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張海迪的故事

張海迪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7 20:49:41

① 張海迪的名人故事 200字

張海迪的故事:

1、小海迪自學課程

五歲的張海迪被確診為脊髓血管瘤,她小小年紀不得不以輪椅作為代步的工具。在一次手術失敗後坐輪椅都成了奢望,她只能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

這樣的小海迪依然保持著堅強樂觀的情緒,她的床邊有一個大的立櫃,櫃子上鑲嵌了正面的鏡子。張海迪就利用鏡子來躺在床上看書,通過頑強和執著的學習,她自學完了小學、初中甚至高中的課本,並自學外語成才。

2、張海迪為群眾治病

1970年4月,張海迪跟著下放的父母來到山東莘縣十八里鋪尚樓村,開始了農村生活。鄉鄰們對張海迪一家非常照顧,還為張海迪製作了一張木輪椅。

為了回報這些樸素的愛,張海迪也想為大家做點什麼。於是,她開始在昏暗的油燈下學習一本本醫學書,還讓父親給她買來體溫計、聽診器和針灸用的銀針,成了一名靠在輪椅上給人看病的鄉村醫生。

在莘縣生活期間,張海迪為群眾治病一萬余多人次,針灸技術也在當地出了名,前來看病的人絡繹不絕。由於經常靠在輪椅上給人看病,她的肋間神經總會感到劇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彎曲成了S形,但是,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報他們的愛,張海迪始終堅持著。

3、張海迪和丈夫王佐良的幸福生活

兩個相愛的人,每天都想著為對方做點什麼。張海迪雖然只能靠輪椅移動,但她還是盡可能地做一些家務活,比如掃地、擦桌子什麼的。她還喜歡做飯,但家裡廚房太小,輪椅進不去,她就讓王佐良代替她「操作」,做她配製的菜。對於張海迪要做的事情,丈夫王佐良都會大力地支持。

一次,張海迪問王佐良:「我們沒有孩子,等我們老了,該怎麼辦呢?」王佐良將張海迪的手放在自己的手心裡,平靜地說:「到那時,我們一起上敬老院。」張海迪對自己的婚姻生活相當滿意。

1998年上半年,張海迪和丈夫王佐良合作,共同翻譯了美國當代作品《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這本書獲得了第四屆全國優秀外國圖書獎。

4、張海迪學習英語

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葯,請張海迪幫助翻譯文字說明,但是張海迪也看不懂。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 乃至手上、 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她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裡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

經過七八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輯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人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認准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

5、張海迪做公益

張海迪多年來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著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她也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溫暖。近年來,她為下鄉的村裡建了一所小學,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為災區的孩子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余元。

她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全社會都來支持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2016年,張海迪作為中國殘奧代表團團長率領殘奧健兒參加里約殘奧會,中國代表團發揮出色,暫列金牌榜和獎牌榜雙第一。

參考資料:

網路——張海迪

新華網——專訪中國代表團團長張海迪

② 張海迪珍惜生命的故事

張海迪,1955年9月16日在濟南出生。小時候因患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

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莘縣,給孩子當起了老師。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以及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

(2)張海迪的故事擴展閱讀:

張海迪獲獎狀況

1983年3月7日,團中央舉行命名表彰大會並授予張海迪「優秀共青團員」光榮稱號,並作出向她學習的決定。

1994 年全國首屆奮發文明進步獎長篇小說一等獎。

1997 年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1998 年獲山東省「精品工程獎」和「山東省十佳文藝工作者」稱號。

2012年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獲「亞太殘疾人權利領袖獎」。

③ 張海迪的故事100字

5位粉絲
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編輯於 2017-04-13
查看全部16個回答
零售-文學書籍_拼團優惠
值得一看的文學書籍相關信息推薦
拼多多限時折扣,全場包郵!品質好物一折起,暢想底價1元搶!一折起,不用9塊9,一元也包郵,新穎拼團模式打破價格壁壘!
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告
波紋管生產廠家PE管材批發廠家!型號齊全_廠家直銷
值得一看的波紋管相關信息推薦
波紋管生產廠家茂塑塑膠波紋管製造廠家質量 專業值得信賴波紋管製造廠家公司座落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交通便利,環境優美,佔地100餘畝
四川茂塑塑膠有限公司廣告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勵志故事分享_故事大全
上「知乎」,看萬千知友們火熱討論「知乎」聚焦熱點話題,解答專業疑問,有問題,上「知乎」

④ 張海迪刻苦學習的故事

輪椅上的夢
張海迪的家鄉在山東省文登縣。她出生的時候剛好九斤,媽媽高興地說:這可真是個「九斤老太」了。大人們看到她長得健康、聰明、伶俐,都叫她「玲玲」。玲玲的父母當時都是文藝工作者,他們對自己的長女寄託著美好的希望。女兒雖然生在泉城,可他們畢竟更愛大海。五十年代有部著名的電影叫《白夜》,有首著名的歌曲叫《尼羅河之聲》。母親說,莫斯科的「白夜」、尼羅河的歌聲是迷人的;祖國渤海之濱的笛聲也應該是令人神往的,女兒就叫「海迪」吧。
張海迪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像很多孩子一樣有自己的幻想。她快樂而活潑,整天蹦蹦跳跳地跑來跑去,連下樓梯的時候也不老實。人們看到她歡蹦亂跳、有說有笑的時候,就沖口而出叫她「玲玲」;人們看她做事聚精會神,對奇妙無窮的世界提出一串串問題時,人們又正而八經地叫她「海迪」。在玲玲家裡還保存著一張二十多年前的照片,這是玲玲在上幼兒園時照的。白色的連衣裙,使她格外精神;兩條小腿站得直直的,膝蓋下的肉窩還清晰可見。這張照片現在格外珍貴了。只有它記錄了海迪曾經和常人一樣有著健全的雙腿!
玲玲5歲那年,一場災難性疾病降臨到了她的身上。一天,玲玲在幼兒園里正在排練節目,她唱著、跳著,忽然覺得眼前一片發黑,她摔倒了。平時,她摔個跟頭,總是自己不聲不響地爬起來。這次,她用盡全身力氣,還是站不起來。她著急了:「阿姨,我的腿,我的腿那兒去了?」父母把她抱進醫院,醫生們反復會診,大夫拿著診斷書惋惜地說:「孩子得的是脊髓血管瘤,恐怕今後……」
這病據說起因是偶然的。在運動中,脊椎里一條細細的血管突然破裂了。也許不過是一滴血,變成血塊,擋住了脊髓的通道,由於它的擠壓,脊髓的搏動變減弱了,甚至完全梗阻。當時,數不清的醫生都希望拿出自己最大的本事,讓這活潑、可愛的小姑娘站起來。但是,就像人類在征服自然的進程中遇到許多疑難問題一樣——他們沒有放棄自己的努力,但眼下還只能是一籌莫展。
在濟南工作的爸爸媽媽抱著她跑遍了濟南幾家大醫院,後來又幾度到武漢、北京就醫。醫生先後給她動過四次大手術,摘除了六片脊椎板,結果卻沒有奏效。她不但不能走路了,而且身體從第二胸椎以下基本沒有知覺了,也就是說,身體有三分之二失去了部分知覺和功能。她必須靠在輪椅的扶手上,用胳膊支撐著,才能坐得住。爸爸媽媽的心像秤砣一樣沉,他們擔心孩子今後還能否經受得住更大的考驗。難啊,未來的生活!玲玲這艱難的第一步從哪裡邁出呢?
爸爸給她買來了收音機,媽媽給她訂閱了《小朋友》,雪征妹妹一步不離地陪伴著她。許多叔叔阿姨捨不得花錢給自己的孩子買玩具,但看望玲玲時,總是想方設法給她帶來新奇的禮物。玲玲怎麼也數不清關懷、幫助、照顧過她的到底有多少人。
盡管人們以無限的關懷溫暖她的心,但這遠遠不能補償癱瘓給這小姑娘帶來的痛苦。看著夥伴們高高興興地一起跳皮筋,高高興興地一起背著書包上學校,玲玲幼弱的心靈,簡直要被痛苦壓碎了。玲玲聽到窗外傳來的「我怎麼忘記帶傘了?唉,我的書包怎麼忘了呢!」,心裡很難過,她很想親身感受一下與他們一起去上學的歡樂,也想感覺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這一切都是一個夢。對於玲玲來說,只能是輪椅上的夢。一天,玲玲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對媽媽說:「媽媽,我要上學!」話剛說完,她就看見媽媽背過身兩手摸著臉,玲玲想,媽媽一定是哭了。媽媽說:「孩子,媽媽和爸爸會讓你學到知識的!」見玲玲這樣渴望上學,渴望學習知識,媽媽決定,說什麼也要盡量滿足她的心願。玲玲不能去上學,就請老師來教她。可家裡請不起,也請不到專職的老師,媽媽爸爸只能在下班後親自教她。
玲玲從7歲起,一連四次報名上學。前三次,老師看到她癱瘓的雙腿都難過地搖搖頭。每天,她只能趴在窗檯上,羨慕地看著別人去上學。10歲那年,爸爸帶她到濟南市經五路小學第四次報名上學。老師看她的確是個聰穎、上進的孩子,破例同意她報考。發榜的日子到了,一大早,爸爸背著她來到學校門口,海迪急切地在那密密麻麻的紅榜里尋找自己的名字。「張海迪」,當她找到自己的名字時,拍著手喊叫起來:「我上學了,我上學了。」他讓爸爸背她在校園里走了一大圈,這是教室,那是操場,海迪指指點點,別提多高興了。回家後,爸爸特意給她買了一個小書包,媽媽為她買了一雙新鞋子。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第二天,她的病又一次犯了。當別的小朋友高高興興去上學時,媽媽卻背著她踏上北去的列車,到北京去治病。
如果說海迪上過學的話,校門對她只開放過半天!
學校進不去,海迪就在床上鋪開了課本。平時,她躺在床上,腰腿僵硬,腳背直伸。如果能使支配肌肉的神經鬆弛下來,使下肢稍稍能夠屈伸,她就能坐起來了。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她天天捶腿肌,用力搬下肢。胳膊每用一次力,肋間神經就鑽心一樣的疼。她吞下兩倍的止疼葯,硬是咬著牙關按、摸、捶。有時讓媽媽幫忙。媽媽捨不得用力,她不高興;媽媽用力了,她送給媽媽的是掛著汗珠的笑臉。僵硬的腿腳終於軟化了。當她能倚著被子坐一會兒,或掙扎著用胳膊支撐著趴在桌子上時,她驚喜萬分。殘疾退一分,玲玲就向前跨上一大步。「別人能會的,我也要會。」有時,小夥伴問她:「玲玲,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她回答說:「我想當一名醫生,讓每個不能行走的孩子都站起來!」
玲玲特別愛學習,但手術造成的肋間神經痛時時折磨著她嬌小的身軀,有時,她實在感到疲倦,連作業都無力完成,就對媽媽說:「這些作業我明天再做行嗎?」媽媽卻鄭重地對玲玲說:「今日事今日畢!」聽了媽媽的話,玲玲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絕不能拖拉,就在心裡告訴自己說:「我要像在學校里的孩子一樣,每天完成作業!」
盡管玲玲非常有決心,但病情卻是無情的。每當病痛折磨她時,堅強的玲玲沒有流淚,疼得實在厲害時,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辮子,打算用一種疼痛來代替另外一種疼痛。漸漸地,她揪下來的頭發,都能編成一條辮子了,她忍受了多麼大的痛苦啊!
對玲玲來說,家是一所特殊的學校。在這個學校里,聰明、好學的玲玲學會了很多知識。在所有功課中,玲玲最喜歡學習語文。在10歲時候就能讀長篇小說了,雖然讀得很辛苦,但她不氣餒。她很喜歡讀《卓婭與蘇拉的故事》,可她拿到的是那種用老方法排版的書,裡面多數的漢字都是繁體字,又是豎排的格式。對10歲的孩子來說特別難讀,遇到不認識的繁體字,她就憑經驗來猜。一次,當她從書中看到一句「媽媽領著我到楊樹林時」,雖然猜出了另外的幾個繁體字的意思,卻不知道「楊樹林」是什麼意思。
玲玲想,從「林」字看,「楊樹」應該是一種樹,那麼,這個「樹」字應該就是「樹」的另外一種寫法;「楊樹」又是什麼樹呢?一定是一種很常見的樹。於是,她開始在心裡念著自己知道的各種樹名,當她默念到「楊樹」時,心裡一亮:「楊」的寫法,與「楊」字不是很像嗎?看來,「楊樹」就是「楊樹」!想到這里,玲玲非常高興。這樣,在猜字過程中,玲玲早早地認識了許多漢字並掌握了有關的知識。
10歲那年,媽媽送給玲玲一本日記,是紅色漆皮的。媽媽說:「玲玲,以後你要天天寫日記!」當時,玲玲並不知道該怎麼寫日記。起初,她寫的是:「今天我讀了×××書,今天我吃了葯。」這些日記,用詞單調,也沒有什麼情感,經過媽媽的開導後,玲玲終於明白了寫日記的秘密,那就是要把每天的重要事情與情感都寫出來。以後,玲玲開始把所有親情、友情的溫暖都寫進日記,很好地鍛煉了自己的寫作能力。長大以後,每當回憶起這段經歷,張海迪認為,當初如果沒有堅持寫日記,後來就不能成長為作家。
除了語文,玲玲對別的功課也非常用心,一點兒也不肯浪費時間。在整個童年,她以頑強的意志,認真學習,始終用心對待每一個字,每一行句子,自學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實現了「輪椅上的夢」。用玲玲自己的話說,她沒有愧對自己的童年,也沒有愧對那些美好的光陰。
在那座刷著紅漆的三層樓里,張海迪度過了15年的時光,爸爸媽媽的愛,小夥伴及朋友的愛,也使張海迪更有信心面對未來。

⑤ 關於張海迪的故事

1、1970年,她15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人民做事。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

她先後讀完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醫學書籍。學針灸時,為了體驗針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復練習扎針。

短短的幾年,她居然成了當地的一個年輕的「名醫」,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有一位耿大爺,他不能說話,並癱瘓了很多年,一直沒有治好。

張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勵耿大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閱大量書籍,精心為耿大爺治療。後來,耿大爺終於能說話了,也能走路了。

2、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宣傳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的故事。

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

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同志學習的決定》,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為張海迪題詞,表彰她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

3、張海迪多年來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著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她也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溫暖。

她為下鄉的村裡建了一所小學,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為災區和孩子們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余元。她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

呼籲全社會都來支持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4、1985年,張海迪拿起筆來義無反顧地投入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的創作之中,這一寫就是五年。由於長時間坐在輪椅上,導致她身體多處長了褥瘡。

長時間用胳膊支撐身體,她的衣袖磨破了一隻又一隻,肘關節的老繭掉了一層又一層,右胳膊也因長時間支撐身體導致血管變粗而殘疾。

夏天的濟南,有「火爐」之稱,沒有知覺的下身排汗本來就困難,小電扇吹出的又都是熱風。為了降溫,每隔一會兒,她就將頭發用自來水浸濕,再坐到電扇前猛吹。

一到冬天。房間里又冷得像冰窖。一般,就是穿上厚棉衣,每年也要凍感冒幾次,而她一感冒就要發燒好幾天,甚至還有可能危及生命。

對此,張海迪從不後悔,反而認為,寒冷能讓人頭腦更清醒,增加更多的人生感悟。1990年,《輪椅上的夢》出版後全國發行。

緊接著,張海迪又進行了第二部書《生命的追問》的文學創作。為了滿足讀者的購書慾望,這本書連續印刷了十次。

5、1955年9月,張海迪出生在山東省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5歲之前,張海迪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快樂而活潑,成天蹦蹦跳跳跑來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時光是那樣短暫。1960年一個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剛上完一節「課」,她和小同伴們嘻笑著朝門外跑去,忽然跌倒了。

從此,雙腿喪失了知覺,張海迪也喪失了關於腿的記憶。童年時許多生活場景,她都清晰記得,獨獨不知道腿是怎麼活動的,人走路時的感覺是怎樣的。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

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⑥ 有關張海迪的故事(200字以內)

張海迪1955年9月17日在濟南出生。5歲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家中自學完成中學課程。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了老師。
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以及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6)張海迪的故事擴展閱讀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2002年,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問世。
《絕頂》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向「十六大」獻禮重點圖書並連獲「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圖書獎」、「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和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海迪
查看全部12個回答
怎麼下載網路輸入法?下載網路輸入法並安裝安卓免費正版下載

網路下載網路輸入法並安裝智能下載網路輸入法並安裝,五筆拼音快速切換,滿足不同用戶的打字需求,精準快速打字,軟體中心,精選正版軟體下載
網路在線網路技術北..廣告 
網路哪裡下載?官方下載,網路App,極速下載,2018官方最新版。

「網路下載 」極速搜索,頭條新聞,熱點視頻,全網正版小說 7億用戶的選擇
網路在線網路技術北..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張海的畫多少錢一平尺
張海畫價格具有無限的升值空間,「識金者得金,識土者得土。買賣書畫確實能賺到錢,一件東西從一萬升值到一百萬是司空見慣的。但整個市場假的很多,辛辛苦苦、托關系找朋友掏來的寶貝卻是個假貨!小則傷筋動骨,甚則傾家盪產!資深書畫投資者應該都懂,如果能認識畫家,要直接從畫家那裡買畫。如:[浦君國際藝術中心]就是補缺書畫投資市場上這種需求,全國愛
張海迪的名人故事 200字
張海迪的故事: 1、小海迪自學課程 五歲的張海迪被確診為脊髓血管瘤,她小小年紀不得不以輪椅作為代步的工具。在一次手術失敗後坐輪椅都成了奢望,她只能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 這樣的小海迪依然保持著堅強樂觀的情緒,她的床邊有一個大的立櫃,櫃子上鑲嵌了正面的鏡子。張海迪就利用鏡子來躺在床上看書,通過頑強和執著的學習,她自學完了小學、初中甚至高中的課本,並自學外語成才。 2、張海迪為群眾治病 1970年4月,張海迪跟著下放的父母來到山東莘縣十八里鋪尚樓村,開始了農村生活。鄉鄰們對張海迪一家非常照顧,還為張海迪製作了一張木輪椅。 為了回報這些樸素的愛,張海迪也想為大家做點什麼。於是,她開始在昏暗的油燈下學習一本本醫學書,還讓父親給她買來體溫計、聽診器和針灸用的銀針,成了一名靠在輪椅上給人看病的鄉村醫生。 在莘縣生活期間,張海迪為群眾治病一萬余多人次,針灸技術也在當地出了名,前來看病的人絡繹不絕。由於經常靠在輪椅上給人看病,她的肋間神經總會感到劇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彎曲成了S形,但是,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報他們的愛,張海迪始終堅持著。 3、張海迪和丈夫王佐良的幸福生活 兩個相愛的人,每天都想著為對方做點什麼。張海迪雖然只能靠輪椅移動,但她還是盡可能地做一些家務活,比如掃地、擦桌子什麼的。她還喜歡做飯,但家裡廚房太小,輪椅進不去,她就讓王佐良代替她「操作」,做她配製的菜。對於張海迪要做的事情,丈夫王佐良都會大力地支持。 一次,張海迪問王佐良:「我們沒有孩子,等我們老了,該怎麼辦呢?」王佐良將張海迪的手放在自己的手心裡,平靜地說:「到那時,我們一起上敬老院。」張海迪對自己的婚姻生活相當滿意。 1998年上半年,張海迪和丈夫王佐良合作,共同翻譯了美國當代作品《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這本書獲得了第四屆全國優秀外國圖書獎。 4、張海迪學習英語 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葯,請張海迪幫助翻譯文字說明,但是張海迪也看不懂。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 乃至手上、 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她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裡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 經過七八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輯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人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認准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 5、張海迪做公益 張海迪多年來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著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她也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溫暖。近年來,她為下鄉的村裡建了一所小學,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為災區的孩子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余元。 她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全社會都來支持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2016年,張海迪作為中國殘奧代表團團長率領殘奧健兒參加里約殘奧會,中國代表團發揮出色,暫列金牌榜和獎牌榜雙第一。 參考資料:網路——張海迪 新華網——專訪中國代表團團長張海迪
75 瀏覽201762019-11-17
張海迪的故事200字
輪椅上的夢: 張海迪被譽為身殘志堅的一代楷模,自學成才的著名作家,出版了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天長地久》,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我的德國筆記》等,翻譯了《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麗貝卡在新學校》等外文著作。她現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 她用頑強的意志粉碎了醫生對她生命長度的預言,她用積極的態度努力過好每一天,不斷拓展生命的寬度。在上世紀80年代,她堅韌不拔的精神,讓全國年輕人看到了奮斗的力量,鼓舞了一大批中國青年。她就是被譽為「八十年代新雷鋒」和「當代保爾」的張海迪。 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張海迪,1955年9月出生於濟南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她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快樂而活潑,成天蹦蹦跳跳跑來跑去,似小燕子般到處飛翔。可惜,蹦蹦跳跳的時光是那樣短暫。1960年一個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剛上完一節「課」,她和小同伴們嘻笑著朝門外跑去,忽然跌倒了。從此,雙腿喪失了知覺,張海迪也喪失了關於腿的記憶。 張海迪當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復發作,非常難治。五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6塊,最後高位截癱。這樣,原來天真活潑的張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當年,醫生們一致認為,像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 看著夥伴們高高興興地背著書包上學校,終於有一天,張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對媽媽說:「媽媽,我要上學!」可是因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學校都不接收。 病魔是無情的,每當病痛折磨她時,堅強的張海迪沒有流淚,疼得實在厲害時,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頭發,打算用一種疼痛來代替另外一種疼痛。漸漸地,她揪下來的頭發,都能編成一條辮子了! 對張海迪來說,家是一所特殊的學校。在這個特殊的學校里,聰明、好學的張海迪學拼音,學查字典,學一個又一個生字。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撐著身體抄書,學完了一本又一本小學課本,沒有人催問,沒有人檢查督促,更沒有考試和考試中的競爭,全靠著自學。努力是加倍的,成功的喜悅也是加倍的。於是,她的學習自覺性、學習樂趣與生活的意志,還有思維能力,便隨著知識一起增長起來了。通過非同尋常的努力,她還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 1970年 4月,張海迪跟著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母,來到沒有電燈和自來水、生活也十分艱苦的農村生活。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余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發、釘扣子、補衣服。 當看到當地群眾缺醫少葯帶來的痛苦,張海迪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群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葯物,努力研讀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針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 起初,她在白菜疙瘩上、在蘿卜上扎。在白菜疙瘩上進了幾天以後,就在她自己身上進針,她覺得醫生就是要這樣,首先要自己感覺。曾有人問她,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沒有知覺,你的胸以下沒有知覺,你在自己身上扎針不痛苦啊?她說:「恰恰相反,我最開始針灸的時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臉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扎了以後是什麼樣的感覺,我要知道。」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
15 瀏覽9420
張海迪的故事(200字以內)
張海迪小時候是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5歲不幸患了嚴重的疾病,動了大手術,脊柱板摘去了6塊,從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覺,從此她成了一個高位截癱的人,站不起來了。 小海迪癱瘓了,人們認為都她這一生只能依靠別人來生活了。可是,小海迪想:我要自立,長大了要為人民做點事,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要實現這個願望,沒有知識、沒有本領怎麼行呢?可是,她又沒辦法去學校讀書,於是,她小小年紀,就立下志向,決心以病床當課桌,自學成才。她開始用識字卡片學習認字,不久,又學會了漢語拼音和查字典。從此,她以頑強的毅力走上了自學求知的道路。 1976年冬天,她動了第四次大手術,全身不能動。有朋友來看她,發現她正全神貫注地看著枕邊支起的一面鏡子。朋友問:「你在照鏡子?」張海迪說:「看書。」朋友這才發現她枕邊放著一本《英語九百句》,是用鏡子照著書上的字學英語。學完一頁就請人幫她翻開下一頁。鏡子了的字都是反的,行也是倒的,學習難度很大,但她掌握的許多知識,就是這樣從:「鏡子里」自學來的。後來她坐上了輪椅,用前胸頂住桌子邊學習和工作,把前胸咯出了一道道血印。張海迪充滿豪情地說:「輪椅叫我矮三分,我叫人生步步高。」就這樣,她靠著自立自強的精神,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在病床上、輪椅里自學了小學到大學的全部課程,還自學了日語、英語、得語和世界語,翻譯出版了16萬多字的外文書籍和資料。她還鑽研《針灸學》、/《生理學》等醫學著作,在自己身上練習針灸,掌握治病的本領。她為別人針灸治病乙烷多人次,還治好了一些人的疑難雜症。她還常去為學校的孩子們唱歌、譜曲、拉琴,給遇到困難的青年寫信,幫助他們克服困難,鼓起他們的生活的勇氣…… 張海迪的這種自立自強底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

張海迪故事簡介
張海迪,漢族,山東省文登市人,中國著名殘疾人作家,哲學碩士,英國約克大學榮譽博士。1983年3月7日,團中央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張海迪「優秀共青團員」光榮稱號,並作出向她學習的決定。1960年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學習,並學習針灸,在當地行醫。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結婚。1983年中國共產黨決定將張海迪樹立為宣傳偶像。張海迪得到了兩個贊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
張海迪的成長故事,簡短些:200字
張海迪說:「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給人間。」她懷著這樣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學習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贊歌。 「活著,就要為人民做事。」張海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970年,她15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人民做事。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余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發、釘扣子、補衣服。她發現村裡缺醫少葯,就決心學習醫療常識和技術,用零花錢買醫學書、體溫表、聽診器和常用葯物。她先後讀完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醫學書籍。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