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的小故事30字
⑴ 李四光的英雄事跡有哪些50字左右
有如下兩個:
1、1904年5月,李四光赴日本留學。12月,李四光結識了在東京法政大學學習的近代民主革專命家宋教仁,經介屬紹又認識在東京京西大學工藝化學的馬君武。此時,他接受了更多的民主革命思想,開始走上革命道路。並毅然將盤在頭上的長辮子剪掉,表明自己站在革命的一邊。
2、1907年,入大阪高等工業學校船用機關科,學習造船機械,宣統二年畢業。因其在日本受了帶有漢民族主義的反滿革命思想的影響,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己任。並獲孫中山贊譽,送其八個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
⑵ 李四光的小故事50字
1、1904年5月,李四光赴日本留學。12月,李四光結識了在東京法政大學學習的近代民主革命家宋教仁,經介紹又認識在東京京西大學工藝化學的馬君武。此時,他接受了更多的民主革命思想,開始走上革命道路。並毅然將盤在頭上的長辮子剪掉,表明自己站在革命的一邊。
2、1907年,入大阪高等工業學校船用機關科,學習造船機械,宣統二年畢業。因其在日本受了帶有漢民族主義的反滿革命思想的影響,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己任。並獲孫中山贊譽,送其八個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
3、1949年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即,李四光被邀請擔任政協委員,然而做好回國准備時卻被倫敦的朋友(凌叔華、陳源夫婦)告知,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其公開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政協委員職務,否則將被扣留。
李四光當機立斷,隻身離開倫敦來到法國。兩星期之後,夫婦二人在巴塞爾買了從義大利開往香港的船票,於1949年12月啟程秘密回國,直到1950年5月6日,李四光終於到了北京。
4、1923年,李四光提出了蜓科鑒定方法,創立了十項標准,將蜓科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線表示出來,使之既有定性概念,也有定量概念,並可以減少文字描述的繁瑣,從而提高了鑒定的標准性科學性。
這十條標准,一直被中國及其他國家蜓科學者所採用。李四光用這個方法,鑒定了大量的化石標本,寫成了他的第一部科學巨著《中國北方之蜓科》,獲得了伯明翰大學的科學博士學位。
5、李四光早就預見到新中國的國防和經濟建設需要鈾礦資源。1949年回國時,他從英國帶回了一台伽馬儀,為中國後來尋找鈾礦發揮了重要作用。1955年1月,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研究發展原子能事業的問題,在這次會議上,李四光和劉傑、錢三強一起做了工作匯報。
李四光多次聽取找鈾隊伍匯報、指導工作。他根據地質力學理論,對找鈾前景持樂觀態度,指出:「一是要找富集帶,二是要便於開采。……在我國主要是在幾個東西帶上。」實踐證實了李四光的預測,尤其南嶺帶的一些鈾礦床以規模大、品位高、易開采著稱全國。
⑶ 李四光小的時候的故事五十字
(一)
有一次,上課的時候,一個學生叫他「Mr.李」,叫了幾聲,他就問那個學生叫誰?那個學生說:「叫你。」李四光說:「你可以稱我老李、小李或阿貓、阿狗什麼的,但是我不準你叫我『Mr.李』。」有一次,李四光帶了七八個學生到宜昌做野外考察,在街上看見一個美國人坐人力車不給車錢,還要拿起手杖打拉車人。李四光看到後,氣憤極了,就跑到美國人面前一定要他付車錢,並且不準打人。那個美國人開始愣了一下,後來一看是一個穿破西服的中國人,竟蠻不講理地冷笑一下,准備一走了之。李四光和七八個學生操起地質錘把他攔住了。那個美國人一看事情不妙,只得乖乖地給了車錢,灰溜溜地走了。路上的行人都為此感到揚眉吐氣。
(二)
李四光爺爺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他小時候是個好學上進的孩子。
李四光爺爺原名叫李仲揆。他父親是個窮秀才,靠在破廟里教幾個農村的孩子讀書,勉強糊口。小仲揆白天幫助媽媽幹活,晚上跟爸爸讀書。只因他聰明好學,讀了幾年後,就感到不滿足了。
1902年的一天,小仲揆告別了親人,來到了武昌的西路高等小學堂。由於是自己第一次單獨出門辦事,竟在報名表上的姓名欄里工工整整地寫下了自己的年齡「十四」。當他發現時,錯誤已無法挽回了。他急中生智,把「十」字改成「李」字,「四」字怎麼辦呢?難道叫「李四」,多難聽呀!他一眼看見大廳正中掛著的一塊匾,上面寫著「光被四青」,小仲揆靈機一動,順手添了一個「光」字。李四光,四面八方都是光明,象徵著前途光明,這是一個多麼響亮的名字!從此,「李四光」這三個字就成了他的正式名字了。在報名考試中,李四光爺爺得了第一名,被西路高等小學堂錄取了。
在學校里,李四光爺爺學習非常刻苦,每次考試都名列第一,根據學校規定,只要每次考試得前三名,就可以保送出國。結果,李四光爺爺被保送到日本留學。最後,李四光爺爺學業有成,成為了偉大的科學家。
⑷ 達爾文.摩爾根.愛迪生李四光.的故事30字
達爾文:寫出了《物種起源》,反對神學,發現近親結婚有損後代的規律;
摩爾根:發現摩回爾定律;
愛迪生:美國發答明王,小學未畢業就去當童工,酷愛發明創造,曾在火車上租用一間房搞發明,不慎將硫酸弄翻燒毀了這間房,列車長一怒之下將其一隻耳朵打聾。愛迪生一生擁有專利兩千多項,被尊為「發明王」
李四光:著名地質學家,曾做出大慶地下埋藏大量石油的斷言,後果真如此!為中國的地質學做出巨大的貢獻
⑸ 名人李四光小時候有趣的故事五十字左右
李四光是湖北黃復岡人,原名制李仲揆。14歲那年,因他學業優秀,被保送去日本學習。在填寫出國護照時,他把年齡「十四」誤填入姓名欄里。怎麼辦?李仲揆靈機一動,把「十」加幾筆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氣了;又在後面加了一個「光」字。從此,他開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從小愛動腦。他幫媽媽舂米,用腳踩踏板,人小踩不動,他動腦筋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當腳往下踩時,同時用手使勁拉繩子,這樣石杵就動起來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夥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鬧取樂,半天只能采幾節斷藕帶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幹,他先順葉踩到藕,再用腳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後依著它生長的方向一點點把泥踩去,收獲一根根完整的鮮藕。
⑹ 李四光的一個小故事20個字
李四光在農村生活了近14個年頭。從五六歲起,他就在父親教書的私塾里讀書,還要幫著母親打柴、舂米、推磨、提水……,艱苦的生活培養了他刻苦奮斗的精神和倔強的性格。
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之後,洋務派興起,湖北辦起了許多新學堂,以講新學而標新立異。李四光被深深地吸引,他隻身前去投考,以優異成績被錄取。
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並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
他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
(6)李四光的小故事30字擴展閱讀:
李四光的科學成就,大致可分兩個階段,1949年前由於舊中國歷史條件的限制,他側重地質基礎學科的研究;1949年後,在繼續重視基礎研究的同時,根據國家需要集中精力,積極開拓應用研究領域。
李四光建立的地質力學,是把力學理論引進到地質學的研究中,即用力學觀點研究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規律。他認為,地球表層的各種構造現象都是地殼運動的產物。地殼在運動中存在,必然有一種力量在起作用,這種力就是地應力。
岩石在地應力作用下會形變,由於各種岩石性質不同,產生的構造形跡也不同,依照構造形跡的力學特徵和組合形式,可以追索力的作用方向和方式,進而探索地殼運動的方向和起源。這是一項研究地殼運動的新方法。它把力學和地質學密切結合起來,開辟了一條解決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問題的新途徑。
⑺ 李四光讀後感30字
今天,我讀了《李四光的故事》,心中十分感動。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他為我國科學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為我國的地質學奉獻了畢生精力,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我從心裡默默地敬佩他,崇拜他。李四光從小學習刻苦認真,勤奮用功,從不貪玩,老師不在的時候,依然能獨自學習。他非常勤勞,常常幫著媽媽打柴、掃地、放羊、割草等。另外,他還非常喜歡問問題。比如他小時侯和其他小朋友玩,看到村頭的一塊特別大的石頭,他就曾產生過這樣的疑問:這石頭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周圍沒有這種石頭呢?通過這個事情,我感受到李四光是一個很愛動腦筋的人,明白了只要肯動腦筋,遇事多問問為什麼,就可以有發現,同時也就有收獲的道理。李四光去國外留學,當他學所有成,准備回國時,外國人用高薪和優厚的待遇挽留他,可是,李四光卻毅然回決了外國人的要求,庄嚴地對外國人說:「現在,我的祖國和人民還在貧困中掙扎,我應當回去,去用我所學到的本領去改變祖國現在的舊面貌!」我聽了李四光的話後,無法用言語來表示我內心對李四光的稱贊和佩服。我想我們只有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說的話,就像李四光爺爺一樣,他說要改變祖國的舊面貌,就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了。李四光回國後,不辭辛苦在我國這片博大的土地上尋找冰石、石油等礦藏,進行地質研究,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使中國徹底甩掉了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為祖國富強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們不但要學習李四光熱愛學習和不怕困難的精神,更要學習他那一顆熱愛祖國和報效祖國的心。
⑻ 李四光的故事30字
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李仲揆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變改名為李四光,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生平
李四光的祖父李正范,在縣學讀過書,以在鄉間設私塾為生。父親李康爵(1862-1922),字卓侯,也是私塾先生。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十三歲(1902年冬)赴武昌求學小學報名時誤將年齡十四填入姓名一欄,增添幾筆遂改成李四光,取「光被四表」之意,而以仲揆為字。光緒三十年五月1904年赴日本留學,同年參加同盟會,先後在東京弘文學院、大阪高等工業學校學習,選學「舶用機關」。
1911年畢業回中國。1911年9月到京師參加「海歸」考試,以最優等成績獲賞「工科進士」。1913年赴英國伯明翰大學先學采礦,後轉學地質學,1918年5月,他以《中國之地質》的優秀論文獲得了自然科學碩士學位,接著到歐洲大陸做地質考察。
1919年獲碩士學位。同年回中國,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兼系主任。
後再赴英國深造,1927年獲伯明翰大學博士學位,同年回中國。1931年3月30日,特派西陲學術考察團理事會理事。1932年9月1日,派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董事。1933年4月20日,派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董事。1936年3月28日,派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董事。
1939年5月30日,派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董事。1942年5月19日,連任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董事。1928年7月至1938年4月任國立武漢大學建築籌備委員長,後在南京參與創建中央研究院,並任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直至1948年。
同年,獲任為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第一屆(數理科學組)院士。1932年曾出任國立中央大學代理校長。
1949年後,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地質部部長。1952年籌建北京地質學院。1954年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58年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首任主席。
1971年4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8)李四光的小故事30字擴展閱讀:
學術貢獻
1、對中國北部䗴類化石及其地層意義的研究是中國最早進行的䗴類及石炭二疊系研究。其創立的「䗴」字,用來翻譯Fusulinid(一種早已滅絕的有孔蟲,屬於原生動物),為現在的中國古生物學界所沿用。
2、提出了華東第四紀冰川存在的理論。
3、運用地質力學對地殼運動及其與礦產分布的規律的研究,創建「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的概念。
4、預測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存有石油,後大慶、勝利等油田的發現證實其預測。但是對於這一點,在學術界一直有爭論,如黃汲清認為是他的大地構造理論指導了大慶油田的發現。
⑼ 李四光的小故事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學習成績優異被選派到日本留學。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孫中山贊賞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紀這樣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氣。」還送給他八個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1910年,李四光從日本學成回國。武昌起義後,他被委任為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議,後又當選為實業部部長。袁世凱上台後,革命黨人受到排擠,李四光再次離開祖國,到英國伯明翰大學學習。1918年,獲得碩士學位的李四光決意回國效力。途中,為了解十月革命後的俄國,還特地取道莫斯科。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接到密令,要李四光公開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新中國的政協委員職務,否則予以扣留……
從1920年起,李四光擔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擔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後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會長。他帶領學生和研究人員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跡遍布祖國的山川。他先後數次赴歐美講學、參加學術會議和考察地質構造。
1949年秋,新中國成立在即,正在國外的李四光被邀請擔任政協委員。得到這個消息後,他立即做好了回國准備。這時,倫敦的一位朋友打來電話,告訴他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開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政協委員職務,否則就要被扣留。李四光當機立斷,隻身離開倫敦來到法國。兩星期之後,李夫人許淑彬接到李四光來信,說他已到了瑞士與德國交界的巴塞爾。夫婦二人在巴塞爾買了從義大利開往香港的船票,於1949年12月啟程秘密回國。回到新中國懷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了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他雖然年事已高,仍奮戰在科學研究和國家建設的第一線,為我國的地質、石油勘探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