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李四光的名人故事作文

李四光的名人故事作文

發布時間: 2021-02-17 11:23:58

Ⅰ 李四光偉人故事

簡單摘錄,自己選一段吧:

李四光

李四光,(-1971),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學習成績優異被選派到日本留學。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孫中山贊賞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紀這樣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氣。」還送給他八個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

1910年,李四光從日本學成回國。武昌起義後,他被委任為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議,後又當選為實業部部長。袁世凱上台後,革命黨人受到排擠,李四光再次離開祖國,到英國伯明翰大學學習。1918年,獲得碩士學位的李四光決意回國效力。途中,為了解十月革命後的俄國,還特地取道莫斯科。

從1920年起,李四光擔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擔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後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會長。他帶領學生和研究人員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跡遍布祖國的山川。他先後數次赴歐美講學、參加學術會議和考察地質構造。

1949年秋,新中國成立在即,正在國外的李四光被邀請擔任政協委員。得到這個消息後,他立即做好了回國准備。這時,倫敦的一位朋友打來電話,告訴他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開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政協委員職務,否則就要被扣留。李四光當機立斷,隻身離開倫敦來到法國。兩星期之後,李夫人許淑彬接到李四光來信,說他已到了瑞士與德國交界的巴塞爾。夫婦二人在巴塞爾買了從義大利開往香港的船票,於1949年12月啟程秘密回國。

回到新中國懷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了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他雖然年事已高,仍奮戰在科學研究和國家建設的第一線,為我國的地質、石油勘探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958年,李四光由何長工、張勁夫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一個民族民主主義者成為共產主義戰士。60年代以後,李四光因過度勞累身體越來越差,還是以巨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預測、預報以及地熱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歲。

Ⅱ 關於李四光的的人物傳記800字高中作文

四光到北大地質系後,主講岩石學和高等岩石學兩門課程,他以嚴謹的冶學作風贏得了學生的尊重。他經常帶學生到野外進行實地教學,邊看邊講。一個山頭、一個溝谷、一堆石子、一排裂縫,他都不放過。學校經費不足,他帶領學生白手起家搞建設,將學習環境收拾得十分雅靜。
在教學的同時,他對研究工作也不放鬆,他一生中在地質學方面的主要貢獻,如古生物蜒科的鑒定方法、中國第四紀冰川的發現和地質力學的創立,都是在這期間開始的。在研究過程中,他從不為已有的觀點和學說所束縛,而是按照自然規律,去尋找尚未被人們認識和掌握的真理。因此,他能不斷提出創造性的見解,並敢於向一些舊觀點提出挑戰。李四光著作
例如,從19世紀以來,就不斷有德國、美國、法國、瑞典等國的地質學家到中國來勘探礦產,考察地質。但是,他們都沒有在中國發現過冰川現象。因此,在地質學界,「中國不存在第四紀冰川」已經成為一個定論。可是,李四光在研究蜒科化石期間,就在太行山東麓發現了一些很像冰川條痕石的石頭。他繼續在大同盆地進行考察,越來越相信自己的判斷,於是,他在中國地質學會第三次全體會員大會上大膽地提出了中國存在第四紀冰川的看法。到會的農商部顧問、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輕蔑地一笑,予以否定。
為了讓人們能接受這一事實,他繼續尋找更多的冰川遺跡。10年以後,他不僅得出廬山有大量冰川遺跡的結論,而且認為中國第四紀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並且可劃為三次冰期。
當李四光的這個學術觀點再次在全國地質學會上發表以後,引起了1934年著名的廬山辯論。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中國的科學家低人一等,外國學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帶著民族主義和種族歧視情緒到中國來的。因此,盡管大量事實擺在眼前,幾位外國學者並沒有改變他們的觀點。
1936年,李四光又到黃山考察,寫了「安徽黃山之第四紀冰川現象」的論文,此文和幾幅冰川現象的照片,引起了一些中外學者的注意,德國地質學教授費斯曼到黃山看罷回來贊嘆道:「這是一個翻天覆地的發現。」李四光十多年的艱苦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國科學家的公開承認。可是,他知道,這還遠遠不夠,他乾脆把家搬到廬山上,又在廬山腳下建立了一個冰川陳列館,起名叫「白石陳列館」(後被國民黨海軍炸毀)更深入細致地進行冰川研究。
李四光關於冰川的多年研究,在1937年完稿的《冰期之廬山》中得到全面闡述。可惜由於抗戰爆發,這部書10年後才得以出版。

Ⅲ 李四光的名人故事100

李四光名字由來

李四光出身於窮苦家庭。原名李仲揆。
1902年,湖北開始大量興建新式的中小學堂,除了教學生傳統的經書,還傳授科學技術知識。這一消息很快傳到了黃岡,仲揆躍躍欲試,來到武昌,在湖北省學務處填寫報名表。可能是太緊張了,他誤將年齡「十四」填在了姓名欄里。發現寫錯後,他因為家裡窮,捨不得花錢再買一張表格,正在犯難,抬頭看見前面大廳正中掛的橫匾上有「光被四表」這四個字。仲揆眼前一亮,將姓名欄里「十」添了幾筆寫成「李」,而在「四」後邊加了個「光」字,改過之後,他滿意地說:「四光,四面光明,前途是有希望的。」從此他改名為李四光。

Ⅳ 李四光的故事

《奇怪的大石頭》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小時候,他喜歡和小夥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每次他都受藏在一塊大石頭的後面。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聽到小夥伴的腳步聲,他就悄悄圍著大石頭躲閃。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夥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時間長了,他對這塊大石頭發生了興趣: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李四光跑去問老師,老師想了想,說:「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我小的時候它就在那兒了。
「是誰把它放在哪兒的呢?」
「聽說天上常常掉下來隕石,也許它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吧!」
「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為什麼沒卧進土裡去呢?」
「這我可說不上來了。」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爸爸也說不清楚。
這塊突兀的大石頭到底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沒有一塊石頭呢?這個問題李四光想了許多年。直到他長大以後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後來,李四光回到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他終於弄明白了,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經過進一步的考察,他發現在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動的遺跡。他的這一研究成果,震驚了全世界。

Ⅳ 名人李四光小時候有趣的故事五十字左右

  1. 李四光是湖北黃復岡人,原名制李仲揆。14歲那年,因他學業優秀,被保送去日本學習。在填寫出國護照時,他把年齡「十四」誤填入姓名欄里。怎麼辦?李仲揆靈機一動,把「十」加幾筆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氣了;又在後面加了一個「光」字。從此,他開始叫「李四光」。

  2. 李四光從小愛動腦。他幫媽媽舂米,用腳踩踏板,人小踩不動,他動腦筋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當腳往下踩時,同時用手使勁拉繩子,這樣石杵就動起來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夥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鬧取樂,半天只能采幾節斷藕帶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幹,他先順葉踩到藕,再用腳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後依著它生長的方向一點點把泥踩去,收獲一根根完整的鮮藕。

Ⅵ 走近名人李四光的故事作文兩百字

史家之絕唱——司馬遷 司馬遷(約前~前87),陝西韓城人.他是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 學家和思想家.他寫的《史記》,計130篇,約50萬字,記述了從黃帝到漢 武帝太初元年約三千年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傑出的歷史人物,是中國古代歷 史的總結,也是光耀千古的文學著作. 司馬遷幼年是在韓城龍門度過的.龍門在黃河邊上,山嶽起伏,河流奔 騰,風景十分壯麗.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之河滋養了幼年的司馬遷.他常常 幫助家裡耕種莊稼,放牧牛羊,從小就積累了一定的農牧知識,養成了勤勞 艱苦的習慣.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司馬遷10歲就閱讀古代的史書.他一邊 讀一邊做摘記,不懂的地方就請教父親.由於他格外的勤奮和絕頂的聰穎, 有影響的史書都讀過了,中國三千年的古代歷史在頭腦中有了大致輪廓.後 來,他又拜大學者孔安國和董仲舒等人為師.他學習十分認真,遇到疑難問 題,總要反復思考,直到弄明白為止.在父親的熏陶下,他從小立志做一名 歷史學家. 一天,快吃晚飯了,父親把司馬遷叫到跟前,指著一本書說:"孩子, 近幾個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沒工夫學習.我也公務纏身,抽不出空來教 你.現在趁飯還不熟,我教你讀書吧."司馬遷看了看那本書,又感激地望 瞭望父親,說:"爸爸,這本書我讀過了,請你檢查一下,看我讀得對不對 " 說完把書從頭至尾背誦了一遍. 聽完司馬遷的背誦,父親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 相信無師自通,也不相信傳說中的神人點化.可是,司馬遷是怎麼會背誦的 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馬遷趕著羊群在前面走,父親在後邊偷偷地跟著.羊群翻過 村東的小山,過了山下的溪水,來到一片窪地.窪地上水草豐美,綠油油的 惹人喜愛.司馬遷把羊群趕到草地中央,等羊開始吃草後,他就從懷中掏出 一本書來讀,那朗朗的讀書聲不時地在草地上縈繞回盪.看著這一切,父親 全明白了.他高興地點點頭,說:"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從20歲起,司馬遷開始到各地游歷,考察歷史和風土人情,為他日後編 寫史書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後,他常有機會隨從皇帝在全國巡遊, 又搜集了大量的歷史資料,還了解到統治集團的許多內幕.他還如飢似渴地 閱讀宮廷收藏的大量書籍,收集了各種重要的史料.就在他寫《史記》的時 候,為李陵說情觸犯了漢武帝,被關入監獄,判處了重刑. 司馬遷出獄後繼續寫作,經過前後10年艱苦的努力,終於寫成了《史 記》.這部巨著,對後世史學與文學都有深遠的影響. 博學多能——張衡 張衡(78~139),字平子,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他 的出生地在現在的河南省南陽縣的石橋鎮.他的祖父張堪做過太守,為官清 廉.父親早逝,因此張衡家裡很貧窮.張衡從小就勤奮好學,加上天資聰穎, 很早就聞名鄉里. 據史書記載,他10歲時就"能五經貫六藝",過目成誦.他興趣很廣泛, 常常涉獵自然科學方面的讀物,而且寫得一手好辭賦. 一天,張衡從一本詩集里讀到四句詩,描述了北斗星在各個季節傍晚時 的變化:"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 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覺得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閃爍,有的 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們的運行又各有怎樣的規律呢 這簡直是太美妙了.於是張衡根據詩的內容又參考別的書籍畫成了天象圖, 每夜只要是沒有雲彩,他就默默地對著天象圖仔細觀察著夜空.廣漠的星空 有多少難解之謎呀,他觀察著,記錄著,思考著,他的腦袋裡裝滿了各式各 樣的問題,充滿了五顏六色的幻想.後來,他終於確認那四句詩里描述得不 夠准確,事實上早春斗柄指東北,暮春卻指東南. 少年時代對日月星辰的觀察,激發了張衡努力探索天文奧秘的決心.後 來他兩度出任中央政府專管天文的太史令,在這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據 《辭海》所記:他首次正確解釋月食是由月球進入地影而產生;觀測和記錄 詩聖——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常常自稱少陵野老,祖籍襄陽(今屬 湖北).他是唐朝著名大詩人,他的詩作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現實主義高峰, 有"詩聖"之稱. 杜甫的家庭是書香世家.他的遠祖杜預是晉代著名學者,軍事家,祖父 杜審言是武則天時代的著名詩人.在這樣的家庭中,杜甫自幼受到良好的教 育,早在咿呀學語時,母親就教他背誦古代詩歌,從《詩經》到《楚辭》再 到漢代樂府.他記憶力特別強,一天能背幾首詩.不幾年,胸中已裝了幾百 篇詩文. 7歲那年的一天,父親教他背誦古代的賦,其中有"鳳凰"之名.杜甫 早就聽說過有鳳凰鳥,但就是沒見過,於是抬起頭來問父親:"鳳凰鳥是什 么樣的 "父親告訴他:"這鳥是古代傳說中的鳥王,雄為鳳,雌為凰.它 頭像雞,頸如蛇,領似燕,背如龜,尾如魚.這種鳥不與其他凡鳥為群,是 高潔的象徵."杜甫聽了深深地印在腦中,過了一會兒他對父親說:"有志 的人也應該像鳳凰,對不對."父親高興地撫摸著他的頭說:"對,對." "那我就作一首鳳凰詩吧."杜甫說.父親驚喜地睜大眼睛:"好,念出來 我聽聽."於是杜甫吟誦起來.詩中把他理想中的鳳凰盡情謳歌了一番,最 後抒發懷抱:做人一定要做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父親聽了非常高興,從此以 後就更加用心培養他了. 到了9歲,杜甫已經能寫一般常用的字,他常常把自己的得意詩作寫給 大人們看.到了十四五歲的時候,當地詩人聚會的時候就一定要有他在場, 有時人們還是把他從樹上叫下來的呢!當時在長安有一個名人匯聚的中心, 那就是歧王的家裡,詩人,學者,藝術家常常是濟濟一堂.最使杜甫難忘的 是,他承先輩們的介紹,到過歧王的王宮,在那裡結識了許多名流,有幸欣 賞了名噪一時的歌唱家李龜年的演出. 杜甫20歲離家漫遊,他游吳越,登泰山,訪燕趙,增長了很多見識.他 33歲這一年,在洛陽與另一個詩歌巨子相遇了,那就是李白.他40多歲時 國家發生動亂,自己也離鄉背井,流離失所,生活無著,卻用血淚寫出千古 傳誦的詩篇. 飛行先驅——馮如 馮如(1883~1912),我國早期傑出的飛機設計師和愛國飛行家,為我 國航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並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馮如出生於廣東恩平縣一個農民家庭,由於家裡窮,4個哥哥先後夭折 了.小時候,馮如做過無數個夢:他夢見自己像有錢人家的孩子一樣走進學 堂讀書,夢見自己像鳥兒一樣在藍天飛翔…….那時候,家裡買不起玩具, 小小年紀的他總是自己動手做玩具.用火柴盒做個輪船啦,用硬紙片做個小 飛機啦,用幾塊鐵皮做個工具箱啦.日久天長,他練得心靈手巧,每當有新 的"傑作",他總會拿給村裡的小朋友們觀看,那可是他最為得意之時.1895 年只有12歲的馮如告別雙親,隨表兄赴美國舊金山謀生.在那裡,他邊做工 邊參加教會學校的學習.以後,他又轉赴紐約學習機械.這期間,馮如深感 中國科技的落後,以致處處受別國的欺凌.他發誓要為中國人爭口氣,要用 自己學到的知識報效祖國,實現自己童年的夢想. 在很短的時間里,馮如先後掌握了30多種機器的操作,維修等本領.他 利用在華僑中募集到的捐款,在舊金山租了一間廠房,並請了3位華僑青年 作為助手,開始了艱難的飛機設計和研製工作.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他沒有 氣餒.為了試飛,他先後8次從飛機上墜地,也沒有畏縮,他堅信自己會成 功. 終於,經過1000多個日夜的苦幹,這一天,馮如就要駕駛自己設計製造 的飛機進行飛行試驗了.許多記者都懷疑:這架飛機能順利地飛上藍天嗎 能比美國萊特兄弟的飛機飛得更遠嗎 然而,令西方世界震驚的是:馮如駕 駛的飛機不僅順利地飛行了,而且試飛的航程是萊特兄弟首次試飛航程的3 倍多.在當時的航空史上,開創了一個奇跡.26歲的馮如用自己的雙手揭開 了中國航空史的第一頁.

Ⅶ 李四光名人故事有哪些

[李四光的故事]
14歲那年,因他學業優秀,被保送去日本學習。在填寫出國護照時,他把年齡「十四」誤填入姓名欄里。怎麼辦?李仲揆靈機一動,把「十」加幾筆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氣了;又在後面加了一個「光」字。從此,他開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時候,家裡很窮,兄弟姐妹7人,爺爺又卧床不起。父親是教書先生,收入微薄,媽媽一人種田,日子很艱難。李四光排行老二,年歲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時看到媽媽一人幹活,心裡難過,就千方百計幫助媽媽幹活。天剛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裝得滿滿的;上山砍柴,總要挑得滿滿的才回家。
李四光從小愛動腦。他幫媽媽舂米,用腳踩踏板,人小踩不動,他動腦筋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當腳往下踩時,同時用手使勁拉繩子,這樣石杵就動起來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夥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鬧取樂,半天只能采幾節斷藕帶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幹,他先順葉踩到藕,再用腳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後依著它生長的方向一點點把泥踩去,收獲一根根完整的鮮藕。
後來,李四光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官辦小學堂。考試發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學堂,他勤奮攻讀,刻苦鑽研,成為小學堂一位優等生。14歲那年,他被學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學期間,他對地質學發生了興趣,立志探索地質構造的奧秘。
幾十年來,他在地質構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質力學的構造理論,並用這個理論去尋找石油天然氣資源、礦產,預測地震,開發地熱,在中國地質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