媽在信上說:「你做錯了事能自己認錯,是個誠實的孩子。」
列寧怎樣作文
列寧在中學里學習,功課很好,各科成績都是五分,年年得到一等獎。他十七歲中學畢業的時候,還得了金質獎章。
老師指定的家庭作文,常常規定兩個星期交卷。許多同學往往拖到交卷前一天的夜裡,才匆匆忙忙地寫出來。列寧不是這樣,老師指定了作文題,他當天就動手。他先擬好作文提綱,接著就打草稿。他把打草稿的紙豎著對折一下,分成兩欄,在左邊一欄里打草稿,並且根據提綱的次序在草稿上標出號碼。在右邊一欄里,寫上許多引文,或者補充許多新的內容。快到交卷的日期了,他就根據右邊一欄的材料修改草稿,再寫在另外的紙上。最後,他把修改好的稿子清清楚楚地謄在作文本上。
列寧打草稿用鉛筆。他把鉛筆削得尖尖的,草稿上的字筆劃很細,又清楚又整齊。
那個中學的校長就是列寧的語文老師。他常常稱贊列寧的作文成績好。他對列寧的母親說,列寧作文肯用心思,考慮得很周密;寫的文章內容豐富,很明確,很簡潔。
G. 列寧的故事簡單的說一說
【列寧做家務活的故事】
革命導師列寧工作十分緊張、繁忙,但只要回到家中,他總是主動爭取多幹些家務活。
有一次,列寧正在工作室寫一篇講話稿,突然聽到岳母在廚房裡輕輕地對他夫人克魯普斯卡婭說:「麵包吃完了,喝茶都沒有麵包,該買了。」克魯普斯卡婭說:「我馬上就去買吧!」列寧聽到後,立即穿上外衣,從工作室來到廚房門口說:「要買麵包嗎?這應該我去。」他還埋怨克魯普斯卡婭不讓他參加家務勞動,說由他負責買麵包是早就安排定了的。列寧到附近麵包鋪把麵包買回來,然後回房裡繼續寫作。
【嚴格要求自己的列寧】
列寧總是注意保持作業本的干凈整齊。有一次,他不小心將一個 大墨點滴在作業本上。
雖然這一頁已快寫滿了,可他不願讓業業清潔整齊的作業本上留 下這個墨點兒。他將那頁紙扯下,補上一頁的,抄寫了才罷休。
列寧的作文經常受到老師的誇獎。老師給他打的分數,往往不是 5,而是5+。
每次作文,老師都在一兩個星期前把題目告訴大家。列寧馬上開 始准備:先找有關材料,,考慮好了,寫個提綱;然打草稿。
他把稿件折成兩半,在左半邊起草稿,右邊先空著。草稿起好右 半邊做補充、修改,者寫一些必要的說明. 不幾天右邊的一半也 快寫滿了。
等到交卷的時候,他的文章已經認真細致地修改過幾遍,自然又 充實又有條理。老師看了當然會滿意,所以給他打的分常常是5+。
【列寧領導蘇俄走上正軌】
革命勝利後,列寧當選為第一屆蘇維埃政府主席,他領導人民粉碎了帝國主義的三次武裝進攻和國內的叛亂,使蘇俄的經濟建設逐步走上了正軌。
【列寧的晚年】
列寧在晚年患了腦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論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列寧的全部著述達55卷,所以有人說他是一位多產的作家。1923年,列寧病情開始惡化,第二年不幸與 世長辭,終年5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