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
『壹』 細節決定成敗講的是什麼故事
一家大公司招聘新人,已經淘汰了好幾批參加面試的人選。這時無論是面試者還是被面試者都感到了幾分緊張:如果今天再不能選出合格的人選,那公司的許多工作就要受到影響;對被面試者來說,如果能進入這家全國知名企業工作,那自己今後的事業發展將不可估量。
這時一位年輕人走進了面試辦公室。他在門口看到一張小紙片,出於習慣,年輕人彎下腰撿起紙片並順手把它扔到了垃圾筒。面試過後,主持面試的該公司總裁叫這位年輕人留下來,他告訴年輕人可以馬上到公司參加培訓,等培訓合格後就可以正式上班了。年輕人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因為他知道在這次招聘過程中進入面試這一關的都是精英,而且據他觀察,其中有不少人的能力水平都在他之上。總裁聽到年輕人提出的疑惑,笑著答道:「這正是我找你談話的原因,你的能力水平確實不是所有應聘者中最好的,但是,只有你在面試時通過了一項最關鍵的考驗——門口的那張小紙片是我故意叫人放在那裡的。」
那些與年輕人一同去參加應聘的人,並非沒有看到門口那張雖然不大但卻明顯的紙片。對於他們來說撿起地上的小紙片同樣只是彎一下腰那麼簡單,但是他們卻認為如此瑣碎的事情不值得一做,所以他們就錯過了進入那家大公司的機會,實際上他們因此而錯過的重要機會絕不僅僅是這一次。
而那年輕人就是美國汽車工業之父——亨利?福特。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當初那位總裁的獨到眼光。
亨利?福特是幸運的,他的幸運不僅在於自己遇到了慧眼識英才的總裁,更在於他對每一件小事都不疏忽的認真精神。
戴維?帕卡德說:「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成功就是由一件又一件小事、一個又一個細節積累而成的。如果能把握住這些細節,人們就能獲得成功;如果不注重細節的積累,而只想一舉成功,那實在是白日做夢。
『貳』 關於細節決定成敗的三個中外小故事 50字左右
第一、在三國演義一百回里,諸葛亮北伐軍受阿斗命撤回蜀中,害怕司馬懿在後追殺便用了個「增灶計」。比如軍中只有一千軍士,則晚上扎營時要掘兩千個灶,第二天晚上則掘三千個灶,依次類推。司馬懿見蜀軍每日灶數增加,以為有兵士不斷加入,於是不敢再魯莽追擊。諸葛亮則成功撤回蜀中。
第二、最典型的一個例子——「空城計」。空城計那一回里,描寫諸葛亮如何安排的句子中有一句:「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傍若無人」。操琴、童子、百姓,真正嚇跑司馬懿的不是諸葛亮,而是這些精心安排的細節。
1.一個消防隊員的例子。我們都知道消防隊員行動特別迅速,如果象我們一樣慢吞吞,一幢房子早燒光了。可是你有所不知,我們的消防隊員所有工具都必須非常嚴謹地合理放置;晚上入睡,消防隊員的衣物的穿脫和擺放,都有十分明確的規范。否則,警報響起來,靴子找不到鞋帶,褲子配不著皮帶,怎麼辦?曾經看曾國藩的書,曾國藩要求子女(包括兒媳婦在內)連沒有什麼大用處的布片、線頭都必須有序分放。我想自有其用意。
2.沃爾瑪幾十年來蒸蒸日上,而且不斷擴張。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沃爾瑪仍然以良好的速度增長,僅僅在中國,它就計劃到2005年開100家店。沃爾瑪成功的秘密就在於它注重細節,從細節中取勝。
1洗馬桶的少女
一個少女到東京帝國酒店做服務員,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但她萬萬沒有想到上司安排她洗廁所!上司對她工作質量的要求特別高:必須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怎麼辦?是接受這個工作?還是另謀職業?
一位先輩看到她的猶豫態度,不聲不響地為她做了示範,當他把馬桶洗得光潔如新時,他竟然從中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先輩對工作的態度,使她明白了什麼是工作,什麼是責任心,從此她漂亮地邁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並踏上了成功之路。
此後,野田聖子為了檢驗自己的自信,為了證實自己的工作質量,也為了強化自己的敬業心,她曾多次喝過自己擦洗過後的馬桶里裝的水。1987年,野田聖子當選為歧阜縣議會議員,是當時最年輕的縣議員。1998年7月擔任第一次小淵惠三內閣的郵政大臣,是日本最年輕的閣員。
2、宗慶後——一個礦泉水瓶蓋有幾個齒?
雖然我們經常喝礦泉水,但你不會在意,剛剛擰開的那瓶礦泉水,瓶蓋上會有幾個齒。如果我拿這個問題考你,你一定會嗤之以鼻,因為這個問題太無厘頭了。
一家電視台做了一期人物訪談,嘉賓是宗慶後。知道宗慶後的人不多,但幾乎沒有人沒有喝過他的產品——娃哈哈。這個42歲才開始創業的杭州人,曾經做過15年的農場農民,栽過秧,曬過鹽,采過茶,燒過磚,蹬著三輪車賣過冰棒……在短短20年時間里,他創造了一個商業奇跡,將一個連他在內只有三名員工的校辦企業,打造成了中國飲料業的巨無霸。
關於他的創業、關於娃哈哈團隊、關於民族品牌鑄造……在問了若干個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後,主持人忽然從身後拿出了一瓶普通的娃哈哈礦泉水,考了宗慶後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瓶娃哈哈礦泉水的瓶口,有幾圈螺紋?」
四圈。宗慶後想都沒想,回答道。主持人數了數,果然是四圈。
第二個問題,「礦泉水的瓶身,有幾道螺紋?」
八道。宗慶後還是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出。主持人數了數,只有六道啊。宗慶後笑著告訴她,上面還有兩道。
兩個問題都沒有難倒宗慶後,主持人不甘心。她擰開礦泉水瓶,看著手中的瓶蓋,沉吟了片刻,提了第三個問題,「你能告訴我們,這個瓶蓋上有幾個齒嗎?」
觀眾都詫異地看著主持人,不知道她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很多人趕到電視錄制現場,就是為了一睹傳奇人物的風采,有的人還准備了很多問題,向宗慶後現場討教呢。可是,主持人竟將寶貴的時間,拿來問這樣一個無聊問題。
宗慶後微笑地看著主持人,說,「你觀察得很仔細,問題很刁鑽。我告訴你,一個普通的礦泉水瓶蓋上,一般有18個齒。」
主持人不相信地瞪大了眼睛,「這個你也知道?我來數數。」主持人數了一遍,真是18個。又數了一遍,還是18個。主持人站起來,做最後的節目總結,「關於財富的神話,總是讓人充滿好奇。一個擁有170多億元身家的企業家,管理著幾十家公司和兩萬多人的團隊,開發生產了幾十個品種的飲料產品,每日需要決斷處理的事務何其繁雜?可是,他連他的礦泉水瓶蓋上有幾個齒,都了如指掌。也許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人們恍然大悟,場上響起熱烈的掌聲。
如果將你正在從事的事業比喻成一瓶礦泉水的話,你知道你的瓶蓋上,有多少個齒嗎?宗慶後知道,你也應該知道,如果你也想成功的話。
3、張瑞敏——小事當作大事做
張瑞敏領導的海爾如今很叫響了,但當初的海爾經營管理可是一塌糊塗啊,張瑞敏入主海爾後制定的第一條制度竟是「不許隨地大小便」,可見海爾昔日情形。
1985年,海爾著手內部管理,為此編寫了10萬字的《質量保證手冊》,制定了121項管理標准,49項工作標准,1008個技術標准。張瑞敏著手整理企業內部,而且願意花大力氣、花大價錢,小事當作大事做,這樣一來,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4、馬蹄釘的故事——英國國王理查三世
「失了一顆鐵釘,丟了一隻馬蹄鐵;
丟了一隻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損了一位國王;
損了一位國王,輸了一場戰爭;
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這是個著名的英國民謠,其中提到的故事在歷史上曾真實地發生過。
那是在1485年,英國國王理查三世要面臨一場重要的戰爭,這場戰爭關繫到國家的生死存亡。在戰斗開始之前,國王讓馬夫去備好自己最喜愛的戰馬。馬夫立即找到鐵匠,吩咐他快點給馬掌釘上馬蹄鐵。鐵匠先釘了三個馬掌,在釘第四個時發現還缺了一個釘子,馬掌當然不牢固。馬夫將這個情況報告給國王,眼看戰斗即將開始,國王根本就來不得及在意這第四個馬蹄鐵,就匆匆趕回戰場了。
戰場上,國王騎著馬領著他的士兵沖鋒陷陣,左突右奔,英勇殺敵。突然間,一隻馬蹄鐵脫落了,戰馬仰身跌翻在地,國王也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沒等他再次抓住韁繩,那匹驚恐的畜牲就跳起來逃走了。一見國王倒下,士兵們就自顧自地逃命去了,整支軍隊在一瞬間土崩瓦解、一敗塗地。敵軍趁機反擊,並在戰斗中俘虜了國王。國王此時才意識到那顆釘子的重要性,在被俘那一刻痛苦地喊道:「釘子,馬蹄釘,我的國家就傾覆在這顆馬蹄釘上!」這場戰役就是波斯沃斯戰役。在這場戰役中,理查三世失掉了整個英國。
修行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一念鬆懈,因果循環。
5、呂元膺——以小見大說誠信
據《玉泉子》一書記載,呂元膺任東都留守時,有位處士常陪他下棋。有一次,兩人正對局,突然來了公文,呂元膺只好離開棋盤到公案前去批閱公文,那位棋友趁機偷偷挪動了一個棋子,最後勝了呂元膺。其實呂元膺已經看出他挪動棋子了,只是沒有說破。第二天,呂元膺就請那位棋友到別處去謀生。別人都不知道辭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被辭退。臨走時,呂元膺還贈送了錢物。
呂元膺之所以要辭退這位棋友,是由於他從這位棋友挪動一個棋子、搞了一個奷詐的小動作中發現了他的不誠信。誠信者,真誠守信之謂也。誠信,是人生的無形資產,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無信不立」,不誠信的人,不可能做好人,也難處世。與沒有誠信的人交往,是十分危險可怕的。
挪動一個棋子,看起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認真。但小事不小,小中可以見大。誠信,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可貴的善良;而不誠信,卻是一種惡德,世間的無數不幸和災禍的根源,無不是由惡德所滋生、引發的。小與大,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6、福特面試的故事
一隻蝴蝶在巴西煽動翅膀,有可能在美國的得克薩斯洲引起一場龍卷風。
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或許會改變人的一生,這絕不是誇大其辭,可以作為佐證的事例隨手便能拈來,美國福特公司名揚天下,不僅使美國汽車產業在世界占居熬頭,而且改變了整個美國的國民經濟狀況,誰又能想到該奇跡的創造者福特當初進入公司的「敲門磚」竟是「撿廢紙」這個簡單的動作?
那時侯福特剛從大學畢業,他到一家汽車公司應聘,一同應聘的幾個人學歷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試時,福特感到沒有希望了。當他敲門走進董事長辦公室時,發現門口地上有一張紙,很自然地彎腰把他撿了起來,看了看,原來是一張廢紙,就順手把它扔進了垃圾簍。董事長對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福特剛說了一句話:「我是來應聘的福特」。董事長就發出了邀請:「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經被我們錄用了。」這個讓福特感到驚異的決定,實際上源於他那個不經意的動作。從此以後,福特開始了他的輝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讓福特汽車聞名全世界。
平安保險公司的一個業務員也有與福特相似的驚喜。他多次拜訪一家公司的總經理,而最終能夠簽單的原因,僅僅是他在去總經理辦公室的路上,隨手撿起了地上的一張廢紙並扔進了了垃圾桶。總經理對他說:「我(透過窗戶玻璃)觀察了一個上午,看看哪個員工會把廢紙撿起來,沒有想到是你。」而在這次見面總經理之前,他還被「晾」了3個多小時,並且有多家同行在競爭這個大客戶。
福特和業務員的收獲看似偶然,實則必然,他們下意識的動作出自一種習慣,而習慣的養成來源於他們的積極態度,這正如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士所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
事實上,被科學家用來形象說明混沌理論的「蝴蝶效應」,也存在於我們的人生歷程中:一次大膽的嘗試,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習慣性的動作,一種積極的態度和真誠的服務,都可以出發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起點,它能帶來的遠遠不止於一點點喜悅和表面上的報酬。
誰能捕捉到對生命有益的「蝴蝶」,誰就不會被社會拋棄。
7、阿基勃特——每桶四美元
從前在美國標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他在遠行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的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四美元的標准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反倒沒有叫了。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傳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於是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
後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長,這是一件誰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個人去做了,而且堅定不移,樂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華、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後,只有他成了董事長。
8、從小事做起的王永慶
提起台灣首富王永慶,幾乎無人不曉。他把台灣塑膠集團推進到世界化工業的前50名。而在創業初期,他做的還只是賣米的小本生意。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那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裡,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剛開始,王永慶曾背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一天下來,人不僅累得夠嗆,效果也不太好。誰會去買一個小商販上門推銷的米呢?可怎樣才能打開銷路呢?王永慶決定從每一粒米上打開突破口。那時候的台灣,農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由於稻穀收割與加工的技術落後,很多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米里。人們在做飯之前,都要淘好幾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後再賣。一時間,小鎮上的主婦們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煩。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米店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
王永慶並沒有就此滿足。他還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時候,顧客都是上門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輕人又無暇顧及家務,買米的顧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於是主動送米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同樣大受歡迎。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項目等於是一項創舉。
王永慶送米,並非送到顧客家門口了事,還要將米倒進米缸里。如果米缸里還有陳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把米缸擦乾凈,再把新米倒進去,然後將舊米放回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於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很多的顧客。
如果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並且問明家裡有多少人吃飯,幾個大人、幾個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裡。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里,有一個賣好米並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後,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個碾米廠,在最繁華熱鬧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做鋪面,里間做碾米廠。
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後來問鼎台灣首富的事業。
王永慶成功的例子說明,不要以為創造就非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把一粒米這樣細小的工作做好同樣也是一種創造。
1)小城鎮出大效益
沃爾瑪開業之初不在任何一個超過5000人的城鎮上設店,保障以絕對優勢成為小城鎮零售業的支配者。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說:「我們盡可能地在距離庫房近一些的地方開店,然後,我們就會把那一地區的地圖填滿;一個州接著一個州,一個縣接著一個縣,直到我們使那個市場飽和。」從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沃爾瑪開始進軍都市市場。
2)「保證滿意」「顧客永遠第一」,說到容易做到難
一個顧客在沃爾瑪店買了一個果汁機,不久出了點小毛病。他拿著機器和付款小票來到它的一家連鎖店。營業員立刻給他換了一台,還告訴用戶:果汁機又降價了,我們還需要退給你5美元。
3.上海地鐵一號線是由德國人設計的,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直到中國設計師設計的二號線投入運營,才發現其中有那麼多的細節被二號線忽略了。結果二號線運營成本遠遠高於一號線,至今尚未實現收支平衡。
○三級台階的作用
上海地處華東,地勢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麼有限的一點點,一到夏天,雨水經常會使一些建築物受困。德國的設計師就注意到了這一細節,所以地鐵一號線的每一個室外出口都設計了三級台階,要進入地鐵口,必須踏上三級台階,然後再往下進入地鐵站。就是這三級台階,在下雨天可以阻擋雨水倒灌,從而減輕地鐵的防洪壓力。事實上,一號線內的那些防汛設施幾乎從來沒有動用過;而地鐵二號就因為缺了這幾級台階,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對出口轉彎的作用沒有理解
德國設計師根據地形、地勢,在每一個地鐵出口處都設計了一個轉彎,這樣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煩嗎?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嗎?當二號線地鐵投入使用後,人們才發現這一轉彎的奧秘。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你家裡開著空調,同時又開著門窗,你一定會心疼你每月多付的電費。想想看,一條地鐵增加點轉彎出口,省下了多少電,每天又省下了多少運營成本。
4.地毯上的紙團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關於應聘的故事:
有家招聘高級管理人才的公司,對一群應聘者進行復試。盡管應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們的簡單提問,可結果卻都未被錄用,只得怏怏離去。這時,有一位應聘者,走進房門後,看到了地毯上有一個紙團。地毯很乾凈,那個紙團顯得很不協調。這位應聘者彎腰撿起了紙團,准備將它扔到紙簍里。這時考官發話了:「您好,朋友,請看看您撿起的紙團吧!」這位應聘者遲疑地打開紙團,只見上面寫著:「熱忱歡迎您到我們公司任職。」幾年以後,這位撿紙團的應聘者成了這家著名大公司的總裁。
5.第一位進入太空飛船的加加林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4.75噸重的「東方l號」航天飛船進入太空邀遊了89分鍾,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他為什麼能夠從20多名宇航員中脫穎而出?
原來,在確定人選前一個星期,航天飛船的主設計師羅廖夫發現,在進入飛船前,只有加加林一個人脫下鞋子,只穿襪子進入座艙。就是這個細小的舉動一下子贏得了羅廖夫的好感,他感到這個27歲的青年既懂規矩,又如此珍愛他為之傾注心血的飛船,於是決定讓加加林執行人類首次太空飛行的神聖使命。加加林通過一個不經意的細節,表現了他珍愛他人勞動成果的修養和素質,也使他成為遨遊太空的第一人。
希望你點擊「採納」,舉手之勞,將鼓勵我們繼續解答其他網友的問題,謝謝!
『叄』 有沒有關於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的事例
下面是關於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的幾則事例:
1、加加林的成功入選
在前蘇聯選拔進入太空的人選時,總共有超過20名的宇航員作為候選人。在確定最後駕駛飛船的人選時,加加林的態度使他脫穎而出。當時,主設計師科羅廖夫發現,加加林在進入飛船時都會脫去鞋子而只穿襪子。於是,這一細節讓科羅廖夫認為加加林是一位重視規矩、珍愛飛船的人。因此,就是因為這一細節,使得加加林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
2、拿破崙教育士兵
拿破崙本人心思縝密,尤其注重細節。一天,拿破崙發現一位士兵特別不重視細節,做事散漫。因此,拿破崙為了讓他改變做事風格,特地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以前一個國王在打仗時,由於疏忽使得馬掌少了一個馬蹄釘,導致沖鋒中戰馬倒了,從而導致了這個國家的滅亡。因此,做事要重視細節,要嚴謹。
3、美國「挑戰號」的失敗
在1983年4月,「挑戰者」號太空梭作為美國的第二架太空梭發起了首航。這次太空梭的首航最終失敗了,還導致了七名宇航員的死亡。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在發射前,一名工程師報告了助推器O型環的問題,而一輛客機也報告了強氣流的存在,但是發生中心並未在意這些細節。最終,就是由於O形環失效和遇到強大氣流導致了太空梭的墜落。
4、貝多芬失聰寫下華美樂章
貝多芬在26歲時失去了聽力,但他依然保持著積極的態度,寫下了《第九交響曲》。《第九交響曲》也是他整個音樂生涯中的巔峰之作和總結之作。因此,這體現了積極的態度可以引領成功。
5、淝水之戰的失敗
淝水之戰,是東晉時期的前秦和南方東晉之間發生的一場戰役。當時前秦由苻堅領兵,東晉由謝玄、謝安領兵。當時,東晉只有8萬人馬,而前秦的軍隊加起來一共有80多萬。但是,最後東晉卻以少勝多,打敗了前秦。前秦淝水之戰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苻堅輕敵的態度和不重視細節、不周密的部署。
『肆』 求細節決定成敗的小故事
某公司招聘一名業務主管,在經過幾輪殘酷的考核淘汰之後,應聘人數由最初的幾十人變成了三個人。三位應聘者在前幾輪的測試中表現都十分出色,無論學識、閱歷、口才、形象都相差不多,簡直不分伯仲。
最後,公司經理親自出面挑選最後的人選,他的測試方法非常簡單:在桌子上放了幾張白紙和一支注滿了墨水的金筆,讓三位應聘者在紙上寫下各自的簡歷。
應聘者甲坐到桌前,擰開金筆正要寫字,恰好金筆漏下了一滴墨水,不偏不倚地落到了潔白的紙上。應聘者甲慌忙把滴了墨水的紙揉成一團,重新拿了一張紙寫起簡歷來,無奈金筆依舊漏水,短短一份簡歷,等他寫完已經用了四張紙。
應聘者乙發現金筆漏水後,從容地從西服口袋裡拿出自己的筆,順利地寫完了簡歷。
輪到應聘者丙上場了,他發現金筆漏水後,並沒有急著書寫簡歷,而是不慌不忙地擰開金筆,小心地捏了捏金筆的儲墨囊,排出儲墨囊里過多的墨水。金筆不再漏水,他自然寫得格外從容。
最後,經理宣布,公司決定留下應聘者丙擔任業務主管。當另外兩名應聘者問起他們落選的原因時,經理告訴他們:論學歷,論資歷,你們幾乎分不出高下,但是應聘者丙願意尋找問題的根源,並且能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從這一點上看,他要比你們高明。
在人生的競技場上,有時候注重細節能使你得到命運之神的垂青。而所謂注重細節,說穿了也不過是擁有一顆永遠都在思考、永遠都保持著好奇的心,請記住:注重細節也是一種能力。
『伍』 求細節決定成敗的事例和名言。
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的是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 1%的錯誤會帶來100%的失敗 —— 忽視細節的代價 白蟻確實可以造成長堤潰決的後果,必須進行科學、細致的觀察和研究,才能防患於未然,任何麻痹和對細節的忽視都會帶來難以想像的後果。 ——細節的實質 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細節當回事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對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這種人無法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而只是當作一種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熱情。他們只能永遠做別人分配給他們做的工作,甚至即便這樣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慮到細節、注重細節的人,不僅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細節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從小事做起 密斯·凡·德羅是20世紀世界四位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話來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時,他只說了五個字「魔鬼在細節」。他反復強調的是,不管你的建築設計方案如何恢弘大氣,如果對細節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稱之為一件好作品。細節的准確、生動可以成就一件偉大的作品,細節的疏忽會毀壞一個宏偉的規劃。 自己再編一點吧! 第一篇 細節決定成敗:大事,必做於細 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在比較中日兩個民族的認真精神時曾說:如果讓一個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讓一個中國人去做,那麼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會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後來,就不了了之。有鑒於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與日本人的認真、精細比較起來,中國人確實有大而化之、馬馬虎虎的毛病,以致於社會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幾乎、似乎、將近、大約、大體、大致、大概、大概其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詞。就在這些詞彙一再使用的同時,生產線上的次品出來了,礦山上的事故頻頻發生了,社會上違章犯紀不講原則的事情也是屢禁不止。 與"差不多"、"大概其"的觀念相應的,是人們都想做大事,而不願意或者不屑於做小事。但事實上,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細節決定成敗》一書所說的:"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 隨著經濟的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也要求人們做事認真、精細,否則會影響整個社會體系的正常運轉。如,一台拖拉機,有五、六千個零部件,要幾十個工廠進行生產協作;一輛上海牌小汽車,有上萬個零件,需上百家企業生產協作;一架"波音747"飛機,共有450萬個零部件,涉及的企業單位更多。而美國的,"阿波羅"飛船,則要二萬多個協作單位生產完成。在這由成百上千、乃至上萬、數百萬的零部件所組成的機器中,每一個部件容不得哪怕是1%的差錯。否則的話,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單是殘次品、廢品的問題,甚至會危害人的生命。如我國前些年澳星發射失敗就是細節問題:在配電器上多了一塊0.15毫米的鋁物質,正是這一點點鋁物質導致澳星爆炸。正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所以,要想保證一個由無數個零件所組成的機器的正常運轉,就必須通過制定和貫徹執行各類技術標准和管理標准,從技術和組織箮理上把各方面的細節有機地聯系協調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系統,才能保證其生產和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龐大的系統是由無數個細節結合起來的統一體,忽視任何一個細節,都會帶來想像不到的災難。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菲利普克勞斯比曾說:"一個由數以百萬計的個人行動所構成的公司(想想看,每個人每天要執行多少不同的行動)經不起其中1%或2%的行動偏離正軌。" 而且,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是一個比較難的事。豐田汽車社長認為其公司最為艱巨的工作不是汽車的研發和技術創新,而是生產流程中一根繩索的擺放,要不高不矮、不粗不細、不偏不歪,而且要確保每位技術工人在操作這根繩索時都要無任何偏差。 所以,無論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我們的古人就提倡"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已故總理周恩來就一貫提倡注重細節,他自己也是關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典範。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的是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 第二篇 細節決定成敗 今天下午,市教育局朱局長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與我所全體同志一起渡過了一段特別的政治學習時間。為什麼說它特別,是因為今天領導的一番話溫和而誠懇,好似在與老朋友進行著心靈的溝通,斟字酌句,使我受益非淺。 感觸最深的有兩點。一是朱局長強調的「細節決定成敗」這一論點。據他而言,此論述源於他現在正在閱讀的一本書。借用這個觀點,局長從我所的現狀及發展角度出發,展開了全面深刻的論述,做了很多頗有建設性的工作指示。對此,我們大家都抱以贊同和感激。是啊!其實生活就是由無數細節組成。生活質量的高與低,生活態度的好與壞,生活過程的酸、甜、苦、辣都是一個個微小的細節串起來的。試想,假如我們在學習上關注細節,那一定會收獲更多的知識,積淀更多的涵養,充實寶貴的人生;假如我們在工作上關注細節,那一定會避免很多的失誤或差錯,會盡善盡美地辦好每一件事情;假如我們在為人處事上關注細節,那一定會更多的考慮彼此尊重,以求和睦相處,合作愉快;假如我們在社會交往中關注細節,那一定會結識更多的朋友,做更多的善事,坦然面對,無私奉獻;假如……這就是生活,就是細節決定的生活! 第二點感觸就是朱局長提到的做人的原則,其中反復提到了寬容。回顧過去,閱歷人生,備感寬容的心態是何等重要!「人之初,性本善」。在這個世界上,有機會結識了朋友、同事、愛人,那是緣分。一份值得珍惜和懷念的緣分。但事在人為,倘若我們都一味地站在自我的角度看待其中的人或事,那必定會產生很多局限、偏見,甚至是誤會和埋怨。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包容,既包容自己又包容別人(包容不是縱容)。特別是當有問題或誤會出現的時候,就更應該有寬容的心態。這種的心態可以折射出人的品性、修養,可以度量到愛的深淺,也可以窺視靈魂深處的那一面。寬容勝過萬語千言,似千萬支溫柔之箭,化干戈為玉帛…… 非原創 摘自 http://..com/question/13969860.html?si=4&wtp=wk
『陸』 求關於細節決定成敗的名言與事例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的是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
美國的宇航飛機由於一個擋流板短了0.3厘米,無法上天,造成了億萬元的損失.
你看看這個:http://wenwen.soso.com/z/q106740500.htm
『柒』 一些關於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
細節決定成敗
有一首民謠是這么唱的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
從這首民謠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小細節對一件事的成敗起著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反應細節決定 成敗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說:
一個陰雲密布的午後,由於瞬間的傾盆大雨,行人們紛紛進入就近的店鋪躲雨。一位老婦人也蹣跚地走進費城百貨商店避雨。面對她略顯狼狽的姿容和簡朴的妝束,所有的售貨員都對她心不在焉,視而不見。
這時,一個年輕人誠懇地走過來對她說:「夫人,我能為您做點什麼嗎?」老婦人微微一笑:「不用了,我在這兒躲會兒雨,馬上就走。」老婦人隨即又心神不定了,不買人家的東西,卻借用人家的屋檐躲雨,似乎不近情理,於是,她開始在百貨店裡轉起來,哪怕買個頭發上的小飾物呢,也算給自己的躲雨找個心安理得的理由。
正當她猶豫徘徊時,那個小夥子又走過來說:「夫人,您不必為難,我給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門口,您坐著休息就是了。」兩個小時後,雨過天晴,老婦人向那個年輕人道謝,並向他要了張名片,就顫巍巍地走出了商店。
幾個月後,費城百貨公司的總經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將這位年輕人派往蘇格蘭收取一份裝潢整個城堡的訂單,並讓他承包自己家族所屬的幾個大公司下一季度辦公用品的采購訂單。詹姆斯驚喜不已,匆匆一算,這一封信所帶來的利益,相當於他們公司兩年的利潤總和!
他在迅速與寫信人取得聯系後,方才知道,這封信出自一位老婦人之手,而這位老婦人正是美國億萬富翁「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母親。
詹姆斯馬上把這位叫菲利的年輕人,推薦到公司董事會上。毫無疑問,當菲利打起行裝飛往蘇格蘭時,他已經成為這家百貨公司的合夥人了。那年,菲利22歲。
隨後的幾年中,菲利以他一貫的忠實和誠懇,成為「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左膀右臂,事業扶搖直上、飛黃騰達,成為美國鋼鐵行業僅次於卡內基的富可敵國的重量級人物。
菲利只用了一把椅子,就輕易地與「鋼鐵大王」卡內基齊肩並舉,從此走上了讓人夢寐以求的成功之路。
這真是「莫以善小而不為啊」。聽到這兒,我相信你們對細節已經有了新的認識,那麼注意細節和忽略細節會有怎麼樣的差異呢,我這里還有一個事例。
上海有一號鐵路線和二號鐵路線兩條線,它們之間就存在巨大差異。
上海地鐵一號線是由德國人設計的,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直到中國設計師設計的二號線投入運營,才發現其中有那麼多的細節被二號線忽略了。其中有三條比較明顯的。
一
上海地處華東,地勢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麼有限的一點點,一到夏天,雨水經常會使一些建築物受困。德國的設計師就注意到了這一細節,所以地鐵一號線的每一個室外出口都設計了三級台階,要進入地鐵口,必須踏上三級台階,然後再往下進入地鐵站。就是這三級台階,在下雨天可以阻擋雨水倒灌,從而減輕地鐵的防洪壓力。事實上,一號線內的那些防汛設施幾乎從來沒有動用過;而地鐵二號就因為缺了這幾級台階,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二
德國設計師根據地形、地勢,在每一個地鐵出口處都設計了一個轉彎。這樣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煩嗎?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嗎?但當二號線地鐵投入使用後,人們才發現這一轉彎的奧秘。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你家裡開著空調,同時又開著門窗,你一定會心疼你每月多付的電費。想想看,一條地鐵增加點轉彎出口,省下了多少電,每天又省下了多少運營成本。
三
每個坐過地鐵的人都知道,當你距離軌道太近的時候,機車一來,你就會有一種危險感。在北京、廣州地鐵都發生過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險事件。德國設計師們在設計上體現著「以人為本」的思想,他們把靠近站台約50厘米內鋪上金屬裝飾,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條邊,這樣,當乘客走近站台邊時,就會有了「警惕」,意識到離站台邊的遠近,而二號線的設計師們就沒想到這一點。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磁磚,乘客一不注意就靠近軌道,危險!地鐵公司不得不安排專人來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從這三點中可以看出重視細節和忽略細節的差距是多麼的大!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重視細節不忽略它做到嚴謹認真。
這是一篇演講稿可以從中選故事
『捌』 細節決定成敗的一些名人例子
1、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曾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爾集團「嚴、細、實、恆」的管理風格,把細和實提到了重要的層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靈敏度為目標。
把管理問題控制解決在最短時間、最小范圍,使經濟損失降到最低,逐步實現了管理的精細化,消除了企業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達到了及時、全面、有效的狀況,每一個環節都能透出一絲不苟的嚴謹,真正做到了環環相扣、疏而不漏。
而近些年不少公司的大起大落也在於,雖其規章制度不可謂不細、不嚴、不實,但往往說在口上,定在紙上,訂在牆上,就是落實不到行動上。真所謂成為細節,敗也細節,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於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也就是細節的魅力。
2、在三國演義一百回里,諸葛亮北伐軍受阿斗命撤回蜀中,害怕司馬懿在後追殺便用了個「增灶計」。
比如軍中只有一千軍士,則晚上扎營時要掘兩千個灶,第二天晚上則掘三千個灶,依次類推。司馬懿見蜀軍每日灶數增加,以為有兵士不斷加入,於是不敢再魯莽追擊。諸葛亮則成功撤回蜀中。
3、三國演義空城計那一回里,描寫諸葛亮如何安排的句子中有一句:「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傍若無人」。操琴、童子、百姓,真正嚇跑司馬懿的不是諸葛亮,而是這些精心安排的細節。
4、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4.75噸重的「東方l號」航天飛船進入太空邀遊了89分鍾,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
他為什麼能夠從20多名宇航員中脫穎而出, 原來,在確定人選前一個星期,航天飛船的主設計師羅廖夫發現,在進入飛船前,只有加加林一個人脫下鞋子,只穿襪子進入座艙。
就是這個細小的舉動一下子贏得了羅廖夫的好感,他感到這個27歲的青年既懂規矩,又如此珍愛他為之傾注心血的飛船,於是決定讓加加林執行人類首次太空飛行的神聖使命。加加林通過一個不經意的細節,表現了他珍愛他人勞動成果的修養和素質,也使他成為遨遊太空的第一人。
5、魯迅穿了一件破舊的衣衫去理發店理發,理發師看他穿得很隨便,又很骯臟,看起來像個乞丐,就隨隨便便地給他理發。理了發後,魯迅隨隨便便地抓了一把錢給了理發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發師仔細一數,發現他多給了許多錢,簡直了樂開了懷。
一個多月後,魯迅又來理發了,理發師認出他就是上次多給錢的那個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魯迅理了發,還一直詢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為止。
誰知付錢的時候,魯迅認真地把錢數了又數,一個銅板也不多給。理發師覺得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魯迅笑著說:「先生,上次你胡亂給我剪頭發,我就胡亂給你付錢,這次你認真的給我剪,我就認真地給你付錢。」
理發師聽了覺得很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玖』 細節決定成敗的著名故事
「失了一顆鐵釘,丟了一隻馬蹄鐵;丟了一隻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損了一位國王;損了一位國王,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這是個著名的英國民謠,其中提到的故事在歷史上曾真實地發生過。 那是在1485年,英國國王理查三世要面臨一場重要的戰爭,這場戰爭關繫到國家的生死存亡。在戰斗開始之前,國王讓馬夫去備好自己最喜愛的戰馬。馬夫立即找到鐵匠,吩咐他快點給馬掌釘上馬蹄鐵。鐵匠先釘了三個馬掌,在釘第四個時發現還缺了一個釘子,馬掌當然不牢固。馬夫將這個情況報告給國王,眼看戰斗即將開始,國王根本就來不得及在意這第四個馬蹄鐵,就匆匆趕回戰場了。 戰場上,國王騎著馬領著他的士兵沖鋒陷陣,左突右奔,英勇殺敵。突然間,一隻馬蹄鐵脫落了,戰馬仰身跌翻在地,國王也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沒等他再次抓住韁繩,那匹驚恐的畜牲就跳起來逃走了。一見國王倒下,士兵們就自顧自地逃命去了,整支軍隊在一瞬間土崩瓦解、一敗塗地。敵軍趁機反擊,並在戰斗中俘虜了國王。國王此時才意識到那顆釘子的重要性,在被俘那一刻痛苦地喊道:「釘子,馬蹄釘,我的國家就傾覆在這顆馬蹄釘上!」這場戰役就是波斯沃斯戰役。在這場戰役中,理查三世失掉了整個英國。 細節決定成敗!
『拾』 細節決定成敗的例子 真實事例
古英格蘭有一首著名的名謠:「少了一枚鐵釘,掉了一隻馬掌,掉了一隻馬掌,丟了一匹戰馬,丟了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役,敗了一場戰役,丟了一個國家。」這是發生在英國查理三世的故事。查理准備與里奇蒙德決一死戰,查理讓一個馬夫去給自己的戰馬釘馬掌,鐵匠釘到第四個馬掌時,差一個釘子,鐵匠便偷偷敷衍了事,不久,查理和對方交上了火,大戰中忽然一隻馬掌掉了,國王被掀翻在地,王國隨之易主。
百分之一的錯誤導致了百分之百的失敗,一釘損一馬,一馬失社稷,你是否聽到一個遠去的王朝風中的悲鳴——細節決定興亡!
汪中求先生在《細節決定成敗》一書中說:「中國絕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絕不缺少各類規章制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對規章制度不折不扣的執行。」常常反思,是我們沒有宏大美好的理想,還是缺少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都不是,我們只是缺乏從細、精處入手的工作作風 。我們做一件事,如果把握好了每一個環節,把每一個細節經營完美,那麼,終端結果的完美必將水到渠成。「細節決定成敗」其實是一個很樸素而且操作簡單的道理,只是人們在實踐中往往太容易忽略一個又一個看來微不足道實際上卻影響全局的細節,才使得本來可以預期的成功由於過程管理在細節上存在諸多疏漏而歸於失敗,這樣的教訓我們應該時刻記取。「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就是前人對不遵循「細節決定成敗」這一規律而導致失敗的生動總結。一艘遠洋遊船在大海上失事了,事後人們在閱讀航海日誌時發現,導致遊船失事的原因原來竟然是船員們(包括船長)在此之前每人都出了一個似乎無足掛齒無關宏旨但最終卻造成致命後果的「小小」紕漏。
一個球的區別
在職業棒球隊中,一個擊球手的平均命中率是0.25,也就是每4個擊球機會中,他能打中1次,憑這樣的成績,他可以
進入一支不錯的球隊做個二線隊員。而任何一個平均命中率超過0.3的隊員,則是響當當的大明星了。
每個賽季結束的時候,只有十一二個的平均成績能達到0.3。除了享受到棒球界的最高禮遇外,他們還會得到幾百萬
美元的工資,大公司會用重金聘請他們做廣告。
但是,請思考一個問題,偉大的擊球手同二線球手之間的差別其實只有1/20。每20個擊球機會,二線隊員擊中
5次,而明星隊員擊中6次----僅僅是一球之差!
人生也是一場棒球賽,從「不錯」到「極品」往往只需要一小步。
地面裝飾線
一號線的站台最外邊採用金屬裝飾,裡面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條邊,在裡面鋪設同一色彩地磚。這樣的裝飾,給予乘客心理上暗示,從而使所有的人都會下意識地站在地磚所在的范圍內,和地鐵保持了大約50厘米的距離,保證了乘客的安全。而二號線地面全部用同色的地磚鋪成,稍不注意就會過於靠近軌道,使得地鐵公司不得不安排專門的人員來提醒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