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廉潔故事字多點

廉潔故事字多點

發布時間: 2021-02-18 02:38:51

Ⅰ 廉政故事 短一點 50字的

朱督學懸聯防後門
清朝有位姓朱的督學,清廉起正直。有一年到自己的家鄉浙江回臨考。為了防止同鄉走後答門,便大書一聯,懸於堂上:
鐵面無私:凡涉科場,親戚年家皆諒我。
鏡心普照:但憑文字,平奇濃淡不冤渠。

陳最峰題聯諷貪官
清代陳最峰在晉州(今河北省晉縣)為官,針對當時貪賄情形,
在衙署廳堂上自題一聯,雲:
頭上有青天,作事要循天理。
眼前是瘠地,存心不刮地皮。
這些官員的詩句與楹聯,為後世樹立了楷模。

Ⅱ 廉潔小故事50字

1.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2.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3.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錢太守」。

4.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5.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自己的操守。

廉潔,社會永恆的價值追求。

「不受曰廉,不污曰潔」。廉潔,作為一種社會價值取向,始終引領著社會向前發展,形成一種良性的追求。這種價值追求早在戰國時期便已出現,見屈原的《楚辭.招魂》:「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爾未沫」。隨後一直沿用,直至今天。

在發展的過程中,它也由個人的修養發展到對官員的道德要求,進而到今天早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的價值取向,一種社會的價值追求。已經深入人心,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形成的是一種具有約束力的道德准則,現在更是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法律准則。

(2)廉潔故事字多點擴展閱讀

廉潔,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楚辭·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爾未沫。」

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釋說:「不受曰廉,不污曰潔」,也就是說,不接受他人的饋贈的錢財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潔。

廉是清廉,就是不貪取不應得的錢財;潔是潔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態度;清楚一點的說,廉潔就是說我們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為,光明磊落的態度。

廉潔:不損公肥私;不貪污。廉潔」一詞,《辭源》上解釋為「公正,不貪污」。

漢代王充《論衡》中有「案古纂畔之臣,希清白廉潔之人」之句。

《辭海》上解釋為「清廉,清白。」屈原《楚辭》中有「朕幼清以廉潔兮」之詩。王逸注釋為「不受曰廉,不污曰潔」。東漢廬江太守羊續,為政清廉,自有高招。他把下屬行賄送給他的鮮魚,懸掛在大堂屋檐下,風吹日曬,幾天就幹了。

後來又有人送鮮魚給他。他指著干魚對來客說:「你還想讓我把魚掛起來嗎?」送魚的人只好悻悻而返。明代於謙十分欣賞羊續拒腐蝕永不沾的做法,特賦詩贊道:「喜勝門前無賀客,絕勝廚傳有懸魚。清風一枕南窗卧,閑閱床頭幾卷書。」

Ⅲ 廉潔小故事(150字以內)

1、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2、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3、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自己的操守。

(3)廉潔故事字多點擴展閱讀:

保持清廉作風:

保持清正廉潔,建設廉潔政治,就是要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保持一心為民、不謀私利的政治局面。只有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這是我們黨深刻洞察現實和歷史、國內和國外得出的科學論斷。

黨員、幹部要加強自律、慎獨慎微,經常對照黨章檢查自己的言行,加強黨性修養,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不論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都要做到慎獨慎微,始終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

Ⅳ 廉潔故事130字

記得有這么一個故事:在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人得到了一塊玉石,他將它獻給齊國的大夫子罕。子罕卻不肯接受。獻玉人對子罕說「我曾把這塊玉石拿給做玉器的工匠看過。工匠認為這是一塊非常難得的寶石,所以才敢拿來獻給您,可您為什麼不接受呢?」子罕說:「我為人處事以不貪為寶,你以玉為寶。如果我把玉石收下,那麼我們兩個都失掉了寶。我不收,這樣我們各人就有各人的寶石啊!」

這是發生在2600多年前的事,盡管它跨越了漫漫的歷史長河,但它卻如同一面清亮的銅鏡,折射出古人淡泊名利、廉潔奉公的優秀品德。同時,這個故事又從另外一個角度警示後人,無論金錢還是物質上的誘惑,都是可怕的。

中國建設銀行原行長王雪冰喜歡收藏珍貴名表,先後多次接受數人送予的款物,物品中多為名貴手錶,最終淪為階下囚;原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副董事長金德琴,侵吞公款,晚節盡失,鋃鐺入獄;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王益,為多名請託人謀取利益,索取、收受對方錢款共計摺合人民幣1196萬余元,被判死緩。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如果時間能夠倒流,相信這些人一定會知道清正廉潔有多麼重要。

先讓我們看看那些已經一失足成千古恨者吧!也許從他們身上會讓我們明白,保持節操一身、正氣滿腔的道德品質是多麼的重要!

也許有的朋友認為,我們只是吃點喝點,或收點小禮小品,根本犯不到這些貪官污吏的地步。但是要知道,只有「勿以惡小而不為」,才不至於「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呀!貪官也並非生來就是壞人。湖北省黃岡市委原常委、統戰部長操尚銀,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出身布衣貧,自幼講誠信。少年懷壯志,半世苦艱辛,與民謀福利,積極兼勤奮」。正因為他不拘小節,抵擋不住形形色色的誘惑,從接受吃喝到收受禮品,索要財物,一步步蛻化變質,結果是:「錢遮眼睛頭發昏,官迷心竅人沉淪。只因留戀名利地,終究淪為犯罪身」。他最終發出的感慨是:「忘其宗旨,觸其法律,悔其自己,傷其親人,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做其新人,以示後戒」。朋友們,這難道不能引起我們的深思嗎?拒絕誘惑,就是拒絕私慾和貪婪,就是拒絕腐敗和墮落。拒絕誘惑,需要的是浩然正氣,正氣浩然。有人說正氣是道德品質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聚集,是無私奉獻的旗幟,是真善美的化身,而我要說,它更是偉大人格的象徵,是卑微不失凌雲志,平凡猶有不可欺的骨氣,是邪惡之辱不低頭,大義凜然不畏懼的大氣,是一個人的精神氣,一個人的英雄氣。作為新時代的金融工作者,我們需要的正是這種骨氣,這種大氣,這種精神氣,這種英雄氣,這種大浪淘盡猶然閃光,穿過迷霧依然奪目的人格魅力!

昂揚不墜青雲志,下看金玉不如泥。朋友們,讓我們恪守「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的至理古訓,踏踏實實地做人,坦坦盪盪的處事。讓我們以「社興我榮,社衰我恥」為最高信條,認認真真對待每一項工作,乾乾凈凈對待每一筆業務。讓我們用浩然正氣,昂揚銳氣去拒絕誘惑,做一名無欲則剛、清正廉潔的金融衛士。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只要我們恪盡職守,視廉為寶,守身如玉,我們就一定能共同開創信合事業更加燦爛的明天!

Ⅳ 清正廉潔的小故事(50-100)

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當年在國務院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在國務院的會上,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1959年,在大躍進的氣氛下,水利部未經報告請示,在密雲水庫附近興建一座水利建設成就展覽館。有一天,在西花廳開會,總理突然轉過頭向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說:「錢正英,賀老總告訴我,你們在密雲水庫那裡修建一個相當高級的樓,有沒有這回事?」錢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覽館。」總理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輕聲地說了一句:「沒有想到你們也會辦這種事。」錢聽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心裡像刀割一樣難受。如果按現在某些幹部的想法,總理既未嚴厲批評,又未責成處理,既無紀委處分的威懾,更無丟官的危險,完全可以矇混過關。但在周總理偉大人格的感召下,錢回部後,立即在黨組會上作了傳達。

Ⅵ 100字以下的廉潔小故事

http://wxczb.jsfls.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3

懸鵝示眾宋體>
明時,周新擔任司法按察使後,一天,有人給他送來一隻烤鵝,他堅決不受,但送禮人已經搶先出門了。於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鵝掛在屋子後面,以後凡是送禮者,他就讓家人領著去看那隻已經風幹了的烤鵝。從此,再沒人自討沒趣了。

立檄拒禮
康熙19年,於成龍改任直隸巡撫。大名縣縣官遵循舊習,在中秋節前給他送了一份「中秋禮」。於成龍嚴詞拒收,還特地頒布了《嚴禁饋贈檄》,通報了大名縣縣官的送禮行為,並明令所屬官員,今後如果發現逢年私送者,「決不寬恕」。

棒打送禮
南北朝時,南朝的中書通事舍人顧協,雖位高權重,但為政清廉。他曾說:「送禮納賄,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門生因有事相求,送禮向他行賄。顧協怒不可遏,責令將這個門生重打二十大板,趕出了門外。
厚謝婉拒
宋時,劉溫臾在朝中身居要職,一個自稱他門生的人送給他一車糧草,劉溫臾推辭不掉,當即答謝回贈他一套華麗的衣服,其價值高於一車糧草的數倍,那人見達不到送禮行賄的目的,只好將糧草拖了回去。

東晉西征大將軍陶侃做潯陽縣吏時,曾主管縣衙魚肉及精美食品供應。有一回,他派人送一瓦鍋魚製品給母親諶氏。諶氏原封未動讓人退回,並附信一封:「你做縣吏,送給我公物,不但不能使我受益,還會增加我對你的擔憂。」她規勸兒子要公私分明,為政清廉。在母親的教導下,陶侃反思自己,改過自新,後來以政績顯著聞名於世。

妻勸夫廉

古時,東關臨池司馬孟宗在外做漁官時,因妻子愛吃魚,他便把腌魚寄給妻子。其妻卻將魚如數退回,並附言說:「你做漁官,卻把腌魚寄給我,別人如何看呢?」為此,她三年不吃魚,司馬孟宗從此也恪守清廉。

Ⅶ 廉潔小故事,100字到200字

1、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2、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 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3、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 錢太守」
4、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5、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 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 自己的操守。
6、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發 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系,結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 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於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 三百兩。
7、兩袖清風的於謙
明朝名臣於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 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 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8、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經過這里, 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 印券。」太監怏怏走了,回京後,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 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聽後,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Ⅷ 關於廉潔的小故事 字數一般

1、羊續:「懸魚太守」

東漢時,羊續曾多次任廬江太守,從不請托受賄、以權謀私。其府丞焦儉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見羊續生活太清苦,便給他送了一條活鯉魚來。面對這條「禮魚」,羊續左右為難。

無奈之下只好暫且收下。但等焦儉一走,他就讓下人把魚掛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這件事傳開之後,府吏們為羊續的高風亮節所折服,也都不敢禮賄他了。因此當地老百姓都敬稱其為「懸魚太守」。

2、袁律修:「五代清郎」

隋朝袁律修一生經歷了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隋5個朝代,官至尚書郎、太常少卿。為官50餘載,卻兩袖清風,連升酒薄禮也不收,人們皆呼他為「五代清郎」。

3、范景文:「二不尚書」

明代的范景文歷任兵部侍郎、工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等職。他位高權重,很多人來求他辦事。為杜絕紛至沓來的親朋好友求他,范景文特地在府門上寫下6個大字:「不受囑,不受饋」,故被百姓美稱為「二不尚書」。

4、陳濱:「苦行老僧」

清代古田縣人陳濱,居官清廉,政績顯著。他常對人說:「貪不在多,一二非分錢,便如千百萬。」後來巡撫湖南、福建。當官20餘載,獨身在外,沒有攜帶過家眷。

兒子想去探望他,竟苦於缺路費。在衙門里,他吃的是瓜果素菜,安於清貧,終生不變,受到百姓稱贊。康熙皇帝稱他為「苦行老僧」,此名不脛而走。

5、湯斌:「三湯道台」

清代嶺北道道台湯斌,為官多年,竟毫無苟取,堅持以清貧為本,每日以豆腐湯為餚,許多百姓便敬稱他為「三湯道台」。意思是說他:為政像豆腐湯那樣清廉,生活像黃連湯那樣苦澀,對世道人心像人參湯那樣滋補。

Ⅸ 廉潔故事(100字)左右

廉潔,自古以來就是做好官的標志。

明代有名的清官於謙就是一個廉潔奉公的人。他六十歲壽辰那年,當地許多人都送來了厚禮連皇上也送了一隻玉貓金座鍾。可於謙卻一一回絕了他們的禮物。

宋朝的包拯。當時,包拯在端州任職,那兒盛產端硯。一方端硯要經過千錘萬鑿才能生產出來。而當地一些官員不顧百姓死活,大量生產,上貢朝庭,以取悅權貴和中飽私囊。包拯自己也說:「能持端州方硯,可謂死南昌無憾。」可是,直到他離任,也未取一件。

民族英雄吉鴻昌將軍,在其短暫的一生中,不僅以其鐵骨錚錚、英勇善戰讓敵人聞風喪膽,而且還以其體恤民情、正直清廉令人們敬仰。 他把「做官即不許發財」7個字寫在細瓷茶碗上,交給陶瓷廠仿照燒制。瓷碗燒好後,他用卡車拉到部隊,集合全體官兵,舉行了嚴肅的發碗儀式。他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我絕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家父的教誨,做官不為發財,要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接著,他親手把碗發給全體官兵,勉勵大家廉潔奉公。當時吉鴻昌在西北軍馮玉祥部下任營長,只有25歲。自此,吉鴻昌就將那隻寫有「做官即不許發財」的細瓷茶碗帶在身邊,用它作為一面鏡子,時刻提醒自己應如何為人做事。這只碗隨吉鴻昌將軍走南闖北,直到他39歲犧牲。

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塵不染兩袖清風的好乾部。這位模範幹部收留了三個震災中認識的孤兒。由於生活拮據,他到血庫要求獻血。在外人眼裡,一個共產黨的中高級幹部生活如此清貧真難以想像。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親,去的路費由自己籌措。由於看病,妻子將返程的路費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錢,他東挪西借才勉強湊了500元,而回程機票當時是每個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讓丈夫為難,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濟南後,他妻子去看上大學的女兒,女兒一見面就對媽媽說:「學校讓交學雜費,我寫信給爸爸,爸爸讓我跟您要。」他妻子一聽,眼淚刷刷地流了下來———自己身上剩下的錢,連回家鄉聊城的車票還不夠,哪裡還有錢給女兒交學費!孔繁森把工資中的相當大一部分用於幫助有困難的群眾,平時根本就沒有攢下幾個錢。他給群眾買葯,扶貧濟困時出手大方,少則百十元錢,多則上千元。他因車禍犧牲後,人們在他的遺體上找到的現金只有8元6角,在場的每個人都流了淚。

再說說發生在我身邊 的廉潔故事吧!

我的爸爸在政法部門工作,手中也有一定的權力,托他辦事的人也挺多,有請他吃飯的,也有送禮的。可我爸爸總是一一拒絕。有一次,我爸爸的一個朋友來請我爸吃飯。原來,那個人駕車違反交通規則所以駕照被扣留了,要一個月以後才能拿回去。於是就想求我爸幫忙。可爸爸卻毫不留情地回絕了,並嚴肅地說:「如果你請我吃飯,我就幫了你的忙,這不就成了交易了嗎?再說,違反交通法規不好好接受處罰,對你今後開車沒好處。」朋友慚愧地低下了頭。爸爸常說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要做一個好的公僕就必須防微杜漸,從小處做起。

如果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官員都能廉潔奉公的話,那該多好啊!

Ⅹ 關於清廉的故事(100字左右)

一、於謙

於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曾先後擔任過監察御史、巡撫、兵部尚書等職。於謙作風廉潔,為人耿直。於謙生活的那個時代,朝政腐敗,貪污成風,賄賂公行。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

於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以示對那些阿諛奉承之貪官的嘲弄。兩袖清風的成語從此便流傳下來。

二、海瑞

海瑞雖位居高官,卻不像其他官員一樣趾高氣揚,相反的,他是十分親民、儉朴的。在他擔任應天巡撫時,就曾這樣規定:凡他所到之處不要排場,不要鼓樂迎送,也不住華美之屋。如果有人要請他吃飯,每頓飯頂多兩、三錢即可,不可過度鋪張浪費。

除此之外,海瑞也是一個不畏權貴的人。有一次,海瑞要整頓土地問題,令一些地方惡霸歸還強占來的土地。其中徐階佔有的土地最多。

三、楊繼宗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經過這里, 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 印券。」太監怏怏走了,回京後,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 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聽後,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四、吳隱之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 自己的操守。

五、楊震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 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