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磁鐵的故事

磁鐵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3:00:56

⑴ 安培發明了電磁鐵的故事是什麼

有一次,物理學家阿拉戈去安培家拜訪,看到安培的桌子上放著伏特電堆做成的電源,還有許多儀器。

安培向他解釋說,在磁針上空有一條導線,通電之後,導線產生的磁力會使磁針偏轉。這就是奧斯特實驗。

安培又說:「現在,我這里有一個線圈,我將這個線圈通電,可以看到一個現象。」

線圈通電後,安培用磁鐵和線圈相作用。阿拉戈看到後有所醒悟地說:「看來,線圈也可以成為磁鐵」。

「不錯」,安培說,「正是電流通過線圈,線圈的兩端產生了磁力線,改變電流方向也就改變了電磁鐵的兩極。」

實驗繼續下去,通電的線圈把金屬中的鐵質物品都吸引住了,桌面上的鐵屑,鐵釘之類物品紛紛向「磁鐵」靠攏,被通電線圈牢牢吸住。

安培突然間把電源關閉,電流不存在了,只見通電線圈上吸附著的鐵釘之類的物品紛紛落下。

安培就這樣發明了電磁鐵。

⑵ 少兒故事書磁鐵怪物讀後感

第一段 把書中主要內抄容,加以概括,作者寫了什麼,想表達什麼。

第二段 選擇一個比較重要的點,也可以是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加以表達,我覺得哪哪哪比較好,我有什麼樣的看法。

第三段 聯系實際生活,把書里的和生活中的結合起來,抒發下真情實感,生活中怎麼怎麼樣,我覺得怎麼怎麼樣,我學到了什麼。

做到以上3點,那麼這篇讀後感基本就出來了,當然,不一定就三段,中間可以自己分,詳略得當就好;但是 結構層次一定要鮮明,讀和感結合,重點在「感」上。

⑶ 古代人民發明和應用指南針的故事

一、發明:

宋代科學家沈括首先記載了地磁偏角,說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使之磁化成為磁針,可以指南,而常微偏東,並介紹了四種支掛磁針的方法:

一是浮於水面,二是放在指甲上,三是放在碗沿上,四是線縷懸掛。

二、應用:

1、宋軍中配備指南魚,是將薄鐵葉剪成魚形而磁化,用於陰天和黑夜判斷行軍方向。

2、後來又發展成磁針和方位盤聯成一體的羅經盤,即羅盤。

3、至晚在北宋後期,指南針已用於航海,南宋時,使用「針盤」導航。這種針盤還使用「浮針」,這對於海上交通的發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起了極大作用。

4、大約在北宋初年,我國又創制了一種指南工具――指南魚。 當時有一部有名的軍事著作,叫《武經總要》,其中說:行軍的時候,如果迂到陰天黑夜,無法辨明方向,就應當讓老馬在前面帶路,或者用指南車和指南魚辨別方向。

(3)磁鐵的故事擴展閱讀

古代指南針(司南)的深層含義:

第一層:刻上八卦磁體方位,寓意:統陰滋陽。

第二層:地盤(方向中心),寓意:投之於地。

第三層:二十四個深受方位,寓意:全受各諺。

第四層:勺頭(指向北方),寓意:其柢指南。

第五層:勺肚(頭堪中央),寓意:外殼里柔。

第六層:地盤圓圈的大中心,寓意:方地圓天。

第七層:匙子(調羹及勺),寓意:匙把勺動。

第八層:勺柄(指向南方),寓意:司南之杓。

第九層:十二個地支官組合,寓意:生地肖支。

第十層:各十個十天干合成,寓意:天干五味。

第百層:三十五個星宿連值,寓意:星月已日。

第千層:跪坐方面疊層地盤,寓意:跪求方圓。

⑷ 關於磁鐵的適合幼兒的小故事

關於磁鐵幼兒小故事: 一塊圓環形的鋼被人們放在桌子上。他好奇地東張西望,只見那兒已經有不少的朋友:手錶、指南針、小刀、小鐵釘、縫衣針…… 小圓環(這是這塊鋼的名字)正難備跟新朋友們好好地聊聊,只聽耳邊有個大嗓門對他說話:「小傢伙,你從哪兒來的?走到前面來,讓我仔細看看1」小圓環扭過身子一看,原來就在他的背後,站著一個灰黑色的大傢伙,說話的就是他。 小圓環向黑大個子挪近。剛靠近黑大個子,不知怎麼一下子就被他拉了過去,緊緊地貼在黑大個子身上,一動也沒法動。 「哈哈!」黑大個子開心地大笑起來,「看吧,這個地方要數我的力氣最大,我是大力士!」 可不是?黑大個子的力氣確實大,在他的身上掛滿了許多鐵屑和鐵釘,都是被他拉過去的。 小圓環又驚訝又佩服地問黑大個子:「你是誰?你的本領怎麼這樣大?」 黑大個子驕傲地回答道:「我是天然磁鐵,也叫吸鐵石,還有——個古怪的名字,叫『四氧化三鐵』。我有力氣,不光能吸住你們鋼鐵,還能吸住鎳、鈷、鉛。人們把我的這種力氣叫做磁性。我天生就有這個本領。小傢伙,你有嗎?」 小圓環沒有作聲,他心裡在想:「我要是能象天然磁鐵那樣做個大力士,該多好啊!」 小圓環沒想到,他的願望競變成了現實:有一天,他被人們放在一個用電線繞成許多圈圈的螺線管里,說是要幫他變成磁鐵。小圓環真是又興奮又緊張!當一股強大的電流從線圈通過的時候,他覺得一陣麻木,昏了過去。醒來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又回到原來那張桌子上了。 跟小圓環一起柬的還有一個新夥伴——一塊月牙形的磁鐵,他的名字叫「小月牙」。 小圓環看著自己黑亮亮的身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已經變成了磁鐵,他樂滋滋地問小月牙:「咱們既然成了磁鐵,該有力氣了吧?」 小月牙說:「我想是的吧,咱們來試試看, 誰的力氣大。」 於是,他們就頭對頭,腳對腳地靠攏起來。他們的頭和腳力氣最大。 其實,他們的頭和腳很難分得消,因為都長成一個模樣。人們把他們的頭叫做N極,把他們的腳叫做S極。 當他們N極和N極,S極和S極靠攏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忽然覺得被對方狠狠地推了一下,往後倒退了好幾步。 小圓環怪小月牙:「你怎麼推我?」 小月牙也怪小圓環:「明明是你在推我嘛!」 牆上的電鈴「丁玲玲」笑了起來,說:「傻瓜,你們都在用力報,這叫『同號磁極相互排斥』。小圓環,你快掉個頭吧! 」 小圓環趕快掉個頭,讓自己的頭對著小月牙的腳,自己的腳對著小月牙的頭。奇怪!當他們靠攏的時候,好象覺得雙方都在使勁地拉呀拉,他們便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了!

⑸ 一個網劇,分好幾個小故事,演員都不出名,是那種割肺能滿足你一個願望,其中有一對男女跟磁鐵似的吸在了

是《微能力者》我剛找到😂😂

⑹ 誰能告訴我磁鐵原理或關於磁鐵原理的小故事。

成分是鐵、鈷、鎳等原子的內部結構比較特殊,其原子本身就具有磁矩。一般情況下,這些礦物分子的排列較混亂。而它們的磁區互相影響並顯示不出磁性來,但是在外力(如磁場)導引下其分子的排列方向就會趨向一致,其磁性就會顯示出來,也就是我們平時俗稱的磁鐵。磁鐵分永久磁鐵與軟鐵,永久磁鐵是加上強磁,使磁性物質的自旋與電子角動量成固定方向排列,軟磁則是加上電流(也是一種加上磁力的方法) 等電流去掉軟鐵會慢慢失去磁性。

古希臘人和中國人發現自然界中有種天然磁化的石頭,稱其為「吸鐵石」。這種石頭可以魔術般的吸起小塊的鐵片,而且在隨意擺動後總是指向同一方向。早期的航海者把這種磁鐵作為其最早的指南針在海上來辨別方向。磁鐵不是人發明的,是天然的磁鐵礦。最早發現及使用磁鐵的應該是中國人,也就是「指南針」,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⑺ 讀磁鐵的故事的收獲

古代磁鐵石的發現和磁力的傳說
先秦時代我們的先人已經積累了許多這方面的認識,在探尋鐵礦時常會遇到磁鐵礦,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這些發現很早就被記載下來了。《管子》的數篇中最早記載了這些發現:「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銅。」其他古籍如《山海經》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磁石的吸鐵特性很早就被人發現,《呂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鐵,或引之也。」那時的人稱「磁」為「慈」他們把磁石吸引鐵看作慈母對子女的吸引。並認為:「石是鐵的母親,但石有慈和不慈兩種,慈愛的石頭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頭就不能吸引了。」據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咸陽附近修阿房宮,宮中有一座門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入宮行刺,就會被磁石門吸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學知識。
漢朝以前人們把磁石寫做「慈石」,是慈愛石頭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鐵,那麼是否還可以吸引其他金屬呢?我們的先民做了許多嘗試,發現磁石不僅不能吸引金、銀、銅等金屬,也不能吸引磚瓦之類的物品。西漢的時候人們已經認識到磁石只能吸引鐵,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當把兩塊磁鐵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時,有時候互相吸引,有時候相互排斥。現在人們都知道磁體有兩個極,一個稱N極,一個稱S極。同性極相互排斥,異性極相互吸引。那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對這個現象還是能夠察覺到的。
到了西漢,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這個性質做了兩個棋子般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有時兩個棋子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欒大稱其為「斗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並當場演示。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欒大利用磁石的性質,製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騙了漢武帝。
地球也是一個大磁體,它的兩個極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體,可以自由轉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這個道理古人不夠明白,但這類現象他們很清楚。

【指南針的始祖——司南】
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象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古人稱它為「司南」,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穀子》中記載了司南的應用,鄭國人采玉時就帶了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
春秋時代,人們已經能夠將硬度5度至7度的軟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種形狀的器具,因此也能將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製成司南。東漢時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對司南的形狀和用法做了明確的記錄。司南是用整塊天然磁石經過琢磨製成勺型,勺柄指南極,並使整個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於光滑的地盤之中,地盤外方內圓,四周刻有干支四維,合成二十四向。這樣的設計是古人認真觀察了許多自然界有關磁的現象,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經過長期的研究才完成的。司南的出現是人們對磁體指極性認識的實際應用。 但司南也有許多缺陷,天然磁體不易找到,在加工時容易因打擊、受熱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較弱,而且它與地盤接觸處要非常光滑,否則會因轉動摩擦阻力過大,而難於旋轉,無法達到預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體積和重量,攜帶很不方便,這可能是司南長期未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
司南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製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於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
【指南針——從「吸鐵石」說起】
指南針是磁鐵做成的。磁鐵能吸鐵,通常稱為「吸鐵石」,古代稱為「慈石」因為它一碰到鐵就吸住,好一個慈祥的母親吸引自己的孩子一樣。後來,人們才稱它為「磁石」。
每塊磁鐵兩頭都有不同的磁極,一頭叫S極,另一頭叫N極。我們居住的地球,也是一塊天然的大磁體,在南北兩頭也有不同的磁極,靠近地球北極的是S極,靠近地球南極的是N極。我們知道,同性磁極相斥,異性磁極相吸引,所以,不管在地球表面的什麼地方,拿一根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它的N極總是指向北方,S極總是指向南方。
指南針是利用磁鐵的特性做成的,那麼,世界上哪個國家最早發現磁鐵和它的特性的呢?

二千多年以前,也就是春秋戰國時候,我國已經用鐵來製造農具了。勞動人民在尋找鐵礦的時候,就發現了磁鐵,並且知道它能夠吸鐵。

⑻ 幼兒園大班教案—科學活動 磁鐵(公開課)中的小磁鐵去旅行的故事怎麼講

從前,有一個小小的磁鐵,他去旅行。
碰見了很多東西,小動物們,最後碰見了一個磁鐵,他們兩級相同便吸在一起,不同便排斥

⑼ 磁力是誰發現的發生了什麼小故事

先秦時代我們的先人已經積累了許多這方面的認識,在探尋鐵礦時常會遇到磁鐵礦,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這些發現很早就被記載下來了。《管子》的數篇中最早記載了這些發現:「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銅。」其他古籍如《山海經》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磁石的吸鐵特性很早就被人發現,《呂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鐵,或引之也。」那時的人稱「磁」為「慈」他們把磁石吸引鐵看作慈母對子女的吸引。並認為:「石是鐵的母親,但石有慈和不慈兩種,慈愛的石頭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頭就不能吸引了。」據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咸陽附近修阿房宮,宮中有一座門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入宮行刺,就會被磁石門吸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學知識。

漢朝以前人們把磁石寫做「慈石」,是慈愛石頭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鐵,那麼是否還可以吸引其他金屬呢?我們的先民做了許多嘗試,發現磁石不僅不能吸引金、銀、銅等金屬,也不能吸引磚瓦之類的物品。西漢的時候人們已經認識到磁石只能吸引鐵,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當把兩塊磁鐵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時,有時候互相吸引,有時候相互排斥。現在人們都知道磁體有兩個極,一個稱N極,一個稱S極。同性極相互排斥,異性極相互吸引。那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對這個現象還是能夠察覺到的。

到了西漢,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這個性質做了兩個棋子般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有時兩個棋子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欒大稱其為「斗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並當場演示。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欒大利用磁石的性質,製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騙了漢武帝。

地球也是一個大磁體,它的兩個極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體,可以自由轉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這個道理古人不夠明白,但這類現象他們很清楚。

⑽ 誰能給我講一下「一個德國老太太用磁鐵找綉花針的故事」

一個德國老太太(是誰我忘了)眼睛不好 一天,縫衣服時綉花針掉了用磁鐵找回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