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禮儀簡短小故事

禮儀簡短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7 07:14:49

㈠ 中國現代簡短名人文明禮儀小故事

1、周總理

朱師傅為周總理理發二十多年。有一次,朱師傅不小心在周總理的臉上劃了一道小口子,深感不安。周總理並沒有責怪他,還安慰他。
這些內容其實都是《談禮貌》這篇課文里的,它告訴我們:禮貌待人可以在人和人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梁,減少矛盾。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和文化修養。正如俗話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2、委屈獎的來歷
上海公交22路車售票員柯莉萍,曾獲得一個很特殊的獎項——「委屈獎」。
一天,一名男青年買車票時,故意將一口痰吐在一張伍角紙幣上,又扔在車廂的地上。其他乘客在指責男青年的同時,也悄悄地注視著柯莉萍。只見她彎下腰拾起紙幣,用餐巾擦去痰沫,隨後又禮貌地向男青年遞上車票。柯莉萍的行為受到了乘客的贊揚,男青年更是自感慚愧,向柯莉萍道了歉。事後,同事向車隊匯報了此事,車隊領導於是向柯莉萍特別頒發了「委屈獎」,以鼓勵全隊的售票員。
3、小沈陽
小沈陽的表演中,時不時總給人一種「自輕自賤」的感覺。比如,貶低自己的相貌和身材,「你家猴兒哪兒買的?」輕看自己的演技,「你不是跳二人轉那個誰嗎?我看見你就有一種大海的感覺。你可別誤會啊,我暈船,一看見大海就想吐。」如此種種,非止一端。

而在現實中,小沈陽不僅擁有出色的相貌,他的表演更是贏得了很多人的吶喊與喝彩。2009年春晚之後,君不見大街小巷之中有多少男女老少捏著嗓子模仿小沈陽的表演?這是在舞台表演上屈就自己,俯下身來給觀眾「逗樂子」。

4、林志玲:
無獨有偶,現實生活中也有人願意俯下身來,給自己「降格」,給別人「升格」。2009年6月,林志玲所代言的浪琴錶邀請林志玲到西安宣傳,與當地100多位經銷商一起吃飯,當一桌一桌的經銷商走到台上,和林志玲合照、握手時,浪琴錶副總經理張正勛注意到,身高174公分又穿著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會膝蓋微彎,蹲到和對方一樣的高度,眼神平視地和對方握手。「她就那樣總共蹲了八十幾次,我從來沒看到任何一個藝人這樣做!」因為策劃代言活動經常與港台明星互動的張正勛這樣驚嘆。林志玲用這種常人做不到的特殊方式詮釋了自己並不是一個華而不實的「花瓶」。

生活中,有許多人總是自以為了不起,自吹自擂,高高在上,對每個人都保持一種「高姿態」,細心的你也許會發現,這樣的人其實才是最無實績的。反而是那些有所成就的人,時時刻刻都願意俯下身來,摒棄高貴,和每一個人平等相待,這樣的人反而顯得高尚。

㈡ 古代關於禮儀的小故事(要簡短的)

中國自古以來就被稱為「禮儀之邦」,在我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禮儀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有著極為深厚而豐富的底蘊背景。有關禮儀的故事,可謂斗量車載。

由此可見,重視禮儀,無論對於個人或者國家,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㈢ 禮儀小故事50字

一: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項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

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故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二: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

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三: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四: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 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

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 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五: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故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 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

㈣ 文明禮貌的小故事很要簡短

孔融讓梨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孩兒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個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專都叫他小六兒,因屬為他性情活潑、隨和,大家都喜歡他。雖然家裡兄弟多,但爸爸媽媽對他們每個人的要求都很嚴格:要勤奮讀書;對人要懂禮貌;說話要和氣;無論什麼事,兄弟們都要互相謙讓,不要光想著自己;別人有困難要給予幫助。孔融年紀雖小,爸爸和媽媽的話,他都記得清清楚楚。他喜歡做事,總搶著掃地呀,端碗什麼的,非常討人喜歡。
在孔融四歲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個學生來看老師和師母,並帶來了一大堆梨。客人讓孔融把梨分給大家吃。在爸爸點頭同意後,小孔融站起來給大家分梨。他先拿個最大的梨給客人;然後挑兩個大的給爸爸、媽媽;再把大的一個一個分給了哥哥們;最後,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個最小的給自己。客人問小孔融為什麼撿一個最小的給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紀最小,當然應該吃最小的。」客人聽了孔融的回答直誇獎他。爸爸也滿意地點了點頭。

㈤ 文明禮儀小故事

文明禮儀小故事如下:

1、程門立雪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後,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

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後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範。

2、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 相互幫助、 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3、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

5、買水果

有一位教授帶著他的小兒子去市場買水果,再選水果的時候小販很不耐煩的說這些很貴你到底買不買,教授很有禮貌的說要買要買並將水果遞給了他,之後付了錢。

在回家的路上小兒子一路沉默,快到家時實在忍不住了,便問:「爸爸,你是專家,教授學者,在我心中一直是最尊近的人,為什麼讓一個小販如此吆喝?」,教授笑著說:」待人有禮謙遜是我的水平,粗俗無理是小販的水平,我不能因為他而破壞自己的水平。「

(5)禮儀簡短小故事擴展閱讀

見面禮儀

1、握手禮

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

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後,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麼有禮貌的順序是:先上級後下級,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

2、鞠躬禮

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方式。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行禮,或是邊鞠躬邊說好聽的話。鞠躬前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

3、致意

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從各種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里,人們往往採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㈥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短的)

張良拜師(名人禮儀故事)
張良(?—前年),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後,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懂禮貌的小華(家庭禮儀故事)
「叮鈴鈴」,清脆的鈴聲打破了黎明的寂靜。小華一骨碌起了床,拉開窗簾一看,啊,好一個明亮的世界呀!小鳥在枝頭歡快地歌唱。他迅速穿好衣服,看見媽媽在做早飯,爸爸在洗臉,小華向爸爸媽媽問了聲「早上好!」洗漱完畢,吃過早飯,對爸爸媽媽說了聲「再見」,就去上學了。
小華在學校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上午。中午放學回到家,小華按按門鈴,奇怪,怎麼沒人開門呢?他用鑰匙開了門,發現爸爸、媽媽不在家,桌上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小華,奶奶得了重感冒,我們陪她去醫院了,一會兒就回來。不一會兒,門鈴響了,小華打開門一看,是一位陌生的叔叔,他問:「您找誰?」那人說:「我找你爸爸有事。」小華說:「我爸爸不在家,請您晚上再來吧!」過了一會兒,爸爸、媽媽帶著奶奶回來了,小華趕快過去攙扶奶奶,關切地問道:「奶奶,您好點兒嗎?您先在床上躺一會兒,我去給您倒杯水。」奶奶微笑著誇獎小華:「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吃中飯了,小華主動地幫著盛飯,端菜,啊!今天有糖醋排骨,這可是小華最愛吃的菜了,他把這盤菜端到了爸爸跟前,爸爸說:「這是專門為你做的」。小華說:「您是長輩,該您先吃」,爸爸高興地笑了。媽媽不停地往小華碗中夾排骨,小華說:「媽媽,老師說,素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吃了有利於健康,而且吃飯時要細嚼慢咽。」媽媽聽了,對爸爸說:「咱家的小華懂的真是越來越多了。」
下午放學後,小華在認真地做作業,這時,電話鈴響了,小華拿起話筒說:「您好,請問您找誰?」原來是中午來過的那位叔叔來電話找爸爸,小華對他說:「爸爸今晚7點鍾回來,到時候,您再和爸爸聯系吧!」吃過晚飯,爸爸在看新聞聯播,這時小華想起今天有《神奇寶貝》看,等爸爸看完新聞聯播後,小華徵得爸爸的同意調換了頻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他看見爸爸在打電腦,就把音量調小了點,這時門鈴響了,小華打開門一看,原來是那位叔叔,小華熱情地給叔叔開了門,給叔叔倒了一杯熱茶,叔叔送給小華一輛小賽車,小華高興極了,雙手接過賽車,說:「謝謝叔叔!」爸爸和叔叔談話時,小華輕輕地把房間門關上了。過了一會兒,叔叔要走了,小華和爸爸一起把叔叔送到門口,對他說:「叔叔再見,歡迎您下次再來。」叔叔摸摸小華的頭,對爸爸說:「你的兒子真有禮貌。」
第二天是雙休日,上午,媽媽帶著小華去姑姑家玩,小華和表姐表弟在一起開心地做游戲。小華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去同學王文文家玩。」媽媽說:「別回來晚了。」 小華高興地答應了媽媽。晚上,小華和爸爸媽媽道了晚安,躺在床上,不一會兒就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今天過得真有意思」(社會禮儀故事)
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小明吃完早飯,又像往常一樣在穿衣鏡前整了整衣領,系好紅領巾,還檢查一下拉鏈是否拉好。媽媽在一旁笑著說:「又不是去參加演出,何必這么認真?」小明回答:「媽媽,良好的儀表是對別人的尊重,到公共場所穿著就應該整潔、大方!」說完,他對媽媽說了聲「再見」,就去上學了。
不多久,小明就走到了公交車站點,在站台上等車的還有好些人。不知誰喊了一聲:「看,車來了!」人群一擁而上,把車門都堵住了。售票員阿姨連忙請大家排隊上車,小明自覺地排到隊伍的最後面。車剛要開時,又上來了一位老奶奶,此時車上已經沒有空的座位了。小明看到這個情景,連忙站起身說:「老奶奶,請您坐我的位置吧!」說著,上前扶老奶奶坐下。老奶奶感激地說:「謝謝你,小朋友!」小明微笑著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
不知怎麼回事,司機猛一剎車,小明重心不穩,不小心踩到了旁邊一位阿姨的腳。他不好意思地打招呼:「對不起,阿姨,把您踩疼了吧!」阿姨笑了:「沒關系,小朋友,你也不是故意的。」
車終於到了站點,再走幾分鍾就到學校了,前面忽然傳來一陣鬨笑,小明一看,原來是幾個小朋友圍著一位盲人叔叔,有的給他亂指方向,有的還朝他扔東西,小明連忙上前制止了這些不懂事的小朋友的行為,他扶著盲人叔叔,熱情地把他送過了馬路。
中午放學,小明和同學興致勃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走來了幾個外國友人,看樣子是來旅遊的。同學興奮地抓著小明的肩說:「嗨,那兒有老外,我們上去打個招呼吧!」小明說:「好啊,見到外賓就應該主動問好。」他們用剛學會的英語熱情地向這些外國友人問好,其中兩名外賓向小明打聽天目湖怎麼走,小明仔細地指點他們乘車路線,還向他們介紹了天目湖的主要景點。幾位外國友人不住地豎起大拇指說:「中國小朋友,真棒!」說著,還贈送了他們一人一份精緻的小禮物。小明微笑著雙手接過,又向他們回贈一套明信片。
回到家後,媽媽責備小明:「怎麼這么晚才回來?」小明正想解釋,忽然發覺媽媽今天好像很不高興的樣子,就問她怎麼回事。原來早晨媽媽洗衣服後來不及脫水,直接把衣服晾在外面,把樓下阿姨家曬的被單淋濕了,她剛剛上門來和媽媽評理,難怪媽媽憋了一肚子氣。小明想了一會兒,笑著對媽媽說:「好了,媽媽,犯不著為這點小事生氣,待會兒我下樓給阿姨道個歉。」「什麼?」媽媽睜大了眼睛,「為什麼要給他們家道歉?早晨我曬衣服時,他們家又沒曬被單。」小明耐心地對媽媽說:「鄰里之間應該互相幫助,我們家住在樓上,要多為樓下鄰居想想。您忘了,上次我們家衣服掉下去,還是那位阿姨送上來的!」爸爸在一旁笑著說:「還是我們家小明懂事!」
晚上放學回家,媽媽興沖沖地說:「今天我們不用燒晚飯了,你爸爸的同學請咱們吃晚飯。」「是那個楊叔叔嗎?」小明問。「對,是他。」媽媽提醒小明,「他們一家可都是回族人,去作客時可要注意啊!」小明說:「我知道了,在楊叔叔家我保證不談與豬肉有關的內容。」媽媽笑了,叫小明趕緊去把作業完成。
到了5:30分,爸爸下班回家了,小明一家三口興致勃勃地來到楊叔叔家。小明在門上輕輕地敲了三下,「誰呀?」屋裡傳出了楊叔叔的聲音。「我是小明,和爸爸媽媽一起來的!」小明高聲答到。門開了,楊叔叔微笑著站在門口,「歡迎你們來作客,快請進!」小明把媽媽准備好的禮物遞給楊叔叔,和爸爸媽媽換好拖鞋,這才走進客廳。
晚餐豐盛極了,媽媽直誇女主人手藝好,楊叔叔也不住地給小明夾菜,小明總是笑著表示感謝。晚餐後,楊叔叔說:「小明,聽說你很喜歡唱歌,對嗎?我這里剛好有幾張音樂會的入場券,待會兒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吧!」小明高興地接過票,連聲說:「謝謝叔叔!」
從楊叔叔家出來,小明一家三口就打的去了體育場。這場音樂會真是精彩極了,小明聽得如痴如醉,每場演出結束,他們都抱以最熱烈的掌聲。
回到家裡,小明興奮地說:「今天過得真有意思!」

㈦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

程門立雪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後,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倆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哲學家、教育學,洛陽人,同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他們的學說為後來的南宋朱熹所繼承,世稱程朱學派。
楊時仰慕二程的學識,投奔洛陽程顥門下,拜師求學,4年後程顥去世,又繼續拜程頤為師。這時他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習。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
後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範
講同學之間禮儀故事
與同學交往時,要謙虛有禮,把好處和方便讓給同學,不和同學爭吵打架。同學們能做得到嗎?
讓我們一起來做個謙虛有禮的合格小公民吧。
文明禮儀三字經:進校門,守秩序,單行行,不擁擠。見師長,先問好,要熱情,懂禮讓。課堂上,要動腦,寫作業,要仔細。課間操,認真做 ,三百首,要記牢。十分鍾,備學具,不喧嘩,不追跑。放學時,路隊齊,出校門,守交規。新世紀,好兒童,懂文明,有禮貌。
文明禮儀歌謠:你拍一我拍一,校園文明懂禮儀。你拍二我拍二,同學互助好夥伴。你拍三我拍三,自己事情自己干。你拍四我拍四,做事不能自顧自。你拍五我排五,禮貌誠信好相處。你拍六我拍六,行為規范要遵守。你拍七我拍七,互助友愛要牢記。你拍八我拍八,尊敬師長人人誇。你拍九我怕九,文明用語不離口。你拍十我拍十,文明禮貌要堅持。

㈧ 簡短的禮儀小故事

文明禮儀小故事一;學校每天中午都有工作餐,教師都在一起吃。但為了學生安全,每天都安排了兩位教師送學生過馬路,這就使得這兩位教師要晚一些吃飯。一天中午,許多教師都和往常一樣開始吃午餐了,只有陳校長一人坐在桌邊沒有動筷。我們還以為他哪兒不舒服,沒想到他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大概是講「義門陳」的人都十分注重「義」和「禮」,使得當時皇帝都為之震驚。其中有一個細節說:這兒的狗都知道「義」、「禮」,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傳說。當大家聽完這個故事之後,才記起還有兩個老師為了送學生過馬路還沒來吃飯……從此以後,他們每次吃飯都會等到所有人到齊才開筷。 文明禮儀小故事二;、幾個低年級的同學,肩並肩有說有笑地走著,前面迎面走來一位老師,他們也不認識,但當這位老師走到這幾名同學身邊時,其他人都還是說笑,只有一位同學,恭敬的鞠了一躬,說了聲「老師好」。老師當然也很高興的回答了一句「你好」,別的同學都沒哼一聲。等老師過去了之後。有的人說那個同學油餅,不認識的老師還給鞠躬,有的人說他根本是裝樣子,給別人看的。那個同學沒有反駁他們,只是說了一句: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是做學生的最基本要求。我正走在他們身後,聽了這句話非常感動,感動那個同學的真誠,一個人懂禮貌,真的是很難得的品質。 文明禮儀小故事三、可以說只是一個動作,那天一位老師看見了一張棒冰包裝紙,彎下腰揀起來扔到了垃圾桶。這是一個不起眼的動作,但是他的以身作則、師為表率的行為教導我們,他是老師。如果有同學看見了這位老師的做法,又怎會不佩服這位老師呢?說不定下次他也會這么做,他也會明白亂扔廢棄物是不文明的行為。 通過這幾件小事,我更加認識到了「禮儀」的含義是從一件一件小事上表現出來的,是心靈美的一種表現,是一個人做人的標准。我們應該讓社會變成一個到處都是文明的,一個「沒有污染的世外桃源」。還是那句真理:從我做起,只有你我他都「從我做起」才會到處充滿禮儀的「味道」,才會使你我他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