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愛國故事
Ⅰ 兩個愛國人物故事三十字左右。
清朝末年, 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版叫詹天佑。權
1905 年, 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 雙方爭執不下, 最後達成」協議」, 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 他們就什麼也不提供.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 說他自不量力,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說: 」京張鐵路如果失敗, 不但是我的不幸, 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 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 」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 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 和工人們一起吃住在工地, 細心勘探, 大膽試驗, 經過4 年艱苦的勞動, 終於成功地修築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
Ⅱ 我想找幾個愛國的小故事
1942年,侵華日軍為建成大東亞兵站基地,決意實施C號作戰計劃(晉冀豫邊區肅正作戰計劃),把摧毀華北抗戰指揮中樞的八路軍總部和129師作為攻擊重點,要「深入敵後抓捕敵首腦」,將朱德、彭德懷、劉伯承等首長皆列入「捕捉」名單內。為此,敵精銳的板垣軍團的兩個步兵聯隊,分別選拔100名士兵組成兩個「深入殺入組」,身穿八路軍軍服,先期進入根據地,在我方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深入太行腹地與我軍接近。而在這支部隊後面,還有3萬余兵力,從四面合圍八路軍總部駐地——山西省遼縣(現左權縣)麻田一帶地區。設在太原的日空軍基地,也調派多架轟炸機參與圍攻八路軍總部。
5月22日,彭德懷、左權發覺險情後,當即命令主力部隊快速跳出敵人的重兵包圍圈到外線作戰。然而,就在八路軍總部使用無線電指揮主力部隊轉移作戰時,日軍先進的電訊情報技術發現了這個密集向外發送電話電報訊號的中心,即刻以數十倍的重兵向麻田撲來,而此時八路軍總部已經空虛,大多為非武裝的機關幹部。
5月25日凌晨,最危急的局面終於來到,從太原飛來的日軍偵察機發現八路軍總部撤退的線路,大批日軍隨即尾隨而來。日軍距離彭德懷、左權所在的八路軍總部只有一個山頭遠,負責斷後的我軍開始與日軍接火。當日下午開始,八路軍總部開始從麻田向南轉移。
保護八路軍領導轉移的重任全部壓到了八路軍總部直屬警衛隊上,左權是這支部隊的指揮官。
「不要爭了,你們先沖過去,我負責斷後。」當天中午,一架日軍偵察機出現在頭頂,部隊的撤離路線已經暴露,彭德懷、羅瑞卿、左權等領導在一塊窪地召開緊急會議,因統一行動目標過大,指揮部決定分路突圍。撤退時,總部警衛連要護送左權先走,被他一口拒絕了。他說:「北方局機關和黨校那麼多同志需要我,我留在後面指揮,和大家一起突圍。
掩護撤退將軍戰死太行山
麻田當地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當年突圍過程中,左權完全有機會擺脫日軍圍困。護衛彭總突圍的總部直屬部隊連長唐萬成曾率部返回十字嶺接應左權,唐說彭總已經成功突圍,北方局及黨校的領導骨幹也已脫離包圍圈,左權斷後掩護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但是左權拒絕了部下的勸說,並喝令唐立刻回頭繼續保護其他總部領導,左權認為此時離開是失職。
左權將軍把最後一批散亂的同志集合到一起,並向十字嶺方向撤退。他手拿心愛的左輪手槍,一下沖到山尖尖上大聲喊道:「不要害怕,快沖啊,翻過山樑就安全啦!」日軍轟炸機再次猛烈轟炸山頭,一顆炮彈在左權身邊爆炸了,飛濺的泥土劈頭蓋臉揚了他一身。但他沒有躲避,甚至連腰都沒有彎一下。他站在高地上一直大聲喊著指揮突圍,完全將生死置之度外了。短短幾秒鍾時間,第二顆炮彈又向他射來,他的喊聲戛然而止,硝煙過後,他的身影也從山尖處消失了。
發現和處理左權遺體的是3名北方局黨校的青年學生,彈片擊中了左權的頭部,將軍的右手撫在腰間他最喜愛的左輪手槍上。學生們把左權的手槍取下,將遺體抬到了荊棘處,拿一床軍被蓋好,又在上面遮蓋了一些樹枝。
「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這是朱德總司令為悼念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壯烈殉國而寫的一首詩。
Ⅲ 5個真實愛國故事50或字。
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
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
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3)兩個愛國故事擴展閱讀:
愛國是公民必有的道德情操,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主要的部分。愛國是各族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
詹天佑 網路
華羅庚 網路
鄭成功 網路
楊靖宇 網路
王二小 網路
Ⅳ 幫我找2~3個愛國故事
文天祥和岳飛
文天祥,字宋瑞,號文山,1236年生於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富田村的一個地主家庭。其父愛讀書,也很重視孩子們的學業,設法聘名師就教。文天祥無論寒暑都要在貼滿格言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一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 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20歲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 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4天後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3年。
後來,蒙古軍兩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戰成都。忽必烈率東路,越天險長江與自雲南北上潭州(今長沙)的另一支蒙古軍合圍鄂州(今武昌)。南京朝野震驚,宦官董宋臣提請避兵遷都四明(今寧波),以便理宗隨時逃往海上。對此。文天祥僅以進士身分大膽上書直言:「陛下為中國主,則當守中國;為百姓父母,則當衛百姓。」請斬董宋臣以安人心。後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歸爭奪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賈似道秘密稱臣納貢後撤軍。
賈似道轉而謊報朝廷:「諸路大捷」,被加封衛國公,大權獨攬。繼而度宗即位,耽於酒色,賈似道欺上瞞下,國事益亂。文天祥奏疏無人理睬,只被派一閑差。 此後十幾年中,文天祥斷斷續續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後來又因譏責賈似道而被罷官。
岳飛幼年喪父,由母親養育成人。傳說其母透過在他的背上刺「盡忠報國」[1]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
1124年21歲從軍為宗澤部下,屢建戰功,嘗以八百岳家軍大破萬五金兵,聲名大噪。歷官御前忠武統軍、鄂州駐答諸軍都統制使、河陽等三鎮節度使。
1126年靖康之變,金兵攻破開封,北宋覆亡。1134年(紹興四年) ,岳飛首次伐金,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1136年(紹興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陽、洛陽,後因孤軍作戰而被迫撤回鄂州。岳飛在這次北伐中壯志未酬,寫下《滿江紅》。
1140年(紹興十年)春,金兀術南侵,岳飛出兵大破金兵,收復鄭州、洛陽,兵臨朱仙鎮(今河南開封南20公里),直迫金國首府汴京。岳家軍士氣高昂,高喊「直搗黃龍」。主和派秦檜向宋高宗獻計,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岳飛退兵前,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結果岳飛的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之後岳飛父子被秦檜以謀反罪名予以逮捕審訊,由於找不到證據而無審訊結果,最終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體莫須有(也許有)」),於紹興十一年(1142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風波亭被賜死。。
Ⅳ 兩個愛國人物故事,三十字左右。
清朝末年, 我國派出來了源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
1905 年, 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 雙方爭執不下, 最後達成」協議」, 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 他們就什麼也不提供.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 說他自不量力,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說: 」京張鐵路如果失敗, 不但是我的不幸, 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 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 」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 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 和工人們一起吃住在工地, 細心勘探, 大膽試驗, 經過4 年艱苦的勞動, 終於成功地修築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
Ⅵ 愛國的故事,5個
.
一、詹天佑修鐵路
清朝末年,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聰明好學,又立志為國效力。後來他學習工程技術畢業,回到了國內。可清朝政府對本國人才不信任,像修鐵路,就都讓外國人主持。詹天佑盡管有才幹,也只能當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因為他們知道這條鐵路在中國的戰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國,雙方爭執不下,最後達成「協議」,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他們就什麼也不提供。他們以為中國人離開他們肯定修不成這條鐵路。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對他不放心,說他自不量力,說他膽大包天,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說:「京張鐵路如果失敗,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和工人們一起吃住在工地,細心勘探,大膽試驗,經過4年艱苦的勞動,終於成功地修築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詹天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原來那些瞧不起中國工程師的英國人也表示對他由衷敬佩。
二、張作霖寸土不讓
張作霖對付日本人的辦法也別具一格,一次出席日本人的酒會,酒過三巡,一位來自日本的名流力請大帥賞字,他知道張作霖出身綠林,識字有限,想當眾出他的丑。但張作霖抓過筆就寫了個虎字,然後題款,在叫好聲中,擲筆回席。那個東洋名流瞅著「張作霖手黑」幾個字笑出聲來。隨從連忙湊近大帥耳邊提醒,「大帥寫的『手墨』的『墨』字,下面少了個『土』成了『黑』了。」哪知張作霖一瞪眼睛罵道:「媽那個巴子的!我還不知道『墨』字怎樣寫?對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嗎?這叫『寸土不讓!』」在場的中國人恍然大悟會心而笑,日本人則目瞪口呆。這個「寸土不讓」的故事也一直流傳到現在,正是因為這些生動活潑聽來過癮的故事讓張作霖的名字在東北的黑土地上家喻戶曉。
三、人民的好總理
1910年春天,12歲的周恩來進銀岡書院讀書,一次,校長在課問大家為什麼讀書時,周恩來慷慨答道:「為了中華之崛起!」這一誓言,此後貫徹在他的一生中,他為中華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四、愛國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五、李小龍
李小龍,在60年代時,國人地位不高,很多演員總是淡化自己的中國人身份,李小龍卻以身為中國人為榮,堂堂正正地說自己是中國人,最經典的一句話是電影《精武門》中的「中國人,不是病夫」,帶動了香港電影的一片愛國熱潮,我們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個時代的電影
六、八女投江
1938年10月下旬,東北抗聯四、五軍西征婦女團,在指導員冷雲帶領下,擔負著掩護大部隊轉移的任務,她們英勇抗擊日軍熊谷部隊的襲擊,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寧死不屈,最後毅然背著負傷的戰友,投入林口縣境內的兇猛暴烈,冰冷刺骨的烏斯渾河,為國捐軀,譜寫了一篇驚天地,泣鬼神的抗日史詩。電影《中華兒女》、《八女投江》都是根據她們的事跡拍攝的。1982年10月在林口縣烏斯渾河畔建起了「八女投江紀念碑」,上題「八女英烈光照千秋」八個大字。它背負蒼山,河水縈繞,其志銘記述了冷雲、楊貴珍、安順福、胡秀芝、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和李風善八位巾幗的英雄業績。她們最大25歲,最小13歲。
七、狼牙山五壯土
在抗日戰爭年代,為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越的八年抗戰。八年中,中國大地上發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涌現了千千萬萬民族英雄。狼牙山五壯士,說的是1941年,日本鬼子向河北易縣狼牙山地區進行掃盪時,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這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最後,這五位英雄在班長馬寶玉的帶領下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後來,為紀念他們的壯舉,編寫成了書,拍了《狼牙山五壯士》的電影。
八、王二小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盪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幹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創作了後來傳唱全中國的著名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50多年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跡和獻身精神將永遠鼓舞和激勵我們,他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九、張自忠,國民革命軍33集團軍總司令,率部多次於日軍血戰,曾取得過喜封口,臨沂,隨棗的戰役的勝利.後在棗宜會戰中殉國.
十、林則徐,禁煙運動,壯我中華.
十一、李宗仁,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抗戰時期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組織徐州會戰,冬季攻勢,棗宜會戰等正面戰場的重大戰役,取得過台兒庄大捷.有效的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十二、岳飛抗金
1.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范成大《州橋》:「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4.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陸游《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6.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7.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於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Ⅶ 提供兩個名人愛國的故事
愛國抄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襲,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
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
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
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Ⅷ 有關於愛國的小故事
1、鄭成功收復台灣
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台灣,經過9個月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離開台灣,台灣重回祖國懷抱。
2、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3、葉聖陶愛國精神
我國現代的教育家、文學家葉聖陶又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從五四運動直到1988年他生命終了的每個歷史時期,始終懷有一顆強烈而誠摯的愛國心。他主張喚起民眾,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他寫了大量愛憎分明的戰斗檄文,揭露和抗議國民黨的高壓統治。
4、愛國將領吉鴻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一家吉姓小茶館的後院,誕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鴻昌。對於鴻昌的父親吉筠亭來說,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張吃飯的嘴。吉鴻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歲,恰恰馮玉祥在河南招兵,於是他便報名參軍,從此開始了他一輩子的戎馬生涯。
5、數學家陳景潤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1979年在美國短期工作時,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寫出了新的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在這一研究中,他把最小素數從80推進到16,達到了當前世界上的最新水平。 國外朋友希望陳景潤在美國發表這一論文,他拒絕了,特意把論文用包裹寄回祖國。
陳景潤回國以後,有人問他是否聽說有人造謠他不回來了。陳景潤冷笑一聲答道:「聽說了,這怎麼可能呢?我是中國人,怎麼能不回來呢?」
Ⅸ 關於愛國的兩則故事簡介
、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鄭成功收復台灣: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4、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5、華羅庚回國: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歸途中,他寫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其中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回國後,華羅庚進行應用數學的研究,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Ⅹ 收集兩個愛國名人的故事,50字到200字以上。(急~~~!!!)
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
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
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鄭成功收復台灣: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
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4、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
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5、愛國將領吉鴻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一家吉姓小茶館的後院,誕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鴻昌。對於鴻昌的父親吉筠亭來說,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張吃飯的嘴。吉鴻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歲,恰恰馮玉祥在河南招兵,於是他便報名參軍,從此開始了他一輩子的戎馬生涯。
吉鴻昌自幼即以岳飛、文天祥等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誠懇,吃苦耐勞,恪守軍規,勇敢善戰,以致有「吉大膽」之稱,他率領的部隊則號稱「鐵軍」。到了1930年,也就是吉鴻昌35歲那年,被提拔為國民軍第22路軍的總指揮。
當時正值北伐戰爭之後,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虎視眈眈,可是國民黨借口「攘外必先安內」,拚命剿殺共產黨。這時吉鴻昌奉命攻打鄂豫皖蘇區,他在前線化裝成小爐匠進入蘇區,親眼見到共產黨的真實情況,覺得茅塞頓開,並為自己立定了目標:「投錯了門路,就拔出腿來!」
於是准備率部起義。不料蔣介石得到密報,很快解除了吉鴻昌的兵權,以「考察」的名義將他驅逐到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