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一個美德故事100字
❶ 100字美德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是一個反映我國歷史上不同時代一些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小故事的系列。每個小故事講述一個人物,故事中人物有的機智、有的好學、有的勇敢、有的正直、有的為人類科學做出了很大貢獻,讓你在觀看過程中;感受到人生中應具有的真善美品質,激勵完善自己的人格。 系列中的各個小故事,因為都來源於歷史上真實人物的故事傳說,所以少了一些戲說成份,也就不是很具有幽默特點。故而人物造型及背景基本都採用寫實風格,增加一些真實感和可信度。又因歷史時代不同,人物身份性格不同,故事情節、環境不同,所以在系列整體風格統一的大前題下,每個故事的造型和場景又具有各自的特點。
1、《破釜沉舟》 秦末時,秦軍進攻重新建立起來的趙國,趙國向楚國求救。楚將項羽率兵渡江攻打秦軍。過江之後,項羽下令士兵把戰船全部沉掉,把灶鍋統統砸爛。楚軍沒有了退路,人人奮勇,終於戰勝了秦軍。
2、《孔融分梨》在孔融小的時候,叔叔曾經給他出了一個難題,讓他把六個梨分給六個弟弟妹妹,但是必須還有一個梨在盤子里。聰明的孔融想出了一個辦法,圓滿的把梨分了。
3、《樊噲闖宮》 漢大將樊噲有緊急公務趕到京城,卻得知漢武帝劉邦連日睡大覺不理朝政。樊噲便一路沖開御林軍的攔阻,闖進皇宮內院,那麼後在樊噲的直言相勸下,劉邦幡然悔悟。立刻整衣上朝。
4、《諸葛恪得驢》 三國時,吳王孫權在宴會上用一頭驢來取笑諸葛謹。在場的諸葛謹幼子諸葛恪機智聰明,不但解除了父親的尷尬,還受到吳王的賞識。吳王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
5、《荊軻刺秦王》 戰國末期,秦國大軍在攻下了趙國後直逼燕國。壯士荊柯自願出使秦國,在向秦始皇獻上樊於期的人頭和趙國地圖時,荊柯從地圖中取出匕首,刺向秦始皇。但最終未能成功,荊柯英勇犧牲。
6、《解鈴還須系鈴人》 小和尚泰欽聰明過人,一次卻因喝酒違犯了寺規面臨被逐出寺的後果,法眼禪師當眾出了道題,眾和尚回答不出。泰欽在明白了師父其中的含意後,說出了正確答案。
7、《少年柳公權》 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倌曄本托吹靡槐屎米鄭晃煥險吒嫠咚腥擻媒乓材鼙人吹酶
❷ 文明美德小故事100字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回上樓。那女工一答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❸ 美德故事,100字以內,急用,謝了
大約十五年前的一天,我正好路經我兒子的幼兒園附近,我決定給他一個驚專喜,便在午飯的時候去看屬他,老師告訴我他在操場玩,我便去找他,他和一群孩子在一起,看到我就跑過來,手裡拿這個玩具,不是我們給他買的。「這不是我們家的吧。」我說。他說這是從一個小夥伴那借來的,然後他指向那群孩子,說,就那個。我笑了,這么指把一群孩子都包括在內了,然後他就又特別指了一下,」那個,穿藍襯衣的那個。「他這么解釋,把十二個孩子的范圍縮小到了七個,我告訴他我還是不知道他說的是誰,他於是又說,他穿著綠色的帆布鞋,可是我還是沒有看出是哪一個。直到後來,我兒子說,看,就是現在拿著球的那個。
這時候我才意識到他指的是操場上唯一的一個黑人小孩,於是我脫口而出,你說的是那個黑人孩子?說完我才意識到,我兒子其實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之間膚色的不同,而我其實也無需作為一個像他強調這一點,給他灌輸種族意識的大人。
直到今天,我都不明白為什麼他看到了那個孩子衣服和鞋子的顏色,卻沒注意到他皮膚的顏色。但是後來我每每想起此事,都覺得這個世界,還是充滿希望的。
❹ 美德故事,100字以內,急用,
一個寡婦歷盡艱難將兒子撫養長大,年老後她雙腿癱瘓,兒子不再想照顧她,一天深夜,兒子將母親版背上高山,決定將她權拋下去,兒子見母親一路上時不時灑下些黃豆,不耐煩的吼道:你干什麼?母親淚流滿面的說:我怕你一個人找不到回去的路啊.
❺ 美德故事100字
一箱碎玻璃
父母與孩子對彼此的責任隨時間而改變。這個關頭那個年代生活中的故事告訴我們,關心別人就意味著照顧他們。「尊敬父母的職責」並不會隨著父母變老而結束。
從前有個老人,妻子去世以後一直一個人過著孤單的生活。他一生都是個辛苦工作的裁縫。但時運不佳,他身無分文。現在他太老了,已經不能做活兒了。他的雙手抖得厲害,根本無法穿針;而且老眼昏花,縫不直一條線。他有三個兒子,都已經長大成人,結了婚有了各自的家。他們忙於自己的生活,只是每周回來和父親吃一頓飯。
漸漸地,老的人身體越來越虛弱了,兒子看他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他心想:「他們不願意陪在我的身邊,因為他們害怕我會成為他們的累贅。」他徹夜不眠為此而擔心,最後他想出了一個辦法。
第二天早上,他去找自己的木匠朋友,讓他給自己做了一個大箱子。然後他又跟鎖匠朋友要了一把舊鎖頭。最後他找到吹玻璃的朋友,把他手頭所有的碎玻璃都要過來。
老人把箱子拿回來,裝滿碎玻璃,緊緊地鎖住,放在了飯桌下面。當兒子們又過來吃飯的時候,他們的腳踢到了箱子上面。
他們向桌子底下看,問他們的父親:「裡面是什麼?」
「噢,什麼也沒有,」老人說,「只是我平時省下的一些東西。」
兒子們輕輕動了動箱子想知道它有多重。他們踢了踢箱子,聽見裡面發出響聲。「那一定是他這些年積攢的金子。」兒子們竊竊私語。
他們經過討論,認為應該保護這筆財產。於是他們決定輪流和父親一起住,照顧他。第一周年輕的小兒子搬到父親家裡,照顧父親,為他做飯。第二周是二兒子,再下一周是大兒子,就這樣過了一段時日。
最後年邁的父親生病去世了。兒子們為他舉辦了體面的葬禮。因為他們知道飯桌下面有一筆財產,為葬禮稍微揮霍一些他們還承擔得起。
葬禮結束後,他們滿屋子搜,找到了鑰匙。打開箱子後,他們看到的當然是碎玻璃。
「好惡心的詭計,」大兒子說。「對自己的兒子做出這么殘忍的事情!」
「但是他還能怎麼做?」二兒子傷心地問,「我們必須對自己誠實,如果不是為了這個箱子,直到他去世也不會有人注意他。」
「我真為自己感到羞愧,」小兒子抽潤著,「我們逼著自己的父親欺騙我們,因為我們沒有遵從小的時候他對我們的教誨。」
但是大兒子還是把箱子翻過來,想看清楚在玻璃中是不是真的沒有值錢的東西。他把所有的碎玻璃都倒在地上,頓時三個兒子都無言地看著箱子裡面,箱子底下刻著一行字:
孝敬父母。
❻ 我身邊的傳統美德的小故事,50到100字,別太多了。
小明看到摔倒的老奶奶,別人都在圍觀不敢去扶,小明毫不猶豫沖過去,扶起了老奶奶,並把老奶奶送回了家,大家都誇他是好孩子。
❼ 傳統美德小故事四篇100字
1、《破釜沉舟》 秦末時,秦軍進攻重新建立起來的趙國,趙國向楚國求救。楚將項羽率兵渡江攻打秦軍。過江之後,項羽下令士兵把戰船全部沉掉,把灶鍋統統砸爛。楚軍沒有了退路,人人奮勇,終於戰勝了秦軍。
2、《孔融分梨》 在孔融小的時候,叔叔曾經給他出了一個難題,讓他把六個梨分給六個弟弟妹妹,但是必須還有一個梨在盤子里。聰明的孔融想出了一個辦法,圓滿的把梨分了。
3、《樊噲闖宮》 漢大將樊噲有緊急公務趕到京城,卻得知漢武帝劉邦連日睡大覺不理朝政。樊噲便一路沖開御林軍的攔阻,闖進皇宮內院,那麼後在樊噲的直言相勸下,劉邦幡然悔悟。立刻整衣上朝。
4、《諸葛恪得驢》 三國時,吳王孫權在宴會上用一頭驢來取笑諸葛謹。在場的諸葛謹幼子諸葛恪機智聰明,不但解除了父親的尷尬,還受到吳王的賞識。吳王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
5、《荊軻刺秦王》 戰國末期,秦國大軍在攻下了趙國後直逼燕國。壯士荊柯自願出使秦國,在向秦始皇獻上樊於期的人頭和趙國地圖時,荊柯從地圖中取出匕首,刺向秦始皇。但最終未能成功,荊柯英勇犧牲。
6、《解鈴還須系鈴人》 小和尚泰欽聰明過人,一次卻因喝酒違犯了寺規面臨被逐出寺的後果,法眼禪師當眾出了道題,眾和尚回答不出。泰欽在明白了師父其中的含意後,說出了正確答案。
7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8、《硬漢子董宣》 洛陽縣令董宣剛直不阿,秉公執法,連皇帝姐姐的家奴犯了法也不放過,當眾處決。皇姐一氣之下,告到皇帝面前。在皇宮中,董宣拒理力爭,皇帝也氣得直瞪眼。事後,皇帝卻對董宣進行了獎勵。
9、《特殊遺囑》 孫叔敖是楚國很有貢獻的老臣,他臨去世前留下遺囑。公子孫安聽從父親的意思,不接受高官和豐厚的賞賜,只接受了楚王賞賜的一塊荒蕪之地--寢丘,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
10、《玄奘取經》 唐代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路過高昌國,高昌國國王為了提倡佛教,極力挽留玄奘留在該國。但玄奘去西天的決心毫不動搖,在高昌國傳播了佛教之後,他又踏上遙遙西天路。
11、《緹縈救父》 淳於意為人治病,不想得罪了官府,被判"肉刑"押住長安。他的女兒緹縈年紀雖小,卻堅強的陪父親一同前往。緹縈為父親的冤屈到處奔走,把信遞送到了漢文帝手中,終於使父親得到了自由,漢文帝也下令廢除了"肉刑"。
12、《顏真卿》 書法家顏真卿為人正直,得罪了朝中奸相盧杞。時值李希烈擁兵造反,皇帝聽從盧杞的主意,派顏真卿前往勸降。顏真卿來到李希烈軍中,義正詞嚴駁斥李希烈。顏真卿在燃燒的火堆旁奮然提筆寫下了"立德踐行,千古留名"。李希烈惱羞成怒,加害了顏真卿。
13、《季扎還願》 王子季扎在父王去世後主動把王位讓給了大哥,並出使各國。在徐國與國王徐公結下友誼,季扎見徐公深愛自己的寶劍,心中默許出使回國時將劍贈與徐公。但季扎回來時,徐公竟已經去世了。季扎來到徐公安葬處,將寶劍擺放在墓前。
14、《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書牙友誼深厚,但在王子們爭奪王位時卻各為其主,管仲還射中了公子小白一箭。公子小白即位後,鮑書牙為了國家的利益推薦管仲出來治理國家,自己卻隱退歸家了。
15、《暖不忘寒》 晉公子重耳率隨從狐偃等人在外流亡十九年後,秦王派兵擁他回國為王。臨行前,壺叔收拾舊衣物,重耳不以為然,狐偃以舊衣物來比喻他們這些相隨多年的老臣。重耳恍然大悟,困難中相處的人是不能忘記的。
16、《明山賓賣牛》 明山賓是個出了名的老實人,因為家貧,不得不便宜賣掉家中的老牛,回家的路上,他又急急忙忙趕回追上買主,講明牛曾得過"漏蹄病",已經治好了。圍觀的群眾稱贊明山賓。
17、《狀元還鄉》 新科狀元王沂公回家省親,他謝絕了地方官贈送的銀兩和宴請。王沂公不願擺排場,知府組織樂隊熱熱鬧鬧的迎候,他卻換上平時穿的衣服,在熱鬧的人群面前走過,使人們沒有發覺。
18、《鄭和滅海賊》 明朝航海家鄭和率大明船隊來到古里國,同古里國國王互相交換了禮物。夜裡,海賊陳祖義前來劫寶。早已得到情報的鄭和派士兵設下埋伏,一舉活捉了海賊。
19、《金孝拾銀》 賣油郎金孝拾到一包銀子,在母親的教導下他返回原處找到失主。不料失主卻賴他偷拿了部分銀子。相持不下時,縣官來到。最終銀子被判歸金孝母子。
20、《伯樂舉賢》 秦穆公欲尋好馬,相馬師伯樂自感年事已高,於是向秦穆公推薦了年輕的九方堙。經過多方努力尋找,九方堙發現了真正的千里馬。
21、《寇準罷宴》 寇準要過生日,官員們都來祝賀送禮。奶奶卻向寇準憶起了原來的艱苦日子,提醒他不要過於鋪張。寇準醒悟之下,取消了這個壽宴。
22、《三遇恩師》 劉勰自幼喜愛讀書,但家裡很窮。他聽從老婆婆的話,到寺廟里學習讀書,並在老方丈的指引下寫出讀書心得。後又根據老方丈的建議,前去拜見司徒沈約。在不斷的努力中,劉勰寫出了著名的《文心雕龍》。
23、《別出心裁的賽馬》 蒙古老王爺在慶功會上提議舉行一場比誰的馬跑的慢的賽馬,結果使得比賽遲遲無法完成。大公子成吉思汗在不改變比賽規則的前提下,想出了一個辦法,很快結束了這場別出心裁的比賽。
24、《鍾隱拜師》 鍾隱是一位很有名的年輕畫家,但他對自己的花鳥畫仍不滿意。為了進一步全面提高畫藝,他不惜投身名畫家郭乾暉家做僕人,終於感動了郭乾暉,破格收他為徒。
25、《毛遂自薦》 戰國末期,趙國的平原君要去爭取楚國共同抗秦,在他正從眾多的門客中挑選出二十名文武全才的隨行人員時,一個年輕人站了出來,主動請求前往。他的名字叫毛遂。
❽ 要兩個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 ,簡單些!100字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
娥眉汗馬解圍城;
父仇圍難兩湔雪,
千古流芳忠孝名。
聞雞起舞
這個小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❾ 中華美德故事精選100字數
孔融分梨
東漢魯國,有個叫孔融的孩子,他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兄專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屬,孔融的母親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孔融看盤子中的梨,有大有小。他把大的拿給了哥哥與弟弟,自己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子。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裡很高興,心想:這孩子才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東西留給別人。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里這么多梨,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把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又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么說,他應該拿最小的才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么說,連聲稱贊「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後一定會很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