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的故事有哪一些
❶ 李四光的故事有哪些
1、李四光在上學的時候,他的老師就覺得他有很多天分。一天,上對對子的課時,老師出內了一道題:獨容角獸。同學們一見就蒙了,有說大馬蜂的,有的說是小壁虎,還有的說是大老虎。各樣說法莫衷一是。這時,李四光想了一會兒說比目魚,同學們鬨堂大笑,老師點了點頭。他的說法也不是沒道理,因為比是成對的意思,和獨相對。
2、李四光還是個會隨機應變的人。他的原名並不叫李四光。他為什麼會改名呢?事情是這樣的。在一次考試中,他無意中在名字一欄里寫上了自己的年齡十四,他把「十」改成了「李」,心想:叫「李四」太不文雅了。於是,他開始四處張望起來,找呀找,忽然他看見了一塊牌匾上「光明正大」四個字。一想,就叫李四光吧。
❷ 李四光的故事有那些一13579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黃岡縣的四龍山鎮。因為他是父親的第二個兒子,所以,父親給他起名叫李仲揆。
少年時的李仲揆,刻苦學習,成績一直優秀。1902年,14歲的李仲揆聽說省城辦了一所官費的高等小學堂,凡是學習好的都可以去報考;特別是聽說那裡不學「四書五經」,而是教授國文、算學,成績優秀者還能出國留學。因此,李仲揆終於說服了父母,帶著借來的幾個盤費,徒步到省城報考。
李仲揆辦理了報考手續,買了一張報名單。是由於太興奮,太緊張?還是沒見過世面?李仲揆提筆在姓名欄中端端正正寫下了「十四」二字,而不是「李仲揆」。
「糟糕!」他差點叫起來,「怎麼能把年齡當成自己的名字呢!」
無論怎樣後悔,也已經晚了。重新買一張報名單吧,身上剩下的錢已經不多了,何況還要住宿、吃飯。
李仲揆雙眼注視著「十四」二字,一簇思維的火花在幼小的頭腦中迸發出來。他重新提起筆,把「十」字改成「李」字,然而,這「四」字與「仲」字的筆劃和字形卻相差太大,確實是難以改成。難道還能改叫「李四」不行!不真成了人們平時說到不相乾的人而代用的「張三」、「李四」了嗎!
第一次離家出門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他急得鼻子尖都滲出了汗珠。忽然,眼睛一亮,瞥見大廳正中掛著一塊橫匾,上面刻著「光報四表」四個大字,李仲揆急中生智,在「四」字的下面,加上了一個「光」字。
「李四光」!李仲揆端詳著自己起的新名字,心裡充滿了勝利者的喜悅:好!四面光明,光照四方,前途大有希望!
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南路高等小學堂。從此,李四光便「取代」了李仲揆。他那富有戰斗性和科學精神的一生,也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光照四方!
年輕的李四光,曾被派往日本學造船,派往英國改學地質,取得了地質學碩士學位。他不為國外優厚的待遇和工作所動,學成後毅然回國了。
李四光在地質科學上為祖國贏得的第一榮譽,就是發現了中國內地有第四紀冰川遺跡,以大量的實據,推翻了那些國內外學術權威認為在中國不存在第四紀冰川的理論,為我國進行地質研究,奠定了真實可靠的理論基礎。
李四光熱愛地質科學,為地質科學而獻身的精神,在人們心中傳為佳話。
1930年,一位失業的大學生在上海街頭徘徊。他忽然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個他熟悉的背影,那就是李四光老師。
奇怪,他的學生為什麼能在背後很遠就認出老師呢?
原來,李四光從事科學研究,一向是一絲不苟,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嚴格的,連走路,也要學生練好基本功。他經常對學生說,搞地質經常到野外去工作,腳步就是測量土地、計算岩石的尺子,要求邁出的每一步的距離都要相等,並且要記住自己每一步的步長。
李四光要求學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他養成了一個習慣,走路不緊不慢,步子大小相等,邁一步就是0.85米。不論到哪兒,他彷彿老在度量距離。
所以,他的學生只看見他那走路的模樣,就能認出他來。
李四光搞科研,每天總是要到街上路燈通明時分,才騎著自行車回家;愛人總是焦急地等待著他回來吃飯。但是當他一出現在愛人面前時,家庭的氣氛馬上就變了:他臉上白一道、黑一道的泥痕,總是讓人看了好笑。每當這時,愛人總是開玩笑地問他一句:「又到哪兒演出了?」等到接過他的手提包,發現帶去的饅頭只咬了幾口,愛人一切都明白了,眼裡噙著淚水,趕快走進廚房去。
繁忙時,李四光連回家吃飯也忘了,愛人等急了,只得派女兒去叫他。一天,為撰寫一篇學術論文,竟忘記天晚該回家了。他正在凝神思考時,偶爾抬眼,瞅見一個小女孩靜悄悄地站在桌邊,他未加理會,又低頭繼續寫作,並輕聲催道:「你是誰家的小姑娘啊?天這么晚了,快回家吧,不然你媽媽該等著急啦!」 這時,只聽見小女孩埋怨說:「爸爸,媽媽不是等我著急,是等你在著急哪!」李四光聽到孩子叫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小女孩是自己的女兒李林。他不由得笑出聲來,忙答道:「這就回家,這就回家。」
❸ 地質學家李四光的故事。故事故事有哪些
地理學家李四光的故事比較多,地質學家,他主要是了特特中國,中國地質組,比如專石油等等,他的故事非常
❹ 李四光的英雄事跡有哪些50字左右
有如下兩個:
1、1904年5月,李四光赴日本留學。12月,李四光結識了在東京法政大學學習的近代民主革專命家宋教仁,經介屬紹又認識在東京京西大學工藝化學的馬君武。此時,他接受了更多的民主革命思想,開始走上革命道路。並毅然將盤在頭上的長辮子剪掉,表明自己站在革命的一邊。
2、1907年,入大阪高等工業學校船用機關科,學習造船機械,宣統二年畢業。因其在日本受了帶有漢民族主義的反滿革命思想的影響,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己任。並獲孫中山贊譽,送其八個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
❺ 李四光的事跡有哪些
你好,李四光是我們現代地質力學的奠基者,他的一生做出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把自己的青春和所有的才華都奉獻給了國家,他是一名優秀以及偉大的科學家,我們會永遠記著他的名字,為他光榮的事跡點贊之外,我們更應該學習他身上的科學態度,對工作嚴謹的作風,還有他那無私奉獻的精神。
受到他的教育影響很多才子後來也都有不錯的成績,為後來開展地質研究工作不斷地輸送人才,所以李四光為教育事業也做出了很多奉獻。
❻ 李四光名人故事有哪些
[李四光的故事]
14歲那年,因他學業優秀,被保送去日本學習。在填寫出國護照時,他把年齡「十四」誤填入姓名欄里。怎麼辦?李仲揆靈機一動,把「十」加幾筆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氣了;又在後面加了一個「光」字。從此,他開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時候,家裡很窮,兄弟姐妹7人,爺爺又卧床不起。父親是教書先生,收入微薄,媽媽一人種田,日子很艱難。李四光排行老二,年歲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時看到媽媽一人幹活,心裡難過,就千方百計幫助媽媽幹活。天剛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裝得滿滿的;上山砍柴,總要挑得滿滿的才回家。
李四光從小愛動腦。他幫媽媽舂米,用腳踩踏板,人小踩不動,他動腦筋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當腳往下踩時,同時用手使勁拉繩子,這樣石杵就動起來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夥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鬧取樂,半天只能采幾節斷藕帶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幹,他先順葉踩到藕,再用腳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後依著它生長的方向一點點把泥踩去,收獲一根根完整的鮮藕。
後來,李四光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官辦小學堂。考試發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學堂,他勤奮攻讀,刻苦鑽研,成為小學堂一位優等生。14歲那年,他被學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學期間,他對地質學發生了興趣,立志探索地質構造的奧秘。
幾十年來,他在地質構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質力學的構造理論,並用這個理論去尋找石油天然氣資源、礦產,預測地震,開發地熱,在中國地質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❼ 李四光的故事
《奇怪的大石頭》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小時候,他喜歡和小夥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每次他都受藏在一塊大石頭的後面。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聽到小夥伴的腳步聲,他就悄悄圍著大石頭躲閃。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夥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時間長了,他對這塊大石頭發生了興趣: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李四光跑去問老師,老師想了想,說:「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我小的時候它就在那兒了。
「是誰把它放在哪兒的呢?」
「聽說天上常常掉下來隕石,也許它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吧!」
「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為什麼沒卧進土裡去呢?」
「這我可說不上來了。」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爸爸也說不清楚。
這塊突兀的大石頭到底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沒有一塊石頭呢?這個問題李四光想了許多年。直到他長大以後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後來,李四光回到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他終於弄明白了,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經過進一步的考察,他發現在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動的遺跡。他的這一研究成果,震驚了全世界。
❽ 李四光有哪些事跡
李四光是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也是中華民國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科學院院士。
❾ 李四光或其他科學家的故事有哪些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回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答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他確立了新華夏構造體系的概念,分析了其特點,並運用這些理論概念探討了中國的地質條件和石油形成條件。早在20世紀40年代,我國地質學家潘鍾祥就明確提出了陸相生油學說,說明中國廣布的陸相地層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反駁了西方所持的中國貧油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