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概括軍人故事
『壹』 軍人的群體故事情節
士兵突擊
『貳』 一個士兵的故事的內容簡介
作者出生於解放前,因此對三年自然災害有深刻記憶。父母早亡,很年輕就參內軍,成為了一名汽車兵,從此開著容車全國到處跑,執行任務,支援地方建設。文革期間在北京。復員時趕上對外援助,去非洲修鐵路。回國後又參與國內建設,繼續在山西修鐵路。
寫這樣一本書,回憶自己的前半生,基本上圍繞著「士兵」這個身份。回憶這一輩子,個人命運與國家變革緊密聯系,因此個人的歷史因為宏大的社會背景產生了可能的意義。
『叄』 最感人的軍人故事
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勇救跳江輕生女青年壯烈犧牲。
11月30日11時許,孟祥斌剛剛完成訓練任版務回到部隊,與權臨時來隊探親的妻子和3歲的女兒,利用休息時間前往市區購物。途經通濟橋時,忽然傳來「救人啊,有人要跳江」的呼喊。孟祥斌循聲望去,只見一位年輕女子扔掉手機,從10多米高的橋上跳入江中,在水中上下沉浮,情景十分危急。孟祥斌說了聲「來不及了」,便迅速脫掉上衣外套和鞋子,躍上橋欄,縱身跳入冰冷的江中,奮力游向輕生女子。 孟祥斌奮力一次又一次將落水女子托出水面。因江寬水涼,體力不支,他和女子漸漸下沉。這時,聞訊趕來的一艘快艇駛近,孟祥斌用盡最後的力氣將女子托出水面。快艇工作人員將女子拉上快艇,可孟祥斌卻沉入江中,獻出了28歲的年輕生命。 孟祥斌的壯舉,震撼了當地群眾。許多在場行人參與搜救,提供線索;孟祥斌犧牲後,社會各界捐款捐物慰問他的親屬;當地媒體紛紛報道孟祥斌的捨己救人的事跡。事後,人們自發在孟祥斌犧牲的浙江省金華市婺江的通濟橋上,人們擺放花圈、花束,掛上輓聯,點燃蠟燭,鞠躬行禮,寄託哀思。
『肆』 讓人流淚的100字的軍人故事
13日下午6點200名來自天津的特警趕到現場救援,截至14日下午2點,已經成功營救出困在北川縣縣城、景家村、苦竹壩水庫、電站等地的400餘名被困人員。然而,卻因為手上的施救工具只有鐵鍬和鋼釺而無能為力。特警們對壓在廢墟中求救的孩子束手無策,他們不敢亂撬樓板,擔心整幢樓垮塌下來;也不敢採取粗魯方式實施救援。特警們無能為力,他們在安慰孩子的時候落淚了,在走出操場的時候放聲大哭。(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 14日12時20分,15名空降兵寫下遺書從4999米的高空一躍而下,最終成功傘降茂縣,並在第一時間首次傳回了茂縣災情。而這些空降兵平時訓練中只需在數百米高度跳傘。這是空軍首次在高原復雜地域,無地面指揮引導、無地面標識、無氣象資料條件下運用傘降方式參加抗震救災,這15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抗震勇士,在危難時刻向我們詮釋了「人民子弟兵」的終極意義。(冒著生命危險的一跳,解放軍總是在關鍵時刻沖鋒在前,奮不顧身) 一個軍人在天涯上的求救信 「為什麼現在電視上不播報江油地震受損失的情況,我老婆現在7個月的身孕,沒有食物和水,,今天上午聯系了一次,已經餓的不行了。。。急需求救。。。現在也沒有救援隊伍去江油,,電視上一次江油的災情也沒有報,我也是軍人,我們部隊現在待命准備去四川汶川救災,我願意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去救災區的老鄉。。。 可是我老婆確沒有人救。。。。我馬上就要出發了,也許很難聯系她,,,,雖然無論怎樣我會盡全力去搶汶川救災區老鄉,,,可是希望在江油的老鄉也能跟她帶點吃的,哪怕一瓶礦泉水也行,,,求求老鄉了,,,她現在在馬路灣中國電信的門口公路上的一輛貨車上。。。叫王琢,,是老師,,求各位老鄉幫忙,,, 一個去汶川救災的軍人的懇求 知道江油肯定沒有人能見到這個帖子,希望在外的人們能聯繫上江油的同胞們幫 幫忙發下,謝謝了就1分鍾(當代最可愛的人,也是舍小家為大家的一例,很欣慰的聽說他老婆得救了)
『伍』 邊防軍人的感人故事要概括的
1、昆木加哨所官兵和18號界碑的故事
雪厚霧濃風沙大的巡邏路險象環生,但哨所官兵始終堅守著邊防軍人「寧丟自己一條命,不丟祖國一寸土」的誓言。
在王建飛的軍旅生涯中,18號界碑去過很多次,每一次巡邏都有不同的體驗,有順利的,也有驚險的。「路上即使遭遇再大的困難,我們時刻謹記邊防軍人職責,絕不後退!」
2、邊防戰士陳永國
19歲參軍入伍,32歲仍在軍營。
13年來,陳永國已成為邊防連隊離不開的「巡邏王」「活地圖」,新兵們敬愛的「老班長」「老大哥」。
無論哪一種身份,陳永國都已想好了未來的路。
「只要祖國需要,只要部隊需要,我就一直堅守在祖國邊疆!」陳永國堅定地說。
13年來,陳永國時刻如同一把鋒利的刀,隨時准備著戰斗,而這利刃的鍛造者,是軍營,是戰友,更是他自己。
3、我把太陽迎進祖國
北部戰區陸軍某旅邊防連駐守祖國東極黑瞎子島,那裡是把太陽迎進祖國的地方。
2008年10月14日,五星紅旗在這里冉冉升起,俄羅斯國旗緩緩降下。
78名官兵在無路無水無房無電的困境下,紮根荒島、戰天斗地,創造了「胸懷全局、聽從指揮、排除萬難、主動作為、尊重科學、爭創一流」的登島接防精神。「
黑瞎子島雖小,卻飽含中華民族百年屈辱;黑瞎子島很大,因為她承載了13億中國人的期盼。」在黑瞎子島界樁揭幕儀式原址前,官兵在國旗上簽名,銘記奮斗足跡。
4、不讓南沙丟失一寸
大海天水一色,驚濤拍打礁盤。在南海星羅棋布的島礁上,駐扎著一支英雄部隊,他們被譽為「南沙衛士」。
這里地處祖國的最南端,遠離大陸1000多公里,常年高溫、高濕、高鹽、高輻射,環境艱苦,曾一度被稱為「海上生命禁區」。
進駐南沙近30多年來,南沙衛士們吃苦不言苦,不論駐守條件如何變化,他們始終如一地用犧牲和奉獻捍衛著國家的主權。
5、守護北極牢記囑托
北部戰區陸軍某旅二連駐守祖國黑龍江北極村,駐地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52.3攝氏度。多年來,官兵戰嚴寒、斗風雪,堅決守好祖國北大門。
2012年軍事考核前夕,連隊江蘇籍戰士呂光華,因患感冒身體非常虛弱。可就在考核那天,當他看到連隊那面「艱苦奮斗模範連」的旗幟和戰友奮勇拼搏的畫面時,他堅持抱病參賽,最終順利通過考核。
他說:「在北極當兵,始終有一種精神讓自己充滿鬥志。」
『陸』 軍人的故事 用5、6句概括
豪情滿懷到部隊
天天心酸與勞累
甘於奉獻樂受罪
歷經磨煉離部隊
回想當兵這幾年
難言是錯還是對
『柒』 軍人的故事
1、2006年11月14日,李劍英在完成訓練任務駕機返航途中,遭遇鴿群撞擊,發動機空中停車。此時,飛機高度194米,跳傘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16秒時間里, 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國家財產,他先後三次放棄了跳傘逃生的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迫降。
迫降過程中,飛機受到高出地面水渠護坡阻擋,爆炸解體,李劍英同志壯烈犧牲。在16秒時間里,他用生命寫出了人民軍隊愛人民的優美贊歌。李劍英曾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軍黨委為他追記一等功,並追授「空軍功勛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
2、20多年前的一次軍事行動中,丁曉兵失去了右臂。當英雄在被鮮花與贊譽圍繞時,南京航空學院的一名大學生給他寫了封信,信中的話讓丁曉兵深感意外:成為英雄,你只算過了第一關,如果有這樣的機會我也可能成為英雄。
我現在並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後依然還有事跡從你的身上出現,到那個時候,這個英雄的稱號你才當之無愧。
20年過去了,丁曉兵時刻不忘這封來信。從連指導員、幹事、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到團政治委員,丁曉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帶領的集體,先後獲得248面獎牌、證書和36座獎杯。
3、在2008年5月赴四川抗震救災戰斗中,已擔任鄭州市公安消防支隊特勤大隊副大隊長的李隆和戰友們在異常險惡的環境下,不怕犧牲,連續作戰,在廢墟下先後救出57名群眾,其中五人生還,包括被困104個小時的李青松和被困124個小時的卞剛芬,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救援的奇跡。
李隆先後參加滅火救援戰斗3170多次,搶救遇險群眾760餘人,為保衛人民群眾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先後榮立個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獲得 「五四青年獎章」公安消防部隊「滅火救援尖兵」, 「全國抗震救災模範」等榮譽稱號。
4、2008年5月13日,部隊接到急赴災區的命令時,武文斌被告知後留,一向脾氣溫和的他急了眼,堅決要求上前線。6月17日晚,他和戰友們冒著大雨將8車50噸重的活動板房建材全部卸載完後,累得癱倒在泥水地上。就在這個夜晚,他因勞累過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停止了年輕的生命。
5、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帶著妻子葉慶華和女兒到市區購物,在經過通濟橋時,一名輕生女青年從10餘米高的橋上跳下,孟祥斌一邊沖向橋邊,一邊脫掉身上的衣服,不顧江水寒冷,跳水救人。
當前來救援的摩托艇漸漸靠近他們時,孟祥斌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將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員的手中,自己卻再次沉入水中。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禮上,浙江金華市近3萬名群眾自發從四面八方趕到金華市殯儀館,為捨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捌』 兵哥的故事梗概
中學生王大偉兒時的夢想就是想當一名將軍。
畢業後大偉當了兵。三個月的新兵訓練,摸爬滾打,大偉沒叫一聲苦,他成了一名好兵。好兵當然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中尉驅車把他帶到部隊五十里外戈壁灘上的一塊菜地,告訴他從今天起接替即將退伍老兵——種菜。連長走了,大偉痛切地看著越來越遠的吉普車高喊著:我不種菜,決然地追著那團煙塵向戈壁奔去。大偉跑回駐地,滿頭大汗。中尉又把他帶回哨所,讓他看看戰士們吃的一堆堆的罐頭盒子,並告訴他部隊駐地和哨所是基本點,基地就是中心,而你在全連的中心。大偉開始種菜了,老兵臨走時告訴他:我想在這種西紅柿,三年了沒種成,你接著種吧。老兵走了,就剩下大偉了,他開始學會一個人過日子。
連隊歡迎一位來檢查工作的將軍,大偉在這支小型軍樂隊中買力地吹著圓號,眼睛盯著將軍肩上的那顆星。看著那顆星,大偉幻想自己也成了將軍……樂隊早散了,大偉才從夢幻中醒過來,挨了連長一頓訓斥,沒收了圓號。在回菜地的路上大偉又碰到了將軍。將軍也認出了他,他們談得很投機,大偉得知將軍也種過菜,高興極了。將軍幫他要回了圓號,從此大偉的心情和他的菜地一樣好。
突然有一天,沙暴來了,大偉為了救烏雲其其格格和羊群,被沙暴吞沒了。當他醒來時,已躺在病床上,在床邊放著一枚閃閃發光的三等功軍功章。
慶祝八一建軍節,連隊請來十幾位軍嫂一起會餐。大偉在送菜的路上駱駝出事了,他卻不慎摔傷了,他掙扎著奔向部隊……全連戰士和軍嫂每人面前放著一碗菜湯。連長告訴大家,這是大偉的菜湯,是六個西紅柿做的。軍嫂們喝著湯,可眼裡卻含著淚水。
大偉當了三年兵、兩年志願兵,大偉種菜沒當成將軍,眼看就要復員離開部隊了,他站在獵獵招展的紅旗下行最後一個軍禮,庄嚴神聖,連長把圓號給了大偉,那首軍人都很熟悉的歌曲再一次響起:十八歲,十八歲,當兵到部隊,一輩子有過當兵的歷史,終生不會感到後悔……
『玖』 軍人英雄故事40字
邱少雲出生於四川銅梁。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赴朝作戰。1952年10月,為打擊盤踞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並擔任了發起沖擊後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投燃燒彈。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雲任憑烈火燒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在泥土裡,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