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的故事
Ⅰ 劉邦和韓信之間的故事
劉邦問韓信,這個蕭丞相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寡人推薦將軍,那麼請問將軍准備有點什麼東西來教導教導寡人呢?
韓信說,先謝謝大王對韓信的信任,韓信想問問大王,當今和大王爭奪天下的是不是就是項王呢?劉邦說是的,好,韓信說,請大王自己掂量掂量,就個人能力和魅力而言,就自己集團的力量和勢力而言,大王您比得上項王嗎?
開始就問這么一個問題,單刀直入,劉邦就一下子答不上來,司馬遷寫到,說漢王「默然良久」,就是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說了三個字,「不如也」,是比不上他,於是,韓信站起來,跪下去拜了一下,說恭喜大王,大王說得非常對,就是我韓信也認為大王你比不上項王,無論就個人能力、魅力而言,還是就我們整個集團的實力而言,都比不上,他為什麼要「賀曰」呢?為什麼要祝賀他呢?因為他發現劉邦是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是一個說實話的人,這個人就好打交道,我們為領導服務的最怕領導他不聽真話,他專門想聽假話,喜歡你吹捧他,那這個事情就搞不了,劉邦這點好,他不要你吹捧他,他承認我不如他,那麼這個話就好說了。
韓信往下說,雖然如此,但是韓信我認為,項王並非不可戰勝,他說自己曾經在項王手下當差,對項王這個人是很了解的,請大王允許我韓信,為您分析項王的為人,項王的為人是什麼樣的呢?有兩個看起來是優點,其實是缺點的特點。
第一個條是項羽這個人非常地英雄,身材高大,力大無比,英勇善戰.史書上說項羽是力能扛鼎,就是鼎,能扛起來,而且每次戰爭項羽是身先士卒,他打沖鋒,一旦沖進敵營,怒吼一聲,上千人都鴉雀無聲,噤若寒蟬,被他嚇破了膽,這個漢王你比不上,但是項羽卻不懂得使用人才,他手下的那些能人,那些賢良的人士,那些勇敢的人士,那些智慧的人士,他都不懂得使,他只懂得自己一個人沖鋒陷陣,他是個人英雄主義者,這種勇敢叫什麼?韓信給了四個字的評價,「匹夫之勇」.這是小人物的勇敢,沒出息人的勇敢.
第二點,項羽這個人對人非常有禮貌,心腸也很軟,恭敬仁慈,可是項羽小氣,他手下的將領沖鋒陷陣,浴血奮戰,建功立業,你應該封官賜爵啊?封賞他們啊?項王怎麼做呢?他封也封,給你鑄一個印,印鑄好了以後,項羽捏到手上,他捨不得給,在手上磨過來磨過去,磨過來磨過去,最後磨得這一個方印都磨成圓的了,他都不給人,這叫什麼?這叫婦人之仁。仁愛嗎?小恩小惠,流著眼淚送飯,可是要封官,不給。所以兩個特點,看起來是優點,實際上是缺點.另外他還有一些錯誤,比方說他分封諸侯的時候不論功行賞,誰跟自己關系好他就封個大的,誰跟自己關系不好,他封個小的,大失人心,另外他一路燒殺掠搶,他怎麼能夠得天下呢?他是不可能得天下的.而您漢王,進了關中以後,所做一切都非常好,大得人心,三秦父老都盼望著您漢王去到秦地去當王。
所以,韓信最後說了一句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就是你要發一個戰書過去,三秦地區馬上就是你的。劉邦一聽,我打仗這么多年來,沒聽到哪一個人有這樣的清晰的對整個局勢的分析,這個分析實在是太透徹了,於是對韓信說,哎呀,寡人真是相見恨晚啊。
Ⅱ 韓信的故事簡短
漢高祖劉邦曾問大將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斜了劉邦一眼說:「你頂多能帶十萬兵吧!」漢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悅,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韓信傲氣十足地說:「我呀,當然是多多益善啰!」劉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興,勉強說:「將軍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現在,我有一個小小的問題向將軍請教,憑將軍的大才,答起來一定不費吹灰之力的。」韓信滿不在乎地說:「可以可以。」劉邦狡黠地一笑,傳令叫來一小隊士兵隔牆站隊,劉邦發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隊站好後,小隊長進來報告:「最後一排只有二人。」「劉邦又傳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隊長報告:「最後一排只有三人。」劉邦再傳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隊長報告:「最後一排只有二人。」劉邦轉臉問韓信:「敢問將軍,這隊士兵有多少人?」韓信脫口而出:「二十三人。」劉邦大驚,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個岔子把他殺掉,免生後患。」一面則佯裝笑臉誇了幾句,並問:「你是怎樣算的?」韓信說:「臣幼得黃石公傳授《孫子算經》,這孫子乃鬼穀子的弟子,算經中載有此題之演算法。
Ⅲ 韓信的誠信故事
韓信小時候家境特別貧苦,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於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
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後我就入土了。」後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於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拓展資料: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
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Ⅳ 有關韓信的歷史故事及成語典故
1、背水一戰
秦朝滅亡後,項羽和劉邦又展開了一場戰爭,這就是歷史上的楚漢相爭。
劉邦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叫韓信。韓信本來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以後,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里當個小兵。項梁死後,韓信又跟了項羽,項羽見他比一般兵士強,就讓他做個小軍官。
韓信有好幾次向項羽獻計策,項羽都沒有採用。韓信感到十分失望。等到漢王劉邦到南鄭去的時候,韓信就投奔了漢王,被劉邦拜為大將。
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向漢王詳詳細細分析了楚(項羽)漢雙方的條件,認為漢王發兵東征,一定能戰勝項羽。
漢王越聽越高興,只後悔沒早點發現這個人才。打那以後,韓信就指揮將士,操練兵馬,東征項羽的條件漸漸成熟了。
公元前205年,韓信偷襲魏王豹,滅掉魏國。10月,劉邦又派他與張耳率幾萬軍隊向東繼續挺進,攻擊趙國。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趙歇和趙軍統帥陳余立刻在井陘口聚集20萬重兵,嚴密防守。
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車對大將陳余說:「韓信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勝仗,可謂是一路威風,現在他又乘勝遠征,企圖攻下趙國,其勢銳不可擋。
不過,他們運送糧食需經過千里之遙,長途跋涉。現在我們井陘山路狹窄,車馬不能並進,漢軍的糧草隊必定落在後面。這樣你暫時給我3萬人,從小道出擊,攔截他們的武器糧草,斷絕他們的供給,漢軍不戰死也會餓得半死。
你在這里堅守要塞,不與他們交戰,他們前不能戰,後不能退,用不了幾天我們就可活捉韓信。」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
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
隨後,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然後韓信又派出1萬人沿著河岸背水擺開陣勢。背水歷來是兵家絕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陳余得知消息,大笑韓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滅亡。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韓信、張耳假裝敗退,向河岸陣地靠攏。陳余則指揮趙軍拚命追擊。
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這時韓信埋伏的2000輕騎兵,見趙軍傾巢出擊,立即飛賓士入趙營,拔掉趙國的全部軍旗,換上漢軍的紅旗。
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於是四散奔逃。這時漢軍兩面夾擊,趙軍大敗。
士兵們殺死了陳余,抓獲了趙王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麼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拚命呢!」
這就是成語「背水一戰」的來歷,這個成語多用於軍事行動,也可用於比喻有「決戰」性質的行動,表示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與敵人決一死戰。
2、拔幟易幟
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後,率領漢軍攻佔了魏國和代國,接著又在張耳的協助下,帶了幾萬兵東下井陘,攻擊趙國。趙王和主將陳餘在井陘口聚集了二十萬大軍阻擋。
謀士李左車建議陳餘拔給他三萬軍隊,從小路出發,出其不意地截取漢軍的後勤裝備及糧食;而它的前軍抵達井陘時不與交戰。這樣的話,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韓信和張耳的頭顱。
陳餘是個讀書人,不愛使用詐謀奇計,認為韓信的兵不過數千,經過千里行軍,已非常疲憊,可以直接予以攻擊,因此沒有採納李左車的計謀。
韓信手下的人探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高興,放心東下井陘,進軍到離井陘口三十里之處,韓信下令休息。
半夜裡,他選出兩千名輕騎兵,讓他們每人拿著一面紅色旗幟,從小道來到井陘口山後隱蔽起來,同時對他們說:「我將另派一支軍隊與趙軍對壘,並假裝敗退。這樣,趙軍必定傾巢而出,前來追擊。你們乘此機會快速進入趙營,拔掉趙軍的旗幟,換上我們漢軍紅色的旗幟。」
接著,韓信又派出一支一萬人的軍隊,叫他們背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排出兵法上最諱忌的背水之陣,都哈哈大笑,以為漢軍自己斷了後路。
天剛亮,韓信指揮這一萬人的軍隊向井陘口進發,趙軍立即打開營門迎擊。戰了一段時間後,韓信、張耳命漢兵丟掉旗鼓,向水邊退去。漢兵退到水邊陣地,再也無法後退,只得拚死作戰。
這時,隱蔽在山後的兩千漢兵,趁趙營無人守衛,快速沖進趙營,飛快地拔掉趙軍旗幟,換上漢軍紅色的旗幟。
而在水邊作戰的趙兵,因遇到背水一戰的漢兵的頑強抵抗,無法取勝,想返回營地,卻見那裡全是漢軍的紅旗,以為趙王已被漢兵抓住,頓時軍心大亂,各自逃命。接著,漢軍兩面夾擊趙軍,結果主將陳餘被殺,趙王被活捉。
3、多多益善
劉邦稱帝後,韓信被劉邦封為楚王,不久,劉邦接到密告,說韓信接納了項羽的舊部鍾離昧,准備謀反。於是,他採用謀士陳平的計策,假稱自己准備巡遊雲夢澤,要諸侯前往陳地相會。
韓信知道後,殺了鍾離昧來到陳地見劉邦,劉邦便下令將韓信逮捕。押回洛陽。回到洛陽後,劉邦知道韓信並沒謀反的事,又想起他過去的戰功,便把他貶為淮陰侯。
韓信心中十分不滿;但也無可奈何。劉邦知道韓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韓信召進宮中閑談,要他評論 一下朝中各個將領的才能,韓信一一說了。
當然,那些人都不在韓信 的眼中。劉邦聽了,便笑著問他:「依你看來,像我能帶多少人馬?」「陛下能帶十萬。」韓信回答。 劉邦又問:「那你呢?」「對我來說,當然越多越好!」
劉邦笑著說:「你帶兵多多益善,怎麼會被我逮住呢?」 韓信知道自己說錯了話,忙掩飾說:「陛下雖然帶兵不多,但有駕馭將領的能力啊!」 劉邦見韓信降為淮陰侯後仍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興。
後來,劉邦再次出征,劉邦的妻子呂後終於設計殺害了韓信。
4、胯下之辱
在淮陰有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著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佩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
韓信自知形單影只。於是,他便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在場的人都嘲笑韓信,認為他很膽小。史書上稱「胯下之辱」。
5、韓信木罌渡黃河
魏王豹是秦亡之後項羽封王時所立,以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金殿)為都城,管轄河東郡。劉邦還定三秦之後,自臨晉(今陝西大荔縣朝邑鎮東南)渡黃河向東擴展,魏王豹順應大勢,不戰而降,歸順漢王,並帶兵隨漢王東進討伐項羽。
後來,漢王東征受挫,魏王豹托詞親屬有病要回去探視,便離開漢王。回魏之後,他立刻關閉黃河東岸渡口,斷絕與漢的來往,重新投向楚霸王。
劉邦看到魏王豹所控制的地區十分重要,從魏國西進可以威脅關中,南下可以截斷漢軍糧道,與楚軍形成對漢軍的夾擊之勢。
為了解除這一威脅,劉邦先派酈食其前去勸說魏王豹歸順漢王,並許諾封以萬戶之邑,卻遭到魏王豹的斷然拒絕。劉邦見勸說無效,准備向魏王豹發兵,便向酈食其了解魏將領的情況。
劉邦問:「魏大將是誰?」酈食其回答:「是柏直。」劉邦說:「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怎麼能抵擋韓信!」又問:「騎兵將領是誰?」回答:「馮敬。」劉邦說:「是秦將馮無擇之子,雖然賢能,也不能抵擋灌嬰。」
又問:「步兵將領是誰?」回答:「項它。」劉邦說:「不能抵擋曹參。我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於是,任用韓信為左丞相,與灌嬰、曹參一起伐魏。
韓信在出兵之前,也找來酈食其了解魏將領情況。他聽說魏王豹不用有戰斗經驗的周叔為大將,卻用沒有經驗的柏直,心裡就有了對敵之策。他分析魏必然憑借黃河天險,扼守黃河主要渡口,採取固守的戰略,進行持久作戰。
所以,他審時度勢,針鋒相對地制定了速戰速決的戰略,決定用奇襲的戰術一舉擊破魏軍的防線。漢高祖二年(前205)八月,韓信率軍從關中出發,兵臨黃河岸邊。
魏王豹聞訊,把重兵調集到蒲坂(今山西永濟西蒲州鎮),封鎖了黃河渡口臨晉關。韓信來到臨晉關,派人一偵察,對岸全是魏兵,只有上游夏陽(在陝西韓城南)地方魏兵不多。
於是就決定在夏陽渡河。渡河需要木船,但他們只有100 多隻,不夠用。韓信就派人砍伐木材,並去收買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時候叫罌)。
灌嬰和曹參為明白韓信買罌的用意,請他解釋。韓信說:「把幾十隻口小肚大的瓶子封住口,排成長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繩子綁在一起,再用木頭夾住,叫作『木罌』,用它做成筏子可以比一般筏子多載人啊。」
灌嬰和曹參好不佩服,就各自去忙著伐木購瓶了。幾天功夫,一一準備齊全。
這一天,韓信命令灌嬰帶領一萬兵馬和100 多隻船,在臨晉關黃河的對岸排開陣勢,假裝要渡河的樣子。魏王豹率領重兵虎視眈眈,嚴陣以待。誰料想,韓信仰曹參卻偷偷地帶領大軍連夜把木罌運到了夏陽。
魏王豹等了幾天。並不見臨晉關對岸發兵,以為漢軍一時不敢渡河。正在這時,安邑守軍來報,韓信已攻下安邑,向平陽方向殺將過來。
魏王大驚:上游的夏陽向來沒有船隻,難道漢軍是飛過河的?倉促之間領兵去阻擋,但是以木罌渡河的漢軍在安邑得手後,士氣更旺,一路勢如破竹,魏軍哪裡抵抗得住?
魏王豹正想往臨晉關退去,灌嬰的兵馬卻趁臨晉關空虛之機,揮師渡過河來攻佔了關口,也向平陽沖來。兩路夾擊,腹背受敵的魏王豹只得下馬投降。韓信很快平定了魏地。
魏王豹聞訊大驚,急忙回師救援,但軍心已經大亂,難敵漢軍的沖擊,全軍遭重創後被迫向東退卻,韓信率領漢軍乘勝追擊。
九月,漢軍在東垣(治所在今山西垣曲縣東南)俘虜了魏王豹,韓信兵不血刃進入魏都平陽。隨後,韓信又分兵平定了河東52縣,在黃河以東置河東郡。
韓信木罌渡軍克魏王豹後,消除了魏對關中和黃河以南地區的威脅,取得了漢軍開辟北方戰場的第一個勝利,對減輕劉邦主力在中原戰場作戰的壓力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聲東擊西、出奇制勝的著名戰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胯下之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背水一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多多益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信木罌渡黃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拔幟易幟
Ⅳ 韓信的經典故事有那些呢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戰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韓信用兵講究出奇制勝,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與韓信有關的成語故事約有三十個,下文將用十個常見的成語串聯起韓信的一生。 一、胯下之辱 韓信未成名時,在街頭碰到一個惡少,惡少看見韓信背著劍,就擋住韓信的去路對韓信說:要麼砍我,要麼就從我胯下鑽過去。韓信便從容的從惡少的胯下鑽過去了,這個故事其實還有續集,後來韓信衣錦還鄉,找到那個惡少,惡少嚇的魂不附體,韓信一笑置之,還賞了他個小官做。 胯下之辱是韓信不與小人計較,一心謀大事的寫照,這句話後來成為很多英雄或狗熊受辱之後的借口,「當年韓信也曾受過胯下之辱」。。,那意思好像受了辱反而似韓信般英雄,其實英雄跟受不受辱沒關系,有關系的是受辱後的表現,是奮發圖強,還是繼續受辱? 二、一飯千金 還是在韓信未成名之前,韓信生活困苦,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一個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太太就經常給韓信分點帶來的飯吃,韓信非常感激,說:將來我一定要重重報答你。老太太說:一個男人都不能自食其力,我還能指望上你的報答嗎?韓信聽了非常慚愧。這個故事的續集是,韓信後來衣錦還鄉,找到這位當年的恩人,賞賜千金。 一飯千金,是韓信知恩圖報,有顆感恩心的表現,千百年來,直至今日,這個故事對於社會建設都十分有意義。 三、推陳出新 韓信初投劉邦,劉邦不太喜歡韓信這個胯下之徒,安排他去管理糧倉。韓信對於糧倉管理提出了「推陳出新」的管理理念,把糧倉前後開兩個門,前門進新糧,後門出舊糧,一方面糧倉通風,更重要的是糧倉的新舊糧食更科學的循環,不易造成霉變。 要不說,是金子到哪裡都能發光,韓信管理糧倉,即進行了一次偉大的倉儲管理革命,直到現在,「前進後出,推陳出新」,對於倉儲管理仍然十重要。 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韓信第一次從漢中出兵時,一面命令大將修棧道迷惑敵軍,另一方面自己悄悄率軍從陳倉小道殺出,出其不意,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韓信的首次用兵,非常成功,韓信也取得了上到劉邦,下到軍士的初步信任。這也是三十六計之一,很經典的一個兵家軍事故事。這一招在生活中也常被廣泛利用,很多事情,我們看到的都是明修棧道。 五、背水一戰 韓信率軍領軍隊攻打趙國,命令將士背靠大河擺開陣勢,與敵軍交戰。韓信以前臨大敵,後無退路的處境來堅定將士拚死求勝的決心,結果大破趙軍。 背水一戰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跟破釜沉舟差不多,也是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不過這一招也得看誰用,三國時的馬謖後來也想來一個「背山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結果軍士們都很害怕,不戰自亂,造成街亭之失。 六、十面埋伏 對於項羽這樣的蓋世英雄來說,遇到韓信,真是有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十面埋伏之下,四面楚歌,韓信就這樣把項羽逼上了霸王別姬的英雄末路。
十面埋伏是韓信高超指揮藝術的最後一戰,是項羽英雄悲壯的最後謝幕,也是古代琵琶彈奏最出名的曲子,最後還是張藝謀導演的,被網友嘲笑的一部電影名字。 七、功高震主 楚漢僵持的時候,有人勸韓信:你功勞太大了,將來皇帝難免猜忌你,不如就此自立為王,三分天下。韓信卻想著平常劉邦對自己不錯,不忍心背叛劉邦。沒想到後來一語成讖,果然應驗。 提到功高震主,我們會想到很多人,第一個卻是韓信,後來的就是岳飛、徐達、年羹堯等。功高為什麼會震主,其實也可以理解,自古擁兵自立的大將數不勝數,趙匡胤是最成功的一個,至於南北朝、五代十國等亂世時期,大將稱王的更是猶如過江之鯽。 韓信用兵智商高,政治智慧卻不算高明,包括項羽,都玩不過流氓劉邦「面厚心狠」,當然伴君如伴虎,「既要有本事,又顯得不是很有本事」不是那麼容易。蕭何就曾經故意搶占民房,惹起一片民怨,老百姓上告劉邦,劉邦聽得蕭何弄得民怨沸騰,非常高興,就對蕭何放下了警戒的心。郭子儀也曾讓自己府門日夜大開,以示自己心胸坦盪沒有陰謀。想當個能臣皆忠臣真不容易。 八、多多益善 韓信被貶淮陰侯後,一次劉邦和他閑聊,問起各位大將的帶兵能力,韓信都說了具體哪個大將能帶兵多少,劉邦問:那我能帶兵多少,韓信說:大王能帶十萬。劉邦又問:那你能帶多少?韓信說:多多益善。劉邦:那你怎麼還被我抓住了?韓信:你帶兵雖然不如我,但你會帶將,這卻是天生的本領。 多多益善的確是韓信的帶兵能力,從對話中卻也看出了韓信說話挺直率,不作假,竟敢當面說皇帝帶兵不如自己,幸好在劉邦的逼問下後面又圓了回來。 九、鳥盡弓藏 韓信被劉邦捉拿捆綁後,說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 狡兔死掉,獵狗就被煮吃了;飛鳥打完了,弓就被藏起來了,敵國破了,謀士就得死了。古往今來,這樣的事有很多,如越王勾踐對於文仲,吳王夫差對於伍子胥,還有上文功高震主那幾位,都是如此。 十、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其實後期很謹慎,怕被陷害,經常託病不出門。直到後來蕭何邀請他一起入宮,韓信推不掉蕭何的面子,又想有蕭何在,想必很安全,就和蕭何一起入宮。剛入宮,蕭何就不見了,韓信接著就被呂後抓起來,在未央宮處死,年僅三十三歲。 蕭何曾經月下追韓信,對韓信有知遇之恩、保薦之功,但韓信的死卻也是他利用了韓信對他的信任,所以說,韓信其實是個很感恩的人,韓信要背叛也是是劉邦先對他不起,所以劉邦猜忌韓信是沒道理的。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一知己是蕭何,兩婦人是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和後來的呂後,這就是韓信的一生概括。 以上就是關於韓信最出名的十個「成語故事」,其實韓信的成語故事還有很多,一個人能有這么多成語故事,充分說明了韓信的非凡與智慧,並由此而被歷朝歷代傳頌緬懷。
Ⅵ 關於韓信的故事
一、胯下之辱
韓信未成名時,在街頭碰到一個惡少,惡少看見韓信背著劍,就擋住韓信的去路對韓信說:要麼砍我,要麼就從我胯下鑽過去。韓信便從容的從惡少的胯下鑽過去了,這個故事其實還有續集,後來韓信衣錦還鄉,找到那個惡少,惡少嚇的魂不附體,韓信一笑置之,還賞了他個小官做。
胯下之辱是韓信不與小人計較,一心謀大事的寫照,這句話後來成為很多英雄或狗熊受辱之後的借口,「當年韓信也曾受過胯下之辱」。
二、一飯千金
還是在韓信未成名之前,韓信生活困苦,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一個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太太就經常給韓信分點帶來的飯吃,韓信非常感激,說:將來我一定要重重報答你。老太太說:一個男人都不能自食其力,我還能指望上你的報答嗎?韓信聽了非常慚愧。
但是,這個故事的續集是,韓信後來衣錦還鄉,找到這位當年的恩人,賞賜千金。一飯千金,是韓信知恩圖報,有顆感恩心的表現。
三、推陳出新
韓信初投劉邦,劉邦不太喜歡韓信這個胯下之徒,安排他去管理糧倉。韓信對於糧倉管理提出了「推陳出新」的管理理念,把糧倉前後開兩個門,前門進新糧,後門出舊糧,一方面糧倉通風。
更重要的是糧倉的新舊糧食更科學的循環,不易造成霉變。要不說,是金子到哪裡都能發光,韓信管理糧倉,即進行了一次偉大的倉儲管理革命,直到現在,「前進後出,推陳出新」,對於倉儲管理仍然十重要。
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韓信第一次從漢中出兵時,一面命令大將修棧道迷惑敵軍,另一方面自己悄悄率軍從陳倉小道殺出,出其不意,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韓信的首次用兵。
但結果非常成功,韓信也取得了上到劉邦,下到軍士的初步信任。這也是三十六計之一,很經典的一個兵家軍事故事。這一招在生活中也常被廣泛利用,很多事情,我們看到的都是明修棧道。
五、背水一戰
韓信率軍領軍隊攻打趙國,命令將士背靠大河擺開陣勢,與敵軍交戰。韓信以前臨大敵,後無退路的處境來堅定將士拚死求勝的決心,結果大破趙軍。背水一戰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跟破釜沉舟差不多,也是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
不過這一招也得看誰用,三國時的馬謖後來也想來一個「背山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結果軍士們都很害怕,不戰自亂,造成街亭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