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誠實的幼兒故事大全
⑴ 有關誠實的小故事
一:一諾千斤」的由來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並且難得一開,於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里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傷心。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⑵ 關於誠實的故事(小學課文)
1、櫻桃樹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 他父親到處詢問。
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 「我砍了你的樹!」華盛頓和盤托出。 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願失去一百棵樹,也不願聽你說謊。」
2、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於民,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
然後,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最後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立刻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證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最後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3、誠實之花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能夠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並且難得一開。
於是他就和哥哥一齊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里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明白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但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悲哀。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4、李苦禪燒畫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
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後,面有愧色,即趨作畫,畫了幅百蓮圖,並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後院,將畫燒毀。事後,對兒子說:今後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5、誠實與信任
一天深夜,我驅車從外地回布魯塞爾。天很黑,又有點霧,盡管有路燈,能見度仍很差。
快到家時,汽車剛從快車道進入慢車道,便聽到「咔嚓」一聲。我以為汽車出了故障,趕快停了車。
一檢查,發現右側的反光鏡碎了。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看見一輛小紅車停靠在路邊,左側的反光鏡也碎了。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但它畢竟是停著的,責任應該在我。
我環顧四周,看不見一個人,便在路燈下寫了一張字條,壓在小紅車的雨刷下。字條上,我寫明自己姓名、電話,希望車主與我聯系。事隔三天,一位陌生男子打來電話,他就是小紅車的主人。
「噢!是你,很對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車的反光鏡碰壞了。」「沒有關系,已經換上了。我打電話是向你表示感謝的。」「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請你把購貨單據寄來,好讓我把錢寄給你。」
「不用了。你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主動給我留下字條,這使我很感動。」「這是應該的,這筆費用應由我來支付。」「不,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我再一次謝謝你!」說完他擱下了電話。
我很後悔,居然沒有問他的姓名、地址,也不知道他的年齡、職業,但他的話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⑶ 誠實的故事,兒童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很久以前,有一個受人愛戴的國王。他年紀大了,沒有精力處理國家大事。可是他沒有孩子,這使他很傷腦筋。
有一天,國王想出了一個辦法,於是他把大臣們召集到一起商議:「我要挑選一個誠實的孩子,收為義子,以後讓他繼承我的王位。」大臣們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
國王吩咐大臣給這個王國的每一個孩子都發一些花種子,大臣們立即著手辦理這件事。大臣們對每一個來領種子的孩子說:「如果你能用這些種子培育出最美麗的花朵,那麼,你便能成為國王的繼承人。」
領到種子後,孩子們歡天喜地地回家了。所有的孩子都種下了花種子,他們給這些種子澆水,施肥,鬆土,精心護理,絲毫不敢懈怠。
有個名叫熊熊的小男孩兒,他非常用心地培育花種子。但是,十天過去了,半月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花盆裡的種子依然如故,沒有一點兒發芽的跡象。
「真奇怪!這是怎麼回事呢?」熊熊感到很納悶。
一天晚上,他忍不住問媽媽:「為什麼我種的花種子不發芽呢?」
媽媽說:「你把花盆裡的土換一換,也許種子會發芽的。」
熊熊採納了媽媽的建議,在新土壤里播下了那些種子。熊熊像以前那樣,精心照料這些種子,但是它們還是不發芽。
國王規定的觀花的日子到了。孩子們捧著盛開著鮮花的花盆,湧上街頭,大家都想成為國王的繼承人。但是,不知為什麼,國王一邊走,一邊望著這些手捧鮮花的孩子,臉上沒有一絲笑容。
在街道的拐角處,國王看見了一個孩子端著空花盆站在那裡流淚。這個孩子就是熊熊。國王走過去問:「你為什麼端著空花盆呢?」
熊熊哽咽著,把自己種花的經過告訴了國王,並說,這可能是報應,因為他曾在鄰居的果園里偷摘過一個蘋果。
國王聽了熊熊的回答,高興地拉著他的雙手,大聲地說:「你就是我的誠實的兒子!」
孩子們不解地問國王:「您為什麼選擇一個端著空花盆的孩子做繼承人呢?」
國王說:「孩子們,我發給你們的花種子都是煮熟了的種子。他的花盆裝著你們都沒有的東西!」
聽了國王的話,那些捧著鮮花的孩子們,個個面紅耳赤,因為他們播種的不是國王發給他們的花種子。
同學們,其實,熊熊的花盆裡裝的東西是一種美德,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美德——誠實!
⑷ 以誠實為主題的經典小故事
華盛頓小時候很勇敢。
一天,父親送給他一把小斧頭。那小斧頭嶄新嶄新的,小版巧鋒利。小華盛頓很高興。權他想:父親的大斧頭能砍倒大樹,我的小斧頭能不能砍倒小樹呢?我要試一試。他看到花園邊上有棵櫻桃樹,微風吹得它一擺一擺的,好像在向他招手:"來吧,小華盛頓,在我身上試試你的小斧頭吧!"
小華盛頓高興地跑過去,舉起小斧頭向櫻桃樹砍去,一下,兩下……櫻桃樹倒在地上了。他又用小斧頭將小樹的枝葉削去,把小樹棍往兩腿間一夾,一手舉著小斧頭,一手扶著小樹棍,在花園里玩起了騎馬打仗的游戲。
他的爸爸回家後,看見被砍斷的小樹,非常生氣,因為這棵櫻桃樹花了很多錢才買到,是華盛頓的爸爸最喜歡的一棵樹。
華盛頓看見爸爸很生氣,心裡雖然很害怕會被處罰,但是還是鼓起勇氣跟爸爸說:「爸爸,櫻桃樹是我砍的!我只是想試試您送我的斧頭是不是很鋒利。」
他的父親看到華盛頓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 不但沒處罰他,反而大大稱贊他:「好孩子,你的誠實讓我很欣慰,因為即使是一萬棵櫻桃樹也比不上一個誠實的孩子啊!」
⑸ 誠實的孩子的故事
18世紀英國的一抄位有錢的紳士,襲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買"。紳士回答說。說著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還什麼東西也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說。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僕人說來了一個男孩兒要求面見紳士。於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火柴的男孩兒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爛。"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道。"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著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一看,家裡只要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擔起來。
⑹ 關於誠實的小故事
誠信故事1:曾子殺豬
曾子原名曾參,是孔子的學生。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懦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裡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麼當真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今天你欺騙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准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誠信故事2:韓信報恩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裡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於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傭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後我就入土了。」 後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於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誠信故事3:皇甫績守信求責
皇甫績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個人難以維持家裡的生活,就帶著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見皇甫績聰明伶俐,又沒了父親,怪可憐的,因此格外疼愛他。外公叫韋孝寬,韋家是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家裡很富裕。由於家裡上學的孩子多,外公就請了個教書先生,辦了個自家學堂,當時叫私塾。皇甫績;就和表兄弟們都在自家的學堂里上學。外公是個很嚴厲的老人,尤其是對他的孫輩們,更是嚴加管教。私塾開學的時候,就立下規矩,誰要是無故不完成作業,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有一天,上午上完課後,皇甫績和他的幾個表兄躲在一個已經廢棄的小屋子裡下棋。一貪玩,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上課的時間。大家都忘記做教師上午留的作業。第二天,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幾個孫子叫到書房裡,狠狠地訓斥了一頓。然後按照規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外公看皇甫績年齡最小,平時又很乖巧,再加上沒有爸爸,不忍心打他。於是,就把他叫到一邊,慈祥地對他說:「你還小,這次我就不罰你了。不過,以後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不做功課,不學好本領,將來怎麼能成大事?」皇甫績和表兄們相處得很好,小哥哥們都很愛護他。看到小皇甫績沒有被罰,心裡都很高興。可是,小皇甫績心裡很難過,他想:我和哥哥們犯了一樣的錯誤,耽誤了功課。外公沒有責罰我,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縱自己,應該也按照私墊的規矩,被重打二十大板。於是,皇甫績就找到表兄們,求他們代外公責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們一聽,都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皇甫績一本正經地說:「這是私塾里的規矩,我們都向外公保證過觸犯規矩甘願受罰,不然的話就不遵守諾言。你們都按規矩受罰了,我也不能例外。」表兄們都被皇甫績這種信守學堂的規矩,誠心改過的精神感動了。於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績二十大板。後來皇甫績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這種從小養成的信守諾言、勇於承認錯誤的品德一直沒有丟,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聲望。
誠信故事4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誠信故事5:尼泊爾的少年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里觀光旅遊,據說這是源於一位少年的誠信。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裡,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只購得4瓶啤酒,爾後,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後來,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誠信故事6:汽修店的故事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乾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裡去談這筆生意呢?」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雲,質朴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誠信故事7:橋下之盟
從前有一個小夥子,名叫尾生,一天這個小夥子遇到了一位姑娘並且喜歡尚了她,於是和這位姑娘約定第二天在長橋相會。第二天尾生如約到了長橋,但姑娘沒來,於是尾生便在長橋尚徘徊著等待姑娘的出現,一個時辰過去了,兩個時辰過去了,很多個時辰過去了,姑娘都還沒來,這是天上下起了暴雨,不一會橋底的水久漫過了橋墩,漸漸的淹沒了尾生的身體,但尾生想到和那位姑娘有約,不能失信於人,終於沒有跑走,最後他抱著橋柱被淹死了。 這是我們中國很古老的一個關於誠信的故事,叫做「橋下之盟」。
誠信故事8:國王的牡丹花
有一個國王沒有兒子,打算從民間遴選一個小孩做王子,於是給候選者每人一棵牡丹花種,看誰種的花最漂亮、花朵最多。到了評比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小孩都捧著鮮艷漂亮的牡丹花相互爭奇斗艷,只有一個小孩捧著那棵種子傷心落淚,他沒有種出花來。但是,恰恰是他被選中了。原來,之前所有的花種都煮熟了,是不能成活的,國王用此來試驗他的繼任者的品質。
誠信故事9:商鞅的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誠信故事10:華盛頓砍樹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 他父親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 「我砍了你的樹!」華盛頓和盤托出。 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願失去一百棵樹,也不願聽你說謊。」
⑺ 關於誠信的小故事,簡短點
商鞅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10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兩。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50兩黃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
曾子殺豬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妻子走後,曾子磨刀燒水,把家裡的豬綁起來准備殺。妻子趕集回來後,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我只是哄哄孩子而已。」曾子說:「一旦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了。」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季布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很信任和敬佩他,願意同他交朋友。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
(7)講誠實的幼兒故事大全擴展閱讀
關於誠信的格言
1、誠信是人最美麗的外套,是心靈最聖潔的鮮花。
2、誠信是你價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萬水,質量也應永恆不變。
3、誠信像一面鏡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會出現裂痕。
4、誠信是道路,隨著開拓者的腳步延伸;誠信是智慧,隨著博學者的求索積累;誠信是成功,隨著奮進者的拼搏臨近;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心種下,就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
5、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之基。
6、創起誠信校園,樹起誠信學風,成為誠信學子。
7、誠信為本,學做真人。
8、誠信為榮,失信可恥。
9、最大限度的誠實是最好的處事之道。
10、誠實守信是面明鏡,不誠實的人在他面前,都會露出真相。
11、沒有誠實,何來尊嚴?
12、誠實是上策。
13、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種誠信為先決條件。
14、不誠則有累,誠則無累。
15、誠信是溝通心靈的橋梁,善於欺騙的人,永遠到不了橋的另一端。
16、誠信,是一股清泉,它將洗去欺詐的骯臟,讓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流淌著潔凈。
17、誠信,讓心靈無瑕,讓友誼長存,讓世界美好!
18、知識是財富,誠信也是一種財富,擁有知識能使你變得充實,擁有誠信能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19、誠,乃信之本;無誠,何以言信?誠而有信,方為人生。
20、誠信,如一把鑰匙,打開你我心中那扇門上的鎖,讓我們敞開心扉,沐浴那友誼的陽光。
⑻ 關於誠實的小故事.
誠實的故事
數年前有一名座椅製造商僱用一批年輕人,以手工來製造椅子。商人依據每人製作出來的椅子數量,每周付款一次,但有一個條件:每一張椅子要在合格檢驗後,工人才能取得應獲的工資。 這名製造商非常留意其中兩名青年人----羅富士及何漢勵。這兩個人每周都分別造出很多好的椅子,而且很少有不合格的情形。隨著時光的流轉,製造商需要找一位監工了。他想到了要從這兩人----羅富士及何漢勵----之中選出一位來擔任。如果你是那名製造商,你怎麼決定呢?那名製造商是這樣做的:它將所有工人召集起來,並宣布為了趕工,只要椅子造好了,不必管是否通過檢驗,它都計件付酬。於是,椅子的產量大大的增加了,但相對的椅子的不合格率也增加了。這時,製造商特別去檢查羅富士及何漢勵所做的椅子。結果,羅富士所做的椅子之品質跟往常一樣的好,但何漢勵在新政策下做的椅子卻有一半不合格。你猜:誰可以晉升到監工的職務上去呢?是羅富士?或是何漢勵?
1誠實的故事
數年前有一名座椅製造商僱用一批年輕人,以手工來製造椅子。商人依據每人製作出來的椅子數量,每周付款一次,但有一個條件:每一張椅子要在合格檢驗後,工人才能取得應獲的工資。 這名製造商非常留意其中兩名青年人----羅富士及何漢勵。這兩個人每周都分別造出很多好的椅子,而且很少有不合格的情形。隨著時光的流轉,製造商需要找一位監工了。他想到了要從這兩人----羅富士及何漢勵----之中選出一位來擔任。如果你是那名製造商,你怎麼決定呢?那名製造商是這樣做的:它將所有工人召集起來,並宣布為了趕工,只要椅子造好了,不必管是否通過檢驗,它都計件付酬。於是,椅子的產量大大的增加了,但相對的椅子的不合格率也增加了。這時,製造商特別去檢查羅富士及何漢勵所做的椅子。結果,羅富士所做的椅子之品質跟往常一樣的好,但何漢勵在新政策下做的椅子卻有一半不合格。你猜:誰可以晉升到監工的職務上去呢?是羅富士?或是何漢
2華盛頓 櫻桃樹的故事 華盛頓砍了爸爸最心愛的櫻桃樹,由於勇於承認,爸爸沒有批評他,而且還贊揚了他高尚的情操。
3孟母 當孟家還在廟戶營村市集旁居住時,東鄰有人殺豬,孟子不解地問母親:「鄰家殺豬干什麼?」孟母當時正忙,便隨口漫應:「給你吃!」孟子十分高興等待食肉,孟母為了不失信於兒子,忍痛在捉襟見時的生活費中,撥出一部分錢買了一塊肉,讓兒子吃了個痛快。
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偽欺詐。「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都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品質。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人們不但為誠實守信的美德大唱頌歌,而且努力地身體力行。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實。在學習中,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他認為這才是對待學習的正確態度。
曾子也是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趕集回來後,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諾言,講信用。人們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朋友的幫助,才倖免於難。而有信,自然會得到大家的:
舊時中國店鋪的門口,一般都寫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八個自古在商品買賣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誠實待客、不欺詐、不作假的行業道德。
在當代中國,誠實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發揚光大。這種美德表現在工作和學習上,就是專心致志,認真踏實,實事求是;表現在與人交往中,就是真誠待人,互相信賴;表現在對待國家和集體的態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誠老實。
大家抬頭看,看見高高的圍牆上面伸出了一個石榴樹枝,枝頭上面掛滿了紅艷艷的大石榴,大家饞得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好大的石榴啊!」
「紅通通的!」
「一定能把人甜死!」
這時候,一個稍大一些的同學從旁邊走過,看到這群小孩子站在那裡眼巴巴地望著石榴樹,就是沒人動手摘,於是就說:「哎,你們這群小傻瓜,站著有什麼用,快摘下來嘗嘗啊!」
於是,他讓一個小同學踩在他的肩膀上,爬上圍牆,給每一個人都摘了一個石榴。大家站在圍牆旁邊,津津有味地吃著石榴,還不時有人說「真甜」!
這時,彭湃從後面趕了上來。彭湃學習很好,在班裡總是第一名,又經常幫助同學,所以孩子們都很喜歡他。看到彭湃來了,好幾個同學都很慷慨地掰了一半石榴遞給他,還說:「彭湃,石榴可甜了,你也吃一半吧!」
彭湃奇怪地問:「這石榴是哪兒來的?」
小同學指了指石榴樹自豪地說:「自己搞上去的呀!」
彭湃連忙把石榴退還給小同學,說:「你們偷人家的石榴,就不怕媽媽罵你嗎?」
大一點兒的同學說:「不告訴媽媽,不就行了嗎?」
彭湃的媽媽是一個很正直的普通農村婦女,為了教育好兒子,她隔幾天就會問一問兒子:「這幾天你都做了些什麼事?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 彭湃總是如實回答,從沒說過謊。
小彭湃以為,別人的媽媽也會經常問自己的孩子最近做了些什麼事呢。於是就很生氣地說:「你們不但偷東西,而且還不誠實,我再也不和你們玩了。」
回到家以後,彭湃把剛才發生的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很高興,但還是試探著問:「難道你不想吃石榴嗎?」
彭湃很乾脆地回答:「我很想吃呀!」
媽媽又問:「那同學分給你,你怎麼不要呢?」
彭湃說:「那是偷來的,我不能要。要是讓您知道我吃了偷來的石榴,您會生氣的。」
媽媽又問:「你不告訴我,我怎麼知道呢?」
彭湃很認真地說:「可是我不能撒謊啊!」
媽媽很高興地說:「你真是個誠實的好孩子,媽媽給你錢,你自己去買石榴吧!」
彭湃接過錢,說:「謝謝媽媽!」就蹦蹦跳跳地跑去買石榴了。
國母宋慶齡——誠信品格一生相伴
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年輕時很貧窮,為了生活他在國外找工作。在一個冬天的下午,宋耀如裹著一件單薄的大衣,徘徊在寒冷的街頭,他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錢,可是還沒有找到工作,並且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他正站在馬路上發呆,突然一輛馬車猛跑過來,宋耀如躲閃不及,被馬車撞傷了。
馬車的主人非常善良,不但把他帶到家裡,給他請大夫,而且還派專人護理他。病好以後,還給他找了一份工作。宋耀如工作誠實,任勞任怨,深受老闆的喜歡,不久就又給他加了工錢。很快宋耀如就有了錢。
這件事對他的影響很大,他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從小要養成誠實善良的品德,這樣對人對已都有好處。宋耀如的二女兒宋慶齡牢牢地記住了父親的話,從小就誠實、善良、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