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英雄的故事
Ⅰ 抗戰時期中國的少年英雄的故事
1、放牛郎王二小
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
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少年小英雄的故事。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後來人們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現在,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現在還靜靜地卧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2、雨來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望,捕捉敵情。
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後,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在他眼前。於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說《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
新中國成立後,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說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3、蘆盪小英雄牛娃
微山湖,蘆葦叢,這里本來就是孩子們釋放天性的地方,再加上小英雄牛娃捉弄小鬼子的故事,真嚮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啊!
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天,日本鬼子要從蓮花鎮給土地廟據點的敵人補充一批槍支。我區委接到這個情報後,立即派區武裝小分隊老馬去小魯庄組織民兵,中途截擊敵人,奪取槍支。放鴨的小牛把送槍的鬼子和偽軍引誘到蘆葦叢里的蛤蟆灣,老馬和民兵們一舉殲滅了敵人。
4、小騎兵鐵頭
騎馬賓士是許多孩子的嚮往,當一名小騎兵躍馬揚刀多威風啊,何況小鐵頭奪的是鬼子隊長的馬呢!日本鬼子到劉家莊來搜捕八路軍傷員,兒童團員小鐵頭決定去報告八路軍騎兵連。路遠來不及,他大膽的奪了鬼子隊長的大紅馬,奔向騎兵連駐地。
敵人出動自行車隊猛追,小鐵頭催馬過營地,闖崗樓,渡運河,把敵人引進騎兵連的埋伏圈一舉殲滅,小鐵頭最後也成為一名英勇的小騎兵。
5、共產黨員劉胡蘭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全面開赴抗日前線。
文水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也組織了抗日游擊隊,與日本侵略軍展開了英勇斗爭。不久,八路軍來到文水,同人民一道抗戰,劉胡蘭和雲周西村人民一起歡迎子弟兵。
1942年,劉胡蘭當上了兒童團長,經常和小夥伴們站崗、放哨,掩護抗日幹部。 1945年1月,文水縣工委領導全縣萬余軍民打下了西社據點,奪回糧食50多萬公斤,劉胡蘭參加了這次大規模的戰斗,經受了戰火的考驗。
5月,八路軍伏擊了偷襲雲周西村的日本侵略軍,在戰斗中,劉胡蘭和青年們主動上前線為八路軍送彈葯,救護傷員。
Ⅱ 抗戰時期有那些英雄的故事
王二小:小英雄雨來的故事雨來是我國抗日戰爭時期一位著名的小英雄專,他雖
年紀不大,但屬非常熱愛中國共主黨、熱愛八路軍,非常痛恨日本鬼子,他用自
己的行動,積極支持八路軍抗戰,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做
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無限熱愛黨,積極為抗日出力的英雄行為和愛國奉獻精
神,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
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楊靖宇: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後,
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
食,也無不為之震驚。
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解放軍攻打中華民國政府軍駐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
在連隊負責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據說,在沖鋒時,遭到一個橋型暗堡的猛
烈火力封鎖。董存瑞便抱起炸葯包,准備進行爆破。沖至橋下後,發現橋型暗
堡距地面過高,也沒有地方可以放置炸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葯包,拉燃
導火索,與暗堡同歸於盡。董存瑞的行為,使得他成了中國共產黨宣傳的著名
戰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紀念碑,碑上刻著朱德的
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