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周總理的小故事

周總理的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3:03:27

1. 周恩來簡短的小故事【越短越好】!!!急急急~~·

1、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問周恩來總理:「在你們中國,明明是人走的路為什麼卻要叫『馬路』呢?」周總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馬路。」

這位記者的用意是把中國人比作牛馬,和牲口走一樣的路。如果你真的從「馬路」這種叫法的來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確也是沒有什麼好處的。周總理把「馬路」的「馬」解釋成馬克思主義,恐怕是這位記者始料不及的。

2、一位美國記者在采訪周總理的過程中,無意中看到總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國產的派克鋼筆。那記者便以帶有幾分譏諷的口吻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麼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

周總理聽後,風趣地說:「談起這支鋼筆,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不受祿,就拒收。朝鮮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好處,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美國記者一聽,頓時啞口無言。

什麼叫自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就是一個典型事例。這位記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總理:你們中國人怎樣連好一點的鋼筆都不能生產,還要從我們美國進口。結果周總理說這是朝鮮戰場的戰利品,反而使這位記者丟盡顏面。也是,想和周總理較勁,門都沒有。

3、一位西方記者問周總理:「請問總理先生,此刻的中國有沒有妓女」不少人納悶:怎樣提這種問題大家都關注周總理怎樣回答。周總理肯定地說:「有!」全場嘩然,議論紛紛。周總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補充說了一句:「中國的妓女在我國台灣省。」頓時掌聲雷動。

這位記者的提問是十分陰毒的,他設計了一個圈套給周總理鑽。中國解放以後封閉了內地所有的妓院,原先的妓女經過改造都已經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這位記者想:問「中國有沒有妓女」這個問題,你周恩來必須會說「沒有」。

一旦你真的這樣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會緊之後說「台灣有妓女」,這個時候你總不能說「台灣不是中國的領土」。這個提問的陰毒就在那裡。

當然周總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倆,這樣回答既識破了分裂中國領土的險惡用心,也反襯出大陸良好的社會風氣和台灣的比較。哎呀,周總理思考問題周密細致,同時又那麼快速反應,你不佩服他也難啊!

4、有一次周總理應邀訪問蘇聯。在同赫魯曉夫會晤時,批評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義政策。狡猾的赫魯曉夫卻不正面回答,而是就當時敏感的階級出身問題對周總理進行刺激,他說:「你批評的很好,但是你就應同意,出身於工人階級的是我,而你卻是出身於資產階級。」

言外之意是指總理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說話。周總理只是停了一會兒,然後平靜地回答:「是的,赫魯曉夫同志,但至少我們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背叛了我們各自的階級。」

——周總理不管在何種場合,遇到什麼樣的對手,都能唇槍舌箭,以超人的智慧,應酬自如,對手甭想佔到便宜。他坦言「我們都背叛了我們各自的階級」,出其不意地將赫魯曉夫射出的毒箭掉轉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產黨國家傳為美談。

5、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一名官員當著周總理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著頭走路,而我們美國人卻總是抬著頭走路。」此語一出,話驚四座。周總理不慌不忙,臉帶微笑地說:「這並不奇怪。因為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

美國官員的話里顯然包含著對中國人的極大侮辱。在場的中國工作人員都十分氣憤,但囿於外交場合難以強烈斥責對方的無禮。如果忍氣吞聲,聽任對方的羞辱,那麼國威何在?周總理的回答讓美國人領教了什麼叫做柔中帶剛,最終尷尬、窘迫的是美國人自己。

2. 周恩來有哪些小故事啊

1934年12月,中央紅軍長徵到達貴州黎平。國民黨反動派命令地方勢力擾亂破壞,造謠誣蔑,強迫群眾把糧食、生活用品搬到深山裡,連舂米的石臼都藏起來。紅軍每到一地,不僅很難弄到吃的,就連人影也很難見到幾個。陰險的敵人企圖用這種惡毒辦法,割斷紅軍和人民的聯系,給紅軍製造困難,把紅軍餓死。

有一天,中央紅軍宿營以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些稻穀。但是,缺少舂米的石臼,舂不出米來,總不能讓紅軍指戰員們吃帶殼的稻穀哇!怎麼辦呢?大家一時沒了主意,行軍走了一天路,身體都疲憊不堪,有的同志乾脆不想吃飯了,倒地便睡上了。

周恩來見此情景,立即召集幹部開會。他號召大家要想辦法讓同志們吃上飯,不能讓同志們餓肚子。沒有石臼舂米,就用石頭瓦片搓一下。哪怕就是用手搓,也要把米搓出來。會議決定,每一個人都要想方設法搓出夠吃三頓的米來。

決定傳達下來,大家都動起手來。周恩來讓警衛員魏國祿給他找來兩片瓦,又領來一些稻穀,就親自動手在瓦片上搓起來。

魏國祿見狀,上前要周恩來不要搓了,並說大家一定能按組織要求,搓夠每人吃三頓的米。

周恩來一邊不停地搓著稻穀,一邊反問魏國祿為什麼不讓他搓?

您是首長,還有更重要的工作嘛!魏國祿自以為理由很充足。

可是周恩來卻告訴魏國祿,正因為他是首長,才更應當搓哩。並耐心地解釋說,是他提出讓大家動手搓米,他自己怎麼能不帶頭搓呢?

魏國祿沒話可說了,只得讓周恩來搓米。

紅軍指戰員們聽說周恩來也在搓米,就都更加起勁地干起來,有人用瓦片搓,有人用石頭對石頭搓,搓得手上鼓起血泡,也不罷手。大夥搓了兩個多小時,每個人都超額完成任務,解決了當時吃飯難的問題,粉碎了敵人想困死、餓死紅軍的企圖。

同時,紅軍首長帶頭自行解決困難、不驚擾百姓的事跡,被當地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頭,並逐漸頌揚出去。沒多久,老百姓都紛紛從山裡回村,國民黨反動派的陰謀詭計和編造的謠言,就這樣不攻自破了。

3. 周恩來的小故事有哪些

1、周恩來的小故事一

1911年年底,周恩來在沈陽東關模範學校上學。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出劇烈變動的時期。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剛剛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很多人,個性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沒有明確的理想追求,沒有人生奮斗的目標。

校長講「立命」,就是給學生講怎樣立志。魏校長講到精彩處突然停頓下來,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為什麼讀書」

教室里靜靜的,沒有一個學生回答。「如果沒有人回答,我就一個個問了!」魏校長走下講台,指著前排一同學說:「你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學生站起來挺著胸脯說:「為光耀門楣而讀書!」。

「就是為了光宗耀祖。」魏校長又向第二個學生,回答是:為了明禮而讀書。第三個被問的學生是一個靴鋪掌櫃的兒子,他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是為我爸而讀書的。」同學們聽了鬨堂大笑。

校長對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搖了搖頭又到周恩來面前,問道:「你是為什麼而讀書」周恩來在學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剛剛成功,他在同學們中第一個剪掉了長長的辮子。

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因為滿清政府規定,所有漢人男子都務必像滿族人一樣留長辮子,以表示忠於清朝朝廷,不留辮子就要殺頭。周恩來是第一個剪掉辮子的學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來站起身來,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來十分鄭重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周恩來的小故事二

有一年冬天,周恩來還按蔣媽媽說的把一把瓜籽種在花壇里,天天澆水,就是長不出苗來。周恩來去問蔣媽媽是怎樣回事,原先,要到春天種才行,冬天怎樣能種呢第二年春天。

周恩來又將瓜籽種下,果然出苗了,還結出了幾個大南瓜,周恩來高興得很。之後,周恩來回憶說:「我的媽媽把我帶到大運河她自己的家裡,我從那裡了解到勞動人民是如何生活的。」

周恩來在天津讀書時,蔣媽媽不顧行路艱難,還去看望她。周恩來高興極了,陪蔣媽媽在天津到處去看看,臨走時送她一個搪瓷碗,請她保重身體。

3、周恩來的小故事三

1907年,周恩來的生母萬氏得了胃癌,不幸去世。1908年,養母陳氏也患肺結核病逝。那時,周恩來剛滿10歲,父親又遠在他鄉,不得不像成年人擔起家庭的重擔。

他含著眼淚葬送了兩位母親,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周家本來經濟狀況就不好,加上給兩位母親治病、安葬,又花了不少錢,周恩來不得不經常出入於當鋪。

把家裡值點錢的東西都當了出去換錢維持生活。東西當凈了,又硬著頭皮向親戚借錢。可有的親友在周家興旺時常登門拜訪,如今周家敗落了,卻沒有一個人幫忙。

世態之炎涼使周恩來很有感觸,真是「貧居鬧市無人向,富在深山有遠親」。周恩來靠自己的勞動來維持生活。他把自家花園改成了菜園,種上了玉米,南瓜和豆角。當時他還很小,沒有鋤頭高。

但是他不怕吃苦,辛勤耕耘。秋天,玉米和南瓜都長得好大好大,成了一家人的主要口糧。人民間的貧富之分,使周恩來認識到是社會黑暗造成的,從此,萌發了反封建的意識。

4、周恩來的小故事四

在學校里,周恩來生活十分儉朴,每一天,他就帶兩個「火燒」上學,穿著十分樸素,夏天總是穿一件白長衫,冬天,也只有一件單薄的青年袍,外面罩一件洗白了的蘭大褂。

但是,他對別人十分關心。有一次,周恩來去打開水,看到燒火的校工吳老頭病在床上,他急忙走到床前,端水喂葯,而且,還掏出自己僅有的8個銅元說:「您用它買點葯吧」。

吳老頭明白周恩來十分節約,連買書的錢都是從嘴上省出來的,就說:「孩子,你來看我,我就很高興了,你的生活也不寬裕,我怎樣忍心收你的錢呢」。

周恩來誠摯地說:「大爺,你別客氣了。你快點治好病,讓大家喝上您燒的開水是最要緊的啊!」吳老頭緊緊握住周恩來的手,老淚縱橫。

5、周恩來的小故事五

為了過好習字關,他除了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還堅持每一天練一百個大字。有一天,周恩來隨陳媽媽到一個路途較遠的親戚家,回來時已是深夜了。

一路上風塵勞累,年幼的恩來已精疲力盡、呵欠連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堅持練完一百個大字再休息。

陳媽媽見狀,心疼但是,勸道:「明天再寫吧!」「不,媽媽,當天的事當天了!」周恩來說服了陳媽媽,連忙把頭埋在一盆涼水裡。

一下子把瞌睡蟲趕跑了,頭腦也清醒多了。一百個字剛寫完,陳媽媽一把奪過恩來的筆說:「這下子行了吧,快睡覺!」

「不!」周恩來仔細看完墨汁未乾的一百個大字,皺著眉頭認真地說:「陳媽媽,你看這兩個字寫歪了。」說著,周恩來白嫩的小手又揮起筆來,把那兩個字又寫了三遍,直到滿意為止。

4. 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

1、在學校里,周恩來生活非常儉朴,每天,他就帶兩個「火燒」上學,穿著十分樸素,夏天總是穿一件白長衫,冬天,也只有一件單薄的青年袍,外面罩一件洗白了的蘭大褂。但是,他對別人非常關心。有一次,周恩來去打開水,看到燒火的校工吳老頭病在床上,他急忙走到床前,端水喂葯。

而且,還掏出自己僅有的8 個銅元說:「您用它買點葯吧!」吳老頭知道周恩來非常節約,連買書飯的錢都是從嘴上省出來的。就說:「孩子,你來看我,我就很高興了,你的生活也不寬裕,我怎麼忍心收你的錢呢!」周恩來誠摯地說:「大爺,你別客氣了。

你快點治好病,讓大家喝上您燒的開水是最要緊的啊!」吳老頭緊緊握住周恩來的手,老淚縱橫。

2、1913年春天,周恩來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小學各門課程的學習,8月考入天津南開學校。這時,他的生活費由家庭生活很困難的伯父供給,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周恩來經常利用節假日,給學校抄寫教材或刻寫蠟紙,掙一點錢補貼家用。貧困的生活更激勵周恩來發奮學習。

為了掌握更多的知識,他常要購買一些課外書,沒有錢,只好省吃儉用。有一次,他在書店裡看見一部精印的司馬遷的巨著《史記》,他愛不釋手,就把全部伙食費拿出來買下了書。回去後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忘記了肚子餓,忘記了吃飯。

(4)周總理的小故事擴展閱讀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周恩來同志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創建革命統一戰線、創建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建立了不朽功勛。

在大革命中,他出色領導了國民革命軍軍政工作、廣東地方政權工作、震驚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裝起義,成為我們黨最早認識武裝斗爭重要性和最早從事軍事工作的領導人之一。

大革命失敗後,他領導發動舉世聞名的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從此誕生。

黨的六大以後,他作為實際主持黨中央工作的領導人,在極端險惡的條件下機智勇敢地保衛黨的中央機關,保護黨的大批領導骨幹,發展黨在白區的秘密工作,支持工農武裝割據。他積極探索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明確提出「鄉村中心」的思想。

為推動「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貢獻。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他同朱德同志等一起成功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斗爭,創造了大兵團伏擊殲滅戰的新經驗。

紅軍長征途中,在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上,他旗幟鮮明地支持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為確立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為在危難中挽救紅軍、挽救黨,發揮了重要作用。

西安事變爆發後,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他根據黨中央的既定方針,前往西安,在極端復雜而艱難的環境中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成了國共合作、團結抗日的新局面。

抗日戰爭中,他代表我們黨長期堅持在國民黨統治區工作,負責與國民黨當局談判,廣泛團結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堅持並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有勇有謀的斗爭。

抗日戰爭勝利後,為制止內戰,他陪同毛澤東同志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爾後又率領我黨代表團與國民黨當局開展了有理有節的政治斗爭。

解放戰爭時期,他協助毛澤東同志運籌帷幄,在推動第二條戰線的形成、轉戰陝北、指揮一系列改變中國命運的戰略大決戰、籌備召開新政協、主持起草《共同綱領》等工作中,作出了卓越貢獻。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