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
小學背古文,沒有背過,老師讓一個漂亮的小組長陪我一起背,終於背過了..呵呵
② 不忘教育初心 講述教育故事徵文600字,急!!!!!!!
朋友,你要讓孩子從自己身邊的小事開始,關注家人的付出、老師內的不易,讓孩子從容身邊時感受到家人和老師的付出,既貼近生活,有感受頗深,讓孩子從自身的責任出發回報家人,回饋社會,學會付出,鼓勵孩子們互相交流心得,在孩子們交流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孩子的許多閃光之處。
③ 我的教學小故事
我的教學小故事
講述教師自己的教育教學故事——我想每個教師肯定有很多。 雖沒有那麼多的感天泣地的故事情節,但也有印象深刻和意義深長的故事情景。
面對一年級學生。他們是這么的「年幼無知」,一切行為規范,課堂常規,學習習慣都要慢慢地教、一步一步地學,那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呀。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樹立威信,有良好的課堂紀律,我開始板著臉孔上課,上課時只要有一個孩子說話或搞小動作,都會受到我的嚴厲批評。經過一段時間,我是能控制課堂紀律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但是他們也很少課後粘著我「說三道四」,我多少有些失落感,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聽話又不敬畏我呢?我開始思考。
和一些調皮孩子的家長聊過後得知孩子對批評已經習以為常,越是罵他越沒有改進的跡象,我是了解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的,他們愛聽表揚,喜歡被關注,「溫嚴並用」這個詞這時浮現出來,對了,我何不用表揚鼓勵的話來代替訓斥呢。
第二天課堂上我對影響課堂紀律的孩子說:「……,我相信你能做到,能做的更好。」剛開使效果甚微,但在以後的課堂上我總是堅持鼓勵他們,並且設立了獎勵機制,只要舉手回答問題、遵守紀律、作業按時完成、作業工整者、知錯就改者被表揚三次的獎一朵小紅花。久而久之孩子們能夠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下,只要我一說鼓勵、表揚的話就能迅速專注。現在小朋友們都知道嚴厲的批評,並不是不愛他們,而是希望他們更好,對我的態度也既敬又親。
雖然這些經歷是老調重談,但是我們老師往往是氣過了頭而忘記方法,一味用冰冷的面孔熄滅了學生心中的熱情,使課堂氣氛冰如死水。要知道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他們的思維。教師要善於發現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對他們進行表揚和激勵,一句鼓勵的話會成為孩子們奮發向上的動力。
班上有這樣一個小女孩,聰明伶俐、活潑可愛,成績還可以,而且小嘴巴能說會道,好像一隻小「百靈」。但她父母沒時間管她,年邁的爺爺、奶奶寵著她,她自己由於年齡還太小,雖有幾分聰明,但自製能力不強,且愛哭鼻子。有一次,她因一道數學題不會做出來而急得大哭。從此,我就留心地觀察她。還有一次,她和宋漩在玩投沙包,一連輸了四次,竟跑進教室里趴在桌子上大哭一場,哭完了又拉著宋漩再投沙包,直到贏了才罷手。我經過再三觀察,分析她每次哭的原因,發現她愛哭正是她自尊心強的一種表現。於是把她爭強好勝的性格特點,引導發揮到朗讀、講故事上來,同時給予她具體指導。這樣,經過一段時間,這個小女孩書讀得悅耳動聽,講起故事來有板有眼,在班上的「講故事」比賽中,被小朋友們評為「故事女王」。
我體會到:教師要做到善於觀察,勤於思考,注意發現學生身上閃光的品質,心中隱秘的活動,臉上流露的神情,生活出現的異常行為,這一切即使剛剛露出端倪,不會引起常人的注意,也應成為教師捕捉的對象。或是因勢利導,或是防微柱漸,並用自己創造性的勞動來影響教育的進程,規范學生的行為.
④ 教育的故事有哪些
1 父親的策略
兒子很不滿意自己的工作,他忿忿地對父親說:「我的上司根本不把我放在眼裡,改天我要對他拍桌子,然後辭職不幹。」父親說:「我建議你好好地把你們公司的一切貿易技巧、商業文書和公司組織完全搞通,甚至連怎樣修理影印機的小故障都學會,然後再辭職不幹。這樣你將公司當作免費學習的地方,什麼東西都通了之後,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氣,又有許多收獲嗎?」
兒子聽了父親的建議,從此默記偷學,甚至下班之後,還留在辦公室研究商業文書的方法。一年之後,父親問起兒子的工作:「你現在大概多半都學會了,准備拍桌子不幹了吧!」
「可我發現這半年來,老闆對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如今我已經成為公司的紅人了!」兒子自豪地說。
「這是我早就預料到的,」父親笑著說,「當初,你的老闆不重視你,是因為你的能力不足,卻又不努力學習,而後來你痛下苦功,當然會對你刮目相看。只知抱怨上司,卻不會反省自己,這是人們常犯的錯誤。」
2 這不是理由
初三時,第一天,上生理衛生課,老師就在後面的牆上掛了一幅人體解剖圖。圖上標明了重要的骨骼、肌肉的名稱和部位。整個學期那幅圖都掛在那裡。
期末考試時,我們一走進教室,那幅解剖圖便被收了起來,整張試卷只有一道試題:「列舉人體各主要骨骼的名稱和部位。」
我們幾乎異口同聲地提出抗議:「我們從來沒有學過。」
「這不是理由。」老師微笑著說,「那些知識已經掛在牆上好幾個月了。」我們勉強回答了一會兒以後,老師便把試卷收起來,然後撕得粉碎。「永遠記住。」他忠告我們,「教育不僅僅是學別人告訴你的東西。」
⑤ 教育故事(讀完帶有故事的,帶有答案的)
1、土撥鼠哪去了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因為痴迷於電腦、電視、小說等往往放鬆了學業,忘記了最初的追求目標,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不妨給他們叫這樣一個故事:
有三隻獵狗追一隻土撥鼠,土撥鼠鑽進了一個樹洞。這個樹洞只有一個出口,可不一會兒,從樹洞里鑽出了一隻白色的兔子,兔子飛快的向前奔跑,三隻獵狗圍追堵截,兔子急了,"噌"的一下爬上了另一顆大樹。兔子在樹上,倉惶中沒有站穩,一下子掉了下來,砸暈了正仰頭看的三隻獵狗,兔子乘機逃跑了。
故事講完後,教師要問學生:"這個故事有問題嗎?
學生可能說:兔子不會爬樹。
一隻兔子不可能同時砸暈三隻獵狗。
直到學生找不出問題了,教師才說:"可是,還有一個問題,你們都沒有提到,土撥鼠哪去了?
趁學生思考之際,教師由此引發話題教育學生:
土撥鼠,獵狗追求的目標,可是由於兔子的出現,獵狗改變了目標,我們的思維也在不知不覺中打了差,土撥鼠竟在我們的頭腦中消失了。
在追求人生的目標中,我們有時會被風光迷住,有時會被細枝末節打斷,有時會被一些瑣事分散精力,在中途停頓下來,迷失了方向,或走上了歧路,從而了最初追求的目標。
同學們,人生的路很長很長,既有奇花異草的誘惑,又有山巒疊嶂的阻擋,你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土撥鼠哪去了,不要忘記你最初追求的人生目標。
2、鵝卵石與鑽石
為什麼我們非要學習這些沒用的東西呢?"這是當老師的所聽到的學生們的抱怨與質疑中最常出現的一句話。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不妨給學生講這樣一個寓言: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備安營紮寨休息的時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籠罩。他們知道神就要出現了,因此,他們滿懷殷切的期盼,恭候著來自上蒼的旨意。
神出現了,神開始說話了:"你們沿途要多揀拾一些鵝卵石,把他們放在你們的馬褡子里。明天晚上,你們會非常快樂,但也會非常後悔。
說完,神就消失了。牧民們感到非常失望,因為他們原本期盼神給他們帶來無盡的財富和健康長壽,但沒想到神卻吩咐他們去做這件毫無意義的事。但是,不管怎樣,那畢竟是神的旨意,他們雖然有些不滿,但是,他們還是各自揀拾了一些鵝卵石,放在他們的馬褡子里。
就這樣,他們又走了一天,當夜幕降臨,他們開始安營紮寨時,忽然發現他們昨天放進馬褡子里的每一顆鵝卵石,竟然都變成了鑽石。他們高興極了,同時也後悔極了,後悔沒有揀拾更多的鵝卵石。
現在我們覺得沒用的知識,就像鵝卵石,將來有可能變為無盡的財富。
3、教育學生自尊、自重、自信
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的男孩常常傷心地問院長:"像我這樣沒人要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麼意思呢?"院長總是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長交給男孩一塊石頭,說:"明天早上,你那這塊石頭到市場上去賣,但不是真賣。記住,無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場角落,意外的有很多人向他買那塊石頭,而且價錢愈出愈高。回到孤兒院,男孩興奮的向院長報告,院長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上去賣。在黃金市場,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錢要買那塊石頭。最後,院長叫男孩把石頭拿到寶石市場上去展示。結果,石頭的價格較昨天又漲了十倍,但由於男孩怎麼都不賣,竟被傳為稀世珍寶。男孩興沖沖的捧著石頭回到孤兒院,將這一切告訴院長。院長望著男孩,徐徐說道:"生命的價值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又不同的意義。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於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價值,被說成稀世珍寶。你不就像這石頭一樣嗎?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價值,生命就有意義。
4、學會期待
古希臘有這樣一個神話故事:塞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對自己雕刻的表現心中理想女性的美女像產生了愛戀之情,在他深切的期待中,雕像變為真人而與他結為伴侶。這雖是神話故事,但在現實中也有類似的例子。
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助手來到一所小學,進行"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其後向教師提供了一份名單,並說,這些孩子又很大的發展可能性。教師們甚感困惑,因為名單上的孩子有一些是差生。心理學家解釋說,這只是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預測,不是說學生的現在,並要求老師保密。8個月後,羅森塔爾重返學校,進行第二次測驗,結果令人驚訝,凡名單上的學生,無論在學業成績、智力發展,還是與老師、同學的關系等方面,無一例外,都有了顯著的進步。而這個名單,只是從全部學生中隨機抽取的。
——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教師的期待,會通過言行、表情傳達給學生,學生會受到鼓舞,並朝著老師期待的方向發展,這是心理學上的心理暗示作用。期待是多麼神奇,我們做老師的要學會期待。
5、讓美德佔據學生的心靈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哲學家,帶著他的一群學生去漫遊世界。十年間,他們游歷了很多的國家,拜訪了很多有學問的人。現在他們回來了,個個是飽學之士,真是滿腹經綸。
在進城之前,哲學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對學生說:"十年游歷學,你們現在有了很多學問,長了不少見識。現在,學業就要結束了,我們上最後一課吧!"弟子們便圍繞著哲學家坐了下來。
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麼地方?""我們坐在曠野里。""這曠野里長滿雜草,現在我想知道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們感到很驚奇,他們都沒想到,一直在探討人生奧秘的老師,最後一課問的竟是這么簡單的一個問題。一個弟子先開口了:"老師,只要有把鏟子就夠了。"哲學家點點頭。另一個弟子接著說:"用火燒也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哲學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個弟子說:"散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第四個弟子說:"斬草要除根,要把根挖出來才行。"等弟子們都講完了,哲學家站了起來:"課,就上到這里,你們回去以後,按照各自的辦法,除去一片雜草,一年後再來相聚。"一年後,弟子們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已經不再是雜草叢生,它變成了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圍著穀子坐了下來,等待老師的到來。可是,哲學家始終沒有來。幾十年後,哲學家去世,弟子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發現哲學家在書的最後補上了這樣一章:"要想除掉曠野里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無紛擾,唯一的辦法,就是讓美德佔據心靈。
我曾進行了五年德育課題的實驗與研究,到學校搞調研時,常聽學校回報說,他們搞了"八不準""十不要",我說,最好還是搞個"學生應該怎麼做"吧,這樣效果可能更好一些。教育的核心是做人教育,做人教育的本質特徵是踐行性,還是讓學生"養成"美好的品德和良好的習慣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