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老舍的名人故事

老舍的名人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6 12:31:51

A. 老舍和朋友的故事

改稿奴抄才:
作家樓適襲夷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寫些什麼?」樓適夷問道。滿族出身的老舍笑著說:「我正在當『奴才』,給我們的『皇帝』潤色稿子呢!」 一陣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項新任務———為末代皇帝溥儀修改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

獻丑作詩:
一次老舍家裡來了許多青年人,請教怎樣寫詩。老舍說:「我不會寫詩,只是瞎湊而已。」有人提議,請老舍當場「瞎湊」一首。「大雨洗星海,長虹萬籟天;冰瑩成舍我,碧野林風眠。」老舍隨口吟了這首別致的五言絕句。寥寥20字把8位人們熟悉並稱道的文藝家的名字,「瞎湊」在一起,形象鮮明,意境開闊,餘味無窮。青年們聽了,無不贊嘆叫絕。詩中提到的大雨即孫大雨,現代詩人、文學翻譯家。洗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樂家。高長虹是現代名人。萬籟天是戲劇、電影工作者。冰瑩即謝冰瑩,現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慶《新蜀報》總編輯。碧野是當代作家。林風眠是畫家。

B. 老舍簡介 關於老舍的故事有哪些

老舍人物簡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有關老舍的故事:

1、催稿趣事

抗戰期間,北新書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催過稿。

老舍在寄稿的同時,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帶戲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帥發來緊急令:內無糧草外無兵!小將提槍上了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馬來!參見元帥。帶來多少人馬?來個字!還都是老弱殘兵!後帳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殺氣滿山頭!

2、改稿奴才

作家樓適夷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寫些什麼?」樓適夷問道。滿族出身的老舍笑著說:「我正在當『奴才』,給我們的『皇帝』潤色稿子呢!」一陣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項新任務——為末代皇帝溥儀修改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

3、獻丑作詩

一次老舍家裡來了許多青年人,請教怎樣寫詩。老舍說:「我不會寫詩,只是瞎湊而已。」有人提議,請老舍當場「瞎湊」一首。「大雨洗星海,長虹萬籟天;冰瑩成舍我,碧野林風眠。」老舍隨口吟了這首別致的五言絕句。

寥寥20字把8位人們熟悉並稱道的文藝家的名字,「瞎湊」在一起,形象鮮明,意境開闊,餘味無窮。青年們聽了,無不贊嘆叫絕。

詩中提到的大雨即孫大雨,現代詩人、文學翻譯家。洗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樂家。高長虹是現代名人。萬籟天是戲劇、電影工作者。冰瑩即謝冰瑩,現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慶《新蜀報》總編輯。碧野是當代作家。林風眠是畫家。

4、到濟南站接黑衫女

1933年秋,周銘洗任青島聖功中學校長後,有事要去濟南,因人生地不熟,許地山便打電報給在齊魯大學任教的老舍請求迎接。

據老舍《敬悼許地山先生》一文中寫到周銘洗。「你記得給我打電報,叫我到濟南車站去接周校長嗎?多麼有趣的電報啊!知道我不認識她,所以你教她穿了黑色旗袍,而電文是:『×日×時到站接黑衫女!』當我和妻接到黑衫女的時候,我們都笑得閉不上口啊」。

就這樣,由於許地山的關系,周銘洗與老舍及其夫人胡絜青相識於濟南,後來成為終身摯友。

C. 請說出有關老舍的故事

老舍的四則小故事

19歲當小學校長

靠一位富有而善良的人的資助,老舍9歲進了小學。老舍的小學同窗、後來的大學者羅常培形容他「一個小禿兒,天生灑脫、豪放、有勁,把力量蘊蓄在裡面而不輕易表現出來,被老師打斷了藤教鞭,疼得眼淚在眼睛裡亂轉也不肯掉一滴淚珠或討半句饒。」老舍考入北京師范學校後,更是樣樣出色,成了校長最得意的弟子。所以他一畢業,才19歲便做了方家胡同市立小學的校長。

「最偉大的字——飯」

老舍的生活一直不富裕,他曾說世界上「最偉大的一個字——『飯』——給我時間與飯我能夠寫出較好的。」在抗戰時的重慶尤甚,那時老舍特別關心好友吳組緗先生家養的一口小花豬。小豬病了,老舍建議吃葯、發汗,又專程探病,不過養豬不是為了當做寵物,而是希望到了冬天大家都能分上幾斤臘肉。老舍說那年月「豬比人還貴呀!不過每逢有朋友來,老舍就不惜典當衣服買點酒菜。有一次賣了一套舊西裝買了飯,碰巧遇上一個賣貓頭鷹的,就順便把貓頭鷹也買回來了,一時傳為笑談。

「寫著玩」寫出的大師

老舍的第一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在倫敦東方學院教書時寫的。閑著就寫點,老舍說只是「寫著玩」。完稿後念給同在倫敦的許地山聽,許地山笑得一塌糊塗,建議老舍寄到國內去。兩三個月後鄭振鐸編的《小說月報》連載刊出。後來老舍又寫了《趙子曰》,念給寧恩承聽,他也笑得把鹽當糖放到了茶里。

老舍如何寫《四世同堂》

老舍在重慶北碚安家後,許多朋友前去看望,向胡絜青詢問北平淪陷後的情景。胡一次又一次講述了北平淪陷後人民的苦難,這些真實的細節為老舍醞釀新作提供了詳細的背景材料。1944年元旦,老舍開始寫以淪陷了的北京為背景的百萬字小說《四世同堂》。他說:「必須把它寫成,成為從事抗戰文藝的一個較大的紀念品。」老舍的卧室兼客廳兼書房,夏天三面受陽光照射,到夜半熱氣還不肯散,老舍說:「牆上還可以烤麵包。我睡不好,睡眠不足,當然頭昏。」頭昏和常患瘧疾,到年底才寫完第一部30萬字的《惶惑》。1945年老舍在《八方風雨》中寫道:三十四年,我的身體特別壞。這些病痛時常使我放下筆。本想用兩年的功夫把《四世同堂》寫完,可是到三十四年底,只寫了三分之二。這簡直不是寫東西,而是玩命!」

D. 老舍的勵志故事有哪些

老舍的勵志故事
在倫敦西部的荷蘭公園區聖詹姆士花園街31號,有一幢黑色的三層小樓,這里被英國文化部正式列為倫敦「名人故居」。這幢掛牌的「藍牌屋」,便是中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英國居住過的地方,它吸引著各國人士的目光。
在英國得到「藍牌屋」的30多個外國名人中,老舍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中國人,他曾經在英國生活五年,他的創作生涯由此出發,在這里,他先後寫出了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以及《二馬》的前半部,從此踏上了幾十年筆耕不輟,用獨有的深度與幽默、紛繁與精彩影響後世的創作之路。
出身貧苦母親是真正的老師
在老舍一歲半的時候,八國聯軍野蠻地攻入北京城。作為一位保護皇城的士兵,老舍的父親頑強地堅守陣地,最後戰死沙場,在那個年代裡,父親的早逝註定了這個家庭的清貧與寒苦。
老舍幼年營養不良,身體瘦弱,3歲時還不會說話。等他漸漸長大了,母親想讓他上學,但是交不起學費。直到9歲,老舍還是一個不識字的窮孩子。後來,在一位親戚的資助下,老舍才讀上了私塾。
「從私塾到小學,再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有20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在老舍的記憶里,母親的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白天她給人洗衣服,即使屠夫們送來漆黑如鐵的布襪,她也洗得潔白。晚上母親守著一盞油燈,縫補衣裳一直到深夜。母親勤勞整潔、朴實寬厚、熱情好客,這些印象深深地刻入了少年老舍的腦海中。這些美好的品質在日後老舍的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由於生活困苦,老舍經常要餓著肚子去上學。但他最愛讀書,加上聰穎好學,能背大量的古文詩詞,作文和演講更是常常受到老師的表揚。當時學校實行復讀班制,高年級和低年級學生在同一個教室里上課,老舍常常被指定做低年級同學的代課「小老師」。
小學畢業的這一年,老舍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一所重點中學,可是因交不起學費,第二學期他瞞著母親,偷偷地報考了北京師范學校。這所學校最打動老舍的,便是學費、伙食、書籍還有制服一律都由學校供給。

E. 關於老舍的故事

老舍的故事:老舍上小學那年,已經出嫁多年的姐姐,給小弟弟做了一雙新襪子。她興高采烈地給老舍穿上了,看著弟弟一蹦三跳地去上學了。可是弟弟放學回來時,她發現弟弟的腳上卻是空空的。

她問老舍:「弟弟,你的新襪子呢?」老舍從書包里掏出那雙新襪子,說:「老姐,我一出校門就脫掉了,我怕穿壞了。我上學時穿,放學了就脫掉。姐姐,我要和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比學習,不是比闊氣。」

第二天上學,老舍仍穿著以前穿的舊襪子,頭抬著上學去了。走著走著,老舍想,我把鞋也脫下來,不就可以少磨些鞋底,於是,大街上多了一個光著腳走路的小小讀書郎。

(5)老舍的名人故事擴展閱讀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1966年,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

老舍是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老舍致力於文學的普及和曲藝的改造,是民間曲藝改革的一位先驅者。

老舍的《茶館》、《龍須溝》奠定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獨特的風格,創立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劇學派。《龍須溝》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劇學派建立的奠基之作,劇本為演出建立了一個現實主義的,形象鮮明的,強調從生活中塑造一個鮮明形象的基礎。

這對我國的話劇事業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成長起到了一個最基礎的關鍵作用,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風格,被北京人藝的導演、演員所繼承並沿用至今。

老舍和郭沫若等人組織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並擔任常務理事兼總務部主任,負責領導日常會務,對外代表「文協」,老舍在擔任總務部主任期間團結了全國的抗戰文人,使這一時期成為現代文學史上文藝界團結得最好的時期之一。

F. 老舍的生平事跡

老舍,中國小說家、劇作家。生於年,卒於1966年,滿族,祖籍北京。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趙子日》、《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二馬》、《小坡的生日》、《離婚》、《貓城記》、《正紅旗下》,劇本《殘霧》、《方珍珠》、《面子問題》、《龍須溝》、《春華秋實》、《青年突擊隊》、《戲劇集》、《柳樹井》、《女店員》、《全家福》、《茶館》,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於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學校,擔任過小學校長、郊外北區勸學員等職。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

1924年,老舍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講授漢語和中國文學。自1925年起,陸續寫了3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對烏煙瘴氣的教育界作了生動的揭露;《趙子曰》的鞭撻鋒芒指向以新派自詡其實醉生夢死的青年學生;《二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國的北京人,諷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產的社會土壤里培植出來的「出窩兒老」的畸形心態——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語,俏皮的幽默筆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風情,通過閉塞守舊、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對於祖國命運的憂慮,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和思想視角。3部作品陸續在《小說月報》上連載後,引起文壇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1929年夏,繞道歐、亞回國。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為當地高漲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創作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濟南齊魯大學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島山東大學教授。在這兩所大學,相繼開設文學概論、外國文學史、歐洲文藝思潮、小說作法等課程。課余繼續從事創作。沿襲原來的藝術取向的,有長篇小說《離婚》和《牛天賜傳》等,都寫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劇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寫從淺露趨向含蓄,相當圓熟地形成他作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態的風俗畫師、市民社會的表現者和批判者獨特的藝術風格。面對愈來愈嚴酷的社會現實,創作出現兩種新的趨勢:一是日益關切國家大事,由此觸發寫作的靈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製造的五三慘案的刺激,寫了《大明湖》,九一八事變引起他「對國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說《貓城記》的問世;一是更加關懷城市貧民的苦難,以此作為主要描寫對象,《月牙兒》敘述母女兩代淪為暗娼,《我這一輩子》訴說下級警察的坎坷經歷。在《駱駝祥子》中,以農村來到城市拉車的祥子個人的毀滅,寫出一場沉痛的社會悲劇。把城市底層暗無天日的生活引進現代文學的藝術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樹。
《駱駝祥子》是他個人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的重要作品。他從30年代初起 ,開始寫作短篇小說 ,作品收入《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
任》、《老字型大小》、《斷魂槍》諸篇,綽約多姿,精緻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11月濟南淪陷前夕,隻身奔赴武漢。1938年3月 ,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出任總務部主任。抗戰8年中,對文藝界的團結抗日多有貢獻。他寫於抗戰時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為民族解放服務為題旨。戰爭初起,他熱情提倡通俗文藝,寫作宣傳抗日的鼓詞、相聲、墜子等小型作品,供藝人演唱。隨後,轉向直接向群眾宣傳的話劇創作,連續寫劇照了《殘霧》、《張自忠》、《國家至上》等10餘個劇本,頌揚民族正氣、表彰愛國志士,批判不利於團結抗日的社會弊端,在當時起了積極的宣傳作用。自1944年初開始,進入長篇小說《四世同堂》的創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會和所擅長的幽默諷刺藝術。小說刻畫深受傳統觀念束縛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關頭的內心沖突,於苦難中升騰起來的覺醒和抗爭,自然也有消極逃匿和無恥墮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戰時期的力作,也是抗戰文藝的重要收獲。1946年3月,老舍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後,繼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和將自己的作品譯成英文。

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老舍立即啟程回國。新社會的新氣象使他極為振奮,不久就發表以藝人生活為題材的劇作《方珍珠》。1951年初創作的話劇《龍須溝》上演,獲得巨大成功。劇本通過大雜院幾戶人家的悲歡離合,寫出了歷盡滄桑的北京和備嘗艱辛的城市貧民正在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是獻給新中國的一曲頌歌。《龍須溝》是老舍創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獲得人民藝術家的榮譽稱號。50~60年代,他在文藝、政治、社會、對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擔任多種職務,但仍然勤奮創作。作品以話劇為主,有《春華秋實》、《西望長安》、《紅大院》、《女店員》等,以刻畫北京市民告別舊生活、迎接新時代的精神歷程的作品較為成功。他還寫有散文《我熱愛新北京》。自50年代後半期起,老舍在話劇《茶館》、《義和團》(又名《神拳》)和小說《正紅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轉而描繪近代北京的歷史風雲。《茶館》以一座茶館作為舞台,展開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民國初年北洋軍閥盤踞時期、國民黨政權崩潰前夕3個時代的生活場景和歷史動向,寫出舊中國的日趨衰微,揭示必須尋找別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話劇藝術在這個劇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館》是當代中國話劇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劇目,繼《駱駝祥子》之後,再次為老舍贏得國際聲譽。

老舍在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思想上藝術上不斷取得重要進展和突破。他寫作勤奮,孜孜不倦地涉獵文學創作的各個領域,是位多產作家,一生寫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於1966年8月24日自溺於北京太平湖。

G. 誰有老舍故事

老 舍 故 事
[ 2007-12-9 20:08:00 | By: chenxl ]

抗戰期間,北新書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1899-1966年)催過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時,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帶戲曲味的答催稿信: 元帥發來緊急令: 內無糧草外無兵!小將提槍上了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馬來!參見元帥。帶來多少人馬?2000來個字!還都是老弱殘兵!後帳休息!得令!正是: 旌旗明明, 殺氣滿山頭!

老舍40歲時曾寫了個質朴自謙、妙趣橫生的自傳,全文如下:舒舍予,字老舍,現年四十歲,面黃無須。生於北平。三歲失估,可謂無父;志學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無父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嚴之仁未能一掃空地。幼讀三百篇,不求甚解。繼學師范,遂奠教書匠之基,及壯,糊口四方,教書為業,甚難發財,每購獎券,以

得末彩為榮,亦甘於寒賤也。二十七歲發憤著書,科學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說,博大家一笑,沒什麼了不得。三十四歲結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閑時喜養花,不得其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所獲並不著急。教書作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後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有點出息。

一次老舍家裡來了許多青年人,請教怎樣寫詩。老舍說:「我不會寫詩, 只是瞎湊而已。」有人提議,請老舍當場「瞎湊」一首。大雨洗星海,長虹萬籟天;冰瑩成舍我,碧野林風眠。

老舍隨口吟了這首別致的五言絕旬。寥寥20字把8位人們熟悉並稱道的文藝家的名字,「瞎湊」在一起,形象鮮明,意境開闊,餘味無窮。青年們聽了,無不贊嘆叫絕。詩中提到的大雨即孫大雨,現代詩人、文學翻譯家。洗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樂家。高長虹是現代名人。萬籟在是戲劇、電影工作者。冰瑩,現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慶《新蜀報》總編輯。碧野是當代作家。林風眠是畫家。

作家樓適夷(1905年生)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寫些什麼」樓適夷問道。滿族出身的老舍笑著說:「我正在當『奴才』,給我們的『皇帝』潤色稿子呢!」 一陣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項新任務——為中國末代皇帝溥儀修改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

H. 名人的故事

1966年8月24日,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我國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逝世,終年67歲。1978年6月3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為老舍先生舉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儀式。
老舍先生原名舒舍予,北京市人,1899年出生於城市貧民家庭。抗日戰爭時期,老舍先生曾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周總理直接關懷和幫助下,為團結和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參加抗日宣傳等方面的工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後來到美國講學並進行創作。1949年應召回國後,老舍先生熱情地投入新中國的各項工作,曾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
老舍先生是著名作家。他把一生貢獻給了祖國的文學藝術事業。他在創作上積極勤奮,著作豐富。解放前,他寫了《駱駝祥子》等許多文學作品,對舊社會進行了揭露和批判。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的革命文藝路線給了他新的藝術生命,他以高度的創作熱情,夜以繼日地工作,創作了話劇《龍須溝》、《春華秋實》,小說《無名高地有了名》和其他各種形式的許多文藝作品,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和喜愛,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被榮稱為「人民藝術家」。

I. 老舍的小故事

1、老舍上小學那年,已經出嫁多年的姐姐,給小弟弟做了一雙新襪子。她興高采烈地給老舍穿上了,看著弟弟一蹦三跳地去上學了。可是弟弟放學回來時,她發現弟弟的腳上卻是空空的。

她問老舍:「弟弟,你的新襪子呢?」老舍從書包里掏出那雙新襪子,說:「老姐,我一出校門就脫掉了,我怕穿壞了。我上學時穿,放學了就脫掉。姐姐,我要和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比學習,不是比闊氣。」

第二天上學,老舍仍穿著以前穿的舊襪子,頭抬著上學去了。走著走著,老舍想,我把鞋也脫下來,不就可以少磨些鞋底,於是,大街上多了一個光著腳走路的小小讀書郎。

2、抗戰期間,北新書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催過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時,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帶戲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帥發來緊急令:內無糧草外無兵!小將提槍上了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馬來!參見元帥。帶來多少人馬?來個字!還都是老弱殘兵!後帳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殺氣滿山頭!

3、作家樓適夷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寫些什麼?」樓適夷問道。滿族出身的老舍笑著說:「我正在當『奴才』,給我們的『皇帝』潤色稿子呢!」一陣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項新任務——為末代皇帝溥儀修改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

4、一次老舍家裡來了許多青年人,請教怎樣寫詩。老舍說:「我不會寫詩,只是瞎湊而已。」有人提議,請老舍當場「瞎湊」一首。「大雨洗星海,長虹萬籟天;冰瑩成舍我,碧野林風眠。」老舍隨口吟了這首別致的五言絕句。

寥寥20字把8位人們熟悉並稱道的文藝家的名字,「瞎湊」在一起,形象鮮明,意境開闊,餘味無窮。

青年們聽了,無不贊嘆叫絕。詩中提到的大雨即孫大雨,現代詩人、文學翻譯家。洗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樂家。高長虹是現代名人。萬籟天是戲劇、電影工作者。冰瑩即謝冰瑩,現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慶《新蜀報》總編輯。碧野是當代作家。林風眠是畫家。

5、老舍在重慶北碚安家後,許多朋友前去看望,向胡絜青詢問北平淪陷後的情景。胡一次又一次講述了北平淪陷後人民的苦難,這些真實的細節為老舍醞釀新作提供了詳細的背景材料。1944年元旦,老舍開始寫以淪陷了的北京為背景的百萬字小說《四世同堂》。

他說:「必須把它寫成,成為從事抗戰文藝的一個較大的紀念品。」老舍的卧室兼客廳兼書房,夏天三面受陽光照射,到夜半熱氣還不肯散,老舍說:「牆上還可以烤麵包。我睡不好,睡眠不足,當然頭昏。」

頭昏和常患瘧疾,到年底才寫完第一部30萬字的《惶惑》。1945年老舍在《八方風雨》中寫道:三十四年,我的身體特別壞。這些病痛時常使我放下筆。本想用兩年的功夫把《四世同堂》寫完,可是到三十四年底,只寫了三分之二。這簡直不是寫東西,而是玩命!」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