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齒孔的故事
㈠ 郵票齒孔的故事的課文內容
郵票上的齒孔:為了方便郵票的撕開,在整張郵票的各枚之間用打孔器回打出孔洞,分撕後,單枚郵票邊答緣凹進的半圓形部分稱孔,凸出的部分稱齒,合稱為齒孔。英國黑便士郵票問世時沒有齒孔,使用起來很不方便,必須用剪刀一枚一枚剪開。直到1854年英國才出現打齒孔的郵票。根據齒孔的形態,齒孔分為:光齒、毛齒、盲齒和漏齒。光齒:是在郵票打孔後,齒孔中的圓形紙屑完全脫落,孔洞邊緣光潔,稱光齒。毛齒:齒孔中紙屑未完全脫落,孔洞邊緣不光潔,呈毛狀,稱毛齒。盲齒:在郵票打孔後,只有印痕,齒孔中的紙屑沒有脫落,孔未通透,稱盲齒。漏齒:應該打孔而漏打齒孔的,稱漏齒。齒孔度數,是表示齒孔的量度,測量方法是把郵票放在量齒尺上,看在2厘米的長度內有幾個齒和幾個孔。如一枚郵票有12個齒和12個孔,那麼這枚郵票的齒孔度數就是12度;如有11個齒和12個孔,那麼這枚郵票就是11 1/2度。測量齒孔度數的方法是法國集郵家勒格拉於1866年提出的,一直沿用至今。測量齒孔度數是研究郵票的一項內容,也是鑒別郵票真偽和區分不同版次的重要依據之一。我國郵票的齒孔大多數是11度、11 1/2度、12 1/2度和14度。
㈡ 郵票打孔的故事課文有哪些
《郵票齒孔的故事》出自於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下冊讀本。
1840年,英國首次正式發行郵票。最早的郵票跟現在的不一樣。每枚郵票的四周沒有齒孔,許多枚郵票連在一起,使用的時候,得用小刀裁開。
1848年的一天,英國發明家阿切爾到倫敦一家小酒館喝酒。在發明家的身旁,一位先生左手拿著一大張郵票,右手在身上翻著什麼。看樣子,他是在找裁郵票的小刀。那位先生摸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也沒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爾求助:「先生,您帶小刀了嗎?」阿切爾搖搖頭,說:「對不起,我也沒帶。」
那個人想了想,從西服領帶上取下了一枚別針,在每枚郵票的連接處都刺上小孔,郵票便很容易地被撕開了,而且撕得很整齊。
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他想:要是有一台機器能給郵票打孔,不是很好嗎?阿切爾開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郵票打孔機造出來了。用它打過孔的整張郵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開,使用的時候非常方便。郵政部門立即採用了這種機器。直到現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郵票打孔機。
㈢ 《郵票齒孔的故事》講述的是什麼樣的故事
【原文】1840年,英國首次正式發行郵票。最早的郵票跟現在的不一樣。每枚郵票的四周沒有齒孔,許多枚郵票連在一起,使用的時候,得用小刀裁開。1848年的一天,英國發明家阿切爾到倫敦一家小酒館喝酒。在發明家的身旁,一位先生左手拿著一大張郵票,右手在身上翻著什麼。看樣子,他是在找裁郵票的小刀。那位先生摸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也沒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爾求助:「先生,您帶小刀了嗎?」阿切爾搖搖頭,說:「對不起,我也沒帶。」那個人想了想,從西服領帶上取下了一枚別針,在每枚郵票的連接處都刺上小孔,郵票便很容易地被撕開了,而且撕得很整齊。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他想:要是有一台機器能給郵票打孔,不是很好嗎?阿切爾開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郵票打孔機造出來了。用它打過孔的整張郵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開,使用的時候非常方便。郵政部門立即採用了這種機器。直到現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郵票打孔機。【教材簡說】這是一個發明帶齒孔的郵票的故事,一個由發明家阿切爾身邊的偶然小事引發的發明故事。阿切爾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見一個人用別針在每枚郵票的連接處刺上小孔,那郵票便很容易、很整齊地被撕開。「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他想把那個人的動作變成機器的動作,讓所有的郵票都好撕開。通過不斷研究,他的想法終於變成了現實。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帶齒孔郵票的發明經過,它還告訴我們,發明並不神秘,並不遙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機會。
㈣ 二年級學完郵票齒孔的故事後有什麼啟發
這是一個發明帶齒孔的郵票的故事,一個由發明家阿切爾身邊的偶然小事引發的發明故事。阿切爾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見一個人用別針在每枚郵票的連接處刺上小孔,那郵票便很容易、很整齊地被撕開。「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他想把那個人的動作變成機器的動作,讓所有的郵票都好撕開。通過不斷研究,他的想法終於變成了現實。【讀了這篇課文我知道,發明並不神秘,並不遙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機會。】
㈤ 《郵票齒孔的故事》翻譯成英文怎麼說
普通譯法:Story of a stamp's teeth
文藝譯法:A tour on a stamp
二逼譯法:A stamp's stroy of f**king holes
㈥ [郵票齒孔的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善於動腦
細心觀察
㈦ 《郵票齒孔的故事》中阿切爾是如何發明郵票打孔機的這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當時郵票沒有齒孔,需要剪刀剪開,中阿切兒看見有人用胸針在郵票扎眼,便受到啟發,發明了打空機。發現生活中的小細節,加以改善,就能創造歷史。