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近代廉潔名人故事50字

近代廉潔名人故事50字

發布時間: 2021-02-15 03:52:10

Ⅰ 清正廉潔的小故事(50-100)

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當年在國務院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在國務院的會上,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1959年,在大躍進的氣氛下,水利部未經報告請示,在密雲水庫附近興建一座水利建設成就展覽館。有一天,在西花廳開會,總理突然轉過頭向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說:「錢正英,賀老總告訴我,你們在密雲水庫那裡修建一個相當高級的樓,有沒有這回事?」錢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覽館。」總理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輕聲地說了一句:「沒有想到你們也會辦這種事。」錢聽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心裡像刀割一樣難受。如果按現在某些幹部的想法,總理既未嚴厲批評,又未責成處理,既無紀委處分的威懾,更無丟官的危險,完全可以矇混過關。但在周總理偉大人格的感召下,錢回部後,立即在黨組會上作了傳達。

Ⅱ 有哪些名人廉潔的故事

1、於成龍

於成龍的官階雖越升越高,但生活卻更加艱苦了。為扼止統治階級的奢侈腐化,他帶頭實踐「為民上者,務須躬先儉仆」。

去直隸,他「屑糠雜米為粥,與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江南民因而親切地稱他作「於青菜」。

總督衙門的官吏在嚴格的約束下,「無從得蔬茗,則日采衙後槐葉啖之,樹為之禿。」他天南地北,宦海20餘年,隻身天涯,不帶家眷,只一個結發妻闊別20年後才得一見。他的清操苦節享譽當時。

2、於謙

正統年初,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持內閣朝政,都很重視於謙。於謙所奏請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楊」主辦的。

到了「三楊」去世,太監王振開始掌權,作威作福,肆無忌憚地招權納賄。百官大臣爭相獻金求媚。

每逢朝會期間,進見王振者,必須獻納白銀百兩;若能獻白銀千兩,始得款待酒食,醉飽而歸。而於謙每次進京奏事,從不帶任何禮品。

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於謙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說:「只有清風」。

3、司馬光

司馬光在洛陽編修《資治通鑒》時,居所極簡陋,於是另闢一地下室,讀書其間。當時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陽,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層,最上一層稱朝天閣,洛陽人戲稱:「王家鑽天,司馬入地」。

司馬光的妻子去世後,清貧的司馬光無以為葬,拿不出給妻子辦喪事的錢,只好把僅有的三頃薄田典當出去,置棺理喪,盡了丈夫的責任。司馬光任官近40年,而且官高權重,竟然典地葬妻。重讀歷史,讓人深思。

俗語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在封建社會,大多數人苦讀寒窗,躋身仕途,無不是為了顯耀門庭,榮華富貴,澤被後世,蔭及子孫。在這些人面前,司馬光的清廉更顯可貴。

嘉祜八年三月,宋仁宗詔賜司馬光金錢百餘萬,珍寶絲綢無數,但司馬光不為所動。

司馬光年老體弱時,其友劉賢良擬用50萬錢買一婢女供其使喚,司馬光婉言拒之,他說:「吾幾十年來,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純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五十萬市一婢乎」 。

4、海瑞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按照當時官場的風氣,新官到任,舊友高升,總會有人來送些禮品禮金,以示祝賀。

這些禮品禮金只要數額不大,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海瑞公開貼告示說「今日做了朝廷官,便與家居之私不同」。然後把別人送的禮品一一退還,連老朋友賀邦泰、舒大猷遠道送來的禮也不例外。

至於公家的便宜,更是一分也不佔。海瑞臨終前,兵部送來的柴金多算了七錢銀子,他也要算清了退回去。

5、姚崇

姚崇先後在武則天、睿宗、玄宗三朝任過宰相,無論是政績還是資歷,時人幾乎無人能比。然而,這位資歷深厚的宰相,一生「以不貪為寶」,「以廉慎為師」。

即便在唐朝國力達到鼎盛、個人官位達到至極的開元時期,他依然「聳廉勤之節,塞貪競之門」,過著十分儉朴的生活。

由於清廉,只拿「死工資」,沒有灰色收入,所以他買不起京城市區的房子,全家人只得住在離朝廷較偏遠的郊區。

Ⅲ 廉潔小故事50字

1.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2.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3.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錢太守」。

4.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5.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自己的操守。

廉潔,社會永恆的價值追求。

「不受曰廉,不污曰潔」。廉潔,作為一種社會價值取向,始終引領著社會向前發展,形成一種良性的追求。這種價值追求早在戰國時期便已出現,見屈原的《楚辭.招魂》:「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爾未沫」。隨後一直沿用,直至今天。

在發展的過程中,它也由個人的修養發展到對官員的道德要求,進而到今天早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的價值取向,一種社會的價值追求。已經深入人心,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形成的是一種具有約束力的道德准則,現在更是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法律准則。

(3)近代廉潔名人故事50字擴展閱讀

廉潔,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楚辭·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爾未沫。」

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釋說:「不受曰廉,不污曰潔」,也就是說,不接受他人的饋贈的錢財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潔。

廉是清廉,就是不貪取不應得的錢財;潔是潔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態度;清楚一點的說,廉潔就是說我們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為,光明磊落的態度。

廉潔:不損公肥私;不貪污。廉潔」一詞,《辭源》上解釋為「公正,不貪污」。

漢代王充《論衡》中有「案古纂畔之臣,希清白廉潔之人」之句。

《辭海》上解釋為「清廉,清白。」屈原《楚辭》中有「朕幼清以廉潔兮」之詩。王逸注釋為「不受曰廉,不污曰潔」。東漢廬江太守羊續,為政清廉,自有高招。他把下屬行賄送給他的鮮魚,懸掛在大堂屋檐下,風吹日曬,幾天就幹了。

後來又有人送鮮魚給他。他指著干魚對來客說:「你還想讓我把魚掛起來嗎?」送魚的人只好悻悻而返。明代於謙十分欣賞羊續拒腐蝕永不沾的做法,特賦詩贊道:「喜勝門前無賀客,絕勝廚傳有懸魚。清風一枕南窗卧,閑閱床頭幾卷書。」

Ⅳ 現代名人廉潔故事 長一點的啊 火急

兩袖清風的於謙

明朝名臣於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 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 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周總理廉潔從政小故事

「我作為國務院總理,工作是失職的,對不起那裡的人民。」

周總理的廉潔從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實實在在的。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肅定西連續20多個月沒有下過一場透雨,許多群眾不僅缺衣少食,連飲水都十分困難。在中央召開的工作會議上,來自甘肅的宋平同志匯報了定西的災情。周總理聽完匯報,神色十分嚴峻。他說,要想盡一切辦法把群眾組織起來,發展生產,增加收入,改變面貌。後來,中央工作會議召開全體會議,周總理在大會上心情沉重地說:「我聽到了甘肅中部地區群眾生活困難的情況,心裡難過,很不安。解放20多年了,那裡的群眾生活還這樣困難,我作為國務院總理,工作是失職的,對不起那裡的人民。」會後不久,總理便派工作組到甘肅,帶去糧食、棉衣、棉被等救災物資。若干年後,當人們看到定西群眾仍穿著當年總理親自布置發放的棉軍衣時,無不感慨萬千。

「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周總理的廉潔是無比的威嚴,他的影響力是當今無人能比的。當年在國務院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在國務院的會上,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1959年,在大躍進的氣氛下,水利部未經報告請示,在密雲水庫附近興建一座水利建設成就展覽館。有一天,在西花廳開會,總理突然轉過頭向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說:「錢正英,賀老總告訴我,你們在密雲水庫那裡修建一個相當高級的樓,有沒有這回事?」錢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覽館。」總理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輕聲地說了一句:「沒有想到你們也會辦這種事。」錢聽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心裡像刀割一樣難受。如果按現在某些幹部的想法,總理既未嚴厲批評,又未責成處理,既無紀委處分的威懾,更無丟官的危險,完全可以矇混過關。但在周總理偉大人格的感召下,錢回部後,立即在黨組會上作了傳達。水利部黨組隨即決定:將這座價值400多萬元的建築,無償轉讓給第一機械工業部一個研究所,並向中央寫了一個深刻檢查的報告。

Ⅳ 廉潔名人故事短一些的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二、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三、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錢太守」。
四、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五、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發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系,結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於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三百兩。
六、兩袖清風的於謙
明朝名臣於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七、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經過這里,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印券。」太監怏怏走了,回京後,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聽後,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八、手好不要錢
清乾隆進士王傑為人剛直敢言,不附權貴。當時和坤在朝中專權,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傑每每與其據理力爭。有一次,議政完畢,和坤有意戲弄王傑,拉著他的手說:「好白嫩的手啊!」王傑正顏厲色地回答道:「王傑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坤羞愧而去。

Ⅵ 求一個近代名人的廉政事跡

共產黨員的楷模孔繁森,是一位一塵不染兩袖清風的好乾部。這位回模範幹部收留了三個答震災中認識的孤兒。由於生活拮據,他到血庫要求獻血。
1993年,他妻子到西藏探親,去的路費由自己籌措。由於看病,妻子將返程的路費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錢,他東挪西借才勉強湊了500元,而回程機票當時是每個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讓丈夫為難,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
回到濟南後,他妻子去看上大學的女兒,女兒一見面就對媽媽說:「學校讓交學雜費,我寫信給爸爸,爸爸讓我跟您要。」他妻子一聽,眼淚刷刷地流了下來———自己身上剩下的錢,連回家鄉聊城的車票還不夠,哪裡還有錢給女兒交學費!
孔繁森把工資中的相當大一部分用於幫助有困難的群眾,平時根本就沒有攢下幾個錢。他給群眾買葯,扶貧濟困時出手大方,少則百十元錢,多則上千元。他因車禍犧牲後,人們在他的遺體上找到的現金只有8元6角,在場的每個人都流了淚。

Ⅶ 廉潔名人的小故事

1、周恩來

周總理的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多年,破了補,補了再補(有許多補丁),已經磨得沒有絨了仍捨不得丟棄。一件襯衣已經舊得換了袖口領子,一件衣服補得顏色已經不一了,他還在穿,當別人要求他換新的時候,他總是說:「舊的還可以再穿。」

「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當年在國務院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在國務院的會議廳,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2、馬寅初

我國現代著名經濟學家、社會活動家馬寅初解放前曾擔任浙江省財政廳長。有一天,德清縣有一個想當縣長的人託人將一千大洋送給馬寅初,請馬寅初開開後門,讓他就任某縣縣長。

馬寅初勃然大怒,罵道:「不要臉的東西,這種人今天能用錢打關節,真的當了縣長,一定是個貪官。憑這一條,他就不能當縣長。立即吩咐來人把錢退回。

3、司馬光

司馬光在洛陽編修《資治通鑒》時,居所極簡陋,於是另闢一地下室,讀書其間。當時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陽,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層,最上一層稱朝天閣,洛陽人戲稱:「王家鑽天,司馬入地」。

司馬光的妻子去世後,清貧的司馬光無以為葬,拿不出給妻子辦喪事的錢,只好把僅有的三頃薄田典當出去,置棺理喪,盡了丈夫的責任。司馬光任官近40年,而且官高權重,竟然典地葬妻。重讀歷史,讓人深思。

俗語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在封建社會,大多數人苦讀寒窗,躋身仕途,無不是為了顯耀門庭,榮華富貴,澤被後世,蔭及子孫。在這些人面前,司馬光的清廉更顯可貴。

嘉祜八年三月,宋仁宗詔賜司馬光金錢百餘萬,珍寶絲綢無數,但司馬光不為所動。

司馬光年老體弱時,其友劉賢良擬用50萬錢買一婢女供其使喚,司馬光婉言拒之,他說:「吾幾十年來,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純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五十萬市一婢乎」 。

4、海瑞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按照當時官場的風氣,新官到任,舊友高升,總會有人來送些禮品禮金,以示祝賀。

這些禮品禮金只要數額不大,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海瑞公開貼告示說「今日做了朝廷官,便與家居之私不同」。然後把別人送的禮品一一退還,連老朋友賀邦泰、舒大猷遠道送來的禮也不例外。

至於公家的便宜,更是一分也不佔。海瑞臨終前,兵部送來的柴金多算了七錢銀子,他也要算清了退回去。

5、李畲之母

唐代檢察御史李畲之母為人清白廉潔。一次,李畲請人將祿米送到家中,母親讓人用斗量過,發現多出了三石,便問是怎麼回事 ,令史回答說:「御史官的祿米在過斗時,按慣例是不要刮平鬥口的。」李母又問運費是多少,又答:「給御史送糧照慣例是不要給本錢運費的。」

李母很生氣,讓他送回多餘的祿米及運費,並嚴厲責備李畲。李畲便追問倉官,並依法判其最,眾御史皆面有愧色。

Ⅷ 50字的廉潔小故事

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 錢太守」 ?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 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發 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系,結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 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於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 三百兩。 ?兩袖清風的於謙 明朝名臣於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 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 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經過這里,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印券。」太監怏怏走了,回京後,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 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聽後,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手好不要錢 清乾隆進士王傑為人剛直敢言,不附權貴。當時和坤在朝中專權,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傑每每與其據理力爭。有一次,議政完畢,和坤有意戲弄王傑,拉著他 的手說:「好白嫩的手啊!」王傑正顏厲色地回答道:「王傑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 坤羞愧而去。

Ⅸ 現代名人廉潔故事,急用

1、周總理的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多年,破了補,補了再補(有許多補丁),已經磨得沒有絨了仍捨不得丟棄。一件襯衣已經舊得換了袖口領子,一件衣服補得顏色已經不一了,他還在穿,當別人要求他換新的時候,他總是說:「舊的還可以再穿。」

「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當年在國務院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在國務院的會議廳,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2、我國現代著名經濟學家、社會活動家馬寅初解放前曾擔任浙江省財政廳長。有一天,德清縣有一個想當縣長的人託人將一千大洋送給馬寅初,請馬寅初開開後門,讓他就任某縣縣長。

馬寅初勃然大怒,罵道:「不要臉的東西,這種人今天能用錢打關節,真的當了縣長,一定是個貪官。憑這一條,他就不能當縣長。立即吩咐來人把錢退回。

3、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塵不染兩袖清風的好乾部。這位模範幹部收留了三個震災中認識的孤兒。由於生活拮據,他到血庫要求獻血。在外人眼裡,一個共產黨的中高級幹部生活如此清貧真難以想像。

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親,去的路費由自己籌措。由於看病,妻子將返程的路費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錢,他東挪西借才勉強湊了500元,而回程機票當時是每個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讓丈夫為難,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

回到濟南後,他妻子去看上大學的女兒,女兒一見面就對媽媽說:「學校讓交學雜費,我寫信給爸爸,爸爸讓我跟您要。」他妻子一聽,眼淚刷刷地流了下來———自己身上剩下的錢,連回家鄉聊城的車票還不夠,哪裡還有錢給女兒交學費!

孔繁森把工資中的相當大一部分用於幫助有困難的群眾,平時根本就沒有攢下幾個錢。他給群眾買葯,扶貧濟困時出手大方,少則百十元錢,多則上千元。他因車禍犧牲後,人們在他的遺體上找到的現金只有8元6角,在場的每個人都流了淚。

4、一天,朱德總司令到教導隊視察,他看到院子里的豹子皮,走過去摸了摸,連連說:「好皮子!好皮子!」並關切地向隊長楊勤生詢問了打獵的情況,還答應給教導隊再撥兩千發子彈。

在這之前,教導隊的領導就聽說總司令鋪的、蓋的都很單薄,他日夜為革命操勞,身體保養不好怎麼行?幾個隊幹部就一起商量,決定選一張豹子皮給總司令用。

下午,總司令要回延安了。教導隊的領導把一張捆好的豹子皮遞給總司令,總司令堅決不收,他說:「你們這是做啥子嘛?給我進啥子『貢』喲?我們黨是有規矩的,不興送禮這一套。我這個當司令的更得帶頭遵守啊!」

總司令指著穿著破舊的教導隊學員說:「同志們都很辛苦,穿得卻那樣破舊。一張豹子皮可以換七八匹布,能做好幾套衣服,讓我白拿豹子皮,那我不成了『剝削戶』了嗎?總司令剝削大家,這多難聽啊!」說完,就哈哈大笑起來。總司令走了,教導隊的領導捧著豹予皮,感動得都不知說什麼好。

5、新中國成立後,陳毅出任上海市長。由於戰爭和封鎖造成的破壞,上海人民生活面臨著巨大困難。陳毅說:「要靠我們黨員幹部自己首先緊縮,拿出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精神來克服困難。」他將自己的警衛人員從16名減為6名,還帶頭到機關食堂吃大灶。

在陳毅率先垂範下,上海駐軍僅一個月就省下20萬石軍糧,大大減輕了政府和人民的負擔。不到一年時間,上海的工業生產、人民生活就恢復了正常。

60年代初,陳毅的父母想回四川安家養老。臨行前,陳毅向工作人員交代了幾條注意事項:一是不要驚動四川省委,把老人直接送到妹妹家;二是為兩位老人找普通民房,不得向當地政府要房;三是兩位老人安家的事要自己解決。工作人員按照陳毅的「約法三章」操辦了此事,他很高興。

陳毅喜歡作詩,不少詩作都涉及到反腐倡廉的內容。他在《七律·手莫伸》中寫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與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

」第一想到不忘本,來自人民莫作惡。第二想到黨培養,無黨豈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無人民豈能活?第四想到雖有功,豈無過失應慚怍。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誇,驕傲自滿必翻車。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這些詩句現在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Ⅹ 古今名人廉潔的故事

周恩來的廉潔自律
星移斗轉,光陰荏苒。敬愛的周恩來同志離開我們整整20個春秋了。20年前,百萬首都人民肅立十里長街,頂風冒雪,哭送周恩來靈車的動人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隨著時光流逝,人們對周恩來懷念和敬仰之情,不但沒有淡薄,反而與日俱增。

那麼,周恩來為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博得人民的顆顆愛心?這是因為,一方面,他在締造和建設新中國的偉大歷史進程中,為黨和人民建樹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另一方面,他畢生嚴於律己,清正廉潔,不求索取,但求奉獻,把一切獻給了黨和人民,連自己的骨灰都撒到中華大地,完全徹底地實踐了他「活著為人民服務,死後也要為人民服務」的宏願。正是這兩個方面的有機結合,構成了周恩來特有的純真的人格魅力,從而贏得了人民衷心的愛戴和欽佩,甚至連他的一些國內外政敵也不得不為之折服。

周恩來廉潔自律的表現是多方面的,也是一貫的。在此,僅就同當前對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要求相關的一些方面,列舉一些具體事例。這樣,難免掛一漏萬,不過可以從細微處見精神。

(一)對待個人生活

衣著——在人們的印象中,周恩來總是那樣衣冠楚楚,風度翩翩。殊不知,他僅有的幾套料子服裝,大都穿了幾十年,有的破損了,精心織補後繼續穿。有一次,他穿織補過的衣服接待外賓,身邊工作人員說這套「禮服」早該換換啦。他笑笑說:「穿補釘衣服照樣可以接待外賓。」「織補的那塊有點痕跡也不要緊,別人看著也沒關系。丟掉艱苦奮斗的傳統才難看呢!」他的襯衣磨破了,換上新的領口和袖口照舊穿。1963年,他出訪亞非歐14國,到了開羅,他換下縫補多次的襯衣,隨行工作人員不便拿給外國賓館去洗,只好請我駐埃及使館的同志幫忙,並叮囑洗時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到後,感動得邊洗邊流淚。至於他穿用了幾十年破舊的睡衣、皮涼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國產手錶等,已作為珍貴文物,存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

飲食——周恩來的家常飯菜很簡單,主食經常吃些粗糧,副食一般是一葷一素一湯。他規定的工作餐標準是四菜一湯的家常飯菜。他說:「四菜一湯既經濟又實惠。」他在外地視察或主持會議,同大家吃一樣的飯菜,不搞特殊,離開時一定付清錢和糧票。他不僅自己這樣做,還要求其他領導幹部也這樣做。有一次,他出差到上海,聽說有的領導同志帶著夫人、孩子到地方去,所有的食宿費用都由地方開支,非常生氣。回北京後,他在全國第三次接待工作會議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後無論哪個領導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開支,地方一概不要負擔,都要給客人出具帳單,由本人自付。這要形成一種制度。」一位專機機長的回憶,頗為傳神地反映了他在飲食方面的律己要求。有一次,這位機長看他吃飯,掉了個飯粒在桌上,他連夾兩次才夾住放進嘴裡,笑著吃了。看到這種情景,這位機長後來感慨地說:「我心裡不禁百感交集。什麼叫廉潔,看看總理就知道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