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故事大全50字
『壹』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要簡短些100字左右)
1、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們,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了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2、王朴生於1929年,犧牲於1943年,河北省完縣人。他住在太行山石嶺下的河北省完縣野場村,11歲被大家推選為兒童團團長,犧牲時只有13歲。
王朴誕生在村裡一戶貧苦農民的家庭里。在他開始懂事的時候,日本強盜發動了「七七」盧溝橋事變, 侵佔華北,戰爭的火焰燒到了他的家鄉太行山。日寇燒殺搶掠的兇殘行為,讓王朴幼小的心靈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場村的鄉親們全被日寇趕到一起,王朴也是其中一個,日寇拿著一份由漢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幹部和抗日軍屬名單,叫漢奸翻譯把他們一個一個拉出來,然後狗漢奸齜牙咧嘴地問王朴:「你就是野場村的兒童團團長王朴吧?」。
王朴理都不理這個狗漢奸。「你一定知道八路軍的東西藏在哪裡, 說出來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會告訴鬼子和你這個狗漢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東洋指揮刀,指著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的,快快的說,你不說死了死了的!」
王朴面對日本鬼子強盜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張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領著兒童團團員宣言的誓言「頭可斷,血可流,秘密不可泄!」
於是昂首挺胸,面對死亡,毫不畏懼,大聲高呼:「打倒日本鬼子!打倒狗漢奸!」就這樣,王朴英勇的為八路軍、為自己的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
3、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瞭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後,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眼前。
於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說《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
新中國成立後,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說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4、李愛民是太行山區的一個抗日小英雄。
1942年春天,11歲的李愛民擔任抗日兒童團團長。有一天,八路軍的鍾營長讓他穿過敵人的封鎖線去送一件「火急」信。李愛民二話沒說,回家趕上心愛的小毛驢,帶了草繩和鐮刀,把信裝進襪筒子里出發了。
一路上還算順利。眼看就到敵人的封鎖區了,他忽然發現前面不遠的土堆上有個端著槍的人影在晃動。不好,鬼子的流動哨盯上他了。
怎麼辦?李愛民靈機一動,抓起一把稀牛糞,塗得滿身都是,然後把小毛驢趕進了草坡里,彎下腰割起青草來。「八格亞路,舉起手來!」冷不防,已繞到身後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領。另一個日本軍官直盯著愛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來!」
「我是來放驢割草的。你們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驢嗎?」李愛民機智地回應。
鬼子看他滿身是糞,像個放牲口的窮孩子,一腳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幾句,調頭而去。小愛民忍著劇痛爬起來,踉踉蹌蹌地趕著小毛驢直奔小道,順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務。第二天深夜,鬼子在這里的臨時據點被八路軍14團戰士和聯防民兵收拾掉了。
可惜,這個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為保護鄉親落入敵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那年,他12歲。
5、石寶芹,1932年11月生,江蘇響水縣陳家港南林人。1947年1月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再次佔領陳家港後,嚴密封鎖,大鎮區內生活資料嚴重匱乏。
石寶芹為謀生計,經常用火油,火柴等到王集(今南河)頭甲一帶去換些玉米,麵粉,山芋乾等,回去充飢度日,在頻繁的往來中。
她們與南河區民主政府逐漸取得了聯系。1947年秋,開始將南河區民主政府的油印宣傳品帶進被敵人侵佔的陳家港,宣傳土地改革,全國解放戰爭形式等提高群眾覺悟。
農歷臘月末的一天拂曉前,在新民街巷內挨戶地把傳單塞進門。天亮後,國民黨反動派軍隊發現了共產黨的傳單,立即進行追查。
由於叛徒告密,當天晚上,石寶芹等四人落入敵手。在牢中,敵人威逼利誘,但她們眾口一詞;「不曉得」,「不知道什麼傳單、小報」。
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們堅貞不屈。翌年2月16日,四個姑娘被國民黨軍隊押往南潮河閘堤內,反動軍官對她們說:「還有最後機會,誰交待了誰就可以回家。」而四個姑娘齊聲說:「你們要殺就動手吧,沒有什麼可講的。」最後國民黨軍隊殘忍地將她們四人全部殺害。石寶芹英勇就義年僅16歲。
『貳』 抗日故事50字左右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
『叄』 抗日戰爭故事簡短五十字左右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奮起抗日,回拉開了世界大規模反法西斯答戰爭的序幕。中國的抗日戰爭經過艱苦的戰略防禦和相持階段於1944年轉入反攻。1944年,中美英聯軍在印緬戰場上接連打擊日軍,並在當地抗日武裝積極配合下發起緬甸戰役,消滅日軍7萬餘人。1945年,中國抗日軍民進行全面反攻,蘇聯紅軍也出兵中國東北,圍殲日本主力關東軍。中國戰場是亞洲太平洋戰場中的主戰場
『肆』 中國抗日戰爭中的故事(50字左右)
七七事變:
七七事變,日本侵華戰爭中的一次重要戰役,因發生於1937年7月7日而得名,又因發生於當時北平市宛平縣城盧溝橋一帶,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因中國駐軍第29軍拒絕日本駐軍進入宛平城搜查失蹤日軍士兵而發生激戰,天津、宛平淪陷。歷史上,七七事變被定性為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的開端和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開始。
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又稱沈陽事變;日本稱滿洲事變,因中國東北被日本稱作滿洲)指1931年9月18日中日之間爆發的一次軍事沖突和政治事件。此次事變後,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而日本國內主戰的日本軍部地位上升,導致日本走上全面侵華的道路,為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埋下了導火索。中國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佔領,並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廢帝溥儀在東北建立了滿洲國傀儡政權,實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統治,使東北同胞飽受亡國奴的痛苦滋味,因此被中國民眾視為國恥,9月18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中國國恥日」。
『伍』 抗戰時期的小故事簡短抗戰時期的的抗戰時期的的小故事50字`以上
《楊靖宇》——愛國英雄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
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
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
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
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王二小》——抗日小英雄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 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 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 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雨來》——抗日小英雄
晉察冀邊區的北部有一個蘆花村,12歲的雨來就住在這里。雨來從小就和小夥伴一起,在河裡鑽來鑽去,練得一身好水性,村裡人都叫他「小鴨子」。
一天早晨,雨來拿著課本准備去上學,突然一個人闖了進來,雨來一看,是區上的交通員李大叔,李大叔直奔牆角,把一個盛著水的大水缸搬開,跳進了水缸下的洞里,並對雨來說:「外面有鬼子在追我,你快,快把缸搬回來堵上洞口,對誰也不許說。」
雨來用盡全身力氣,好不容易才把缸搬了回來。這時,十幾個鬼子端著刺刀沖了進來,帶頭的是一個滿口金牙的鬼子軍官,他假裝溫和地對雨來說:「你的,小孩,不要害怕,皇軍的有話要問。剛才有個八路的,跑了進來,你的,看見了沒有?撒謊的,死了死了的!」雨來用手背抹了抹鼻子,嘟嘟囔囔地說:「我在屋裡,什麼也沒看見。」
扁鼻子軍官掏出來一把糖塊,說:「你的,吃糖的有,八路的,藏在什麼地方?」雨來沒有接過他的糖,也沒有回答他。
扁鼻子軍官氣急敗壞地在雨來的臉上狠狠地打了兩巴掌,又把雨來的後腦勺狠狠地撞在門板上。雨來半天才喘過氣來,他腦袋嗡嗡地響,兩眼直冒金光,鼻子流著血。鬼子又打又罵,雨來還是咬著牙說:「我,沒看見,我就是沒看見!」扁鼻子軍官氣得嗷嗷叫:「他的,拉出去槍斃,統統的槍斃!」
河岸邊響起了「砰砰」幾聲槍聲,蘆花村裡的人聽見了都難過地哭了。大家順著河岸尋找著雨來的屍體。突然在蘆葦叢里,露出個小腦袋,大家叫了起來:「啊!雨來!雨來沒死!雨來沒有死!」
原來槍響以前,雨來趁鬼子不防,一頭扎進了河裡。鬼子慌忙向水裡開槍,哈哈,我們勇敢的小英雄--雨來早已從水底游到遠處去了。
張自忠——抗日戰爭犧牲的軍銜最高的將領
張自忠 漢族,山東臨清人,抗日將領。1931年後,張自忠曾任第二十九軍第三十八師師長、第五十九軍軍長、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等職。
1940年5月,日軍為控制長江水上交通線,調集15萬精銳部隊發起了攻佔棗陽、襄陽、宜昌等地的棗宜會戰。張自忠將軍本來率部防守襄河以西,當日軍攻破第五戰區第一道防線,直撲襄陽、棗陽時,身為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將軍,毅然率領預備七十四師和軍部特務營東渡襄河,抗擊來犯之敵。他寫信給河東的第五十九軍,「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枯,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渡河後,張自忠將軍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頑強抗擊日軍,重創日軍,並截斷了日軍後方補給線。在日軍以重兵對張自忠將軍進行合圍後,為牽制日軍主力造成外線我軍對日軍實施反包圍,張將軍力戰不退,與敵搏殺,最後身中7彈。彌留之際,張自忠將軍留下最後一句話:「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旋即被日軍殺害,一代名將張自忠壯烈殉國。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後,重慶成千上萬的人們哭拜英靈,為其送葬。他的部下悲憤地唱著復仇之歌:「海可枯,石可爛,死也忘不了南瓜店!」表示要堅決為張自忠將軍報仇。翌年5月,其部在當陽地區將圍攻張自忠將軍的日軍酋首橫山武彥擊斃。
《狼牙山五壯士》——勇敢頑強,不怕犧牲
1941年,侵華日軍對晉察冀根據地河北易縣的狼牙山地區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連續的「掃盪」。
3500名日偽軍突然包圍了狼牙山地區,將邱蔚團以及易縣、定興、徐水、滿城四個縣的游擊隊以及周圍人民群眾共2000多人圍住,形勢十分嚴峻。
邱蔚團長急速將此情報告司令員,為解救游擊隊員與當地百姓,司令員制定了「圍魏救趙」的作戰方案,命令3團、20團佯攻管頭、松山、甘河一帶日軍,促使日軍從狼牙山東北方向調兵增援,以便於被圍的游擊隊員與人民群眾從狼牙山東北方向突圍。
邱蔚團長根據此作戰方案將掩護部隊轉移的任務交給7連。午夜,邱蔚團長指揮部隊及當地群眾從盤陀路安全地轉移到了田崗、牛崗、松崗一帶。清晨,日偽軍誤以為邱蔚團已經被包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500多日偽軍兇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來。
7連戰士早就在敵人必經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偽軍丟下五十多具屍體慌忙地逃了回去。日軍指揮官深信邱蔚團已被圍住,命令部隊再次瘋狂地向狼牙山方向進攻。激戰中,7連戰士大部分犧牲,連長劉福山身負重傷,生命垂危。
為了讓大部隊及7連受傷的戰士能安全地轉移,指導員蔡展鵬命令馬寶玉這班留下堅守。為了拖住並吸引日偽軍,馬寶玉帶領葛振林、宋學義等5名戰士邊打邊向棋盤陀方向撤退,把日偽軍引向懸崖絕路。
當他們退到棋盤陀頂峰時子彈已經全部打光,他們就舉起石塊向日偽軍砸去。日偽軍發現他們已經沒有子彈了,蜂擁向山頂沖來,並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寧死不屈,為了不讓日偽軍活捉與武器落到日偽軍手中,砸碎槍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縱身跳下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壯烈犧牲,但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被山崖上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班長馬寶玉等五名戰士的英雄壯舉迅速傳遍全軍全國,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戴安瀾》——身經百戰的愛國將領
戴安瀾,畢業於黃埔軍校。戴安瀾曾血戰古北口,立下台兒庄戰役部分戰功,擊敗瑞陽公路日軍第九師團主力,擊退艾山陣地日軍進攻,攻克昆侖關,擊斃中村正雄少將,同古會戰、收復棠吉,獲得"當代之標准青年將領"贊譽,也是「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勛章的中國軍人。1942年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斗中負重傷,在緬北茅邦村壯烈殉國。
1943年,為戴安瀾在廣西全州湘山寺舉行國葬。國共兩黨領袖均親撰輓詞。
蔣的輓詞是:「虎頭食肉負雄姿,看萬里長征,與敵周旋欣不忝;馬革裹屍酹壯志,惜大勛未集,虛予期望痛何如?」
毛的輓詩是:「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鬥志也無違。」
『陸』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50字,簡短的
1、小英雄叫王二小。1929年1月22日生於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上庄鄉上庄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中。王二小因為在家中排行老二,哥哥叫石頭,父親閻貴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人,給本村的大地主劉文勤扛活謀生,在座破舊的草房裡住著王二小一家,母親閻張氏給人做針線活。
全家四口擠住在本村一座奶奶廟裡面。在反「掃盪」時,剛滿12歲的他把鬼子引入八路軍的埋伏圈,敵人一個中隊被全殲,可這位小英雄不幸被敵人殺害,英勇地犧牲了。
2、抗日小英雄名叫海娃。12歲的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川地里敵人的據點。一天,炮樓里的鬼子進山去搶糧食了,只剩下「貓眼司令」和幾個鬼子兵。民兵中隊長老趙畫了一張攻打-炮樓的路線圖,並寫了一封信准備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
老趙把送信的任務交給了兒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雞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趕著一群羊作掩護送信去了。沒想到,海娃在山溝里碰上了鬼子,他靈機一動,把雞毛信拴在了「老頭羊」的尾巴里,瞞過了鬼子小隊長。
3、小英雄名字叫王璞。他生於1929年,河北省完縣人。家住在太行山石嶺下的河北省完縣野場村,王璞出生在那個村莊里的一戶貧農家庭。在這個少年剛剛懂事的時候正好趕上了鬼子發動的盧溝橋事變,緊接著戰火燃燒到了華北,吞噬了他的家鄉太行山。面對兇殘的日寇。
王璞幼小的心靈裡面燃起了仇恨的烈火。十一歲的王璞憑借著自己的機智和勇敢被推選為兒童團長,他曾多次配合當地八路軍部隊出色的完成了很多任務,最終在敵人的掃盪中英勇犧牲,犧牲的時候年齡雖然很小還不到14歲。解放後地方政府在當地為這個小英雄立起了漢白玉雕像以做紀念。
4、張嘎。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
5、雨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的一個小村莊里有一個叫雨來的孩子,他的游泳水平很高。後來,爸爸為了讓雨來有學問,讓雨來接受黨的愛國教育,從而懂得了「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祖國」的道理。一天,鬼子又來掃盪了,雨來的爸爸媽媽都出去了,雨來正趴在炕頭看識字課本。
突然,交通員李大叔來到他家,後面還跟著一群鬼子。在雨來的掩護下,李大叔匆忙跳進雨來家事先挖好的地洞里,而雨來自己卻被鬼子抓了。雨來拒絕了鬼子的哄騙和利誘,在敵人的威脅、毒打下堅決不屈服,決絕供出李大叔的去向。鬼子無可奈何,決定把他拉到河邊槍斃。
『柒』 抗日戰爭小故事(五十字以下)
一、步槍打飛機
1939年10月某天,抗日根據地挺進軍十團八連在門頭溝齋堂川青白口永定河畔與日軍展開激戰。挺進軍隱蔽在河邊山林中占據有利地形打擊來犯之敵,日軍匍匐在河北岸光禿禿的河灘上,目標暴露無遺。戰鬥打響後,水面上,河灘上日軍屍體橫七豎八,傷亡很大。
不甘失敗的敵人,在太陽快落山的時候調來飛機,妄圖以空中優勢遏制挺進軍火力,挽回敗局。頭上敵機猖狂呼嘯,硬拼就中了敵人的圈套。看看手中頂不上勁的步槍,戰士們攥緊拳頭眼裡噴出仇恨的火焰。
敵機在八連陣地上空時而盤旋時而俯沖,戰士們的武器裝備與敵人懸殊太大,如果跟敵人拼火力肯定吃虧。地面的日軍得到空中支援後,乘勢又向八連陣地逼了過來,情況萬分緊急。這時候,十團的徐存洋等20名戰士奉命趕來增援八連戰士。
徐存洋和戰友們很快隱蔽好,等待戰斗時機。他觀察後發現,由於八連陣地在山谷之中,敵機投彈轟炸就必須盡可能接近地面俯沖,才能對陣地造成威脅。所以,敵機俯沖下來的時候距離地面很近,就好像就擦著戰士們的耳朵飛。
而且,俯沖一次,敵機就得趕緊拉升,不然就會撞到山石上機毀人亡。敵機不能連續轟炸,攻擊力就減弱不少。得到這樣的結論,徐存洋心裡有了數。徐存洋發現不遠處有棵大樹,就趁敵機拉升的空檔迅速奔到大樹下隱蔽好,待敵機俯沖迫近的時候,他噌地閃出身體,抬起手中的蘇制水連注步槍「啪」的就是一槍。
敵機翅膀一抖,直奔徐存洋藏身的大樹橫沖而來,「嗒嗒嗒」一梭子子彈打在石頭上火星四濺。徐存洋機智地就地十八滾,藏到一塊巨石後面。說時遲那時快,趁敵機還沒顧得上拉升喘息,徐存洋抬手對准敵機又是一槍。
這一槍,小日本的飛機吃不住勁了,只見飛機左右亂擺,尾巴拖著長長一道黑煙,一個猛子就扎在塔嶺溝中。
戰士們歡騰了。日軍飛行員至死恐怕也不相信,自己的飛機會被挺進軍戰士的普通步槍給打了下來。挺進軍戰士徐存洋用步槍打下日軍飛機的消息,很快在平西抗日根據地傳揚開來,鼓舞著抗日軍民更加頑強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者。
二、常德會戰
1943年11月2日,日軍10多萬人兵分四路,動用空軍、毒氣瓦斯部隊等向常德發起攻擊。中國軍隊20萬將士奮起反擊,以劣勢裝備和血肉之軀與日軍展開生死決戰。
至12月20日,日軍傷亡40000餘人後敗退,中國軍隊用傷亡50000餘人的代價換來了勝利。常德會戰因戰事慘烈,而被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三、楊靖宇的故事
1940年的一天晚上,楊靖宇帶著十幾名戰士向濛江東邊大森林進發,但不幸被叛徒告密,陷入了日寇的包圍圈裡,與敵人周旋五天以後還沒突圍,這時情況危急,楊靖宇果斷的叫大家分開走。
楊靖宇把戰友安頓好後,把危險留給了自己,隻身一人與敵人周旋了五天五夜。
23日凌晨,楊靖宇不幸被敵人的坐探發現,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楊靖宇絲毫沒有動搖,楊靖宇負了重傷,他毅然決定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壯烈犧牲了。楊靖宇雖然倒下了,但他那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激勵著優秀的中華兒女走向抗日前線。
四、高傳寶的故事
1942年,日軍對我國冀中抗日根據地發起了大掃盪。高家莊的村長和當地的民兵小隊,把山洞,地窖修建成了多戶人家相同的地道,展開長期游擊戰。一天夜裡,黑風口據點的鬼子突襲高家莊,正好被查崗的村長發現了,及時敲響了警鍾,自己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毫無防備的高家莊經受了鬼子的洗劫,地道有的被灌水淹了,有的則被炸葯炸毀,幸虧區大隊趕到伸出援助之手,群眾才倖免於難。民兵隊長高傳寶認真學習《論持久戰》,總結經驗,帶領民兵和群眾修建又能藏身,又能攻擊的立體式地道,可真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呀!
1943年夏天,日本特務冒充八路軍武工隊潛入高家莊,隊長高傳寶將計就計,把他們引進了充滿危險的「陷阱地道」將他們一舉殲滅。日軍隊長山田恨鐵不成鋼,集結兵力,向高家莊撲來,
民兵們占據有利地形,爬上房頂,躲進地下堡壘,狠狠地滅了鬼子的威風,實戰之後,高傳寶帶領民兵又擴建地道,形成地下交通網。
令敵人望而生畏。最後,高傳寶領導高家莊民兵,配合八路軍主力部隊和游擊隊,一舉拔掉了黑風口的敵人據點,又全殲了進犯高家莊的敵人,兩年的游擊戰爭終於勝利了!
五、武建華的故事
1943年,八路軍小戰士孫大興腿部受傷,組織決定派小衛生員武建華護理孫大興,到敵占區我地下黨員家中養傷。於是孫武兩人便以木匠靳錫武的小學徒和劉大爺的外孫身份在劉集隱蔽起來。日偽軍強拉民夫,在田鎮長家囤積糧食。
大興和小武乘夜色鑽進田鎮長院內,放火燒了敵人的糧囤。他們的冒險行動打亂了組織的安排,受到了嚴厲的批評。日寇蓄謀更大的掃盪計劃。一天,劉集的偽軍中隊突然開走,隨即開來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軍。老靳帶著大興和小武,摸清了敵人的真正意圖。
緊要關頭,大興毅然決定自己留下吸引敵人,讓小武帶情報向部隊奔去。獨立三團得到小武送來的情報,立即行動部署戰斗。敵人遭到了殲滅性打擊。
『捌』 抗日戰爭英雄故事(五十字左右)
1、少年王二小
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2、楊靖宇
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8)抗日戰爭故事大全50字擴展閱讀
小兵張嘎
嘎子夢想參加八路,夢想得到一支屬於自己的真槍展開。奶奶為了保護八路老鍾犧牲了,嘎子隻身上縣城找羅金保,打鬼子替奶奶報仇。
在縣城結識了集賢居少掌櫃佟樂,嘎子仇沒報,反而陷入鬼子追殺。在佟樂和一個神秘便衣的幫助下,脫離險境。便衣原來是羅金保,將嘎子帶到區隊秘密隱藏之地,錢隊長收留了嘎子。
嘎子從此以小八路自居,緊接著又和區隊八路打了一場挑簾戰,嘎子繳獲一把真槍。眼看夢想全部實現,槍卻被區隊長收了。嘎子想不通,和打賭認識的小夥伴胖墩一起重返縣城。嘎子要單獨替奶奶報仇。
由此同時,後方特派員劉燕肩負使命路經白洋淀被伏擊。劉燕不知下落,鬼子派了石磊冒充特派員混入區隊。鬼子的計謀被嘎子無意中發現,嘎子和佟樂、胖墩行動起來,誤認為區隊聯絡員純剛是鬼子奸細。
純剛竟然被孩子制服,報信不成有口難辯。白洋淀漁戶女兒玉英,打魚時救了劉燕。劉燕受傷難行,請玉英去城裡尋找聯絡員。玉英在城裡遇到了嘎子一夥。
三方力量圍繞著真假特派員鬥智斗勇,特派員肩負的任務迫在眉睫,大批葯品將在指定時間內經過白洋淀。鬼子方面,龜田和齋藤一武一文,試圖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奸細石磊了解真相,將區隊八路和葯品一網打盡。
區隊錢隊長則逐漸識破石磊真面目,將計就計引鬼子出動。而真特派員劉燕卻與孩子們在一起。經過種種誤會和巧合,以嘎子為首的孩子們,粉碎了敵人的陰謀,配合區隊八路使葯品順利過境,一舉殲滅龜田齋藤一夥日本鬼子。
『玖』 抗日小故事50字急急急急
1939年初至1940年期間,為逼迫國民政府投降,日軍向我華中,華南的國民黨正面戰場發動了局部進攻.1940年5月,在棗宜會戰中,國民黨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率軍與敵人奮戰九晝夜,壯烈殉國.日軍佔領宜昌.
在棗宜會戰中,張自忠親自率領直屬特務營和第74師的兩個團向日軍出擊,將敵人截為兩段.日軍集結重兵對張自忠部實行南北夾擊.張自忠身中數彈,仍大呼"殺敵報國",最後英勇犧牲.
故事發生在廣東中山縣(現中山市)的一個廣場上。時間約在1943年。當時,一隊日本兵駐扎在那裡。一天,幾個日本兵在喂馬,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孩,好奇地遠遠望著這些高大的馬匹。日本兵拘捕了他,審問不出什麼名堂,便對小孩說:「皇軍寫幾個字,你照著寫了,我們便放了你。」一個日本士兵蹲在地上寫了「日本戰勝中國」這六個字。
小孩接過日本兵的石塊,蹲在地上也寫了六個字「中國戰勝日本」
日本兵唧唧喳喳討論了一會,估計小孩不明白他們的用意,一個日本兵又重新寫了一遍「日本戰勝中國」,指著這幾個字朝小孩嚷道:「要按我們的意思去寫,懂嗎?否則,槍斃槍斃的!」
小孩拿起小石塊,重寫:「中國戰勝日本「。
日本兵暴怒,用馬鞭抽打小孩,還把他捆綁在木住上。過了一夜,日本兵把小孩放了。可第三天又把他抓了回去。原因之一是小孩的家人「頑固不化」,家長沒帶孩子向皇軍「認罪」。於是又在木住上將小孩捆綁了一天,然後押送到了監獄。經過近一個月的關押折磨,小孩已經氣息奄奄,但他就不向日本兵求饒,不將「中國戰勝日本」這幾個字顛倒過來。日本兵眼看小孩快要死了,便假裝仁慈放了他。回家不到七天,小孩就離開了人間。
小孩的名字叫鄭振華——假如他還活著——現在應該是七十多歲的老伯伯了……
『拾』 中國抗日戰爭故事50字
采蒲台的葦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個印象,是水養活了葦草,人們依靠葦生活。這里到處是葦,人和葦結合的是那麼緊。人好像寄生在葦里的鳥兒,整天不停的在葦里穿來穿去。 我漸漸知道,葦也因為性質的軟硬、堅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頭栽因為色白、高大,多用來織小花邊的炕席;正草因為有骨性,則多用來鋪房、填房鹼;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卻只能當柴燒;假皮織籃捉魚用。 我來的早,淀里的凌還沒有完全融化。葦子的根還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見大葦形成的海。我走在淀邊上,想像假如是五月,那會是葦的世界。 在村裡是一垛垛打下來的葦,它們柔順的在婦女們的手裡翻動。遠處的炮聲還不斷傳來,人民的創傷並沒有完全平復。關於葦塘,就不只是一種風景,它充滿火葯的氣息,和無數英雄的血液的記憶。單純是葦,單純是好看,那就不成為冀中的名勝。 這里的英雄事跡很多,不能一一記述。每一片葦塘,都有英雄的傳說。敵人的炮火,曾經摧殘它們,它們無數次被火燒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們的清白。 最好的葦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幾個幹部和全村男女被敵人包圍。那是冬天,人們被圍在冰上,面對著等待收割的大葦塘。 敵人要搜。幹部們有的帶著槍,認為是最後戰斗流血的時候到來了。婦女們卻偷偷的把懷里的孩於遞過去,告訴他們把槍枝插在孩子的褲擋里。查的時候,幹部又順手把孩子遞給女人……十二個女人不約而同的這樣做了。仇恨是一個,愛是一個,智慧是一個。 槍掩護過去了,闖過了一關。這時,一個四十多歲的人,從葦塘打葦回來。被敵人捉住。敵人問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裡有幹部?」沒有!」敵人砍斷他半邊脖子,又問:「你的八路!」他歪著頭,血流在胸膛上,說:「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沒有!」 婦女們忍不住,她們一齊沙著嗓子喊:「沒有!沒有!」 敵人殺死他,他倒冰上。血凍結了,血是堅定的,死是剛強! 「沒有!沒有!」 這聲音將永遠響在葦塘附近,永遠響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邊,甚至應該一代代傳給我們的子孫。永遠記住這兩句簡短有力的話吧! 1946年當然,步痕旅遊網想法:白洋淀的采蒲台有很多,都是無名英雄,所以我叫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