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愛國的小故事50字
❶ 中國科學家的50字小故事
蔡倫
到公元7世紀初期(隋末唐初)開始東傳至朝鮮、日本;8世紀西傳入撒馬爾罕,就是後來的阿拉伯,接著又傳入巴格達...造紙術的發明,不僅是書籍製作材料上的偉大變革,而且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張衡
發明了最早的地震儀
鄧稼先
竺可楨
袁隆平
錢學森
歐冶子 歐冶子春秋時越人。籍貫、生卒年不詳。冶金術。 魯班 魯班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魯國人。魯定公三年(公元前507年)(一說公元前489年)生;卒年不詳。機械學、土木工程。 扁鵲扁鵲姓秦名越人。勃海郡(今河北任丘,一說今山東省內)人。約生活於公元前5世紀。中醫學。 墨子 墨子名翟。魯國(今山東西南部,都城曲阜)人。生卒年不詳,活動於春秋末、戰國初(約公元前490—約前405年)。物理學、數學、機械製造、哲學。 甘德甘德戰國時楚國人。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於公元前4世紀中期。天文學。 石申夫 石申夫戰國時魏國人。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於公元前4世紀中期。天文學。 李冰 李冰戰國末期人。籍貫、生卒年不詳。水利。 張騫張騫成固(今陝西城固)人。約漢文帝(公元前179—前157年在位)中後期生;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卒。地理學。 趙過趙過漢武帝時(公元前140—前87年)人。籍貫、生卒年不詳。農學。 落下閎 落下閎字長公。西漢巴郡閬中(今四川閬中)人。生卒年不詳,活躍於公元前100年前後。天文學。 汜勝之汜勝之西漢山東人。生卒年不詳。農學。 召信臣召信臣字翁卿。九江郡壽春(今安徽壽縣)人。生卒年不詳,活躍於西漢初元至竟寧年間(公元前48—前33年)。水利。 王景 王景字仲通。樂浪郡■邯(今朝鮮平壤西北)人。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年)前生;約建初八年(公元83年)後數年卒於廬江(治今安徽廬江西南)。水利工程。 班固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今咸陽)人。東漢建武八年(公元32年)生;永元四年(公元92年)卒。地理學、史學。 杜詩 杜詩 字公君。河內汲縣(今屬河南)人。生年不詳;東漢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卒於南陽郡(今河南南陽)。機械、農田水利。 蔡倫 蔡倫字敬仲。桂陽郡耒陽(今湖南耒陽)人。約東漢永平四年(公元61年)生;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卒。造紙術。 張衡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今河南南陽)人。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 崔寔 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冀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一帶)人。約東漢永元十五年(公元 103年)生;建寧三年(公元 170年)卒。農學。 劉洪 劉洪 字元卓。泰山蒙陰(今山東蒙陰)人。約東漢永建四年(公元129年)生;約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卒。天文學。 魏伯陽 魏伯陽 名翱,號雲牙子。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生卒年不詳,活躍於東漢桓帝時期(公元147—167年)。化學、煉丹術。 李梵 李梵東漢清河(今山東臨清)人。生卒年不詳。天文學 馬鈞 馬鈞字德衡。三國時曹魏人。生於扶風(今陝西興平東南),生卒年不詳。機械學。 裴秀 裴秀字季彥。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魏黃初五年(公元224年)生;晉秦始七年(公元271年)卒。地圖學。 陳卓陳卓三國時吳國人。約公元3世紀30年代生;公元4世紀20年代前後卒。天文學。
❷ 科學家的小故事(50字以內)
斯蒂芬·威廉·霍金,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並獲劍橋大學哲專學博士學位,但不久他發現自己屬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正由於他身殘志堅!先後在宇宙學.量子物理學方面舉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被喻愛因斯坦之後當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❸ 關於愛國名人的故事(50字左右)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愛國名人故事篇二
1910年春天,12歲的周恩來進銀岡書院讀書,一次,校長在課堂上問大家為什麼讀書時,周恩來慷慨答道:"為了中華之崛起!"這一誓言,此後貫徹在他的一生中,他為中華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愛國名人故事篇三
1955年初冬,剛剛沖破美國當局阻撓回到祖國的錢學森,來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參觀。院長陳賡大將問他:「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錢學森說:「外國人能乾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
就這一句話,決定了錢學森從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生涯。40多年過去了,如今錢學森已90高齡。他以其對中國火箭導彈技術、航天技術乃至整個國防高科技事業的奠基性貢獻,為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寫下了精彩絢麗的篇章。
愛國名人故事篇四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愛國名人故事篇五
在我國老一輩科學家中,有許多人都是留學國外又回國服務的。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1916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成為康奈爾大學橋梁專業的研究生,很快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為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到一家橋梁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終於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人才。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
但是,茅以升沒有接受聘請,而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是沒有祖國的,是超越國界的。科學家的貢獻是屬於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學雖然沒有祖國,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
❹ 中國愛國科學家的故事50左右
1、錢三強
著名科學家錢三強早年在法國研究原子理論。1948年,他提出回國,導師和同事都再三勸說,挽留。國民政府駐華大使,惡狠狠地威協說:「看他能上得大陸的岸,那才怪呢!」
這意思很清楚:如果錢三強堅持要回祖國,國民黨特務就會在半路上暗下毒手。錢三強不顧個人安危,置生死於度外,果斷而機智地回到祖國的懷抱,為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2、李四光
1948年,李四光接受國際地質學會的邀請來到英國,發表了《新華夏海的誕生,轟動了歐州。一天清晨,李四光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12月2日沈陽解放,……」
他激動得熱淚盈眶,多年的夢想就要成真了,新中國就誕生了!在劍橋大學中國留學生舉行的年會上,他激動地說:「我雖然60歲了,身體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到祖國去。
把自己的餘生貢獻給新中國!」但是此舉觸怒了國民黨當局。國民黨駐英國大使館秘書找到李四光,掏出了一張五千美金的支票,說:「你向世界發表個公開聲明,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威脅說:「你如果不肯,我將採取必要措施,將你扣留在國外》。」李四光聽罷氣憤至極,當即嚴厲斥責。
「我歸國之心能用金錢收買嗎?我要回國,不要美金!」經歷了千辛萬苦,李四光終於踏上了祖國的土地,實現了他為中國效力的願望。
3、茅以升
在我國老一輩科學家中,有許多人都是留學國外又回國服務的。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1916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成為康奈爾大學橋梁專業的研究生,很快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
為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到一家橋梁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終於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人才。
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 但是,茅以升沒有接受聘請,而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是沒有祖國的,是超越國界的。
科學家的貢獻是屬於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學雖然沒有祖國,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
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 1919年,茅以升帶著一身本領回到國內,開始了為國造橋的事業。現在浙江省錢塘江上那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是茅以升設計並主持建造的。
4、錢學森
錢學森在美國度過了20年,在航空科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有名的火箭專家,為美國的軍事科學做出了貢獻。1949年,他得知新中國成立了,非常興奮,決定回國參加建設。
可是美國方面敵視中國,怕錢學森回國對他們不利,就千方百計地阻撓。美國海軍次長還惡狠狠地說:「我寧肯把他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
他知道的太多了,一個人可頂五個師的兵力!」於是,美方無中生有,說錢學森是中國間諜,把他逮捕關押,後來雖然釋放了,可又嚴密監視。
錢學森沒有屈服,向美方提出嚴正抗議,回國的決心更大了。他在家裡放好三隻小箱子,准備隨時啟程。
後來在中國政府的過問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錢學森,終於在1955年搭乘輪船回國了。他來到天安門廣場,興奮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來,現在終於回來了!」
5、童第周
1949年3月,中國即將解放前夕,童第周拒絕了耶魯大學的高薪挽留,克服了種種阻力,在迎接新中國成立的隆隆炮聲中,再次回到了國立山東大學;同年6月2日,青島解放。
童第周應「中華全國科學工作者聯合會籌備會」的邀請到北京參加籌委會會議,利用這個機會,他找到中國科學院籌建組領導竺可楨教授,迫切地向他提出了建設中國海洋研究機構的設想。
❺ 愛國科學家簡要的故事50至100字 謝謝
鄧稼先
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版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權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被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
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1985年,鄧稼先最後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並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
❻ 一個愛國人士的故事(50字左右)
成為第3位粉絲
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鄭成功收復台灣: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4、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5、華羅庚回國: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歸途中,他寫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其中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回國後,華羅庚進行應用數學的研究,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6.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❼ 愛國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三個 五十字左右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錢學森:1950年,錢學森同志爭取回歸祖國,而當時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錢學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國政府迫害,遭到軟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經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不惜釋放15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高級將領作為交換,錢學森同志終於沖破種種阻力回到了祖國,自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馬祖光:1996年馬祖光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擔任教授時,學校領導、老師讓他申報院士,他卻一推再推,97年哈工大有人「先斬後奏」,幫他整理好材料交到人事處,他又追了回來 ,1999年,學校將有關材料直接寄出去,他給中科院寄了一封特快專遞稱自己教學平平,不夠條件。原因是:他反感評選中托關系、走後門的行為。
童第周:著名學者童第周在國外留學時,與他同住的俄國人皮諾挑釁地說:「童先生,真辛苦呀,我一見到你,就想到了你的國家,東亞病夫……」童第周拍案而起:「不許你侮辱我的祖國!你可以代表你的國家,我就代表我的國家,從明天起,看我們誰先取得學位!」皮諾啞口無言。4年之後,童第周取得了博士學位,受到了歐洲生物界的贊揚,他為自己爭了那口氣,也為祖國爭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