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中外名人
❶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勵志故事(50字)
1、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凈。
2、鄧亞萍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台。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
3、貝多芬
一天,貝多芬來到一家飯館用餐。點過菜後,他突然來了靈感,便順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譜,在菜譜的背面作起曲來。不一會兒,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樣子,便不敢去打擾他,而打算等一會兒再給他上菜。
大約一個小時之後,侍者終於來到貝多芬身邊:「先生,上菜嗎?」貝多芬如同剛從夢中驚醒一般,立刻掏錢結帳。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先生,您還沒吃飯呢! 」「不! 我確信我已經吃過了。」貝多芬根本聽不進侍者的一再解釋,他照菜單上的定價付款之後,抓起寫滿音符的菜譜,沖出了飯館。
4、居里夫人
幾十年前,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麼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戲。瑪妮雅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
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瑪妮雅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偉大的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5、魯迅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1)勵志故事中外名人擴展閱讀
勵志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不管多厲害的人都讀不懂,學不精,進而形成一個獨立學科「成功學」。勵志學,不僅僅是要激活一個人的財富慾望,更要激活一個人的生命能量,喚醒一個民族的創造熱情。失去創造力,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最大悲哀。
而勵志,便是讓一個人重新煥發起這種力量。勵志,並不是讓弱者取代另一個人成為強者,而是讓一個弱者能與強者比肩,擁有實力相當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惟有從內心深處展開的力量,用心靈體驗總結出的精華,才是一個人真正獲得尊嚴和自信的途徑。
相關名言
1、所謂成功的人,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寬容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愛的人,也就是今天比昨天進步一點,心靈和行為日趨高尚的人。——《富蘭克林自傳》
2、勤奮工作,勇於實踐;始終堅持學習;做一個有德行的人;富有創新精神。——《富蘭克林自傳》
3、永遠不要將必要的開銷和你的慾望混為一談,你自己和你家人的慾望,永遠並不是你的薪水所能夠滿足的。——《巴比倫富翁的秘密》
4、有了堅定的意志,就等於給雙腳添了一雙翅膀。——喬·貝利
5、一旦有了意志,腳步也會輕鬆起來。——歐洲
6、誰有歷經千辛萬苦的意志,誰就能達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7、衰莫大於心死,愁莫大於無志。——莊子
❷ 中外名人童年勵志故事500字
1、《霍金讀書的故事》——400字
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並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後在班級里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葯」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
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後,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
在十三四歲時,霍金發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2、《宋濂讀書的故事》——400字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裡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
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准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裡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裡時,老師感動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3、《白岩松讀書的故事》——400字
白岩松出生在內蒙古一個邊遠小城,8歲那年,父親不幸辭世,母親用堅強和隱忍挑起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平時給人印象總是不苟言笑的白岩松,小時候卻是個淘氣包,常常惹媽媽生氣,被媽媽打。白岩松每天至少要挨兩次打,要不然,連他自己都會感到奇怪。
由於太貪玩,白岩松小時候的學習成績很差。一次,白岩松的考試成績在全班倒數第二,他一生氣,竟偷偷把張貼的成績榜撕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貧寒的家庭環境磨礪了白岩松吃苦耐勞、敢於迎接挑戰的堅強性格。漸漸地,白岩松的成績跟了上來。高三那年,為了讓成績提高得更快,他把所有學過的課本都找出來裝訂起來,歷史書一共有600多頁,地理書一共有700多頁,語文書一共有1000多頁等等。然後,白岩松一天看每科30頁書,另外還要做數學題。持之以恆,白岩松終於考上了大學。
現在回想這些,白岩松感慨地說:「青春最可愛的地方就在於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去揮霍,你可以犯無數的錯誤,因為你有改正錯誤的時間,但是當中年這杯下午茶端在你手裡的時候,你就知道要趕緊做正確事,因為錯了就沒有改正的時間了。」
❸ 中外名人勵志故事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❹ 古今中外名人勵志故事
一、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鑒。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二、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凈。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表。
三、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四、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五、屈原
《屈原洞中苦讀》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六、約翰遜
約翰遜博士,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著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只得自己親自去了.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五十年後,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地人看見這個體態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拐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這時約翰遜博士業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在我跪在這里懺悔!
❺ 中外名人故事有哪些
1、歐陽修
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後人笑。
2、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鑒。
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取得了成功,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3、孫敬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
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4、約翰遜
約翰遜博士,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著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
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只得自己親自去了。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
五十年後,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地人看見這個體態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拐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這時約翰遜博士業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在我跪在這里懺悔。
5、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
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凈。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表。
❻ 外國名人的勵志故事
1、英國化學家戴維,是一位木器雕刻匠的兒子。雖然他小時候家境並不富裕,但他卻貧窮不改凌雲志,堅持刻苦學習,二十歲時就發現了一種能使人發笑不已的氣體--笑廣七(一氧化二氮),從此聞名於世。在進行這次實驗時,他差點因吸進過多的笑氣而喪命。二十九歲時,他又用電解法製得了金屬仰和鈉,翌年製得金屬鎂、鈣、鍶、鋇,於是聲名顯赫。
當戴維發表演講時,由於他口若懸河,廣征博引,許多文學家、科學家、時髦女士、達官闊佬都恭維他,有的送他禮物,有的以認識他為榮幸。然而,戴維卻依舊埋頭於科學實驗,甚至冒著生命危險進行劇毒和爆炸性實驗。有人勸他道,如今功業成就,該安富尊榮,坐享清福了。戴維卻說: "我以科學為職業,以造福人類為本分。
一息尚存,就兢兢業業去做。人當有榮耀之實,不當有榮耀之名。有貢獻而沒有榮譽,比有榮譽而沒有貢獻好些!"
2、貝多芬在維也納居住時,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夫婦多方照顧,貝多芬從內心十分感謝。可是過了不多久,貝多芬發現他並不把自己當作真正的朋友,而是作為一件家寶看待,覺得人格上遭受了莫大污辱。
一次,公爵庄園里來了客人,客人是當時佔領維也納的拿破崙軍隊的軍官。公爵想在客人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家寶",便叫人去請貝多芬來為他們演奏,被貝多芬拒絕了。公爵覺得下不了台,便親自來請,並說了很多話,表白自己往日對貝多芬的恩典。貝多芬聽了,一句話也不說,就冒著大雨走了。一回到家,他把公爵送給他的胸像摔得稀爛,並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上說:"公爵,你之為你,是由於偶然的出身,我之為我,是靠自己。公爵現在有,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只有 個。
美國科學家愛迪生說過: "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秘密,並以此為人類造福。我們在世的短暫一生中,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比這種服務更好的了。"
的確,愛迪生的一生就是把"為人類造福"作為自己的應盡義務,並為之奮斗的一生。愛迪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學,完全是靠自學成才的。他差不多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他三十歲時,發明了留聲機,三十二歲時,發明了"世界之光"--電燈。愛迪生每發明一件東西,都要經過艱苦奮斗的過程。就拿發明電燈說吧,他差不多花了兩年時間,每天工作二十小時,有時甚至連續二十六小時地工作,累了便在實驗室里略躺一會兒。製造電燈的關鍵,是要找到一種適合的材料,愛迪生先後試了一千六百多種材料,最後才選定用竹子燒成的炭絲作燈絲。
愛迪生把畢生的精力,都貢獻給了科學,他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他的義務是為人類造福,可謂真正履行到家了。
3、英國人辛柏孫(1811-1870)為了找到最好的醫用麻醉劑,把能找到的能使人麻醉的葯劑都親自試用過,但一直沒有找到他認為滿意的。一天,他發現"迷濛精"可能是一種好麻醉劑,便大量吸入鼻孔,頓時失去了知覺,良久方醒。他狂喜如童,手舞足蹈,高喊:"找到最好的了! 找到最好的了!"
4、諾貝爾,一次正潛心研究他的新型炸葯,突然"轟"的一聲,碎瓦如雨,煙塵騰空,他的新建實驗室飛上了天。煙塵過後,家人跑出來一看,諾貝爾不見了,紛紛淚落如雨,個個頓足捶胸。忽然從瓦礫里鑽出一個人,滿身灰塵,血跡斑斑,他就是諾貝爾。諾貝爾揉揉眼睛,環顧四周,然後蹦著跳著歡呼起來: "成功了!成功了!"
5、世界著名大音樂家、波蘭人費列德利克'肖邦,由於受到波蘭反動政府的殘酷迫害,先後流亡法國、德國、英國等地,時間長達十九年。在這期間,他的許多貴重東西都散失了,唯獨將出國時帶出來的一個裝滿家鄉泥土的銀杯,朝夕不離一直帶在身邊。1849年,肖邦在巴黎一病不起,生命快到盡頭了。臨終前,他對從華沙趕來探視的妹妹說: "波蘭反動政府是不允許把我的遺體運回華沙的。我死後,至少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在安葬肖邦的那天,送葬的人在他的墓穴里撒上了那把在銀杯里珍藏了十九年的泥土,又按他的遺願解剖了屍體,把肖邦的心臟帶回了華沙,存放在聖十字大教堂里。
肖邦的心,是一顆永遠向著祖國的心,是一顆比金子還珍貴的心。在這顆心臟里,蘊含著對祖國深情的眷戀,回盪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旋律。
6、著名的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1546-1601),是把行星運動詳情記錄下來的第一位天文學家。他發現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1571-1630)是個人才,便約他共同觀測、研究。學生學得了老師的一身真本領,對天文研究有很高的造詣。後來有人挑撥他和老師的關系,開普勒相信讒言,憤而出走了。
7、布拉赫心中十分難過,但他並沒有遷怒於學生,而是胸懷坦盪,不記舊怨。當他快要辭世時,將開普勒喚至床前,把珍藏多年的觀測研究的大量稀世資料,悉數交給了開普勒,囑開普勒完成其未竟之業。開普勒為老師的高尚品德所感動,在視力極差的艱難條件下,在布拉赫大量觀測所得數據的基礎上,經長期觀測,計算,歸納,證明,發現了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提出了行星運動三定律,被譽為"天空立法者"。
8、普希金雖然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但他的數學學得不好,當他還是一名小學生時,他發現老師給同學們講解四則運算的例題時,最終的結果總是零。
所以,從那以後,無論他解答哪一道數學試題,他甚至連試題看都不看一眼,就在等號後面寫上「0」。他的數學老師對這個毫無希望的孩子沒有絲毫的辦法。
「去寫你的詩吧,」老師對小普希金說,「對你來說,數學就只意味著是個零。」當普希金成名以後,一次他坐著四輪馬車去奎夫城。在路上四輪馬車翻了。
普希金跳出來走進了路旁的一家小旅店。當旅店的老闆知道了這就是偉大的詩人普希金本人時,興奮異常,便趕忙跑到地窖里,取了一瓶最好的酒,跑回來款待這位受人尊敬的客人。老闆娘取出了一本很大的旅客登記簿,要求普希金在上面簽名。
當普希金在登記薄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以後,看到老闆的小兒子正尊敬地用雙手棒著一本練習本站在他的面前,這名小男孩也希望詩人給他簽名。但是因為在練習本的那頁上有一道四則運算試題,普希金以為小男孩是要求自己給他解答這道題目。
於是,他像過去一樣,用筆在算式的等號後面寫上了「0」。並對小男孩說:「小傢伙,試試你的運氣如何?」
第二天,這位偉大的詩人寫的答案上被打了一個鮮紅的「×」。小男孩簡直不能相信他的老師。「它怎麼會錯呢?」他眼中噙著淚說:「它是由普希金本人做出來的!」
這件事被名譽校長謝連科夫將軍——一位又老又瞎的貴族知道了。「好啦,」這位老人說,「我根本就不懂教育,但被邀請做你們的榮譽校長。普希金也不懂數學,所以就讓這個零作為這道題的榮譽答案吧。」
就像崇拜導致模仿,崇拜也會導致盲從,在我們對一件事做出判斷時,最好想想,我們的判斷是否被某些人所左右,這種左右是否會干擾我們判斷的准確性。
❼ 中外名人勵志的故事。
毛澤東
不動筆墨不看書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有的還把書、文中精當的地方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毛主席所藏的書中,許多是朱墨紛呈,批語、圈點、勾畫滿書,直線、曲線、雙直線、三直線、雙圈、三圈、三角、叉等符號比比皆是。無所不讀毛主席的讀書興趣很廣泛,哲學、政治、經濟、歷史、文學、軍事等社會科學以至一些自然科學書籍無所不讀。在他閱讀過的書籍中,歷史方面的書籍是比較多。中外各種歷史書籍,特別是中國歷代史書,毛主席都非常愛讀。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歷朝紀事本末,直到各種野史、稗史、歷史演義等他都廣泛涉獵。他歷來提倡「古為今用」,非常重視歷史經驗。他在他的著作、講話中,常常引用中外史書上的歷史典故來生動地闡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藉助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來指導和對待今天的革命事業。毛主席對中國文學方面的書籍也讀得很多。他是一個真正博覽群書的人。
歐陽修
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後人笑。
約翰遜
約翰遜博士,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著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只得自己親自去了。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五十年後,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地人看見這個體態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拐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這時約翰遜博士業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在我跪在這里懺悔!
卓別林
卓別林能編,能導,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開影片攝制會議,一隻蒼蠅在他四周繞著圈子飛。起初他用手打幾下,沒有打到,就要了一個蒼蠅拍。會議進行中,他就握著蒼蠅拍,擺出打蒼蠅的姿態,眼睛狠狠地望著那蒼蠅。可是打了三次,都沒有打到。後來蒼蠅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蒼蠅拍,正要作死命一擊時,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讓蒼蠅飛走。旁邊在座的人看了,就說:為什麼你不把它打死?這位諧星聳了聳肩,說:這只不是方才那隻!
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鑒。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取得了成功,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凈。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表。
鄧亞萍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台。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為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