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最著名的故事
① 抗日英雄人物事跡
抗日戰爭英雄有哪些
懸賞分:10
|
提問時間:2007-12-9
10:31
|
提問者:chenmmm
推薦答案
收復察哈爾的將軍——方振武
·
中國人民的朋友——約瑟夫·史迪威
·
戰功顯赫的開國上將——楊得志
·
捨身救國的泰國華僑領袖——蟻光炎
·
美洲洪門愛國老人——司徒美堂
·
與中國人民並肩作戰的克萊爾·李·陳納德將軍
·
屢建功勛敵膽寒——張雲逸
·
抗日名將「鐵軍將才」——朱程
·
一生獻給中國衛生事業——馬海德
·
戰斗在大後方的抗日將軍——肖勁光
·
為中國抗戰而犧牲的蘇聯勇士——庫里申科
·
戎馬一生為祖國的軍隊高級將領——楊勇
·
血灑贛榆留英名——符竹庭
·
戎馬一生為祖國的軍隊高級將領——楊勇
·
馬耀南:從愛國學生到八路軍優秀指揮員
·
血染抗日戰場的虎將——葉成煥
·
用犧牲精神喚起民眾的抗日將領——李兆麟
·
聲震昆侖關的抗日將軍
杜聿明
·
民族英雄
黨的戰士--馬本齋
·
為抗日青春何所惜的張宗蘭
·
傳奇式的抗日英雄——包森
·
抗日英雄
民族英雄——趙登禹
·
為抗日而死的共產黨員--吉鴻昌
·
英勇抗戰的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
·
為理想奮斗終生的抗日將領——續范亭
·
刀劈日本憲兵的抗日民族英雄——節振國
·
淞滬抗戰總指揮——蔣光鼐
·
打響武裝抗日第一槍的愛國將軍——馬佔山
·
與日寇血戰到底的抗聯十二烈士
·
捍衛邊疆的抗日愛國將領——傅作義
·
永垂史冊的愛國將領——張學良
楊虎城
·
朝鮮族抗日英雄——李紅光
·
獻身中國人民解放與建設事業的紐西蘭友人——路易·艾黎
·
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
② 有關抗日英雄的故事
1、趙一曼
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四川省宜賓縣人。1905年出身於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時期接受進步思想,反抗封建禮教,謀求婦女解放,沖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縛,走上爭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協助團長指揮作戰時,與敵激戰竟日,連續打退敵軍6次進攻。團長讓趙一曼帶領部隊突圍。趙一曼果斷地說:「你是團長,有責任將部隊帶出去,我來掩護!」趙一曼為掩護部隊突圍,身負重傷。
後在珠河縣春秋嶺附近一農民家中養傷,被日軍發現,戰斗中再度負傷,昏迷被俘。逃出後不幸再度被捕,受到更加殘酷的刑訊。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敵殺害。臨刑前,她高唱《紅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視死如歸,從容就義。時年31歲。
2、楊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後,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
楊靖宇,1905年生於河南省確山縣。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同年5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組織確山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後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3、張自忠
抗日殉國將領,字藎忱,山東臨清人。1914年投北洋陸軍第20師當兵。1916年入馮玉祥部,從排長遞升至旅長。1926年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部副官長。翌年先後任第25師師長、開封警備司令和第2集團軍軍官學校校長,治軍嚴明,長於帶兵練兵。
1940年5月棗宜會戰時兼任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又第三次率部由湖北宜城渡襄河截擊南撤日軍,奮戰九晝夜,陷入日軍重兵包圍,負傷多處仍堅持指揮作戰,於16日在宜城南瓜店壯烈犧牲。
4、王二小
著名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
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
5、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
後被改編為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③ 有名的抗戰英雄的故事
抗日英雄譜:盡忠報國一代名將—張自忠
張自忠(1890—1940),字藎忱。山東臨清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學校求學時秘密加入同盟會。1914年投筆從戎。1917年入馮玉祥部,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1930年中原大戰後,馮玉祥軍事集團被瓦解,張自忠所部被蔣介石收編。1931年後,張自忠曾任第二十九軍第三十八師師長、第五十九軍軍長、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等職。
1937年,日本侵略者把兵鋒直指徐州,1938年3月,日軍投入七八萬兵力,分兩路向徐州東北的台兒庄進發。待至臨沂、滕縣時,同中國軍隊發生了激烈的戰斗。當時守衛臨沂的是龐炳勛的第三軍團。由於實力過於懸殊,龐部急待援軍。張自忠奉調率第五十九軍以一晝夜180里的速度及時趕來增援。張自忠與龐炳勛原是宿仇,但他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率部與龐部協力作戰。敵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配合坦克、裝甲車向茶葉山陣地發起進攻。張自忠與敵激戰,反復肉搏。經過數天鏖戰,敵軍受到重創,節節敗退。中國軍隊相繼收復蒙陰、苔縣,共殲敵4000餘人。不久,日軍再派坂本旅團向臨沂、三官廟發起攻勢,妄圖有所突破。張自忠和龐炳勛部兩軍奮力拚殺,經徹夜激戰,日軍受到沉重打擊,其向台兒庄前線增援的戰略企圖被完全粉碎,保證了台兒庄大戰的勝利。
1940年5月,日軍調集15萬精銳部隊發起了攻佔棗陽、襄陽、宜昌等地的棗宜會戰。張自忠將軍本來率部防守襄河以西,當日軍攻破第五戰區第一道防線,直撲襄陽、棗陽時,身為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將軍,毅然率領預備七十四師和軍部特務營東渡襄河,抗擊來犯之敵。渡河後,張自忠將軍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頑強抗擊日軍,重創日軍,並截斷了日軍後方補給線。在日軍以重兵對張自忠將軍進行合圍後,為牽制日軍主力造成外線我軍對日軍實施反包圍,張將軍力戰不退,與敵搏殺,最後身中7彈。彌留之際,張自忠將軍留下最後一句話:「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旋即拔佩劍自戕,一代名將張自忠壯烈殉國。張自忠將軍率部截敵後路並阻敵西進,徹底粉碎了日軍進攻襄樊、威脅老河口的企圖,使整個戰局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