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故事作文600字作文
❶ 我家的老人600字作文
偌大的一個家,晃動著爺爺一個人的身影,在昏暗的燈光下,爺爺踱來踱去,燈光將他孤單的身影拉得長長的……
大年初一的傍晚,鄰居大嬸拉著大嗓門,在電話的那邊高喊:「快,氛來,你爺爺摔倒了!」等我們趕到,爺爺已被扶起來了,大嬸正在為他拭去手背上的血跡.
母親皺著眉頭:「好好的,怎麼會摔倒呢?」
「你爺爺呀,是從閣樓上掉下來的.」大嬸心疼地說.
父親帶著責問的語氣說:「爹,您到閣樓去干嗎?」
爺爺用不解的目光看著父親,似乎感到很委屈,說:「你娘,她回來了!就在閣樓上,我擔心她口渴,想拿杯茶給她喝……」
一陣沉默.
我的心有點兒酸,奶奶她去世已多年了,唉!爺爺他老人家又想奶扔了.爺爺他一定是太寂寞了.
自從扔奶去世後的第二年起,爺爺就「瘋」了,嘴裡一直念叨著什麼,神志不清,還經常幹些像今天一樣的「傻」事.就這樣,爺爺成了村裡人茶餘飯後的笑柄.我對鄉村婦女們那議論我爺爺是非時顯露出來的嘲笑的眼神與眉飛色舞的表情很反感.(中國作文網)
爺爺得這種病並不是什麼可笑的事,而是他心裡有一個永遠抹不去的「情」字啊!奶奶在世時,爺爺和奶奶是村裡一時相敬如賓的模範老夫婦,我們一家子在一起,相處得多麼融洽和睦.自從奶奶去世後,我們整個家也就「散」了,各謀生路,各奔東西了,平時叔叔、姑姑他們也難得回來一趟,只有過年時才聚在一起.偌大一個家園,就只剩下爺爺獨自一人留在家裡,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爺爺渴望著與奶奶躺在溫暖的被窩里聊天;爺爺渴望著子孫們圍在他的身旁,聽他講兒時的故事;爺爺也渴望著與子女們一起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只可惜這些都只能在爺爺的夢中實現,於是爺爺就一直沉浸在夢中,不願醒來,與世無爭,在夢中得到心靈的撫慰,得到幸福與溫馨.
爺爺他實在太孤單了……
❷ 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的故事作文600字
我從小就在姥姥和姥爺的呵護下成長,他們對我可好了!小的時候姥爺經常讓我版騎在他的脖子權上,馱著我到處跑,姥姥每天都給我做好多好吃的。( 吳江市震澤億龍紅木 - 億龍文學 www.sz-ylhm.com )
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放學姥爺接我的時候都會給我買好吃的和好玩的,媽媽說:「寶貝,你姥爺那點工資全都讓你花完了。」我就會跑到姥爺身邊,趴在他耳邊,悄悄的說:「姥爺,沒事,等我長大了掙錢了,一定給你買工資啊!」姥爺可高興了,臉上就笑開了花。
慢慢的,我上小學一年級了,姥爺和姥姥還是那麼辛苦的接送我,照顧我,他們愛我,我也愛他們,願姥爺姥姥永遠健康快樂!
❸ 記事作文寫老人600字
現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敬老院,有人覺得那是一件好事,我個人並不反對這種說法,但是,敬老院的存在是否意味著有很多子女不願意照顧自己的父母所以寧可花錢將父母送到敬老院讓別人照顧呢?或許是有不得已的理由。一個老人也許更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他更需要一個幸福的晚年。
去年過年我回家的時候,發現爺爺的時間變得空虛了,變得空閑了,我想他老了,他的時間比我的要慢許多使他變得啰嗦了。他看見我時,總想找我說說話,開始我很樂意,但後來我便不耐煩了,爺爺的話似乎說不完,他的話有時還讓我聽不懂,他喜歡和我聊家常,說一些我早已聽得耳朵發炎的話。當時,我找了個借口走開了,離開時我竟然心裡暗暗自喜,現在,我後悔了,這樣的一個老人與他最疼愛的孫女的聊天就這樣結束了,那時,爺爺是悲傷還是失望呢,我不敢想因為我傷害了他,傷害了一個老人的心,一種莫名的罪惡感在心頭燃燒。
如果你是位老人,你的子女不願贍養你,你的後代也嫌棄你,你每天都是一個人面對空盪盪的房子,你會怎麼想?如果你是位老人,你的孩子都很忙,他們為了工作可以幾年不回家看望你,可以幾個月不打電話給你,你會怎麼想?如果你是位老人,你每天和一群老人在一起享受陽光的活力,你的子女對你很孝順,你會怎麼想?關愛老人,善待老人,他們的今天也許就會是你的明天。
九九重陽,關愛老人,從你我做起,讓老人不再孤單!
❹ 講我身邊敬老的故事作文600字
這個還是自己寫才好。敬老的故事很多,你也可以想想你要怎麼敬老。而且你身邊也應有敬老的人吧,比如你父母等。人家幫你寫了,只會是害了你,人家不可能幫你一生,以後還是得靠你自己,。
❺ 以老一輩人的故事為題寫600字
家裡老人年歲大了,好多事已經記不清楚。趁著我還有心有力,先記下來,留個念想。
1、關於外公外婆
外公是遺腹子,他的晚清秀才爹爹,那個可憐的人,還未見到他唯一的血脈,就早早地離開了人間。留下新婚沒多久的苦命美嬌娘,從此以織布為生,獨力撐起這個風雨飄搖的家,起早貪黑,日夜操勞,落下一身的病,離世時也就四十來歲的光景。
外婆出身小富之家,上下一溜全是兄弟,加之性情溫婉賢淑,上孝下悌,家裡對這唯一的千金自然是如珠如寶,當年劉家這位二小姐出嫁在當地也算是件了不得的大事了,那送親的人和陪嫁的物件拉開成長長的隊伍。
母親曾好奇問舅爺,這么寶貝的女兒,家裡如何捨得下嫁到如此窮苦的人家裡。舅爺回說,一則,想著外公那秀才爹爹,好歹算得上書香門第。客家人嘛,尊崇文人,歷來如此;二則,是因了寡母勤勞堅忍的品性。這么看來,外公的姻緣,全是仰仗了其父母的護蔭。
婚後的日子自然是蜜里調油了,孩子一個接著一個呱呱落地,家裡沒什麼田地,外出謀生似乎是必然的選擇。於是,外公輾轉多地,做過苦力,做過三輪車夫,也在棉紡廠當過工人,可能是因為母親織布辛勞早早過世給了他很大陰影,擔心一旦安定下來做了紡織行業,以後子子孫孫都要往這行發展,容易得職業病,所以又離開了。終於,在山卡拉當起了礦工,這樣,一家人得以重新聚到一起,就此安頓下來。
礦工工資雖高,可一雙手又怎麼養得起七八張嘴,外婆的嫁妝就是這時候一點點地變賣,拿來補貼家用。娘家人也有來,時不時地幫補著點,可他們也不是什麼豪門富戶,在那個年代,誰又能比誰更好過呢,各有各的難處不是……
左鄰右舍一些個女人,瞅著外婆哪件衣服好看的,不時地來借了去穿,然而,一借出就沒回頭過,外婆的賢良幾乎成了懦弱,這個不會說不的女人啊……
母親說,她下邊原本有個弟弟,在母親三四歲那年,兩人同時得了麻疹,父母都忙於活計,只留下他倆在一張床上,母親年紀稍長,曉得起身倒水喝,燒後來是退了吧,然而弟弟卻沒能挺過來。那晚,醫生被請上門來,診斷後搖了搖頭,外婆坐在床邊,兩手輕輕托著小兒子,靜靜地看著他那被燒得發亮的額頭,母親坐在床邊的小板凳上,攬著外婆的雙膝,仰起小臉一動不動地看著她的媽媽……
2、關於爺爺以及父親
說起爺爺,一個字,窮;兩個字,很窮;三個字,非常窮。爺爺有一手製作風燈的好手藝,村裡的同族兄弟勸他一起到香港做風燈,他不去,原因?據父親說,爺爺算過命,相士說他只有63歲的命,於是,他說什麼也不願意遠離故土,等啊等,等著他的63歲到來,結果如何?我告訴你,他活到了83歲高齡。該死的神棍……
在父親的詞典里,三餐不繼這個成語是不對的,應該改成一餐不繼,甚至更少才是。父母早出晚歸,早午兩餐是想都不用想的,晚上嘛,要看父母一天掙回錢沒有才知道,所以,一天沒吃的,在他是很平常的事情。隨便找點吃的,是他每天要解決的問題,於是,別人家地里的番薯黃瓜什麼的要遭殃也就免不了的了,當然,僅此而已,沒干別的壞事哈。裹腹之憂尚未解決,何談溫暖。所以,沒有鞋穿在他也是很正常的事了。
父親最怕過年三十,因為爺爺要一早帶他出門採摘鴨子花,然後為這種草取個好意頭的名字「多子花」(父親說,以前艇家最喜歡這種草),夜裡擺花街上賣,賣出了才有錢吃年夜飯。所以,那時的父親對年三十的印象是:又餓,又困……我想,應該再加上「又冷」才對,只不過,他對冷已經習以為常,也就不值一提了。屬豬的,對吃和睡有著別樣的衷情。
到了讀書的年紀,姐弟三人是不能同時上學的,你讀兩年,停下來,輪我讀,我讀兩年,再停下來,到他讀,為此,老師常登門勸說。
那年,父親的舅舅同他姐姐也就是我奶奶說,讓父親去學點手藝,這樣,至少解決了家裡一個人的吃飯問題不是?於是,16歲的父親開始做學徒,這份工作包吃住,但也只解決了溫飽,沒有工資。常回家看看是不可能的,因為過珠江的渡輪要錢,為了省那一角幾分,他得繞好長一段路,過珠江橋再走好長一段路,才能回家。後來,有工廠來招工,就這樣,為每月能掙十來塊錢工資,父親遠走他鄉,到了偏遠的山卡拉,以至於爺爺臨終前最後一面也不能相見。
某部電視劇里說的:人啊,要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受別人受不了的罪,才能過上好日子……我想,既是吃了別人吃不了的苦,受過別人受不了的罪,那份耐受能力,自然鍛煉得與常人不同了。
經歷是不需要忘卻的,不論多痛,它實實在在地發生過,就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怎麼可能忘得了?所以,將它珍藏起來就好。正因為往日那一樁樁一件件,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它擦亮了我們的眼睛,提升了我們的心智,幫助我們看清紛繁世情,懂得活著的不易,學會自愛及愛人。
感謝所有經歷過的人與事,它將引領我們,發現身邊的美好……
❻ 一位可敬的老人作文600字
[一位可敬的老人作文600字]我在熱鬧非凡的十字路口中轉悠著,看著這么多琳琅滿目的東西,我始終下不了決心要買什麼,一位可敬的老人作文600字。忽然,一陣吆喝聲在我耳邊徘徊----買橘子咯,新鮮可口的橙子哦!我反過頭去,眼光落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
他是一個瘦小老頭大約五六十多歲,骨瘦如材的臉上布滿了皺紋,濃厚的眉毛下嵌著一雙深邃的眼睛,薄薄的老式襯衫上玷污這許多污泥,飽經風霜的手上了那個舉著他多年的心血。
這橘子多少塊錢一斤突然,一個中年婦女走了過來,這婦女的樣貌令我的吃一驚----肥胖的臉上塗滿了胭脂水粉似乎要掩蓋那顆豆大般的痣,大腹便便的身材卻穿著一身艷紅的旗袍,五根像腸子似的手上戴著兩枚花戒。這橙子二塊五毛錢一斤。可好吃了。給我來一斤好嘞!稱完桔子後婦女匆匆的走了。我也沒太注意,繼續思考著要買什麼……
過了一會兒,婦女提著一袋橘子皮和一個爛橘子,走到老人面前,狠狠的砸在桌子上,怒氣沖沖地罵道什麼可口新鮮的橘子,一點也不甜,還有苦味!退錢來!老人急了這怎麼可能,這可是本地出土的,又大又紅,怎麼可能有苦味!我哪知道,快點退錢來!老人無奈的搖搖頭從口袋裡掏出那皺巴巴的塊票,給了婦女,婦女搶著錢,刻不容緩的走了,初中一年級作文《一位可敬的老人作文600字》。
邊上的人議論紛紛唉!這老人真可憐,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從來都沒怎麼回來,他們不僅要管自己的生計,還要供孫女讀書,如今又碰上這種事!唉!
聽完這句話後,我等是感觸很深,一位五六十多歲的老人,無論嚴寒還是酷暑都在外拼搏著,無論成功與失敗都不放棄,他是多麼的偉大,他是多麼的可敬。湖南益陽安化縣梅城鎮中學初一:周湘娟
❼ 《身邊的老人》作文600字範文(七年級)不要有故事
尊敬老人,善待自己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中國古代就有「卧冰求鯉」、「親嘗湯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為做人的一個准則。因為老年人,是對我們這個社會作出過貢獻的人,在他們有能力的時候,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我們的國家,共和國的大廈是用他們辛勤的勞動甚至生命建造起來的。今天,他們年紀大了,沒有勞動能力了,全社會就應該關心他們,有能力的人就應該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度過晚年。我們要學會關心身邊的老人。尊敬老人;我們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學歸來,都主動向長輩問好;尊敬長輩,聽他們的話;有好吃的,先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幫爺爺、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車時,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位等等。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敬愛的毛澤東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湖南韶山。在短暫逗留的日子裡,他特地請家鄉的老人吃飯。在他向一位70多歲的老人敬酒時,那位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這件事一時傳為佳話。全心全意地照顧鰥寡孤獨的老人,用毛主席說:「一個人做一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這句話來衡量和要求自己多為老人做好事做善事。我國已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讓他們度過幸福、美滿、安詳、健康的晚年,共享人類社會發展的成果,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會發展規律,就是尊重歷史。父母生養了子女,子女必須孝敬父母,這是兒女們應該盡到的責任。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智慧和經驗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築成了社會的生命線,老年人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需要人們去關愛。老人,是我們的長輩,他們辛勤勞動了一輩子,為社會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並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對老人的關心與照顧,又是繼承前輩們"財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著的圖書館」、「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敬老,社會更美好……」所以我自豪地告訴大家,敬老愛老的美德是黑夜裡的一盞燈;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美德,其實就是需要幫助時,伸過來的一隻溫暖的手;需要談心時,遞上來的一顆火熱的心;需要關心時的一句親切慰問。只有在這種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間的溫馨與美好;才能遠離孤獨,才能欣慰地走完屬於他們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個世界充滿歡聲笑語。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助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讓我們在新世紀高舉敬老愛老的旗幟,獻出我們全部的愛心與孝心,拋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自私觀念,弘揚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為老年人安度晚年創造良好的條件,讓世界處處陽光燦爛,愛心閃爍!評論
❽ 寫景的作文600字(石老人的故事)
人們都說:「桃林溝的桃花甲天下。」今天我們排著隊,走在去桃林溝的路上版,來觀賞甲天下的桃權花。
我看見過兒童公園的桃花,也見過桃河公園的桃花,卻從沒見過桃林溝的桃花。桃林溝的桃花真美啊,美的好似天庭下來的仙女。桃林溝的桃花真香啊,從老遠處就聞到了一股撲鼻而來的香味,真是:「此香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桃林溝的桃花真艷啊,一個個爭奇斗艷,形態萬千,有的像明艷動人的少女,也有的像粉紅臉蛋的小女孩,還有的像容顏不老的中年女子……它們一個個亭亭玉立,美不勝收,色彩繽紛,簡直就是鮮花王國的一個佼佼者。它們依靠著樹根盡情的綻放著,在月光下盡情的顯示著它們那妖嬈的身姿……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花,這樣的花美麗著這樣的山,再加上天空陽光燦爛,山間綠樹紅花,湖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這時的桃林溝簡直就是一個供人欣賞的鮮花王國和孩子們的樂園。
❾ 600字作文孝敬老人的
關於孝敬老人的故事:一隻木碗
從前有個老人,跟他的兒子、兒熄和孫子住在一起。老人老得連路都走不動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雙膝還經常不停地發抖。老人無法照料自己,每當他坐在餐桌前吃飯的時候,湯匙也握不穩,常常會把菜湯撒在桌布或地上。兒子和媳婦都嫌棄他。
有一回,老人吃飯時,又把湯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媳婦大為生氣,指著老人的鼻子大聲嚷道:你怎麼吃的飯!天天把湯和別的東西撒一地,還把碗都給摔碎了!盡給我添亂。你知道我一天多忙嗎,想把我累死呀!」於是,他們不許老人上桌吃飯了。吃飯時,他們把他趕到灶後的角落裡,給他一隻瓦盆,瓦盆里只有一點點飯菜。老人每頓飯都吃不飽,還得經常挨罵。老人傷心極了,常常一個人在灶後的角落偷偷眼淚。
有一天,老人的手顫抖得連那隻瓦盆都端不穩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兒媳婦沒完沒了地訓斥他,老人一聲不吭,只是不住地嘆氣。夫妻倆商量:咱這爹,什麼都能被他摔碎,長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錢給他買碗買盆呀,得想個辦法,什麼東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對了,用木頭給他做個碗。於是,兒子找來了一快木頭,開始動手做木碗。一會兒工夫,木碗就做好了。媳婦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四歲的小孫子跑了過來,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一起。「你這是干什麼?要這些沒用的碎木片做什麼用?」老人的兒子問。「我要把這些碎木片做成一隻木碗,留著它,等我長大了,就把它拿出來給爸爸媽媽吃飯用。」聽到這話,兒子和媳婦相互對視了一會兒,先是一臉苦笑,最後哭了起來。他們似乎終於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為,兒子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的。
從此,他們不再將老人趕到角落裡吃飯,而且,即使老人潑了點什麼,他們也不再說什麼了。慢慢地,他們對老人越來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