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科技小故事

科技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3:02:25

① 有關科技的小故事

挑吧,有些比較長~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在偶然的機會想到發明避雷針的:
富蘭克林最著名的發現是統一了天電和地電,破除了人們對雷電的迷信。在用萊頓瓶進行放電實驗的過程中,富蘭克林面對著電火花的閃光和劈啪聲,總是禁不住與天空的雷電聯想 起來,他意識到萊頓瓶的電火花可能就是一種小型的雷電。為了驗證這個想法,必須將天空中的雷電引到地面上來。1752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大風箏, 風箏頂上安上一根尖細的鐵絲,又用絲線將鐵絲聯起來通向地面,絲線的末端拴一把銅鑰匙,鑰匙又插進一個萊頓瓶中。富蘭克林將風箏放上天空,一陣雷電打下來,只見絲線上的毛 毛頭全都豎立起來,用手靠近銅鑰匙,即發出電火花。天電終於被捉下來了。富蘭克林發現,儲存了天電的萊頓瓶可以產生一切地電所能產生的現象,這就證明了天電與地電是一樣的 。在1747年,富蘭克林就從萊頓瓶實驗中發現了尖端更易放電的現象,等他發現了天電與地電的統一性後,就馬上想到利用尖端放電原理將天空威力巨大的雷電引入地面,以避免 建築物遭雷擊。1760年,富蘭克林在費城一座大樓上樹起了一根避雷針,效果十分顯著。
牛頓被蘋果砸死了,從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1834~1907),生在西伯利亞。他從小熱愛勞動,喜愛大自然,學習勤奮。
1860年門捷列夫在為著作《化學原理》一書考慮寫作計劃時,深為無機化學的缺乏系統性所困擾。於是,他開始搜集每一個已知元素的性質資料和有關數據,把前人在實踐中所得成果,凡能找到的都收集在一起。人類關於元素問題的長期實踐和認識活動,為他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他在研究前人所得成果的基礎上,發現一些元素除有特性之外還有共性。例如,已知鹵素元素的氟、氯、溴、碘,都具有相似的性質;鹼金屬元素鋰、鈉、鉀暴露在空氣中時,都很快就被氧化,因此都是只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於自然界中;有的金屬例銅、銀、金都能長久保持在空氣中而不被腐蝕,正因為如此它們被稱為貴金屬。
於是,門捷列夫開始試著排列這些元素。他把每個元素都建立了一張長方形紙板卡片。在每一塊長方形紙板上寫上了元素符號、原子量、元素性質及其化合物。然後把它們釘在實驗室的牆上排了又排。經過了一系列的排隊以後,他發現了元素化學性質的規律性。
因此,當有人將門捷列夫對元素周期律的發現看得很簡單,輕松地說他是用玩撲克牌的方法得到這一偉大發現的,門捷列夫卻認真地回答說,從他立志從事這項探索工作起,一直花了大約20年的功夫,才終於在1869年發表了元素周期律。他把化學元素從雜亂無章的迷宮中分門別類地理出了一個頭緒。此外,因為他具有很大的勇氣和信心,不怕名家指責,不怕嘲諷,勇於實踐,敢於宣傳自己的觀點,終於得到了廣泛的承認。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一個非常重要而有趣的規律: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量的增加呈周期性的變化,但又不是簡單的重復。門捷列夫根據這個道理,不但糾正了一些有錯誤的原子量,還先後預言了15種以上的未知元素的存在。結果,有三個元素在門捷列夫還在世的時候就被發現了。1875年,法國化學家布瓦博德蘭,發現了第一個待填補的元素,命名為鎵。這個元素的一切性質都和門捷列夫預言的一樣,只是比重不一致。門捷列夫為此寫了一封信給巴黎科學院,指出鎵的比重應該是5.9左右,而不是4.7。當時鎵還在布瓦博德蘭手裡,門捷列夫還沒有見到過。這件事使布瓦博德蘭大為驚訝,於是他設法提純,重新測量鎵的比重,結果證實了門捷列夫的預言,比重確實是5.94。這一結果大大提高了人們對元素周期律的認識,它也說明很多科學理論被稱為真理,不是在科學家創立這些理論的時候,而是在這一理論不斷被實踐所證實的時候。當年門捷列夫通過元素周期表預言新元素時,有的科學家說他狂妄地臆造一些不存在的元素。而通過實踐,門捷列夫的理論受到了越來越普遍的重視。
後來,人們根據周期律理論,把已經發現的100多種元素排列、分類,列出了今天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張貼於實驗室牆壁上,編排於辭書後面。它更是我們每一位學生在學化學的時候,都必須學習和掌握的一課。
現在,我們知道,在人類生活的浩瀚的宇宙里,一切物質都是由這100多種元素組成的,包括我們人本身在內。
可是,化學元素是什麼呢?化學元素是同類原子的總稱。所以,人們常說,原子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磚石」,這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還是可以的。然而,化學元素周期律說明,化學元素並不是孤立地存在和互相毫無關聯的。這些事實意味著,元素原子還肯定會有自己的內在規律。這里已經蘊育著物質結構理論的變革。
終於,到了19世紀末,實踐有了新的發展,放射性元素和電子被發現了,這本來是揭開原子內幕的極好機會。可是門捷列夫在實踐面前卻產生了困惑。一方面他害怕這些發現「會使事情復雜化」,動搖「整個世界觀的基礎」;另一方面又感到這「將是十分有趣的事……周期性規律的原因也許會被揭示」。但門捷列夫本人就在將要揭開周期律本質的前夜,1907年帶著這種矛盾的思想逝世了。
門捷列夫並沒有看到,正是由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一系列偉大發現和實踐,揭示了元素周期律的本質,揚棄了門捷列夫那個時代關於原子不可分的舊觀念。在揚棄其不準確的部分的同時,充分肯定了它的合理內涵和歷史地位。在此基礎上誕生的元素周期律的新理論,比當年門捷列夫的理論更具有真理性。
【門捷列夫的平生】
1907年1月27日,俄國首都彼得堡寒風凜冽,太陽黯淡無光,寒暑表上的水銀柱降到零下20多度,街上到處點著蒙有黑紗的燈籠,顯出一派悲哀的氣氛。幾萬人的送葬隊伍在街上緩緩移動著,在隊伍最前頭,既不是花圈,也不是遺像,而是由十幾個青年學生扛著的一塊大木牌,上面畫著好多方格,方格里寫著「C」、「O」、「Fe」、「Zn」等元素符號。
原來,死者是著名的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木牌上畫著好多方格的表是化學元素周期表——門捷列夫對化學的主要貢獻。
門捷列夫生於一位有十七個子女的中學校長家庭,他排行十四。出生剛數月,父親雙目突然失明,接著又丟掉了校長的職務。微薄的退休金難以維持生計,全家搬進附近一個村子裡,因為舅舅在那裡經營一個小型玻璃廠。工人們熔煉和加工玻璃的場景,對他以後從事與燒杯、燒瓶打交道的化學研究產生很大影響。1841年秋,不滿七周歲的門捷列夫和十幾歲的哥哥一起考進市中學,在當地轟動一時。不幸總愛跟隨貧苦人家。門捷列夫13歲時父親去世,14歲時工廠遭火災化為灰燼,母親只好再次搬家,將成年的女兒們嫁出去,讓兩個兒子參加工作。1849年春,門捷列夫中學畢業,母親變賣家產,一心想讓小兒子上大學。在父親的一位朋友的幫助下,門捷列夫進入彼得堡師范學院物理系。只過了一年,就成為優等生。緊張學習之餘,還撰寫科學簡評得到少量稿費。這時他已經失去任何經濟支持:舅舅和母親相繼去世。1854年,他大學畢業並榮獲學院的金質獎章,23歲成為副教授,31歲成為教授。
使他獲得最初聲望的是《有機化學》,為了寫這本書,他幾乎兩個月沒離開過書桌。年過七旬後,積勞成疾,竟雙目半盲。每天從清晨工作到下午5:30,「中飯」後繼續工作到深夜。他是在書桌前死去的,去世時手裡還握著筆。1869年元素周期律的發現使他名聲大噪,好多外國科學院紛紛聘請他為名譽院士。一次,有個記者問他是怎樣想出周期律的,門捷列夫聽了大笑:「這個問題我考慮了20年之久,而您卻認為我坐著不動,5個戈比1行、5個戈比1行地排列著,突然就成功了?」
誠然,我們應該永遠銘記門捷列夫的格言:「什麼是天才?終身努力,便成天才!」

愛迪生 (1847-1931)
19世紀被譽為科學的世紀,也是以科學的技術化和社會化為突出特徵的世紀。科學在這個世紀開始成為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風起雲涌的偉大創新轉變成為技術科學的巨大威力。這個世紀的一些科技巨擘繼續活躍於20世紀。托馬斯·阿爾沃·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就是其中之一。美國《生活》周刊不久前評出的過去1000年的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中,愛迪生名列第一。
愛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貧困,他的「學歷」是一生只上過3個月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竟然當他母親的面說他是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母親一氣之下讓他退學,由她親自教育。這時,愛迪生的天資得以充分地展露。在母親指導下,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並在家中自己建了一個小實驗室。為籌措實驗室的必要開支,他只得外出打工,當報童、辦報紙。最後用積攢的錢在火車的行李車廂建了個小實驗室,繼續作化學實驗研究。後來,化學葯品起火,幾乎把這個車廂燒掉。暴怒的行李員把愛迪生的實驗設備都扔下車去,還打了他幾記耳光,據說愛迪生因此終生致聾。
愛迪生是美利堅民族崇尚的那種傳奇般的人物——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斗和非凡才智獲得巨大成功。他自學成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成為美國發明家、企業家。他早年曾制定雙工式和四工式電報系統,發明自動電報幫電機。1877~1879年發明留聲機;實驗並改進了電燈(白熾燈)和電話。以後又制定了照明系統,並為實現集中供電進行了許多工作。他提出並採用直流三線系統。製成當時容量最大的發電機,並於1882年利用該機建成了第一座大型發電廠。在同時期,作了鐵道電氣化的試驗。1883年發現「愛迪生效應」,即熱電子發射現象。在電影技術、礦業、建築、化工等方面也有不少著名的發明,僅從1869年到1901年,就取得了1328項發明專利。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新發明,他因此而被譽為「發明大王」。
愛迪生獻身科學、淡泊名利。在研製電燈時,記者對他說:「如果你真能造出電燈來取代煤氣燈,那你一定會賺大錢。」愛迪生回答說:「一個人如果僅僅為積攢金錢而工作,他就很難得到一點別的東西——甚至連金錢也得不到!」他一直被稱作現代電影之父,可是在電影界人士為他77歲壽辰舉行的盛大宴會上,他說:「對於電影的發展,我只是在技術上出了點力,其他的都是別人的功勞。」
愛迪生胸襟開闊、善處逆境。針對自己的耳聾不便,他說:「走在百老匯的人群中,我可以像幽居森林深處的人那樣平靜。耳聾從來就是我的福氣,它使我免去了許多干擾和精神痛苦。」1914年某天晚上,愛迪生的電影實驗室突遭火災,損失巨大。愛迪生安慰傷心之極的妻子說:「不要緊,別看我已67歲了,可我並不老。
從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將重新開始,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會老得不能重新開始工作的。」第二天,愛迪生不但開始動工建造新車間,而且又開始發明一種新的燈——一種幫助消防隊員在黑暗中前進的攜帶型探照燈。火災對愛迪生就像是一支小小的插曲。
愛迪生造福大眾、不畏艱辛。為尋找燈絲,他試驗了數千種材料;為試制一種新的蓄電池,他失敗了八千次。因此,愛迪生常常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他在80歲時,仍然保持著發明家的精神,堅張地進行著發明創造活動。1927年,他成立了愛迪生植物研究公司,投入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尋覓化工新材料。81歲高齡的愛迪生成功地從野草中提煉出橡膠,受到人們極高的評價。
1931年10月18日清晨3時24分,愛迪生帶著寬慰的微笑,閉目辭世,享年84歲。臨終時他坦然地說:「我為人類的幸福,已經盡力了;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了。」
舉行葬禮的那天,全美國熄滅電燈一分鍾,以示哀悼。這是人們表達對愛迪生無限懷念之情的最隆重的方式,也是人們獻給這位偉大發明家的一曲無言的贊歌。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在德國。他一生科研成果卓著,其中最卓著的是他用實驗證實了原子的存在,創立了相對論,並發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說。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一生為現代物理學發展做出了卓絕貢獻。其最卓絕的成就是他突破牛頓經典物理學的框架,創立了適用於微觀高速運動領域的相對論。
在愛因斯坦之前,人們自古以來都認為,雖然物質在時間和空間中存在,它們的運動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但時間和空間都是不受物質的分布及其運動影響的。由此,把時間、空間、物質、運動完全割裂孤立開來。天才的物理學家牛頓也相信這一看法,據之提出了絕對時間、絕對空間和絕對運動觀念。愛因斯坦不同意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和絕對運動觀,從光速有限出發,提出宇宙間的時間同時性都是相對的,是相對於某一參照系來說的,如月球上事件發生的時間是相對於地球這個參照系來說的。在同時性是相對的基礎上,他否定了牛頓的絕對時間、絕對空間和絕對運動概念。因為時間的同時性都是相對於某一參照系來說的,所以都是相對的;而運動又是與時間緊密相連的,所以運動也都是相對的,孤立地看地球,它的運動是不存在的;空間和時間是緊密相連的,所以絕對空間也是不存在的。從而,愛因斯坦把看起來似乎是彼此無關的時間和空間聯系了起來,使它們成了相互密切聯系的對立統一體,於1905年創立了狹義相對論。
1916年,愛因斯坦又經過10年探索,進一步完成了廣義相對論創立工作。廣義相對論是一種沒有引力的新引力理論,是適用於所有參照系的物理定律。它與狹義相對論不同,狹義相對論僅僅適用於不存在引力的物理過程。研究的是直線、勻速相對運動的參照系;而廣義相對論研究的是作任何運動的參照系,既適應直線、勻速運動的參照系,又適應加速運動和旋轉運動的參照系,因而它是相對論大廈的第二層樓房。廣義相對論進一步表明,時間和空間並不是孤立的,物質的分布和運動也反過來決定時間和空間的結構。它們之間也相互影響,是對立統一體。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近代科學技術在幻世紀取得的最重大成果,它導致了古老物理學的徹底革命,完成了物理學第三次理論大綜合,進一步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發展的基石

② 有關科技發明的小故事

1,華佗的「五禽戲」

華佗是我國東漢末年的大醫學家和葯物學家,為充實和豐富我國古代醫學寶庫,做出了重大貢獻。華佗不僅精通醫術,而且非常重視體育鍛煉對人的健康作用。

有一次,華佗正在書房裡讀書,見一小孩把住門閂來回晃盪,他立即想到古書上「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話,人為什麼不也這樣天天運動,讓氣血流通呢?後來,華倫參考了「導引術」(全面鍛煉身體的方法),編出了一套鍛煉身體的拳法,名叫「五禽戲」。

這種體育運動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運動姿態的體操,可以使周身關節、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華佗的弟子吳普,由於幾十年堅持做「五禽戲」,活到九十多歲,仍然步履輕捷,耳聰目明,牙齒堅固。可知「五禽戲」是行之有效的健身體操。

2,得助於孩子的啟發

1608年,荷蘭米德爾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鏡師漢斯李波爾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它是怎樣發明的呢?

有一天,兩個小孩正在李波爾賽的商店門口玩弄幾片透鏡,他們通過前後兩塊透鏡看遠處教堂上的風標,突然,好像發現什麼似的,興高采烈。李波爾賽趕忙跑了過去,他也拿起兩片透鏡一看,遠處的風標放大了許多。

李波爾賽高興地跑回店中,把兩片透鏡裝在一個筒子里。試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望遠鏡。後來,伽利略仿效製造了放大32倍的望遠鏡,直接導致了「日心說」的偉大發現。

3,「小人國」的發現者

列文虎克(1632~1723)是顯微鏡的發明者。顯微鏡的發明使人類真正開始了對微生物的觀察和研究。列文虎克只是個荷蘭德爾夫市政府的看門人。他利用看門之餘,磨製了許多鏡片。有一次,他透過兩片透鏡看東西,發覺能把極為微小的東西放大許多倍。

這下子,引起他莫大的興趣。他用這種鏡片觀看自己的牙垢,發現了許多奇形怪狀的「小人國」居民。他驚訝地寫道:「在一個人口腔的牙垢里生活的「小人國」的居民小生物,比整個荷蘭王國的居民還多!」一個看門老頭兒發明了顯微鏡,成了微生物學的開門鼻祖。

有人對他十分羨慕,追問著他成功的「秘訣」。列文虎克什麼話也沒說,僅向問話者伸出他的雙手,一雙因長期磨鏡片而滿是老繭和裂紋的手。



4,碰倒紡車的啟示

「珍妮紡織機」的發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國發明家)是一個普通工人。他既能織布,又會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個善良勤勉的紡織能手,她起早貪黑,一天忙到晚,可紡紗總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緊張又勞累的樣子,總想把這老掉牙的紡車改進一下。

一天,他無意中把家裡的紡車碰翻了,他看到原來水平放置的放車錘變成了垂直豎立,仍在不停地轉動。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啟示:既然紡錘豎立時仍能轉動,要是並排使用幾個豎立的紡錘,不就可以同時紡出好幾根紗了嗎?

他說干就干,終於試製成裝有8個紡錘的新式紡織機,並給它命名為「珍妮紡織機」。這項發明比舊紡織機提高效率幾十倍,被恩格斯作為「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明」。

5,高跟鞋

15世紀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後跟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啟發,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為妻子穿上高跟鞋將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她困在家裡。

豈料,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遊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講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來了。

③ 科技的小故事

魚活了
蘇州市實驗小學 四(1) 包昀

前些天,我家魚缸里的兩條小金魚死了,這使我悲痛不已。每天空下來的時候,我就呆坐在魚缸前,為死去的小金魚哀悼著。每當看到空空的魚缸,我就會想起可愛的金魚們在魚缸中快活地游著,就像一艘艘潛水艇在水中穿梭自如。我從來沒有這么傷心過。

爸爸看我天天這么悲傷,就給我出了一個主意,我聽了連連點頭。爸爸拿來一大堆五顏六色的玻璃紙,我把玻璃紙剪成小魚的形狀,在它身上畫上一片片魚鱗,再點上眼睛,一條可愛的小金魚就做好了。小金魚就像真的一樣,只是不會動而已,看著它就彷彿看見了死去的小金魚一樣。接著用綠色的玻璃紙剪出一條條水草,把棕色的玻璃紙剪成石頭,再用紅色的玻璃紙剪出一絲絲海藻。終於完工了,爸爸把魚缸裝滿水,他催促我:「快把『小魚』放下去,可能它會『活』的喲!」但我遲遲沒有下手,明明是紙做的金魚,怎麼會活呢?在爸爸的鼓勵下,我輕輕地把小魚、水草、石頭和海藻放進去,奇跡出現了:小魚居然像活魚一樣,在水中一動一動,不時擺動著它的尾巴和魚鰭,好像在向我招手;海藻和水草揮動著自己的手臂,在魚缸里跳著舞;石頭靜靜地躺在水底,成為了一位文明的觀眾。我多麼高興,這種景象只有潛水員在大海里看過。我太激動了,竟然叫爸爸拿魚食喂小魚。我腦海里突然冒出來一個疑問:小魚怎麼會動的?爸爸解釋道:「道理很簡單,水擠進玻璃紙的纖維里,玻璃紙膨脹就動了起來。」

探索科技奧秘真是其樂無窮呀!

鑰匙的故事
蘇州市實驗小學 四(3) 陳奕鋆

星期六, 我去鄉下奶奶家玩。

我和幾個小夥伴好久沒碰面了,於是我一到就和他們一起去捉蝴蝶。蝴蝶可真多啊!有紅的,有白的,還有紫的。我們捉得不亦樂乎。由於天氣熱, 我們出了很多汗, 就想去井邊打點涼水洗洗臉, 正當我們彎下腰去打水時, 突然一個小夥伴脖子里掛的鑰匙「噗通」一聲掉進了井裡, 那可是她家的大門鑰匙,小夥伴頓時傻了眼, 急得哭了起來, 我和另外幾個小夥伴一邊上前安慰她, 一邊想辦法。正在這是, 我突然想, 因為那小夥伴的鑰匙圈是用鐵做的, 吸鐵石不就可以把它吸上來嗎? 於是我就問奶奶要了一塊吸鐵石, 找來了一根很長的繩子, 把吸鐵石拴住, 放到井裡, 像釣魚似地釣了好幾回, 終於把鑰匙釣了上來, 我們大家拍手歡呼。鑰匙找到了, 小夥伴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只要善於利用科學, 就能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一次有趣的實驗
蘇州市實驗小學 四(3)班 潘敏慎

隨著一聲聲「嘟、嘟」的催促聲,我來到了廚房,原來是「水壺先生」在提醒我,自己肚子里的水已經沸騰了,我連忙叫爸爸來沖水。

我邊看爸爸沖水,邊看著「水壺先生」。我突發奇想:水壺是用不銹鋼做的,那麼如果我用紙做一個鍋子,那這鍋子里是否可以燒水呢?我的眉頭緊皺著:唉,不訪我來試試?說干就干,我先把最簡單的一步給做了,我得先找一張白紙。我從抽屜里隨手拿了一張紙,一看,一面有字,於是我從書房裡的抽屜里拿了一張白紙,又光滑又厚重正符合我的要求。我立即動手摺了一隻紙鍋,看上去又小又精美。接著,我就去找酒精燈了。我從儲存室里的箱子里找了一會兒,可就是找不到。再看看我,臉上到處都是灰塵,本來一雙干凈的手現在已經變得烏黑烏黑了。「還是沒有酒精燈!」我垂頭喪氣的說道。我無可奈何,只能呆楞楞的一屁股做在沙發上。我靈機一動,想出了個好辦法:為何不向鄰居試探著借一下呢?不一會兒,我歡天喜地的拿著從鄰居哪兒借來的酒精燈,興高采烈地回家了。
東西都齊了,我終於可以開始做了。實驗開始啦!我戴上透明消毒手套。為了防止紙鍋被水腐爛,我先把它放在一旁,接著我拿起了事先准備好的打火機。正當我要點燃酒精燈的時候,我猶豫了,手還在不停地發抖,一想起平時老師和家長的叮囑,玩火對小孩子不安全,不能玩火!我心裡越來越覺得害怕:可萬一……還是別想萬一吧,還是快點行動吧。想到這里,我還是壯了壯膽,鼓起了勇氣,決定按下打火機。只聽「咔嚓」一聲,打火機裡面的火出來了,它們像孩子一樣,一會兒東倒西歪,一會兒上下亂竄。看著調皮的火,我便不害怕了。我小心翼翼的把火點到酒精燈里,雄雄的火苗燃燒起來了。接著,我麻利的打開水龍頭,把放在一旁的紙鍋湊上去,眼看紙鍋里的水就要裝滿了,我連忙把水龍頭關上,我把紙鍋放到酒精燈上。過了一會兒,奇跡出現了:紙鍋里的水竟然沸騰了,我心裡十分驚訝;我做的第一次實驗就成功了,我心裡十分高興;是我的好奇心讓我做成了一次實驗,我心裡十分興奮。我甚至比吃了蜜還甜,在我的內心有一種無法控制的喜悅,我是一個成功者。原來,水的沸騰點是100度,沸騰後溫度不在上升,還不到紙的沸騰點183度。

是啊,就像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一樣,我們要學會觀察,因為往往在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事,蘊涵著大道理,只有細致觀察,才可能有所發現!

④ 科技主題小故事

由耳屎引出的發明
耳屎,亦稱耳垢,常被人視為廢物,當然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在伊朗,卻偏偏有人由此開始思考,並因此引發出一項重大的發明,這人就是發明家依拉迪·赫薩比。
他是這么思考的──人皆有耳,耳皆有孔且孔小,本應是小昆蟲理想的棲息之所,但卻很少聽說有小昆蟲鑽進耳孔坐享太平的事,也不曾聽說耳孔被小昆蟲叮咬的事,這究竟是為什麼?難道耳朵眼裡有什麼奇跡?於是,他決定從耳屎入手,細細研究一下耳屎的化學成分。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很快發現耳屎的化學成分很復雜,構成耳屎的物質居然多達120多種,而且其中有一種可以驅蟲,甚至可以作為殺蟲劑使用。不久,經過反復的研究,一種新的殺蟲劑誕生了。這種殺蟲劑的最大特點就是不含毒素。這也正是科學家久久未解決的問題:確保噴灑過化學殺蟲劑後的瓜果蔬菜如何沒有殘留的毒素。
有言道:發現來自思考,多思考多智慧。

威力無比的銅鏡
公元前212年的一天,強大的羅馬帝國向弱小的敘拉古國發動了進攻。敵軍從海上和陸地同時向敘拉古逼近,整個國家處於危難之中。
當時,根據國王的命令,保衛敘拉古的指揮權由阿基米德來承擔。眼看羅馬艦隊越來越近了,阿基米德仍鎮定地站在城堡上眺望遠方的海灣。忽然,一個念頭閃進他的腦際:「威力無比的太陽啊!但願你的威力能幫助我拯救善良的敘拉古人民。」他果斷地下達命令,讓全體婦女拿起她們的銅鏡,到海邊集合。 這時,敵軍見許多身穿白色長袍的婦女向港口的碼頭聚集,但是,他們怎麼也捉摸不透阿基米德又在玩弄什麼把戲。 就在羅馬艦隊步步逼近碼頭的時候,忽見對面射來一道道明亮的光柱,這些光柱不停地移動著,最後,幾百道光柱集中到一點。那一點,亮得出奇,灼熱烤人,落到艦船的大帆上,把大帆燒著了。 大火隨著海風不斷蔓延,頓時,整個艦隊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驚慌失措的羅馬士兵帶著滿身的火,一個個跳下海去。 岸上的敘拉古婦女個個興高采烈,把鏡子抱在懷里,大聲歡呼:「羅馬人被打退了,羅馬人被打退了!」

金冠之謎
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後,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後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很著「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後,排出的水量不等於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於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後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

⑤ 科技創新小故事

將腦袋打開一毫米
美國有一間生產牙膏的公司,產品優良,包裝精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每年營業額蒸蒸日上。
記錄顯示,前十年每年的營業增長率為10~20%,令董事部雀躍萬分。
不過,業績進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二年時,則停滯下來,每個月維持同樣的數字。
董事部對此三年業績表現感到不滿,便召開全國經理級高層會議,以商討對策。
會議中,有名年輕經理站起來,揚了揚手中的一張紙對董事部說:「我有個建議,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議,必須另付我5萬元!」
總裁聽了很生氣說:「我每個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紅包獎勵。現在叫你來開會討論,你還要另外要求5萬元。是否過分?」
「總裁先生,請別誤會。若我的建議行不通.您可以將它丟棄,一毛錢也不必付。」年輕的經理解釋說。
「好!」總裁接過那張紙後,閱畢,馬上簽了一張5萬元支票給那年輕經理。
那張紙上只寫了一句話:將現有的牙膏開口擴大1mm。
總裁馬上下令更換新的包裝。
試想,每天早上,每個消費者多用1mm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倍呢?
這個決定,使該公司第十四年的營業額增加了32%。
一個小小的改變,往往會引起意料不到的效果。教育學生也是如此,沒有一成不變的作法,針對不同學生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滿意的教育效果。

小高斯巧解算術題

高斯是德國偉大的數學家。小時候他就是一個愛動腦筋的聰明孩子。

還是上小學時,一次一位老師想治一治班上的淘氣學生,他出了一道數學題,讓學生從1+2+3……一直加到100為止。他想這道題足夠這幫學生算半天的,他也可能得到半天悠閑。誰知,出乎他的意料,剛剛過了一會兒。小高斯就舉起手來,說他算完了。老師一看答案,5050,完全正確。老師驚詫不已。問小高斯是怎麼算出來的。

高斯說,他不是從開始加到末尾,而是先把1和100相加,得到101,再把2和99相加,也得101,最後50和51相加,也得101,這樣一共有50個101,結果當然就是5050了。聰明的高斯受到了老師的表揚。

地圖的另一面
一天早上,一位貧困的牧師,為了轉移哭鬧不止的兒子的注意力,將一幅色彩繽紛的世界地圖,撕成許多細小的碎片,丟在地上,許諾說:「小約翰,你如果能拼起這些碎片,我就給你二角五分錢。」

牧師以為這件事會使約翰花費上午的大部分時間,但沒有十分鍾,小約翰便拼好了。

牧師:「孩子,你怎麼拼得這么快?」

小約翰很輕松的答道:「在地圖的另一面是一個人的照片,我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在一起,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也就是正確的。」

牧師微笑著給了兒子二角五分錢。

⑥ 有什麼科技小故事

關於Sun Microsystems,想必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一家公司,而對專利訴訟有過了解的人,就不會對這家公司有所陌生了。Sun Microsystems其實上個世紀末非常著名的一家IT及互聯網技術服務公司,該公司的主要產品是工作站及伺服器。

而在該公司發展正猛的時候,卻被當時的科技巨頭IBM盯上了,怎麼回事呢?據悉,當時的IBM聲稱自己的7項專利被Sun Microsystems侵犯了,需要支付巨額專利費用才可以繼續使用。對於這樣的無理要求,Sun Microsystems當然是不會承認的。

而大家也都認為這件事情上,Sun Microsystems沒有必要想IBM低頭妥協,但是讓人倍感意外的事情發生了,Sun Microsystems決定巨額支付給IBM專利費!至於原因,當時很多人都沒有猜到,倒是後來有一個比較靠譜的傳言。

據悉,在雙方的談判中,IBM的一位法律專家「勒索」稱,或許Sun Microsystems真的沒有侵犯7件IBM所說的專利,但是IBM的專利多達1萬件以上,難道Sun Microsystems希望IBM空著手回去翻查Sun Microsystems是否侵犯了IBM其他的專利嗎?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你難道希望我們空著手回去翻查你們是否侵犯了我們其他的專利?」大家會不會認為這就是一種「勒索」呢?但是,如果Sun Microsystems一直被IBM糾纏著專利侵權的問題,誰能保證不會出現一點點的錯誤呢?退一萬步說,即使沒有一點點的問題,那麼長時間的專利訴訟也必然會拖垮Sun Microsystems。結果,當然是Sun Microsystems「拿錢消災」了!

由此可以看來,科技公司具備自己的專利和知識產權是多麼的重要,而且不但要擁有這些專利,更要擁有超越式的專利,如果用擦邊球的心態看待專利,搞不好,就會落入別人挖的「坑」!

⑦ 科學小故事(50字以內)

1、復印機的故事
起初,愛迪生發明的石蠟紙,只是普遍運用於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後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紙版,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上滾一滾,奇妙的事發生了,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之後又經過多次的改良試驗,1976年,愛迪生開始生產他發明的復印機。一下子,機關,學校,事業單位,團體都採用這種蠟紙油印機。由於愛迪生復印機大受歡迎,風行全球,使得愛迪生深切體驗到,應該發明人們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東西。

4、巴斯德

巴斯德(Pasteur,Louis)於1822年12月27日生於法國汝拉省的多爾,他的父親是拿破崙軍隊的一名退伍軍人,是個以製革為業的硝皮匠.1847年,巴斯德畢業於巴黎師范學院,畢業後,他從事化學研究,研究酒石酸鹽的晶體,發現這些晶體並不完全相同,它們有隱蔽的不對稱性,一些結晶是另一些結晶的鏡像,正如左手和右手那樣的關系.他在晶體研究方面的成就,對立體化學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

後來,人們發現,巴斯德在採取制備結晶的方法時是很幸運的,要得到分離的兩種結晶,必須用一種特殊的方法,而巴斯德完全出於偶然,而採用了這種特殊方法,在他之後也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制出大的不對稱結晶來.這正如巴斯德所說,「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5、蒸汽機的故事

瓦特是一個智慧非凡的孩子,他勤奮好學,勇於探索,對發明創造最感興趣.有一天父親的朋友前來做客,正好看到小瓦特坐在爐子旁邊發呆,手裡拿著筆和紙,地上有許多畫過的圖。

他好心地說:「小瓦特應該上學了,別光在家用玩耍來打發寶貴的時光了.」父親莞爾一笑,說:「謝謝你,我的朋友.不過,你還是看看我的兒子在玩什麼吧……」原來,小瓦特在設計各種各樣的玩具,還畫了許多圖樣,這年小瓦特才剛好 6 歲整,客人吃驚地說:「這孩子真了不起!」
又有一次,家裡人全出去了,只留下瓦特一個看門.他獃獃地看著爐子上燒水的茶壺.水快燒開了,壺蓋被蒸汽頂起來,一上一下地掀動著……他想:這蒸汽的力量好大啊.如果能製造一個更大的爐子,再用大鍋爐燒開水,那產生的水蒸汽肯定會比這個大幾十倍、幾百倍。

用它來做各種機械的動力,不是可以代替許多人力嗎?這就是後來人們傳說中的「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故事.小瓦特是這樣設想過,只不過真正試制蒸汽機,卻是後來的事情。

⑧ 科技小故事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在偶然的機會想到發明避雷針的:
富蘭克林最著名的發現是統一了天電和地電,破除了人們對雷電的迷信。在用萊頓瓶進行放電實驗的過程中,富蘭克林面對著電火花的閃光和劈啪聲,總是禁不住與天空的雷電聯想 起來,他意識到萊頓瓶的電火花可能就是一種小型的雷電。為了驗證這個想法,必須將天空中的雷電引到地面上來。1752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大風箏, 風箏頂上安上一根尖細的鐵絲,又用絲線將鐵絲聯起來通向地面,絲線的末端拴一把銅鑰匙,鑰匙又插進一個萊頓瓶中。富蘭克林將風箏放上天空,一陣雷電打下來,只見絲線上的毛 毛頭全都豎立起來,用手靠近銅鑰匙,即發出電火花。天電終於被捉下來了。富蘭克林發現,儲存了天電的萊頓瓶可以產生一切地電所能產生的現象,這就證明了天電與地電是一樣的 。在1747年,富蘭克林就從萊頓瓶實驗中發現了尖端更易放電的現象,等他發現了天電與地電的統一性後,就馬上想到利用尖端放電原理將天空威力巨大的雷電引入地面,以避免 建築物遭雷擊。1760年,富蘭克林在費城一座大樓上樹起了一根避雷針,效果十分顯著。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