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趣味科學故事大全
❶ 關於科學的小故事(極其簡短的)
鏡 子
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鏡」。14世紀初,威尼斯人用錫內箔和水銀塗在玻璃背容面制鏡,照起來很清楚。15世紀紐倫堡製成凸透鏡,是制玻璃時在內部塗上一層汞劑而成。
現代鏡子是用1835年德國化學家利比格發明的方法製造的。把硝酸銀和還原劑混合,使硝酸銀析出銀,附在玻璃上。
❷ 簡短的有趣的科學小故事
「發明大王」愛迪生
電報、電話、電燈,這些東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看來是多麼的普通和司空見慣,誰也不會因此而驚奇。可是你知道這些東西對於當時的人們是多麼的至關重要和欣喜若狂嗎?人類因此而記住了它們的發明者——愛迪生。
被人們稱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他的一生,僅是在專利局登記過的發明就有1328種。一個只讀過三個月書人,怎麼會有這么多發明創造呢?我想,如果你聽說過「愛迪生孵小雞」的故事,就一定會明白,他的成功源於強烈的好奇心。
1847年,愛迪生降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米蘭市的一個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時候,愛迪生就顯露出了極強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兒問個不停,非要問出個子丑寅卯來。
一天,他指著正在孵蛋的母雞問媽媽:「母雞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幹嘛呀?」媽媽說:「哦,那是在孵小雞呢!」下午,愛迪生突然不見了,家裡人急得四處尋找,終於在雞窩里找到了他。原來,他正蹲在雞窩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雞蛋孵小雞呢!父母看了以後,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來,又是給他洗臉,又是給他洗衣服。還有一次,他看見鳥兒在天空中自由飛翔,就想:既然鳥能飛,人為什麼不能飛呢?於是,他找來一種葯粉給小夥伴吃,為了讓小夥伴飛上天空去。結果,小夥伴差點兒喪命,愛迪生也被父親狠揍了一頓。
好不容易,愛迪生長到了8歲,父母把他送進了一所鄉村小學讀書,以為從此以後他能安安份份上學了。誰知,他仍然愛追根問底,經常把教師問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術課,教師在黑板上寫下了「2+2=4」,愛迪生馬上站起來問:「老師,2加2為什麼等於4呢?」這個問題把老師問住了,他認為愛迪生是個搗蛋鬼,專門和老師鬧別扭,於是,在上了三個月的課以後,愛迪生就被老師趕回家了。
愛迪生的母親是位偉大的母親。她沒有因為獨生子被攆回來而責怪他,相反,他決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當她發現愛迪生好奇心重、對物理、化學特別感興趣時,就給他買了有關物理、化學實驗的書。愛迪生照著書本,獨自做起實驗來。可以說,這就是愛迪生搞科學發明的啟蒙教育。
長大了的愛迪生,學會了無線電收發報技術。他在斯特拉得福鐵路分局找到了一個夜班報務員工作。按規定,夜班報務員不管有事無事,到晚上九點後,每小時必須向車務主任發送一次訊號。愛迪生為了晚間休息好,白天能鑽研發明創造,就設計了一個電報機自動按時拍發訊號。這就是電報機的雛形。
沒過多久,他又對電報機進行了改進,經過多次試驗,一架新式的發報機試製成功了。愛迪生望著自己發明的機器,欣慰地笑了。
應該說,愛迪生的每一項發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緊緊相聯的。在他發明了電報之後,又開始搞電話實驗。他發現傳話器里的膜板能夠隨著說話聲音引起相應震動,就仔細觀察,並且在筆記本上做了詳細記錄。由此,一個「會說話的機器」做成了。人們聽到這個消息,都紛紛前來觀看,並稱他為「最偉大的發明家」。所以,好奇心是一個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決條件。
不僅著名的科學家需要好奇心,我們普通人要學習知識、有所成就也需要好奇心。1991年7月,《光明日報》科技部曾對全國青少年科技小發明比賽中獲獎的118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在「您的主要心理特徵」一欄里,92%的同學寫的是「好奇心強」。湖南零陵地區道縣一中的少年何驥,在一天到雞棚撿蛋的時候,禁不住好奇地想道:雞蛋到底為什麼一頭大一頭小呢?是大頭先出母體還是小頭先出母體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他每天一放學就立刻趕回家,蹲在雞棚旁靜靜地觀察,有時甚至連晚飯都忘了吃。兩個多月以後,何驥終於發現:雞蛋是大頭先出母體。為此,他寫了論文,得到許多生物學家的稱贊。他的發現,居然是鳥類文獻中還沒有記載過的新發現。
成才需要好奇心,但是有了好奇心並不意味著就一定能夠成才。要想有成就,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好奇心就好比一粒種子,沒有種子就長不出參天大樹,沒有好奇心的人也不可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種子播種在黑土裡以後,經過人們的澆灌、培育,會逐漸地破土而出,由小苗長成棟梁。有了好奇心,再加上汗水和心血,也一定能夠使你成為有用之才。當代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說:「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學離不開好奇。道理很簡單,只有好奇才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可怕的是提不出問題,邁不出第一步。「正因為好奇心如此重要,所以,許多人都把好奇心稱為成功者的第一美德。對於一個有志成才、渴望成功的少年來說,好奇心是最寶貴的。
❸ 科學家的小故事(簡短一點)
1、牛頓從事科學研究時非常專心,時常忘卻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說:「先生!我出去買東西,請您自己煮個雞蛋吃吧。正在聚精會神地計算的牛頓,頭也不抬地「嗯」了一聲。老保姆回來以後問牛頓煮了雞蛋沒有,牛頓頭也沒抬地說:「煮了!」老太太掀開鍋蓋一看,驚呆了:鍋里居然煮了一塊懷表,雞蛋卻還在原地放著。原來牛頓忙於計算,胡亂把懷表扔到了鍋里。
2、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於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麼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3、富蘭克林7歲時,有一次過節,大人們給了他許多錢。富蘭克林打算用這筆「巨款」去商店買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個男孩很神氣地吹哨子,他當時完全被這個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錢換了那個男孩的哨子。
4、回到家裡,富蘭克林十分得意地吹著哨子滿屋子轉,卻打擾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這筆交易後告訴他,為了這個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價高4倍的錢,並讓他明白,這些多付的錢,是可以買到更多更好的東西的。
5、波義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於愛爾蘭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個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個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時波義耳並不特別聰明,說話還有點口吃,不大喜歡熱鬧的游戲,但卻十分好學,喜歡靜靜地讀書思考。
6、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學歐洲。在這期間,他閱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書籍,包括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名著《關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這本書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後來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就是模仿這本書寫的。
7、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8、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❹ 簡短的科學家小故事,40字左右的,急!!!
諾貝爾在研製炸葯的時候,研究室突然爆炸,弟弟爸爸雙亡,但他沒有放棄,最後功成名就
❺ 簡短的科學小故事
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後,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後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很著「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後,排出的水量不等於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於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後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
愛國者阿基米德
在阿基米德晚年時,羅馬軍隊入侵敘拉古,阿基米德指導同胞們製造了很多攻擊和防禦的武器。當侵略軍首領馬塞勒塞率眾攻城時,他設計的投石機把敵人打得哭爹喊娘。他製造的鐵爪式起重機,能將敵船提起並倒轉,拋至大海深處。傳說他還率領敘拉古人民製作了一面大凹鏡,將陽光聚焦在靠近的敵船上,使它們焚燒起來。羅馬士兵在這頻頻的打擊中已經心驚膽戰,草木皆兵,一見到有繩索或木頭從城裡扔出,他們就驚呼「阿基米德來了」,隨之抱頭鼠竄。羅馬軍隊被阻入城外達三年之久。最終,於公元前二一二年,羅馬人趁敘拉古城防務稍有鬆懈,大舉進攻闖入了城市。此時,阿基米德正在潛心研究一道深奧的數學題,一個羅馬士兵闖入,用腳踐踏他所畫的圖形,阿基米德憤怒地與之爭論,殘暴的士兵哪裡肯聽,只見他舉刀一揮,一位璀璨的科學巨星就此隕落。
❻ 簡短有趣的科學童話故事
清晨,小青蟲、小螞蟻和小蝴蝶三個好朋友像往常一樣去散步,他們來到一片空曠的草地上。走著走著,忽然,眼前出現了一塊大石頭,上前一看,原來是個雞蛋殼。
他們三倆商量著怎樣把這個雞蛋殼變成一座蹺蹺板。於是,小青蟲和小螞蟻找來了一根大木棍,然後把它支撐在雞蛋殼上面,立馬一個結實的翹翹板初見成型了。小螞蟻,先坐上去;小青蟲不甘落後,也跳到了另一端;小蝴蝶在半空中盤旋,飛來飛去,不停地叫道,「加油,加油!」。
過了一會兒,小青蟲在樹林旁發現枝頭上掛著紅紅的布,看似「降落傘」,小螞蟻隨機從附近找來了一條細長的繩子,把「降落傘」緊緊地穿了起來,不一會兒就做成了一個「熱氣球」,隨風往天空飛去,感覺像太空旅行。
到了下午,天變得陰沉沉的,沒過多久,豆大的雨點傾瀉而下,機智的小青蟲把蛋殼翻了個面,大聲對小螞蟻和小蝴蝶喊:「快鑽進來,快鑽進來……」。於是他們一邊鑽一邊傾聽雨點兒打在蛋殼的聲音,像是在欣賞美妙的音樂。
夜晚,天黑了,星星困得眨眼,月亮照耀在四周,他們把雞蛋殼又翻了個面,當作一張厚厚的床。恰巧一片樹葉從天而降,落在他們的身上,把蛋殼裹得嚴嚴實實的。寂靜的夜晚,讓他們很快進入了甜甜的夢鄉,把蛋殼當作自己的家,一起去感受穿越時光的快感。
他們深思著,蛋殼雖小,卻奇妙無窮,讓我們一起去感受蛋殼的妙用吧!
老師點評:
這是一篇看圖寫話的小學生作文,作者能通過有趣的言語對「小蛋殼大妙用」表達的如此清晰,按照時間順序,對小蛋殼描繪的有聲有色,讓人感到小蛋殼不僅是一個物體更是一門科學,對啟發學生想像力大有裨益。
❼ 簡短的科學家的故事
達爾文6歲的時候,有一天母親帶他到城市公園去玩耍。正巧這一天公園里舉行義務栽樹活動,母親就帶著小達爾文領了一把鐵杴去挖坑栽樹。
小達爾文還拿不動鐵杴,母親就讓他用雙手扶著樹苗,自己給樹苗挖坑培土。這個時候,一對精彩的母子對話開始了。
達爾文很好奇地問母親:「媽媽,你為什麼要給樹苗培土?」
「我要樹苗像你一樣茁壯成長,因為泥土就是樹苗生長的基礎。」「媽媽,那泥土為什麼長不出小貓小狗呢?」
「小貓小狗是他們媽媽生的,不是從泥土裡長出來的。」
「人最早的媽媽是誰呢?她又是誰生的呢?」「聽說最早的媽媽是夏娃,不過我只知道聖母瑪麗亞。」
「那麼,夏娃和瑪麗亞是誰造的?」
「上帝造的。」「那麼,上帝是誰造的?」
面對閃著一雙好奇的眼睛執意探問的兒子,媽媽注視著兒子說:「親愛的孩子,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對於我們來說還是一個謎。媽媽希望你長大以後好好學習,自己去尋找答案,做一個有出息、有學問的人。」
幼小的達爾文似乎聽懂了媽媽的話,又似乎沒有聽懂,若有所思。
當時這對母子的對話,不論在場有沒有其他人,一定沒有人會想到,這個對話正是一個科學家開始思考的發端,這是一個科學家探索未知世界的啟蒙,這個孩子就是後來創立了進化論的偉大的科學家達爾文!
毫無疑問,達爾文是個聰明的孩子,他6歲的幼小心靈里就已經對身邊的世界充滿了神奇的疑問。但是,這里,更讓我們尊敬的,是那個沉著冷靜、循循善誘的媽媽。她借一個很普通的問題,帶領孩子在不動聲色之中完成了一次啟發教育。
這樣的啟發,我們可以想像在這對母子中間一定還會有很多次。這樣的對話,我們每一個父母都一定遇到過,只不過,有很多時候,我們在不經意之間,就可能輕易地把一個聰慧的頭腦扼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