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李謐的故事

李謐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7 10:34:49

㈠ 親子課外閱讀李謐出於藍的續後感

今天我讀了《青出於藍》這篇成語故事受益匪淺,故事的主要內容是說:南北朝時有回個叫孔璠的人,他有個答很聰明的學生叫李謐,他的知識超過了老師,孔璠遇到一個問題不明白就向李謐請教,有人知道了此事就笑話他,孔璠說:「學生也可以勝過老師,我也可以向學生請教呀。」
後人深受感動,就編寫了:「青成藍,藍謝青;師和常,在明經。」意思是:靛青這種顏料是從蓼藍里提煉出來的,卻比蓼藍得更深,顏色更濃;同樣,師生關系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誰的知識多,誰就可以為師。不禁讓我想起三年級上冊學的《古今賢文··勸學篇(上)》:「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冰生於水而寒於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偉大的英國作家蕭伯納從蘇聯小姑娘納塔莎身上學到人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謙虛不要驕傲自誇,盡管娜塔莎的年齡很小可她卻明白這個道理,而蕭伯納這位人人尊敬的偉大作家卻要從這位小姑娘身上領悟到這個道理,可見誰的知識多,誰就可以為師的。

㈡ 李謐勝師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了什麼道理

今天我讀了《青出於藍》這篇成語故事受益匪淺,故事的主要內容是說:南北朝專時有個叫孔璠的人,他有屬個很聰明的學生叫李謐,他的知識超過了老師,孔璠遇到一個問題不明白就向李謐請教,有人知道了此事就笑話他,孔璠說:「學生也可以勝過老師,我也可以向學生請教呀。」
後人深受感動,就編寫了:「青成藍,藍謝青;師和常,在明經。」意思是:靛青這種顏料是從蓼藍里提煉出來的,卻比蓼藍得更深,顏色更濃;同樣,師生關系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誰的知識多,誰就可以為師。不禁讓我想起三年級上冊學的《古今賢文··勸學篇(上)》:「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冰生於水而寒於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偉大的英國作家蕭伯納從蘇聯小姑娘納塔莎身上學到人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謙虛不要驕傲自誇,盡管娜塔莎的年齡很小可她卻明白這個道理,而蕭伯納這位人人尊敬的偉大作家卻要從這位小姑娘身上領悟到這個道理,可見誰的知識多,誰就可以為師的。

㈢ 扁鵲的故事

1他晉見齊桓侯時,通過望診判斷出桓侯
有病,但是病情尚淺,病位還只是在體表腠理的部位。他勸齊桓侯接受治療,如
不治則病情將會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覺良好,拒絕治療。不久,扁鵲再度晉見桓
侯時,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進展到血脈,再次勸說其接受治療,以免病情
更加發展。桓侯仍然拒絕治療,心中不悅,認為扁鵲在炫耀自己,並以此牟利。
當扁鵲第三次晉見他時,認為病情已惡化,病位進入到內部腸胃,如不及時治療,
終將難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後一次,扁鵲通過望診,判斷桓侯病情危重,已
進入到骨髓深處,病入膏肓,無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齊桓侯不久即發病,終
於不治而死。此病例說明扁鵲當時已經能很好應用望診,而且診斷水平相當高。
2秋時期,自從扁鵲見桓公望而知病的故事傳開以後,他的醫名也就響遍了列國。有一天,魏文王詢問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個都從醫,都精於醫道,但是到底誰的醫術最好呢?」

扁鵲回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只有我是兄弟三個中最差的一個。」

文王驚訝地問:「那為什麼你卻是你家三兄弟中最出名的一個?」

扁鵲回答說:「我的長兄治病,是治療在病情未發作之前,由於一般的人都不知道他能夠觀疾病於未起之先,及時將疾病的本因清除,默默地積累玄德於無形之間。所以他的醫術是別人無法知曉的,他的名氣也就無法傳播開來,只有我們家裡的人知道他的這些本領。

而我的中兄的醫術和治療,是最擅長於治療患者的病情初起之時,及時將疾病清除於未禍之先。一般的人都以為他只能治療一些輕微的小毛病。所以他的名氣只是在本鄉小范圍內傳播。

但是,我治療的疾病病例,大都是治療於患者病情嚴重之時。一般的人都看到我在病人經脈上扎針或放血,在皮膚上敷葯或者動手術,操作過程能夠眼見目睹。所以大家都以為我的醫術非常高明,名氣也就傳遍了全國。

船夫撫案嘆曰:中華傳統中醫學的博大精深,道醫學醫技的涇渭之判,躍然紙上矣。杏林從醫者和讀此文者,當會有所悟乎?

㈣ 李謐可以用那些成語描述

牛角掛書
niú jiǎo guà shū
【解釋】回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新唐書·李密傳》答:「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結構】主謂式

【用法】作定語;指勤奮讀書

【例句】我們要學習他牛角掛書的讀書精神。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李密年輕時聽說包愷在緱山,就前去拜他為師,他騎在牛背上,把《漢書》掛在牛角上,邊走邊讀。越國公楊素剛好在路上看到,騎馬跟在他的後面問他為什麼這樣勤奮。李密見是楊素就回答說在看項羽傳入迷了。

㈤ 神醫扁鵲治病的小故事

給蔡桓公看病

有一次,扁鵲來到了蔡國,桓公知道他聲望很大,便宴請扁鵲,他見到桓公以後說:「君王有病,就在肌膚之間,不治會加重的。」桓公不相信,還很不高興。10天後,扁鵲再去見他,說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會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悅了。

又過了10天,扁鵲又見到桓公時說,「病已到腸胃,不治會更重」,桓公十分生氣,他並不喜歡別人說他有病。10天又過去了,這次,扁鵲一見到桓公,就趕快避開了,桓公十分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說:病在肌膚之間時,可用熨葯治癒;在血脈,可用針刺、砭石的方法達到治療效果。

在腸胃裡時,藉助酒的力量也能達到;可病到了骨髓,就無法治療了,現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果然,5天後,桓公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鵲,而他已經走了。不久,桓公就這樣死了。

(5)李謐的故事擴展閱讀

人物生平

扁鵲(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緩,字越人,尊稱扁鵲,號盧醫。扁鵲是戰國時著名醫學家,居中國古代五大醫學家之首。

扁鵲在青年時曾替貴族管理客館,結拜了名醫長桑君,得其真傳,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開始行醫生涯。有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反對巫術治病。他天資聰穎,善於汲取前代、民間經驗,逐步掌握了多種治療方法,後來醫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隨之巡診列國。

遍游各地行醫,擅長各科,通過望色、聽聲,即能知病之所在。並帶領弟子到各地行醫,因其醫術高明,被當時廣大老百姓尊稱神醫,並且借用上古神話中黃帝的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後為秦武王治病,遭太醫李醯嫉妒,派人把他殺死。

㈥ 神醫扁鵲的故事

1、一身浩氣捍醫術 治病救人有原則

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上顯現一派百家爭鳴、空前開放的盛況,但現實社會生活中,神權至上、巫術橫行的惡俗也根深蒂固。

難能可貴的是,在這種情況下,扁鵲依然能夠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浩然正氣捍衛醫學的權威尊嚴。

當時,秦武王久病不愈,無奈之下,決意召請扁鵲為其診療。誰知,卻遭到了以太醫令李醯為首的一幫庸醫佞臣們的百般阻撓。情急之下,扁鵲不得不怒摔砭石。

向秦武王攤牌:「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卻又允許一班蠢人從中搗亂,假使你也這樣來治理國政,那你一舉就會亡國!」這才最終說服他接受治療,果然不久之後,秦武王就痊癒了。後來,自感技不如人的李醯,竟然惱羞成怒,派刺客將扁鵲殘忍殺害。

扁鵲在疾病診療上,提出了有名的「六不治」原則,至今仍然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的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的不治。

2、望聞問切皆精通 四見桓侯發人醒

經過不懈努力,扁鵲將中醫的望、聞、問、切4種基本診療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完善。在具體的臨床診療當中,他能夠靈活自如地應運各種診法,同時也創造了一個個被後人稱道的奇跡。

其中有兩例最為典型。晉國卿相趙簡子由於「專國事」,導致昏迷數天不省人事,大家很是擔心,就向恰好路過此地的扁鵲求救。經過一番把脈之後,扁鵲平靜地告訴大家,病人脈象正常,不出三日,定會自然康復。

果然兩天之後,趙簡子就醒了過來。可見,扁鵲切脈診病的技術的確相當高明。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所言:「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至於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就直言不諱說其有病在身。之後,每遇一次,都強調其病情正在由表入里,逐步加重。

可固執己見的桓侯就是不信,直到最後感覺身體真的不適時,才恍然大悟,但卻病入膏肓,為時已晚。這個故事之所以發人深省,就在於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疾病貴在早診早治。

3、起死回生也低調 技高一籌亦謙虛

扁鵲雖然醫術高超、聲名遠播,但無論到了哪裡,他都能做到低調謙虛,從不因為自己有一技之長就高人一等,擺架子。

有一回,扁鵲來到虢國,見到一群人聚在一起哀號痛哭、跪地祈禱,一問才知是這里的太子死了。弄清原委之後,扁鵲懷疑病人並不見得是真死,很有可能只是突然之間昏迷不醒,「屍厥」發作所致。於是趕緊前去察看診斷,果真如其所料,經過一番針刺葯熨之後,太子竟然奇跡般蘇醒過來。

從此,他能「起死回生」的傳言便不脛而走,四處傳播。扁鵲聽了,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向大家解釋澄清說,患者並沒真正死,他只是讓患者及時蘇醒,恢復健康而已,哪有大家傳說的那麼神乎其神。

另外,說到疾病治療和身體保養,扁鵲也是客觀謙虛。認為現實中的疾病太多太多,而對醫生來說,不論到什麼時候,都總是苦於診療的方法少之又少。因此,扁鵲大力提倡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做法,主張把疾病消滅和控制在最初的萌芽階段。

4、懸壺濟世醫精湛 游醫四方通全科

在畢生游醫四方、懸壺濟世的生涯中,扁鵲非常重視知識的積累和方法的總結。在臨床實踐當中,扁鵲醫術精湛、技法高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在治學方面,也善於思考,敢於創新,不乏獨特的主張和見解。在醫術的追求探索上,他不滿足於只掌握簡單的一技一法,而是力爭廣泛涉獵。到越國都城邯鄲,扁鵲看到當地有很多婦女患者苦不堪言,就潛心研究婦科方面的疾病,當起了「帶下醫」,從而讓她們盡可能地擺脫病痛折磨。

到東周都城洛陽,見當地許多老人有視聽方面疾病,隨即又開始致力於五官方面疾病的研究,當起了「耳目痹醫」,為眾多老人帶去了光明和聲音;到了秦國首都咸陽,看到當地小孩的患病率極高,又下定決心探尋病因,當起了「小兒醫」,為孩子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久而久之,扁鵲不僅只是精於內科,在兒科、婦科、五官科,乃至外科方面,也都有較高的水平。

5、杏林春滿德高尚 桃李遍地美名揚

扁鵲一生行醫四方,除病消災。不但醫術令人驚嘆叫絕,而且在醫德上,也同樣讓人佩服。

作為一代神醫,經他之手的病人,自然不計其數,但在扁鵲眼裡,患者並沒有貴賤之差、貧富之別。不管是君王貴族,還是平民百姓,他都能做到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既不輕視小看貧窮弱小之輩,更不屈從遷就當權富貴之流。

在長期治病救人的行醫當中,他除了認真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之外,更注重不斷鑽研探索。無論在臨床診療方法上,還是在病因病理的探究方面,都對中醫做出了卓越貢獻。

同時,對自己耗盡畢生心血,積累下的經驗和成果,扁鵲又毅然毫無保留傾囊而出,廣授門徒傳之於眾。學生當中的子陽、子豹、子越等人,後來都成了當時頗有名氣的佼佼者。

甚至,就連漢代時出現的《難經》也被傳為是扁鵲所作。足以可見其學術影響是多麼廣泛而深刻。難怪,扁鵲歷來被尊為「中國的醫聖」「古代醫學的奠基者」歷史學家範文瀾也稱他是「總結經驗的第一人」。

㈦ 用什麼成語形容李謐

足智多謀

㈧ 扁鵲為人醫治的小故事快

網路上有一些
扁鵲雲游各國,為君侯看病,也為百姓除疾,名揚天下。他的技術十分全面,無所不通。在邯鄲聽說當地尊重婦女,便做了帶下醫(婦科醫生)。在洛陽,因為那裡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專治老年病的醫生。秦國人最愛兒童,他又在那裡做了兒科大夫,不論在哪裡,都是聲名大振。 根據典記,魏文王曾求教於名醫扁鵲[1]:「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誰是醫術最好的呢?」扁鵲:「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 魏王不解地說:「請你介紹的詳細些。」 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葯鏟除了病根,使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只是在我們家中被推崇備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症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二哥就能葯到病除,使鄉里人都認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靈。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此時,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葯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癒,所以我名聞天下。」魏王大悟。 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數的事業經營者均未能體會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彌補得好,當然是聲名鵲起,但更多的時候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秦武王有病,召請名聞天下的扁鵲來治。一天,太醫令李謐和一班文武大臣趕忙出來勸阻,說什麼大王的病處於耳朵之前,眼睛之下,扁鵲未必能除。萬一出了差錯,將使耳不聰,目不明。扁鵲聽了氣得把治病用的砭石一摔,對秦武王說:「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卻又允許一班蠢人從中搗亂;假使你也這樣來治理國政,那你一舉就會亡國!」秦武王聽了只好讓扁鵲治病。結果太醫令李謐治不好的病,到了扁鵲手裡,卻化險為夷。在這場技術高低的較量上,扁鵲徹底戰勝了李謐。李謐自知「不如扁鵲」,就產生忌妬之心,使人暗下毒手,便殺害了扁鵲。 一天,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害怕,扁鵲看了以後說,他血脈正常,沒什麼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後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蘇醒了。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裡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屍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葯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葯,用八減方的葯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但扁鵲卻否認說,他並不能救活死人,只不過能把應當活的人的病治癒罷了。 還有一次,扁鵲來到了蔡國,桓公知道他聲望很大,便宴請扁鵲,他見到桓公以後說:「君王有病,就在肌膚之間,不治會加重的。」桓公不相信,還很不高興。10天後,扁鵲再去見他,說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會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悅了。又過了10天,扁鵲又見到桓公時說,「病已到腸胃,不治會更重」,桓公十分生氣,他並不喜歡別人說他有病。10天又過去了,這次,扁鵲一見到桓公,就趕快避開了,桓公十分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說:「病在肌膚之間時,可用熨葯治癒;在血脈,可用針刺、砭石的方法達到治療效果;在腸胃裡時,藉助酒的力量也能達到;可病到了骨髓,就無法治療了,現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果然,5天後,桓公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鵲,而他已經走了。不久,桓公就這樣死了。 可見,扁鵲的望診技術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謂之神」的神醫了。在中醫的診斷方法里,望診在四診當中居於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奧,要達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尋常。這三個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醫學故事,「起死回生」、「諱疾忌醫」的成語也出於此。相傳扁鵲名聲過大,因為受到秦國太醫李謐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醫學的一部經典之作《難經》相傳為秦越人所作,但從內容上看應該是《黃帝內經》成書以後問世的作品,成書於漢代。其內容深奧,是中醫學不可多得的理論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將該書託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鵲在人們心目中佔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書的重要性,也表達了人們對他的尊敬與懷念。

㈨ 扁鵲行醫的故事!

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者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者不治。扁鵲在總結前人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創造總結出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在這四診法中,扁鵲尤擅長望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的切脈技術高超,名揚天下。

扁鵲是春秋時期的神醫,但一般不知道;扁鵲兄弟三人的醫術都挺高明。有一次,魏文王問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醫術誰最高明?」扁鵲答道:「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王不解:「那為什麼你名氣最大?」扁鵲解釋:「我大哥治病,是治於未發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根,他的名氣也就無法傳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於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些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傳於鄉里。而我治病,是在病人病情嚴重之時,所以大家認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傳遍全國。」扁鵲闡述的「良醫治未病」的哲理,對於我們正確認識中央提出的著重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方針,具有深刻的啟迪意義。

扁鵲雲游各國,為君侯看病,也為百姓除疾,名揚天下。他的技術十分全面,無所不通。在邯鄲聽說當地尊重婦女,便做了帶下醫(婦科醫生)。在洛陽,因為那裡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專治老年病的醫生。秦國人最愛兒童,他又在那裡做了兒科大夫,不論在哪裡,都是聲名大振。

一天,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駭怕,扁鵲看了以後說,他血脈正常,沒什麼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後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蘇醒了。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裡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屍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葯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葯,用八減方的葯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但扁鵲卻否認說,他並不能救活死人,只不過能把應當活的人的病治癒罷了。

還有一次,扁鵲來到了蔡國,桓公知道他聲望很大,便宴請扁鵲,他見到桓公以後說:「君王有病,就在肌膚之間,不治會加重的。」桓公不相信,還很不高興。5天後,扁鵲再去見他,說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會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悅了。又過了5天,扁鵲又見到桓公時說,「病已到腸胃,不治會更重」,桓公十分生氣,他並不喜歡別人說他有病。5天又過去了,這次,扁鵲一見到桓公,就趕快避開了,桓公十分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說:「病在肌膚之間時,可用熨葯治癒;在血脈,可用針刺、砭石的方法達到治療效果;在腸胃裡時,藉助酒的力量也能達到;可病到了骨髓,就無法治療了,現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果然,5天後,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鵲,而他已經走了。不久,桓公就這樣死了。

可見,扁鵲的望診技術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謂之神」的神醫了。在中醫的診斷方法里,望診在四診當中居於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奧,要達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尋常。這三個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醫學故事,「起死回生」、「諱疾忌醫」的成語也出於此。相傳扁鵲名聲過大,因為受到秦國太醫李謐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醫學的一部經典之作《難經》相傳為秦越人所作,但從內容上看應該是《黃帝內經》成書以後問世的作品,成書於漢代。其內容深奧,是中醫學不可多得的理論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將該書託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鵲在人們心目中佔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書的重要性,也表達了人們對他的尊敬與懷念。

扁鵲少年時期在故里做過舍長,即旅店的主人。當時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長住的旅客長桑君,他倆過往甚密,感情融洽。長期交往以後,長桑君終於對扁鵲說:「我掌握著一些秘方驗方,現在我已年老,想把這些醫術及秘方傳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傳。」扁鵲當即拜長桑君為師,並繼承其醫術,終於成為一代名醫,先秦時期醫家的傑出代表。扁鵲成名後,周遊各國,為人治病。

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應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這些診斷技術,充分地體現在史書所記載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於望色,通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後。如他晉見齊桓侯時,通過望診判斷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淺,病位還只是在體表腠理的部位。他勸齊桓侯接受治療,如不治則病情將會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覺良好,拒絕治療。不久,扁鵲再度晉見桓侯時,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進展到血脈,再次勸說其接受治療,以免病情更加發展。桓侯仍然拒絕治療,心中不悅,認為扁鵲在炫耀自己,並以此牟利。當扁鵲第三次晉見他時,認為病情已惡化,病位進入到內部腸胃,如不及時治療,終將難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後一次,扁鵲通過望診,判斷桓侯病情危重,已進入到骨髓深處,病入膏肓,無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齊桓侯不久即發病,終於不治而死。此病例說明扁鵲當時已經能很好應用望診,而且診斷水平相當高。

根據典記,魏文王曾求教於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誰是醫術最好的呢?」扁鵲:「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

魏王不解地說:「請你介紹的詳細些。」

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葯鏟除了病根,使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只是在我們家中被推崇備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症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二哥就能葯到病除,使鄉里人都認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靈。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此時,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葯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癒,所以我名聞天下。」魏王大悟。

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數的事業經營者均未能體會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彌補得好,當然是聲名鵲起,但更多的時候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秦武王有病,召請名聞天下的扁鵲來治。一天,太醫令李醯和一班文武大臣趕忙出來勸阻,說什麼大王的病處於耳朵之前,眼睛之下,扁鵲未必能除。萬一出了差錯,將使耳不聰,目不明。扁鵲聽了氣得把治病用的砭石一摔,對秦武王說:「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卻又允許一班蠢人從中搗亂;假使你也這樣來治理國政,那你一舉就會亡國!」秦武王聽了只好讓扁鵲治病。結果太醫令李醯治不好的病,到了扁鵲手裡,卻化險為夷。在這場技術高低的較量上,扁鵲徹底戰勝了李醯。李醯自知「不如扁鵲」,就產生忌妬之心,使人暗下毒手,便殺害了扁鵲。

秦武王與武士們進行舉鼎比賽,不覺傷了腰部、疼痛難忍,吃了太醫李醢(音海)的葯,也不見好轉,並且更加嚴重。有人將神醫扁鵲已來到秦國的事告訴了武王,武王傳令扁鵲入宮。扁鵲看了武王的神態,按了按他的脈搏,用力在他的腰間推拿了幾下,又讓武王自己活動幾下,武王立刻感覺好了許多。接著又給武王服了一擠湯葯,其病狀就完全消失。武王大喜,想封扁鵲為太醫令。李醢知道後,擔心扁鵲日後超過他,便在武王面前極力阻撓,稱扁鵲不過是「草莽游醫」,武王半信半疑,但沒有打消重用扁鵲的念頭。

李醢決定除掉扁鵲這個心腹之患,派了兩個刺客,想刺殺扁鵲,卻被扁鵲的弟子發覺,暫時躲過一劫。扁鵲只得離開秦國,他們沿著驪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醢派殺手扮成獵戶的樣子,半路上劫殺了扁鵲。相傳扁鵲是四月二十八日誕生的,人們在他的家鄉建造起「葯王廟」,專門供祠他。每年四月二十八日這天,大家都舉行盛大的紀念儀式。同時,也祈求他保佑人們無病無痛、延年益壽。

《扁鵲行醫圖》有四塊,多為淺浮雕,現存三塊(其中一塊已調人中國歷史博物館)。此畫像石是從濟寧、微山出土的,一九五六年運往孔廟西廡保存。
三塊《扁鵲行醫圖》漢畫像石中,以《扁鵲針灸圖》最為生動、形象。畫面高;厘米,寬70厘米。圖上有一位人面鳥身的醫生,這就是被神化了的扁鵲形象。扁鵲面對患者一手切脈,一手持針揚臂作針灸狀,彷彿還在寬慰病人。患者端坐平視,披頭散發,寬衣博帶,其身後另有靜坐候診的病人。圖左上方還有一隻小鵲,正凝目觀看扁鵲的舉動,可能是扁鵲的弟子了。

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駭怕,扁鵲看了以後說,他血脈正常,沒什麼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後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蘇醒了。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裡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屍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葯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葯,用八減方的葯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但扁鵲卻否認說,他並不能救活死人,只不過能把應當活的人的病治癒罷了。

㈩ 由孔璠向李謐請教的問題我想到了什麼成語

不恥下問

【拼抄音】:襲 bù chǐ xià wèn

【解釋】: 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處】: 《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舉例造句】: 閣下既不恥下問,弟先須請教宗旨何如?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七回

【拼音代碼】: bcxw

【近義詞】:不矜不伐、謙虛謹慎、功成不居

【反義詞】:好為人師、驕傲自滿、居功自傲

【歇後語】: 孔夫子拜師

【燈謎】: 向乞丐討教

【用法】: 作主語、謂語、賓語;形容虛心求教

【英文】: do not feel ashamed to ask and learn from the rank and file

【故事】: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學識淵博,能虛心向別人學習。他去太廟祭祖,向別人問這問那,別人不解地問孔子,孔子說:「對於自己不懂的東西就要問清楚,這就是不恥下問,勤奮好學。」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