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井岡故事我來說作文

井岡故事我來說作文

發布時間: 2021-02-15 08:29:41

① 有關於井岡山紅色(弘揚井岡山精神,方誌敏精神等革命精神)的作文

古人描繪的美好生活,龍鳳成祥,仙鶴長鳴,神鹿奔躍,日月輪回,世代不息。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東方文化美德幾千年長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與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復興,才有完整意義上的民族偉大復興。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靈魂,也是民族的價值觀,更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傳統社會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從親緣關系開始,靠的是世世代代傳承下來。幼兒從小就感受到親情的薰陶:
中華傳統美德,是世代相傳並不斷調整和更新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准則和風俗習慣;她既有強烈的歷史遺傳性,又有鮮活的現實變異性;她作為文化的基因,在每個中國人的血液中流淌;她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每個中國人和自己的後代。

一個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對民族傳統的繼承,又要不斷適應時代的需要,使歷史與現實相聯,使民族精神真正體現傳統精神和時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揚」、「重在培 育」,但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過程中尤其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繼承是前提,創新才是根本,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恆動力。作為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僅有歷史的傳承是遠遠不夠的。惟有創新,才能發展;惟有創新,才能不朽。歷史沒有止步,創新就不應該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會終結。中華民族精神是與時俱進的精神,是歷史性和時代性的統一,繼承與創新的統一。它始終是發展的、前進的。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每一個重要歷史關頭,都會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無論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還是建設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精神的延續與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

正是這種閃爍著時代光輝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進思想並頑強奮斗精神的傑出人物:林則徐、譚嗣同、瞿秋白、方誌敏、魯迅、雷鋒、王進喜、焦裕祿、孔繁森,他們為振興中華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動了歷史發展和民族進步,深刻地改變著時代的面貌,他們高揚著鮮明的時代精神,挺起了堅強的民族脊樑。這就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漢唐氣象,時代華章。與中華民族邁向現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種昂揚向上、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揚。

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肖金鎮米王小學魏雪桂

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在他們身上有沒有優秀的民族精神,是關繫到社會主義千秋大業的大事。因此,我們一定要切實加強對青少年學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努力把其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

要加強對青少年學生成長和發展規律的研究,結合青少年的學習、社會參與、休閑娛樂、課外活動等多層次需求,提供具體有形的服務,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心、寬容心、誠信之心以及理解、同情、正義、責任、參與、奉獻、仁愛、尚義、敬業等公共精神和公共美德。同時,還要注意從小培美學生勇於擔當責任的意識,友愛互助的團結意識和堅毅自信的強勢人格。要教育青少年學生善於面對困難和危難,在困難和危難面前,要不僅不怕,還要能從內心激發一種力量去戰勝困難和危難。這就不僅要培養青少年學生的浩然之氣,還要培養其處變不驚,知難而上的堅強品格。

一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氣長存正氣磅礴的絢麗詩史,在這個歷史長河中,不斷有正氣人物,正氣故事出現。在我們宏偉壯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跡也是層出不窮的,在他們的身上真正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美德和社會公德,也張揚著浩然的民族正氣和民族精神,這些是我們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公民道德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動教材。因此,我們要善於運用歷史上的正氣人物、正氣故事來教育青少年學生。特別是要善於運用我們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代培養起來的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來教育青少年學生。這些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培養出來的符合時代特徵的民族精神,我們應該將其歸納整理,寫入教材,對青少年學生進行長期不懈的教育,只有不斷弘揚和培育符合時代特徵的民族精神,並用它來哺育下一代,我們的民族振興才會有希望。

祖國大廈的擎天柱農行吉林省琿春市支行張世軍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無論身在故土還是異國他鄉,每當聽到這雄壯激昂、催人奮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時刻,深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驕傲,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便會油然而升,不知有多少人為此而流下激動的熱淚。就像看到「神州五號」飛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門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中國女排二十年後重新登上奧運冠軍領獎台時一樣,心朝澎湃,熱血沸騰,淚水再也無法忍住。這僅僅是平凡的淚花嗎?不!她是一種化身,一種超越時間、空間的精神力量的化身,她有一個崇高而偉大、流芳百世傳頌萬年的名字——中華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蘊和更深一層的內涵則是純真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燦爛文明的國家,我們偉大的民族是一個不屈不撓、歷經磨難而自強不息的民族。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不甘忍受恥辱,前赴後繼,用血肉長城驅逐了侵略者,譜寫了一曲曲悲壯的戰歌。今天,熱愛祖國、報效祖國,把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每個中國人的崇高理想,是愛國主義的本質所在。中華民族精神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社會發展時期、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具體內容。在我國歷史上,中華民族精神從來就是動員和激勵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每一個真正的炎黃子孫所應有的骨氣和膽識,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人民對自己祖國的感情時刻蘊含在心底,如同與父母家人的感情一樣,永遠割不斷。這種真摯的感情使多少海外遊子常常心懷一腔鄉愁,盼望落葉歸根;這種感情又使多少身在祖國的人們,深感熱土難離。一代偉人鄧小平對祖國懷有一腔樸素而深厚的感情,他一生「三落三起」,在蒙受冤屈時,從不怨天尤人、心灰意冷,而是沉著堅韌,對祖國和人民無限忠誠和熱愛。他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此乃炎黃子孫之鐵骨柔腸!

愛國是中國人發自心底的激情,又是心中堅定的信念,這種信念植根於我們中華民族的那種不甘恥辱、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奮發圖強的精神。「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對敵人的屠刀視如歸。是無數夏明翰式的共產黨員用血肉之軀把我們多難的民族拖出了地獄;無數優秀中華學子,身在異國他鄉刻苦鑽研,為國爭氣,學成之後不為國外榮華富貴所動,毅然回國投身祖國的建設事業;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在少年時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並與同代人相約「願相會於中華騰飛於世界之時!」這是何等遠大的志向、何等堅定的信念啊!……是的,無論何時何地在中華兒女心中價值的天平上,祖國永遠是最重的砝碼。如今,在中華民族精神的滋養下,愛國的激情、愛國的信念發芽、長大,並結出累累碩果。事實說明,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一部愛國主義的歷史、一部民族自強不息的歷史,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永遠伴隨著我們遠行。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是中華子孫的美德,愛國更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生動的詮釋。而中華民族精神則是中國革命勝利和建設的精神動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偉大的中華之魂。

從無私奉獻做起江蘇油田二廠施朝陽

奉獻作為一種真誠自願的付出行為,是一種純潔高尚的精神境界。奉獻精神是全社會大力弘揚的時代精神。奉獻精神是永恆的,沒有奉獻,就沒有人類社會的今天。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奉獻精神的民族。「春蠶到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一千古流傳的名句,是奉獻精神的生動寫照。奉獻既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種平凡的精神,既表現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關鍵時刻,也滲透在人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一定要倡導奉獻精神,這樣才能弘揚美德,使人充實,使人高尚。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和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我認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無私奉獻做起。

無私奉獻應當成為每一名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的永恆追求,共產黨員的先鋒隊性質決定黨員是一塊特殊的材料,弘揚奉獻精神,共產黨員既要平時看得出來,更要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平時看得出來,就是要做到既身置群眾之中,又走在群眾之前;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就是要求每個共產黨員在事關國家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關鍵時刻,勇於挺身而出。在1998年那場特大洪災中,許多黨員站在抗洪第一線,帶領群眾用血肉之軀築成了鋼鐵大堤。在抗擊非典斗爭中,沖在最前面、站在最險處的,是共產黨員,成為抗擊非典的中流砥柱,用實際行動書寫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關鍵時刻站得出來,有賴於平時看得出來,又是對平時看得出來的檢驗。這就要求每個黨員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不僅要身先士卒,而且要持之以恆,不懈奮斗,真正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一名黨員幹部,要保持先進性,光自己扛著「旗」跑,只滿足於自身先進不行,還要把身邊的群眾帶動起來一道前進。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弘揚無私奉獻也是同樣的道理。自己做到了無私奉獻還不夠,要用自己的先鋒模範作用,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動員起來,在全社會形成奉獻為榮的風尚,我們黨的事業就會無往而不勝。發動群眾、教育群眾、組織群眾是我黨的光榮傳統,同時要更好地把每個黨員帶動群眾的責任感激發出來,實現由個體先進向群體先進的跨越,切實做到自己的事踏實干,別人的事爭著干,份外的事樂著干。
追問:
反映了不能「激動」的作文

② 井岡山精神作文300字

當年,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從這里組建起第一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革命武裝,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紅色革命政權,建立了第一個紅色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成功之路,培育出了凝聚中華民族之魂的井岡山精神。這種精神,是激勵全國人民奮勇前進的巨大力量。
組工幹部學習弘揚井岡山精神,就應結合遼源組織工作實際,真正把「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貫穿到各項工作之中去。
一是堅定理想信念。組織部門是黨委重要的工作部門,組工幹部是「管幹部的幹部」,組織工作水平的高低、組工幹部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必須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實現這一目標,最根本的就是要不斷地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以思想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成熟,以理論上的扎實保持信念上的堅定。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應對不良思潮的沖擊,正確認識黨內的消極腐敗現象,堅定對黨的正確領導的信賴,確保組織工作和組工幹部隊伍建設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二是堅持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組織工作的活力源泉。缺乏「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精神的組織工作是沒有生命力的。當前,組織部門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保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立足服務遼源轉型發展大局,求真務實,敢為人先,在推進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基層黨的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和組織部門自身建設上破解難題;把握新形勢下經濟社會發展特徵,在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用新思路謀求新發展,用新理念促進新跨越。
三是堅持艱苦奮斗。我們黨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斗發展壯大的。組織部門和組織工作學習和弘揚井岡山精神,就是要加快推進遼源經濟轉型中,著力鞏固基礎,建設班子,培養幹部,延攬人才,營造環境,強化自身,為推進遼源「科學發展、加快轉型、富民強市」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同時,要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始終牢記「兩個務必」,模範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甘於奉獻,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
四是堅持服務群眾。井岡山斗爭的歷史表明,人民群眾的支持和無私奉獻,是我們黨無盡的力量源泉,在任何條件下,只要我們真正做到密切聯系群眾,處處關心群眾,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當前,組織部門和組織工作要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組織工作的唯一標准,深化拓展「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動和「組織部長下基層」等活動為載體,轉變觀念、改進作風,始終做到心中想著群眾、感情貼近群眾、工作深入群眾,全力服務黨員、服務幹部、服務人才、服務群眾,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③ 井岡山革命故事320個字的作文

毛委員挑糧在井岡
井岡山是個山多田少,紅軍來到井岡山後,人口激增,糧食不夠吃,軍民用糧主要靠山下寧岡供給.因此,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經常上寧岡運糧,毛委員和朱軍長也常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和戰士們一道上寧岡運糧.至今,毛委員挑米的故事還在井岡山傳播,毛澤東,朱德挑糧走過的小路也是井岡山的一大勝跡.其實毛主席挑糧的故事還有一個並不廣為人知,這就是毛主席在高灘的挑糧故事.
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暴動遭受重大挫折.在瀏陽文家市召開的前委會上,毛澤東決定放棄進攻長沙,退往萍鄉等地.但他們行至萍鄉蘆溪時,行軍路線被敵人偵悉,致使第三團在白泥嶺遭萍鄉駐敵突襲,死傷500餘人,出師未捷,損兵折將,使革命軍士氣低落,悲觀的情緒充斥在這支工農革命軍隊伍中,特別中不少知識分子和舊軍隊出身的人,認為失敗似乎已成定局,紛紛不辭而別.有些沒有骨氣的共產黨員也在這時走上了叛變的道路.,使得蘆溪白泥嶺一戰後的部隊由1000多人一下銳減到700餘人.此時,大家心情很沉重.特別是盧德銘的陣亡,官兵們都十分悲慟,毛澤東更是心痛不已.因為盧德銘生前在秋收起義的一系列重大決策上,曾給予他很大的支持.毛澤東所率領的工農革命軍陷入了空前的困境.9月25日,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翻過高步嶺進入蓮萍交界之高洲鄉.途中遇到青年農民王萬榮,王珠幾,通過他倆介紹部隊找到村裡黨組織負責人王佐和王任,王佐將工農革命軍從雜溪接到了蓮花的高洲鄉高灘村.
到達高灘村後,毛委員要求部隊全部停留在村口不得進村,讓王佐和王任先進村向村民們宣傳工農革命軍不拉夫不擾民,大家不要驚慌,然後才引部隊進駐高灘.時屆中午,毛委員等部隊領導人急著向王佐他們了解了當地黨組織和革命斗爭的情況都趕不上吃飯,誰知王佐才剛開始匯報,就聽見外面士兵大聲的喧嘩.原來部隊經過休整後在村裡里長房祠前休息吃中飯.可開飯時炊事員抬出的竟是一甑黑糊糊的薯絲.雖然連日的急行軍讓戰士們都已是飢腸轆轆了,可士兵們都吃慣了白米飯,揭開甑蓋見裡面盡是黑糊糊的,一粒米飯也沒有,都不敢盛.毛委員見狀,隨手拿了個粗瓷飯碗,滿滿地盛了一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吃了一碗又添一碗,大家見毛委員帶了頭,也就紛紛拿起碗來盛薯絲吃.戰士小王忍不住地問:「毛委員,這黑糊糊的薯絲我吞都吞不下,你怎麼吃得這樣甜?」毛委員一邊用筷子扒了扒碗里的薯絲,一邊用低沉的語調,一板一眼地說:「小兄弟,在山裡吃碗薯絲好不容易啊!要挖土、做畦、打秧、栽薯、鋤草、施肥,還要牽幾次藤;薯大了挖回家趁晴天刨絲、洗粉、曬絲.薯絲幹了還要交租納捐,留下的就不多了.有一年這里遭旱,薯乾死了,老百姓沒有吃,只得摘樹葉、野藤充飢.前邊那家房東的妻子,就是為了一勺薯絲被劣紳一腳踢死了.我們紅軍是為窮苦老百姓打天下的,想到這些苦事,我覺得有薯絲吃就是蠻不錯了,所以我吃起來就象摻了糖一樣甜.」聽到毛委員這樣一講,大家吃起來也特別香.
當天下午,略作修整的紅軍戰士們又投入了一場熱火朝天的戰斗中,為村民們收割水稻.碰到了驚慌失措的村民們,戰士們都笑容可掬的說出這樣一句話:「好甜的薯絲.」而在這熱火朝天的戰爭中還有一個更加高興的人,那就是毛委員,他親自出馬將第一擔糧食挑了出來給了村長.本來夠全村老幼忙碌半個月的的工作在一天下午的工夫就完成了,毛委員也整整挑了一下午的糧食,可是他興致不減的站在祠前台階上給村民們發表了演說.
聽說是毛委員要講話,人們都使勁鼓掌,巴掌都拍紅了還是不停.「各位父老鄉親、各位大嬸大嫂、各位兄弟姐妹:我們工農紅軍是共產黨領導下為工農打天下的軍隊.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打倒土豪劣紳,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建立蘇維埃政權,讓人們真正當家作主.
大家看看今天我們的生活吧,青壯年都讓反動派拉了壯丁,還有反動派無數的苛捐雜稅鄉丁谷、灶頭谷、學谷、豬頭谷、公耕超產谷、壯丁谷、屠宰稅、使用營業牌照稅、契稅、土地稅、、、、、我們還不進來反抗我們嗎?
讓人們真正當家作主靠幾個人,幾百人都是不得的,要靠千千萬萬的老百姓.一盞燈籠照不亮,千盞燈籠合在一起才亮堂堂.鄉親們,你們都來支持紅軍,父老鄉親,只要有你們的支持,我們的革命是一定會成功的!」
這正是,毛委員挑糧在高灘,紅軍傳統不能忘.

④ 描寫井岡山的作文五年級

井岡山的景色實在是太美了!暑假期間,我去了風景秀麗的井岡山,這里的景色比我想像中的還要美!
井岡山上的雲千姿百態,它一會兒變成「猴子偷桃」,一會兒又變成「老牛吃草」,有時還會變成正在睡覺的大老虎……這些調皮的雲,就像一個魔術師,變換著不同的姿態。我還以為自己正在馬戲團里,看動物表演呢!
井岡山不僅雲海茫茫,而且氣候宜人,非常適合樹木的生長。所以,這里也是青松翠竹的天堂。
在井岡山有五個仙女瀑布,傳說是龍王的五個女兒變成的。第一個最高最大的瀑布,從遠處看,就像是仙女在梳理著她那美麗的長發。這個瀑布高達七十多米,簡直可以和黃果樹瀑布媲美!
第四個瀑布下面有兩個潭,原本白花花的水,流到第一個潭裡卻變成了綠色,流到第二個潭裡,它又變成了白色。讓人感到神秘莫測!
仙女瀑布的上面就是黃洋界。黃洋界也是井岡山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它秀美無比,經常雲霧繚繞,非常美麗!
為什麼井岡山是那樣的神奇呢?因為它擁有秀麗、奇特的景色;為什麼井岡山是那樣的出名?因為它是革命的勝地,是希望的搖籃!

⑤ 描寫井岡山作文

你家鄉在井岡山

⑥ 井岡山革命故事的700字作文

毛委員挑糧在井岡
井岡山是個山多田少, 紅軍來到井岡山後,人口激增,糧食不夠吃,軍民用糧主要靠山下寧岡供給。因此,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經常上寧岡運糧,毛委員和朱軍長也常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和戰士們一道上寧岡運糧。至今, 毛委員挑米的故事還在井岡山傳播,毛澤東,朱德挑糧走過的小路也是井岡山的一大勝跡。其實毛主席挑糧的故事還有一個並不廣為人知,這就是毛主席在高灘的挑糧故事。
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暴動遭受重大挫折。在瀏陽文家市召開的前委會上,毛澤東決定放棄進攻長沙,退往萍鄉等地。但他們行至萍鄉蘆溪時,行軍路線被敵人偵悉,致使第三團在白泥嶺遭萍鄉駐敵突襲,死傷500餘人,出師未捷,損兵折將,使革命軍士氣低落,悲觀的情緒充斥在這支工農革命軍隊伍中,特別中不少知識分子和舊軍隊出身的人,認為失敗似乎已成定局,紛紛不辭而別。有些沒有骨氣的共產黨員也在這時走上了叛變的道路。,使得蘆溪白泥嶺一戰後的部隊由1000多人一下銳減到700餘人。此時,大家心情很沉重。特別是盧德銘的陣亡,官兵們都十分悲慟,毛澤東更是心痛不已。因為盧德銘生前在秋收起義的一系列重大決策上,曾給予他很大的支持。毛澤東所率領的工農革命軍陷入了空前的困境。9月25日,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翻過高步嶺進入蓮萍交界之高洲鄉。途中遇到青年農民王萬榮,王珠幾,通過他倆介紹部隊找到村裡黨組織負責人王佐和王任,王佐將工農革命軍從雜溪接到了蓮花的高洲鄉高灘村。
到達高灘村後,毛委員要求部隊全部停留在村口不得進村,讓王佐和王任先進村向村民們宣傳工農革命軍不拉夫不擾民,大家不要驚慌,然後才引部隊進駐高灘。時屆中午,毛委員等部隊領導人急著向王佐他們了解了當地黨組織和革命斗爭的情況都趕不上吃飯,誰知王佐才剛開始匯報,就聽見外面士兵大聲的喧嘩。原來部隊經過休整後在村裡里長房祠前休息吃中飯。可開飯時炊事員抬出的竟是一甑黑糊糊的薯絲。雖然連日的急行軍讓戰士們都已是飢腸轆轆了,可士兵們都吃慣了白米飯,揭開甑蓋見裡面盡是黑糊糊的,一粒米飯也沒有,都不敢盛。毛委員見狀,隨手拿了個粗瓷飯碗,滿滿地盛了一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吃了一碗又添一碗,大家見毛委員帶了頭,也就紛紛拿起碗來盛薯絲吃。戰士小王忍不住地問:「毛委員,這黑糊糊的薯絲我吞都吞不下,你怎麼吃得這樣甜?」毛委員一邊用筷子扒了扒碗里的薯絲,一邊用低沉的語調,一板一眼地說:「小兄弟,在山裡吃碗薯絲好不容易啊!要挖土、做畦、打秧、栽薯、鋤草、施肥,還要牽幾次藤;薯大了挖回家趁晴天刨絲、洗粉、曬絲。薯絲幹了還要交租納捐,留下的就不多了。有一年這里遭旱,薯乾死了,老百姓沒有吃,只得摘樹葉、野藤充飢。前邊那家房東的妻子,就是為了一勺薯絲被劣紳一腳踢死了。我們紅軍是為窮苦老百姓打天下的,想到這些苦事,我覺得有薯絲吃就是蠻不錯了,所以我吃起來就象摻了糖一樣甜。」聽到毛委員這樣一講,大家吃起來也特別香。
當天下午,略作修整的紅軍戰士們又投入了一場熱火朝天的戰斗中,為村民們收割水稻。碰到了驚慌失措的村民們,戰士們都笑容可掬的說出這樣一句話:「好甜的薯絲。」而在這熱火朝天的戰爭中還有一個更加高興的人,那就是毛委員,他親自出馬將第一擔糧食挑了出來給了村長。本來夠全村老幼忙碌半個月的的工作在一天下午的工夫就完成了,毛委員也整整挑了一下午的糧食,可是他興致不減的站在祠前台階上給村民們發表了演說。
聽說是毛委員要講話,人們都使勁鼓掌,巴掌都拍紅了還是不停。「各位父老鄉親、各位大嬸大嫂、各位兄弟姐妹:我們工農紅軍是共產黨領導下為工農打天下的軍隊。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打倒土豪劣紳,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建立蘇維埃政權,讓人們真正當家作主。
大家看看今天我們的生活吧,青壯年都讓反動派拉了壯丁,還有反動派無數的苛捐雜稅鄉丁谷、灶頭谷、學谷、豬頭谷、公耕超產谷、壯丁谷、屠宰稅、使用營業牌照稅、契稅、土地稅、、、、、我們還不進來反抗我們嗎?
讓人們真正當家作主靠幾個人,幾百人都是不得的,要靠千千萬萬的老百姓。一盞燈籠照不亮,千盞燈籠合在一起才亮堂堂。鄉親們,你們都來支持紅軍,父老鄉親,只要有你們的支持,我們的革命是一定會成功的!」
這正是,毛委員挑糧在高灘,紅軍傳統不能忘。

⑦ 傳承井岡山精神主題作文400字讀後感

綠色井岡,紅色搖籃,革命聖地,心神嚮往,在井岡山傾聽紅軍後代講訴紅色故事,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瞻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登黃洋界哨口,重走朱毛挑梁小道,面對一件件實物、一張張照片、一段段故事,一個個遺址,無不讓人感動。這是一次心靈的震撼,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堅定信念,解放思想,服務人民,奉獻於黨」,偉大的井岡山精神在這里傳承。

短短3天的學習,井岡山精神已溶入我的血液里,更滲透到我的靈魂深處。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敵我力量懸殊,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憑著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革命信念,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憑著解放思想的勇氣和首創精神,開創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了第一支中國工農紅軍;憑著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的服務和奉獻精神,受到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愛戴,和人民群眾結下了魚水之情。

井岡山精神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世紀的征途上,在推動創先爭優,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一名青年幹部,我們要牢牢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不動搖,肩負起把黨的事業代代相傳的重大責任,築牢黨性根基,加強黨性修養,把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作為畢生追求,並自覺把人生價值目標融入到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奮斗中去,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為了群眾,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真正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做一名無愧於黨和人民培養、期盼的優秀幹部。

最後,用一首小詩作為演講的結束語:

心潮澎湃上井岡,群山翠竹綠茫茫,

昔日戰場硝煙盡,唯有杜鵑似驕陽。

紅色聖地緬先烈,堅定信念緊跟黨,

牢記宗旨為人民,寶貴精神永發揚。

⑧ 井岡山革命故事作文龍源大捷

井岡山是個山多田少, 紅軍來到井岡山後,人口激增,糧食不夠吃,軍民用糧主要靠山下寧岡供給。因此,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經常上寧岡運糧,毛委員和朱軍長也常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和戰士們一道上寧岡運糧。至今, 毛委員挑米的故事還在井岡山傳播,毛澤東,朱德挑糧走過的小路也是井岡山的一大勝跡。其實毛主席挑糧的故事還有一個並不廣為人知,這就是毛主席在高灘的挑糧故事。
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暴動遭受重大挫折。在瀏陽文家市召開的前委會上,毛澤東決定放棄進攻長沙,退往萍鄉等地。但他們行至萍鄉蘆溪時,行軍路線被敵人偵悉,致使第三團在白泥嶺遭萍鄉駐敵突襲,死傷500餘人,出師未捷,損兵折將,使革命軍士氣低落,悲觀的情緒充斥在這支工農革命軍隊伍中,特別中不少知識分子和舊軍隊出身的人,認為失敗似乎已成定局,紛紛不辭而別。有些沒有骨氣的共產黨員也在這時走上了叛變的道路。,使得蘆溪白泥嶺一戰後的部隊由1000多人一下銳減到700餘人。此時,大家心情很沉重。特別是盧德銘的陣亡,官兵們都十分悲慟,毛澤東更是心痛不已。因為盧德銘生前在秋收起義的一系列重大決策上,曾給予他很大的支持。毛澤東所率領的工農革命軍陷入了空前的困境。9月25日,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翻過高步嶺進入蓮萍交界之高洲鄉。途中遇到青年農民王萬榮,王珠幾,通過他倆介紹部隊找到村裡黨組織負責人王佐和王任,王佐將工農革命軍從雜溪接到了蓮花的高洲鄉高灘村。
到達高灘村後,毛委員要求部隊全部停留在村口不得進村,讓王佐和王任先進村向村民們宣傳工農革命軍不拉夫不擾民,大家不要驚慌,然後才引部隊進駐高灘。時屆中午,毛委員等部隊領導人急著向王佐他們了解了當地黨組織和革命斗爭的情況都趕不上吃飯,誰知王佐才剛開始匯報,就聽見外面士兵大聲的喧嘩。原來部隊經過休整後在村裡里長房祠前休息吃中飯。可開飯時炊事員抬出的竟是一甑黑糊糊的薯絲。雖然連日的急行軍讓戰士們都已是飢腸轆轆了,可士兵們都吃慣了白米飯,揭開甑蓋見裡面盡是黑糊糊的,一粒米飯也沒有,都不敢盛。毛委員見狀,隨手拿了個粗瓷飯碗,滿滿地盛了一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吃了一碗又添一碗,大家見毛委員帶了頭,也就紛紛拿起碗來盛薯絲吃。戰士小王忍不住地問:「毛委員,這黑糊糊的薯絲我吞都吞不下,你怎麼吃得這樣甜?」毛委員一邊用筷子扒了扒碗里的薯絲,一邊用低沉的語調,一板一眼地說:「小兄弟,在山裡吃碗薯絲好不容易啊!要挖土、做畦、打秧、栽薯、鋤草、施肥,還要牽幾次藤;薯大了挖回家趁晴天刨絲、洗粉、曬絲。薯絲幹了還要交租納捐,留下的就不多了。有一年這里遭旱,薯乾死了,老百姓沒有吃,只得摘樹葉、野藤充飢。前邊那家房東的妻子,就是為了一勺薯絲被劣紳一腳踢死了。我們紅軍是為窮苦老百姓打天下的,想到這些苦事,我覺得有薯絲吃就是蠻不錯了,所以我吃起來就象摻了糖一樣甜。」聽到毛委員這樣一講,大家吃起來也特別香。
當天下午,略作修整的紅軍戰士們又投入了一場熱火朝天的戰斗中,為村民們收割水稻。碰到了驚慌失措的村民們,戰士們都笑容可掬的說出這樣一句話:「好甜的薯絲。」而在這熱火朝天的戰爭中還有一個更加高興的人,那就是毛委員,他親自出馬將第一擔糧食挑了出來給了村長。本來夠全村老幼忙碌半個月的的工作在一天下午的工夫就完成了,毛委員也整整挑了一下午的糧食,可是他興致不減的站在祠前台階上給村民們發表了演說。
聽說是毛委員要講話,人們都使勁鼓掌,巴掌都拍紅了還是不停。「各位父老鄉親、各位大嬸大嫂、各位兄弟姐妹:我們工農紅軍是共產黨領導下為工農打天下的軍隊。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打倒土豪劣紳,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建立蘇維埃政權,讓人們真正當家作主。
大家看看今天我們的生活吧,青壯年都讓反動派拉了壯丁,還有反動派無數的苛捐雜稅鄉丁谷、灶頭谷、學谷、豬頭谷、公耕超產谷、壯丁谷、屠宰稅、使用營業牌照稅、契稅、土地稅、、、、、我們還不進來反抗我們嗎?
讓人們真正當家作主靠幾個人,幾百人都是不得的,要靠千千萬萬的老百姓。一盞燈籠照不亮,千盞燈籠合在一起才亮堂堂。鄉親們,你們都來支持紅軍,父老鄉親,只要有你們的支持,我們的革命是一定會成功的!」
這正是,毛委員挑糧在高灘,紅軍傳統不能忘。

⑨ 在井岡山上發生的革命故事四百字作文

秋遊是我從暑假就開始盼望的事,我相信大家也都這樣吧,秋遊可以大家一起出去玩,那是多麼幸福呀!想著想著,我對秋遊的慾望越來越多了。

星期二下午剛下課,我們正收拾著書包,准備放學,老師拿著一堆通知,一組一組的發,發到我這一組,我看見了通知,差一點大叫起來,是秋遊!是秋遊!我蹦了起來,和同學交頭接耳,我們五到六年級去的是長鹿農庄,聽說那裡很刺激,連有個鬼屋都把我同學的媽媽的同事給嚇哭了,我聽見後都迫不及待想到那裡了!

星期三下午,爸爸帶我去買秋遊要用的食物,我進到市場,心中流出一種興奮感,還沒秋遊就興奮了,我把要買的東西寫下來,一個一個開始買,先是薯片,還是要美國樂事原味的!再是巧克力,然後再是糖果......我逛遍了整個市場,轉來轉去,推著手推車,到付錢台付錢。

出了市場門口,我拿著大包小包的,蹦蹦跳跳走去車上,剛要開車門,爸爸接到一個簡訊,他看見後,笑了笑,對我說:"哈哈,剛買完東西,現在完咯!"我問爸爸:"怎麼啦??"爸爸說:"你自己看"我接過手機,上面是楊老師發過來的簡訊,寫著:因考慮到明天下雨的關系,明天的秋遊改道下個星期二,請及時通知孩子。我看到簡訊後,崩潰了,我簡直太生氣了,怎麼會這樣!我的慾望就這樣消失了。我可剛剛買完東西阿!

今天是本來是應該秋遊的星期四,我到了三樓,就看到二班有一群男生再走廊上喊:"還我秋遊!還我秋遊!"我看見後,我沒理他們,但我在心中也跟著他們一起吶喊著:還我秋遊!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