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李四光的故事有哪些
Ⅰ 李四光的故事有哪些
1、李四光在上學的時候,他的老師就覺得他有很多天分。一天,上對對子的課時,老師出內了一道題:獨容角獸。同學們一見就蒙了,有說大馬蜂的,有的說是小壁虎,還有的說是大老虎。各樣說法莫衷一是。這時,李四光想了一會兒說比目魚,同學們鬨堂大笑,老師點了點頭。他的說法也不是沒道理,因為比是成對的意思,和獨相對。
2、李四光還是個會隨機應變的人。他的原名並不叫李四光。他為什麼會改名呢?事情是這樣的。在一次考試中,他無意中在名字一欄里寫上了自己的年齡十四,他把「十」改成了「李」,心想:叫「李四」太不文雅了。於是,他開始四處張望起來,找呀找,忽然他看見了一塊牌匾上「光明正大」四個字。一想,就叫李四光吧。
Ⅱ 地質學家李四光的故事。故事故事有哪些
地理學家李四光的故事比較多,地質學家,他主要是了特特中國,中國地質組,比如專石油等等,他的故事非常
Ⅲ 李四光的故事
《奇怪的大石頭》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小時候,他喜歡和小夥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每次他都受藏在一塊大石頭的後面。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聽到小夥伴的腳步聲,他就悄悄圍著大石頭躲閃。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夥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時間長了,他對這塊大石頭發生了興趣: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李四光跑去問老師,老師想了想,說:「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我小的時候它就在那兒了。
「是誰把它放在哪兒的呢?」
「聽說天上常常掉下來隕石,也許它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吧!」
「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為什麼沒卧進土裡去呢?」
「這我可說不上來了。」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爸爸也說不清楚。
這塊突兀的大石頭到底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沒有一塊石頭呢?這個問題李四光想了許多年。直到他長大以後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後來,李四光回到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他終於弄明白了,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經過進一步的考察,他發現在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動的遺跡。他的這一研究成果,震驚了全世界。
Ⅳ 李四光的一個小故事20個字
李四光在農村生活了近14個年頭。從五六歲起,他就在父親教書的私塾里讀書,還要幫著母親打柴、舂米、推磨、提水……,艱苦的生活培養了他刻苦奮斗的精神和倔強的性格。
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之後,洋務派興起,湖北辦起了許多新學堂,以講新學而標新立異。李四光被深深地吸引,他隻身前去投考,以優異成績被錄取。
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並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
他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
(4)了解李四光的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李四光的科學成就,大致可分兩個階段,1949年前由於舊中國歷史條件的限制,他側重地質基礎學科的研究;1949年後,在繼續重視基礎研究的同時,根據國家需要集中精力,積極開拓應用研究領域。
李四光建立的地質力學,是把力學理論引進到地質學的研究中,即用力學觀點研究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規律。他認為,地球表層的各種構造現象都是地殼運動的產物。地殼在運動中存在,必然有一種力量在起作用,這種力就是地應力。
岩石在地應力作用下會形變,由於各種岩石性質不同,產生的構造形跡也不同,依照構造形跡的力學特徵和組合形式,可以追索力的作用方向和方式,進而探索地殼運動的方向和起源。這是一項研究地殼運動的新方法。它把力學和地質學密切結合起來,開辟了一條解決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問題的新途徑。
Ⅳ 李四光的小故事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學習成績優異被選派到日本留學。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孫中山贊賞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紀這樣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氣。」還送給他八個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1910年,李四光從日本學成回國。武昌起義後,他被委任為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議,後又當選為實業部部長。袁世凱上台後,革命黨人受到排擠,李四光再次離開祖國,到英國伯明翰大學學習。1918年,獲得碩士學位的李四光決意回國效力。途中,為了解十月革命後的俄國,還特地取道莫斯科。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接到密令,要李四光公開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新中國的政協委員職務,否則予以扣留……
從1920年起,李四光擔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擔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後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會長。他帶領學生和研究人員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跡遍布祖國的山川。他先後數次赴歐美講學、參加學術會議和考察地質構造。
1949年秋,新中國成立在即,正在國外的李四光被邀請擔任政協委員。得到這個消息後,他立即做好了回國准備。這時,倫敦的一位朋友打來電話,告訴他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開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政協委員職務,否則就要被扣留。李四光當機立斷,隻身離開倫敦來到法國。兩星期之後,李夫人許淑彬接到李四光來信,說他已到了瑞士與德國交界的巴塞爾。夫婦二人在巴塞爾買了從義大利開往香港的船票,於1949年12月啟程秘密回國。回到新中國懷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了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他雖然年事已高,仍奮戰在科學研究和國家建設的第一線,為我國的地質、石油勘探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Ⅵ 李四光的事跡有哪些
你好,李四光是我們現代地質力學的奠基者,他的一生做出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把自己的青春和所有的才華都奉獻給了國家,他是一名優秀以及偉大的科學家,我們會永遠記著他的名字,為他光榮的事跡點贊之外,我們更應該學習他身上的科學態度,對工作嚴謹的作風,還有他那無私奉獻的精神。
受到他的教育影響很多才子後來也都有不錯的成績,為後來開展地質研究工作不斷地輸送人才,所以李四光為教育事業也做出了很多奉獻。
Ⅶ 李四光名人故事有哪些
[李四光的故事]
14歲那年,因他學業優秀,被保送去日本學習。在填寫出國護照時,他把年齡「十四」誤填入姓名欄里。怎麼辦?李仲揆靈機一動,把「十」加幾筆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氣了;又在後面加了一個「光」字。從此,他開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時候,家裡很窮,兄弟姐妹7人,爺爺又卧床不起。父親是教書先生,收入微薄,媽媽一人種田,日子很艱難。李四光排行老二,年歲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時看到媽媽一人幹活,心裡難過,就千方百計幫助媽媽幹活。天剛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裝得滿滿的;上山砍柴,總要挑得滿滿的才回家。
李四光從小愛動腦。他幫媽媽舂米,用腳踩踏板,人小踩不動,他動腦筋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當腳往下踩時,同時用手使勁拉繩子,這樣石杵就動起來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夥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鬧取樂,半天只能采幾節斷藕帶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幹,他先順葉踩到藕,再用腳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後依著它生長的方向一點點把泥踩去,收獲一根根完整的鮮藕。
後來,李四光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官辦小學堂。考試發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學堂,他勤奮攻讀,刻苦鑽研,成為小學堂一位優等生。14歲那年,他被學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學期間,他對地質學發生了興趣,立志探索地質構造的奧秘。
幾十年來,他在地質構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質力學的構造理論,並用這個理論去尋找石油天然氣資源、礦產,預測地震,開發地熱,在中國地質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