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李白的經歷故事20字

李白的經歷故事20字

發布時間: 2021-02-17 08:51:54

① 有關李白的故事50字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
,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力士脫靴
李白過人的才華,使他成為一位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所以就連當時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個怎樣厲害的人物。於是唐玄宗下詔書請李白到皇宮來相見,一起商談國家大事。聽到皇帝召見,李白邁著大步,仰天長笑著走進皇宮,沒有一絲拘束緊張的樣子。唐玄宗看見李白儀表非凡,氣宇軒昂,雙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陽升起在東方。通過與李白親切的交談,皇帝發現這個李白可真是不簡單,他的知識如此淵博,無論問他什麼問題,都能對答如流,並能提出很多自己獨到的見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這樣一個值得誇耀的文人在身邊,高興得合不攏嘴,立即邀請李白留下來和他一起吃飯。當時,誰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飯,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榮耀的事。更何況,皇帝還用滿桌的好菜親自招待李白呢。於是,有很多人羨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別人嫉妒他呢,他還是像以前一樣瀟灑狂放。李白喜歡喝酒,與他同一個時代的另一位大詩人杜甫有一首詩曾經這樣寫到:「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首詩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詩,他倒在長安的酒店裡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時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喚,他也不理,而自稱自己是酒中仙。」有一天,皇帝又召見李白,請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詔書。恰巧李白剛剛喝完酒,東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著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見站在皇帝身邊的一個太監正在很不友好地盯著他。這個太監叫高力士,當時得到皇帝無比的寵愛,就連皇帝的兒子們也稱呼他「阿哥」,王公大臣們也要稱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裡總想著:「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紅人,誰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宮里橫行霸道,老欺負那些被他排擠的小官員。他發現皇帝喜歡李白,心裡就很不舒服,還想著要找個機會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實早就看不慣這個欺軟怕硬的太監了。於是趁著這天的酒性對皇帝說:「皇上,我有個小小的請求,不知您准不準?」皇上因為急著要李白寫詔書,便著急地說:「你有什麼要求,盡管講。」李白說:「我剛喝了點酒,因此無法像平常那樣很恭敬地寫文章。請皇上准許我穿戴隨便一點,這樣我才能把這篇詔書寫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著鬍子說:「既然這樣,我就准許你隨便一點吧。」於是,李白伸了個懶腰說:「我穿的鞋太緊了,要換一雙松一點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給他取雙便鞋來換。李白趁機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腳一伸:「給我把鞋脫了!」高力士平時作威作福搞慣了,沒想到李白會來個突然襲擊。在完全沒有心理准備的情況下,高力士當慣奴才的膝蓋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給李白把靴子脫了。這一次,李白可給那些受高力士欺負的人出了口氣,就連千百年後的人們聽到這個故事也覺得痛快呢。

淚別汪倫
李白非常喜歡游覽名山大川,他多次漫遊長江南北,黃河上下。我們偉大祖國的版圖上,幾乎印滿了李白的足跡。那些爛漫的山花發出一陣陣芳香,那些快樂的小鳥「啾啾」的叫著,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滿了詩情畫意,是一個千姿百態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遊玩。一天,他收到一個叫汪倫的人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上寫著:「先生喜歡遊玩嗎?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里有萬家酒店。請您來我們皖南涇縣玩吧。」李白看了這封邀請信十分高興,馬上收拾行李就向涇縣出發。可是到了涇縣以後,李白朝四周張望了半天也沒見到什麼十里桃花,更別提萬家酒店了。正在納悶,一個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來說:「李白先生,見到你真是太榮幸了。我就是汪倫。」汪倫接著便解釋說:「我信里所說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個桃花潭,而萬家酒店呢,是說有一家姓萬的人開的酒店。」李白聽了,哈哈大笑。兩個人就這樣交上了好朋友。汪倫邀請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時間,叫妻子做了好多鄉噴噴的飯菜,還拿出了釀造多年的好酒熱情地招待李白。他們邊吃邊聊,真是愉快極了。後來李白又到附近的幾個朋友家住了幾天。可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著李白去辦呢。所以待了幾天後,李白決定要離開了。但為了不給汪倫添麻煩,李白並沒有專門向汪倫告別,他准備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誰知就在李白已經上了船而船正要開動的時候,汪倫趕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來不及了。李白聽到汪倫和村裡的鄉親們手拉著手一邊唱著為他送行的歌,一邊用腳踏出節奏。李白又驚又喜,他沒想到汪倫會和這么多村民一起來河邊送他,這些老百姓對他實在太好了。他只覺得心頭一熱,眼淚差點掉了下來。就這樣,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詩名叫《贈汪倫》。詩的後兩句寫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麼深,也比不上汪倫來送我的情誼深呀。」

② 李白的生平經歷(簡單介紹)

李白 ,生於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 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李白他經歷坎坷,思想復雜,既是一個天才的詩人,又兼有游俠、刺客、隱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氣質。儒家、道家和游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體現。「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導思想。

③ 李白名子里的故事 (30字左右)

傳說:李白一生下來以後,父母非常高興,便宴請親朋好友表示慶賀,席間,專要大屬家給孩子取個好名字。可是,取了很多都不如意。
光陰似箭,一晃李白已經七歲了。李白父親覺的不能在拖延了。這一年春天,一家人在院子了賞花,父親想試試兒子的文才,就對妻子說:「我想作一首關於春天的詩,但只寫上面的兩句:『春日送暖白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下面兩句,請你們母子二人每人續一句吧!」
李白的母親想了想說:「火燒杏林紅霞落(杏花是紅色的,大片的杏花樹就像燃燒的火焰,落下的紅霞)。」兒子緊接著朝盛開的李樹一指,立刻脫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樹白(李字的花是白的,開放時大片的李樹呈現白色)。」
父親聽了,十分滿意。他反復吟誦,忽然靈機一動,受到啟發:兒子造的這句詩的開頭一字正是自家的姓,最後一個「白」字表是的意思是潔白高雅,何不將這個「白」字作為兒子的名字呢?李白從此得名。

④ 李白的小故事20字

有一天,李白在做功課,外面來了一群小朋友,李白想:「反正做不完,出去玩一會兒再說。」於是,他就從窗戶爬出去了。師父發現了,嘆息道:「哎,孺子怎麼不可教也!盡管聰明,一點就通,可惜心不在學習上面啊。」於是,有一位師弟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練武的時間到了,李白依舊心不在焉。趁師父不注意,李白朝夥伴們做了一個鬼臉,夥伴們忍不住笑起來了,師父見了,一掌就把李白打倒在地,不容李白解釋,師父就攆走了這恨鐵不成鋼的徒弟。

李白想:「我也不想學,師父也不喜歡我,算了回家。」夥伴們都在挽留他,你一句我一句,可是李白兩耳如同生銹根本聽不進去,眼睜睜地看著李白收拾行李走了。其實這一切都在師父的安排之中。師父把這一切的後果都交給了一個老奶奶去處理了。

李白在回家的路上,口渴了,看到前面有個亭子,就繞進去了,問:「老奶奶,可不可以給我一碗水喝。」老奶奶說:「可以,在桌上。」李白這時發現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杵。天生的好奇心讓李白停住了腳步,就上前問:「老奶奶,您為什麼要磨鐵杵?」

老奶奶答到:「我想要一枚針。」李白就更不明白了,鐵杵那麼粗,針那麼細,這什麼時候才能完成啊!李白問老奶奶:「值得嗎?」老奶奶答道:「當你把鐵杵磨成針的時候,你就會明白了。」李白的好奇心來了,說:「能給我磨一下嗎?」老奶奶答道:「你這細皮嫩肉的恐怕做不了!」李白氣匆匆地走了,當他走到門口時,老奶奶又說到:「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李白頓了一下,琢磨了一下這句話,懂得了老奶奶的用意。

這時,師父也正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轉。怕李白真得一走了之。對他的師弟正在發火呢!此時李白回來了,師弟給師兄使了個眼法,師傅氣沖沖地說:「走了,就別再回來了。」李白跪在地上說:「師父,我錯了。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師父笑了。看到這里,鐵杵成針的主人公是誰,相信大家也已經了解了。

從此,李白一心一意學本領。長大以後,成了一名聞名國內的大詩人

⑤ 李白的名字故事要少一點字IO到20個字

李白名字由來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

李白七歲時,父親要給兒子起個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親酷愛讀書,他們要培養兒子做個高雅脫俗的人。父親平時喜歡教孩子看書作詩,在醞釀起名之時,同母親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時考考兒子作詩的能力。

父親看著春日院落中蔥翠樹木,似錦繁花,開口吟詩道:「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母親接著道:「火燒葉林紅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詩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後一句,希望自己接續下去。他走到正在盛開的李樹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說:「李花怒放一樹白」。

「白」——不正說出了李花的聖潔高雅嗎?父親靈機一動,決定把妙句的頭尾「李」「白」二字選作孩子的名字,便為七歲的兒子取名為「李白」。

第二種說法:

李白的姓名是其父回到蜀中給自己恢復了李姓後,為後來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夢到太白金星後於是有了身孕,在陣痛難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據這一夢境得來的。

(5)李白的經歷故事20字擴展閱讀

李白的個人成就和特點有:

1、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統一。

2、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

3、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

4、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白

⑥ 關於李白的故事20-30個字左右

李白離開東魯,便從任城乘船,沿運河到了潤州。由於急著去會稽會見元丹丘,也就沒有多滯留。到了會稽,李白首先去憑吊過世的賀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會稽,於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暢游禹穴、蘭亭等歷史遺跡,泛舟鏡湖,往來剡溪等處,當然也少不了在繁華都市會稽流連忘返。在潤州,李白遇見了崔成甫。

兩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懷更加相投。每次遊玩時,都盡情暢游,不計早晚。他們泛舟秦淮河,通宵達旦地唱歌,引得兩岸人家不勝驚異,拍手為他們助興。兩人由於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詩系在衣服上,每當想念,便吟誦一番。

(6)李白的經歷故事20字擴展閱讀

盛唐國力強盛,多數士人渴望建功立業。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實現「談笑安黎元」、「終與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希望能像姜尚輔佐明君,像諸葛亮興復漢室。

李白覺得憑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做出一番功業,對於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鄙視,表現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願阿諛奉迎,也不屑於與俗沉浮。

然而現實的黑暗使他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於是採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其表現方式或縱酒狂歌,尋仙學道,然而,酒既無法銷愁,神仙更虛無飄渺。於是他只好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託、自由的化身來歌頌。

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鄉中去尋求,由於郁不得志,他的一部分詩中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逃避現實等思想,這在封建社會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⑦ 李白簡介20字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神龍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蒙讀書始於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雲:「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是年岑參生。[1]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⑧ 李白的故事20字

關於李白的故事
天寶初年,唐玄宗剛寵楊玉環時,李白結識了賀知章。賀知章將李白引見給唐玄宗,皇帝見了李白的詩也贊嘆不已,就在金鑾殿上召見李白,當詩人遠遠步上台階時,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談起當時的政事,李白能當場根據唐玄宗的意思,寫下一篇「和番書」,而且一面口若懸河地與玄宗談話,一面手不停筆地寫下來,唐玄宗大為高興,親手調制了一碗羹送給李白吃,從此任命他為翰林。
一天晚上,唐玄宗帶著他的寵妃楊玉環,乘月色觀賞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貴牡丹。興慶湖畔,他們漫步長堤,身後是空輦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園弟子。他們在花香月色之中,擺下歌舞。李龜年正張羅著管弦班子准備唱的時候,唐玄宗說:「賞名花,對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舊詞?」叫李龜年拿著金花箋賜給李白,讓李白趕緊寫詞(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詩)。哪想到這時李白正和幾個朋友躺在酒樓里呢。李龜年趕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進興慶宮,半醉半醒的李白,寫下了三首《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曾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唐玄宗見新詞不錯,當然高興,但想李白古體詩超凡脫俗,律詩不大多見,眼下已唱了三首七言律詩,不知五言詩寫得怎麼樣,於是讓李白以「宮中行樂」為題寫十首五言律詩。
李白醉意朦朧中,也明白皇帝在試他的本事,就對唐玄宗奏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賜給我無畏的膽子,這才能盡情發揮臣的薄技。」
皇帝一笑:「好吧!」就叫兩個內侍扶住搖搖晃晃的李白,再讓兩個內侍按住朱絲為欄的稿紙。
李白命令道:「楊國忠,快給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脫了!
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哥哥,高力士是當時最得寵的宦官,這兩位是皇上的心腹寵臣,朝中大臣也沒資格這樣無禮,李白豈不是狂妄到不想要腦袋了!但唐玄宗當時心情特別暢快,又見到李白的律詩能在醉意中寫得那麼完美,就讓楊國忠和高力士去伺候李白。
高力士給李白脫了靴子,李白在席上坐下。楊國忠捧過研好的墨來。李白拿過筆略一沉思,便刷刷刷,手不停筆地又寫了十首《宮中行樂詞》。
唐玄宗讀了很高興,馬上讓樂師譜曲,讓樂工演唱。
楊國忠和高力士哪兒能忍下這口氣,雖然表面上侍候李白,心裡早把李白咒了無數遍,准備伺機收拾李白。
李白寫完詩就睡著了。李龜年配著李白的詩唱著清平調,楊玉環見那些詩寫的全是稱贊自己的美麗,也與玄宗盡情賞花才回去。
過了兩天,楊玉環一個人唱那幾支清平調玩的時候,高力士乘機說:「我還以為娘娘對李白恨之入骨呢,怎麼您會唱他的詞?」
楊玉環很奇怪地問:「他一個翰林學士,怎麼能使我恨他到這個地步呢?」
高力士說:「第二首《清平調》里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那不是把您比作穢亂漢宮的趙飛燕了嗎?」
楊玉環想想也有道理,從此,每當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時,楊玉環總在一旁阻止。
李白等了很長時間不見皇帝重用,便猜到一定是有人從中作梗,就乾脆向唐玄宗辭去那隻能逗君王開心的翰林差事。唐玄宗雖然愛惜李白的才能,但什麼事也比不上楊玉環重要,既然她討厭李白,就只好賞給李白許多黃金讓他出京游歷。
從此,李白騎著毛驢雲游四方,到華陰時,醉醺醺地想登山,走過華陰縣衙門口卻沒有下驢。縣令不認識李白,見一個小百姓竟敢騎驢闖縣衙,大怒,吩咐把李白抓到大堂之上叱問他:「你是什麼人?膽敢如此無禮?」
李白當時接筆寫下一紙奇怪的供狀,上面沒寫姓名籍貫,只寫著:「曾經用皇上的手帕抹嘴;皇帝親自為我調制羹湯;楊國忠為我捧硯;高力士替我脫靴;天子的門前我尚能騎馬,華陰縣門口卻騎不得驢。」
縣令又驚訝又羞愧,忙向李白作揖拜謝道:「不知翰林到此,失敬,失敬!」
李白高聲笑著,騎上他的驢繼續浪跡天涯去了。
唐肅宗乾元年間,年過花甲的李白仍在騎著毛驢浪跡天涯。一天,他正行走在至金陵途中,炎熱的天氣使他渴得七竅生煙,忽見前邊一家門前挑著一面小旗,上書「佳醋」二字。李白到了門前,見是一醋店。他想,沒有酒喝,喝點醋解解渴也不錯。
李白把毛驢拴在樹上,緩步走進店來,一看,店內早已坐著一人,看穿戴象個七品芝麻官。李白懶得理他,就直奔櫃台,對店家說:
一人一口加一丁,竹林有寺沒有僧,
女人懷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時生。
店家是個落泊文人,一聽就知道這是一首詩謎,不一會兒,他就琢磨出了謎底是「何等好醋」。於是忙拱手笑答:「此乃山西陳醋,北國佳品,客官盡可品嘗!」
李白很高興,醋店遇知音,就邊喝邊與店家聊起來。一會兒,李白飲完了醋,把醋壺還給店家後說:
鵝山一鳥鳥不在,西下一女人人愛,
大口一張吞小口,法去三點水不來。
店家馬上就解出了謎底是「我要回去」,便與李白告別「客官,祝你一路平安!」李白頷首笑道「謝謝!」
縣官見李白從進店到走,都與店家說說笑笑,說的什麼他不明白,可是把他冷落在一邊,理也不理,他可受不了。見李白轉身要出門,就站起來叫道:「且慢,你是何許人也,竟敢在我面前咬文嚼字!」
李白回過頭來,說:
豆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掛,
打柴不見木,王里是一家。
說完,解下毛驢騎上,揚長而去。
李白走得看不見蹤影了,縣官還在那裡琢磨這首詩呢。
店家心裡知道是「豈有此理」,也假裝不明白,讓縣官琢磨去吧!
李白賦李花
據說李白周歲抓周時,抓了一本詩經。他父親很高興,認為兒子長大後可能成為有名的詩人,就想為李白取一個好名字.以免後人笑自己沒有學問。由於他對兒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來。直到兒子七歲,還沒想好合適的名宇。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親對妻兒說:「我想寫一首春日絕句,只寫兩句,你母子一人給我添一句,湊合湊合。一句是『春風送暖百花開』,一句是『迎春綻金它先來』。」 母親想了好一陣子,說:「火燒杏林紅霞落。」
李白等母親說罷,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開的李樹一指,脫口說道:「李花怒放一樹白。」 父親一聽,拍手叫好,果然兒子有詩才。他越念心裡越喜歡,念著念著,忽然心想這句詩的開頭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嗎?這最後一個白字用得真好,正說出一樹李花聖潔如雪。於是,他就給兒子起名叫李白。
天上謫仙人
李白初到長安,遇到秘書監賀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難》一篇呈上,賀知章邊讀邊點頭,一遍未完,已稱嘆數次,最後,他翹起大姆指向李白說:「先生,您真是天上謫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帶的金龜,呼喚店家換來美酒,與李白傾杯盡醉。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賀知章的贊語具體化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賀知章是文壇元老,《蜀道難》得到他如此推許,所以,不久之後,這首詩連同「謫仙」的名號就傳遍天下。
唐人李綽《尚書故實》記載貞元年間有一個叫陸暢的詩人,為了報答西川節度使韋皋的知遇之恩,曾作《蜀道易》一首相贈,首句日:「蜀道易,易於履平地。」韋皋大喜,贈羅八百匹。但事實上此句以「易於履平地」喻「蜀道易」,較之太白「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原句,相差甚遠!更遑論實際上蜀道著實不易行走。因為其平淡無奇,《蜀道易》全詩未能流傳下來,這一句還是靠李綽的記載才得以倖存。
夢筆生花
據天寶遺事記載,李白年少之時,曾夢見自己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來果然天才橫溢,名聞天下。又記載李白嗜酒,不拘小節,但沉酣中所撰寫之文章,未曾錯誤;與人議事,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論,所以時人稱之為醉聖。除了高力士脫靴,楊國忠磨墨的有名傳說外,天寶遺事亦有記載李白曾於便殿為明皇撰詔誥,時十月大寒,筆凍莫能書寫,明皇命妃嬪數十人侍立在旁,各執筆呵之,李白再取筆書寫,可見他頗受皇帝寵信。
海上釣鰲客
據說李白曾在開元年間謁當時宰相,署名海上釣鰲客李白。宰相問他:[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物為鉤線?]李白回答:[以風浪逸其情,乾坤縱其志,以虹霓為絲,明月為鉤。]宰相再問:[以何物為餌?]李白回答:[以天下無義丈夫為餌。]果然氣勢不凡。
李白與杜甫
李白與杜甫二人詩風不同,性情也很不一樣,但是卻結為知心好友。杜甫贈送給李白的詩總計有十四首之多,可見他們二人交情之深厚。李白才氣高,作起詩來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杜甫卻屬於苦吟一派,總要斟酌再三,才能定稿。所以傳說李白曾寫詩一首嘲笑杜甫的作詩辛苦。詩作如下:
沉香亭醉賦《清平調》
天寶初年,正閑居南陵的李白忽然接到了朝廷的徵召文書。原來,由於玉真公主、賀知章等的推薦,連當今皇上李隆基也知道了他的詩名!李白喜出望外,覺得自己大展宏圖的時機到了,他高吟著「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匆匆安頓好一雙兒女,便束裝進京了。
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了他。李白「論當世務,草答蕃書,辯若懸河,筆不停輟」,玄宗大為嘆賞,特命以七寶床賜食,並且親手為他調羹,對他說:「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道義,何以得此!」其寵遇之厚,世所稀見。從此,李白就待詔翰林院,用他那支生花妙筆為朝廷潤色鴻業,點綴太平,偶爾也代草王言,但更多的是在宮中侍宴時吟詩作賦,佐酒助興。
李白漸漸地對這種文學侍從的生活感到厭倦,於是經常沉飲酒肆,後來乾脆興賀知章、汝陽王李�\、李適之、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等結為「八仙」之游,縱酒狂飲,喝醉了就卧於市上酒家,常常害得內侍們四處尋找。杜甫曾寫過一首《飲中八仙歌》,描述八人不同的醉態,其對李白的描寫是:
這一日,李白又醉卧市上,忽覺冷水沃面,睜眼一看,宮中樂師李龜年正手持金花箋站在面前。原來,當時正值牡丹盛開,宮中興慶池東沉香亭前,玄宗親命移植的紅、紫、淺紅、通白四色牡丹也次第開放了。玄宗與楊妃前往賞花,李龜年照例率領著梨園弟子上前歌唱助興,誰知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於是便命李龜年持金箋宣賜李白,要他立進《清平調》詞三章。李白欣然承旨,盡管醉意未消,還是援筆立就:
三詩皆既詠牡丹,又贊楊妃,卻沒想到也因這三首詩而得罪了楊貴妃。據說玄宗好幾次想給李白封官,還曾經答應給他做中書舍人,皆因楊貴妃的阻撓而作罷。
原來,李白用「可憐飛燕倚新妝」來襯托、贊美楊貴妃的美貌,而以在御前為李白脫靴為恥的高力士卻故意在楊貴妃面前歪曲說:「以飛燕指妃子,是賤之甚矣!」因為趙飛燕是個出身微賤,得勢後又驕縱放盪,最後被廢自殺的女人,雖然貴為漢成帝的皇後,名聲實在太差,因此,當楊貴妃知道李白竟把自己比做這樣的女子後,十分生氣,也就多方阻撓李白的做官機會。不過,對於這段故事,後人多持懷疑的態度。
天寶三載(七四四),李白被賜金放歸,結束他的文學侍從生涯。但是那三章《清平調》以及圍繞著這三首詩的傳奇故事,卻一直流傳到今天。
捶碎黃鶴樓
歷代文人歌詠黃鶴樓的詩篇,最著名的當數唐朝崔顥那首七律《黃鶴樓》。因為有了這首詩,詩仙李白也不得不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所以,在《李太白全集》中,我們是找不到登臨黃鶴樓的詩篇的。李白倒寫過「捶碎黃鶴樓」的詩句,為此還引起了一場風波。
肅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在長流夜郎的途中遇赦返回,到江夏時遇到當時任南陵縣令的故人韋冰,兩人對飲敘舊。詩人有滿腹心事,於是即席寫下了著名的長篇政治抒情詩《江夏贈韋南陵冰》。詩中的「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二句,簡直令人匪夷所思,李白也因此被目為狂人,有些人還寫詩文來譏笑他。為此,李白又寫了《醉後答丁十八以詩譏予捶碎黃鶴樓》一詩:在這首詩中,李白用詼諧的筆調向丁十八「陪罪」:你怪我驚動你的「逸興」,作詩問罪,可是黃鶴樓已經被我捶碎,黃鶴仙人也無處棲止了。好在黃鶴可以上天向玉帝訴告,玉帝會放黃鶴歸來,黃鶴樓也會重建起來的。至於我,只有等酒醒了再來陪你同游。
雖有人不信此詩是李白所作,但李白「捶碎黃鶴樓」的故事卻已不脛而走。宋代有個和尚曾用此事戲作一偈曰:「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顯題詩在上頭。」另一個和尚覺得此偈還不足以寫出太白風韻,又把後兩句改為:「有意氣時消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明代解縉作《吊太白》詩也有「也曾捶碎黃鶴樓,也曾倒卻鸚鵡洲」之句,足見此詩影響之大。不過,這些人都只是將這看作李白的風流故事,卻很少想到詩人胸中的憤郁,真是李白的不幸!
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雖因服氣崔顥作品而擱筆,未寫出登黃鶴樓的詩,但他心中總覺若有所失。他眺望著江心的鸚鵡洲,心生一念:我何不效學崔顥,也作一首這種格調的詩呢?於是,題為《鸚鵡洲》的七律就這樣誕生了:
但這樣的詩,顯然還無法與《黃鶴樓》相比。直到他到了金陵,登上鳳凰台,面對滔滔東流的長江水,有感於六朝的興廢和國運的衰落,才觸發靈感,寫出那首氣象格律皆堪與《黃鶴樓》相匹敵的《登金陵鳳凰台》:
這首詩與《黃鶴樓》都稱得上是盛唐七律佳作,但因崔作在前,李白擬作在後,後人議論紛紛,崔顥和《黃鶴樓》的名氣也就被越抬越高。
其實,崔顥《黃鶴樓》的風格是模仿沈佺期的《龍池篇》。而且,崔顥先已仿效作過一首《雁門胡人歌》。但《龍池篇》和《雁門胡人歌》皆未著稱於世,《黃鶴樓》卻被後人推為唐人七律壓卷,這與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傳說不能說沒有關系。
李白是飼鳥高手
據史料記載,唐朝大詩人李白還是一位著手於訓養禽鳥的高手。
李白20歲左右時,曾一度隱居在四川成都附近的青城山。他在山中除讀書,練劍之外,就是精心馴養一大群禽鳥。他在他後來所作的《上安州裴長史書》一文中說:「養奇禽千計,呼皆就掌取食,了無驚猜,可見他飼養的禽鳥不僅數量驚人,而且他能令禽鳥聽從他的號令在他的掌中取食,說明他的馴養禽鳥的技術是相當高超的。當地刺史知道這件事後很感舉,曾到山上拜訪李白並以李白「身懷道術」為名向朝延舉薦了他。可是李白不願作唐明皇李隆基的御用「法師」,不屑以此為進身之階,終於沒有應召。
李白喜養禽鳥終生不倦。即使他在政治上失意,到處漂泊之時,也樂此不疲,黃山隱士胡公養有一對白鷳,是由家雞孵化,從小飼養長大的,十分馴服。李白在青城山時曾養過此鳥,但因此鳥野性較強而沒有馴養成功。所以他對胡公的白鷳掩飾不住鍾愛之情,表示了君子要奪人所好之意。胡公欣然答應奉送雙鷳,但要求「謫仙人」親筆題詩一首,李白欣喜若狂,馬上寫了帶有序文的《贈黃山胡公求白鷳》王言律詩一首,並在序文中透露了他熱衷此道的心情:「此鳥耿介,尤難畜之。予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輟贈於我,唯求一詩,聞之欣然。適合宿意,因援筆三叫,文不加點以贈之。「在詩中他以白鷳與白壁相提並論,以白錦喻白鷳毛色之美,表達出自己得到珍禽後的欣喜之情。
李白對馴養禽鳥的濃厚興趣,折射出他熱愛生命、崇尚自然的積極的人生觀。
李白軼事兩則
唐天寶末年,李白漫遊到南陵、宣城,曾在涇縣桃花潭受到隱士汪倫的盛情款待,對此李白還留下詩作,寫了兩首《過汪氏別業》五言古風(見《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三)。詩里對主人別墅幽雅,美麗的自然景色,以及主客間酒酣耳熱之際的盡情歌舞,都作了生動的描繪和細致的刻畫。
汪倫款留數日,臨別贈以厚禮,並踏歌送行,李白感其意作《贈汪倫》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抒發情懷、膾炙人口的《贈汪倫》,被後人廣為傳誦,短短四句,充分表述了詩人和汪倫的深情厚意,成為友人相送的絕唱。
但您可知道,李白是被汪倫「騙」到桃花潭去的。
汪倫是什麼樣的人呢?據清嘉慶年間編纂的《涇縣志》記載,汪倫是住在桃花潭岸邊的隱士,是個不圖仕途的知識分子。
汪倫得知李白東游至宣城,因久慕李白詩名而修書「騙」他來作客,這個趣聞佳話不光是當地老少皆知,在清人袁枚的《隨園詩話》(卷六《補遺》第十一)中也曾有記載:
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雲:「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雲:「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數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絕句》一首。
這桃花潭絕句即指《贈汪倫》詩。
然李白那豪放的性格中,有時也未免懷有些許妒忌之心。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還,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逗留的日子裡,登上屹立於蛇山的黃鶴樓,面對滔滔江水,詩興大發,欲題詩於上,猛見崔顥的《黃鶴樓》詩赫然在目: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本想題詩的李白,觀此詩後不敢題了,遂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但太白對崔顥詩又服又不服,至南京乃作《登金陵鳳凰台》,欲與崔顥的《黃鶴樓》較勝負: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鳳凰台故址在今南京鳳台山。此事在《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有載:「李太白負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欲擬之較勝負,乃作《金陵登鳳凰台》詩。」在計有功的《唐詩記事·卷二十一》亦載:「世傳太白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遂作《鳳凰台》詩以較勝負。」
可是經李白與崔顥一決高下的舉動,卻愈增崔顥此詩的知名度,被人推崇。宋人嚴羽《滄浪詩話》雲:唐人七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後人的評價也隨之而起,生活在宋元之際的方回在《瀛奎律髓》雲李詩與崔詩相似,「格律氣勢未易甲乙。」但清人紀昀卻不同意方回之說,直抒己見雲:「氣魄遠遜崔詩,雲未易甲乙,誤也。」吳昌祺《唐詩解》評李白《登金陵鳳凰台》雲:「起句失利,豈能比肩《黃鶴》……」
看來李白大可不必與崔顥較勁,有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為人處事,何必時時處處爭第一呢。
參考資料:一杯海網

⑨ 李白成長故事50字,急急急急急急!!!

李白是唐代的大詩人,但是小時候讀書並不用功。
有一天,他的書讀到一半,就不耐煩了:「 這么厚一本書,什麼時候才能讀完啊! 」於是他乾脆不讀了,把書一扔就溜出去玩。

李白快樂地跑著,忽然,他看見一位老奶奶正在磨刀石上用力地磨著一根鐵棒。李白覺得很奇怪,便蹲了下來,傻傻地看了好一陣。老奶奶也不理會他,只是全神貫注地磨著。後來,李白忍不住了,問道:

「 奶奶,您這是干什麼呢? 」

「 我在磨一根針來縫衣服。 」 老奶奶頭也不抬,專心地磨。

「 磨針? 」 李白更加奇怪了, 「 這么粗一根鐵棒怎麼能磨成針?! 」

老奶奶這才抬起頭來說:「 孩子,鐵棒再粗,我天天磨,還怕它磨不成一根針嗎! 」

李白聽了,恍然大悟,「 對呀 ! 只要有恆心,再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的,讀書不也是這樣嗎! 」

於是他便立刻轉身跑回家去,拾起扔在地上的書本,專心地讀,從此也不再敢偷懶了。後來他終於成了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詩人。

「鐵杵磨成針」這個成語就是比喻只要長期努力不懈,再難的事也能成功的。這個成語也說成「只要工夫深,鐵 杵磨成針」。

李白被人們稱為 「 詩仙 」 ,是個很有才華的偉大詩人,但是連這么有才華 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學習,那麼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嗎? 因此同學們,無論我們的才華、天資如何,都應該努力學習;無 論要什麼事都應該持之以恆,這樣才能成功呀! 加油!!

⑩ 李白的故事666666666666688568587個字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生,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認為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專昌隆(後避玄屬宗諱改為昌明)青蓮鄉。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神龍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蒙讀書始於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雲:「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