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居里夫人科學家的故事

居里夫人科學家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5 10:07:56

① 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的故事

1.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爾·居里結婚時,新房裡只有兩把椅子,正好兩人各一把。比埃爾·居里覺得椅子太少,建議多添幾把,以免客人來了沒地方坐,居里夫人卻說:「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啦。為了多一點時間搞研究,還是算了吧。」

2.從195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吝嗇」。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因為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面寫字很方便。難怪有人說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

3.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尋訪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裡一座漁家房舍門前,向赤足坐在門口石板上的一位婦女打聽居里夫人的住處,當這位婦女抬起頭時,記者大吃一驚:原來她就是居里夫人。

呵呵,三個,應該在一百字左右吧

② 居里夫人的感人事跡

.鄙視功利

居里夫婦發現鐳的偉大功績和獲得諾貝爾獎金的榮譽,象一聲春雷轟動了整個世界。外國科學界的誠摯邀請電,各地發來的熱情賀信,象雪片一樣飛來;懷著崇高敬意的來訪者絡繹不絕;毫不相識的人,請求他們親筆簽名留念;攝影師趕來拍照;新聞記者前來采訪……當瑪麗·居里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窮學生時,飢餓、寒冷、清貧和冷眼包圍著她、侵擾著她,她對這一切曾做出響錚錚地回答:決不屈服!刻苦學習!今天,當百萬法郎、燦燦的金質獎章向她微笑的時候;當成功、榮譽、祝賀象潮水般涌來的時候,居里夫婦用堅定的行動,表現了他們具有高貴的品質;毫不誇耀,謙虛忘我!
一次,有一位報社記者前來采訪這位科學家,想把她的事跡報道出去。她堅定地回答:「在科學上重要的是研究出來的『東
西』,不是研究者的『個人』。」
對於研究出來的東西——鐳,有幾位朋友勸他們申請生產鐳的專利權。瑪麗·居里代表她的丈夫作出了這樣的決定:「不應該這樣做。這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不受任何限制。——如果我們的發現可以獲利,這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在這上面我們不應該有什麼優先權。何況鐳是對於病人有好處的……依我看,我們不應當藉此來謀利。」他們把這個偉大的發現交給工業界和醫學界廣泛利用,並不謀求個人的任何私利。
巨額的諾貝爾獎金,對於一向清貧的居里夫人來說,並不希罕它,而是把大量的獎金贈送給波蘭的大學生、貧困的女友、實驗室的助手、沒有錢的女學生、教過她的老師、資助過她的親屬。
瑞士的日內瓦大學公開提議,給他們提供優厚的待遇,聘請他們到大學講學。做為普通中學教師的居里夫婦認為,這樣做盡管對自己有利,但會影響甚至會中斷他們的研究工作,因而謝絕了,仍舊在他們那間破舊的木板房裡作實驗。
皮埃爾·居里逝世以後,居里夫人把他們共同研究的成果,價值一百萬法郎的鐳,無償地贈送給了一個研究治癌的實驗室。她說:「只要能治好病,甚至只要能夠使病人減輕一些痛苦,那麼我們的工作就不算是徒勞的了。」許多朋友責怪她,沒有把這筆財產留給自己的孩子。居里夫人卻有自己的見解,她說:「貧困固然不大好受」,「但是富裕卻也沒有必要,甚至是很討厭的。」她要求自己的孩子,用勤勞的雙手去開拓自己的生活道路。而她給孩子們留下的卻是那獨立不羈的精神和鄙視功利的高尚品德。
有名的學者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評價居里夫人:「在我所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裡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盛名所顛倒的人。」
4.英勇獻身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當德國侵略軍逼近巴黎的時候,居里夫人毅然走上了反侵略戰爭的戰場。她用她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努力為傷員們服務。為了很快檢查出受傷者身上的槍彈和彈皮的所在位置,及時為傷員實施手術,解除他們的痛苦和死亡,居里夫人研究用汽車上的發動機發電,在汽車上安上一套愛克斯光射線設備。這種活動的愛克斯射線車,士兵們親切地叫它「小居里」。一天早晨,居里夫人乘坐的那輛「小居里」突然發生了事故,跌進了路旁的戰壕里,居里夫人被擦傷、摔昏了,這可把年輕的司機嚇壞了,表示再也不敢開汽車。居里夫人在戰爭期間開始刻苦學習駕駛技術。幾個星期後,她又成了一名合格的司機。從此,居里夫人親自駕著汽車,不知疲倦地從一個診療站跑到另一個診療站,一下車,就投入了透視、照像的緊張戰斗……
如果說居里夫人在這炮火連天的戰場上,英勇的獻身精神是可歌可泣的,那麼,她在那無聲無響的實驗室里,英勇的獻身精神。更使人肅然起敬。居里夫人繼鐳的發現之後,又成為愛克斯光射線學方面的權威,並著手提煉放射性元素「錒」。幾十年來,居里夫人由於長期從事放射性物質的研究工作,加上惡劣的實驗環境和對身體保護的不夠嚴格,時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襲,使她的血液漸漸受到了破壞。她患有肺病、眼病、膽病、腎病,甚至患過神經錯亂症。但是,在居里夫人看來,科學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為了能參加世界物理學大會,請求醫生延期施行腎臟手術;她曾帶病回國參加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她曾忍受著眼睛失明的恐懼,頑強地進行科學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息,由於惡性貧血、高燒不退,躺在床上的時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兒向她報告實驗室里的工作情況,替她校對她寫的《放射性》著作。居里夫人把她的一生完全獻給了偉大的科學事業。
一九三四年七月四日,原子時代的先驅、鐳的「母親」——居里夫人與世長辭了。但是,她那決不屈服的最高原則、志在頂峰的雄心壯志、鄙視功利的高尚品德、英勇獻身的實際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激勵人們向新的目標前進!

③ 科學家居里的故事

瑪麗·居里的故事

瑪麗·居里是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科學獎的女科學家,也是第一個兩次榮獲諾貝爾科學獎的科學家。自從1897年居里夫婦發現放射性元素鐳之後,80多年來,稱頌他們的文章、書籍從未間斷,可見她所建立的勛業和她所具有的品質深深地留在後人的印象中,成為科學家和廣大青少年學習的楷模。

貧苦而又奮發的學生

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1867年生於波蘭華沙的一個正直、愛國的教師家庭。她自小就勤奮好學,16歲時以金獎畢業於中學。因為當時俄國沙皇統治下的華沙不允許女子入大學,加上家庭經濟困難,瑪麗只好隻身來到華沙西北的鄉村作家庭教師。

3年的家庭教師生活中,她除了教育主人的幾個孩子外,還擠出時間教當地農民子女讀書,並堅持了自學。她以儉朴生活所節省下來的丁資幫助姊姊去巴黎求學。

1889年她回到了華沙,繼續作家庭教師,有一次她的一個朋友領她來到實業和農業博物館的實驗室,在這里她發現了一個新天地,實驗室使她著了迷。以後只要有時間,她就來實驗室,沉醉在各種物理和化學的實驗中。她對實驗的特殊愛好和基本的實驗技巧,就是在這里培養起來的。

1891年,在她父親和姊姊的幫助下,她渴望到巴黎求學的願望實現了。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她決心學到真本領,因而學習非常勤奮用功。每天她乘坐1個小時馬車早早地來到教室,選一個離講台最近的座位,便清楚地聽到教授所講授的全部知識。為了節省時間和集中精力,也為了省下乘馬車的費用,入學4個月後,她從她姊姊家搬出,遷入學校附近一住房的頂閣。這閣樓問沒有火,沒有燈,沒有水,只在屋頂上開了一個小天窗,依靠它屋裡才有一點光明。一個月僅有40盧布的她,對這種居住條件已很滿足。她一心撲在學習上,雖然清貧艱苦的生活日益削弱她的體質,然而豐富的知識使她心靈日趨充實。1893年,她終於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物理系。第二年又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於該校的數學系。

艱苦的條件,出色的工作

瑪麗的勤勉、好學和聰慧,使她贏得了李普曼教授的器重。在榮獲物理學碩士學位後,她來到了李普曼教授的實驗室,開始了她的科研活動。就在這里,她結識了年輕的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

皮埃爾·居里1859年生於巴黎一個醫生的家庭。幼年時,因為他具有獨特的富於想像的性格,他父親沒有把他送進學校,而是在家裡自行施教。這種因材施教使皮埃爾16歲通過了中學的畢業考試,18歲通過了大學畢業考試並獲得了理科碩士學位。19歲被聘任為巴黎大學理學院德山教授的助手。他和他那同是理學碩士的哥哥雅克一起研究,1880年發現了電解質晶體的壓電效應。1883年年僅24歲的皮埃爾被任命為新成立的巴黎市理化學校的實驗室主任。當他與瑪麗相識時,他已是一位有作為的物理學家了。

由於志趣相投、相互敬慕,瑪麗和彼埃爾之間的友誼發展成愛情。1895年他們結為伉儷,組成一個志同道合、和睦相親的幸福家庭。繁忙的家務及1897年出生的女兒並沒有阻礙這對熱愛科學的夫婦,特別是作為母親和主婦的瑪麗,她一直堅持著學習和科研。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一種鈾鹽能自動地放射出一種性質不明的射線。這一發現引起居里夫婦的極大興趣,這是一個極好的研究領域。在一間原來用作貯藏室的閉塞潮濕的房子里、瑪麗利用極其簡單的裝置,開始向這個新領域進軍。僅僅幾個星期,她便取得可喜的成果。她證明鈾鹽的這種驚人的放射強度與化合物中所含的鈾量成正比,而不受化合物狀況或外界環境(光線、溫度)的影響。她還認為,這種不可知的放射性是一種元素的特徵。難道只有鈾元素才有這種特性?遵循這一思路,她決定檢查所有已知的化學物質。通過繁重而又艱巨的普查,她發現了另一種元素釙的化合物也能自動地發出與鈾射線相似的射線,由此她深信具有放射現象決不只是鈾的特性,而是一種自然現象。對此她提議把這種現象叫作放射性,把鈾、釙等具有這種特性的物質叫作放射性物質。

她的調查很快從鹽和氧化物擴展到一切礦物。她毫不厭倦地用同一方法去研究大量的材料,終於有了新的發現:有些礦物的放射性強度比其單純由所含鈾或釙所產生的放射性強度要大得多。開始她還不敢確信這一測定,但是經過一二十次重復測量,不得不承認這是事實。這事實表明這些礦物中含有放射性比鈾、釙強得多的某種未知元素。這是一個十分重要而吸引人的推斷。盡管一些同行勸她謹慎些,她還是深信自己的試驗沒有錯,並下定決心把這一新元素找出來。

瑪麗的研究工作太重要了,使得不僅是丈夫、而且是戰友的皮埃爾決定暫時停止他在晶體方面的研究,協助妻子共同尋找這一未知元素。彼埃爾的參加,對於瑪麗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鼓勵和支持。從此,在那間潮濕的實驗室里,有著兩個頭腦、四隻手在忙碌。這種通力合作,持續了8年,直到一次意外事故奪去了彼埃爾的生命。

這種未知元素存在於鈾瀝青礦中,但是他們根本沒有想到這種新元素在礦石中的含量只不過百萬分之一。他們廢寢忘食,夜以繼日,接著化學分析的程序,分析礦石所含有的各種元素及其放射性,幾經淘汰,逐漸得知那種製造反常的放射性的未知元素隱藏在礦石的兩個化學部分里。經過不懈的努力,1898年7月,他們從其中一個部分尋找到一種新元素,它的化學性質與鉛相似,放射性比鈾強400倍。彼埃爾請瑪麗給這一新元素命名,她安靜地想了一會,回答說:"我們可否叫它為釙"。瑪麗以此紀念她念念不忘的祖國,那個在當時的世界地圖上已被俄、德、奧瓜分掉的國家--波蘭,為了表示對祖國的熱愛,瑪麗在論文交給理科博士學院的同時,把論文原稿寄回祖國,所以她的論文差不多在巴黎和華沙同時發表。她的成就為祖國人民爭得了驕傲和光榮。

發現釙元素之後,居里夫婦以孜孜不倦的精神,繼續對放射性比純鈾強900倍的含鋇部分進行分析。經過濃縮,分部結晶,終於在同年12月得到少量的不很純凈的白色粉末。這種白色粉末在黑暗中閃爍著白光,據此居里夫婦把它命名為鐳,它的拉丁語原意是"放射"。釙和鐳的發現,給科學界帶來極大的不安。一些物理學家保持謹慎的態度,要等研究得到進一步成果,才願表示意見。一些化學家則明確地表示,測不出原子量,就無法表示鐳的存在。把鐳指給我何看,我們才相信它的存在。要從鈾礦中提煉出純鐳或釙,井把它們的原子量測出來,這對於當時既無完好和足夠的實驗設備,又無購買礦石資金和足夠的實驗費用的居里夫婦,顯然比從鈾礦中發現釙、鐳要難得多。為了克服這一困難,他們四處奔波,爭取有關部門的幫助和支援。在他們的努力下,奧地利惠贈1噸鈾礦殘渣。他們又在理化學校借到一個連擱死屍都不合用的破漏棚屋,開始了更為艱辛的工作。這個棚屋,夏天燥熱得象一間烤爐,冬天卻凍得可以結冰,不通風的環境還迫使他們把許多煉制操作放在院子里露天下進行。沒有一個工人願意在這種條件下工作,居里夫婦卻在這一環境中奮鬥了4年。

4年中,不論寒冬還是酷暑,繁重的勞動,毒煙的熏烤,他們從不叫苦。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使艱辛的工作變成了生活的真正樂趣,百折不撓的毅力使他們終於在1902年,即發現鐳後的第45個月,從數噸瀝青鈾礦的煉渣中提煉出0.1克的純凈的氯化鐳,並測得鐳的原子量為225。鐳元素是存在的,那些持懷疑態度的科學家不得不在事實面前低下了頭。這么一點點鐳鹽,這一簡單的數字,凝聚了居里夫婦多少辛勤勞動的心血!夜間,當他們來到棚屋,不開燈而欣賞那閃爍著熒光的氯化鐳時,他們完全沉醉在幸福而又神奇的幻境中。每當居里夫人回憶起這段生活,都認為這是"過著他們夫婦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年代"。

在金錢和榮譽面前

居里夫婦是一對將自己的一切都無私地奉獻給科學事業的偉大科學家,然而法國有關部門對待他們的工作所給予的待遇是不公平的,對於他們的科研成果反應是遲鈍的。首先承認居里夫婦的才幹並提議給他們安排一個相應職務的是瑞士政府,1900年,當時居里還只能為著每個月500法郎而在缺乏設備的實驗室工作時,瑞士的日內瓦大學願以年薪1萬法郎和教授的待遇聘請他開設物理學講座。但是為了提煉出純凈的鐳而從不考慮金錢和待遇的居里夫婦謝絕了。他們的第一枚獎章是英國贈與的,由於他們發現了放射性新元素釙和鐳,開辟了放射化學這一新領域,1903年英國皇家學會邀請他們夫婦到倫敦講學,並授予皇家學會最高的榮譽--戴維獎章。1903年底,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一起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聘書、榮譽接踵而來的情況下,法國巴黎大學才於1903年授予居里夫人以物理學博士學位。1904年巴黎大學理學院才為彼埃爾開設了講座。1905年彼埃爾才被推舉為法蘭西科學院的院士,只講奉獻不求素取的居里夫婦並不計較這些在他們看來是沒有價值的問題。伴隨著榮譽而來的是繁忙的社交活動和頻頻的記者采訪。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以及他們的女兒都成為新聞,成為時髦酒館的談話資料。對此他們感到煩惱和不安,他們需要的是安靜,是繼續工作,而不是騷擾。為此他們不得不象逃難者一樣,化了裝,躲到偏避的鄉村去。當一個美國記者機警地找到他們後,瑪麗很坦率地告訴他:"在科學上,我們應該注意事,不應該注意人。"一些要在美國創立制鐳業的技師要居里夫婦申請這項發明的專利時,他們夫婦商議後作出決定:"不想由於我們的發現而取得物質上的利益,因此我們不去領取專利執照,並且將毫無保留地發表我們的研究成果,包括製取鐳的技術。若有人對鐳感興趣而向我們請求指導,我們將詳細地給以介紹,這樣做,對於制鐳業的發展將有很大好處,它可以在法國和其他國家自由地發展,並以其產品供給需要鐳的學者和醫生應用。"如此聲明可見居里夫婦所具有的無私、寬闊的胸懷,他們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看作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沉重的擔子,獻身的精神

1899一1904年之間,居里夫婦共發表了32篇學術論文,集中反映了他們在開拓放射學這個新的科學領域的貢獻。當他們正以倍增的熱情繼續前進時,一件不幸的事情發生了。1906年4月19日,皮埃爾在參加了一次科學家聚會後,步行回家橫穿馬路時,被輛賓士的載貨馬車撞倒,當場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對於居里夫人,這一打擊大沉重了,一度幾乎使她成為一個毫無生氣、孤獨可憐的婦人。但是對科學事業的熱愛,居里生前的囑咐:"無論發生什麼事,即使一個人成了沒有靈魂的身體,他都應該照常工作。"激勵著她。她勇敢地接替了居里生前的教職,成為法國巴黎大學的第一個女教授。當她作為物理學教授作第一次講演時,聽課的人們擠滿了那個梯形教室,塞滿了理學院的走廊,甚至因擠不進理學院而站到索爾本的廣場上。這些聽眾除學生外,還有許多與瑪麗素不相識的社會活動家、記者、藝術家及家庭婦女。他們趕來聽課,更重要的是為了向這位偉大的女性表示敬意。

居里去世後的瑪麗,不僅生活上要養老撫幼,更重要的是要繼承居里的事業,把放射學這門課教得更好,要建設起一個對得起居里的實驗室,使更多的青年科學家在這里成長,共同發展科學。為此她接過了居里的所有擔子,繼續貢獻出她全部的才智和心血。

1908年,皮埃爾·居里的遺作由瑪麗整理修訂後出版。1910年,瑪麗自己的學術專著《放射性專論》問世。經過深入而細致的研究,瑪麗在助手們幫助下,制備和分析金屬鐳獲得成功,再一次精確地測定了鐳元素的原子量。她還精確地測定了氧的半衰期,由此確定了鐳、鈾鐳系以及鈾鐳系中許多元素的放射性半衰期,研究了鐳的放射化學性質。在這些研究基礎上,瑪麗又按照門捷列夫周期律整理了這些放射性元素的蛻變轉化關系。1910年9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國際放射學會議上,為了尋求一個國際通用的放射性活度單位和鐳的標准,組織了包括瑪麗在內的10人委員會。委員會建議以1克純鐳的放射強度作為放射性活度單位,並以居里來命名(1975年,第十五屆國際計量學大會通過以貝克勒爾為國際單位制單位,原單位居里廢止)。1912年該委員會又在巴黎開會,選擇了瑪麗·居里親手制備的鐳管作為鐳的國際標准,直到現在它還放置在巴黎的國際衡度局內,作為世界上鐳的第一個標樣。由於瑪麗·居里在分離金屬鐳和研究它的性質上所作的傑出貢獻,1911年她又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長期的勞累,特別是放射性物質對她身體的損害,使她身體日漸虛弱。科學的事業心支撐著她,使她藐視了疾病對她的侵擾,當她對病情有所確察後,她卻是更狂熱地投身於工作。只要是身體還可以動,她就要到實驗室去,當她感到實在體力不支時,就堅持在家裡寫書,抓緊生命的最後一刻作出最後的奉獻。

1934年7月4日,長期積蓄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所造成的惡性貧血即白血病終於奪去了居里夫人寶貴的生命。她雖然離開了人世,但是她為人類所作的貢獻以及她的崇高品行將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裡。

④ 居里夫人有哪些科學故事令人感動

在網上找的望諒解
居里夫人是波蘭人,全球著名的科學家,由於她在世界上第一個發現了鐳,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金。她在取得成就和受到別人尊重時,不由得想到了少年時代教法語的歐班老師,是這位老師使她愛上了科學。

1920年春天,瑪麗·居里和她的丈夫經過十幾年刻苦工作,終於從大量的瀝青鈾礦中提煉出了一克放射性元素鐳,為人類打開了進入原子時代的大門。有一天,歐班老師收到了一封由華沙郵局派專人送來的掛號信,信封上的署名是「瑪麗·居里」。歐班老師簡直不敢收下,以為是郵局弄錯了。她想不到一位在全世界都傳頌的偉大科學家,竟會給一個又老又窮、默默無聞的教師寫信!直到送信的人肯定收信人沒有錯,她才用顫抖的手拆開了信封。

歐班老師讀完了信,淚水已經湧出了眼眶。原來瑪麗·居里,就是二十年前門門功課都考第一的小姑娘瑪麗亞!居里夫人在信中向老師深表敬意,告訴老師,她一直在法國從事科學研究,並且誠懇地邀請老師到巴黎作客,還寄來了全部往返路費。

久別的師生終於見面了!這一天,居里夫人在自己家裡,接待了她少年時代的老師。她親自下廚房做菜,飯後和老師緊挨在一起,親切地談心。居里夫人感謝老師不但給了她智慧,而且給了她戰勝困難的勇氣。她使歐班老師忘掉了一切拘束,忘掉了面前是一位諾貝爾獎金的獲得者。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成了。作為鐳的發現人,為波蘭贏得世界榮譽的居里夫人,愉快地接受了祖國的邀請,到華沙去參加開幕典禮。5月29日這一天,華沙的著名人物都簇擁在居里夫人周圍,他們中間有共和國總統、部長、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的親人們也在場,人們贊揚她的研究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在典禮快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忽然從主席台上跑下來,穿過捧著鮮花的人群,來到一位坐在輪椅里的老年婦女面前,深情地握住了她的雙手,並親自推著她向主席台走去。這位頭發斑白的老年婦女就是歐班老師,她已經八十多歲了。見到這種情景,人們都激動地向她們鼓掌。幸福的淚水掛滿了老人的雙頰,她的學生成為世界名人後,對她還是那麼熱愛,那麼尊敬!

⑤ 兩則關於科學家的故事(每則200字以上,其中必須有一則是居里夫人的!)

由於居里夫婦的驚人發現,1903年12月,他們和貝克勒爾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夫婦的科學功勛蓋世,然而他們卻極端藐視名利,最厭煩那些無聊的應酬。他們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不撈取任何個人私利。在鐳提煉成功以後,有人勸他們向政府申請專利權,壟斷鐳的製造以此發大財。居里夫人對此說:「那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別人要研製,不應受到任何限制」。「何況鐳是對病人有好處的,我們不應當藉此來謀利」。居里夫婦還把得到的諾貝爾獎金,大量地贈送別人。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車禍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她決心加倍努力,完成兩個人共同的科學志願。巴黎大學決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講授物理課。居里夫人成為著名的巴黎大學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教授,還是在他們夫婦分離出第一批鐳鹽的時候,就開始了對放射線各種性質的研究。僅1889年到1904年間,他們就先後發表了32篇學術報告,記錄了他們在放射科學上探索的足跡。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專論》一書。她還與人合作,成功地製取了金屬鐳。1911年,居里夫人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一位女科學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兩次在兩個不同的科學領域里獲得世界科學的最高獎,這在世界科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事情!

1914年,巴黎建成了鐳學研究院,居里夫人擔任了學院的研究指導。以後她繼續在大學里授課,並從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嗇地把科學知識傳播給一切想要學習的人。她從16歲開始,成年累月地學習、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變那嚴格的生活方式。她從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早年她為了供姐姐上學,甘願去別人家裡做傭人。在巴黎求學期間,為了節約燈油和取曖開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圖書館讀書,一直到圖書館關門才走。提取純鐳所需要的瀝青鈾礦,在當時是很貴重的,他們從自己的生活費中一點一滴地節省,先後買了8、9噸,在居里先生去世後,居里夫人把千辛萬苦提煉出來的,價值高達100萬金法郎以上的鐳,無償地贈送給了研究治癌的實驗室。

1932年,65歲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華沙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居里夫人從青年時代起就遠離祖國,到法國求學。但是她時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小時候,她的祖國波蘭被沙俄侵佔,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當他們夫婦從礦物中分離出新元素以後,她把新元素命名為釙。這是因為釙的詞根與波蘭國名的詞根一樣。她以此表示對慘遭沙俄奴役的祖國的深切懷念。

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後死於惡性貧血症。她一生創造、發展了放射科學,長期無畏地研究強烈放射性物質,直至最後把生命貢獻給了這門科學。她一生中,共得過包括諾貝爾獎等在內的10種著名獎金,得到國際高級學術機構頒發的獎章16枚;世界各國政府和科研機構授予的各種頭銜多達100多個。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樣謙虛謹慎。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評價說:「在我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裡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盛名所顛倒的人。」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