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美德少年的故事
㈠ 美德少年事跡簡介
我叫彭釗,今年13歲。是第三中學初一(4)班的一名學生,也是初一(4)班的班長。「為集體盡職,為夥伴服務」是我的工作宗旨。我出生在醫生世家,接受長輩善良淳厚,樂於奉獻的熏陶,得到了心靈的洗禮,養成了良好的品質。我沒有特別的人生際遇,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我天性至真至純,追求盡善盡美,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實,集中的展現新時代初中生應該具有的美德,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綻放,受到老師,同學以及認識我的人的喜愛。
我能夠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懂得遵紀守法,熱愛集體,助人為樂。在學習上勤學善思,那隻不過是一部分而已。作為一班之長,深知肩上的責任重,一方面,對老師交給的任務總是積極認真地完成,如每天的收發登記作業,檢查學生作業。檢查紀律衛生等情況忙得不可開交。但是我任勞任怨,經常是「早出晚歸」。
我自小學一年級開始一直在同學中有很高的威信。我和許多同齡孩子一樣熱愛學習,熱愛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良好的興趣,開闊的視野,刻苦的努力,為我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平時我博覽群書,每天讓自己徜徉在書的海洋,每當其他學生沉醉於玩耍,我卻默默的伏案閱覽或解題,在家有時候很晚還在看書,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各個方面變得越來越出色。在學習上,我有一股鑽勁,從不向任何難題低頭。能學好書本知識,充分利用課堂四十分鍾,對老師所講的內容,進行及時理解、消化和吸收,課後獨立完成作業,做到每天任務當天完成,保證與老師所教內容同步,並給新知識的學習留有自學的空間,這樣學習起來會更加的輕松,所以我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在學校里,每位同學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喜歡看見同學們燦爛美麗的笑容,於是,每次誰有困難,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的,都會找我幫忙,我也盡力幫助,在班裡我的書包是最沉的,為什麼呢?因為我不僅把所有的課本和練習冊都帶上,還要多帶些練習本,筆,橡皮,甚至素描紙,宣紙我也把家裡所有的都帶在身邊,另外還提著一個沉沉的手提袋裡面裝的是最大最全的英漢和漢語詞典,當上課時同學們缺這少那的時候我的書包就是百寶箱了,我可以盡可能的去幫助同學們,媽媽老是心疼的讓我不要拿那麼多東西了,可是我想我離家比較近,我帶的學慣用具全了就可以方便其他同學使用了。
學習上優異的成績成為我幫助同學的有利條件,我對同學們真誠,熱情,無論誰來問我題我都給他詳細講解,沒有任何保留。有些優秀生不願與差生交往,但我認為差生同樣有許多優點值得我學習。正因如此,我在班裡的人緣極好。我從不與人斤斤計較。無論誰有困難,我都會伸出援助之手。
現在的孩子在家裡都是個寶,我也不例外。但我從不與別人攀比物質,也從不提出非分的要求,增加父母的負擔,不比物質比精神,我選擇用人格魅力來得到他人的贊賞。我是一個遵守公德、樂於助人、善良的男孩。在騎車行進的路上不僅自己自覺地遵守交通信號還要求爸媽和自己一樣執行,這已經是我的習慣了。無論走在哪裡,我都不會隨意亂扔垃圾,更是看到垃圾便要撿起,這也是我的習慣。每一次在路上遇到乞討的人,我總會或多或少的給他們一些零錢,曾經也有人告訴過我那些人可能是騙子,但我總覺得那些人中總會有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我要幫助他們。還有一次看到奶奶家屬院門口設了一個捐款箱在為一名叫琳琳的生病小女孩捐款,看了她的病情介紹我感到她很可憐,於是就跑回家拿出了攢了好久的50元錢放在了捐款箱里。
我逐漸長大,在父母的影響下,我也努力成長為一個尊敬長輩,孝敬長輩的孩子。平時,每天吃完晚飯,我就主動洗碗,幫媽媽整理廚房。每到周末,做完功課,我都會打掃房間,或洗衣服、做飯。媽媽不讓我做這些家務,怕影響我學習。我總是笑笑說:「學習也要勞逸結合,做家務等於是休息嘛!」父母有時因工作或生活瑣事,心情煩悶,每到這時,我就用平時看到的一些幽默滑稽的笑話來逗父母開心。
有一次,媽媽生病在床,爸爸又上班,照顧媽媽的任務自然就落在我身上。我用冰塊敷在媽媽的額頭上給她降溫,又倒好溫開水,提醒媽媽按時服葯,早飯和晚飯也都是我一人承包。媽媽歉意地說:「釗釗,辛苦你了。」我自豪地說:「媽媽,『香九齡,能溫席』,我都十三歲了,照顧你們是我應該做的。」
在父母眼中,我是個勤勞乖巧的孩子,我從來無須讓他們為我操心,我更是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我看到爺爺、奶奶帶著老花鏡剪指甲很費勁,就用自己的零用錢給他們買了一個大號的帶放大鏡的指甲刀。姥姥身體不好,行動需要坐輪椅,我只要有時間就會推著姥姥去散散步,讓她享受一下陽光的溫暖。
成績代表過去,我的人生之路才剛剛起步,蜜蜂只有辛勤采蜜,才能釀出甜美的蜜糖,雄鷹只有勇敢的捕擊風雨,才能使自己的翅膀更加加強有力。大浪淘沙,方顯真金本色,風雪過後,更見青松偉岸。今後我會更加努力,為班級爭光,為自己的人生添彩,不辜負老師和家長的期望和厚愛。
㈡ 美德少年的故事
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版歲時,×月×日,值祖權父六十壽誕,賓客盈門。一盤酥梨,置於壽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長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問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獨小,何故?融從容對曰: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之道也!父大喜 .
華盛頓 櫻桃樹的故事
華盛頓砍了爸爸最心愛的櫻桃樹,由於勇於承認,爸爸沒有批評他,而且還贊揚了他高尚的情操。
㈢ 美德少年故事(徵文400字左右)
自古以來,樂於助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大家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版師。」這話一點都權不錯。媽媽是熱心幫助別人的人,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我也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
我們班有個女同學,和我是好朋友。她不但學習好,品質好,小提琴也拉得優美動聽。
在一次體育課上,老師讓我們兩個人一組做跳背。她不小心摔了一跤,把左手手腕骨折了,給她帶來了很多不便。上課的時候都沒有辦法拿起,班裡的同學都紛紛幫助她。
每節課課間時間我都會陪她去散散心。雖然那段時間我沒有怎麼玩,但是我從中感覺到真心的去幫助一個人是多麼的快樂。
中午她在學校吃飯,班裡的同學都幫助她打飯。放學時,同學也都爭著幫助她收拾書包,有時還會主動送行動不便的她回家。這么多同學的幫助下,她的健康很快就得到了恢復。老師也表揚了我們。在一次作文比賽上,她也將這件事情寫如了作文,說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我們這些幫助過她的同學。
幫助別人不僅使受助者得到了便利,自己也可以收獲一份簡單的快樂。只要每個人都在生活中奉獻愛心,世界就會變成一個美好的人間。
㈣ 求兩篇好寫讀後感的 美德少年的故事
今天,我讀了《二十七個美德少年的美德故事》。讀完之後我真是「百感交集」呀。
文中有許許多多令我感動的地方,其中我最感動的地方是一位小女孩的故事。
故事是說:有一個小女孩,從小就得了很重的病,但她酷愛寫作,特別是寫童話。雖然她身體不太健康,但仍然寫童話,把這個當成樂趣。
有一次,鄰床膽小的叔叔對她說:「把你的童話借我,行嗎?我想看了你的童話後我在打針時就不會疼了,可能還會笑呢。」「好啊。」她二話沒說就笑著答應了。
還有一次,有一個小男孩,他不聽話,家人管不了他,就帶他去了她的病房。小女孩當場用手給他寫童話。雖然小女孩的手一寫童話就會抖,但她還是認認真真地寫好了每一給字。就在她臨終前,她還對爸爸說:「爸爸,以後你能不能幫我捐款給那些貧窮的人?」他爸爸含著眼淚點了點頭······
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我心想:我一定要向她學習,做個開朗、大方、有愛心、有毅力的人。
美德少年讀後感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籍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素以「文明古都」、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我國勞動人民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而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文明禮儀處處可見,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所以我們要把文明美德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去。
有一次,我們家來了許多客人,而我卻沒有向那些叔叔阿姨們問好,對他們不理不睬,好像他們不存在似的。媽媽一看我這個樣子,趕忙對我說:「快向叔叔阿姨問好呀!」我含含糊糊地叫了一聲「叔叔阿姨好」便回到了陽台,繼續干我自己的事情。媽媽見我不甘情願,就過來數落我。我一開始覺得自己並沒有錯,所以還和媽媽頂了幾句嘴,不過沒一會兒便落了下風。我被媽媽訓得有些委屈淚珠在眼眶裡打著轉,彷彿一眨眼,眼淚就掉了下來,所以我趕緊出去招待他們。從這件事當中,我明白了:要講文明,懂禮貌,見到客人要問好。同時也知道了:文明就在我們身邊,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我認為,謙讓是最大的美德。謙讓這個詞語對人們即陌生又熟悉,早在很多年以前,我們的老師就教導我們要學會謙讓,隨著時間的流失,在我們的記憶里謙讓這個詞已漸漸淡忘了有些人認為只是表面上談談「紙上談兵」,實際也不用去做的,但他們錯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就要做大事,而小事卻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你都能做。
前進的路已經為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篇二:
我看了一部影片,是關於做好人好事的一部片子。影片中以一個個好人好事來告訴我們:雷鋒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你做了一件好事不是為了讓別人知道了後來好好誇獎你,而是為了幫助別人。
雖然我們還小,不能像吳菊萍阿姨那樣用雙手接住從頂樓掉下的孩子,也不能直接在現場像某些人一樣抓住小偷,但我們仍然可以做好人好事,哪怕是一種最卑微的方式,如:看見一張紙或香蕉皮便將它撿起來,這樣可以防止他人走過這里時摔倒,這樣也不是幫助了別人不被摔嗎?做好事不僅能讓他人受益,自己也能感受到做好事後快樂的滋味,正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這句話,至於做了好事後快樂的滋味如何,只有做了才知道。
大家都知道天道酬勤這個詞吧,意思就是勤勞的人上天一定會報答他。做人、做好事也是這樣,你做了一件好事,你就會多有一個朋友,多有一份收獲,就像你播撒一批種子,你就有一批收獲。
從現在起做好人好事吧,以善積德,以德養人,用好事塑造品德,用品德培養人生!!
篇三:
美德,是我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怎樣才能認識美德,並擁有它?這個問題不簡單,《美德少年》給了我答案。
《美德少年》教我們怎樣擁有美德,它分15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一個主題。內容有「我有好習慣」、「我們愛學習」、「尊重每一個人」、「微笑面對每一天」等。這本書從言行舉止、為人處世等方面,讓我們知道什麼是美德,怎樣才算擁有美德。
讀過這本書,我真正感受到了美德的重要性。一個人,不管身處什麼樣的環境中,只要他擁有美德,他就不會失敗,美德會幫助他。別人願意跟有美德的人交朋友,也願意幫助他。而且美德會感染人。就是說美德不僅能讓你成功,還能讓別人喜歡你,讓你周圍的人受益,豈不是很好。
《美德少年》中,偉大領袖的故事我最欣賞。他們從小就養成了好習慣,好習慣使他們能很好的為人處世,並且受到全國人民的愛戴。所以說好習慣對我們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葉聖陶爺爺說過,兩種習慣養成不得,一種是不養成什麼習慣的習慣,一種是妨害他人的習慣。為什麼說這兩種習慣養成不得?因為它對自己對他人都無益。這樣我也明白了,好習慣不僅對自己,對別人也有益。
說到底好習慣就是美德,有了美德,才有好朋友;有朋友幫忙,你一定成功。所以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從小養成好習慣,長大派上用場。
人生是條漫長的路,美德就是一盞指路明燈,燈光亮一些,黑暗就少一些,有了這盞燈,你就不再害怕旅途中的黑暗,重新看到前方的光明。
篇四:
今天我看了《美德少年伴我成長》這本書,其中有一篇深深地感動了我。
這篇是——天堂里,你還是老師,2008年5月12日,當災難來臨的時候,李佳萍老師立刻把門拉開,指揮學生逃生,就這樣,她拯救了一個又一個的寶貴的生命。可就在這時,教室坍塌了,李老師和六個學生一下子陷入了黑暗的世界,她的頭上流了很多血,但他們在黑暗中堅持了整整30個小時,李老師的聲音也越來越弱,感到自己快不行了,但她仍艱難地、一字一句地叮囑孩子們:「你們一定要堅持下去!」最後,五個學生獲救5個,而李老師和一個可愛的學生永遠地離開這個世界了。李佳萍老師用她的生命講完了她的最後一課。
看完了這篇,我眼睛濕潤了,在生死關頭,李老師用用勇敢和無私的心救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命,築起了一座愛的豐碑,而自己卻犧牲了,雖然她走了,但我相信在天堂里她還是老師。
篇五:
讀了許多美德少年的事跡,包括我們的書本上也學過一些,有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有願做人們螺絲釘雷鋒,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熱心公益活動的好少年---劉洪帆。
我知道他是位勤奮學習,心系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的優秀隊員。他的品德修養深受老師、同學和周圍人的一致好評。教師的掃把壞了,他便拿自己攢的零花錢買了一個掃把,同學的鋼筆沒有了,他拿自己的錢買了幾瓶墨水放在教師里,方便同學們使用。
在公共汽車上,他都是搶著讓座,學校里的活動,他都是很積極的參加活動每逢節假日,在社區的各個角落,經常能看到他撿拾垃圾的身影。低保老人的庭院門前,擦窗掃地更是習以為常。這讓我十分的感動。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美德少年,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現實生活中媽媽也常對我說樂於助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媽媽是熱心幫助別人的人,對我的影響非常大。她經常教育我要尊老愛幼,懂事聽話,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我都謹記著媽媽的教導。
休息日,我和媽媽去菜場買菜。過馬路的時候,看見對面有一位老奶奶右手拄著拐杖,左手拎著許多菜在往回家的路上慢慢地走著。
㈤ 關於美德少年的故事
孔融讓梨的故事最早應見《世說新語箋疏》:
續漢書曰:「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專孔子二十世孫也。高屬祖父尚,鉅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別傳曰: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
《後漢書·孔融傳》李賢注「《融家傳》曰:『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㈥ 我身邊的美德少年的小故事100字 新聞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駐地撫順發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命令內.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容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奮戰了七天七夜,被記了一次二等功.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摺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存摺上203元)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侍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卻捨不得喝一瓶汽水.
㈦ 美德少年故事,急求
孔融讓梨
華盛頓 櫻桃樹的故事
華盛頓砍了爸爸最心愛的櫻桃樹,由於勇於承認,爸爸沒有批評他,而且還贊揚了他高尚的情操.
㈧ 以《美德少年故事》寫一篇350字的作文
《美德少年故事》讀後感
星期天在家,我看了《美德少年故事》,我被文中那些小主人公事跡深深感動了。他們不但學習成績好,而且學校的各項活動都積極參加,在學校和老師的關懷和幫助下,在父母的疼愛和自身努力下,他們一直都很優秀,全面發展,時刻以高標准嚴格要求自己,激勵自己,現將他們的事跡概括如下事跡一;班長趙予倩主動提出願意與聾啞孩子於湛如同桌,因為他語言不通,為解一道數學題目講半天,班長耐心地比劃手勢,一字一句告訴他,直到他完全理解,她放棄了很多課余時間,在她的幫助下,他學習成績進步很大,他從內心感激這位班長,他敬佩她。事跡二;王思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 撿垃圾賣掉攢錢捐助希望小學失學兒童,幫助家庭貧困同學,小學六年他積攢了800元錢,這些錢他一分都沒捨得用,他的一隻書包用了六年也沒捨得換,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卻毫不猶豫拿出200元匯給了中國紅十字會,如今,收集塑料袋子在學校里形成了風氣。事跡三:愛心小天使華靈,常州市組織大,中小學生走進大別山,與老區貧困孩子開展結對幫扶活動,華靈成為義工聯最小的一名成員,他們為那裡學生送去書包,圖書衣物,他們相互交流學習體會,結下深厚友誼,在她的帶動下,學校義工隊伍不斷壯大。事跡四:馬麗娟同學樂於助人,同學們都願意和她交往,她每天做完作業,還要去大棚里幫父母幹活,有一天,她看見兩個小孩在河邊玩,誰料那個小女孩腳下打滑一頭栽進河裡了,她奮不顧身縱身躍入河中,,千鈞一發之際,一名打工者路過,聽到呼喊聲,調入水中,吧兩個孩子救了上來,原來馬麗娟根本不會游泳,在關鍵救人時刻她忘了這些,心裡想的就是救人。文中每一個主人公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他們小小年紀,卻以良好的思想品質優異的學習成績,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刻苦學習,品學兼優,遵守校規校紀,心地善良,孝順父母。一個好學生的標準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全面認識自己,提高自己,不斷在學習中增長知識,成為祖國有用人才。我將以文中主人公為學習的榜樣,成為新時代美德少年。
希望能幫助到你,手機提問請點擊右上角滿意。謝謝!
你的好評是我前進的動力!
㈨ 哪個給我發一篇關於美德少年的事跡(一年級),要求字數2000字左右。
爭做美德少年人人都想做一個美德少年,但美德少年不是人人都能當的回,只有注意幾個要點,才能答做成一名合格的美德好少年。
一、要懂禮貌。見到老師要主動問好,見到上級領導或教育局的老師來學校檢查的,要說「客人好」或「客人老師好」。放學後回到家,見到父母說「爸爸媽媽好!」,臨走時,要對父母說「爸爸媽媽再見!」
二、要學會努力。在學習上,要努力學習;在工作上,要努力工作;在事業上,要努力拚搏。
三、要學會在什麼地方摔倒,就在什麼地方爬起來。有人說過,第一次沒關系,第二次也沒關系,第三次就不能容忍了。
四、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養成預習的習慣,要養成勤讀書的好習慣,要養成認真寫作業的好習慣。
五、要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盡量一天要做的事要有規律。不要暴飲暴食,要勤洗手,講衛生。
六、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勤洗澡,勤換衣,講衛生,勤剪指甲,防止細菌入侵自己的身體,防止生病。
七、要懂得謙讓。在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孕讓一個座,在家裡讓弟弟妹妹,盡量把好東西留給他們,還要孝順爸爸媽媽和其他長輩。
只要你做到了以上幾點。嚴格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習慣,你就可以做一名合格的美德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