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老虎和錢成語故事

老虎和錢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6 11:06:12

❶ 老虎的成語,故事,種類和特點

與虎謀皮
yǔ hǔ móu pí
【解釋】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專跟惡人商量要他放屬棄自己的利益,絕對辦不到。

【出處】《太平御覽》卷二0八引《符子》:「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

【結構】偏正式。

【用法】含貶義。一般作為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謀;不能讀作「mú」。

【近義詞】海中撈月、枉費心機、水中撈月

【反義詞】行之有效、立竿見影

【例句】要日本帝國主義放棄侵華野心;無異於~。

【成語故事】周朝時,有個人愛胡思亂想。
有一次,他想得到一件狐皮袍子。於是他進城去店鋪挑選。店裡貨色不少,可是價格昂貴。他垂頭喪氣地離開店鋪,因為他拿不出這許多錢。忽然,他突發奇想,連忙出城直奔山林。他找到了狐狸,求狐狸送他一張狐皮。狐狸聽後拔腿就逃,帶著全家藏進深山。這個獃子不死心,又去捉羊討肉吃。羊立刻大呼小叫,領著羊群躲到山坳去了。結果,這個獃子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成語「與虎謀皮」由「與狐謀皮」演化而來。比喻向壞人索取,枉費心機。

❷ 關於虎的成語故事

如 為虎作倀
很久以前,有一隻非常兇殘的老虎,因為林中的動物都被它吃光了,找不到食物,正餓得發慌,這個時候它發現林中一條路常常有人經過,就守候在路邊准備吃人。有一天,有個叫倀的人路過這里,老虎迅速的撲上去,咬住他的喉嚨,拖到林中飽吃了一頓。老虎想:「要是每天都有人肉吃該多好呀!」於是老虎抓住倀的靈魂不放,對他說:「你必須找到另一個人給我吃,我才讓你的靈魂得到自由,投胎重新做人。」倀雖然已經死了,可是他的靈魂仍然害怕老虎,竟然點頭同意了。
於是倀的靈魂就到處去找人,當發現一個人時,就把他騙到林中,早已守候在那裡的老虎連忙撲上去把人咬死,倀的靈魂為了討好老虎,竟上前把那個人的衣服脫掉,帶子解開,讓老虎毫不費力地將那人吃掉。老虎對倀靈魂的合作很滿意,不肯放倀的靈魂走。於是倀的靈魂也不去投胎做人,幫助老虎做吃人的勾當。
人們稱倀的靈魂為「倀鬼」。後來形容那些幫助惡人一起做壞事的人為「為虎作倀"。
1)叄人成虎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現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叄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叄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叄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叄人成虎」
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叄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2)虎狼之心
【出處】今秦,四塞之國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漢·劉向《說苑·正諫》【解釋】比喻兇殘的野心。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嘗君准備去西邊的秦國,門客用寓言諫之說:在淄水聽到土耦人與木梗人的對話,木梗人說土耦人前身是土,遇水必化。土耦人說木梗人是東園之桃,遇水漂泊異鄉。秦國有虎狼之心,不能去。孟嘗君才能門客的意見,不敢去秦國
3)握蛇騎虎
【解釋】比喻處境極險惡。
【相近詞】勢如騎虎
【成語故事】北魏時期,魏高祖死於行宮,彭城王元勰等為防不測,密不發喪,下詔徵世宗會駕。靈柩行至魯陽,才發喪。當時咸陽王元禧懷疑元勰有陰謀說「你這樣做很危險。」元勰懷恨在心說「兄識高年長,故知有夷險;彥和握蛇騎虎,不覺艱難。」

卧槽泥馬(這個和你的提問無關 就是覺著好玩)
【釋義】①形容識人不明,表示明明其能力不足,但上位者因為種種原因或糊塗,任其肆意妄為。②形容虛有其表,竊居名位者,表示即使給某人相應的地位,但其能力不足是無法改變的。③形容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成語故事】 且說那康王的馬跳入江中,原是浮在水面上的,兀術為何看他不見?因有神聖護住,遮了兀術的眼,故此不能看見。康王騎在馬上,好比霧里一般,那裡敢開眼睛,耳朵內但聽得呼呼水響。不一個時辰,那馬早已過了夾江,跳上岸來。又行了一程,到一茂林之處,那馬將康王聳下地來,望林中跑進去了。康王道:「馬啊!你有心,再馱我幾步便好,怎麼拋我在這里就去了?」
康王一面想,一面抬起頭來,見日色墜下,天色已晚,只得慢慢的步入林中。原來有一座古廟在此。抬頭一看,那廟門上有個舊匾額,雖然剝落,上面的字仍看得出,卻是五個金字,寫著「崔府君神廟」。康王走入廟門,卻發現一馬槽,槽內卧著一匹泥馬,顏色卻與騎來的一樣。又見那馬濕淋淋的,渾身是水,暗自想道:「難道渡我過江的,就是此馬不成?」想了又想,忽然失聲道:「那馬乃是泥的,若沾了水,怎麼不壞?」言未畢,只聽得一聲響,那馬即化了。康王走上殿,向神舉手言道:「我趙構深荷神力保佑!若果然復得宋室江山,那時與你重修廟宇、再塑金身也。」說了,就走下來,將廟門關上,旁邊尋塊石頭頂住了。然後走進來,向神廚里睡了。此回叫做「泥馬渡康王的故事」。正是:天樞拱北辰,地軸趨南曜。神靈隨默佑,泥馬渡江潮
【示例】紅鳥這廝也能當上十二騎士,卧槽泥馬啊;阿斗爛泥扶不上牆,即使上將潘鳳在身邊也不能穩坐江山,卧槽泥馬呀;不會做就別做,PS個老虎照片也敢拿出來,真是卧槽泥馬。
1.初生之犢不怕虎
東漢末年,劉備利用曹操與孫權的矛盾,就命關羽率軍北上,進攻襄陽與樊城。曹操派曹仁領兵出戰,被關羽的部將廖化打敗。龐德率軍指名要與關羽決戰,雙方難分勝負。關羽對部下說龐德是初生之犢不怕虎,必須用計才能制伏他

2.不入虎穴 不得虎子

東漢時候,班超跟隨奉車都尉(官名)竇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勞。後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肅邊,和蔥嶺以西中亞一部份地區)。他首先到鄭善國。國王早知班超為人,對他十分敬重,但隔一個時期,忽然變得怠慢起來。班超召集同來約三十六人說:「鄭善國最近對我們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來籠絡他,使他躇躊不知順從那一邊。聰明人要在事情還沒有萌芽的時候就發現它,何況現在事情已經很明顯了。」
經過打聽,果然是這樣。於是班超又約同所有的人:「我們現在處境很危險,匈奴使者才來幾天,鄭善國王就對我們這么冷淡,如果再過一些時候。鄭善國王可能會把我們綁起來送給匈奴。你們說,這該怎麼辦?」當時大家堅決地表示願聽他的主張。他使繼續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在今天夜裡用火攻擊匈奴來使,迅速把他們殺了。只有這樣,鄭善國王才會誠心歸順漢朝。」
這天夜裡,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個同伴,沖入匈奴人住所,奮力死戰,用少數人力戰勝了多數的匈奴人,達到了預期目的。
以後的人就根據這個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這句話,用來說明人們做事,如果不下決心,不身歷險境,不經過艱苦的努力,是不能達到目的的。例如有幾位科學家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農田的可能性,准備到冰山實地考察和實驗。這是一件危險而艱辛的工作,但他們認為不實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實結果。這種情況,便可說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❸ 和錢相關的成語故事

【成語】: 不名一錢
【拼音】: bù míng yī qián
【解釋】: 名:佔有。一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
【成語故事】:
「不名一錢」這則成語的「名」是佔有,不名一錢表示一個錢也沒有,比喻極度貧窮。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佞幸列傳》,長公主賜鄧通,吏輒隨沒入之,一簪不得著身。於是長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
漢文帝當政的時候,有個名叫鄧通的善於劃船,被選到宮里當御船的水手。一天夜裡,文帝做了一個夢,夢中他想升天,卻怎麼也上不去。就在這時候,有個頭戴黃帽的人在背後推他,終於使他上了天。他回過頭來看推他的人,發現那人的衣帶在背後打了個結。
第二天,文帝來到建在宮西蒼池中的漸台,見到有個御船水手頭戴黃帽,衣帶在背後打了個結,正是他夢中遇見的人。召來一詢問,那人名叫鄧通。文帝想,他既然能把自己推上天,必定是個奇才,便非常寵愛他。鄧通也老實謹慎,不隨便和外人交往。文帝多次賞賜他的錢財,總數上億之多,還授予他上大夫的官職。
其實,鄧通並沒有什麼才能。他自己處事謹慎,也不能推薦賢士,只是諂媚文帝而已。有一次,文帝命一個善於算命的人去給鄧通相面,那人相面反對文帝說:「鄧通這個人將來要貧餓而死。」
漢文帝憂慮地說:「能讓鄧通富起來的只有我,我怎麼會叫他受窮呢?」
於是,文帝下令把蜀郡嚴道的一座銅山賜給鄧通,允許他自已鑄錢。從此鄧通發了大財,他鑄造的銅錢布滿天下,人人都知道有「鄧氏錢」。
有一天,文帝背上生了個瘡,膿血流個不停。鄧通覺得孝順皇帝的機會到了,便天天進宮去,用嘴巴替文帝吮吸膿血。不過,文帝心中還是不高興。一天他問鄧通:「天下誰最愛我?」
鄧通恭順地回答:「應該說沒有誰比太子更愛陛下的了。」
一次太子劉啟來看望文帝病情,文帝要他吮膿血。太子見瘡口膿血模糊,腥臭難聞,禁不住一陣惡心,但又不敢違抗,只得硬著頭皮吮吸,可是臉色很難看。後來他聽說,鄧通常為文帝吮吸膿血,感到慚愧,也因此而忌恨鄧通。
文帝死後,劉啟即位,史稱漢景帝。景帝免去鄧通的官職,讓他回家閑居。不久,有人告發鄧通偷盜境外的鑄錢。景帝派人調查,結果確有此事,便把鄧通家的錢財全部沒收,鄧通頓時變成了窮光蛋,還欠下好幾億錢的債。還是景帝的姐姐長公主記住文帝不讓他餓死的遺言,賜給他一些錢財。但是,官吏馬上把這些錢財用來抵債,連一根簪子都不讓他留下。長公主知道後,就讓手下人借給他些衣食和錢。這樣,鄧通不能佔有一個錢,只能寄食在別人家裡直到死去。

❹ 虎的故事(是故事,不是成語故事)有哪些

傳說行不
在遠古時候,屬相中有獅子,沒有老虎。由於獅子太兇殘,名聲不好,主管封屬相的玉皇大帝想把獅子除名,但是又必須補進一位鎮管山林的動物。這時,玉帝想到殿前的虎衛士。

天宮的虎衛士從前也只是地上的一種不出名的動物。它從貓師傅那裡學得抓、撲、咬、煎、沖、躍、折等十八般武藝後,成為山林中的勇士。凡是它較量的,不死即傷。從此,老虎雄霸山林。後來,玉帝聽說老鴉勇猛無比,便下旨傳老虎上天。老虎上天之後,同玉帝的衛十較量,贏得勝利。從此,老虎便成了天宮的殿前衛士。

准知不久之後,地上的飛禽走獸見無人鎮管,開始胡作非為起來。給人間造成了災難這事驚動了土地神,土地神連忙上報天庭,請玉帝派統勇天神鎮住百獸。玉帝便派老虎下凡,老虎要求每勝一次,便給他記一功。玉帝只求人間安寧,當然滿口答應老虎的要求。

來了凡間,老虎了解到獅子、熊、馬是當時最厲害的三種動物。它就專門向這三種動物挑戰。憑著老虎的勇猛和高超的武藝連接擊敗了獅子、熊、馬。其他惡獸聞風而逃,藏進了無人居住 的森林荒野。人間歡聲動地,感謝老虎為人世間立了大功。

回到天上,玉帝因老虎連勝三伏,便在它的前領刻下了三條橫線。後來,人間又受到東海龜怪的騷擾,大地一片汪洋。蝦兵蟹將作惡人間,老虎又來到凡間,咬死了龜怪。玉帝一高興,又給老虎記一大功,在額頭的三橫之中又添了一豎。於是一個醒目的「王」字現在老虎前額。從此,老虎便為百獸之王,總管百獸。時至今天,虎額上也還可見到威風的「王」字。

在獅子的惡名傳來天宮後,玉帝便決定除去獅子的屬相頭銜,補進了獸王虎。從此,虎成為了屬相,獅子則被貶到遙遠的南方去了。當然,老虎也從玉帝的殿前衛士下凡間,永保下界安寧。今天也還有虎符、虎環、虎雕等除災免禍的鎮邪物。在農村,不少人家也喜歡給孩子戴虎頭帽、穿虎頭鞋。為個咐,這不是圖個趨吉避邪,吉祥平安。

凌晨3-5時(即「寅時」)。據古書載。這時候,老虎是最活躍、最兇猛、傷人最多,因為寅時同虎搭配。

❺ 有關虎的成語故事

1)叄人成虎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現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叄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叄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叄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叄人成虎」
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叄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2)虎狼之心
【出處】今秦,四塞之國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漢·劉向《說苑·正諫》【解釋】比喻兇殘的野心。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嘗君准備去西邊的秦國,門客用寓言諫之說:在淄水聽到土耦人與木梗人的對話,木梗人說土耦人前身是土,遇水必化。土耦人說木梗人是東園之桃,遇水漂泊異鄉。秦國有虎狼之心,不能去。孟嘗君才能門客的意見,不敢去秦國
3)握蛇騎虎
【解釋】比喻處境極險惡。
【相近詞】勢如騎虎
【成語故事】北魏時期,魏高祖死於行宮,彭城王元勰等為防不測,密不發喪,下詔徵世宗會駕。靈柩行至魯陽,才發喪。當時咸陽王元禧懷疑元勰有陰謀說「你這樣做很危險。」元勰懷恨在心說「兄識高年長,故知有夷險;彥和握蛇騎虎,不覺艱難。」

❻ 與老虎有關的成語故事

【與虎有關的成語故事】:

1、 狐假虎威

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它們,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來做野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就是違背上帝的命令。如果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走,你跟隨在我後面,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狸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狸。

這是一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說的是狐狸憑自己的智謀逃出了虎口。後來都用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狡猾的狐狸憑借老虎的威風,在森林中嚇唬別人,但是,狡詐的手法決不能使狐狸改變虛弱的本質。把戲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會受到群獸的圍攻,還將被受騙的老虎吞吃。引申說明仗勢欺人的壞蛋,雖然能夠囂張一時,但最終決不會有好的下場。

2、虎踞龍盤

三國時期,劉備為了聯吳抗曹,派諸葛亮去吳都建業去游說孫權。諸葛亮到了建業,看到秣陵的山勢地形,感慨地說:「紫金山山勢險峻,像一條龍環繞建業,石頭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著,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這個成語說明了英雄一般都占據在地勢險要的地方。一般形容一些有雄才大略的人往往是守著重要的地位。

3、龍騰龍躍

1.形容矯健有力,生氣勃勃。 王士美 《鐵旋風》第一部:「他剛要回頭再喚一聲,見 強小兵 已經猛策他的那匹龍騰虎躍的火焰駒,雷鳴電閃般地馳騁過去。」 柯岩 《她愛祖國的明天·「你的兵變了么」》:「新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輔導員也龍騰虎躍,起來接班。」

2.形容筆勢飛動遒勁。 馮夏熊 《背興的戀愛》:「這一幅字寫得蒼勁有力,龍騰虎躍,氣勢不凡。」

3.喻精神振奮,有所作為。 梁啟超 《志未酬》詩:「任龍騰虎躍以度此百年兮,所成就其能幾許?」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七章:「﹝ 李自成 ﹞堅信只要度過這一段困難日子,局勢就會好轉,任自己龍騰虎躍。」

4、三人成虎

龐蔥要陪太子到趙國去做人質,龐蔥對魏王說:「有一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難以相信。」龐蔥說:「有兩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我有些懷疑了。」龐恭又說:「有三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我相信了。」龐蔥說道:「您這樣不行,我怕日後議論我的還不止三個人啊!」魏王說:「我心留有數,你去吧!」

(1)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對人對事不能以為多數人說的就可以輕信,而要多方面進行考察,並以事實為依據作出正確的判斷。

(2)《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眾,蠱惑人心。

5、放虎歸山

東漢末年,劉備處境艱難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謀士程昱知道劉備不是等閑之輩,勸曹操盡早除掉劉備。劉備為麻痹曹操,裝做種菜不問政治。曹操滅了呂布後,劉備請求帶兵攻打袁術,曹操給了五萬軍馬,劉備離開曹操自立旗號。

6、老虎學藝

在我國民間童話中,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老虎學藝》的故事:盡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因為在很早以前,虎什麼本領都沒有,只好拜貓為師,學習各種本領。熱情的貓很快就教會了它縱、跳、躥、撲等諸般技藝,但也發現了虎兇狠殘暴的本性,就在傳授的過程中留了一手。當虎覺得自己已將貓的本領完全學會之後,便一反常態,恩將仇報,竟然猛撲過來,要把貓一口吃掉。貓卻不慌不忙,敏捷而靈巧地縱身爬上了樹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樹下無計可施,便又央求貓把上樹的方法傳授給它。貓則不再上當,虎也就終於沒有學會上樹的本領。

❼ 一個牌子上寫著皮字,還有一堆錢和一隻老虎猜成語

一個牌子上寫著皮字,還有一堆錢和一隻老虎猜成語——與虎謀皮。

與虎謀皮
yǔ hǔ móu pí
【解釋回】跟老虎商量要答它的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利益,絕對辦不到。

【出處】《太平御覽》卷二0八引《符子》:「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

【結構】偏正式。

【用法】含貶義。一般作為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謀;不能讀作「mú」。

【近義詞】海中撈月、枉費心機、水中撈月

【反義詞】行之有效、立竿見影

【例句】要日本帝國主義放棄侵華野心;無異於~。

【英譯】askatigerforitsskin

❽ 與虎有關的成語故事

【與虎有關的成語故事】:

1、 狐假虎威

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它們,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來做野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就是違背上帝的命令。如果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走,你跟隨在我後面,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狸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狸。

這是一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說的是狐狸憑自己的智謀逃出了虎口。後來都用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狡猾的狐狸憑借老虎的威風,在森林中嚇唬別人,但是,狡詐的手法決不能使狐狸改變虛弱的本質。把戲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會受到群獸的圍攻,還將被受騙的老虎吞吃。引申說明仗勢欺人的壞蛋,雖然能夠囂張一時,但最終決不會有好的下場。

2、虎踞龍盤

三國時期,劉備為了聯吳抗曹,派諸葛亮去吳都建業去游說孫權。諸葛亮到了建業,看到秣陵的山勢地形,感慨地說:「紫金山山勢險峻,像一條龍環繞建業,石頭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著,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這個成語說明了英雄一般都占據在地勢險要的地方。一般形容一些有雄才大略的人往往是守著重要的地位。

3、龍騰龍躍

1.形容矯健有力,生氣勃勃。 王士美 《鐵旋風》第一部:「他剛要回頭再喚一聲,見 強小兵 已經猛策他的那匹龍騰虎躍的火焰駒,雷鳴電閃般地馳騁過去。」 柯岩 《她愛祖國的明天·「你的兵變了么」》:「新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輔導員也龍騰虎躍,起來接班。」

2.形容筆勢飛動遒勁。 馮夏熊 《背興的戀愛》:「這一幅字寫得蒼勁有力,龍騰虎躍,氣勢不凡。」

3.喻精神振奮,有所作為。 梁啟超 《志未酬》詩:「任龍騰虎躍以度此百年兮,所成就其能幾許?」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七章:「﹝ 李自成 ﹞堅信只要度過這一段困難日子,局勢就會好轉,任自己龍騰虎躍。」

❾ 關於狐狸和老虎的成語故事

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解 釋】:
假:假借;憑借.狐狸借著老虎的威風去嚇唬其他野獸.
比喻憑借別人的威勢來欺壓人.

❿ 有關老虎的成語故事

狐假虎威
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它們,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來做野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就是違背上帝的命令。如果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走,你跟隨在我後面,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狸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