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非常善於經營的商人,他的名字叫竇義。
竇義15歲時便顯現出驚人的商業天賦和才華。
當時,他的舅舅張敬立由安州刺史一職任滿返鄉,帶來了十多雙聞名遐邇的安州絲鞋。大夥一見絲鞋便爭相挑選,只有竇義不以為然。等到眾人挑選完畢,剩下最後一雙,竇義才一再拜謝並收下。同輩的族人都在取笑他的愚蠢和遲鈍,長輩們也似乎對竇義的慵懶表現出些許擔憂。可是沒有人知道,竇義並不是為了用這雙鞋子來裝扮自己的腳到處炫耀,而是把它拿到集市上變賣,換得五百銅錢。
1500多年前的長安城,大街之上隨處可見枝繁葉茂的榆樹。一到春天,榆樹便開花結果,結出一串串沉甸甸的榆莢。大風吹過,銅錢大小的榆莢如雨點般紛紛從半空中撒落,有的落到屋頂上,有的撒在草叢里,有的就直接散在大街中央。韓愈有詩雲:「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闊氣的帝都居民根本看不上這些俚俗之物,可是年輕的竇義卻對這些不起眼的東西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將地面的榆莢悉心收集起來,又用上次得到的銅錢打造了兩把小鐵鏟,然後徵得擔任工部尚書的伯父的同意,來到褒義寺開墾空地,種起了榆樹苗。
夏天的長安城雨水充沛,加上竇義的精心培育,七月份的時候榆莢都開始抽芽。到了秋天,榆苗已經有一尺多高,數量總計在一萬株以上。第二年,榆樹已經長到三尺多高。竇義把其中長得較密集的榆株砍去,曬干,捆成束,在當年的秋雨季節拿到集市上販賣,每束居然賣到一千多錢。他又挑選枝幹挺直的榆株,加以特別照料。到了第三年秋天,榆樹的樹圍已經有拳頭般大小,竇義又將枝幹稠密挺直的榆枝砍下來,捆成二百多束,賣得比以前多好幾倍的價錢。
五年後,榆樹長成了參天大樹。竇義挑選其中十幾棵最粗最大的榆樹用作屋樑建材出售,又賣得三四萬錢。其他可以用作各種用途的木材不計其數,悉數被買家一掃而光。
靠著木材生意白手起家後,竇義又將目光轉向一種叫「法燭」的燃料。法燭的製作材料包括槐子、麻布和瓦片。為了收集這些東西,竇義召來長安街上的小孩,每人每天發給三塊餅和十五文錢,讓他們四處撿拾槐子。不到一個月,槐子已有滿滿兩車。然後,竇義又買進數百雙新麻鞋,讓小孩子們揀拾破麻鞋,每三雙破鞋換新麻鞋一隻。消息傳開,遠近居民紛紛拿破鞋來換,一天之內便換得一千多雙破麻鞋。最後,竇義又在城外購買他人丟棄廢置的碎瓦片。一切准備完畢,竇義開始僱人清洗破麻鞋和碎瓦片,然後命人將破麻鞋搗爛,把碎瓦片磨成粉狀,加入槐子和油靛,放進大鍋里日夜不停地攪動,製成了法燭。
據史書記載,建中某年六月京城大雨,竇義乘機大賣法燭,每條賣百文錢。用法燭燃火煮飯,效果不比木柴差,竇義又獲利不少。
此後,家財萬貫的竇義又把目光瞄準了店鋪經營。
最初,長安西市南邊有十多畝窪地,人們都稱那裡為「小海地」,是城中無賴漢常聚集的地方。竇義賤價將這塊地買下之後,沿著窪地四周設立六七個鋪子,做起煎餅和飯團買賣,同時又在窪地中央設立標范旗幡,召集附近孩童到窪地中央扔擲瓦塊,凡是擊中旗標,都可免費吃煎餅或飯團。街上的孩童趨之若鶩,不到一個月,所擲的瓦片幾乎將整個窪地都填滿。
於是,竇義在那個地方開設了二十家店鋪。這些店鋪因為位置適宜,出行方便,每天可以獲利數千。一直到明代,竇義修建的這些店鋪還依然存在,人們把它們稱之為「竇家店」。
雖然出身於官宦世家,但竇義卻沒有紈絝弟子的習性。從種植榆樹到製作和售賣法燭,再到經營店鋪,竇義用他的商業智慧為後人樹立起一個白手起家的傑出企業家形象,為大唐的盛世氣象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Ⅱ 列舉十位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以及他們的事例
1、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不是靠幸運取得成功的,微軟也不是建立在偶然基礎上的軟體帝國,蓋茨是電腦天才,但更是一個經營和管理天才,他在微軟的成長壯大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他非凡的事業心和進取心,他高瞻遠矚的眼光和異常敏銳的市場嗅覺,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超越的。
2、格林斯潘
美國經濟的調音師,格林斯潘總是對美國經濟過熱保持著警覺,只要一出現過熱的跡象,他就會採取措施把溫度降下來。格林斯潘指揮著美國經濟巨輪駛過了暗礁叢生的80年代,使美國在90年代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對於這一點,就連批評者們也不得不承認,過去25年來沒有人比格林斯潘更勝任美聯儲主席這個職位。
3、李嘉誠
香港長江實業主席李嘉誠今年的財富激增46億美元。李氏王國的產業涉及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其身家占港股市值的11.5%。去年加拿大航空宣布破產時,李嘉誠的大兒子李澤鉅斥資4.88億美元,接盤加拿大航空,成為持有該公司28%股份的最大股東。
4、李彥宏
他率先解決了將基於網頁質量的排序與基於相關性排序完美結合的難題,研發出包括GO.COM圖像搜索引擎、競價排名、mp3 搜索等在內的前沿搜索技術;同樣由於專注,他使網路在互聯網用戶數全球第二且潛力甚大的中國市場的份額超出了Google十多個百分點,坐上中國搜索領域的頭把交椅。
5、吳世雄
eBay易趣在中國在線交易市場擁有65%的市場份額和超過1320萬注冊用戶,依然穩坐市場第一的寶座。在進入eBay易趣之前,吳世雄任微軟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1994年-2000年間曾擔任英特爾公司台灣區、中國大陸市場總監,負責奔騰處理器的品牌和產品推廣以及Intel Inside的市場合作企劃,2000年至2001年擔任過酷必得拍賣網的中國區總經理。
6、保羅·格蒂
格蒂建造和購買了煉油廠,自行掌握巨量的原油加工生產,在幾乎所有地方都有他的煉油廠。從1954年起,格蒂開始營建他的超級油船隊,總噸位達100萬噸,其中巨型超
級油輪噸位數在7萬噸以上。
7、黃光裕
「GOME(國美)」經過短短18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家電連鎖的第一品牌,公司董事長也因其140億的身價,蟬聯胡潤中國富豪榜首位。國美的成功除了得益於其創始人黃光裕卓越的商業智慧以及優秀的團隊外,同時也隱藏著一大批幕後英雄,梁中國則是國美品牌建立的關鍵性人物之一。
8、卡內基
在美國,與「汽車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大財閥的名字列在一起的,還有一個「鋼鐵大王」。卡內基鋼鐵公司通過白手起家建立成一個生產鋼鐵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而獲得優勢,且數十年保持世界最大鋼鐵廠的地位,幾乎壟斷了美國鋼鐵市場。
9、馬雲
建立一家全球性的企業,因此選擇了一個全球性的名字。阿里巴巴。
10、柳傳志
1984年創立聯想。
Ⅲ 為什麼現在白手起家的故事很少了
因為現在不是計劃經濟剛結束那個年代了。
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撈金機會多多,誰都窮,但是膽識、謀略不一樣,法律也不健全,當時白手起家的人,無非是通過以下幾個手段。
大膽敢幹,成立黑惡組織,通過暴力壟斷生意,比如某些惡勢力壟斷工程。
坑國家貸款(後來很多沒還)做起步資金。
違法經營緊俏商品。比如私自倒騰食鹽、古董
有眼光,合法經營發展潛力大的生意,比如常被大家掛載嘴邊的馬化騰、劉強東等
意外致富。比如偶然中了彩票、挖到了老時候的金銀財寶,有了啟動資金。
考上大中專,甚至更高,分配成了國家公務人員。通過職權籠絡人員和資金的,太多了。
偷搶拐騙,暴力侵佔,早先風光無比,這些年老了很難過,即沒那身手,也沒那環境了,有的鬱郁而終。有的給後被留下了發展的起步資金和關系網。
現在隨著法律慢慢健全,向市場經濟(中國特色)轉型,以上這些機遇可遇而不可求,或是根本不可能了。加上現在辦個事就是關系套關系,人情靠人情,普通人機會少之又少。
Ⅳ 90後白手起家創業故事
開個網店或平台吧
Ⅳ 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
有很多,我給你舉例兩個吧。
第一個:
中國最大的「空手道大師」
人們稱珠海西區的鍾華生為「中國最大的空手道大師」,沒有絲毫誇大的成份。鍾華生到西區的時候,肩頭頂著腦袋,兩手拎著鋪蓋,其他再沒別的。但3年後,就靠他那「空手道」本領,5億多元的資金源源滾進了西區。搞經濟開發,需要資金,但是國家沒有錢,那麼資金從哪裡來?鍾華生不靠不等,自己找出路,他決定利用特區的優惠政策,去影響人民群眾,吸引7000多億的儲蓄資金。很快,一個圍海造地,向社會民間招股的集資方案出台了。他們規定每股人民幣10000元,入股者可享有100平方米建房用地和從外地遷入戶口參加西區建設的權益。
消息一發布,西區立即門庭若市,短短的時間便吸納了萬余股。西區把這筆資金的一部份「扔」進海里,換來了四平方公里的土地,l平方公里給入股者建房,其餘的用來招標興建城市配套設施。按現時地價計算,圍海造地投入的幾千萬元,已產生出幾十個億的價值。
第二個:
從流浪漢到百萬富翁
馮志久原是一名流浪漢,到處漂泊,雖歷盡艱辛,卻窮得叮當響。1990年,馮志久跟隨數百萬淘金者涌到珠江三角洲,卻發現這里早已人滿為患,他想到工廠打工,但因年齡大,無技術,工廠不收他。馮志久百無聊賴,便在各工廠區轉悠,看到工人們下班後都端著飯盒往街上的小店子跑,還有那在街上飢渴的盲流,他腦子一轉,怎麼不再開一個供打工者吃飯的小店呢!
於是,他心一橫,租了一間民房作廚房,每天中午和晚上擔起兩桶飯菜,往流浪的人群中推銷,一天下來能掙30元,很快他湊足37000元資金,在廣州黃埔大道邊租了一間5平方的店鋪,辦了執照,把鞭炮一放,快餐店開張了。
馮志久的小飯店一開張,就象鮮花引蝶似的引來了眾多的顧客,他經營主要的絕招,就是收費低。那時廣州的飯店快餐時價最低是2元,而他卻一律為1元。沒錢做生意怎麼辦,1元錢吃飯誰不來!馮志久辛辛苦苦忙了一個月,結帳之後,除了開支,竟賺了2000元。後來他又增添了桌凳餐具,雇了臨時工,擴大門面,每天早餐賣粉中晚餐賣飯,一律一元一份。
這樣,每天的顧客少說也有500多人,最多達1000多人。他掙錢的奧妙在於薄利多銷。每份1元的飯菜其實是沒有掙頭的,但打算的好,也可以賺幾角錢,如果每天能賣1000份,就可掙300元,一個月就是9000元。一個流浪漢變得如此精於經營。幾年下來,馮志久已身家上百萬元,直到現在他的快餐仍是1元價。人稱他「1元錢大享」。
Ⅵ 白手起家成語故事
白手起家
báishǒuqǐjiā
[釋義]白手:空手;起家:創立家業。由一無版所有權而創立事業。比喻在一無所有或條件很差的情況下;靠自己的雙手艱苦創業。
[語出]宋·文天祥《鄒仲翔墓誌銘》:「君雖亦赤手起家;而好施出其性。」
[正音]白;不能讀作「bǎi」。
[辨形]起;不能寫作「啟」。
[近義]自力更生成家立業
[反義]根基深厚寄人籬下
[用法]用於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經努力而創立事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偏正式。
[辨析]~和「自力更生」、「成家立業」都有「靠自己的力量辦事情」的意思。~和「自力更生」語意寬;可用於家業、事業和國家集體方面;「成家立業」大多限於個人家業方面。
[例句]
①從戰火中走過來的中國人民~;創造著自己新的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
②村裡人缺資金、缺技術;硬是多方想辦法;~辦成了這家小工廠。
Ⅶ 成語故事白手起家
白手起家
báishǒuqǐjiā
[釋義] 白手:空手;起家:創立家業。由專一無所有而創立事業。比喻在一無所有或條件很屬差的情況下;靠自己的雙手艱苦創業。
[語出] 宋·文天祥《鄒仲翔墓誌銘》:「君雖亦赤手起家;而好施出其性。」
[正音] 白;不能讀作「bǎi」。
[辨形] 起;不能寫作「啟」。
[近義] 自力更生 成家立業
[反義] 根基深厚 寄人籬下
[用法] 用於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經努力而創立事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偏正式。
[辨析] ~和「自力更生」、「成家立業」都有「靠自己的力量辦事情」的意思。~和「自力更生」語意寬;可用於家業、事業和國家集體方面;「成家立業」大多限於個人家
Ⅷ 求一個白手起家的故事
李嘉誠用了60多年!
他兒子李澤凱憑自己的能力賺了120億元美金,當時嘉誠才140億元美金。而他回只用了10個月,因為他答請教了比爾蓋茨!順便說說,比爾蓋茨不是白手起家,港開始就有人幫他。而且他媽媽是當時世界首富公司的總裁!
安東尼羅賓是世界第一名的成功大師,幫助很多人成功了!他本身23歲窮困借錢,但立志一年內賺25萬美金。24歲他沒有賺到25萬美金!他賺了100萬美金!現在他是億萬富翁!只用了一年
Ⅸ 有哪些「白手起家」的例子
白手起家創業故事之一:賣冰棍起家
1979年,我已在安徽東至縣勝利鎮余村當了3年的生產隊長,一成不變的生活讓我厭倦。為了過上更好的日子,我東拼西湊了2萬元錢,在村裡辦起了一個冰糕廠。後來發現放錄像掙錢,又開了錄像廳。當時消費市場比較活躍,我又搞起了商貿,做副食、百貨、家電等的批發……總之,什麼不違法又能賺到錢,我就去做。1988年,國家開始徵收個人收入調節稅,而安徽個人收入調節稅就是從我身上開征的。
如果照此發展下去,我的商店會越開越多,但 1989~1990年,國家開始對私營經濟進行打壓,即所謂的「割資本主義的尾巴」,剛剛萌芽的私營經濟開始停滯不前,大批民企倒閉。我的商店雖然沒垮,但在三四年的時間里真正是舉步維艱!苦撐到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講話讓我嗅到了變化。1993年成為我創業經歷的轉折點,這一年,我創辦了安慶南翔貿易公司,主營糖、酒批發業務。短短兩年時間營業收入就達到2億元,躋身當年「全國最大型私營企業500強」。
小企業管理容易賺錢難,大企業是賺錢容易管理難。我在公司常說「規則第一,董事長第二」。任何一家企業要發展壯大,我認為規則要擺在第一位。我們企業的高管辦公室里都有一份授權書,上面有四句話:你的權力是領導團隊科學打造規則;你的權力是帶領團隊嚴格執行規則;你的權力必須在規劃中量化;你的權力不能凌駕於規則之上。
十多年來,我們一直遵守這樣的規則,最初很艱難,但長期堅持會對企業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我一年不去上班,對企業也不會有任何影響。
建言重慶:重慶剛剛出台的對微型企業的扶持政策很好,是真正的富民政策。我個人認為重慶市政府可考慮建立專門的微型企業創業園,為微型企業提供交流平台的同時,也可獲得聚集效應,吸引外來投資。
白手起家創業故事之二:從修鞋匠到億萬富翁
我13歲初中畢業那年,父親意外受傷卧床不起,我是長子,為了養家糊口只好輟學子承父業,當起了走街串巷的修鞋匠。修皮鞋的活我一干就是3年,因為手藝好,慢慢有了固定客人,生活也得以為繼。上世紀80年代初,溫州掀起一股低壓電器創業潮。1984年,我轉行和幾個朋友開始生產低壓電器開關。我們4個人沒日沒夜地幹了1個月,只賺來35元,我的3個合作夥伴都很沮喪,我卻覺得興奮,因為我看到了一條通往財富的路。當年7月我和朋友一起投資5萬元辦起了一個簡陋的「樂清縣求精開關廠」,從此開始正式涉足電氣事業。
要說在企業做大做強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礙,要算來自家族式企業本身經營管理的弊端。1991年,「求精開關廠」解體,我就召集弟弟、妹夫等家族成員入股,組建了溫州正泰電器有限公司,我個人占股60%以上。到1993年,正泰的年銷售收入達到5000多萬元,我明顯感覺到了家族式企業發展的束手束腳。比如,家人違反公司規章制度時如何處罰是難題;家族式企業對外來的豐富資源和優秀人才有一種天生的排斥,阻礙企業發展。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後,我突破了來自家族的重重阻力,決定弱化南氏家族的股權絕對數,對家族控制的集團公司核心層 (即低壓電器主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把家族核心利益讓出來,並在集團內推行股權配送制度,將最優良的資本配送給企業最優秀的人才。股改完成後,正泰的股東由原來的10個一下子增加到100多個,我自己的股份也下降到20%多,但資產卻膨脹了數十倍,公司也誕生了數十位百萬富翁。我在想,如果當初沒有勇氣將家族利益淡化、引進更多的合作夥伴,正泰也就沒有今天壯大的可能。對創業者來說,很多時候分享不是慷慨,而是明智。
建言重慶:重慶扶持微型企業,可鼓勵微型企業走「專、精、特、新」的道路。另外,許多巨頭落戶重慶,比如惠普、富士康等,政府可出面為微型企業牽線搭橋,鼓勵他們為龍頭企業做配套。
白手起家創業故事之三:三輪車上的速凍湯圓之父
我50歲才開始創業,遇到的困難不計其數,但現在你問我哪些挫折是刻骨銘心的,我一個都想不起來。困難、挫折都是過去了的事,想它幹嘛?如果說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有什麼訣竅,我認為就是我很善於「忘記」困難。
創業前,我是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但家庭負擔重,生計仍然艱難。1989年,我找別人借了1.5萬元開了個冷飲部。有一次到哈爾濱出差,我看到當地人把吃不完的餃子放到戶外凍著,於是想到湯圓也應該能凍。如果將冷凍的湯圓拿到市場上賣,應該受歡迎,於是我很快研發出了速凍湯圓。1992年,我辭掉了鐵飯碗,自己蹬三輪車開始沿街叫賣速凍湯圓。
在讓大家了解速凍湯圓的過程中,我碰了無數次壁。我要對所有跑市場的人說,推銷必須放下架子,哪怕有一百次挨罵,只要有一次成功就值得。罵你的那些難聽的話,你要當沒聽見,統統忘記!我也想對微型企業說,不要害怕困難,要蔑視困難,更要忘記困難。只要肯吃苦,擦皮鞋也照樣擦得出千萬富翁。
建言重慶:為微型企業「松綁」,重慶開了好頭,政府不要捨不得為微型企業減免費用,十年二十年後他們會發展壯大,到時候他們對社會的回報會遠遠超出政府施惠於他們的。
白手起家創業故事之四:縫紉工存錢充電闖出上億身家
我是重慶市奉節人,17歲隻身前往廣東打工,當箱包廠的縫紉工。3年後,我用打工積攢下來的全部家當2萬元報了湖南師范大學的自考班,花四年時間學了市場營銷與公共關系課程。如果我不充電,最多當個縫紉工頭頭,但取得大學文憑後,我找工作就有了更好的選擇。2000年,我找朋友借了4萬元,加上自己積攢下來的2萬元錢,開了個傢具五金加工廠開始創業。三個月後,我最大的一個經銷商捲起貨物跑了,我不但血本無歸,還倒欠了十多萬元。我第二天就到附近傢具廠挨家挨戶推銷五金配件。我的配件質量好,價格比市價低了好幾個點,唯一要求就是必須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靠低價策略,我將手中的貨很快賣出,這才有了資金生產下一批貨。一年後我不但還清了債,還因為質量可靠、價格低廉的誠信經營贏得了幾個大客戶,公司自此走上了正軌。現在我們公司的年產值數億元。我成功沒什麼秘訣,就是特別重誠信。剛剛起步的微型企業,誠信比黃金重要,不要貪圖眼前利益,你在別人心目中的信譽一旦建立,比任何無息貸款都管用!
從以上四位億萬富翁的創業感悟可以得知,創業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堅韌不拔、能經受任何痛苦和考驗的心。希望具備這種品質的當今創業者也能像以上四位一樣,繼續為世人譜寫白手起家創業故事!
Ⅹ 白手起家的故事
李嘉誠用了60多年!
他兒子李澤凱憑自己的能力賺了120億元美金,當時嘉誠才140億元美金。而他只用了10個月,因為他請教了比爾蓋茨!順便說說,比爾蓋茨不是白手起家,港開始就有人幫他。而且他媽媽是當時世界首富公司的總裁!
安東尼羅賓是世界第一名的成功大師,幫助很多人成功了!他本身23歲窮困借錢,但立志一年內賺25萬美金。24歲他沒有賺到25萬美金!他賺了100萬美金!現在他是億萬富翁!只用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