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列車上的故事作文

列車上的故事作文

發布時間: 2021-02-18 05:01:27

Ⅰ 題目是我與鐵路的故事的作文400字

我與鐵路的故事

由於求學和工作的緣故,我有著很多與鐵路揮之不去的記憶。這些年鐵路的變化恰如三十年改革開放的變化一樣日新月異。

記不得哪年第一次坐火車,但應該是從家鄉到吉林市的火車,還要在磐石的煙筒山轉車,當時要幾個小時的車程,因為公路客運的發展,現在鐵路客運已停了。當年去鄉鎮的火車還是木板的椅子,冬天

乘火車,冰涼的椅子簡直就是旅程的夢魘。

九八年剛過完春節,我和校友相約從老家去青島創業,半夜在梅河口候車。我們被通知要在候車室外出口處候車,隊伍排了很長。檢票員告訴我們,能上去車的就上,上不去的可以退票。等火車一來,人們一窩蜂的往上擠,我們都拿著行李,根本上不去火車,我的校友把他的箱子給我,他隻身扒著車門旁的扶手上了火車,我艱難的在混亂的人群中遞給他了我們的行李。這時列車員卻抬起了上車的梯子,我絕望地看著校友,心想,你先走吧。正當列車員關門時,校友指著我說,我們是一起的,車廂門開了,校友把我拉了上去,有人拽著我的衣服也上來了,這樣共上來三個,車廂里全是人,廁所都擠滿了人。後來我和校友擠到餐車,那裡花錢可以買座,五十元一個座,別人吃飯還得讓開,為了不讓別人搶去,沒辦法到吃飯的時候還得買他們的盒飯,那位凶神般的廚子賣票人手裡攥著大把的百元票子走來走去,飯吃完了,再交下段的五十元座位費。

那時到青島不是空調車,三十六個小時才能到,過道往往擠滿了人,車廂氣味很難聞,坐硬座身體都幾天恢復不過來,如果沒有座,更是凄慘無比,如果不怕腳臭,拳身在硬座地下,那就算卧鋪了。現在這段鐵路已換成了空調車,二十四小時就能到青島了,生活水平提高後,回老家就乘坐卧鋪了,有時還坐軟卧。以前濟南到青島要八個多小時,後來開了齊魯號,當天可以往返。

零八年動車組開通的那天,4月18日,很巧我從廣州去深圳,由於意外的原因,那天火車竟超時一個多小時,有人氣不過,當即打電話給報社,對報紙上宣傳動車如何快奚落一番,又找來列車長理論,列車長很年輕,沒有處理經驗,無法平息這些乘客的怒火,到站後,我們散去出站了,那幾位叫真的乘客追著列車長到辦公室處理去了。從前乘客對火車晚點都習以為常,現在鐵路條件好了,乘客卻越來越不滿足了。

現在京津的城際列車不到半個小時,聽說明年青島到北京只要四個半小時了,高鐵要在多個城市間開通了。每次乘車出差,都不禁要想起當年火車逃亡那段經歷,對比時代變遷,鐵路的發展,不禁感慨萬千。

Ⅱ 乘車的故事四百字作文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麵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麵包發起來了么。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下,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我們需要文明生活
六年級 王炳相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是,我卻給媽媽當了回老師,而且用我的實際行動影響我們全家。用媽媽的話說,我不僅改變了媽媽,而且通過改變媽媽,改變了媽媽周圍的人,包括她的同事。
事情追溯到前年冬天,天氣已經非常冷了。北京的冬天寒風凜冽,我們全家乘車外出看電影。因為奧運會官員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頭到處都擺著各色塑料花卉,冬日裡讓人感到了一絲暖意。我們在車里吃著零食,聽著音樂,愜意極了。快到東直門時,媽媽將裝有廢物的垃圾袋順著車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來不及。我要求爸爸把車開回去撿起垃圾,可媽媽說車已經無法返回,再說路上車那麼多,如果回去的話撞車怎麼辦?媽媽甚至說下次改掉也就罷了。可我堅決不幹,最後爸爸終於把車開了回來。媽媽找回了扔掉的垃圾。雖然耽誤了好多時間,但全家都認為我這樣的做法是對的。回家的路上,機場高速路兩邊的樹上掛著好多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進行了深刻的反省。
從此以後,我們全家人都以實際行動成為「講文明、護環境」的大使。上周,我們全家去爬香山,賞紅葉,帶了好多食物去野餐。野餐之後,大家分別將垃圾收好,背著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家裡再也不用我監督,都會自覺所為。媽媽更是用實際行動讓我感動。她經常會在公共場所將地上的垃圾撿起,扔進垃圾桶。
講文明、講禮貌,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有義務去幫助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學習文明、實踐文明。因為我們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成為強大的、高度文明的國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有一次,我在電視里看到歐洲文明古國德國,在號召全國人民講文明、講禮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禮儀。同時,舉例講了一個老奶奶經過馬路,路上雖然只有她一個人,但她依然等紅燈變綠燈才走。老奶奶回答說:「我怕樓上的孩子們看到後,以為紅燈是可以通行的。」我把這個故事送給所有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們,你們的言行對我們是多麼重要,當您有不文明的行為時,想想您的孩子吧!想想我們是古老的文明古國吧!
我要用親身經歷的這件小事告訴同學們,我們的言行也是可以影響改變大人的!不信你試試吧!讓我們都成為講文明懂禮貌的中學生吧!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強大。
===================================================================

文明禮儀伴我行
八年級 宮亞明
我國是禮儀之邦,素來講究禮貌。孔子以為「不學禮,無以立」;漢代賈誼則把是否講禮、守禮看作是人與獸的區別。在現代文明社會,講文明,懂禮貌,這種美德是應當得到大力弘揚的,因為它對於:「形成追求高尚,激勵先進的良好社會風氣」,「促進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廣大公民應順應時代的要求,自覺遵守,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文明公民。然而,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常有不講文明、不懂禮貌的現象發生。
比如,在公眾面前掏耳、挖鼻,甚至摳腳丫;聽他人講話時,東張西望,不屑一顧;上公交車時,蜂擁而上,爭搶座位,甚至大動干戈;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馬路邊便溺。2004年10月6日的《北京廣播電視報》就報道說:木樨地科技會堂東邊的馬路邊就成了計程車司機的露天廁所,以致於隔百十來米就能聞著味兒,居民意見很大。居民意見不可能不大,大白天,光天化日之下,沒遮沒欄的在馬路邊上說方便就方便,的確不文明。便溺者是方便了,但過往的行人就不方便了,不但行人不方便,假若讓外國人看見了,還不會恥笑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低,因為你的方便讓整個民族受歧視,受牽連,成何體統?對得起養育你成長的祖國母親?

================

英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說:「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養成習慣的一種大事。」這點,我們應向周總理學習,美國總統尼克松曾在他寫的《領袖們》一書對此作過評價。尼克松說:「周恩來的敏捷機智大大超過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領袖。這是中國獨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紀以來的歷史發展種種中國文明的精華結晶,他待人很謙虛但很沉著堅定。」周恩來的文明談吐、禮貌舉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氣質和風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寬闊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靈的生動體現。
看來,文明、禮儀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養自己美好高尚的心靈。從表面上看,文明禮貌是外在的,而實際上外在的形式下蘊含著內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講文明懂禮貌的人,是有著美好心靈的人,美好的語言來自於美好的心靈,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言為心聲」、「形為內現」。其次,要在實踐中用文明禮貌的道德標准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文明禮貌,重在表現。主要包括四點:①謙虛禮讓②談吐文明③舉止端莊④講究衛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點,也不愧為「禮儀之邦」的成員了。
德國著名文學家歌德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因為,禮貌是人類和諧相處的金鑰匙,只有擁有它才會有幸福、快樂。

文明,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
高一(1)班 鄧雪雯
千百年來禮儀之風傳承至今,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當今的社會,上到國家元首互訪,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從政壇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閃耀著文明禮儀的光輝。
當我們接觸一個人之後,常常會給他一些評語:「這個人素質高,有風度」;「這個人有教養,談吐文雅」;「這個人太差勁,連句客氣話都不會說」;「這個人俗不可耐,滿嘴臟話」;「這個人太邋遢,衣服皺巴巴,連臉也沒洗干凈」……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這樣的人,才會被人尊重,受人歡迎。
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有句老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說明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賴,在事業上才能獲得成功。周恩來一生鞠躬盡瘁,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視察工作,離開當地時總是親自和服務員、廚師、警衛員和醫護人員等一一握手道謝。周總理是尊重他人的典範,是青少年學習的榜樣。一些人認為,現代社會講個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禮儀沒關系,只要學習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現代社會的確尊重個人的選擇,自由度大了,然而對人的文明禮儀要求更高,因為文明禮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現代社會「大雅之堂」越來越多,誰也不會願意成為難登「大雅之堂」的人。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母親做好了飯沒告訴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飯前,必須先說一聲「那就不客氣了」。孩子每次離家或歸家都有一套禮儀規矩。孩子每次出門都要和父親、母親說一聲「我走了」,每次回家進門都要說一聲「我回來了」。日本孩子文明禮儀行為已成為他們的習慣。
在日本這個國家都有嚴格的禮儀習慣,更何況我們這個有著五千年文化的歷史古國呢。
現在,我們國家對文明禮儀越來越重視,比如推行文明禮儀操;出版《文明禮儀普及讀本》;開展「首都市民文明禮儀風采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一次我在街上,看見四個八、九歲的小孩正在把盲道上的自行車移開,他們額頭上的汗珠一顆接一顆地往下流,可他們無暇顧及。看到這一幕,我想任何人都會被他們所感動。這件事足以證明我國文明禮儀教育取得的成績。

我國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有著悠久的禮儀傳統。從古到今,代代相傳。隨著社會的發展,禮儀也不斷發展,並加入新的內涵,能給人以啟迪和力量。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更應該注重禮儀,倡導文明。曾經有過幾件事,讓我重新認識了禮儀的重要性。

在校園中,我見到過這樣一件事:幾個低年級的同學,穿著漂亮的花裙子,肩並肩有說有笑地走著,風兒吹動她們美麗的花裙子,猶如蝴蝶在翩翩起舞。這時,迎面走來一位老師,她們並不認識,但當這位老師走到這幾名同學身邊時,其他人都還是說笑,只有一位同學,恭敬地鞠了一躬,說了聲「老師好!」老師當然也很高興地回答了一句「你好!」,別的同學都沒吭一聲。等老師過去了之後。有的人說那個同學很傻,不認識的老師還給他鞠躬;還有的人說他根本是裝樣子,給別人看的。那個同學沒有反駁他們,只是說了一句:一個學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講禮貌!我在後邊聽了這句話很感動,感動那個同學的真誠。

一個人是不是懂禮儀有教養,要看他的言行。人的言行就像是一封無字的介紹信。人們通過他的語言、著裝、儀表和行為,就能判斷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一個人的形象美不美,不能只看他的衣著打扮,更要看他是不是講文明、懂禮儀。因為美好的行為和美好的心靈,是比外表美更重要的美。如果一個人衣著打扮很美,但行為、語言不美,也會使人感到他很醜。因此,要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首先要學會文明交往、禮貌待人。只有對別人尊重,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還有一件事,可以說它僅僅只是一個動作。在校園中,我經常看見徐靜老師見到地面上只要有垃圾,就彎下腰去,揀了起來,扔到垃圾桶里去。這雖然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動作,但是她以身作則,教導我們。她是老師,如果有同學看見了這位老師的做法,又怎會不佩服這位老師呢?說不定下次同學們也會這么做。他們也更會明白亂扔廢棄物是不文明的行為!我們應該讓校園變成一個到處都是文明的,一個「沒有污染的世外桃源」。

我身邊的禮儀故事就像圖畫一般的在腦海里游動,感動時的美麗難以言喻。歲月如一條悠悠不肯回頭的小河,能夠沉澱河底而不被沖走的貝殼便是那生活中的一件件禮儀故事。珍惜一枚枚貝殼,小河會因此而煥發光彩。

做一個講文明的人

如何做一個講文明的人其實做一個講文明的人很簡單,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道德也許是一張紙的厚度,也許是一點耐心的等待,也許是一句善良的問候,更也許只是一個微笑。一言一行總關情,在不經意間,我們傳播著熱情,尊重,關愛和友誼,這就是講文明。這點點滴滴的贊美和欣賞,如甘霖似雨露,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想必每個人的父母和老師都曾經告訴過你們,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做人。做人就是做一個講文明的人。人要是不講文明,再富也會變成窮人,官再大也會被貶成平民。有些人以為做一個講文明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很簡單。做一個講文明的人,就是要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關愛他人 ……
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煙台旅遊,我們一到煙台,放好行李之後就坐公交車去海邊玩。在公交車上我看到一位老奶奶沒有座位,正准備給老奶奶讓座,這時,有個比我小一點,大約七八歲的男孩走到老奶奶身邊,把老奶奶扶到他的座位上,那個老奶奶對小男孩說:「好孩子,謝謝你!」
今年5月12日,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8.0 極大地震。人們給災區人民捐錢、捐物、獻血,有的人還領養了災區的孤兒,還有的人到災區去當志願者。特別是一些可愛的救援人員和醫護人員,整日整夜地忙來忙去,顧不上休息。那些為災區人民運送救援物資的航空人員和司機更是忙不過來,有的一天只能休息兩、三個小時。他們的這種愛心和道德多麼值得人們尊敬啊!!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做一個講文明的人吧!
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啟迪莘莘學子去不斷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蘊、幽雅的談吐、得體的舉止,才能稱得上真正有內涵的美。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時光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禮儀,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禮儀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既是追求個人道德的完善,又是公眾利益的維護,公共秩序的體現。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關於偉大的領袖列寧的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已走了一半。那女工見是列寧,先是一驚,然後趕忙退回去給他讓路。列寧卻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還有一個故事,是在澳大利亞總理霍克就任期間,有一次在一家商場內,霍克與一位老人就養老金問題發生爭執。霍克一時沖動,罵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傢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舉行記者招待會,就自己不文明的語言,公開向這位老者道歉。他說:「那天我非常煩惱,但這不能成為我 使用那種措辭的理由。如果我確實傷害了他的話,我願意就此向這位先生道歉,請他寬容我的不遜。」

聽了兩位名人的故事,你是否為他們而感慨呢?千萬不要以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因為那樣你就大錯特錯了。我們不但要有講文明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禮儀的民眾。
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文明環境,就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正像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首先我們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分辨是非善惡、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還是那就話:「文明禮儀我先行」自身的素質提高了,我們整個校園的素質、整個城市的素質、整個中國的素質才會在真正意義上進步與提高。

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啟迪莘莘學子去不斷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蘊、幽雅的談吐、得體的舉止,才能稱得上真正有內涵的美。希望文明禮儀從所有的同學做起

Ⅲ 公交車上的故事 作文

有一次,來我乘公交車自去購物街玩,心裡非常高興。
坐過三站的時候,我看見一位年過五十的老奶奶,本想讓座,但是,屁股就如被膠水粘住一樣,站不起來了。就在這時,一位二十歲出頭的姑娘站起身,對老奶奶說:「您坐吧,我讓座!」老奶奶笑了笑,坐下了。我心裡和嘴裡彷彿喝過醋一般酸。我心裡一陣慚愧。我腦中閃過一句話:「人們是互相關愛的,讓座吧!」我看著窗外,心裡暗自的說,快到下一站吧。
終於,第四站到了,我心裡異常高興,上來了一位孕婦,我想了想,離佳樂家不遠了。便起開身,說:「姐姐,你懷孕了,請坐吧。」這位姐姐對我一笑,說了聲:「謝謝。」我心裡如灌蜜了一般,一陣甜蜜。到站了,我回想起剛才發生的事,我還是「呆」了一陣,「呆」完了。我整理好衣裝,向佳樂家出發了!

Ⅳ 公交車上的故事作文2oo字

公交車到站了,一位拄著拐杖的大哥哥艱難地上了車,公交車上的故事作文.原來他的腳受了傷.坐在門邊的老奶奶見了連忙扶了他一把.小明見大哥哥沒有座位,就站起來說:「大哥哥,這個座位讓給你吧.」 坐在小明前面的小紅立刻裝作沒看見,忙用書擋住了視線.大哥哥感激地說:「Thank you!」 公交車開動了,突然,小明一個趔趄,摔倒了.全車的人把視線都投入到小紅身上,小紅心想:我比他大這么多都不讓座,別人會怎麼看我呀!真是太慚愧了!想到這里,他忙站起來讓小明坐.大家向他投來了稱贊的目光,小學三年級作文《公交車上的故事作文》.公交車上的故事作文200字小學生作文

Ⅳ 公交車上的事 寫一篇作文500字

我想在人生的道路上,大家都會遇到許多事情,不管是大事、小事、好事、壞事,其中都有那麼幾件讓你難忘。
記得兩年前發生在公交車上的一件事,使我終身難忘。
有一次,我和媽媽在公交車上,當我們上車已經走過幾戰後,上來了一位老爺爺,他拄著拐杖,身體不停的晃悠,頭發有些花白年齡大概七十多歲。我看見後很想讓那位老爺爺做著歇一歇,可是我和媽媽也沒位子坐,所以我把目光投向售票員,希望它能勸說別人給老爺爺讓座,可是他沒有說。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沒人讓座,我當時急了,老爺爺站的那排一共有四個位子,其中三個位子上是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另一個位子上做的是一個抱著孩子的阿姨。那個阿姨是可以原諒的,可是那三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就不應該了,因為他們完全可以把自己的位子讓給老爺爺。最可氣的是坐在第一個位子和第三個位子上的兩個小夥子,其中一個看到老爺爺就把頭轉向窗外,不理不睬。另一個更可惡,竟然為了不給老爺爺讓座,閉上眼睛裝睡覺,好像沒事人兒似的。我當時火冒三丈,正准備跟那個叔叔理論時卻被媽媽攔住了,她說別人讓不讓座我們說他們也不聽呀!我沒辦法,只好眼睜睜的看著老爺爺站著了。最後,那個抱著孩子的阿姨要下車了,對老爺爺說:「大爺,您來坐吧!」老爺爺眉開眼笑地說:「謝謝你了,姑娘!」看到這一幕時,我的心終於放下來了。
回到家後我在想,我們中國傳統的高尚品德,為什麼會在這一代就消失了呢?

Ⅵ 公交車上的小故事 作文

公交車上的小故事

建蘭路小學六年級一班虎鵬亮一天中午,張磊興奮得告訴我:今天全市電車免費乘坐。於是,我立即跟著他跑向了車站。當我們到小西湖玩夠了後,便想回家了。於是我們又急急忙忙乘上了另外一輛車,並又趁機打上了游戲。車開了,正當我們聚精會神的玩著游戲時,一位售票員打扮的阿姨過來了,「幾位小朋友,,請你們補票。」什麼?當我一眼瞄到「公交車」這三個大字時,頓時覺得好似五雷轟頂,一下子跌入了萬丈深淵。一時,自己是欲哭無淚了。唉!都是貪玩惹得禍。身上沒錢吶,只好結結巴巴地向阿姨攤了底牌:「阿姨,我們只想做電車玩一會兒,結果上錯車了,我們……我們……都……沒……沒帶錢呀。」「沒錢,哼!沒錢做啥車?啊,你們倒是說話呀!」阿姨盯著我和張磊,不依不饒的咆哮著。這時,車內的一個乘客有點不耐煩了,說:「算了,算了,兩個小孩子嘛,繞了他們這一次吧。」利己,車內許多乘客也附和著說:「也是,不就是兩元錢的事嘛。」「對了,跟小孩子較什麼真兒呢?」也有說我們的:「你們可再不敢這么瘋玩了。」我倆使勁的點著頭,羞得無地自容。「算了算了,快開車吧。」售票員阿姨也作順水人情了,「下不為例啊。」我心中湧出一股熱流,一陣溫暖,還有一種感激。心想:這個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啊。

雖然,我們逃過了這一劫,可我們牢牢記住了這個教訓:再不能馬馬虎虎幹事了。

Ⅶ 公車上的故事,作文300字~500字

瞧他一身樸素的打扮,毛巾掛在肩頭,手裡拎著兩個大麻袋。這完全是一副農民工的樣子,可正是這位平凡的農民工,卻作出了令我震撼的一幕。

正當我背著書包上車時,他緊跟在後。我能清楚地聞到從他衣領子里散發出的汗味,豆大的汗水從他頭上往下淌。

「師傅,多少錢一趟?」農民工一邊問,一邊吃力地拎著兩個大麻袋。

「兩塊錢。」公交車司機瞟了他一眼。

等他上了車,門關上了。車子緩慢地行駛著。等啊等,我終於搶到了一個座位。我坐過去舒了一口氣,休息了一會兒,便玩起了手機游戲。可那個農民工,因為身邊的兩個大麻袋,所以身子東倒西歪的,讓人看了膽戰心驚。

過了一會兒,一個帶著孩子的婦女和一位老奶奶上來了。正好,農民工前面的人下車了,可他並沒有坐,而是笑著對旁邊剛剛進門的婦女說:「大姐您坐吧!抱著孩子肯定累了!」「哦!那太謝謝你了!」那個婦女點了點頭說道。「嘿嘿,沒什麼。」農民工撓了撓頭。

當時我就被震撼了,農民工等了那麼久的位子,竟讓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人!而且這么冷的天氣里,他都已經「汗流浹背」了!可我,自己玩著游戲,而身旁的老奶奶正喘著氣。我頓時低下了頭。過了一會兒,我對老奶奶說:「奶奶,您坐!」老奶奶笑著說:「謝謝你,小朋友!」「不用謝!」我擺擺手。

望著農民工那瘦小的身影,我為他贊嘆!

點評:文章對話構思巧妙、真實感人。

Ⅷ 列車上的偶然相遇作文600字

本學期高二課本中有一篇課文叫《列車上的偶然相遇》,講的是一個剛解放的黑奴的兒子,即作者的父親西蒙,面臨失學的危機後,無奈之中去列車上當服務員,與《星期六晚報》的出版公司的退休了的總經理博西先生相遇.父親的認真、不馬虎的工作態度獲得了博西先生的好感,父親得到了他的資助,從而改變了人生.這個故事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學生的素材,尤其是平時對學習敷衍了事的學生是生動的教材.於是我設計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問題,如這是一次怎樣的偶然相遇?博西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麼要幫助我的父親西蒙?課文從哪些方面寫父親的認真、執著?然後一一討論這些問題,尤其是我重點分析了文中有關我的父親的一些行動的描寫:父親不一會兒就在銀色的托盤里放了兩杯熱牛奶與餐巾,穿過擁擠的車廂,極為規范地端到這位男子面前.強調指出這是父親工作認真負責的具體的表現.而「極為規范」這四個字突出了這種精神.分析完後我再歸納文章的中心:人生的價值在於認真、執著和不馬虎.然後補充名言警句,如自助者天助,機會總是偏愛有準備的人等等,加以佐證,學生聽了之後,顯出了信服的神色:有的點頭贊同,有的說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我進一步啟發學生學習了這篇文章後有什麼啟示?要求圍繞文章的中心談談自己學習生活中的一點感受.學生們紛紛談了自己的體會,有的講自己上課總是注意力不夠集中,所以學習成績比較差;有的講自己的字寫得太難看,是不夠認真的表現;有的講平時對自己要求不高,只圖速度快,作業很馬虎,學了這篇文章後,覺得在學習上也應當有認真和執著的精神,只有這樣,在學習上才能取得的進步.聽完這些話後,我進一步啟發學生,實際上我們做任何事,都應當有認真和執著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最後,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寫一篇讀後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寫300字左右的體會文章.第二天,作業交上來了,盡管是第一次寫這樣的文章,但是,還是有許多同學寫很認真,寫出了自己的真實的感受.例如,有一個女同學是這樣寫的:我不是特別的聰明,但我相信我只要認真了,努力了,也會像作者的父親一樣有傑出的表現.在學習上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我一定不會辜負父母和老師的期望,以西蒙為榜樣成為一個有學問、受人尊敬的人.還有一個平時作業馬虎的男生工整地寫道:我們做事難免會遇到困難,而關鍵的是你怎樣去面對,怎樣去克服困難,我們一定要向西蒙學習,學習他的鍥而不舍持之以恆的精神.

Ⅸ 人生的列車的作文高中850

有時候我會覺得,人生就像一列火車,在一分一秒的流逝中,慢慢慢慢的,一直駛往自己也未知的終點站。
旅途中,會有無數的乘客踏上你的人生之旅。有些人從一開始就坐在車上,當你以為他們會伴你就這樣走向終點的時候,卻突然消失不見;有的匆匆的上車,然後在一個你意想不到的站台中,又匆匆的下車,突然到他們似乎從不曾出現;有人則在你以為不會再有人上車的時候,微笑著敲開你的車門……
無數的旅客。
遠遠多出你自以為能承載的重量。
每到達一個站台,會有一批乘客涌下去,然後一批新的旅客一擁而上,或者一個也沒有。並不是每個旅客都能記住與你同行的這段旅程,而你也無法記住踏上你的生命列車的每一個人。
那些旅客中,不是每個人都是憑票上車,不是每個人都擁有愉快的旅程。但這是他們到達自己終點必經的一班車。當他們如潮水般向你涌來,你無力抗拒。你甚至難以分辨出那些人將破壞你舒適的遠行。
但不管怎麼樣,列車一直飛馳著。
你的車廂里也許會滿滿當當,也許會空無一人。
沒有人會從發車時就坐在你的車上,然後一直陪你直到終點。
沒有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那列車,在別人車上停留過久,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這是無法強求的,我們總會有孤獨的時候。
你會看到自己最喜歡的乘客上了另一輛車,然後與你背道而馳,或者在前面的岔路,相互擦身而過。但有時候,你可以在另一個車廂,找出新的最佳乘客。
有時候,你並不知道自己能到達何方。眼前有無數的岔路,延伸到天邊,被地平線擋住你的眺望。每一段路,都會有不同的風景;每一條鐵軌,都將把你帶入不同的故事。你得做出選擇。
但是,不是每列車都能安然到達終點。有一天你可能驚恐的發現,車上已沒有足夠的燃料讓你繼續奔往前方,或是前面的路已塌方。你只能無奈的停下,看著車上的乘客們一個個下車,最後只留下空盪盪的車廂。
你的旅程戛然而止。你只能永遠的留下來,守望著想要到達的方向。
從此再聽不到歡聲笑語。只有其他列車駛過時鳴起呼嘯的風聲,哀悼著你,和你車輪下那雙同樣寂寞的鐵軌。

Ⅹ 列車上的三種人作文

04年 暑假,我參加了省教育雜志社組織的《時代》小記者「北京,我來了」夏令營活動。當我坐上赴北京的列車時,被車上那些孜孜不卷的讀書人所吸引。從車廂的這頭走到車廂的盡頭,均可遇到許多的讀書人。
也許是在火車上的時間太長,覺得有些無聊,是人們讀書的主要因素。這也給我熱愛生活的雙眼帶來方便,我享受這種觀察和體驗的過程。我發現,人們只要讀起書來,車廂內就顯得特別安靜。我覺得這種安靜真好,一個人靜靜地沉溺於自己的書里真好
我愛讀書,看書,也愛看別人讀書。
最先入眼的是人們的讀書姿態,主要有三種姿態:一是坐讀,二是卧讀,三是躺讀。
坐讀顯得最有精神。人們的精神狀態極佳,大腦攝取慾望最強烈的緣故,多選坐讀。它最朴實,最親切,想讀什麼就讀什麼,不賣弄,不作秀,不裝摸作樣,一心一意、專心致志,默默地吸取書中的養分。有讀書刊雜志的,有讀文學作品的,有讀古今中外名著的,車廂雖小,但不雅於圖書閱覽室。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兩眼不觀窗外景的情景在這些讀書人中
充分體現了。
卧讀最是享受。記得北方有句俗話:「好吃莫如餃子,好受莫如倒著。」好是好,卻沒有人把這兩好合為一好。躺著吃餃子,只有病床上的病號才這樣,然而許多讀書人就喜歡卧著。我也是,並深受鼓舞。到家便從網上找到一則報道,認為卧姿可使腦中血暢,有利於思考,真叫人高興。據觀察,人們在卧讀時通常很舒暢,隨著列車有節奏的聲音,人們才顯得悠閑自得。
躺讀最有味道,或靠著棉被,或靠著枕頭,斜身一躺,這樣很容易進入角色。尤其是看那些纏綿悱惻的故事,常常是擁書而眠,時不時就會呼呼入睡。有時嘴角邊還掛著微笑,有時嘴角直淌口水。
列車上的讀書人各種各樣,從他們讀的內容和神情更容易透露出其職業、身份、氣味、心態等。前年去桂林的列車上,看到一位四十開外的中年男子,躺在卧鋪上看一本雜志,邊看邊露出絲絲笑意。經攀談了解到他是一位種植花卉的土專家。因此看別人讀書,也是讀書,讀活書,連人帶書一起讀,悄悄的讀,不礙事的讀,這也是坐車出遊的 一大樂趣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