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是怎麼死的故事
『壹』 雷鋒的死因故事100字數
1962年8月15日上午8點多鍾,雷鋒和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回到連隊車場,不顧長版途行車的疲勞立即去洗車。權當時,戰士們在路邊栽了一排約兩米高的曬衣服的木桿,頂上用8號鐵絲拉著。雷鋒讓喬安山開車,自己下車引導,指揮喬安山倒車轉彎。汽車的前輪過去了,但後輪胎外側將木桿從根部擠壓斷。受頂部鐵絲的作用,木桿反彈過來,正好擊中雷鋒的右太陽穴,當場就打出血來,雷鋒昏倒在地。戰友們立即用擔架把他送到撫順礦務局西部職工醫院搶救,副連長又開車飛速趕到沈陽202醫院請來醫療專家。但由於顱骨損傷,腦顱出血,導致腦機能障礙,雷鋒不幸去世,年僅22歲。
『貳』 故事雷鋒怎麼死的聽一聽吧
去世時間: 1962年8月15日上午,雷鋒和喬安山開著汽車裝著新棉衣回到連里。雷鋒先到連里跟連長報告說他開的那輛汽車到了三級保養時間,車況不太好,要求及早安排保養。然後就准備和喬安山一起把車開到連部後邊三營九連炊事班門前的自來水管邊,把車上的泥土用水沖刷一遍。 雷鋒為了多給喬安山開車的機會,把手搖把子拿在手裡,喬安山想和他爭,因為那通常是助手乾的活兒。在運輸連,汽車並不多,每個司機攤不上一輛,只能輪著來,干兩天別的,開兩天汽車,所以都希望能多點親自駕駛車輛的機會。 雷鋒猛地一搖,汽車撲騰騰地發動起來,然後雷鋒拿著手搖把子抄近路走向九連伙房。路上還和曾在一個班裡的遼陽兵卑福財聊了幾句話。兩人正說著,喬安山把汽車開過來了。 因為九連出外執行任務去了,怕小孩和雜人進營房,就利用道口的幾棵樹拉上了鐵絲網。雷鋒走上前把攔在道上的鐵絲網弄了下來。喬安山把車開到九連連部向左拐彎處停住了,這是個直角的死彎,前後左右迴旋的餘地很小,汽車保險杠的右側還差20厘米就頂著九連連部的房子,左後輪距一棵楊樹只有15厘米左右。 楊樹上拴著一根8號鐵絲,連著一排1.5米高、小碗口粗的柞木方桿子。鐵絲約70米長,一直拉到炊事班前,中間用鋼筋支著,這是給幹部戰士晾衣服、曬被子用的。喬安山怕撞著房子,不敢開了。他把頭伸出車門大聲喊雷鋒。 雷鋒走上前來,看看車頭的左右兩邊,又看看車的尾部。「方向盤打死了沒有?」他問喬安山。「打死了。」雷鋒站在車的左側,幾乎挨著腳踏板。「沒事,向前開吧。」喬安山底氣不足,想讓雷鋒來開。雷鋒就鼓勵他說,「別怕,這正是提高技術的好機會。你開,我幫你看著。」 喬安山掛二擋起步,方向盤回轉很快,整個車一下子就打了過來,然後向著九班伙房開去。 就在喬安山開的車急轉彎的時候,左後輪將離楊樹最近的那根柞木桿子從根部擠斷,柞木桿與楊樹之間的鐵絲同時被掙斷,折斷的柞木桿在另一側鐵絲的拉動下向汽車左側的前方彈出,不巧正好砸在雷鋒頭部的左太陽穴處。雷鋒吭哧一聲倒在地上。喬安山似乎聽到了吭哧一聲,但他全神貫注地開車,並沒有想到是雷鋒出事了。 這時,在附近的卑福財看見雷鋒倒在地上,急忙上前把他抱了起來,發現雷鋒的耳朵和鼻孔都出血了。趕緊大喊:「雷鋒出事了!」喬安山跑過來,抱住雷鋒,喊:「班長!班長!」雷鋒的鼻子、嘴都往外噴血,噴了喬安山一身。喬安山對圍上來的戰友說,「快去找連長。」 連長虞仁昌趕緊派白副連長開車把雷鋒送到了西部醫院。 在西部醫院的病床上,雷鋒渾身抽搐,甚至抽得坐了起來。雷鋒的體溫過高,虞仁昌跑到樓下去買了一箱冰棍降溫。溫度剛降下去,呼吸突然停止了。一個醫生騎到雷鋒身上給他做人工呼吸,他的呼吸又恢復了。 「傷勢很重。是顱骨骨折,內部出血。有生命危險。」院長說,「得立即做手術,我們醫院做開顱手術不行,馬上派車到軍區總院,把腦外科段主任請來。」於是白副連長和團軍務股長飛速趕往沈陽。 醫生們開始了最後的搶救,這時雷鋒十多分鍾抽一次,後來達到五六分鍾抽一次,之後就中斷了呼吸。 院長趕緊指揮著把氣管割開輸氧氣。主刀醫生把雷鋒的脖子割開一個口,她的手緊張得直哆嗦,氣管怎麼也拽不出來,院長親自上前把氣管拽出來,把氧氣給插上。雷鋒的腹部起伏了一下,給在場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可是他很快地就又停止了呼吸。又經過二十來分鍾的急救,院長拿起聽診器在胸前做了最後的診斷,他惋惜地搖了搖頭。
『叄』 寫一篇雷鋒做的奉獻故事以及他是怎麼死的 很急!!!!!!
前幾天,我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讀後我深有感觸。
書里講的是:雷鋒一生為社會做了很多好事,他熱愛黨和人民,把他的一生全都奉獻給了祖國。
1940年12月18日是一個值得我們記起的日子,在這一天,一個偉大而又輝煌的生命降生了!他就是雷鋒,雷鋒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1940年正是日軍侵略中國的時候,在當時殘酷的民族壓迫和剝削下,雷鋒的童年是那麼的艱辛。在他六歲的時候,全家六口人,因為飢寒交迫死得只剩下他和他的媽媽了。
書中寫道有一次撫順市望花區招開大生產動員大會,雷鋒很想為自己的家鄉做點什麼,最後他決定把他僅存的200元錢全部捐給瞭望花區,寧願自己依然過著貧困的日子。
讀到這一段時,我的心微微一震,感到特別羞愧,記得那是去年夏天的一個下午,我拿著冰棍,高興的走在校園里,路過走廊時,看見一個一年級的小同學了,膝蓋上流了好多的血坐在那哭,我本想上去將他扶起,可轉念一想:「他跌倒了又不是我推的,弄不好還能怪罪到我的頭上」。於是我便像沒事人一樣,轉身走了。
現在回想起這一幕我特別羞愧後悔,如果是我跌倒了,別的同學一定不會像我這樣,如果是雷鋒叔叔在場,那就更不會有這一幕發生。
隨著我逐漸長大懂事,那一幕卻沒有走遠,時刻閃在我腦海中提醒著我。
現在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更像是一盞燈一樣,照到我心中陰暗的一面,也照在我腳下的路,指引我走向光明。
我要向雷鋒叔叔學習,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關心每一個小同學開始,將來長大也要做一個社會有奉獻的人。
『肆』 雷鋒是怎麼死的
http://..com/question/4892494.html
『伍』 關於雷鋒的故事,雷鋒是怎麼死的
雷鋒被電線桿打到了左太陽穴,搶救無效死亡。事情發生在1962年8月15日清晨,雷內鋒與戰友喬安山准備容清洗部隊的車,雷鋒當時下車指揮倒車,車輪打滑觸碰到了旁邊的一根電線桿,電線桿剛好打在了雷鋒左太陽穴上。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2月18日出生,雷鋒在湖南長沙雷鋒鎮簡家塘一戶貧苦農民家裡出生,這一年是農歷庚辰年,父母給他取乳名叫「庚伢子」。從雷鋒身上體現出了艱苦樸素、 克勤克儉的共產主義高尚品德。
民國三十二年至民國民國三十六年(1943年至1947年),祖父雷新庭,父親雷明亮, 母親張元滿, 哥哥雷正德相繼悲慘死去,弟弟餓死在家中,年僅7歲的雷鋒從此淪為孤兒,在六叔公和六叔奶奶的拉扯下,艱難地活下來。
『陸』 雷鋒的故事是什麼。他做了什麼好事啊,又幹了什麼壞事。他是怎麼死的。毛主席為他做了什麼題詞。
雷鋒,原名雷正興,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縣一個貧苦農家。父親在湖南農民運動中當過自衛隊長,後遭國民黨和日寇毒打致死。母親張元潢在受到地主的凌辱後,於1947年中秋之夜懸梁自盡。雷鋒不滿7歲就成了孤兒,被好心的六叔奶奶收養。幼年雷鋒上附近蛇形山砍柴時,被地主婆用刀在左手背上連砍三刀。所以,他從小對黑暗社會充滿仇恨。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時,小雷鋒便找到路過的解放軍連長要求當兵。連長沒同意,但把一支鋼筆送給他。1950年,雷鋒當了兒童團長,積極參加土改。同年夏,鄉政府保送他免費讀書,後來加入少先隊。1956年夏天,他小學畢業後在鄉政府當了通信員,不久調到望城縣委當公務員,被評為機關模範工作者,並於1957年加入共青團。1958年春,雷鋒到團山湖農場,只用了一周的時間就學會了開拖拉機。同年9月,雷鋒響應支援鞍鋼的號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機手。翌年8月,他又來到條件艱苦的弓長嶺焦化廠參加基礎建設,曾帶領夥伴們冒雨奮戰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損失,當時的《遼陽日報》報道了這一事跡。在鞍山和焦化廠工作期間,他曾3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標兵,18次被評為紅旗手,並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的光榮稱號。
1959年12月徵兵開始,雷鋒迫切要求參軍,焦化廠領導捨不得放他走。雷鋒跑了幾十里路來到遼陽市兵役局(現人武部)表明參軍的決心。他身高只有1.54米,體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徵兵條件,但因政治素質過硬和有經驗技術,最後被破例批准入伍。
雷鋒入伍後,他被編入工程兵某部運輸連四班當汽車兵。1960年11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入伍後表現突出,沈陽軍區《前線報》開辟了「向雷鋒學習」的專欄。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他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被評為節約標兵,榮獲「模範共青團員」,出席過沈陽部隊共青團代表會議。1961年,雷鋒晉升為班長,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他因事故不幸殉職。兩天後,撫順市望花區政府禮堂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近十萬普通市民自發地護送雷鋒的靈柩向烈士陵園走去,很多人泣不成聲。
『柒』 雷鋒的故事和哥哥是怎麼死的
哥哥雷正德,十二歲時外出當了童工,在繁重勞動的折磨下得了童子癆(肺結核)。一天,他突然昏倒在機器旁,軋傷了胳膊和手指。被解僱後又到一家印染作坊當了童工,由於勞累過度,肺病加重,又無錢醫治,沒幾天就死去了。
故事如下: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駐地撫順發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命令.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奮戰了七天七夜,被記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摺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存摺上203元)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侍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卻捨不得喝一瓶汽水.
團結友愛
雷鋒把自己的藏書拿出來供大家學習,被人們稱為「小小的雷鋒圖書館「。他幫助同志學習知識,同班戰友喬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鋒就手把手地教他認字,學算術。同班戰友小周父親得了重病雷鋒知道後以小周的名義給家裡寫了信又寄去10元錢。戰友小韓在夜裡的出車中棉褲被硫酸水燒了幾個洞,雷鋒值班回來發現後,把自己的帽子拆下來一針一針地為小韓補好褲了,輕輕地蓋在他身上。知道這個情況的喬安山說:「為了給你補褲子,雷鋒半宿都沒睡!」
人民的勤務員
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要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領著一個小女孩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後,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顫,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早上也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裡。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麼感謝你呀!「 過年的時候,戰友們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種文娛活動。雷鋒和大家在俱樂部打了一陣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節,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時候,這些地方是多麼需要人幫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幾個同志,一起請假後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這個幫著打掃候車室,那個給旅客倒水,雷鋒把全班都帶動起來了。
雷鋒就是選擇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做好事,難怪人們一見到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鋒。
孩子們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後,雷鋒先後擔任了撫順市建設街小學(即現在的雷鋒小學)和本溪路小學校外輔導員。
雷鋒平時工作.學習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時間或風雨天不能出車的日子請假到學校去找教師,同學談心,或進行其他輔導活動。他善於團結小朋友,啟發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雷鋒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辛勤培養下一代茁壯成長。共表團撫順市委為表彰雷鋒的事跡,曾於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頒發獎狀,上面寫著:「獎給優秀輔導員雷鋒同志,保持光榮,繼續前進」。
模範班長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團上下一致推舉雷鋒為撫順市人大代表。
雷鋒參加完人代會回到連里就擔任了二排四班班長,在他的帶領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鋒也成了全連的四好班長。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小孩,手裡還拉著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里外的樟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溝走去,寧可自己淋得透濕,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她們母子送到家。
『捌』 雷鋒的故事 雷鋒是怎麼死的
雷鋒的故事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團上下一致推舉雷鋒為撫順市人大代表。
雷鋒參加完人代會回到連里就擔任了二排四班班長,在他的帶領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鋒也成了全連的四好班長。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小孩,手裡還拉著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
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里外的樟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溝走去,寧可自己淋得透濕,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她們母子送到家。
雷鋒是怎麼死的?
1962年8月15日上午8點多鍾,雷鋒和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回到連隊車場,不顧長途行車的疲勞立即去洗車。
當時,戰士們在路邊栽了一排約兩米高的曬衣服的木桿,頂上用8號鐵絲拉著。雷鋒讓喬安山開車,自己下車引導,指揮喬安山倒車轉彎。汽車的前輪過去了,但後輪胎外側將木桿從根部擠壓斷。
受頂部鐵絲的作用,木桿反彈過來,正好擊中雷鋒的左太陽穴,當場就打出血來,雷鋒昏倒在地。戰友們立即用擔架把他送到撫順礦務局西部職工醫院搶救,副連長又開車飛速趕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2醫院請來醫療專家。
但由於顱骨損傷,腦顱出血,導致腦機能障礙,雷鋒不幸去世,年僅22歲。
『玖』 雷鋒是怎麼去世的
在1962年8月來15日上午8時許的源這一天,陰霾沉沉下著小雨。
雷鋒和助手喬安山開著車從工地回到部隊駐地,他們回到部隊的車場停車後,發現車身上濺了許許多多的泥巴,導致車子難看異常。為了維持部隊車輛的良好形象,雷鋒不顧疲勞要去洗車,請喬安山開到指定的洗車場地。
在經過營房前一段較窄的過道時,為了保護車輛不受磕碰,於是雷鋒冒雨站在過道邊上指揮倒車。在倒車過程中,汽車的左後輪由於雨天路滑滑進了水溝,車身猛的一搖晃,碰倒了一根方木桿子,雷鋒當時正好站在桿子下方,躲閃不及不幸被倒下來的方林桿子砸在頭部。雷鋒當場撲倒在地,昏死過去……
喬安山發現後大吃一驚,趕緊與戰友們一起把他送到附近醫院進行搶救,但是由於傷勢嚴重,雷鋒不幸逝世,年僅22歲。
『拾』 雷鋒死時的故事急求
今年月15日是雷鋒同志犧牲40周年,社會各界都在深切地懷念雷鋒,特別惋惜他那麼高尚又那麼年輕,只有22歲就犧牲了。
關於「雷鋒之死」,社會上說法不一,一些文字宣傳和影視媒體版本也較多,有的出入較大,失去了准確性,與歷史事實相悖。最近,我采訪了勘察雷鋒犧牲現場和處理此事的當事人史寶光。
1962年8月15日中午,工兵團派人來沈陽向上級報告雷鋒犧牲的消息,沈陽軍區工程兵政治部裘主任和保衛處的譚處長派保衛處的上尉助理員史寶光前去調查處理。由於當時是作為事故案件,因此又派了宣傳處搞攝影的上尉助理員張峻一同前往。下午2時,他二人乘吉普車由沈陽到達撫順現場。史寶光先看了雷鋒的遺體,然後聽了連隊和團里匯報的雷鋒犧牲的情況和原因。這時,他沒發表意見,又找來了和雷鋒一起開車出事的喬安山,把他們開的13號車,按原路走一遍,停在出事地點。開始詢問每一個過程和細節,喬安山如實做了回答。張峻根據幾個關鍵問題拍了5張照片:(1)13號車及出事地點和周圍環境。(2)一排曬衣桿和連接的8號鐵絲。(3)打在雷鋒太陽穴上的柞木桿。(4)折斷在地里被挖出來的那截木樁子。(5)挖出木樁子的土坑。
經過一個下午的工作,情況基本清楚了。他以上級保衛部門代表的身份,提出了事故的初步定性意見「因工殉職,意外事故」。晚上,便向沈陽軍區工程兵政治部打了正式報告,這個報告很快得到了各級組織的認定和同意。為什麼定為「因工殉職」呢?其一是因為雷鋒犧牲在工作崗位上,作為班長在指揮戰士倒車而倒地的。其二是根據日常工作表現。為什麼定為「意外事故」呢?一般談到雷鋒犧牲的原因時,常常說是汽車撞的。其實這么說既過於簡單又不準確。事實上,不是汽車直接撞在雷鋒身上或頭上的。而是汽車撞倒了木方子,木方子打在雷鋒的頭上。木方子也不是順著方向打去的,而是在鐵絲的拉力下迴旋打中的。這個過程經過三個環節,這是雷鋒意想不到的,也是喬安山意想不到的。當時,他們倆上午10時從工地返回營房。向連長報告後,准備去九連炊事班洗車。路雖不長,但比較狹窄,要拐個直角彎,路旁有一排用8號鐵絲連接的曬衣服的柞木桿。雷鋒在距離兩米遠的左前方指揮,喬安山開車,當汽車的前輪過了柞木桿時,喬安山停了一下,雷鋒說,沒事,往前開吧。喬安山就大膽地往前開,在汽車前輪超過雷鋒的一剎那,喬安山覺得後輪「吭哧」一下,他也沒在意,繼續往前走,當汽車停在九連炊事班前,他回頭一看,雷鋒已倒地,滿臉是血。大家急忙將雷鋒送進醫院,因搶救無效而停止呼吸。「因公殉職,意外事故」這個結論,客觀、准確、得當。說明雷鋒不是無謂犧牲,也認為喬安山沒有直接責任。
史寶光作為上級機關的代表成為雷鋒治喪委員會成員。由於大部隊都在工地上,他就帶領著連隊幹部和戰士處理雷鋒的喪事。當時正是盛夏,他們買來4個大冰塊,墊在雷鋒身下,等待3天後開追悼會。入棺時,史寶光親自抱著雷鋒的頭,和雷鋒班的戰士一起安安穩穩地把雷鋒放在棺木中,讓他安息。
送葬那天,十里長街都是來送別的人,很多、很多。
你把裡面的字改改!!!!!!時間都改改應該還好!!!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